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84467U - 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84467U
CN205484467U CN201620088235.5U CN201620088235U CN205484467U CN 205484467 U CN205484467 U CN 205484467U CN 201620088235 U CN201620088235 U CN 201620088235U CN 205484467 U CN205484467 U CN 205484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support
conductor
assembly structure
electric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882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家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hengjia Wi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hengjia Wi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hengjia Wi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hengjia Wi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882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84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84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844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量总成结构,其包括:一支架,用于设置至少一个计量装置;至少一导电接插模块,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数量与所述的计量装置数量一致,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包括一接插件座,其还包括:一第一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一位置;一第二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二位置;一导电部,其位于所述的接插件座内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存在高度差,实现对不同高度进线的转接。这样,通过支架对计量装置和导电接插模块等进行安装固定,通过导电接插模块完成了具有高度差的接线对象之间的电连接,不仅接线方便,同时还有利于接线的规范。

Description

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电力能源的依赖性不断提高,而电表作为用电计量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一般是通过总成将电表等计量装置等固定起来,电表与外部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外部导线直接通过电表的接线孔连接在电表上,但是,在出入接线对象之间具有高度差的时候,这种方式不仅接线难度大,而且不利于对进入电表处的外部导线进行规范,难以梳理。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试验终于提出了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计量总成结构,其包括:
一支架,用于设置至少一个计量装置;
至少一导电接插模块,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数量与所述的计量装置数量一致,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包括一接插件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一位置;
一第二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二位置;
一导电部,其位于所述的接插件座内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接插件座外部设置一主滑动副,所述主滑动副与所述支架上设置的副滑动副对应结合,对所述导电接插模块进行固定;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存在高度差,实现对不同高度进线的转接。
较佳的,所述的第一电连接部和/或第二电连接部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插入所述计量装置对应的插孔中
较佳的,所述的第一导电件包括:一导电杆;
一导电片与所述的导电杆结合;
若干密合钢珠,其位于所述的导电杆与所述的导电片之间,用于增强第一导电件与所述插孔结合面接触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导电杆内有若干槽,所述导电片上对应位置有孔,所述密合钢珠对应放入所述导电杆的槽内,其底部和所述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将所述密合钢珠顶起。
较佳的,所述支架上设有一上基座;所述上基座下部设有一下基座,所述下基座与所述上基座之间形成一空腔。
较佳的,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一次线走线通道,用于排布输入/输出电力线;
较佳的,所述一次线走线通道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或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延伸件上。
较佳的,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二次线走线通道,用于排布所述计量装置的信号输出线。
较佳的,所述二次线走线通道至少包括以下两者之一:
一通道孔,设置在所述支架的支撑柱上;
