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94179U - 一种吸收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收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94179U CN205494179U CN201620248784.4U CN201620248784U CN205494179U CN 205494179 U CN205494179 U CN 205494179U CN 201620248784 U CN201620248784 U CN 201620248784U CN 205494179 U CN205494179 U CN 2054941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aterial
- absorber
- layer sheet
- layer
- absorbing particl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透液性的第一层片材,膨松柔软的第二层片材和网眼较密的第三层片材,所述第二层片材与第一层片材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相互分离的吸收部,吸收部的前后左右方向设置有多条相互连通的粘合部,在所述粘合部内,第一层片材、第二层片材和第三层片材粘合在一起,使吸收部形成一个前后左右密闭的空间;所述吸收部包括吸收颗粒聚集区和吸水膨胀预留区,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内布满吸收颗粒。本实用新型通过粘合部将吸收颗粒固定在密闭的吸收部内,且通过吸水膨胀预留区进行扩散,使得吸收体在吸液前与吸液后都能有效固定吸收颗粒,且吸液后吸收体不会局部变厚,吸收速度较快,能提高使用者穿着舒适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尿片、尿裤、内裤式纸尿裤、生理用卫生巾等的吸收体,尤其涉及薄型、柔软、高吸收性的吸收体。
背景技术
纸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是由不透液性的下片、透液性的上片、以及夹在两层之间的吸收体构成。该吸收体一般是使用柔软的薄纸浆粉碎后的绒毛浆与高吸收性树脂组成的混合物包覆而制成的。因为高吸收性树脂的吸液量比粉碎后的的纸浆的吸液量更大,而且具有一定的液体保持性,可以保证吸收体吸液后的干爽度。而将高吸收性树脂颗粒混合于粉碎后的纸浆后比较柔软,因此使用该吸收体的尿布或生理用卫生巾的穿用感良好。
但是,需要提高吸收体吸收量时,如果只提高高吸收性树脂的使用量未相应增加粉碎后的纸浆的量,则颗粒状的高吸收性树脂无法有效固定在纸浆纤维间,颗粒会在吸收体内随意移动,使产品外层的手感颗粒感明显;而未被固定且在使用过程中聚集的高吸收性树脂颗粒在吸水后膨胀团聚,形成一团团膨胀的凝胶,容易发生芯体断裂的现象。如果提高高吸收性树脂使用量的同时,也相应的提高粉碎后的纸浆的量,则产品的重量、厚度都会大大增加,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宝洁公司生产了一种吸收体结构,其吸收体是利用胶丝网和两层不织布将高吸收性树脂聚集成小块进行固定,上层喷涂的大量的胶丝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液体从上层向高吸收树脂的传递,减缓了吸收体对液体的吸收速度;同时因为芯层只由两层薄薄的不织布进行固定高吸收性树脂,因此形成的产品颗粒感很强,手感较硬,影响使用者的穿着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在吸液前与吸液后都能有效固定高吸收性树脂颗粒,且吸液后吸收体不会局部变厚,吸收速度较快,能提高使用者穿着舒适感的柔软的薄型吸收体。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透液性的第一层片材,膨松柔软的第二层片材和网眼较密的第三层片材,所述第二层片材与第一层片材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相互分离的吸收部,吸收部的前后左右方向设置有多条相互连通的粘合部,在所述粘合部内,第一层片材、第二层片材、第三层片材粘合在一起,使吸收部形成一个前后左右密闭的空间;所述吸收部内设置有吸收颗粒聚集区和吸水膨胀预留区。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吸收体,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片材为化学纤维缠结而形成的不织布,在自然状态下其厚度为0.5~10mm。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吸收体,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为块形吸收区域,其在第二层片材上的正投影面积为0.5~20cm2。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吸收体,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在第二层片材上的分布数量为2~25个/dm2。
根据技术方案2~4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吸收体,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相邻间的距离为,横向距离为5~30mm,纵向距离为3~25mm。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吸收体,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片材吸液时的伸展率为5%~65%,第三层片材吸液时的伸展率为2%~50%。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吸收体,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片材和第三层片材的孔隙直径小于吸收颗粒的平均直径。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吸收体,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片材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分离的孔隙,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置于孔隙内。
上述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各工序:
1)将网眼较密的底层与膨松的中间层复合的工序;
2)将吸收颗粒呈块状分布于膨松的中间层的工序;
