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89852U -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89852U
CN205489852U CN201620096976.8U CN201620096976U CN205489852U CN 205489852 U CN205489852 U CN 205489852U CN 201620096976 U CN201620096976 U CN 201620096976U CN 205489852 U CN205489852 U CN 205489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tooth
alternating
brushless doubl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969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雪帆
杨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ANGSH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ANGSH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ANGSH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ANGSHU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9697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89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89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89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具有分别为p1和p2的极对数,转子具有大齿和小齿,大齿和小齿均以转子为中心呈发散状分布,小齿位于相邻两大齿之间,大齿和小齿的数量均为p1+p2个,该转子等效极对数pr=p1+p2,转子等效极距为τr,大齿齿宽区间和小齿齿宽区间之和为τr,大齿和小齿之间间隔形成对称且非均匀分布的p1+p2个转子齿槽Zr,每个大齿上分别围绕有一自闭合的线圈。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转子损耗小,效率高,运行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背景技术
无刷双馈电机采用电网电源和变频电源分别供电,具有运行可靠,要求的变频电源容量较小,且可采用不同电压等级等特点,既能以电动机变频调速方式运行,又适合作为发电机,用于风力或是水力变速恒频发电等。
无刷双馈电机具有良好性能的关键在于转子。其中,转子类型可分为反应式和感应式,具体转子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反应式的磁阻转子,转子铁芯制成类似凸极的结构,其上没有任何导体;另一种是属于感应式的“同心笼”转子,转子齿槽内按“同心嵌套”方式放置有多个各自电气独立回路环笼型绕组。这两种转子结构中,磁阻转子因为转子上没有导体,故转子损耗小,效率较高,但不足之处是噪声和振动比较大,“同心笼”转子作为电动机起动特性较好,但其中绕组导体需用绝缘材料与铁芯隔离,制作工艺复杂,还存在功率密度较低等诸多问题,因而还未能进入商业化工业实际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其结构紧凑,转子损耗小,效率高,运行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具有分别为p1和p2的极对数,转子具有大齿和小齿,大齿和小齿均以转子为中心呈发散状分布,小齿位于相邻两大齿之间,大齿和小齿的数量均为p1+p2个,该转子等效极对数pr=p1+p2,转子等效极距为τr,大齿齿宽区间和小齿齿宽区间之和为τr,大齿和小齿之间间隔形成对称且非均匀分布的2(p1+p2)个转子齿槽Zr,每个大齿上分别围绕有一自闭合的线圈。
优选地,转子齿槽Zr为偶数个。
优选地,线圈跨距yr<τr
优选地,大齿上开有开口空槽。
优选地,开口空槽内具有空腔,且开口空槽沿转子的轴向延伸。
优选地,开口空槽为多个,在转子的外表分布。
优选地,开口空槽的两侧分别开有沿转子轴向延伸的窄槽。
优选地,线圈为单匝,并通过非绝缘方式绕设在转子的转子铁芯上;插装在转子铁芯上的导电体采用导电金属铸造而成,或者,该导电体为铜导条,并焊接于转子铁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自闭合线圈可以为单匝,与转子铁芯间无需绝缘,因而能够采用铸造或是铜导条焊接的方式制作。转子每个大齿上另外有一个开口空槽,具备空腔,其中不放置导体,使沿转子圆周气隙呈现非均匀分布,这种转子兼有磁阻式和绕组式的特点,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另外,通过对开口空槽尺寸大小的调节,可改变磁阻或是绕组这两方面效应贡献度的大小,使之转子整体性能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进而降低转子损耗,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齿谐波感应线圈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Zr=pr=4齿谐波绕组布置示意图之一;