一通道槽,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空腔内。
较佳的,所述通道槽上设置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一端固定在所述通道槽一侧,另一端横向靠近但不抵靠所述通道槽的另一侧。
较佳的,所述空腔内部设有T接模块卡座,所述T接模块卡座上安装T接模块,所述T接模块捆绑输入电力线,将输入电力线与对应的输入主电力线压紧并固定。
较佳的,所述T接模块卡座两侧设置有线槽,用于容纳输入电力线。
较佳的,所述支架有一延伸件,所述延伸件上设有T接模块卡座。
较佳的,所述支架为单表位支架,其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容纳部和一个所述第二容纳部,对应设置一个所述计量装置和一个所述导电接插模块。
较佳的,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容纳部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容纳部,对应放置至少两个所述计量装置和至少两个所述导电接插模块。
较佳的,所述第二容纳部设置有副滑动副,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外侧设置对应的滑槽,所述滑槽在所述副滑动副上滑动。
较佳的,所述的第一电连接部和/或第二电连接部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插入所述计量装置对应的插孔中,将所述计量装置与所述导电接插模块电连接。
较佳的,所述支架,包括:
一支架本体,用于连接计量装置及其他部件;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用于连接计量装置;所述第二容纳部,用于连接第一固定件。
较佳的,所述支架本体上还设有第三容纳部,所述第三容纳部用于连接第二固定件。
较佳的,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一上基座;所述上基座下部设有一下基座,所述下基座与所述上基座之间形成空腔,在所述空腔内走线布线。
较佳的,所述上基座与所述下基座之间通过第一组支柱和第二组支柱相连。
较佳的,所述第一容纳部设置有卡接凸块与第一卡位件,所述卡接凸块位于所述上基座顶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卡位件位于所述上基座顶部,所述计量装置放置于两所述卡接凸块之间,并被所述第一卡位件卡住。
较佳的,所述第二容纳部设置有第一滑动轨与第二挡位件,所述第一滑动轨位于所述第二组支柱顶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挡位件位于所述第二组支柱顶部且与所述第二挡位件相垂直的面上,所述第一固定件相对所述第一滑动轨滑动,并被所述第二挡位件限位。
较佳的,所述第三容纳部设置有第二滑动轨与第三挡位件,所述第二滑动轨设置于所述第二组支柱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三挡位件位于所述第二组支柱相对的两侧面且位于所述第二滑动轨滑行动作的远端位置处,所述第二固定件沿所述第二滑动轨滑动,并被所述第三挡位件限位。
较佳的,所述上基座上有一斜坡,所述斜坡为所述上基座的一部分,位于两所述卡接凸块内侧,所述斜坡两侧的所述上基座平面有高度差。
较佳的,所述下基座设有延伸件,所述延伸件上设置有T接模块卡座,所述T接模块卡座用于固定T接模块。
较佳的,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所述T接模块卡座,所述T接模块卡座上安装所述T接模块,以使外部线路从所述空腔内部进线。
较佳的,所述支架的背部为通透结构,外部线路从所述支架主体的背部进入所述空腔内部,从而达到进线目的。
较佳的,所述导电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件数量一致的第二导电件,所述的第一导电件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导电件的第一端电连接。
较佳的,所述接线框固定块一侧有滑槽/滑轨,与所述接插件座内壁上的滑轨/滑槽对应,将所述接线框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接插件座上。
较佳的,所述的接线对象伸入所述接插件座上设置的与所述第二导电件数量一致的第二连接孔中,并与所述的接线框紧密电连接。
较佳的,所述的接插件座包括:一基座和一与之结合的盖体;所述的第一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部。
较佳的,所述的第一连接孔的侧部设置有紧固孔,用以通过设置紧固件使所述的第一导电件的第一端与第二导电件紧密接触并固设于所述的基座上。
较佳的,所述的第二连接孔为错层排列,用以减少接线对象之间的位置干扰。
较佳的,所述的盖体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以使安装工具穿过从而紧固所述接线框上的紧固件。
较佳的,所述的第二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的基座上。
较佳的,所述接插件座包括一接线框固定块,所述接线框固定块对所述接线框进行固定。
较佳的,一个所述第二导电件上的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两个。
较佳的,所述第二导电件上开有固定孔,紧固件穿过所述固定孔将所述第二导电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电件上。
较佳的,所述的导电部中部为软质导电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支架对计量装置和导电接插模块等进行安装固定,通过导电接插模块完成了具有高度差的接线对象之间的电连接,不仅接线方便,同时还有利于接线的规范;可以通过支架对计量装置和导电接插模块等进行安装固定,同时可以对这些计量组件的位置进行规范;可以直接将接线对象插入接线框进行接线,而不需要担心接线框错位,重新进行对齐;另外,对接线框固定后,即使多次进行接线动作,接线框也不会晃动,进而不会因晃动产生错位等其他影响接线动作的不良结果;完成了具有高度差的接线对象之间的电连接,不仅接线方便,同时还有利于接线的规范,尤其是在多个接线对象并列使用时,能够使接线对象在进入接线孔时的排列更加整齐,使接线故障维修方便、避免安全隐患,更加美观;盖体可以遮挡,防止连接部暴露在外,引发触电等安全问题;多个钢珠都与所述导电结合面之间在弹簧的挤压下接触,不会因为外界压力而轻易晃动,因此接触地比较稳定,增强了接触稳定性;减少了接线对象与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