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80000U - 底撬 - Google Patents

底撬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80000U
CN205480000U CN201521133779.0U CN201521133779U CN205480000U CN 205480000 U CN205480000 U CN 205480000U CN 201521133779 U CN201521133779 U CN 201521133779U CN 205480000 U CN205480000 U CN 2054800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edestal
heat exchange
join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337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rova Energy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rova Energy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rova Energy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rova Energy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337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800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800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800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撬,该底撬上固定设有压缩机组,它包含:密封、空心的管材或型材制成的座体,该座体设有出水接头、进水接头、至少一个冷却接头和至少一个换热接头,该出水接头和各该换热接头在该座体内连通形成通路,该进水接头和各该冷却接头在该座体内连通形成通路;该进水接头和该出水接头的通路相互独立;所述座体和地基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兼具换热功能,节省了底撬上的空间和冷却软管的长度,简化了安装和维护工作。

Description

底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领域,尤指一种集成换热功能的压缩机的底撬。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缩机机组普遍采用撬装结构,即压缩机、动力系统、换热系统及润滑系统等均安装于底撬上,以便减少占地面积;该底撬一般采用型钢制作成焊接底座,换热系统包括与空冷器连通的入口汇水箱、出口汇水箱及若干冷却水管,冷却水由入口汇水箱分若干管路分别进入工艺气换热器、油换热器、压缩机,换热后的水汇入出口汇水箱,进入空冷器,经过冷却后再次进入入口汇水箱,如此循环进行压缩机系统的冷却;这样就造成了底撬上布置的换热系统管线凌乱、浪费空间,且安装及后续维护工作复杂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撬,该底撬集成了换热系统的功能,不仅可节省底撬上的空间,还可以简化安装和维护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底撬,该底撬上固定设有压缩机组,它包含:
由密封、空心的管材或型材制成的座体,该座体设有出水接头、进水接头、至少一个冷却接头和至少一个换热接头,该出水接头和各该换热接头在该座体内连通形成通路,该进水接头和各该冷却接头在该座体内连通形成通路;该进水接头和该出水接头的通路相互独立;所述座体和地基固定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接头与空冷器水泵的出口通过一开关阀相连通;所述出水接头与该空冷器的进水口通过另一开关阀相连通;各所述冷却接头与各所述换热接头通过冷却软管和换热软管与需要换热部件相连通,使冷却水从空冷器的水泵进入所述座体后从各该冷却接头进入需要换热的部件,之后从各该换热接头流回所述座体。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位于所述座体的一侧,所述换热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位于所述座体的另一侧。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座体由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组成;该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通过横梁固定连接;该第一支座设有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冷却接头, 该第二支座设有所述出水接头和所述换热接头。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动力系统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和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压缩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座反向于第二支座的一侧设有安装架供压缩机组的其他设备固定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动力系统通过两个呈不状的支撑架和所述第一支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的中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压缩机和该支撑板固定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各所述支撑板伸出所述第二支座,各该支撑板下方固定连接有和所述第二支座固定连接的支撑体;各所述支撑架伸出所述第一支座,各该支撑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和所述第一支座固定连接的支撑筋。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接头分别设于所述动力系统的左右两侧通和相应部件过该冷却软管连通,所述换热接头分别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左右两侧和相应部件通过该换热软管连通,所述出水接头位于所述第二支座的一侧端,所述进水接头位于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端。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的两端分别设有带吊装孔的吊板。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座体的边缘设有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的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底撬是由管材或型材制成,冷却水经管材或型材循环流过,可对底撬上的压缩机机组进行冷却,底撬上无需重复安装换热系统,节省了底撬上用于安装压缩机机组的空间,简化了安装和维护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底撬上安装压缩机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先予叙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底撬5,该底撬5上固定设有压缩机组,它包含:
由密封、空心的管材或型材制成的座体,该座体设有出水接头53、进水接头55、至少一个冷却接头56和至少一个换热接头52,该出水接头53和各该换热接头52在该座体内连通形成通路,该进水接头55和各该冷却接头56在 该座体内连通形成通路;该进水接头55和该出水接头53的通路相互独立;所述座体和地基固定连接。
以此结构本实用新型底撬既可容置压缩机机组,又可对压缩机机组进行冷却,底撬上无需再设置换热系统,避免了底撬上安装的换热系统对其它管路(如工艺气管路、电缆、油路和其他辅机)造成干涉的可能性,节省了底撬上的有限空间,简化了安装和后续的维护工作。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接头55与空冷器水泵的出口通过一开关阀551相连通,以开关和连通冷却水;所述出水接头53与该空冷器的进水口通过另一开关阀531相连通,以开关和连通换热水;各所述冷却接头56与各所述换热接头52通过冷却软管4和换热软管1与需要换热部件例如油换热器3和气换热器2,相连通,使冷却水从空冷器的水泵进入所述座体后从各该冷却接头56进入需要换热的部件,之后从各该换热接头流回所述座体。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为方便形成相互独立的进水接头通路和出水接头通路,并加以区分,节省冷却和换热软管的长度。以及方便压缩机6和动力系统的安装,所述座体由第一支座57和第二支座51组成;该第一支座57和第二支座51通过横梁58固定连接;该第一支座57设有所述进水接头55和所述冷却接头56,该第二支座51设有所述出水接头53和所述换热接头53。即保证所述冷却接头56与所述进水接头55位于所述座体的一侧,所述换热接头52与所述出水接头53位于所述座体的另一侧。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座57与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动力系统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51和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压缩机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座57反向于第二支座51的一侧设有安装架54供压缩机组的其他设备固定连接,以形成模块化方便整体安装。