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8676U - 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 - Google Patents
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78676U CN205478676U CN201620173609.3U CN201620173609U CN205478676U CN 205478676 U CN205478676 U CN 205478676U CN 201620173609 U CN201620173609 U CN 201620173609U CN 205478676 U CN205478676 U CN 2054786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oke valve
- pressure
- fluid
- piezoelectric type
- puls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压电式节流阀(4)作为流体脉动主动控制的执行部件连接在液压管路的消振点处,其出口连接主管路,其入口与补油泵(2)的出口相连接;安装在主泵(1)出口附近的参考压力传感器(4)采集压力信号,通过A/D转换模块(7)后输入控制器(9);控制器处理后输出信号通过D/A转换模块(8)和放大电路后控制压电式节流阀(4)的开口;补油泵(2)通过压电式节流阀(4)向主管路中注入小部分油液,消除压力脉动波的谷值。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调节节流阀开口大小,入流一定的流量来降低系统的压力脉动,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管路流体脉动主动控制领域,涉及的是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液压系统向着高精度、低噪声的趋势发展,流体脉动已成为制约液压系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液压管路系统中流体脉动的根源是泵瞬时流量的周期性脉动,并在管路和负载的阻抗作用下形成压力脉动。压力脉动不仅会带来流体噪声,而且会引起流体与液压管路之间的耦合振动,最终导致机械结构的疲劳破坏。此外,对于高精度系统,流体脉动会大大降低控制系统的性能。传统的脉动控制方式是被动式的,即采用结构参数固定的消振器,不具有自适应能力,消减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液压管路系统进行了主动消振研究,其原理都是采用主动消振器产生与初始压力脉动等幅值、反相位的次级压力脉动,相互叠加以衰减脉动。现有的主动脉动控制方法根据产生次级脉动的原理又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通过安装在管路中的伺服作动筒往复运动来改变管路容积,产生次级压力脉动波,与管路中的原始压力脉动波相互叠加以抵消脉动。有如下学者对此类流体脉动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日本的小鸟英一等,利用安装在管路中的伺服作动器往复运动产生次级脉动源,与管路中的初始压力相叠加来衰减脉动,(Eiichi KOJIMA等于1991年在《The Japan Society of MechanicalEngineer》第34卷第4期466-473页上发表的论文《Development of an ActiveAttenuator for Pressure Pulsation in Liquid Piping Systems》);日本的横田真一等,提出了一种双压电陶瓷驱动活塞的主动液压蓄能器来进行液压流体脉动主动控制,其基本原理还是通过活塞往复运动改变管路容积产生次级压力脉动,(YOKOTA等于1996年在《JSME International Journal》第39卷第1期119-124页上发表的文章《Study on an active accumulator-(Active controlof high-frequency pulsation of flow rate in hydraulic systems)》)。
第二类是采用智能材料作动器使液压油路中某一段特制的管壁变形,使管道内流体产生次级压力脉动波,与管道初始压力脉动叠加抵消脉动。有如下学者对此类流体脉动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英国的Brennan设计了非接触磁致伸缩作动器作用于水管管壁,进行了主动消振(Brennan等于1996年在《SmartMaterials&Structures》第5卷281-296页上发表的论文《A non-intrusivefluid-wave actuator and sensor pair for the active control of fluid-bornevibrations in a pipe》);瑞典的梅拉德等利用圆周对称分布的压电陶瓷主动作动器,从管路外产生轴对称平面波,来抵消管路中压力脉动波,(Maillard等于1999年在《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Modal AnalysisConference&Exhibit》第2卷1806-1812页上发表的论文《Fluid wave actuatorfor the active control of hydraulic pulsations in piping systems》。
第三类是采用溢流压力脉动波峰值的方式来削减压力脉动,需在旁支路安装高频响的液压阀,当压力脉动波峰值来临时打开液压阀,通过溢流小部分油液的方式来减小压力脉动。有如下学者对此类流体脉动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太原理工大学的周文教授采用常规伺服阀作为产生次级脉动源的主动消振元件,利用分流原理进行脉动主动控制,(周文等于2003年在《液压气动与密封》第4期24-27页上发表文章《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北航的焦宗夏教授利用新型压电陶瓷比例节流阀作为主动消振元件,主动控制节流口大小来削减系统的峰值流量,(焦宗夏等于2002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第4期465-469页上发表文章《液压能源管路系统振动主动控制的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的刑科礼博士采用两个伺服阀,一个作为初级脉动源,另一个作为次级脉动源,利用次级脉动源产生的压力脉动波来抵消初级脉动源的压力脉动波,(邢科礼等于2001年在《液压气动与密封》第2期2-4页上发表文章《基于神经网络的有源压力脉动衰减的试验研究》)。北航博士生欧阳平超等采用在管路上多个点安装消振阀的方式进行脉动主动控制,(欧阳平超等于2007年在《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第9期1060-1063页上发表文章《Study on distributed active control offluid pulsation in hydraulic piping》)。