要求,使得将接线对象接入接线框时更方便,快速;错层排列,用以减少接线对象之间的位置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总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接插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接插模块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接插模块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接插模块中第二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接插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接插模块中第二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仰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总成结构的爆炸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总成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总成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总成结构的爆炸图二;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总成结构的示意图三;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总成结构的部分爆炸图三;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总成结构的示意图四;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总成结构的爆炸图四;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总成结构的示意图五;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计量总成结构的示意图六;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右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计量总成结构,其包括:
一支架3,用于设置计量装置5;
一导电接插模块1,其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用于实现电力线与计量装置5的电连接。
一支架3,用于设置至少一个计量装置5;
至少一导电接插模块1,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支架3上,其数量与所述的计量装置5数量一致,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1包括一接插件座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电连接部11,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10的第一位置;
一第二电连接部12,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10的第二位置;
一导电部13,其位于所述的接插件座10内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2电连接;
所述接插件座外部设置一主滑动副1032,所述主滑动副1032与所述支架上设置的副滑动副313对应结合,对所述导电接插模块进行固定;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存在高度差,实现对不同高度进线的转接。
这样,通过支架对计量装置和导电接插模块等进行安装固定,通过导电接插模块完成了具有高度差的接线对象之间的电连接,不仅接线方便,同时还有利于接线的规范。所述支架3设置有副滑动副313,所述副滑动副313设置于所述支架3中部相对的两侧面;所述支架3还设置有第三挡位件323,所述第三挡位件323位于所述副滑动副313的一端,对所述主滑动副进线限位;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外侧设置对应的主滑动副1032,从而可沿所述副滑动副313滑动,并被所述第三挡位件323限位,从而使所述导电接插模块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并将所述导电接插模块进行限位满足其与其他结构的配合需求。
所述计量装置、所述导电接插模块与所述支架活动连接,这样,可以随时装上或取下计量装置、导电接插模块,使得使用更灵活。
所述计量总成结构还包括一走线结构组件4,用于规范电力线的走向;这样,可以解决计量总成结构布线混乱的问题。
所述走线结构组件包括电力线41和T接模块42,所述电力线41作为输入/输出电力线分别连接计量装置5和导电接插模块1;所述T接模块42捆绑所述输入电力线,将输入电力线与对应的输入主电力线压紧并固定。
如图2、3、4所示,导电接插模块1,包括一接插件座10、一第一电连接部11、一第二电连接部12、一导电部13,第一电连接部11位于所述接插件座10的第一位置;第二电连接部12,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10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存在高度差。
在计量装置接线过程中,作为出入接线对象的计量装置与所述走线结构组件不在同一工作面内,将安装在所述走线结构组件4中的输出/输入电力线连接到计量装置中时,需要克服计量装置与所述走线结构组件的高度差,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1用于连接在计量装置上,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2用于接插安装在所述走线结构组件中的输出/输入的电力线,导电部13位于所述的接插件座10内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联通,解决出入接线对象位置的高度差。这样,不仅可以将位于不同高度的出入接线对象连接起来,解决出入接线对象之间的高度差问题,还使得出入接线对象的连接整齐有序,不会使得出入接线对象的导线杂乱(如果存在高度差,将出入接线对象对接时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且较长的连接线很难理顺,连接线之间的空隙也会比较杂乱,后续检查时不容易进行分辨,另外部分连接线会间隔过小,过密,这样这些裸露的过密连接线会因为长度较长,间隔过小,互相之间摩擦等加大连接线外绝缘层的损坏,进而可能会导致触电或短路),缩短了连接时间,且避免了因导线杂乱等造成的绝缘层破损等不良后果。
