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7764U - 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57764U
CN205457764U CN201620124743.4U CN201620124743U CN205457764U CN 205457764 U CN205457764 U CN 205457764U CN 201620124743 U CN201620124743 U CN 201620124743U CN 205457764 U CN205457764 U CN 205457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wl
noodle
barriers
accepting layer
f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47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205457764U8 (zh
Inventor
梅江为
邹珺
陈智刚
邹祥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1247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57764U8/zh
Publication of CN205457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7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57764U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7764U8/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od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碗(1),隔挡层(2),不透水薄膜(3),孔洞(4),叉子(5);所述隔挡层(2)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所述隔挡层(2)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不透水薄膜(3)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隔挡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不透水薄膜(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叉子(5)位于所述面碗(1)和所述不透水薄膜(3)之间的空腔内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方便食用面汤,并且防止面汤四处流淌污染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碗,特别是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
背景技术
方便面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即食食品,特别是在长途旅行的列车上更是不可或缺的食物,方便面有两种吃的方法:一种是带汤吃,这种吃法是先放作料,再用开水泡开面;另一种的凉拌吃,这种吃法是先用开水泡开面,再倒掉水,再放作料,将面和作料搅拌均匀。但是这两种吃的方法最后都要倒掉水,而在列车上的垃圾袋都是塑料的,过热的水会将塑料垃圾袋烫坏,使得垃圾袋里面的垃圾泄漏,给列车上的卫生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即使不烫坏垃圾袋,由于乘客在倒掉水的过程中,经常要经过长长的列车过道,而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又是不稳定的,所以里面的水很容易烫伤人,这是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碗(1),隔挡层(2),不透水薄膜(3),孔洞(4),叉子(5),碗盖(8);所述隔挡层(2)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所述隔挡层(2)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不透水薄膜(3)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隔挡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不透水薄膜(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碗盖(8)与所述面碗(1)的碗口连接,所述隔挡层(2)与所述面碗(1)的底部构成一个封闭的空腔。所述叉子(5)位于所述碗盖(8)、所述面碗(1)和所述不透水薄膜(3)之间的空腔内部。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所述叉子(5)包括手柄(5.2),分支(5.1);所述手柄(5.2)下面连接三个分支(5.1),中间的所述分支(5.1)比其他所述分支(5.1)长3cm—1cm。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所述叉子(5)也可以由硬质导管制成,所述手柄(5.2)与所述分支(5.1)相互连通成为一体,并且所述手柄(5.2)的顶端开口,所述分支(5.1)的底端开口,且开口面为斜切面。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能作为干拌面食用的方便面的面碗,所述碗盖(8)与所述面碗(1)的碗口连接,并且所述碗盖(8)可从所述面碗(1)的碗口揭开。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能干拌面的面碗,所述隔挡层(2)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所述隔挡层(2)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不透水薄膜(3)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隔挡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不透水薄膜(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吸水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挡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由海绵或pp棉或其他能吸收水分的固体物质构成,所述吸水层(6)位于所述隔挡层(2)的下面,填充所述隔挡层(2)和所述面碗(1)底部之间的空腔。