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94105U -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94105U
CN205494105U CN201520997803.9U CN201520997803U CN205494105U CN 205494105 U CN205494105 U CN 205494105U CN 201520997803 U CN201520997803 U CN 201520997803U CN 205494105 U CN205494105 U CN 205494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p
subiculum
traction
chute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978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亮星
余斌
曾浪勇
唐三元
彭新生
王波群
关宏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ETHERNET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ETHERNET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ETHERNET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ETHERNET MEDIC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978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94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94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94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包括上托、下托和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托,且所述牵引装置的上端通过旋钮可调节松紧地铰接于所述上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下托和上托后将两者可调节松紧地固定,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托的连接点异于所述牵引装置与所述上托的铰接点。患者需要克服该摩擦阻力才能实现前后摆动,而克服阻力的过程,即使帮助患者恢复颈椎部位力量的过程,从而达到真正的治疗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椎非手术辅助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而正常人体颈椎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完成由两大部分结构来维持:一是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韧带结构,为静力性平衡系统;二是外源性稳定,主要为颈部肌肉以及相关组织的调节与控制,它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为动力性平衡系统。颈椎系统的稳定和协调,受到静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双重影响和制约,其中,动力系统对颈椎系统稳定和协调的影响是始动因素,即动力失衡为先,而该因素最终通过影响静力系统而产生相关的颈椎病症状。动力系统可以改变静力系统的形态结构(如生成椎骨骨赘、改变颈椎曲度),也可以通过动力系统自身的变化影响静力系统的生理化学状态(例如,颈部异常应力与椎间盘钼胞凋亡的关联等圈)。
在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中,解除骨赘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纠正椎体错位,消除颈部肌肉痉挛,恢复椎体内外平衡,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对各型颈椎病、骨折脱位及颈椎不稳术后的患者,其原则是既要维持颈椎稳定又要进行功能锻炼。中医导引和现代康复医学就是通过对姿势的矫正和相关的医疗体操,来改善颈椎局部的肌肉系统,进而缓解颈椎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已有技术的各种颈托对颈椎只有牵引和固定的作用,如实用新型专利ZL200510033048所公开的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ZL201110336432.6所公开的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下颌托的改进结构;ZL201110336388.9所公开的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变的牵引装置的顶杆部分的改进结构,都可较好实现颈椎固定与牵引功能。即由于设计的缺陷,现有技术中的牵引装置使得患者在使用时,颈椎都无法实现有阻抗力的功能锻炼,故而无法实现颈椎病的根本性调理和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助于颈椎病患者在一定阻力下前后摆动,达到复健目的的前后摆动装置及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包括上托、下托和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托,且所述牵引装置的上端通过旋钮可调节松紧地铰接于所述上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下托和上托后将两者可调节松紧地固定,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托的连接点异于所述牵引装置与所述上托的铰接点。
