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74296U - 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474296U CN205474296U CN201620229363.7U CN201620229363U CN205474296U CN 205474296 U CN205474296 U CN 205474296U CN 201620229363 U CN201620229363 U CN 201620229363U CN 205474296 U CN205474296 U CN 2054742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dian septum
- rotary head
- spring
- guide pillar
- cam dis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包括中隔板、壳体、动力机构、调节机构、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的上下两个抹平机构,所述抹平机构均由从动齿轮、凸轮盘、旋转刀盘、弹簧、活动刀片、活动导柱、轴承组成,调节机构由旋转把手、轴向限位卡、两个丝母、两个止旋螺钉、正反牙丝杆、外花键套、两个轴承固定套组成。活动刀片通过活动导柱与凸轮盘一起形成凸轮机构。当电机工作时,电机输出轴通过两个主动齿轮分别啮合上下两个抹平机构中的从动齿轮,带动上下两个抹平机构中的旋转刀盘绕轴承固定套旋转,同时,活动刀片相对于凸轮盘作轴向往复上下运动,此时各活动刀片一边作旋转运动,一边相对于中隔板作相对运动,完成抹平动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背景技术
针织缝合机是用来对针织物进行缝合的机械,是生产针织衫、羊毛衫等针织物的常用机械。现有技术中,针织缝合机用主动抹平装置是将每片针织物各由两个由针织缝合机的动力驱动旋转的牵引轮夹持,并各沿带有特定导向角度的导向件运动,以使针织物的边缘被导向件的弧形斜口刮开,实现抹平,继而将两片针织物进行缝合。上述结构从原理上讲属于被动抹平。它存在如下不足之处:效果差。由于针织物材料的特性,极易卷边,有时针织物的边缘会卷曲有多圈、折叠等现象,上述结构很难完全抹平针织物的边缘,这就导致后续缝合中常有针织物边缘在折叠状态下被缝合的情形,尤其是在高速缝合时,此现象尤为严重。上述问题一直有人试图解决,但始终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针织物边缘在折叠状态下被缝合的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包括中隔板,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壳体、动力机构、调节机构、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的上下两个抹平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由电机、置于壳体内的电机输出轴、两个主动齿轮组成,所述两个主动齿轮均安装于电机输出轴上,并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
所述调节机构由旋转把手、轴向限位卡、两个丝母、两个止旋螺钉、正反牙丝杆、外花键套、两个轴承固定套组成,正反牙丝杆中部穿过中隔板,并通过轴向限位卡安装,正反牙丝杆与电机输出轴相平行,旋转把手固定连接于正反牙丝杆的一端,两个丝母分别安装于正反牙丝杆的上下两侧,并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同时,两个丝母各通过一个止旋螺钉在旋转方向限位,外花键套套装于正反牙丝杆外,其内径大于正反牙丝杆的外径,它与中隔板固定连接,两个轴承固定套套装于外花键套上,它与外花键套通过键槽结构滑动配合,并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
所述抹平机构均由从动齿轮、凸轮盘、旋转刀盘、弹簧、活动刀片、活动导柱、轴承组成,其中,旋转刀盘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固定套上,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旋转刀盘外圈,并分别与一个主动齿轮相啮合,活动刀片安装于旋转刀盘靠近中隔板的一侧,旋转刀盘内有多个容纳弹簧的空腔,该空腔的开口方向为背对中隔板的方向,空腔内置有弹簧,弹簧外侧有活动导柱,凸轮盘安装于旋转刀盘的开口方向一侧,活动导柱安装于各弹簧与凸轮盘间,同时,每个活动导柱各与一个活动刀片固定连接,从而活动刀片通过活动导柱与凸轮盘一起形成凸轮机构。
当电机工作时,电机输出轴通过两个主动齿轮分别啮合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的上下两个抹平机构中的两个从动齿轮,带动上下两个抹平机构中的旋转刀盘绕轴承固定套旋转,同时,活动刀片相对于凸轮盘作轴向往复上下运动,此时各活动刀片一边作旋转运动,一边相对于中隔板作相对运动,完成抹平动作。
为适应不同厚度的针织物,可根据针织物的厚度,转动旋转把手,由于轴向限位卡的作用,正反牙丝杆只能作旋转运动,不能沿轴向运动,由于止旋螺钉的作用,两个丝母只能沿正反牙丝杆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地进行轴向运动,由于两个丝母分别通过固定连接杆与上下两个抹平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带动抹平机构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地进行轴向运动,从而调节抹平机构与中隔板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片针织布衣片同时进入主动抹平装置中隔板上下两侧并向一方移动时,上下每个活动刀片不断地进行旋转向外侧刮开的动作,多个活动刀片持续不断地提供一个抹平动作,其抹平的效果是夹式抹平装置不能够比拟的,即使卷边再严重,其抹平功能也很有效,方便地实现了发明目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抹平机构中的旋转刀盘内置有弹簧的数量为3-7个,各弹簧均布于以旋转刀盘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