也可以说,上述技术方案完成了具有高度差的接线对象之间的电连接,不仅接线方便,同时还有利于接线的规范,尤其是在多个接线对象并列使用时,能够使接线对象在进入接线孔时的排列更加整齐,使接线故障维修方便、避免安全隐患,更加美观。
所述的接插件座10上设置至少一第一连接孔101,至少一第二连接孔102,分别与第一电连接部11、第二电连接部12连接。接插件座10还包括:一基座103和一与之结合的盖体104;所述的基座103上设置所述的第二连接孔102,所述的第一连接孔101设置在所述的基座103上部,这样,盖体104可以将第一连接孔101和第二连接孔102遮挡,防止连接部暴露在外,引发触电等安全问题。
第一电连接部11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电件111,其数量与接线对象数量一致,第一导电件111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101中,所述第一导电件111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01数量一致;导电部13包括至少一第二导电件131,第二导电件131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11数量一致,所述的第一导电件111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一端电连接,这样,将第一导电件111与第二导电件131导通。
所述的第一连接孔101的侧部设置有紧固孔105,用以通过设置紧固件106使所述的第一导电件111的一端与第二导电件131紧密接触并固设于所述的基座103上,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第一导电件111和第二导电件131脱离,同时也将第一导电件111固定在了基座103上。这里,第一导电件111的一端可以叠在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一端上方,也可以叠在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一端的下方,只要两者接触,中间无绝缘层,两者之间的可以进行电的传输,即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第一导电件111以及第二导电件131进行形状、位置等的变化,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
紧固件106可以为螺栓和螺帽,螺栓透过紧固孔105将第一导电件111和第二导电件131贯穿之后与螺帽结合,将其固定在第一连接孔101上;也可以为一螺钉,通过旋拧,透过紧固孔105顶住第一导电件111和第二导电件131到第一连接孔101的内壁上并压紧,将其固定。
所述的第一导电件111包括:一导电杆1111;一导电片1112与所述的导电杆1111结合;若干密合钢珠1113,其位于所述的导电杆1111与所述的导电片1112之间,用于增强第一导电件111与其他导电结合面接触稳定性。导电杆1111内有若干槽,导电片1112上对应位置有相同数量的孔,密合钢珠1113数量与导电片1112上的孔数量相同;每个钢珠对应放入导电杆1111的槽内,钢珠底部和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将钢珠顶起;钢珠顶部从导电片1112上的对应孔中露出,但孔的直径小于钢珠的直径,这样,可以保证钢珠可以从孔中部分露出但不会从孔中掉落;这样第一导电件111与其他导电结合面接触时,钢珠会先与所述导电结合面接触,并在所述导电结合面的压力下向槽内移动,压缩所述弹簧,这样在结合后,多个钢珠都与所述导电结合面之间在弹簧的挤压下接触,不会因为外界压力而轻易晃动,因此接触地比较稳定,增强了接触稳定性。另外,钢珠也可以为钢球,刚柱或其他形状的导电材料制品,只要其上部可以从孔中伸出且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孔的直径即可。
第二导电件131上开有固定孔132,紧固件106穿过固定孔132将第二导电件131固定在基座103上,这样可以防止第二导电件131松动。紧固件106为可以为螺栓或螺钉。
第二电连接部12包括至少一接线框121,其设置于所述的接插件座10内部,数量与伸入其中的接线对象数量一致;所述的接线对象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102中,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也伸入接线框121中,接线对象与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电连接;接线框121的侧部设置紧固孔105,用以通过设置紧固件106使所述的接线对象与第二导电件131紧密接触并固设于所述的接线框121上。这里,接线对象可以叠在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上方,也可以叠在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的下方,只要两者接触,中间无绝缘层,两者之间的可以进行电的传输,即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第一导电件111以及第二导电件131进行形状、位置等的变化,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
另外,也可以将接线框121设置为导电框,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与接线框121电连接,接线对象与接线框121电连接,这样,接线对象与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是否电连接均可,减少了接线对象与第二端之间的电连接要求,使得将接线对象接入接线框121时更方便,快速。接线框121对应的紧固件106为螺栓或螺钉,通过旋拧,透过紧固孔105顶住接线对象和/或第二导电件131到接线框121的内壁上并压紧,将其固定。
所述的第二连接孔102为错层排列,用以减少接线对象之间的位置干扰;对应的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也是错层排列,以与第二连接孔102的位置对应。