优选的,所述上托设有滑槽,所述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上托和下托后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颈托上托两侧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两垂直部,所述垂直部与所述下托叠加贴合形成叠加部;
所述上托在所述牵引装置的牵引作用下可上下移动,叠加部位置的所述下托设有适应所述上托上下移动的牵引滑槽,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牵引滑槽,并可沿着所述牵引滑槽上下滑动。
优选的,所述下托叠加贴合在所述垂直部的外侧形成所述叠加部。
优选的,所述下托的前端设有前固定板,所述前固定板设有牵引滑槽与所述下托的牵引滑槽叠加重合,所述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前固定板、下托和垂直部的牵引滑槽后可调节松紧地固定;
所述前固定板的牵引滑槽的边缘设有若干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固定板的内侧壁,另一端向垂直于所述前固定板内侧壁的方向延伸;所述下托的牵引滑槽的边缘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由所述下托上牵引滑槽的长侧壁向平行于所述牵引滑槽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卡块适应性卡装在所述卡槽内,使得所述卡块的内侧壁与所述垂直部的外侧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垂直部与所述下托贴合的侧壁之间夹设有摩擦片。
优选的,所述垂直部与所述下托贴合的两侧壁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松紧旋钮,所述松紧旋钮的螺杆穿过所述下托和上托后通过螺帽固定。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托的之间设有摩擦垫,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摩擦垫后再穿过所述下托;
所述摩擦垫包括环状的垫圈和两垫脚,所述垫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垫圈的内侧端面,另一端沿着垂直于所述垫圈端面的方向向外延伸;两所述垫脚平行设置在所述垫圈的内侧端面,且弹性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滑槽的两长侧壁之间。
优选的,使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后摆动装置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患者需要进行前后摆动的复健治疗时,旋松所述旋钮,并同时将连接部调节到半松或小半松状态(实际松紧程度根据患者需要摆动幅度的大小自行调整);患者带着上托前后摆动,则上托绕着其两侧与牵引装置的铰接点前后摆动,由于连接部的设置,则上托作前后摆动的动作时,需要克服其与连接部之间的摩擦阻力,即患者需要克服该摩擦阻力才能实现前后摆动,而克服阻力的过程,即使帮助患者恢复颈椎部位力量的过程,从而达到真正的治疗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前固定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摩擦垫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上托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托1、滑槽11,垂直部12;下托2,支承槽21;牵引装置3,牵引主体31;连接部4,旋钮5;前固定板6,卡块61;螺帽7;摩擦垫8,垫圈81,两垫脚82;
锁紧部91,移动部92,调节路径部93,副调节路径部94,副移动部95;
牵引滑槽13,卡槽1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包括上托1、下托2和牵引装置3,所述牵引装置3设置在所述下托2,且所述牵引装置3的上端通过旋钮5可调节松紧地铰接于所述上托1;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4依次穿过所述下托2和上托1后将两者可调节松紧地固定,所述连接部4与所述上托1的连接点异于所述牵引装置3与所述上托1的铰接点。
使用时,将下托2箍靠在肩膀上,上托1前部紧贴患者的下颚以及下颚两侧,上托1后部贴附于患者的脑部后侧;牵引装置3的本体部分固定在下托2,所述牵引装置3的上端通过旋钮5可调节松紧地铰接于所述上托1:上托1与患者贴合好后,牵引装置3的顶杆向上伸出以顶托上托1,使上托1往上对下颚及下颚两侧施加压力,达到牵引治疗的目的。而在整个牵引治疗的过程中,牵引装置3给上托1向上的顶托力的同时,根据力的相互作用的特性,则牵引装置3会同时受到上托1所给的向下的作用力,牵引装置3将这一向下的作用力传递给下托2,则容易使得上托1和下托2两者之间产生位移,从而引起上托1对患者下颚的牵引位置和牵引方向的改变,影响治疗效果,故而本技术方案中,在上托1和下托2之间增加至少一个异于旋钮5这一铰接点的连接部4,使用时将连接部4调紧,从而每侧两个固定点,加强了上托1和下托2连接的稳定性,保证治疗效果。