上述弹簧的数量决定了活动刀片的数量,该数量在保证了抹平的效果同时,不影响针织物的行进。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抹平机构中的凸轮盘,其与活动导柱相接触的一面为曲面。
又一技术方案为:
所述抹平机构中的凸轮盘,其与活动导柱相接触的一面为平面,该平面与中隔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在50-450。
又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抹平机构中的旋转刀盘内置有弹簧的数量为4-6个,各弹簧均布于以旋转刀盘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一个抹平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旋转刀盘装配后的半剖示意图。
附图中各序号分别为:1、电机;2、电机输出轴;3、主动齿轮;4、中隔板;5、旋转把手;6、轴向限位卡;7、安装支架;8、丝母;9、壳体;10、凸轮盘;11、活动导柱;12、从动齿轮;13、正反牙丝杆;14、活动刀片;15、弹簧;16、轴承;17、轴承固定套;18、旋转刀盘;19、轴承外圈;20、轴承内圈;21、轴承滚动体;22、止旋螺钉;23、固定连接杆;24、外花键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2、3,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所示的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由壳体9、动力机构、中隔板4、调节机构、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的上下两个抹平机构构成,其中,
动力机构由电机1、置于壳体内的电机输出轴2、安装于电机输出轴2上并相对于中隔板4对称分布两个主动齿轮3组成;
调节机构由旋转把手5、轴向限位卡6、两个丝母8、两个止旋螺钉22、正反牙丝杆13、外花键套24、两个轴承固定套17组成,正反牙丝杆13中部穿过中隔板4,并通过轴向限位卡6安装有安装支架7,安装支架7与壳体9固定连接,正反牙丝杆13位于电机输出轴2的一侧,并与电机输出轴2相平行,旋转把手5固定连接于正反牙丝杆13的一端,两个丝母分别安装于正反牙丝杆的上下两侧,并相对于中隔板4对称分布,同时,两个丝母上各开一个轴向方向的槽,止旋螺钉的一端位于该槽内,两个丝母各通过止旋螺钉在旋转方向限位,外花键套24套装于正反牙丝杆13外,其内径大于正反牙丝杆的外径,它与中隔板4固定连接。两个轴承固定套套装于外花键套上,它与外花键套通过键槽结构滑动配合,并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
两个抹平机构结构相同且对称分布,均由从动齿轮12、凸轮盘10、旋转刀盘18、弹簧15、活动刀片14、活动导柱11、轴承16组成,其中,旋转刀盘18通过轴承16安装于轴承固定套17上,从动齿轮12固定连接于旋转刀盘18的外圈,并分别与一个主动齿轮3相啮合,活动刀片安装于旋转刀盘靠近中隔板的一侧,旋转刀盘内有6个容纳弹簧15的空腔,该空腔的开口方向为背对中隔板4的方向,空腔内置有弹簧,各弹簧均布于以旋转刀盘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弹簧15外侧有活动导柱,凸轮盘10安装于旋转刀盘的开口方向一侧,活动导柱安装于各弹簧与凸轮盘间,凸轮盘与活动导柱相接触的一面为曲面,每个活动导柱各与一个活动刀片固定连接,从而活动刀片14通过活动导柱与凸轮盘10一起形成凸轮机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抹平机构中的旋转刀盘内置有弹簧的数量为5个,各弹簧均布于以旋转刀盘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凸轮盘与活动导柱相接触的一面为平面,该平面与中隔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0。除上述之外,与第一个实施例结构完全相同。
当电机工作时,电机输出轴通过两个主动齿轮分别啮合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的上下两个抹平机构中的两个从动齿轮,带动上下两个抹平机构中的旋转刀盘绕轴承固定套旋转,此时各活动刀片随旋转刀盘作旋转运动,同时,由于凸轮机构的作用,各活动刀片相对于凸轮盘作轴向往复上下运动,即相对于中隔板作相对运动,完成抹平动作。随着活动导柱相对于凸轮盘的相对运动,当一个活动刀片抹平针织物时,其余的活动刀片不接触针织物,不影响针织物的行进,当该活动刀片在弹簧的作用下逐步抬离针织物时,后一个活动刀片逐渐贴近针织物,不断地进行旋转向外侧刮开的动作,由此,各活动刀片持续不断地提供抹平动作,其抹平的效果是夹式抹平装置不能够比拟的,即使卷边再严重,其效果也很明显。
当针对不同厚度的针织物需要调节时,转动旋转把手5,由于轴向限位卡的作用,正反牙丝杆13只能作旋转运动,不能沿轴向运动,由于止旋螺钉22的作用,两个丝母只能沿正反牙丝杆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地进行轴向运动,由于两个丝母分别通过固定连接杆与上下两个抹平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带动抹平机构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地进行轴向运动,从而调节抹平机构与中隔板的距离。
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
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本实用新型 ,对于现今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均具有许多可取之处,而确实具有技术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包括中隔板,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壳体、动力机构、调节机构、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的上下两个抹平机构,
所述动力机构由电机、置于壳体内的电机输出轴、两个主动齿轮组成,所述两个主动齿轮均安装于电机输出轴上,并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