所述的盖体104上与接线框121对应位置设置有安装孔1041,用以使安装工具穿过从而紧固所述接线框121上的紧固件106,所述安装孔1041的数量与接线框121对应的紧固件106数量相同,可能或为接线框121的整倍数(包括一倍),这样每个接线框121上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106进行紧固,使得对接线对象和第二导电件131的第二端的固定更加牢固。
盖体104上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孔1042,用以与基座103进行固定。
实施例一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件111,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的第一导电件111的数量均与接线对象一致。这样,可以直接通过将第一导电件111插入的方式直接将接线对象连接,快捷方便。
实施例二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均包括至少一个接线框121,第一电连接部11和第二电连接部12的接线框121的数量均与接线对象一致。这样,可以直接通过将接线对象插入接线框121的方式将接线对象连接,快捷方便。
实施例三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连接部1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电件111,第一导电件111的数量与接线对象一致;第一电连接部11包括至少一个接线框121,接线框121的数量与接线对象一致。这样,可以适用于接线对象中接入线高于接出线的情况。
实施例四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盖板104下部为透明PC,这样可以在接线对象的连接过程中随时观察接线对象的安装情况。
实施例五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连接孔102贯通基座103的下部。这是指第二连接孔102贯通基座103的下部的两个相对的表面,采用这样的方式,接入对象既可以从两个相对的表面的一侧进入接线框121,也可以从另一侧进入接线框121。从而使接线的方式更加灵活,有利于规范外部接线对象,使接线对象的排布更加整齐、美观。
实施例六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基座103上部设置一固定钩1031,所述固定钩与外界的钩槽对应,对所述导电接插模块进行固定。
实施例七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第二导电件131上开有固定孔132,第一导电件111后端开有对应孔,紧固件106穿过固定孔132将第二导电件131固定在第一导电件111上,这样可以防止第二导电件131松动。紧固件106为可以为螺栓或螺钉。
实施例八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基座103上部设置一主滑动副1032,所述主滑动副与外界的对应滑槽等相结合,滑动对所述导电接插模块进行固定或取下。
一般情况下,如果通过固定钩与外部(架子等)固定,但是强度不够;通过主滑动副,可以加强主滑动副强度(相比固定钩,主滑动副更结实)以及结合部的强度,防止断裂;且外部有轨道,安装与拆卸也方便。
实施例九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第二导电件131上所述固定孔13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这样,基座103或第一导电件111后端对应的孔也为至少两个。
一般情况下,所述固定孔为一个,接线框接线后,在第一导电件频繁接插等情况下固定孔上的紧固件106容易松动,(如果固定在第一导电件111上)紧固件松动后结合部结合接触面积迅速变小,进行通电时容易造成结合部发热,接触不良等状况;固定孔(数量对应紧固件)的数量多,可以避免出现松动的情况,且即使其中一个固定孔松动后,因松动后结合部电阻增大等原因,发热现象也不明显,接触不良等对电力传输造成的影响也极小(电力传输可以以其他固定孔为通道)。
第二导电件131上所述固定孔132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基座103或第一导电件111后端对应的孔也为两个;这样,节省空间且避免出现第二导电件松动的情况。
优选地,紧固件106上还套有垫片,这样可以将紧固件106与固定孔132结合更牢固,防止频繁接插等引起的松动。
实施例十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盖体104上与基座103上部的紧固孔105对应位置有通孔108,这样在后续检修时,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插头将任意两个第一导电件111短接(通常是将两边的两个第一导电件分别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导电件短接,即1和2,3和4通过插头短接),所述插头包括是两个互相之间联通的金属头及外部的绝缘层。
实施例十一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接插件座10还包括一接线框固定块107,所述基座103下部中空,所述接线框固定块107固定在所述基座103下部,对接线框进行固定。接线框121固定在接线框固定块107内部,通过接线框固定块107下方对应长度的孔槽与接线对象连接。
一般情况下,接线框虽然固定在基座103下部,但是要将接线对象接入接线框时,需要将接线框与第二连接孔102对齐,但是这种情况下的接线框容易晃动、错位,使得接线动作复杂,耗时长,增加了导电接插模块的使用难度,添加了接线框固定块之后,对接线框进行固定、定位,这样可以直接将接线对象插入第二连接孔102进行接线,而不需要担心接线框错位,重新进行对齐;另外,对接线框固定后,即使多次进行接线动作,接线框也不会晃动,进而不会因晃动产生错位等其他影响接线动作的不良结果。
优选地,接线框固定块107一侧有滑槽/滑轨,与基座103内壁上的滑轨/滑槽对应,将接线框固定块107固定在基座103上。
实施例十二
如上述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导电件131(或导电部)中部为软质导电片133。