第一类消振策略没有流量的增减,但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第二类消振策略同样没有流量的增减,但不适用于高压系统;第三类消振策略需要溢流一定的高压油,带来一定程度的能量损失。现有的研究当中未发现有采用往管路中注入小流量油液来消除压力脉动波谷值的脉动主动控制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了一种新的压力脉动主动控制系统,使之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入流式脉动主动控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设置在被控基本液压系统中的管道消振点处用以提供脉动消除或减小。包括补油泵2、溢流阀3、压电式节流阀4、参考压力传感器5、误差压力传感器6、A/D转换模块7、D/A转换模块8、控制器9和相应管路;压电式节流阀4作为流体脉动主动控制的执行部件连接在液压管路的消振点处,其出口连接主管路,其入口与补油泵2的出口相连接;安装在基本液压系统中的主泵1出口附近的参考压力传感器5采集压力信号,通过A/D转换模块7后输入控制器9;控制器处理后输出信号通过D/A转换模块8和放大电路后控制压电式节流阀4的开口;补油泵2通过压电式节流阀4向主管路中注入小部分油液,消除压力脉动波的谷值。
这样,安装在节流阀与主泵出口之间的参考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信号,通过A/D转换模块后输入控制器,控制器处理后输出信号,通过D/A转换模块和放大电路后控制压电式节流阀的开口,补油泵向主管路中注入小部分油液,消除压力脉动波的谷值。安装在消振点附近的误差传感器检测主管路中的残余脉动,该压力信号通过A/D转换模块后输入控制器,作为控制器参数调整的参考依据。
压电式节流阀4的阀芯采用锥阀结构,驱动装置是压电陶瓷执行器,是由环型结构的压电陶瓷薄片堆叠而成,阀芯的尾端与压电陶瓷固结,并在压电陶瓷的端部用弹簧来施加一定的预紧力。压电式节流阀在输入电压为0时,压电陶瓷不产生位移,阀开口为0。压电式节流阀的压电陶瓷伸长量为X时,补油泵经过节流阀注入主管路的油液流量Cd为流量系数;D为节流口直径,m;X为阀芯位移,即压电陶瓷的伸长量,m;α为锥阀半锥角,°;ps为补油泵的工作压力,Pa;pL为系统主管路的压力,Pa;ρ为油密度,kg/m3。
控制器9为神经网络控制器,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其权值调整依据是误差传感器采集到的残余脉动值最小。神经网络的权值调整采用最速下降法。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利用额外的补油泵通过高频响的节流阀为系统进行补油,当压力脉动波的波谷来临时,通过主动调节节流阀开口大小,入流一定的流量来降低系统的压力脉动。采用主动消振器产生与初始压力脉动等幅值、反相位的次级压力脉动,相互叠加以衰减脉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入流式脉动主动控制支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电式节流阀的结构图;
图3是压电式节流阀阀芯位移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
图4是BP神经网络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其控制对象是基本的液压管路系统,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设置在被控基本液压系统(图1以节流阀10代表负载)中的管道消振点处用以提供脉动消除或减小。压电式节流阀4作为流体脉动主动控制的执行部件连接在液压管路的消振点处,其出口连接主管路,其入口与补油泵2的出口相连接;安装在主泵1出口附近的参考压力传感器5采集压力信号,通过A/D转换模块7后输入控制器9;控制器处理后输出信号通过D/A转换模块8和放大电路后控制压电式节流阀4的开口;补油泵2通过压电式节流阀4向主管路中注入小部分油液,消除压力脉动波的谷值。
在安装时,在管道消振点处引出一旁支路,安装本实用新型支路。
工作时,电机带动柱塞泵(主泵)和补油泵从油箱中吸油,柱塞泵产生较大流量的高压油,进入液压管路中,在液压管路的末端连接节流阀模拟负载,油液流经负载后回到油箱。压电式节流阀的入口连接补油泵;在柱塞泵和补油泵的出口都连接有溢流阀,控制管路的最高工作压力,起安全保护作用;在柱塞泵出口附近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作为参考压力传感器,在消振点附近安装另一个压力传感器,作为误差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消振阀采用压电陶瓷直接驱动的节流阀,结构如图2所示,具有如下特点:(1)压电式节流阀的阀芯采用锥阀结构,驱动装置是压电陶瓷执行器,是由环型结构的压电陶瓷PZT薄片堆叠而成,阀芯的尾端与压电陶瓷固结,并在压电陶瓷的端部用弹簧来施加一定的预紧力。(2)压电式节流阀在输入电压为0时,压电陶瓷不产生位移,阀开口为0。(3)压电式节流阀的压电陶瓷伸长量为X时,补油泵经过节流阀注入主管路的油液流量Cd为流量系数;D为节流口直径,m;X为阀芯位移,即压电陶瓷的伸长量,m;α为锥阀半锥角,°;ps为补油泵的工作压力,Pa;pL为系统主管路的压力,Pa;ρ为油密度,kg/m3。(4)此压电式节流阀的阀芯位移频率响应超过1000Hz,如图3。
本实用新型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中,控制器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来匹配系统中的非线性,图4是神经网络控制框图,该神经网络的特点是三层单输入单输出的BP神经网络,控制器的目标函数应使误差传感器处的残余脉动最小,神经网络的权值调整采用最速下降法。
Claims (3)
1.一种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设置在被控基本液压系统中的管道消振点处用以提供脉动消除或减小,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油泵(2)、溢流阀(3)、压电式节流阀(4)、参考压力传感器(5)、误差压力传感器(6)、A/D转换模块(7)、D/A转换模块(8)、控制器(9)和相应管路;压电式节流阀(4)作为流体脉动主动控制的执行部件连接在液压管路的消振点处,其出口连接主管路,其入口与补油泵(2)的出口相连接;安装在主泵(1)出口附近的参考压力传感器(5)采集压力信号,通过A/D转换模块(7)后输入控制器(9);控制器处理后输出信号通过D/A转换模块(8)和放大电路后控制压电式节流阀(4)的开口;补油泵(2)通过压电式节流阀(4)向主管路中注入小部分油液,消除压力脉动波的谷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式节流阀(4)的阀芯采用锥阀结构,其驱动装置为压电陶瓷执行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9)为神经网络控制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73609.3U CN205478676U (zh) | 2016-03-07 | 2016-03-07 | 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73609.3U CN205478676U (zh) | 2016-03-07 | 2016-03-07 | 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78676U true CN205478676U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665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7360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78676U (zh) | 2016-03-07 | 2016-03-07 | 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78676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28103A (zh) * | 2017-06-29 | 2017-10-03 | 同济大学 | 一种降低轴向柱塞泵压力脉动的控制装置 |