所述调节机构由旋转把手、轴向限位卡、两个丝母、两个止旋螺钉、正反牙丝杆、外花键套、两个轴承固定套组成,正反牙丝杆中部穿过中隔板,并通过轴向限位卡安装,正反牙丝杆与电机输出轴相平行,旋转把手固定连接于正反牙丝杆的一端,两个丝母分别安装于正反牙丝杆的上下两侧,并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同时,两个丝母各通过一个止旋螺钉在旋转方向限位,外花键套套装于正反牙丝杆外,其内径大于正反牙丝杆的外径,它与中隔板固定连接,两个轴承固定套套装于外花键套上,它与外花键套通过键槽结构滑动配合,并相对于中隔板对称分布;
所述抹平机构均由从动齿轮、凸轮盘、旋转刀盘、弹簧、活动刀片、活动导柱、轴承组成,其中,旋转刀盘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固定套上,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旋转刀盘外圈,并分别与一个主动齿轮相啮合,活动刀片安装于旋转刀盘靠近中隔板的一侧,旋转刀盘内有多个容纳弹簧的空腔,该空腔的开口方向为背对中隔板的方向,空腔内置有弹簧,弹簧外侧有活动导柱,凸轮盘安装于旋转刀盘的开口方向一侧,活动导柱安装于各弹簧与凸轮盘间,同时,每个活动导柱各与一个活动刀片固定连接,从而活动刀片通过活动导柱与凸轮盘一起形成凸轮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抹平机构中的旋转刀盘内置有弹簧的数量为3-7个,各弹簧均布于以旋转刀盘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抹平机构中的凸轮盘,其与活动导柱相接触的一面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抹平机构中的凸轮盘,其与活动导柱相接触的一面为平面,该平面与中隔板所在平面的夹角在50-45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抹平机构中的旋转刀盘内置有弹簧的数量为4-6个,各弹簧均布于以旋转刀盘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29363.7U CN205474296U (zh) | 2016-03-24 | 2016-03-24 | 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29363.7U CN205474296U (zh) | 2016-03-24 | 2016-03-24 | 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474296U true CN205474296U (zh) | 2016-08-17 |
Family
ID=56652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29363.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74296U (zh) | 2016-03-24 | 2016-03-24 | 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4742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24913A (zh) * | 2016-03-24 | 2016-06-01 | 蒋继章 | 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
-
2016
- 2016-03-24 CN CN201620229363.7U patent/CN205474296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24913A (zh) * | 2016-03-24 | 2016-06-01 | 蒋继章 | 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
CN105624913B (zh) * | 2016-03-24 | 2017-06-06 | 蒋继章 | 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60244905A1 (en) |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control method of same | |
CN104131987A (zh) | 一种电风扇摇头角度调节装置 | |
CN205474296U (zh) | 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 |
CN205020947U (zh) | 切割工具和往复锯 | |
CN205035620U (zh) | 缝纫机传动机构 | |
CN201864914U (zh) | 一种可实现整周间歇动作的缝纫机后拖机构 | |
CN205501546U (zh) | 一种剑杆织机转子可轴向移动的主轴伺服电机 | |
CN109423777B (zh) | 缝纫机的刺布挑线机构 | |
CN105624913A (zh) | 针织缝合机用抹平装置 | |
CN109234930A (zh) | 一种缝纫机的自动剪线机构及缝纫机 | |
CN203498632U (zh) | 手提电动封包机 | |
CN206506393U (zh) | 一种缝纫机的一体式电机结构 | |
CN202717944U (zh) | 毛刷传动机构 | |
CN208900266U (zh) | 一种起动电机及发动机 | |
CN209455866U (zh) | 一种新型园林施工用放线装置 | |
CN106012280A (zh) | 缝盘机传动系统 | |
CN103556408B (zh) | 一种缝纫机部件传动装置 | |
CN206560534U (zh) | 一种按摩机构 | |
CN206539676U (zh) | 基于凸轮轴的离心装置 | |
CN103335079B (zh) | 可变传动比的皮带传动机构 | |
CN205349074U (zh) | 一种用于旋转门的凸轮式间歇控制结构 | |
CN204247395U (zh) | 用于离心机的轴驱动机构 | |
CN205588247U (zh) | 一种电锤的扁凿角度定位结构 | |
CN205298293U (zh) | 一种经编机用经轴轴承锁紧装置 | |
CN204089498U (zh) | 双向中空转子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