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6898U - 防盗锁芯 - Google Patents

防盗锁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76898U
CN205476898U CN201620079150.0U CN201620079150U CN205476898U CN 205476898 U CN205476898 U CN 205476898U CN 201620079150 U CN201620079150 U CN 201620079150U CN 205476898 U CN205476898 U CN 205476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fork
rib
clutch fork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791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剑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0791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76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76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7689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盗锁芯,属于防盗锁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锁芯主体内设置有转芯、副转芯,锁芯主体包覆转芯和副转芯,转芯、副转芯之间设置有拨叉;转芯的外周开设有钥匙槽和弧形弹子槽,平行于转芯径向方向开设有条形弹子孔,条形弹子孔贯穿转芯;转芯配合设置有离合叉,副转芯配合设置有副离合叉;拨叉上设置有离合叉六棱叉尾传动配合键槽;限时器限时分离离合叉六棱叉尾,钥匙顶接离合叉至离合叉与拨叉配合,旋转钥匙,拨叉转动开锁;拔出钥匙,离合叉在张力弹簧作用下复位,限时器锁止离合叉,离合叉空转。该防盗锁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防盗、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防盗锁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盗锁芯。
背景技术
一般的,防盗门保护着家庭入户的安全。可是各地不断发生的入室盗窃案件,却一再证明仅有坚固的门是远远保障不了安全的。因为非法入室者根本不用撬门,而是利用能轻松买到的开锁工具和技术,打开防盗门锁,从容入室行窃。因此防盗门的关键是防盗门锁,防盗门锁的核心部件是锁芯。
传统锁芯结构简单复开率高,易致两把或多把钥匙同开一门现象,也极易导致不法分子使用盲开方法将锁打开。
传统防盗门锁芯由于构造单一,根本不能彻底防技术开锁。无论A级还是B级锁芯,只对于普通人员起防盗作用,而对于广大开锁公司员工和更多的不法分子来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没有打不开的锁。
传统防盗门锁芯易被开锁工具强力扭转开,也易被电钻钻开。原因是弹子是用来卡住锁芯的转芯的,转芯与拨叉直接连接,当转芯遇到强力扭转时,弹子就被扭坏,随之转芯就被转动,从而带动拨叉转动,门锁即被打开。此外传统防盗门锁芯易被电钻钻开,也是因为转芯用弹子卡住,当电钻钻转芯时,很容易着力,转芯极易被钻坏,所以传统防盗门锁芯易被电钻钻开。
传统防盗门锁芯不能有效的防撬、防冲击。目前防盗门锁芯的内外,两部分连接处非常单薄,用来固定锁芯于门锁上的螺栓也只有一个,显然遭到大力冲击或扳撬,锁芯很容易从中间被掰断,或从锁上直接给撬下来,从而使门锁被轻易打开。