CN107461378A (zh) * | 2017-06-26 | 2017-12-1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分入流复合的流体脉动衰减主动控制方法 |
CN110296125A (zh) * | 2019-06-19 | 2019-10-01 | 欧洛普智控(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设备液压系统漏油的方法 |
US20210031743A1 (en) * | 2019-07-31 | 2021-02-04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Pipeline and braking system |
-
2016
- 2016-03-07 CN CN201620173609.3U patent/CN20547867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1378A (zh) * | 2017-06-26 | 2017-12-1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分入流复合的流体脉动衰减主动控制方法 |
CN107228103A (zh) * | 2017-06-29 | 2017-10-03 | 同济大学 | 一种降低轴向柱塞泵压力脉动的控制装置 |
CN110296125A (zh) * | 2019-06-19 | 2019-10-01 | 欧洛普智控(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设备液压系统漏油的方法 |
CN110296125B (zh) * | 2019-06-19 | 2021-09-21 | 欧洛普智控(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设备液压系统漏油的方法 |
US20210031743A1 (en) * | 2019-07-31 | 2021-02-04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Pipeline and braking system |
US11731603B2 (en) * | 2019-07-31 | 2023-08-22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Pipeline and braking system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78676U (zh) | 入流式流体脉动主动控制支路 | |
CN102506031B (zh) | 一种基于双边溢流原理的液压管路流体脉动主动抑制方法 | |
CN105351285A (zh) | 基于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液压管路流体脉动主被动一体化控制方法 | |
Ding et al. | Self-tuning pressure-feedback control by pole placement for vibration reduction of excavator with independent metering fluid power system | |
CN105257943B (zh) | 一种基于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液压管路流体脉动衰减装置 | |
CN105443857B (zh) | 一种用于阀门的变阻尼减振降噪装置 | |
Kogler et al. | Energy efficient linear drive axis using a hydraulic switching converter | |
CN110439964A (zh) | 一种压电与阻尼层复合的薄壁构件振动主被动控制技术 | |
CN108180180B (zh) | 双液压缸流量补偿同步起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912881B (zh) | 可调液体粘滞阻尼器 | |
Sørensen et al. |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novel concept for hydraulically controlled negative loads | |
Pan et al. | Novel integrated control of fluid-borne noise in hydraulic systems | |
CN107228103A (zh) | 一种降低轴向柱塞泵压力脉动的控制装置 | |
Wisch et al. |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 pressure-compensated inlet-metered pump | |
CN205136942U (zh) | 一种基于压电分流阻尼技术的液压管路流体脉动衰减装置 | |
Pingchao et al. | Active control on fluid borne pulsation using piezoelectric valve as absorber | |
CN202657870U (zh) | 伸缩臂液压系统、起重机吊臂系统、起重机 | |
CN100507330C (zh) | 大流量煤气压力调节阀 | |
Shih et al. | Development of accumulated semi-active hydraulic damper | |
Cheng et al. | Anti-windup scheme of the electronic load sensing pump via switched flow/power control | |
CN107461378A (zh) | 一种基于分入流复合的流体脉动衰减主动控制方法 | |
Zheng et al. | Efficient active control of fluid borne pulsation in hydraulic piping systems | |
Miura et al. | Passive Tailboom Vibration Control Using Fluidic Flexible Matrix Composite (F2MC) Tubes | |
Luo et al. | Dynamic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lectrohydraulic System Under Power Limitation Control | |
Haifeng et al. |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EHA system based on fuzzy adaptive PID contro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90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