一般情况下,第二导电件131中部为硬质导电片,第二导电件131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件111、接线框121相固定;而在进行接线或者与对应的孔进行接插时,第一导电件111或接线框121会因为外力而改变位置或插入角度,这时候,第一导电件111受力后位移会通过第二导电件131将应力传递给接线框121,接线框121接线后改变位置会通过第二导电件131向第一导电件111施加力;这样,会使得第一导电件111或接线框121与第二导电件131的连接处松动,通电后连接处发热或接触不良,影响电力传输,以及接线框位置变动,影响接线;将中部更换为软质导电片,则可以使得第一导电件111与接线框121互不影响,避免引起后续的连接松动,接线框位置变动等不良后果。
实施例十三
如上述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
第一容纳部,用于连接计量装置5;
第二容纳部,用于连接导电接插模块1。
所述支架3上还设有第三容纳部,所述第二容纳部用于连接第一固定件。设置第三容纳部可实现容纳更多外部连接件的目的。
所述第一容纳部与所述计量装置之间为滑动连接,采用滑动连接方式可使所述计量装置在所述第一容纳部上较为方便的安装和拆卸;
所述第三容纳部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间为滑动连接,采用滑动连接方式可使所述第一固定件在所述第三容纳部上较为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并使所述第一固定件在所述第三容纳部上前后滑动,实现后续功能;
所述第二容纳部与所述导电接插模块间为滑动连接,采用滑动连接方式可使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在所述第二容纳部上较为方便的安装和拆卸。
实施例十四
如上述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所述支架3上设有一上基座31;所述上基座31下部设有一下基座32,所述下基座32与所述上基座31之间能够形成空腔,方便在所述空腔内走线布线;所述上基座31与所述下基座32之间通过第一组支柱33和第二组支柱34相连,所述第一组支柱33和第二组支柱34的长短可决定所述上基座31与所述下基座32之间的所述空腔的空间大小。
所述第一容纳部设置有第一滑动轨311,所述第一滑动轨311位于所述上基座31顶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容纳部还设置有第一卡位件321,所述第一卡位件321位于所述上基座31顶部;所述计量装置可沿所述第一滑动轨311滑动装入所述支架3,直到所述计量装置的对应位置被所述第一卡位件321卡住,从而使所述计量装置方便安装和拆卸,并对所述计量装置进行限位和固定。
所述第三容纳部设置有第二滑动轨312,所述第二滑动轨312位于所述第二组支柱34顶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容纳部还设置有第二挡位件322,所述有第二挡位件322位于所述第二组支柱34顶部且与所述第二挡位件322相垂直的面上;所述第一固定件可相对所述第二滑动轨312滑动,并被所述第二挡位件322限位,从而使所述第一固定件方便安装拆卸,并对所述第一固定件进行限位,满足其与其他结构的配合需求。
所述第二容纳部设置有副滑动副313,所述副滑动副313设置于所述第二组支柱34相对的两侧面,所述第二容纳部还设置有第三挡位件323,所述第三挡位件323位于所述第二组支柱34相对的两侧面且位于所述副滑动副313滑行动作的远端位置处;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外侧设置对应的主滑动副1032,从而可沿所述副滑动副313滑动,并被所述第三挡位件323限位,从而使所述导电接插模块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并将所述导电接插模块进行限位满足其与其他结构的配合需求。
计量装置5卡接在所述支架3上时,导电接插模块1的所述第一导电件111插入计量装置5对应的插孔中,已将计量装置5与导电接插模块1连接。
所述第一滑动轨311上有一斜坡38,将所述第一滑动轨311分成具有高度差的两部分。设置所述斜坡38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轨311的深度与计量装置5中所述插槽到底面的距离相对应,正常情况下,所述计量装置5卡接在第一滑动轨311,导电接插模块1的所述第一导电件111恰好插入所述插槽。但在实际应用中,计量装置5的尺寸并不能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如果计量装置5中所述插槽到底面的距离稍小于第一滑动轨311的深度,可以将其稍稍抬起,将导电接插模块插入,但如果计量装置5中所述插槽到底面的距离稍大于第一滑动轨311的深度,则无法插入;此时设置所述斜坡38,可以在计量装置5中所述插槽到底面的距离稍大于第一滑动轨311的深度时将计量装置5靠近导电接插模块的部分下压(下压范围不超过斜坡两侧的高度差)以将导电接插模块插入。
实施例十五
所述下基座32上设置至少一通孔333,穿过所述通孔333的固定件可将所述支架3与外部物体固定,进而使所述支架3牢固的固定于一处;较佳的,所述固定件为螺栓。
较佳的,所述第一组支柱33内部为空心结构,当所述下基座32上设置的通孔333位于所述第一组支柱33内部时,可将固定工具通入所述第一组支柱33内部对穿过所述通孔333的所述固定件进行紧固操作,所述空心结构不仅满足了结构强度的需求,还可节省材料,节约空间,同时方便对所述支架3进行固定;较佳的,所述固定件为螺栓,所述固定工具为螺丝刀。
所述第一组支柱33与所述第二组支柱34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凸块331,所述固定凸块331上有贯穿两侧的通孔,所述贯穿两侧的通孔可与外部物体通过固定件固定。
所述下基座32上设置有导电接插模块固定孔332,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固定孔332可与所述导电接插模块通过螺栓相连接,将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固定于所述下基座32上,使所述导电接插模块安装牢固不易从所述支架3上脱落。
所述下基座32上设置有卡线孔334,所述卡线孔334可将电线通过卡件固定于所述下基座32,使所述电线布局整齐且固定牢固,防止因固定不紧而造成线路问题的情况发生。
在保证所述支架功能和所述支架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所述支架可设置多个省料孔35,用于节约成本,减轻所述支架重量。
实施例十六
如上述所述的支架,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下基座32设有延伸件,所述延伸件上设置有T接模块卡座36,所述T接模块卡座36用于固定T接模块。所述T接模块可较为方便的从主线路中引出一条副线路,并使所述主线路与所述副线路间成垂直状态分布。利用所述T接模块可使线路布线方式为T接树干式(T接树干式布线,是由电源引出干线,同时向若干个用电点或用电负荷进行供电,各用电点在干线上进行T接。树干式配电的特点是电源干线和到各用电点的支线大小不一样,线路简单,投资较低)。