图2b为本实用新型Zr=pr=4齿谐波绕组布置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齿谐波磁阻和回路环转子混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2/6极齿谐波转子冲片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2/6极齿谐波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4/8极齿谐波转子冲片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4/8极齿谐波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定子;2、转子;21、大齿;22、小齿;23、线圈;24、开口空槽;25、窄槽;26、转子铁芯;27、导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的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包括定子1和转子2,定子1具有分别为p1和p2的极对数,转子2具有大齿21和小齿22,大齿21和小齿22均以转子2为中心呈发散状分布,小齿22位于相邻两大齿21之间,大齿21和小齿22的数量均为p1+p2个,该转子2等效极对数pr=p1+p2,转子2等效极距为τr,大齿21齿宽区间和小齿22齿宽区间之和为τr,大齿21和小齿22之间间隔形成对称且非均匀分布的2(p1+p2)个转子齿槽Zr,每个大齿21上分别围绕有一自闭合的线圈23。
其中,本例所述的转子齿槽Zr为偶数个。线圈23跨距yr<τr。大齿21上开有开口空槽24。开口空槽24内具有空腔,且开口空槽24沿转子2的轴向延伸。本例的开口空槽24为多个,在转子2的外表分布。开口空槽24的两侧分别开有沿转子2轴向延伸的窄槽25。本例的线圈23为单匝,并通过非绝缘方式绕设在转子2的转子铁芯26上;插装在转子铁芯26上的导电体27采用导电金属铸造而成,或者,该导电体27为铜导条,并焊接于转子铁芯26。
本交流无刷双馈电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构成齿谐波绕组所需要感应线圈23的数量与无刷双馈电机定子1所具有的两种极对数有关。若无刷双馈电机定子1具有两种极对数分别为p1和p2,两者之和为转子2对应的等效极对数:
pr=p1+p2
则,构成齿谐波绕组所需要的转子齿槽数为:
Zr=pr=p1+p2
因为感应线圈23嵌放在每个转子齿槽,因此Zr也是感应线圈23的个数。若Zr=pr不为偶数,则两种极数合成后的气隙磁场将会不对称。
由这种感应线圈23构成的转子2绕组,当无刷双馈电机定子1p1或是p2绕组接入交流电源产生气隙旋转磁场时,所感应产生的转子2磁动势中,除含有极对数p1和p2这两种基本谐波外,还有一系列高次谐波。可以证明,无论是基本谐波还是高次谐波,均只与转子2齿数Zr有关,这些谐波极对数满足关系式pν=kZr±p1(k=0,1,2,3…),因而被称为齿谐波。
齿谐波转子2绕组中共含有Zr个自闭合的感应线圈23,于是可以认为每个线圈23自成一相,也即齿谐波转子2绕组的相数mr=Zr=pr。显然,这样构成的齿谐波转子2绕组磁动势谐波中不会含有任何与Zr无关的相带谐波,所产生的全部谐波均为齿谐波。若假定p1<p2,则这些齿谐波中最小极对数为p1,也即pν的集合中不会出现极数小于p1的低次齿谐波。
这种齿谐波转子2绕组产生的齿谐波磁动势有以下两个自然属性:
1)相邻两个齿谐波磁动势旋转方向相反;
2)所有齿谐波磁动势的绕组系数相等。
本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定子1同时具有p1和p2两种极对数,也要求转子2绕组能同时产生极对数p1和p2且旋转方向相反的磁动势波,并对于两种极对数p1和p2有尽可能高的绕组系数,而这些要求正好与齿谐波转子2绕组的自然属性相符合,因此本交流无刷双馈电机的转子2绕组可利用上述齿谐波磁动势自然属性来进行设计。
若上述齿谐波绕组每相只有1个闭合的线圈23,每个转子齿槽内有两个线圈边。这时对应的等效转子2极距为τr=Zr/pr,线圈23节距(跨距)则为yr=τr,因而是整距绕组,此时大齿21和小齿22之间间隔形成对称且非均匀分布的p1+p2个转子齿槽Zr
齿谐波整距绕组磁动势中所有齿谐波绕组系数相等。因此,相对于极对数p1和p2这两种所需要的基本齿谐波外,其余高次齿谐波相对幅值也较大,这会严重影响无刷双馈电机性能。一般总是希望在保留基本齿谐波的前提下,尽可能削弱这些有害的高次齿谐波。改变线圈23节距使yr<τr,也即采用齿谐波短距绕组是削弱高次齿谐波一个有效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采用齿谐波短距绕组可能获得更好的性能。但是,感应线圈23节距改变后,转子齿槽数也必须相应增加一倍,以能安置节距改变后的线圈边,这时的转子2绕组也相应变成单层绕组。
图2a、图2b所示为p1=1,p2=3,Zr=pr=p1+p2=4,τr=Zr/pr=1齿谐波绕组布置示意图。其中图2a为线圈23节距yr=τr的齿谐波整距绕组;图2b为线圈23节距的齿谐波短距绕组,由于为放置短距线圈23,必须在线圈边转子2相应位置上增加4个转子齿槽,从而形成8槽非均匀分布的大小齿22结构,这时每个转子齿槽中只有一个线圈边,也即这个齿谐波短距绕组为单层绕组。