传统防盗门锁开关麻烦,插入钥匙拨动两节锁舌和弹簧锁舌,须转动钥匙720+110=830度。如果钥匙环上有多把钥匙和指甲刀、水果刀等等小零碎,旋转两圈多,并且中间需要倒两次手才能开锁,会让人感觉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盗锁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防盗锁芯,其结构包括锁芯主体内设置有转芯、副转芯,锁芯主体包覆转芯和副转芯,转芯、副转芯之间设置有拨叉;
转芯与锁芯主体之间设置有转芯卡销;转芯相对锁芯主体旋转转动;
副转芯与锁芯主体之间设置有副转芯卡销;副转芯相对锁芯主体旋转转动;
转芯的外周开设有钥匙槽和弧形弹子槽,
平行于转芯径向方向开设有条形弹子孔,条形弹子孔贯穿转芯;
转芯的弧形弹子槽内设置有两个端部弧形弹子,两个端部弧形弹子之间连接有弧形弹簧,每一个端部弧形弹子的端部分别设置双齿槽,钥匙的每一侧边缘分别设置双排齿牙,钥匙的两侧边缘的双排齿牙分别与所在侧的端部弧形弹子的双齿槽吻合;
转芯的条形弹子孔上设置有条形弹子,条形弹子的末端连接有条形弹簧,条形弹子的端部设置有条形弹子齿槽,钥匙的中心部设置的中心齿牙和条形弹子齿槽吻合;
转芯配合设置有离合叉,副转芯配合设置有副离合叉;
离合叉和副离合叉相对设置,且离合叉和副离合叉之间设置有张力弹簧;
离合叉的主体部设置为水平二棱叉片,离合叉的尾部设置为六棱叉尾,
水平二棱叉片的单棱的外侧边缘开设有外侧缺口,单棱的内侧边缘开设有内侧缺口;
六棱叉尾的棱片外边缘开设有限时器卡槽;
锁芯主体上设置有限时器,限时器动作部与限时器卡槽常卡合且条件限时分离;
转芯上开设有水平二棱叉片键槽,转芯的尾部开设有六棱叉尾键槽;
离合叉的水平二棱叉片插接在转芯的水平二棱叉片键槽内,离合叉的六棱叉尾插接在转芯的六棱叉尾键槽内;离合叉与转芯配合插接;
拨叉上设置有离合叉六棱叉尾传动配合键槽;
离合叉的主体上开设有扭簧穿接孔腔,扭簧穿接孔腔的近身端设置为扭簧复位壁,扭簧穿接孔腔的远身端与钥匙孔相交的位置的设置有扭簧顶接躺坡,扭簧穿接孔腔内设置有扭簧,扭簧顶端在扭簧自身弹性张力下靠向扭簧复位壁,扭簧顶端承接钥匙顶接后克服自身弹性张力向躺坡顶接并推动离合叉;
钥匙顶接离合叉至离合叉与拨叉配合,旋转钥匙,拨叉转动开锁;拔出钥匙,离合叉在张力弹簧作用下复位。
配制有限时器的防盗锁芯,限时器限时分离离合叉六棱叉尾,钥匙顶接离合叉至离合叉与拨叉配合,旋转钥匙,拨叉转动开锁;拔出钥匙,离合叉在张力弹簧作用下复位,限时器锁止离合叉,离合叉空转。
条形弹子孔采用方形孔,条形弹子采用与方形孔相吻合的方条形弹子。
弧形弹子槽在转芯上设置有八个,甚至更多,更多的数量开锁越安全。
条形弹子孔在转芯上开设有八个,甚至更多,更多的数量开锁越安全。
锁芯主体前侧设置有锁芯保护盖前罩板,
锁芯主体后侧设置有锁芯保护盖后罩板,
锁芯保护盖前罩板和锁芯保护盖后罩板之间通过防盗螺钉固定连接;
锁芯保护盖前罩板前侧设置有锁芯眼盖,锁芯眼盖的端部设置有与锁芯眼盖一体的驱动杆,驱动杆驱动连接限时器单向旋转传动拨杆机构,限时器单向旋转传动拨杆机构穿接设置在锁芯主体内,限时器单向传动拨杆机构末端驱动连接限时器,限时器动作部与限时器卡槽常卡合且条件限时分离。
限时器单向传动拨杆机构设置为两段,两段相邻的断面为螺旋楔面的单方向旋转驱动;两段同向旋转连接配合传动,由限时器复位异向旋转弹性脱离。
限时器动作部采用月牙叉与限时器卡槽常卡合且条件限时分离。
防盗锁芯中的拨叉,该拨叉的旋转外周设置有两个道锁拨舌和一个弹簧销拨舌。在一个旋转单位也就是旋转一周范围内,设置有两个道锁拨舌和一个弹簧销拨舌。减少开锁旋转的圈数。手动旋转钥匙小于一圈即刻完成开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一、传统锁芯结构简单复开率高,易致两把或多把钥匙同开一门现象,也极易导致不法分子使用盲开方法将锁打开。
该防盗锁芯通过设置异形弹子,将弹子双联、并排放置,如图,比传统弹子数量最多的锁芯还多60%。将弹子间隔、分列布局,如图,使得弹子作用行程是传统锁芯的两倍。结构巧妙、弹子多、弹子行程大,使得本锁芯复开率低至25.6亿亿分之一,是传统某先进锁芯1千6百万分之一的160亿倍。即使地球上所有的门都使用本锁芯,也不存在两把钥匙同开一门,因为世界上就没有25亿亿扇防盗门。