3)将可透液性顶层与膨松柔软的中间层、网眼较密的底层在粘合区域进行粘合的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吸收体具有透液性的第一层片材,膨松柔软的第二层片材和网眼较密的第三层片材,所述第二层片材与第一层片材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相互分离的吸收部,吸收部的前后左右方向设置有多条相互连通的粘合部,在所述粘合部内,第一层片材、第二层片材、第三层片材粘合在一起,使吸收部形成一个前后左右密闭的空间;所述吸收部内设置有吸收颗粒聚集区和吸水膨胀预留区。因此,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被制约在粘合部形成的前后左右密闭的吸收部内,同时,又有膨松柔软的第二层片材对其约束,使得吸收颗粒聚集区不会发生移动,不会产生明显的颗粒感,同时,也不会因为吸收颗粒聚集区的颗粒聚集吸水后膨胀将芯体撕裂。在吸收部内设置有吸液膨胀预留区,使得每个吸收部变厚均匀,不会产生凹凸感。同时,当向该吸收体中加入液体时,吸收颗粒吸水后在中间层方块状的吸收区域内向四周膨胀,其中第一层可透液性片材的伸展率较大,膨胀的SAP颗粒使块形吸收区域在垂直面上厚度增加,而粘合区域因为中间水平面上形成凹凸起伏的吸收面,形成一条条沟槽,液体可以沿着沟槽进行传导,此时固定在中间层吸收区域孔隙里的吸收颗粒膨胀后,依然被固定在孔隙内不会随意移动,依此可以制成柔软的、高吸收性的薄型吸收体。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第二层片材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吸收体的局部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包括位于肌肤接触面一侧的具有透液性的第一层片材2,膨松柔软的第二层片材3和网眼较密的第三层片材4通过热压粘合在一起形成的,并在第二层片材4内分布有多个吸收颗粒聚集区D。
上述上层朝向接收液体一侧的第一层片材2,是具有可透液性的柔软片材,液体通过第一层片材渗入第二层片材3上。第一层片材2可以选用薄型纸或不织布,所述不织布是指由棉纤维、粘胶纤维、纸浆纤维粉碎后的绒毛等纤维素纤维,或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聚乙烯双组分纤维等化学纤维组成,通过水刺、针刺、热粘合、胶合等加固方式而形成。
上述底层朝向不可透液下片的一侧的第三层片材4,是网眼较密的柔软片材,可以选用薄型纸或不织布,所述不织布是指由棉纤维、粘胶纤维、纸浆纤维粉碎后的绒毛纤维等纤维素纤维,或聚丙烯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聚乙烯双组分纤维等化学纤维组成,通过水刺、针刺、热粘合、胶合等加固方式而形成。
上述第一层片材2与第三层片材4的网眼较密,其孔隙直径小于吸收颗粒的平均直径,可以有较阻止吸收颗粒的渗出。
上述第二层片材是膨松的可透液性的柔软片材,是由纤维素纤维,或聚丙烯、聚酯纤维等化学纤维组成,通过针刺、热粘合、胶合等方式而形成的不织布,优先选由化学纤维组成通过热粘合加固成的不织布。上述膨松柔软的中间层在自然状态下其厚度为0.5~10mm,优先厚度为2~6mm。
如图2至4所示,图2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第二层片材的俯视图。上述吸收体1分为粘合部A和吸收部B,所述吸收部B的前后、左右方向均为粘合部A,粘合部A使得每个吸收部B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吸收部B间不相互连通。所述粘合部A为相互连通的多组粘合线条组成。粘合部A由第一层片材2、第二层片材3和第三层片材4通过热压粘合形成。所述每个吸收部B由吸收颗粒聚集区D和吸水膨胀预留区C组成,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内布满吸收颗粒5。
其中,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D为块形吸收区域,其在第二层片材3上的正投影面积为0.5~20cm2,优先选择为1-5cm2;在第二层片材3上其数量为2-25个/dm2,优先选择为8-15个/dm2。在第二层片材3上其吸收颗粒聚集区D之间的间距,横向距离为5-30mm,优先选择10-25mm;纵向距离为3-25mm,优先选择为5-20mm。在吸收体的水平方向上,其粘合部间的距离,其横向距离为3-28mm,优先选择8-23mm,纵向距离为1-23mm,优先选择为3-18mm。
上述吸收颗粒是指高吸收性树脂颗粒,可简称为SAP颗粒,例如有淀粉系、纤维素系、合成聚合物系等高吸收性树脂,上述合成聚合物系的高吸收性树脂有聚丙烯酸盐系、聚乙烯醇系、聚丙烯酰胺系、聚氧化乙烯系等。作为吸收颗粒可以使用这些树脂中的任何一种。
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D为矩形区域,也可以是横截面为梯形的区域结构,还可以是其他不规则形状,在这里对吸收颗粒聚集区D不做特别限定。
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D位于吸收部B的中间位置,其四周为吸水膨胀预留区C,当液体从第一层片材渗入吸收部B后,吸收颗粒5迅速吸液膨胀,使其向四周的吸水膨胀预留区C内扩散,同时,所述第一层片材吸液时的伸展率为5%~65%,第三层片材吸液时的伸展率为2%~50%,第一层可透液性片材的伸展率较大,膨胀的SAP颗粒使块形吸收区域在垂直面上厚度增加,而粘合区域因为中间水平面上形成凹凸起伏的吸收面,形成一条条沟槽,液体可以沿着沟槽进行传导,此时固定在中间层吸收区域孔隙里的吸收颗粒5膨胀后,依然被固定在孔隙内不会随意移动,依此可以制成柔软的、高吸收性的薄型吸收体。
上述吸收体的制造方法如下:
1)所述第三层片材4与第二层片材3复合;2)将吸收颗粒5呈块状分布于所述第二层片材3;3)将第一层片材2与第二层片材3、第三层片材4在粘合部A进行粘合。
在上述吸收体的制造方法中,粘合部A是通过加热使第二层片材3的化学纤维熔融,并对第一层片材2、第二层片材3、第三层片材4进行加压的方法进行粘合,其中加热温度要根据所选用的化学纤维和复合速度,选为80-300℃,优先为100-200℃。
实施例2:
图5是实施例2吸收体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1包括位于肌肤接触面一侧的具有透液性的第一层片材2,膨松柔软的第二层片材3和网眼较密的第三层片材4,所述第一层片材2与第二层片材3通过热压粘合在一起,第二层片材3与第三层片材4通过胶粘在一起,且第三层片材4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缘向上包折压在第一层片材2上,并通过胶粘将第三层片材4与第一层片材2固定在一起。同时,所述第二层片材4内分布有多个吸收颗粒聚集区。其他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吸收体,该吸收体具有透液性的第一层片材,膨松柔软的第二层片材和网眼较密的第三层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片材与第一层片材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多个相互分离的吸收部,吸收部的前后左右方向设置有多条相互连通的粘合部,在所述粘合部内,第一层片材、第二层片材和第三层片材粘合在一起,使吸收部形成一个前后左右密闭的空间;所述吸收部包括吸收颗粒聚集区和吸水膨胀预留区,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内布满吸收颗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片材为化学纤维缠结而形成的不织布,在自然状态下其厚度为0.5~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为块形吸收区域,其在第二层片材上的正投影面积为0.5~20cm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在第二层片材上的分布数量为2~25个/dm2。