所述第二组支柱34设置有走线通口37,方便所述第一固定件下部进出线。
较佳的,结合图11所示,所述下基座32设置有走线口39,可在预留走线位置较少的情况下,方便走线。
T接树干式布线方式并非为本支架可实现的唯一一种布线方式;如不安装T接模块或安装T接模块却未采用时,所述支架仍可实现其他布线方式,如放射式布线方式(放射式布线方式,是由电源处向用电点或用电负荷进行放射,每一电源点可以接两个以上的用电点或用电负荷)。
实施例十七
如上述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支架3为单表位支架,其包括一个第一容纳部和一个第二容纳部,对应设置一个计量装置5和一个导电接插模块1。
所述支架3内有一个空腔,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凸块331,所述固定凸块331上有贯穿两侧的通孔,所述贯穿两侧的通孔可与外部物体通过固定件固定。
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所述T接模块卡座36,所述T接模块卡座36上安装所述T接模块42,所述T接模块42捆绑所述输入电力线,将输入电力线与对应的输入主电力线压紧并固定;这样,外部的输入电力线可以采用T接树干式布线方式从所述支架两侧进入所述空腔内部,并从所述空腔内部连接所述导电接插模块1,进而与计量装置5电连接。这样,可以将输入电力线隐藏在所述支架3的空腔内,从而对输入/输出电力线进行规范。
所述T接模块卡座36两侧设置有线槽361,用于容纳输入电力线,以对其进行限位、固定和规范。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采用T接树干式布线方式布置输入电力线,则输入电力线只可以布置在所述空腔内部;此时输出电力线可以布置在所述空腔内部,也可以布置在支架3的延伸部;如果采用其他布线方式,如放射式布线方式,则输入电力线和输出电力线可以布置在所述空腔内部,也可以布置在支架3的延伸部。
实施例十八
如上述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4、图15、图16所示,所述支架3为单表位支架,其包括一个第一容纳部和一个第二容纳部,对应放置一个计量装置5和一个导电接插模块1。
所述支架3内有一个空腔,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凸块331,所述固定凸块331上有贯穿两侧的通孔,所述贯穿两侧的通孔可与外部物体通过固定件固定。
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所述T接模块卡座36,所述T接模块卡座36上安装所述T接模块42,所述T接模块42捆绑所述输入电力线,将输入电力线与对应的输入主电力线压紧并固定;这样,外部的输入电力线可以采用T接树干式布线方式从所述支架两侧进入所述空腔内部,并从所述空腔内部连接所述导电接插模块1,进而与计量装置5电连接。这样,可以将输入电力线隐藏在所述支架3的空腔内,从而对输入/输出电力线进行规范。
所述T接模块卡座36两侧设置有线槽361,用于容纳输入电力线,以对其进行限位、固定和规范。
所述支架3还包括一延伸件,所述延伸件对输入电力线进行固定,从而对输入电力线进行规范。
延伸件上设有所述T接模块卡座36,所述T接模块卡座36上安装所述T接模块42,所述T接模块42捆绑所述输入电力线,将输入电力线与对应的输入主电力线压紧并固定;这样,外部的输入电力线可以采用T接树干式布线方式从所述支架的延伸件上连接所述导电接插模块1,进而与计量装置5电连接。这样,可以将输入电力线固定在所述支架3的空腔内,从而对输入/输出电力线进行规范。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采用T接树干式布线方式布置输入电力线,则输入电力线和输出电力线可以布置在所述空腔内部,也可以布置在支架3的延伸部。
实施例十九
如上述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架背部为通透结构,外部线路从所述支架3的背部进入所述空腔内部,从而达到进线目的。
在该实施例中,不可以采用T接树干式布线方式布置输入电力线,只可以采用其他布线方式,如放射式布线方式,且输入电力线和输出电力线可以布置在所述空腔内部,也可以布置在支架3的延伸部。
实施例二十
如上述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所示,所述支架3为双表位支架或多表位支架,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容纳部和至少两个第二容纳部,对应放置至少两个计量装置5和至少两个导电接插模块1。
这样,所述支架3内有至少两个空腔,支架3两侧(也即是距离最远的两个第一容纳部的相离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凸块331,所述固定凸块331上有贯穿两侧的通孔,所述贯穿两侧的通孔可与外部物体通过固定件固定。相邻两个第一容纳部之间为凹槽,凹槽内有通孔333,以将所述支架3固定。
实施例二十一
如上述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2、图23所示,支架3上设置有一次线走线通道391、二次线走线通道392和卡接头393;所述一次线走线通道391用于排布一次线,所述一次线可以为计量总成结构的进线或出线,即输入/输出电力线,也可以为与所述导电接插模块1相连接的线;所述一次线走线通道391设置在所述支架3的空腔内或者设置在所述支架3的延伸件上;设置在空腔内,可以将所述一次线隐藏在所述支架内部,以对电力线进行规范;设置在延伸件上,可以对所述一次线的走线进行规范。
所述二次线走线通道392用于排布二次线;所述二次线可以为计量装置的信号输出线,也可以为输入/输出电力线,优选为信号输出线;所述二次线走线通道392至少包括以下通道之一:
设置在所述支架3的支撑柱(也即是第二组支柱34)的通道孔;所述通道孔竖直贯穿所述支撑柱(二次线一般为比较细的信号输出线,被碰到后容易断裂或者晃动影响信号传输质量,二次线从所述通道孔内通过,不仅可以对其走线进行规范,同时可以将二次线与外界隔离开,防止被触碰后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设置在所述之间3下部(下基座上)的通道槽;所述通道槽水平设置在所述支架3的空腔内(这样将二次线从通道槽内通过时,可以对其走线进行规范,且防止受到外界的干扰)。
所述通道槽和所述通道孔互相联通。
所述通道槽上设置有卡接头393,所述卡接头393一端固定在所述通道槽槽口的一侧,另一端横向伸至所述通道槽槽口的另一侧,这样可以将二次线限定在所述通道槽内。