二、传统防盗门锁芯由于构造单一,根本不能彻底防技术开锁。无论A级还是B级锁芯,只对于普通人员起防盗作用,而对于广大开锁公司员工和更多的不法分子来说,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没有打不开的锁。
该防盗锁芯通过多排双向异形弹子、交叉布置以及加装限时器,如图所示,将终结技术开锁,消除技术开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
多排双向异形弹子和交叉布置法,使得不法分子的开锁工具无法适应本锁芯,不能同时拨动所有弹子,所以就不能打开防盗门锁。
锁芯下方的限时器将不法分子的试误开锁时间,限定在10~20秒之内。如图,在锁芯保护盖上有一锁眼盖子,需要开锁时,把锁眼盖拨开,锁眼盖带动限时器拨杆转动,将限时器压下,限时器月牙形叉子脱开离合叉,此时插入钥匙,顶住扭簧往里推3毫米,离合叉就将转芯与拨叉连接在一起了,转动钥匙即拨叉跟着一起转动,把门锁打开。
拨开锁眼盖,限时器被压下,到底后在限时器主筒内压的作用下,开始回位。如果不是钥匙开锁,而是使用各种工具开锁,20秒后限时器归位,转芯的离合叉就会被限时器的月牙形叉子卡住,不能插入拨叉,这时候各个弹子即使被拨动至正确位置,由于开锁超时,离合叉已被限时器限制卡住插不进拨叉,本锁也不会被打开。事实上本锁芯弹子的25.6亿亿种组合,一个人一天8小时不停,一年365天不歇,需要243亿年才能全部试完。
三、传统防盗门锁芯易被开锁工具强力扭转开,也易被电钻钻开。原因是弹子是用来卡住锁芯的转芯的,转芯与拨叉直接连接,当转芯遇到强力扭转时,弹子就被扭坏,随之转芯就被转动,从而带动拨叉转动,门锁即被打开。此外传统防盗门锁芯易被电钻钻开,也是因为转芯用弹子卡住,当电钻钻转芯时,很容易着力,转芯极易被钻坏,所以传统防盗门锁芯易被电钻钻开。
该防盗锁芯在转芯与拨叉之间设置了一个离合叉,弹子用来卡住离合叉而不是卡转芯。如图,离合叉与拨叉分离,转芯可以任意转动,拨叉却不随之转动,门锁不会被打开。所以当不法分子强力扭转转芯或是用电钻钻转芯时,转芯随之转动,把强大扭力卸掉,从而保护了转芯和锁芯,又因为离合叉没有插入拨叉,拨叉不跟随转芯转,所以也就打不开本锁。
四、传统防盗门锁芯不能有效的防撬、防冲击。目前防盗门锁芯的内外,两部分连接处非常单薄,用来固定锁芯于门锁上的螺栓也只有一个,显然遭到大力冲击或扳撬,锁芯很容易从中间被掰断,或从锁上直接给撬下来,从而使门锁被轻易打开。
该防盗锁芯中间部分加宽至现有锁芯的1.7倍,使强度增加数倍,锁芯外加防护盖,如图,再将防护盖用多个螺栓固定在防盗门上,这样企图破坏锁芯,施加的撬、扳、和其他冲击力都被防护套挡住或卸掉,从而保护了锁芯,加强了本锁芯的防撬、扛冲击的防盗能力。
五、传统防盗门锁开关麻烦,插入钥匙拨动两节锁舌和弹簧锁舌,须转动钥匙720+110=830度。如果钥匙环上有多把钥匙和指甲刀、水果刀等等小零碎,旋转两圈多,并且中间需要倒两次手才能开锁,会让人感觉很麻烦。
该防盗锁芯对此进行了改进,把拨叉由目前的单叉改为三叉,使得上锁和开锁效率提高了近两倍多,完成上述开锁动作,上锁只需要只需转动钥匙150度,不到半圈,(市面锁均需要720度,两圈)。开锁只需要旋转钥匙220度,半圈多一点,(传统锁需要830度,两圈半)。本锁芯上锁、开锁,只需要转动钥匙半圈左右,不需要倒手转钥匙,一气呵成,非常便利。
该防盗锁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芯的尾端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芯的切割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芯的操作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部弧形弹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芯的中部操作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条形弹子结构示意图;
