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92832U - 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92832U
CN205492832U CN201620265737.0U CN201620265737U CN205492832U CN 205492832 U CN205492832 U CN 205492832U CN 201620265737 U CN201620265737 U CN 201620265737U CN 205492832 U CN205492832 U CN 205492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wrist strap
hole
protruding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657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kang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 Kang 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 Kang 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 Kang 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657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92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92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92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包括安装槽,与安装槽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及与安装槽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安装槽内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一侧为装置容纳槽,隔板的另一侧为弹簧槽;弹簧槽中与隔板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杆通孔,扣位控制导杆的部分段穿过导杆通孔并设置在弹簧槽中,扣位控制导杆的远导杆通孔端还连接有弹簧;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通孔,扣位控制导杆径向上设置有用于卡合固定智能终端本体的凸起。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式腕带,智能终端本体卡合在装置容纳槽时与凸起卡合十分紧固。而在取下智能终端本体时,只需按下扣位控制导杆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使凸起移动不再与智能终端本体卡合,过程十分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腕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手环的表带和手环本体是采用分离式设计,例如腕带采用采用塑胶材质,且在腕带上设置包裹手环本体的槽位,用户使用时需将手环本体卡合至槽位中即可。上述方式的安装过程十分简单,但是腕带对手环本体的固定紧固程度不足,手环本体易从槽位中脱落。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腕带对智能终端本体的固定紧固程度不足,手环本体易从槽位中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弹簧式腕带,其中,包括安装槽,与所述安装槽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及与所述安装槽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为用于容纳智能终端本体的装置容纳槽,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为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中与所述隔板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杆通孔,扣位控制导杆的部分段穿过所述导杆通孔并设置在所述弹簧槽中,所述扣位控制导杆的远导杆通孔端还连接有一端固定在弹簧槽侧壁上的弹簧;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通孔,所述扣位控制导杆径向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穿过所述凸起通孔、且与凸起通孔相同个数的、用于卡合固定智能终端本体的凸起。
所述弹簧式腕带,其中,所述隔板上设置有2个凸起通孔。
所述弹簧式腕带,其中,所述扣位控制导杆径向上设置有与2个凸起通孔分别对应的凸起。
所述弹簧式腕带,其中,所述凸起的厚度小于所述凸起通孔的宽度。
所述弹簧式腕带,其中,所述凸起通孔的宽度为0.5-1cm.
所述弹簧式腕带,其中,所述凸起的厚度为0.2-0.4cm。
一种智能手环,其中,包括所述的弹簧式腕带。
一种智能手表,其中,包括所述的弹簧式腕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包括安装槽,与所述安装槽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及与所述安装槽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为用于容纳智能终端本体的装置容纳槽,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为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中与所述隔板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杆通孔,扣位控制导杆的部分段穿过所述导杆通孔并设置在所述弹簧槽中,所述扣位控制导杆的远导杆通孔端还连接有一端固定在弹簧槽侧壁上的弹簧;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通孔,所述扣位控制导杆径向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穿过所述凸起通孔、且与凸起通孔相同个数的、用于卡合固定智能终端本体的凸起。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式腕带,智能终端本体卡合在装置容纳槽时与凸起卡合十分紧固。而在取下智能终端本体时,只需按下扣位控制导杆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使凸起移动不再与智能终端本体卡合,即可完成拆卸,十分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式腕带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式腕带与智能手环本体装配时第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式腕带与智能手环本体装配时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式腕带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式腕带与智能手环本体装配时第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式腕带与智能手环本体装配时第二角度的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弹簧式腕带包括:安装槽10,与所述安装槽10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20,及与所述安装槽10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30;所述安装槽10内设置有隔板40,所述隔板40的一侧为用于容纳智能终端本体的装置容纳槽100,所述隔板40的另一侧为弹簧槽200;所述弹簧槽200中与所述隔板40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杆通孔210,扣位控制导杆220的部分段穿过所述导杆通孔210并设置在所述弹簧槽200中,所述扣位控制导杆220的远导杆通孔端还连接有一端固定在弹簧槽侧壁上的弹簧230;所述隔板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通孔,所述扣位控制导杆220径向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穿过所述凸起通孔(在图1-图3中均未标出)、且与凸起通孔相同个数的、用于卡合固定智能终端本体的凸起22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智能终端本体上需设置与所述凸起221相适配的扣位(如L型扣位)。当需将智能终端本体(如智能手环本体或智能手表本体)安装至所述弹簧式腕带上时,需先将智能终端本体上未设置扣位的一端斜插入装置容纳槽100(请参考图2),之后再将智能终端本体上设置扣位的一端下压,使得智能终端本体挤压凸起221,使凸起221带动扣位控制导杆220发生位移而压缩弹簧230。当凸起221卡合进智能终端本体上的扣位时,则发生复位,将智能终端本体牢固的卡合在装置容纳槽100中。
当需将智能终端本体从装置容纳槽100中拆卸时,只需按压扣位控制导杆220,使其沿着轴向方向压缩弹簧230,并使得凸起221在智能终端本体上的扣位中发生位移,使得凸起221不再与扣位紧密卡合,这样即可方便的完成拆卸。
可见,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弹簧式腕带,拆卸和安装智能终端本体都十分方便,而且结构简单。而且安装上智能终端本体时,能牢固的固定在所述弹簧式腕带上,不易脱落。
具体实施时,所述弹簧式腕带,其中,所述隔板40上设置有2个凸起通孔;所述扣位控制导杆220径向上设置有与2个凸起通孔分别对应的凸起221;所述凸起221的厚度小于所述凸起通孔的宽度。较佳的,所述凸起通孔的宽度为0.5-1cm,所述凸起的厚度为0.2-0.4cm。
基于上述弹簧式腕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环,包括所述的弹簧式腕带,所述弹簧式腕带上卡合固定有智能手环本体。具体的,所述智能手环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221相适配的扣位(扣位的形状可参考图2中的L型扣位)。
基于上述弹簧式腕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所述的弹簧式腕带,所述弹簧式腕带上卡合固定有智能手表本体。具体的,所述智能手表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221相适配的扣位(扣位的形状可参考图2中的L型扣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包括安装槽,与所述安装槽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及与所述安装槽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为用于容纳智能终端本体的装置容纳槽,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为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中与所述隔板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杆通孔,扣位控制导杆的部分段穿过所述导杆通孔并设置在所述弹簧槽中,所述扣位控制导杆的远导杆通孔端还连接有一端固定在弹簧槽侧壁上的弹簧;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通孔,所述扣位控制导杆径向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穿过所述凸起通孔、且与凸起通孔相同个数的、用于卡合固定智能终端本体的凸起。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式腕带,智能终端本体卡合在装置容纳槽时与凸起卡合十分紧固。而在取下智能终端本体时,只需按下扣位控制导杆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并使凸起移动不再与智能终端本体卡合,即可完成拆卸,十分简单。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弹簧式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槽,与所述安装槽一端连接的第一腕带,及与所述安装槽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腕带;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一侧为用于容纳智能终端本体的装置容纳槽,所述隔板的另一侧为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中与所述隔板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导杆通孔,扣位控制导杆的部分段穿过所述导杆通孔并设置在所述弹簧槽中,所述扣位控制导杆的远导杆通孔端还连接有一端固定在弹簧槽侧壁上的弹簧;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通孔,所述扣位控制导杆径向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穿过所述凸起通孔、且与凸起通孔相同个数的、用于卡合固定智能终端本体的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弹簧式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置有2个凸起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弹簧式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位控制导杆径向上设置有与2个凸起通孔分别对应的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弹簧式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厚度小于所述凸起通孔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弹簧式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通孔的宽度为0.5-1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弹簧式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厚度为0.2-0.4cm。
7.一种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弹簧式腕带。
8.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弹簧式腕带。
CN201620265737.0U 2016-04-02 2016-04-02 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 Active CN205492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5737.0U CN205492832U (zh) 2016-04-02 2016-04-02 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65737.0U CN205492832U (zh) 2016-04-02 2016-04-02 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92832U true CN205492832U (zh) 2016-08-24