所述卡接头393的另一端靠近所述通道槽槽口的另一端且不相抵;这样,可以从该处将二次线放入通道槽,使得对二次线的排线更加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座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计量总成结构,包括:
一支架,用于设置至少一个计量装置;
至少一导电接插模块,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其数量与所述的计量装置数量一致,所述的导电接插模块包括一接插件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一位置;
一第二电连接部,其位于所述接插件座的第二位置;
一导电部,其位于所述的接插件座内部,用于将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接插件座外部设置一主滑动副,所述主滑动副与所述支架上设置的副滑动副对应结合,对所述导电接插模块进行固定;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存在高度差,实现对不同高度进线的转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连接部和/或第二电连接部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插入所述计量装置对应的插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件包括:一导电杆;
一导电片与所述的导电杆结合;
若干密合钢珠,其位于所述的导电杆与所述的导电片之间,用于增强第一导电件与所述插孔结合面接触稳定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内有若干槽,所述导电片上对应位置有孔,所述密合钢珠对应放入所述导电杆的槽内,其底部和所述槽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将所述密合钢珠顶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一上基座;所述上基座下部设有一下基座,所述下基座与所述上基座之间形成一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一次线走线通道,用于排布输入/输出电力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线走线通道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或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延伸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二次线走线通道,用于排布所述计量装置的信号输出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线走线通道至少包括以下两者之一:
一通道孔,设置在所述支架的支撑柱上;
一通道槽,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空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量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槽上设置有卡接头,所述卡接头一端固定在所述通道槽一侧,另一端横向靠近但不抵靠所述通道槽的另一侧。
CN201620088235.5U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84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8235.5U CN205484467U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8235.5U CN205484467U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84467U true CN205484467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2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8823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84467U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844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6511A (zh) 一种模块化计量箱
CN205976312U (zh) 墙板连接挂件
CN205484467U (zh) 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CN205489013U (zh) 一种模块化计量箱
CN205484470U (zh) 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CN205489016U (zh) 一种模块化计量箱
CN206211424U (zh) 一种办公家具用走线结构
CN203800596U (zh) 无功功率自动补偿器的接线端子
CN205489017U (zh) 一种多表位计量总成结构
CN105699718A (zh) 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CN205488751U (zh) 一种导电接插模块
CN205488750U (zh) 一种导电接插模块
CN105576512A (zh) 一种多表位计量总成结构
CN206283066U (zh) 一种嵌入式导轨插座
CN206022814U (zh) 一种装修用接线盒
CN105703090A (zh) 一种导电接插模块
CN104779472A (zh) 多功能桌线孔插座
CN105572446A (zh) 一种计量总成结构
CN209516237U (zh) 一种移动排插
CN107525537A (zh) 一种电池控制盒高温老化测试装置及组合结构
CN106646258B (zh) 测试针床
CN105576430A (zh) 一种导电接插模块
CN105629010A (zh) 一种模块化计量箱
CN206220424U (zh) 一种易拆装的防静电地板
CN213303415U (zh) 一种智能楼宇供电系统教学用的电工实训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