附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条形弹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芯的中部操作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条形弹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芯的尾端结构示意图;
附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叉的尾端结构示意图;
附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拨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锁芯保护盖前罩板、锁芯保护盖后罩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锁芯保护盖前罩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限时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限时器单向旋转传动拨杆机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时器单向旋转传动拨杆机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限时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限时器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锁芯主体,2、转芯,3、副转芯,4、拨叉,
5、转芯卡销,6、副转芯卡销,
7、钥匙槽,8、弧形弹子槽,9、条形弹子孔,
10、端部弧形弹子,11、弧形弹簧,12、双齿槽,13、钥匙,14、双排齿牙,
15、条形弹子,16、条形弹簧,17、条形弹子齿槽,18、中心齿牙,
19、离合叉,20、副离合叉,
21、张力弹簧,
22、水平二棱叉片,23、六棱叉尾,24、外侧缺口,25、内侧缺口,26、限时器卡槽,27、限时器动作部,
28、水平二棱叉片键槽,29、六棱叉尾键槽,
30、离合叉六棱叉尾传动配合键槽,
31、锁芯保护盖前罩板,32、锁芯保护盖后罩板,33、防盗螺钉,34、锁芯眼盖,35、驱动杆,36、限时器单向旋转传动拨杆机构,37、限时器,38、螺旋楔面,39、月牙叉,
40、扭簧穿接孔腔,41、扭簧复位壁,42、扭簧顶接躺坡,43、扭簧,44、L形保护板;
45、道锁拨舌,46、弹簧销拨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芯作以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芯,其结构包括锁芯主体1内设置有转芯2、副转芯3,锁芯主体1包覆转芯2和副转芯3,转芯2、副转芯3之间设置有拨叉4;
转芯2与锁芯主体1之间设置有转芯卡销5;转芯相对锁芯主体旋转转动;
副转芯3与锁芯主体1之间设置有副转芯卡销6;副转芯相对锁芯主体旋转转动;
转芯2的外周开设有钥匙槽7和弧形弹子槽8,
平行于转芯径向方向开设有条形弹子孔9,条形弹子孔9贯穿转芯2;
转芯2的弧形弹子槽8内设置有两个端部弧形弹子10,两个端部弧形弹子10之间连接有弧形弹簧11,每一个端部弧形弹子的端部分别设置双齿槽12,钥匙13的每一侧边缘分别设置双排齿牙14,钥匙13的两侧边缘的双排齿牙14分别与所在侧的端部弧形弹子10的双齿槽12吻合;
转芯的条形弹子孔9上设置有条形弹子15,条形弹子15的末端连接有条形弹簧16,条形弹子的端部设置有条形弹子齿槽17,钥匙13的中心部设置的中心齿牙18和条形弹子齿槽17吻合;
转芯2配合设置有离合叉19,副转芯3配合设置有副离合叉20;
离合叉19和副离合叉20相对设置,且离合叉19和副离合叉20之间设置有张力弹簧21;
离合叉19的主体部设置为水平二棱叉片22,离合叉的尾部设置为六棱叉尾23,