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多功能的方便面的面碗,所述吸水层(6)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所述孔洞(4)贯穿所述吸水层(6)。所述隔挡层(2)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并与所述吸水层(6)的孔洞相互对应贯通。所述隔挡层(2)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不透水薄膜(3)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隔挡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不透水薄膜(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吸水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挡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由海绵或pp棉或其他能吸收水分的固体物质构成,所述吸水层(6)与所述面碗(1)的底部构成一个封闭的空腔。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清洁环保的方便面的面碗,所述吸水层(6)的所述孔洞(4)的内壁表面覆盖连接所述不透水薄膜(3)。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减少污染的方便面的面碗,所述吸水层(6)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所述孔洞(4)贯穿所述吸水层(6)。所述隔挡层(2)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并与所述吸水层(6)的孔洞相互对应贯通。所述隔挡层(2)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不透水薄膜(3)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隔挡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不透水薄膜(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吸水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挡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由海绵或pp棉或其他能吸收水分的固体物质构成,所述吸水层(6)与所述面碗(1)的底部构成一个封闭的空腔。所述环壁凸起(7)的上表面与所述吸水层(6)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环壁凸起(7)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挡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的外侧边缘包围着所述环壁凸起(7),所述环壁凸起(7)与所述面碗(1)的内壁固定连接,并相互切合。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减少环境污染的方便面的面碗,所述环壁凸起(7)的高为1cm—2cm。
本发明也可以说是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和叉子,所述隔挡层(2)与所述面碗(1)的底部形成空腔。
进一步的,空腔的高度大于所述吸水层(6)。
进一步的,所述面碗(1)底部固定吸水塞(9),所述吸水塞(9)与所述孔洞(4)的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塞与所述吸水层(6)使用相同的材质制成,
本发明在火车上或者旅途中食用方便面时,可以采用两种吃法,即汤面和干拌面。免去了干拌面中间需要倒干水的麻烦,并且可以固定住面汤,防止面汤四处流淌污染环境,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清洁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侧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隔挡层(2)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侧面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侧面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侧面剖视图。
图中标号名称:1面碗,2隔挡层,3不透水薄膜,4孔洞,5叉子,6吸水层,7环壁凸起,8碗盖,9吸水塞,5.1分支,5.2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包括面碗(1),隔挡层(2),不透水薄膜(3),孔洞(4),叉子(5),碗盖(8);所述隔挡层(2)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所述隔挡层(2)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不透水薄膜(3)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隔挡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不透水薄膜(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碗盖(8)与所述面碗(1)的碗口连接,所述叉子(5)位于所述碗盖(8)、所述面碗(1)和所述不透水薄膜(3)之间的空腔内部。在列车上或者旅途中,由于一般没有专用的装液体垃圾桶,面汤一般是随面碗一起丢进一般的固体垃圾桶,而固体垃圾桶内部装了一个塑料袋,一旦塑料袋被刮破,面汤就会四处流淌,污染环境。人们在食用方便面时,可以像普通方便面一样带汤吃,揭开碗盖,先放作料,再用开水泡开面;当吃完面后,可以用叉子(5)对准隔挡层(2)的所述孔洞(4)将不透水薄膜(3)刺破,这样剩下的面汤就会顺着孔洞流到隔挡层(2)与面碗的空腔内,这样对面汤起到一定的限流作用,减少面汤四处流淌的范围。也可以凉拌吃,这种吃法是先用开水泡开面,可以用叉子(5)对准隔挡层(2)的所述孔洞(4)将不透水薄膜(3)刺破,面汤就会顺着孔洞流到隔挡层(2)与面碗的空腔内,再放作料,将面和作料搅拌均匀。这样就可以省去了中间需要倒掉面汤的麻烦,特别是在列车上,垃圾桶往往离座位有一定的距离,如果遇到列车上的乘客比较多,就容易将汤水撒到其他乘客的身上,严重时会造成烫伤。由于吃干拌面时,面汤位于面碗的最底层,面碗的重心比较下,不容易被意外打翻。
