CN205505239U -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05239U
CN205505239U CN201620182399.4U CN201620182399U CN205505239U CN 205505239 U CN205505239 U CN 205505239U CN 201620182399 U CN201620182399 U CN 201620182399U CN 205505239 U CN205505239 U CN 2055052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loic
area
treatment system
wind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823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arbon Soot Ener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ansuo Energy Environmental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ansuo Energy Environmental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ansuo Energy Environmental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823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052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052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052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中包含中空的壳体,壳体设有新风口,新风口通过一风道与室外连通,风道内设有用于空气湿度处理的热质器,并且室外空气沿所述新风口的风道两次经过热质器并进入壳体;热质器包含用于输送热质的第一循环输液管道、向第一循环输液管道提供热质的第一热质源,所述第一循环输液管道与所述第一热质源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热质流量的第一调节阀。本实施方式中,在空气处理过程中能够更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重复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空气处理系统,比如说制冷空调,具有供室外空气进入的新风口、回收室内废旧空气的回风口、吹出已处理空气的送风口,制冷空调工作时,从新风口进来的新风,或者从回风口进来的室内回风与新风的混合风,经过蒸发器进行一次冷却降温除湿处理,而后加热器对处理过后的空气进行升温加热处理,以及加湿器对空气进行加湿操作,在此过程中存在冷却过度的问题,比如说室外新风35摄氏度,经过蒸发器处理之后的温度变为12摄氏度,然后为了适宜人体感官,需要通过加热器将温度升高至26摄氏度左右,所以存在能量的重复消耗问题,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制冷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重复能耗的空气处理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包含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通过一风道与所述室外连通,所述风道内设有用于空气湿度处理的热质器,并且所述室外空气沿所述风道两次经过所述热质器并进入所述壳体;所述热质器包含用于输送热质的第一循环输液管道、向所述第一循环输液管道提供热质的第一热质源,所述第一循环输液管道与所述第一热质源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热质流量的第一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新风口处设有用于空气湿度处理的热质器,且热质器包含用于输送热质的第一循环输液管道、向所述第一循环输液管道提供热质的第一热质源,并且所述室外空气沿所述新风口的风道两次经过所述热质器并进入所述壳体。本实施方式中,对从室外进入的新风两次进行降温、除湿处理,使得对新风的降温除湿效果更明显,以减少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实现了节约能源消耗的技术效果。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来控制进入第一循环输液管道的热质流量的大小。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含依次连通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与室内连通的回风口;所述第二区域设有所述新风口;所述第三区域依次设有用于过滤空气的第一过滤器、用于干燥空气的表冷器、用于增加空气温度的加热器、用于增加空气湿度的加湿器、与所述室内连通的送风口、位于所述送风口处并用于向所述室内吹送空气的送风风机;所述表冷器包含用于输送热质的第二循环输液管道、向所述第二循环输液管道提供热质的第二热质源,所述第二循环输液管道与所述第二热质源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热质流量的第二调节阀。在送风口处设有送风风机,可以持续均匀的向室内吹送空气,有效达到室内制冷的效果。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二调节阀,来控制进入第二循环输液管道的热质流量的大小。
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回风提供的能量,并且将混合后的回风和新风进行处理,以使得送风口送出的风可以适宜人体需要,给人带来舒适感。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区域还设有位于所述新风口处并用于过滤空气的第二过滤器,且所述室外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过滤器、所述热质器并进入所述第二区域。增设过滤器可以过滤掉新风中包含的大颗粒物、灰尘等,保障壳体内的环境;另外也可以避免形体较小的生物误入设备内部,损坏设备。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空气流量的回风阀。可以通过调节回风阀控制进入处理设备内部的回风流量,另外,当不需要利用回风进行处理时,还可以选择将回风阀关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新风口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空气流量的新风阀。可以通过调节新风阀来控制进入空气处理系统内部的新风流量。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区域还设有与所述室外连通的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排风口处并用于排放空气的排风风机;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通过调风阀隔离。当不需要利用回风时,可以将回风通过排风口排出;另外,通过调节调风阀可以控制利用的回风量。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区域设有位于所述回风口处并用于吸入所述室内空气的回风风机。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区域设有位于所述新风口处并用于吸入所述室外空气的新风风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205)通过一风道与所述室外连通,所述风道内设有用于空气湿度处理的热质器(200),并且所述新风口(205)具有回旋式风道,使所述室外空气沿所述风道两次经过所述热质器(200)并进入所述壳体;所述热质器(200)包含用于输送热质的第一循环输液管道、向所述第一循环输液管道提供热质的第一热质源。