水平二棱叉片22的单棱的外侧边缘开设有外侧缺口24,单棱的内侧边缘开设有内侧缺口25;
转芯2上开设有水平二棱叉片键槽28,转芯2的尾部开设有六棱叉尾键槽29;
离合叉19的水平二棱叉片22插接在转芯的水平二棱叉片键槽28内,离合叉的六棱叉尾23插接在转芯的六棱叉尾键槽29内;离合叉19与转芯2配合插接;
拨叉4上设置有离合叉六棱叉尾传动配合键槽30;
离合叉的主体上开设有扭簧穿接孔腔40,扭簧穿接孔腔40的近身端设置为扭簧复位壁41,扭簧穿接孔腔的远身端与钥匙孔相交的位置的设置有扭簧顶接躺坡42,扭簧穿接孔腔40内设置有扭簧43,扭簧43顶端在扭簧自身弹性张力下靠向扭簧复位壁41,扭簧43顶端承接钥匙顶接后克服自身弹性张力向躺坡42顶接并推动离合叉;此结构形成两段式动作,当不法分子利用工具未将锁芯所有弹子配合形成离合叉运行通道时,工具仅仅把扭簧顶端顶弯至扭簧顶接躺坡,不会把离合叉送向拨叉配合传动,最终无法开锁;当使用正确的钥匙将锁芯所有弹子配合形成离合叉运行通道时,钥匙把扭簧顶端顶至扭簧顶接躺坡并推动离合叉,把离合叉送向拨叉配合传动,最终旋转开锁。
钥匙13顶接离合叉19至离合叉19与拨叉的离合叉六棱叉尾传动配合键槽30配合,旋转钥匙13,拨叉4转动开锁;拔出钥匙13,离合叉19在张力弹簧作用下复位。
条形弹子孔9采用方形孔,条形弹子15采用与方形孔相吻合的方条形弹子。
弧形弹子槽8在转芯上设置有八个,甚至更多,更多的数量开锁越安全。
条形弹子孔9在转芯上开设有八个,甚至更多,更多的数量开锁越安全。
实施例二: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锁芯,其结构包括锁芯主体1内设置有转芯2、副转芯3,锁芯主体1包覆转芯2和副转芯3,转芯2、副转芯3之间设置有拨叉4;
转芯2与锁芯主体1之间设置有转芯卡销5;转芯相对锁芯主体旋转转动;
副转芯3与锁芯主体1之间设置有副转芯卡销6;副转芯相对锁芯主体旋转转动;
转芯2的外周开设有钥匙槽7和弧形弹子槽8,
平行于转芯径向方向开设有条形弹子孔9,条形弹子孔9贯穿转芯2;
转芯2的弧形弹子槽8内设置有两个端部弧形弹子10,两个端部弧形弹子10之间连接有弧形弹簧11,每一个端部弧形弹子的端部分别设置双齿槽12,钥匙13的每一侧边缘分别设置双排齿牙14,钥匙13的两侧边缘的双排齿牙14分别与所在侧的端部弧形弹子10的双齿槽12吻合;
转芯的条形弹子孔9上设置有条形弹子15,条形弹子15的末端连接有条形弹簧16,条形弹子的端部设置有条形弹子齿槽17,钥匙13的中心部设置的中心齿牙18和条形弹子齿槽17吻合;
转芯2配合设置有离合叉19,副转芯3配合设置有副离合叉20;
离合叉19和副离合叉20相对设置,且离合叉19和副离合叉20之间设置有张力弹簧21;
离合叉19的主体部设置为水平二棱叉片22,离合叉的尾部设置为六棱叉尾23,
水平二棱叉片22的单棱的外侧边缘开设有外侧缺口24,单棱的内侧边缘开设有内侧缺口25;
六棱叉尾23的棱片外边缘开设有限时器卡槽26;
锁芯主体1上设置有限时器37,限时器动作部27与限时器卡槽26常卡合且条件限时分离;
转芯2上开设有水平二棱叉片键槽28,转芯2的尾部开设有六棱叉尾键槽29;
离合叉19的水平二棱叉片22插接在转芯的水平二棱叉片键槽28内,离合叉的六棱叉尾23插接在转芯的六棱叉尾键槽29内;离合叉19与转芯2配合插接;
拨叉4上设置有离合叉六棱叉尾传动配合键槽30;
离合叉的主体上开设有扭簧穿接孔腔40,扭簧穿接孔腔40的近身端设置为扭簧复位壁41,扭簧穿接孔腔的远身端与钥匙孔相交的位置的设置有扭簧顶接躺坡42,扭簧穿接孔腔40内设置有扭簧43,扭簧43顶端在扭簧自身弹性张力下靠向扭簧复位壁41,扭簧43顶端承接钥匙顶接后克服自身弹性张力向躺坡42顶接并推动离合叉;此结构形成两段式动作,当不法分子利用工具未将锁芯所有弹子配合形成离合叉运行通道时,工具仅仅把扭簧顶端顶弯至扭簧顶接躺坡,不会把离合叉送向拨叉配合传动,最终无法开锁;当使用正确的钥匙将锁芯所有弹子配合形成离合叉运行通道时,钥匙把扭簧顶端顶至扭簧顶接躺坡并推动离合叉,把离合叉送向拨叉配合传动,最终旋转开锁。