上述齿谐波整距绕组和短距绕组磁动势谐波分析结果列于表1。表1中Fν表示磁动势相对幅值,而Fν+表示正转波Fν-表示反转波。
表1
pr=p1+p2=4齿谐波绕组磁动势谐波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适当调整线圈23节距可以显著削弱高次齿谐波。当线圈23为短距,相对于齿谐波短距绕组和整距绕组中极对数pν=1和pν=3这两个基波而言,幅值较大的极对数pν=5的高次谐波相对幅值,从60.0000降为29.9320,极对数pν=7相对幅值从42.8571降为21.4966。这也可以看成是由于短距绕组槽数比整距绕组增加一倍,而离散了高次齿谐波的结果。
上述大齿21围绕着的闭合线圈23匝数可以是1匝,这样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短路环,整个转子2短路环的个数为Zr=pr=p1+p2。由于转子2铁磁材料和导体导电性能相差很大,因此可以不再需要槽绝缘材料,甚至可以采用金属铸造或是铜导条直接焊接的方式制作短路环,使转子2结构进一步简化。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若要进一步提高转子2性能,就需要利用转子2凸极产生的磁阻效应。以在图2b所示转子2为例,在其中大齿21上增加一个宽度为b的开口孔槽,使开口孔槽处的气隙从原来的δ1增加到δ2,沿转子2圆周气隙大小如同凸极转子2那样呈现非均匀变化,如图3所示。图3中δ2和开口孔槽宽度b的具体数值需要通过气隙磁场谐波分析才能最后决定。气隙磁场谐波分析的原则仍然是需使得极对数p1和p2这两种基本齿谐波相对幅值尽可能大,而其余高次齿谐波相对幅值尽可能小。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大齿21上增加的开口孔槽会使绕在上面的线圈23效用减弱,也会改变气隙磁场分布及其中谐波含量,这也意味着对于这样混合结构的转子2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磁阻和绕组这两方面的效应,通过开口孔槽尺寸大小的调节,改变两者之间贡献度的大小,使之转子2整体性能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
实施例1
设计p1=1和p2=3的齿谐波转子2结构方案。
本例的pr=p1+p2=4,采用大小齿22间隔对称分布的结构,大小齿22各有4个,大小齿22之间形成对称但非均匀分布的8个转子齿槽,取共有4个短路环围绕大齿21放置在转子齿槽内。为增强凸极磁阻效应,大齿21上另外设置开口空槽24,形成了沿转子2圆周气隙的非均匀分布,转子2导体槽两侧也另外再开两个不放置导电体27的窄槽25,由此得到转子冲片图如图4所示。图5所示为转子齿槽中放置导体并连接后的转子2整体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2
设计p1=2和p2=4的齿谐波转子2结构方案。
本例的pr=p1+p2=mr=6,采用大小齿22间隔对称分布的结构,大小齿22各有6个,大小齿22之间有对称但非均匀分布的12个转子齿槽,取共有6个短路环围绕大齿21放置在转子齿槽内。为增强凸极磁阻效应,大齿21上另外设置开口空槽24,形成了沿转子2圆周气隙的非均匀分布,转子2导体槽两侧也另外再开两个不放置导电体27的窄槽25,由此得到转子冲片图如图6所示。图7所示为转子齿槽中放置导体并连接后的转子2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其特征在于,定子具有分别为p1和p2的极对数,转子具有大齿和小齿,大齿和小齿均以转子为中心呈发散状分布,小齿位于相邻两大齿之间,大齿和小齿的数量均为p1+p2个,该转子等效极对数pr=p1+p2,转子等效极距为τr,大齿齿宽区间和小齿齿宽区间之和为τr,大齿和小齿之间间隔形成对称且非均匀分布的2(p1+p2)个转子齿槽Zr,每个大齿上分别围绕有一自闭合的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其特征在于,转子齿槽Zr为偶数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其特征在于,线圈跨距yr<τ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其特征在于,大齿上开有开口空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其特征在于,开口空槽内具有空腔,且开口空槽沿转子的轴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其特征在于,开口空槽为多个,在转子的外表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其特征在于,开口空槽的两侧分别开有沿转子轴向延伸的窄槽。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其特征在于,线圈为单匝,并通过非绝缘方式绕设在转子的转子铁芯上;插装在转子铁芯上的导电体采用导电金属铸造而成,或者,该导电体为铜导条,并焊接于转子铁芯。