结合具体实现方式来说,所述中空的壳体还区分为依次连通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有与室内连通的回风口100、位于所述回风口处并用于吸入所述室内空气的回风风机102;所述第二区域设有所述新风205、位于所述新风口处并用于吸入所述室外空气的新风风机206;所述第三区域依次设有用于过滤空气的第一过滤器107、用于干燥空气的表冷器108、用于增加空气温度的加热器111、用于增加空气湿度的加湿器112、与所述室内连通的送风口115;所述表冷器108包含用于输送热质的第二循环输液管道109、向所述第二循环输液管道109提供热质的第二热质源110。
为了能够有效过滤新风中包含的大颗粒物、灰尘等,保障设备内的环境,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区域还设有位于所述新风口205处并用于过滤空气的第二过滤器201,且所述室外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过滤器201、所述热质器200并进入所述第二区域。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空气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制冷,在此以夏季为例进行说明。具体介绍来说,新风风机206将夏季室外的、温度为35摄氏度的新风,吸入新风口205,经过第二过滤器201,将其中的大颗粒物、灰尘等过滤之后,沿所述回旋式风道两次经过所述热质器(200)进行降温除湿处理并进入所述壳体,以提高新风冷却和干燥的效果。本实施方式中热质器200的预设温度可以低于表冷器108的温度,结合具体实现方式来说,热质器200的温度可以设为10摄氏度,表冷器108的温度可以设为12摄氏度。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新风口吸入的外界新风,沿新风口内的风道两次经过所述热质器200并进入所述壳体,这样做可以更加有效利用热质器的能量,对外界新风的降温除湿处理效果更好。
本实施方式中的热质器200内包含,用于输送热质的第一循环输液管道204、向所述第一循环输液管道204提供热质的第一热质源203。温度为3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5%的室外新风经过10摄氏度的热质器200,两次与第一循环输液管道204内的热质进行冷热交换处理,使得新风可以与第一循环输液管道204内的热质充分进行冷热交换处理,从而温度可以降的更低,部分水蒸气冷却成水珠,从而也有效实现了室外新风的湿度降低。两次与热质器200进行冷热交换处理之后,此时室外新风的温度大概为22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2%左右。
其中,为了方便控制热质器200中热质流量的大小,用户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在所述第一循环输液管道204与所述第一热质源203之间设有第一调节阀207,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207,可以方便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热质流量的大小,为用户提供便利。
另外,所述新风口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空气流量的新风阀202,通过调节新风阀202可以控制进入空气处理系统的新风空气流量。
值得说明的是,室内回风的温度和相对湿度都很接近处理完成的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只需要稍加处理,故可以将室内回风有效利用起来减少能源损耗。为了有效利用室内回风的资源,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设有与室内连通的回风口100、位于所述回风口100处并用于吸入所述室内空气的回风风机102;回风风机的作用主要是加快室内回风的流动,另外,在具体实现时还可以在所述第一区域设的回风口100处设置用于过滤空气的第三过滤器101,用以过滤大颗粒物或者灰尘等。
另外,考虑到实际需要,可以在所述第一区域设有与所述室外连通的排风口104、设置在所述排风口处并用于排放空气的排风风机116,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通过调风阀106隔离。以便在用户不需要循环利用室内风或者所述空气处理系统仅作为排气扇功能使用时,可以关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调风阀106,通过排风口104将室内风排出。
本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所述排风口104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空气流量的排风阀105。将排风阀105关闭,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的调风阀106打开,室内回风和新风在第二区域混合,混合之后的空气进入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依次设有用于过滤空气的第一过滤器107、用于干燥空气的表冷器108、用于增加空气温度的加热器111、用于增加空气湿度的加湿器112、与所述室内连通的送风口115;所述表冷器108包含用于输送热质的第二循环输液管道109、向所述第二循环输液管道109提供热质的第二热质源110。
具体来说就是,室内回风和新风混合之后的风,温度大概为23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2%左右,经过第一过滤器107,将其中的大颗粒物、灰尘等过滤,以保障第三区域的环境。而后混合风进入表冷器108,与第二循环输液管道109内的热质进行冷热交换处理,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热质源110的热质的温度为12摄氏度,使得混合风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冷却成水珠,从而也实现了混合风的湿度降低。经过表冷器108的冷热交换处理之后,此时混合风的温度大概为2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58%左右。
为了使经过空气处理系统处理送出的风能够给人带来舒适感,还需要对混合风进行加温加湿的处理,本实施方式第三区域的加热器111主要用于增加混合风的空气温度,加湿器112用于增加混合风的空气湿度。
值得说明的是,经过热质器200与表冷器108处理的空气,其温度与湿度以基本适宜人体感官,所以在本步骤中,加热器和加湿器的能耗相对较低,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另外,在具体实现时,可以在所述第二循环输液管道109与所述第二热质源110之间设有第二调节阀117,通过调节所属第二调节阀117方便控制热质的流量大小。同时,为了能够持续均匀的向室内吹送空气,有效达到室内制冷的效果,可以在所述第三区域送风口处设置有送风风机115,以向所述室内持续均匀吹送空气。
最终,经过处理完成后的空气温度大概在26摄氏度,相对湿度在65%左右,这种温度和湿度的空气可以给人带来舒适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先通过热质器两次对新风进行有效降温除湿处理,可以将新风的温度与湿度降的更低,再与室内回风混合,然后再经过表冷器,使得混合空气的温度、湿度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加热、加湿处理,即可符合要求,本实施方式有效减少了第三区域内的加热器和加湿器对混合风处理的重复能耗,有效节约能源,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空气流量的调节阀103。通过调节所述调节阀103以方便控制室内回风的空气流量。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空气处理系统,包含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新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205)通过一风道与室外连通,所述风道内设有用于空气湿度处理的热质器(200),并且所述室外空气沿所述新风口(205)的风道两次经过所述热质器(200)并进入所述壳体;
所述热质器(200)包含用于输送热质的第一循环输液管道、向所述第一循环输液管道提供热质的第一热质源,所述第一循环输液管道(204)与所述第一热质源(203)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热质流量的第一调节阀(20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含依次连通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设有与室内连通的回风口(100);