限时器37限时分离离合叉六棱叉尾23,钥匙13顶接离合叉19至离合叉19与拨叉的离合叉六棱叉尾传动配合键槽30配合,旋转钥匙13,拨叉4转动开锁;拔出钥匙13,离合叉19在张力弹簧作用下复位,限时器37锁止离合叉限时器卡槽26,离合叉19空转。
条形弹子孔9采用方形孔,条形弹子15采用与方形孔相吻合的方条形弹子。
弧形弹子槽8在转芯上设置有八个,甚至更多,更多的数量开锁越安全。
条形弹子孔9在转芯上开设有八个,甚至更多,更多的数量开锁越安全。
锁芯主体1前侧设置有锁芯保护盖前罩板31,
锁芯主体1后侧设置有锁芯保护盖后罩板32,
锁芯保护盖前罩板31和锁芯保护盖后罩板32之间通过防盗螺钉33固定连接;
锁芯保护盖前罩板前侧设置有锁芯眼盖34,锁芯眼盖34的端部设置有与锁芯眼盖一体的驱动杆35,驱动杆35驱动连接限时器单向旋转传动拨杆机构36,限时器单向旋转传动拨杆机构36穿接设置在锁芯主体1内,限时器单向传动拨杆机构36末端驱动连接限时器37,限时器动作部27与限时器卡槽26常卡合且条件限时分离。
限时器单向传动拨杆机构36设置为两段,两段相邻的断面为螺旋楔面38的单方向旋转驱动;两段同向旋转连接配合传动,由限时器复位异向旋转弹性脱离断开。
限时器动作部27采用月牙叉39与限时器卡槽26常卡合且条件限时分离。此条件就是锁芯眼盖34旋转,传动启动限时器工作,限时器动作部27分离离合叉,离合叉在钥匙的作用下推进并配合拨叉进行开锁;在限时器规定的时间内开锁,限时器时间到,则通过月牙叉39将离合叉和拨叉分离,离合叉回归到转芯复位,即使再旋转钥匙,此时转芯和离合叉空转,不再传动拨叉,即,无法实现开锁。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的防盗锁芯,其结构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其中:该防盗锁芯中的拨叉,该拨叉的旋转外周设置有两个道锁拨舌45和一个弹簧销拨舌46。在一个旋转单位也就是旋转一周范围内,设置有两个道锁拨舌45和一个弹簧销拨舌46。减少开锁旋转的圈数。手动旋转钥匙小于一圈即刻完成开锁。
该防盗锁芯对此进行了改进,把拨叉由目前的单叉改为三叉,使得上锁和开锁效率提高了近两倍多,完成上述开锁动作,上锁只需要只需转动钥匙150度,不到半圈,(市面锁均需要720度,两圈)。开锁只需要旋转钥匙220度,半圈多一点,(传统锁需要830度,两圈半)。本锁芯上锁、开锁,只需要转动钥匙半圈左右,不需要倒手转钥匙,一气呵成,非常便利。
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中的防盗锁芯的前部可以增加设置L形保护板,L形保护板44由防盗锁芯上方的锁芯保护盖或者防盗锁芯上方所在门体本身,向前探出延伸出L形保护板根部,向前延伸一定距离,这个距离略大于钥匙的长度,向前延伸一定距离后向下弯折,弯折部隔空掩盖住防盗锁芯,用来保护防盗锁芯。如此,强化结构的不锈钢L形保护板能够有效增强自身强度,避免不法分子利用电钻直接钻坏锁眼,对锁眼起到刚性的保护作用。

Claims (9)

1.防盗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锁芯主体内设置有转芯、副转芯,锁芯主体包覆转芯和副转芯,转芯、副转芯之间设置有拨叉;
转芯与锁芯主体之间设置有转芯卡销;转芯相对锁芯主体旋转转动;
副转芯与锁芯主体之间设置有副转芯卡销;副转芯相对锁芯主体旋转转动;
转芯的外周开设有钥匙槽和弧形弹子槽,
平行于转芯径向方向开设有条形弹子孔,条形弹子孔贯穿转芯;
转芯的弧形弹子槽内设置有两个端部弧形弹子,两个端部弧形弹子之间连接有弧形弹簧,每一个端部弧形弹子的端部分别设置双齿槽,钥匙的每一侧边缘分别设置双排齿牙,钥匙的两侧边缘的双排齿牙分别与所在侧的端部弧形弹子的双齿槽吻合;
转芯的条形弹子孔上设置有条形弹子,条形弹子的末端连接有条形弹簧,条形弹子的端部设置有条形弹子齿槽,钥匙的中心部设置的中心齿牙和条形弹子齿槽吻合;
转芯配合设置有离合叉,副转芯配合设置有副离合叉;
离合叉和副离合叉相对设置,且离合叉和副离合叉之间设置有张力弹簧;
离合叉的主体部设置为水平二棱叉片,离合叉的尾部设置为六棱叉尾,
水平二棱叉片的单棱的外侧边缘开设有外侧缺口,单棱的内侧边缘开设有内侧缺口;
转芯上开设有水平二棱叉片键槽,转芯的尾部开设有六棱叉尾键槽;