患者需要进行前后摆动的复健治疗时,旋松所述旋钮5,并同时将连接部4调节到半松或小半松状态(实际松紧程度根据患者需要摆动幅度的大小自行调整);患者带着上托1前后摆动,则上托1绕着其两侧与牵引装置3的铰接点前后摆动,由于连接部4的设置,则上托1作前后摆动的动作时,需要克服其与连接部4之间的摩擦阻力,即患者需要克服该摩擦阻力才能实现前后摆动,而克服阻力的过程,即使帮助患者恢复颈椎部位力量的过程,从而达到真正的治疗目的。
所述上托1设有滑槽11,所述连接部4依次穿过所述上托1和下托2后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11内。
患者前后摆动进行复健时,连接部4的一端适应性地在所述滑槽11内滑动,设置具有一定长度的滑槽11增大了上托1摆动的幅度,真正意义上的连接部4调节的松紧度越大,则上托1前后摆动时所需克服的阻力越大。滑槽的两长内侧壁限定了连接部4滑动的位置,防止工作过程中各部件位置的移动,且两长内侧壁与连接部4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加了上托1前后摆动时所需克服的阻力,提高使用性能。
如图1及图6所示,所述上托1两侧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两垂直部12,所述垂直部12与所述下托2叠加贴合形成叠加部;
所述上托1在所述牵引装置的牵引作用下可上下移动,叠加部位置的所述下托2设有适应所述上托1上下移动的牵引滑槽13,所述连接部4穿过所述牵引滑槽13,并可沿着所述牵引滑槽13上下滑动。
两垂直部12的设置,大大增加了下托2与上托1之间的接触面积,故而上托1相对下托2发生前后摆动时,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进一步增加了上托1前后摆动时所需克服的阻力,提高使用性能。
所述下托2叠加贴合在所述垂直部12的外侧形成所述叠加部。
下托2箍靠在患者的肩膀上,位置和形状相对固定,将其设于外侧,对垂直部12(上托1)呈包围的状态,防止上托1在使用时发生变形而影响治疗效果。
如图1、图2及图4所述,所述下托2的前端设有前固定板6,所述前固定板6设有牵引滑槽13与所述下托2的牵引滑槽13叠加重合,所述连接部4依次穿过所述前固定板6、下托2和垂直部12的牵引滑槽13后可调节松紧地固定;
所述前固定板6的牵引滑槽13的边缘设有若干卡块61,所述卡块6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固定板6的内侧壁,另一端向垂直于所述前固定板6内侧壁的方向延伸;所述下托2的牵引滑槽13的边缘设有卡槽131,所述卡槽131由所述下托2上牵引滑槽13的长侧壁向平行于所述牵引滑槽13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卡块61适应性卡装在所述卡槽131内,使得所述卡块61的内侧壁与所述垂直部12的外侧壁接触。
前固定板6的设置,强化了上托1和下托2之间装配时结构的稳定性,防止使用中的变形;另一方面,所述卡块61的内侧壁与所述垂直部12的外侧壁接触,调紧连接部4时,通过卡块61直接将力施加在垂直部12上,增大了摩擦力,提高固定时的稳定性;而调松连接部4进行前后摆动的复健时,卡块61的内侧壁与垂直部12的外侧壁也并未脱离接触,故而也增大了上托1前后摆动时所需克服的阻力,提高使用性能。
所述垂直部12与所述下托2贴合的侧壁之间夹设有摩擦片;或所述垂直部12与所述下托2贴合的两侧壁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对垂直部12与所述下托2相互贴合的两侧壁进行改进,或者夹持摩擦片,或者直接将相互贴合的两侧壁用耐磨材料制成,上托1相对下托2发生前后摆动时,均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摩擦阻力,进一步增加了上托1前后摆动时所需克服的阻力,提高使用性能。
所述连接部4为松紧旋钮,所述松紧旋钮的螺杆穿过所述下托2和上托1后通过螺帽7固定。本实施例中,松紧旋钮和螺帽7均由非金属材质制成,质轻价廉,方便患者直接穿戴进行其他磁核检测,提高实用性。
如图1及图5所示,所述连接部4与所述下托2的之间设有摩擦垫8,所述连接部4穿过所述摩擦垫8后再穿过所述下托2;
所述摩擦垫8包括环状的垫圈81和两垫脚82,所述垫脚8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垫圈81的内侧端面,另一端沿着垂直于所述垫圈81端面的方向向外延伸;两所述垫脚82平行设置在所述垫圈81的内侧端面,且弹性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滑槽的两长侧壁之间。
摩擦垫8的两垫脚82弹性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滑槽的两长侧壁之间,调紧连接部4时,相比没有摩擦垫8,由于添加了垫脚82与滑槽侧壁之间的摩擦,垫圈81内侧端面与上托1之间的摩擦,垫圈81外侧端面与下托2之间的摩擦,故而加强了固定时各部件间的稳定性,提高使用性能。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装置3的牵引主体31通过角度调节结构设置在所述下托2;
所述角度调节结构包括锁紧部91、移动部92和调节路径部93,所述锁紧部91穿过所述牵引主体31和所述下托2后将两者可调节松紧地固定;所述调节路径部93设置在所述下托2,所述移动部92与所述牵引主体31连接,且所述移动部9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调节路径部93;
所述调节路径部93为圆弧状,以适应所述移动部92带着所述牵引主体31在所述调节路径部93上滑动时,所述旋钮5的旋转中心同为所述牵引主体31的旋转中心。