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动力系统7通过两个呈不状的支撑架572和所述第一支座57的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51的中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512,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压缩机6和该支撑板5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较佳地,为使固定效果更为可靠,各所述支撑板512伸出所述第二支座51,各该支撑板512下方固定连接有和所述第二支座51固定连接的支撑体513;各所述支撑架572伸出所述第一支座57,各该支撑架57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和所述第一支座固定连接的支撑筋573。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为适应各需要换热的部件,所述冷却接头56分别设于所述动力系统7的左右两侧和相应部件通过该冷却软管4连通,所述换热接头52分别设于所述压缩机6的左右两侧和相应部件通过该换热软管1连通,所述出水接头52位于所述第二支座51的一侧端,所述进水接头55位于所述第一支座57的一侧端。
较佳地,为方便吊装,所述第一支座57和所述第二支座51的两端分别设有带吊装孔的吊板571、511。
所述座体的边缘设有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的固定板5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座体是由密封、空心的管材或型材制成,底撬体上开有进水接头、出水接头,冷却接头、换热接头;安装时,将进水接头与空冷器水泵出口相连通,冷却接头通过冷却软管连接需要换热的部件进水侧,冷换热接头通过换热软管连接需要换热的部件出水侧,出水接头与空冷器进水口相连通,空冷器冷却后的冷却水由进水接头流入座体,冷却水流经冷却接头与换热接头之间的软管对压缩机机组的部件进行冷却,换热后的水经出水接头流出至空冷器重新冷却。既可容置压缩机机组,又可对压缩机机组进行冷却,底撬上无需再设置换热系统,避免了底撬上安装的换热系统对其它管路(如工艺气管路、电缆、油路和其他辅机)造成干涉的可能性,节省了底撬上的有限空间,简化了安装和后续的维护工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底撬,该底撬上固定设有压缩机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
由密封、空心的管材或型材制成的座体,该座体设有出水接头、进水接头、至少一个冷却接头和至少一个换热接头,该出水接头和各该换热接头在该座体内连通形成通路,该进水接头和各该冷却接头在该座体内连通形成通路;该进水接头和该出水接头的通路相互独立;所述座体和地基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撬,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与空冷器水泵的出口通过一开关阀相连通;所述出水接头与该空冷器的进水口通过另一开关阀相连通;各所述冷却接头与各所述换热接头通过冷却软管和换热软管与需要换热部件相连通,使冷却水从空冷器的水泵进入所述座体后从各该冷却接头进入需要换热的部件,之后从各该换热接头流回所述座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接头与所述进水接头位于所述座体的一侧,所述换热接头与所述出水接头位于所述座体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由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组成;该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通过横梁固定连接;该第一支座设有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冷却接头,该第二支座设有所述出水接头和所述换热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动力系统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和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压缩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座反向于第二支座的一侧设有安装架供压缩机组的其他设备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动力系统通过两个呈不状的支撑架和所述第一支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的中部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所述压缩机组中的压缩机和该支撑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撬,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板伸出所述第二支座,各该支撑板下方固定连接有和所述第二支座固定连接的支撑体;各所述支撑架伸出所述第一支座,各该支撑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和所述第一支座固定连接的支撑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接头分别设于所述动力系统的左右两侧通和相应部件过该冷却软管连通,所述换热接头分别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左右两侧和相应部件通过该换热软管连通,所述出水接头位于 所述第二支座的一侧端,所述进水接头位于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的两端分别设有带吊装孔的吊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撬,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边缘设有与所述地基固定连接的固定板。
CN201521133779.0U 2015-12-30 2015-12-30 底撬 Active CN2054800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3779.0U CN205480000U (zh) 2015-12-30 2015-12-30 底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3779.0U CN205480000U (zh) 2015-12-30 2015-12-30 底撬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80000U true CN205480000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62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33779.0U Active CN205480000U (zh) 2015-12-30 2015-12-30 底撬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800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5999B2 (en) Cooling unit, installation and process
CN103425211A (zh) 服务器及其机架
CN205480000U (zh) 底撬
US20110277973A1 (en) Cooling Circuit With Parallel Radiators
CN106095020B (zh) 电力计算机散热系统
CN206371047U (zh)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器
CN215782114U (zh) 一种基于电厂循环水冷却水系统的水冷设备
CN113316348B (zh) 冷却液应急分配设备
CN209960848U (zh) 一种硅胶模具的冷却装置
CN104006626A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的预制冷剂压缩撬装模块
CN209726850U (zh) 一种乏汽回收凝水系统双波s形管
CN105070697B (zh) 用于直流换流阀的晶闸管组件散热器
CN209263317U (zh) 一种模块化表冷器
CN212791801U (zh) 一种振动筛辅助冷却器及型砂生产线
CN104964360A (zh) 复合式水蒸发冷水机组的水路系统
CN211823258U (zh) 一种一体化复合源冷水热泵机组
CN218894767U (zh) 一种中继泵站成套水冷装置
CN206131814U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06906969U (zh) 一种稳定降温式电脑散热器
WO2013051037A1 (en) Header for air -liquid heat exchanger with lateral inlet and outlet gates of the process fluid
CN211445079U (zh) 一种过滤结构前置的风水冷却装置
CN203586620U (zh) 一种对称型干式蒸发器
CN217783721U (zh) 一种带水路分流阀的空压机
CN108019272B (zh) 管路结构、冷却系统和发动机的冷却液循环方法
CN203893581U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的预制冷剂压缩撬装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