Family

ID=56734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65737.0U Active CN205492832U (zh) 2016-04-02 2016-04-02 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928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3603A (zh) * 2017-02-16 2017-05-31 曹磊 一种用于佩戴式设备的连接和翻转使用结构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3603A (zh) * 2017-02-16 2017-05-31 曹磊 一种用于佩戴式设备的连接和翻转使用结构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5599435A (en) Parts mounting structure
CN205492832U (zh) 一种弹簧式腕带、智能手环及智能手表
CN204086831U (zh) 一种智能手表的表镜安装结构
CN104965759B (zh) 一种控制终端的方法及终端
CN201965442U (zh) 一种通过无线网络自动更新时间的手表
CN201583803U (zh) 一种手表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
CN204424108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智能开关
CN204948193U (zh) 一种具有超分辨率全方位调节摄像头
TWI256541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ing over lock and tuning method for sub-stable state with high performance
CN103749409A (zh) 一种垂钓提示器
CN209311870U (zh) 一种智能手表用摄像头按键结构
CN201636817U (zh) 一种电子产品显示灯的防水装置
CN105511257B (zh) 北斗可驯授时方法及北斗自动授时手表
CN202355135U (zh) 自动鞋套机用卡扣
CN204485175U (zh) 一种跳绳卡扣
CN204634221U (zh) 一种酒店用面板结构
CN103908349B (zh) 一种快速拆装臂端盖结构
CN203230682U (zh) 箱体定位固定结构
CN204107158U (zh) 滤芯外壳固定装置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09397508U (zh) 一种墩柱用上下层钢筋连接定位装置
CN203422609U (zh) 一种具有可换构件的手表
CN105417989A (zh) 一种用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抑碱剂
CN203631200U (zh) 一种电绝缘子的下端内螺纹固定组件
CN204467810U (zh) 具有温度显示屏净水终端功能机
CN208314455U (zh) 一种防误触按钮及具有该按钮的防误触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24

Address after: 907-911, Chang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18, Keji South 12th Road,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nkangt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308, floor 3, North block, Yuan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No. 1 songpingshan Road, Gaoxin North Distric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KCT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