使用时,患者将下托2箍靠在肩膀上,上托1前部紧贴患者的下颚以及下颚两侧,上托1后部贴附于患者的脑部后侧;牵引装置3的本体部分固定在下托2,所述牵引装置3的上端通过旋钮5可调节松紧地铰接于所述上托1:上托1与患者贴合好后,牵引装置3的顶杆向上伸出以顶托上托1,使上托1往上对下颚及下颚两侧施加压力,达到牵引治疗的目的。根据不同患者机体结构、病症诱因、患病程度等不同的具体情况,则可能在产品的使用时,患者是处于平视的状态,也可能处于不同角度地仰头状态,故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上托1的角度,同时在最适宜的位置给患者持续有力的牵引力,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根据具体患者具体的患病情况,调松所述旋钮5后,此时上托1可前后摆动,将上托1调节到最佳治疗角度支承患者下颚后,旋紧旋钮5后将上托1位置固定,如果患者处于平视状态,则利用现有技术中固定设置的牵引装置3上的旋钮5来固定上托1是足够的,而现实使用时,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是平视状态为最佳治疗角度,很多情况下需要患者向后不同角度地仰视或向前不同角度地俯视,才能取得彻底的治疗效果,而这两种状态下,现有技术中固定设置的只能提供竖直向上牵引力的牵引装置3所提供的支撑力是完全不够的,无法适应不同患者的情况,达不到所期望的治疗效果。
本技术方案中,调松所述旋钮5后,此时上托1可前后摆动,将上托1调节到最佳治疗角度支承患者下颚后,旋紧旋钮5后将上托1位置初步固定;再调松所述锁紧部91,使得移动部92可以带着所述牵引主体31沿着调节路径部93滑动,使得牵引装置3提供的牵引力方向能适应上托1的固定方向,对其提供持续的最有力的牵引支撑,到达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所述调节路径部93的一侧平行设有副调节路径部94,所述副移动部95与所述牵引主体31连接,且所述副移动部95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副调节路径部94。
调整牵引主体31时,移动部92在所述调节路径部93上滑动,同时,副移动部95在所述副调节路径部94上滑动,即牵引主体31同时与移动部92和副移动部95连接,两个调节路径部加强了对牵引主体31位置的限定,提高了其滑动的稳定性。
所述下托2的外侧壁设有支承槽21,所述牵引主体31的下端部可滑动地装配在所述支承槽21内。
支承槽21一方面提供给所述牵引主体31向上的支撑力,防止所述牵引装置3掉落,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在所述牵引装置3向上顶托上托1时,支撑槽21的底侧壁可以作为力的支承面,保证施力效果的持续性和强度。
优选的,所述调节路径部93为圆弧滑槽,所述锁紧部91为锁紧螺杆,所述移动部92为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圆弧滑槽内的圆弧滑块,所述锁紧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牵引主体31、圆弧滑槽和圆弧滑块后固定。
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性价比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包括上托、下托和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托,且所述牵引装置的上端通过旋钮可调节松紧地铰接于所述上托,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下托和上托后将两者可调节松紧地固定,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上托的连接点异于所述牵引装置与所述上托的铰接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设有滑槽,所述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上托和下托后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两侧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两垂直部,所述垂直部与所述下托叠加贴合形成叠加部;
所述上托在所述牵引装置的牵引作用下可上下移动,叠加部位置的所述下托设有适应所述上托上下移动的牵引滑槽,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牵引滑槽,并可沿着所述牵引滑槽上下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叠加贴合在所述垂直部的外侧形成所述叠加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托的前端设有前固定板,所述前固定板设有牵引滑槽与所述下托的牵引滑槽叠加重合,所述连接部依次穿过所述前固定板、下托和垂直部的牵引滑槽后可调节松紧地固定;
所述前固定板的牵引滑槽的边缘设有若干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固定板的内侧壁,另一端向垂直于所述前固定板内侧壁的方向延伸;所述下托的牵引滑槽的边缘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由所述下托上牵引滑槽的长侧壁向平行于所述牵引滑槽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卡块适应性卡装在所述卡槽内,使得所述卡块的内侧壁与所述垂直部的外侧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部与所述下托贴合的侧壁之间夹设有摩擦片。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部与所述下托贴合的两侧壁均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松紧旋钮,所述松紧旋钮的螺杆穿过所述下托和上托后通过螺帽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托的之间设有摩擦垫,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摩擦垫后再穿过所述下托;