离合叉的水平二棱叉片插接在转芯的水平二棱叉片键槽内,离合叉的六棱叉尾插接在转芯的六棱叉尾键槽内;离合叉与转芯配合插接;
拨叉上设置有离合叉六棱叉尾传动配合键槽;
离合叉的主体上开设有扭簧穿接孔腔,扭簧穿接孔腔的近身端设置为扭簧复位壁,扭簧穿接孔腔的远身端与钥匙孔相交的位置的设置有扭簧顶接躺坡,扭簧穿接孔腔内设置有扭簧,扭簧顶端在扭簧自身弹性张力下靠向扭簧复位壁,扭簧顶端承接钥匙顶接后克服自身弹性张力向躺坡顶接并推动离合叉;
钥匙顶接离合叉至离合叉与拨叉配合,旋转钥匙,拨叉转动开锁;拔出钥匙,离合叉在张力弹簧作用下复位。
2.防盗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锁芯主体内设置有转芯、副转芯,锁芯主体包覆转芯和副转芯,转芯、副转芯之间设置有拨叉;
转芯与锁芯主体之间设置有转芯卡销;转芯相对锁芯主体旋转转动;
副转芯与锁芯主体之间设置有副转芯卡销;副转芯相对锁芯主体旋转转动;
转芯的外周开设有钥匙槽和弧形弹子槽,
平行于转芯径向方向开设有条形弹子孔,条形弹子孔贯穿转芯;
转芯的弧形弹子槽内设置有两个端部弧形弹子,两个端部弧形弹子之间连接有弧形弹簧,每一个端部弧形弹子的端部分别设置双齿槽,钥匙的每一侧边缘分别设置双排齿牙,钥匙的两侧边缘的双排齿牙分别与所在侧的端部弧形弹子的双齿槽吻合;
转芯的条形弹子孔上设置有条形弹子,条形弹子的末端连接有条形弹簧,条形弹子的端部设置有条形弹子齿槽,钥匙的中心部设置的中心齿牙和条形弹子齿槽吻合;
转芯配合设置有离合叉,副转芯配合设置有副离合叉;
离合叉和副离合叉相对设置,且离合叉和副离合叉之间设置有张力弹簧;
离合叉的主体部设置为水平二棱叉片,离合叉的尾部设置为六棱叉尾,
水平二棱叉片的单棱的外侧边缘开设有外侧缺口,单棱的内侧边缘开设有内侧缺口;
六棱叉尾的棱片外边缘开设有限时器卡槽;
锁芯主体上设置有限时器,限时器动作部与限时器卡槽常卡合且条件限时分离;
转芯上开设有水平二棱叉片键槽,转芯的尾部开设有六棱叉尾键槽;
离合叉的水平二棱叉片插接在转芯的水平二棱叉片键槽内,离合叉的六棱叉尾插接在转芯的六棱叉尾键槽内;离合叉与转芯配合插接;
拨叉上设置有离合叉六棱叉尾传动配合键槽;
离合叉的主体上开设有扭簧穿接孔腔,扭簧穿接孔腔的近身端设置为扭簧复位壁,扭簧穿接孔腔的远身端与钥匙孔相交的位置的设置有扭簧顶接躺坡,扭簧穿接孔腔内设置有扭簧,扭簧顶端在扭簧自身弹性张力下靠向扭簧复位壁,扭簧顶端承接钥匙顶接后克服自身弹性张力向躺坡顶接并推动离合叉;
限时器限时分离离合叉六棱叉尾,钥匙顶接离合叉至离合叉与拨叉配合,旋转钥匙,拨叉转动开锁;拔出钥匙,离合叉在张力弹簧作用下复位,限时器锁止离合叉,离合叉空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在于:条形弹子孔采用方形孔,条形弹子采用与方形孔相吻合的方条形弹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在于:弧形弹子槽在转芯上设置有八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在于:条形弹子孔在转芯上开设有八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在于:
锁芯主体前侧设置有锁芯保护盖前罩板,
锁芯主体后侧设置有锁芯保护盖后罩板,
锁芯保护盖前罩板和锁芯保护盖后罩板之间通过防盗螺钉固定连接;
锁芯保护盖前罩板前侧设置有锁芯眼盖,锁芯眼盖的端部设置有与锁芯眼盖一体的驱动杆,驱动杆驱动连接限时器单向旋转传动拨杆机构,限时器单向旋转传动拨杆机构穿接设置在锁芯主体内,限时器单向传动拨杆机构末端驱动连接限时器,限时器动作部与限时器卡槽常卡合且条件限时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在于:限时器单向传动拨杆机构设置为两段,两段相邻的断面为螺旋楔面的单方向旋转驱动;两段同向旋转连接配合传动,由限时器复位异向旋转弹性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2、6或7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在于:限时器动作部采用月牙叉与限时器卡槽常卡合且条件限时分离。