CN201620096976.8U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Active CN205489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6976.8U CN205489852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6976.8U CN205489852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89852U true CN205489852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72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96976.8U Active CN205489852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8985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3142A (zh) * 2016-01-29 2016-05-04 广东上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CN108429403A (zh) * 2018-05-21 2018-08-21 广东上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冷却液的电机自驱动冷却结构
CN108494200A (zh) * 2018-05-21 2018-09-04 广东上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刷双馈电机绕线转子及其制作工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3142A (zh) * 2016-01-29 2016-05-04 广东上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CN108429403A (zh) * 2018-05-21 2018-08-21 广东上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冷却液的电机自驱动冷却结构
CN108494200A (zh) * 2018-05-21 2018-09-04 广东上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刷双馈电机绕线转子及其制作工艺
CN108429403B (zh) * 2018-05-21 2024-05-28 广州亿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冷却液的电机自驱动冷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5224B (zh) 磁阻电动机
CN101510702B (zh) 一种绕线转子无刷双馈电机
CN104300755B (zh) 双层绕线转子式双定子无刷双馈电机
CN101039057B (zh)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CN104617720B (zh) 用于削弱永磁同步发电机齿槽转矩的方法
CN101291095B (zh) 混合式开关磁阻电机
Pop et al. Axial-flux vs. radial-flux permanent-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s for micro-wind turbine application
CN107370261A (zh) 衬套转子同步磁阻电机
CN105553142A (zh)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CN106451967B (zh) 电机
CN205489852U (zh)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
CN107579636A (zh) 一种轴向并列式混合转子电机
CN103269140A (zh) 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的双转子永磁电机
CN106992650B (zh) 一种双端混合励磁型定子分区式磁通切换电机
CN106451976A (zh) E型铁芯混合励磁磁通切换电机
CN108539943A (zh) 永磁同步电机及压缩机
CN106374707A (zh) 电机
Zhang et al. A brushless doubly fed generator based on permanent magnet field modulation
CN208299658U (zh) 永磁同步电机及压缩机
CN105680653A (zh) 一种交流无刷双馈电机及其齿谐波绕线转子分布绕组的设计方法
MX2007009295A (es) Estator de bobina distribuida para motores electricos trifasicos de rotor externo.
CN107171522A (zh) 永磁电机、压缩机和制冷系统
CN202435219U (zh) 一种无刷双馈电机
CN208316427U (zh) 一种相间耦合型五相短磁路开关磁阻电机
CN106169850A (zh) 双极性电励磁横向磁通同步电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