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相邻间的距离为,横向距离为5~30mm,纵向距离为3~25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片材吸液时的伸展率为5%~65%,第三层片材吸液时的伸展率为2%~5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片材和第三层片材的孔隙直径小于吸收颗粒的平均直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片材上设置有多个相互分离的孔隙,所述吸收颗粒聚集区置于孔隙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48784.4U CN205494179U (zh) | 2016-03-25 | 2016-03-25 | 一种吸收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48784.4U CN205494179U (zh) | 2016-03-25 | 2016-03-25 | 一种吸收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94179U true CN205494179U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673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48784.4U Active CN205494179U (zh) | 2016-03-25 | 2016-03-25 | 一种吸收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94179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42261A (zh) * | 2018-01-16 | 2018-05-18 | 佛山市啟盛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表面呈梳状造型的新型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953853A (zh) * | 2017-12-26 | 2019-07-02 |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 吸收性物品 |
CN112689494A (zh) * | 2018-07-19 | 2021-04-20 | Twe 默莱贝克 | 用作一次性吸收制品组分的多层非织造结构 |
CN114206290A (zh) * | 2019-09-27 | 2022-03-18 |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 吸收性物品 |
WO2023070240A1 (en) * | 2021-10-25 | 2023-05-04 |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
2016
- 2016-03-25 CN CN201620248784.4U patent/CN20549417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3853A (zh) * | 2017-12-26 | 2019-07-02 |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 吸收性物品 |
CN108042261A (zh) * | 2018-01-16 | 2018-05-18 | 佛山市啟盛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表面呈梳状造型的新型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689494A (zh) * | 2018-07-19 | 2021-04-20 | Twe 默莱贝克 | 用作一次性吸收制品组分的多层非织造结构 |
CN114206290A (zh) * | 2019-09-27 | 2022-03-18 |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 吸收性物品 |
WO2023070240A1 (en) * | 2021-10-25 | 2023-05-04 |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GB2626701A (en) * | 2021-10-25 | 2024-07-31 | Kimberly Clark Co |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94179U (zh) | 一种吸收体 | |
CN103313683B (zh) | 吸收剂结构 | |
CN105828760B (zh) |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
CN105338937B (zh) | 吸收性物品 | |
RU2682346C2 (ru) |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абсорбционного композицион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абсорбирующих готовых изделий из него | |
JP5328591B2 (ja) |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 | |
CN107405239A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07405238A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08883016A (zh) | 用于吸收液体的芯组件以及包括其的吸收性产品 | |
JP5443106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CN108366894A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01325938A (zh) | 吸收性制品 | |
CN203370023U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04771275B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106726168A (zh) | 一种网格结构的吸液芯体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0471477C (zh) | 吸收性物品 | |
CN210384213U (zh) | 一种超薄吸收性物品 | |
CN203263656U (zh) | 一种吸收性卫生用品的复合面层片材 | |
CN106137558B (zh) | 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芯体及其制作工艺 | |
CN102499817A (zh) | 一次性吸收制品及其中间芯体层的制造方法 | |
CN205741499U (zh) | 超薄吸收体复合无纺布 | |
CN206391093U (zh) | 一种新型吸收体 | |
CN208118583U (zh) | 一种超声波粘合布料 | |
US20180214323A1 (en) | Methods of making disposable absorbent undergarments | |
CN214909284U (zh) | 一种吸收制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45000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unxi District, Huang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ngshan Futia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18 No. 245000, Penglai Road, Huangshan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atentee before: HUANGSHAN FUTIAN JINGGONG MANUFACTUR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