9.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盗锁芯结构的拨叉,其特征在于:该拨叉的旋转外周设置有两个道锁拨舌和一个弹簧销拨舌。
CN201620079150.0U 2016-01-27 2016-01-27 防盗锁芯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76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9150.0U CN205476898U (zh) 2016-01-27 2016-01-27 防盗锁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79150.0U CN205476898U (zh) 2016-01-27 2016-01-27 防盗锁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76898U true CN205476898U (zh) 2016-08-17

Family

ID=56618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79150.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76898U (zh) 2016-01-27 2016-01-27 防盗锁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768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7673A (zh) * 2016-01-27 2016-04-20 赵剑男 防盗锁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7673A (zh) * 2016-01-27 2016-04-20 赵剑男 防盗锁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76898U (zh) 防盗锁芯
CN101153521B (zh) 一种锁芯可以空转的防盗叶片锁
CN105507673B (zh) 防盗锁芯
CN206174675U (zh) 一种新型防盗门锁装置
CN101070738A (zh) 快速开闭插芯防盗门锁
CN202578170U (zh) 自滑叶片内双边柱外压弹子多方位锁定锁头
CN101265758A (zh) 弹子锁头及钥匙
CN103375058A (zh) 自滑叶片内双边柱外压弹子多方位锁定锁头
CN202718466U (zh) 三险空转锁
CN205012777U (zh) 双芯互控陷阱式叶片机构的机械锁
CN204126391U (zh) 一种安全防盗锁头
CN201343901Y (zh) 防盗锁芯及钥匙
CN103867035A (zh) 分体钥匙转入式防技术防暴力开启合金钢锁芯
CN202926032U (zh) 一种弹子锁锁头及其钥匙
CN205172218U (zh) 一种机械式防盗锁具
CN103233619A (zh) 防技术开启的新型锁头
CN219365697U (zh) 一种双重门锁型防盗门
CN201206361Y (zh) 弹子锁头及钥匙
CN204175027U (zh) 一种防盗锁及钥匙
CN110541607A (zh) 一种多维组合协调锁定的锁芯结构
CN201358628Y (zh) 一种锁梁记数锁
CN201358627Y (zh) 一种记数锁具
CN2603831Y (zh) 隐形防盗锁及其钥匙
CN101532350B (zh) 高保险角度匙锁头及钥匙
CN204175038U (zh) 一种钥匙及防盗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1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