所述摩擦垫包括环状的垫圈和两垫脚,所述垫脚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垫圈的内侧端面,另一端沿着垂直于所述垫圈端面的方向向外延伸;两所述垫脚平行设置在所述垫圈的内侧端面,且弹性可滑动地卡装在所述滑槽的两长侧壁之间。
10.一种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后摆动装置。
CN201520997803.9U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Active CN205494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97803.9U CN205494105U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97803.9U CN205494105U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94105U true CN205494105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21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97803.9U Active CN205494105U (zh) 2015-12-02 2015-12-02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9410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7081A (zh) * 2015-12-02 2016-02-03 佛山市乙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CN107496136A (zh) * 2017-09-06 2017-12-22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下颚运动功能障碍治疗器
WO2021154514A1 (en) * 2020-01-28 2021-08-05 Aspen Medical Products, Llc Orthopedic neck brace with sliding pivot chin suppor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7081A (zh) * 2015-12-02 2016-02-03 佛山市乙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CN107496136A (zh) * 2017-09-06 2017-12-22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下颚运动功能障碍治疗器
WO2021154514A1 (en) * 2020-01-28 2021-08-05 Aspen Medical Products, Llc Orthopedic neck brace with sliding pivot chin suppor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94105U (zh)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CN103720572B (zh) 一种肢体助力阻力锻炼仪
CN102698410B (zh) 头颈肩部肌肉功能康复锻炼器
CN109846589A (zh) 一种可实现个性化调节的颈椎病牵引颈托
CN107334602A (zh) 一种上肢外骨骼装置
CN106074114A (zh) 链轮传动式背部、臂部训练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CN208287395U (zh) 一种骨科医疗康复腿部训练装置
CN111012561B (zh) 一种适用于亚健康人群的缓解恢复装置
CN204971760U (zh) 一种脊椎诊疗台
Lee et al. The effect of cervical stabilization exercise on active joint position sens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N208081467U (zh) 一种骨科辅助康复训练装置
Davlet'yarova et al.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lking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CN105326596B (zh) 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CN203663051U (zh) 一种肢体助力阻力锻炼仪
CN203591562U (zh) 一种配置有辅助扶手的多功能健身椅
CN205391552U (zh) 多功能健身康复装置
CN109771115B (zh) 一种背负式脊柱矫形装置
CN105287081B (zh) 一种前后摆动装置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CN105879320A (zh) 拉簧式背部、臂部训练器
CN110314046A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855465Y (zh) 颈椎康复器
CN210870567U (zh) 一种坐姿矫正椅
CN2836756Y (zh) 脊柱矫正器
CN205359735U (zh) 一种下托及使用其的可牵引功能锻炼颈托
CN105879319A (zh) 拉簧式背部、臂部训练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