所述第二区域设有所述新风口(205);
所述第三区域依次设有用于过滤空气的第一过滤器(107)、用于冷却空气的表冷器(108)、用于增加空气温度的加热器(111)、用于增加空气湿度的加湿器(112)、与所述室内连通的送风口(115)、位于所述送风口(115)处并用于向所述室内吹送空气的送风风机(114);
所述表冷器(108)包含用于输送热质的第二循环输液管道(109)、向所述第二循环输液管道(109)提供热质的第二热质源(110),所述第二循环输液管道(109)与所述第二热质源(110)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热质流量的第二调节阀(1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还设有位于所述新风口处并用于过滤空气的第二过滤器(201),且所述室外空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过滤器(201)、所述热质器(200)并进入所述第二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100)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空气流量的回风阀(10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205)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空气流量的新风阀(20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还设有与所述室外连通的排风口(104)、设置在所述排风口(104)处并用于排放空气的排风风机(116);
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通过调风阀隔离(106);
所述排风口(104)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设有用于调节空气流量的排风阀(10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设有位于所述回风口处并用于吸入所述室内空气的回风风机(10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设有位于所述新风口(205)处并用于吸入所述室外空气的新风风机(20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还设有位于所述回风口(100)处并用于过滤空气的第三过滤器(101)。
CN201620182399.4U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Active CN2055052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2399.4U CN205505239U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82399.4U CN205505239U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05239U true CN205505239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31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82399.4U Active CN205505239U (zh) 2016-03-10 2016-03-10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052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7980A (zh) * 2018-01-11 2018-05-29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87980A (zh) * 2018-01-11 2018-05-29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空气净化新风机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14040U (zh) 一种医院洁净区域空气处理系统
CN102425828A (zh) 一种适用于机房精密控制空调的节能装置
CN105276736B (zh) 一种带冷凝再热的热泵型全热回收新风空调机组
CN105042816B (zh) 一种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热回收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2620360B (zh) 一种空调系统末端空气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CN109000312B (zh) 带内循环模式的整体式热泵热回收型新风除湿机
CN104976704A (zh) 二次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4006469A (zh) 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的变风道节能空调机组
CN201740130U (zh) 温湿度分控型空调机组
CN205860215U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109798616A (zh) 用于工艺生产车间的多维节能空调系统
CN104033986B (zh) 全热回收型折叠式送、回、排风一体式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04791926B (zh) 一种空气处理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104406242B (zh) 一种高效除湿的洁净室系统
CN205402991U (zh)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CN205505239U (zh)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CN213873264U (zh) 空调系统
CN104197417B (zh) 户式化科技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0532618U (zh) 一种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冷源新风装置
CN105135552A (zh) 空调系统
CN205402990U (zh)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CN207570011U (zh) 一种新风系统
CN207881091U (zh) 一种热管回收型直接蒸发式新风换气机组
CN103134120A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型双侧单冷源大温差空调
CN205402943U (zh)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108 room 2, 6 building, 4299 Jin Du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D9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Carbon Soot Energ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08 room 2, 6 building, 4299 Jin Du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D91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DISCOVERY ENERGY ENVIRONMENTAL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