本发明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所述隔挡层(2)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所述隔挡层(2)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不透水薄膜(3)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隔挡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不透水薄膜(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吸水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挡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由海绵或pp棉或其他能吸收水分的固体物质构成,所述吸水层(6)位于所述隔挡层(2)的下面,填充所述隔挡层(2)和所述面碗(1)底部之间的空腔。吸水层(6)可以吸收面汤的水分,锁定面汤,固定面汤,防止面汤四处流淌,避免了环境污染,还可以防止万一意外打翻面碗时,面汤不会泼溅出来,烫伤其他人。
本发明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所述吸水层(6)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所述孔洞(4)贯穿所述吸水层(6)。所述隔挡层(2)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并与所述吸水层(6)的孔洞相互对应贯通。所述隔挡层(2)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不透水薄膜(3)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隔挡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不透水薄膜(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位于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吸水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挡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由海绵或pp棉或其他能吸收水分的固体物质构成,所述吸水层(6)与所述面碗(1)的底部构成一个封闭的空腔。实施例三克服了实施例二吃干拌面时,一旦面汤流入了所述孔洞(4)中,由于吸水层(6)会将水分吸收,所以无法用所述叉子(5)作为吸管或者直接用吸管来吸食面汤。而实施例三的面汤流入了所述孔洞(4)中,大部分面汤会流到所述吸水层(6)与所述面碗(1)的底部构成一个封闭的空腔中。这样就可以用叉子作为吸管或者直接用吸管来吸食面汤,当吃完后,可以用所述叉子(5)所述隔挡层(2)和不透水薄膜(3)与所述面碗(1)连接处挫开,再将所述吸水层(6)挤压到空腔中,使得所述吸水层(6)充分吸收面汤,并固定住面汤,防止面汤四处流淌,避免了环境污染,是一种清洁环保的方便面的面碗。
本发明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所述吸水层(6)的所述孔洞(4)的内壁表面覆盖连接所述不透水薄膜(3)。这样当食用干拌面时,面汤流入了所述孔洞(4)中,由于所述吸水层(6)的所述孔洞(4)的内壁表面覆盖连接所述不透水薄膜(3),所以面汤不会渗透到孔洞(4)的内壁,所有的面汤会流到所述吸水层(6)与所述面碗(1)的底部构成一个封闭的空腔中,这样设计的作用有两个,第一,可以防止面汤直接接触所述吸水层(6),造成面汤污染,避免人们用叉子作为吸管或者直接用吸管来吸食不卫生的面汤。当然这时面汤的高度不能高于空腔的高度。第二,当吃完后,可以将所述吸水层(6)挤压到空腔中,使得所述吸水层(6)充分吸收面汤,防止面汤通过所述孔洞(4)的内壁渗出来。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述吸水层(6)的下表面没有不透水薄膜(3),否则就无法吸收面汤了。
本发明实施例五如图6所示,所述吸水层(6)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所述孔洞(4)贯穿所述吸水层(6)。所述隔挡层(2)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并与所述吸水层(6)的孔洞相互对应贯通。所述隔挡层(2)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不透水薄膜(3)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隔挡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不透水薄膜(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吸水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挡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由海绵或pp棉或其他能吸收水分的固体物质构成,所述吸水层(6)与所述面碗(1)的底部构成一个封闭的空腔。所述环壁凸起(7)的上表面与所述吸水层(6)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环壁凸起(7)的上表面与所述隔挡层(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6)的外侧边缘包围着所述环壁凸起(7),所述环壁凸起(7)与所述面碗(1)的内壁固定连接,并相互切合。当吃完面后,可以将所述吸水层(6)挤压到空腔中,所述环壁凸起(7)可以限制所述吸水层(6)从面碗中滑出来,可以更好的固定住吸水层(6),从而达到将面汤锁定在面碗中。
本发明实施例六如图7所示,所述面碗(1)底部固定吸水塞(9),所述吸水塞(9)与所述吸水层(6)使用相同的材质制成,所述吸水塞(9)与所述孔洞(4)的一一对应。这样将所述吸水层(6)挤压到碗面底部时,所述吸水塞(9)插入对应的孔洞(4)相互切合,这样就防止面汤从孔洞(4)中流出。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叉子(5)也可以包括手柄(5.2),分支(5.1);所述手柄(5.2)下面连接三个分支(5.1),中间的所述分支(5.1)比其他所述分支(5.1)长3cm—1cm。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用叉子(5)的中间分支(5.1)去刺破不透水薄膜(3),而两侧的分支(5.1)不会妨碍。
上述实施例中,除实施例二外,所述叉子(5)也可以由硬质导管制成,所述手柄(5.2)与所述分支(5.1)相互连通成为一体,并且所述手柄(5.2)的顶端开口,所述分支(5.1)的底端开口,且开口面为斜切面。这样人们吃凉拌面的时候,如果感觉到干渴的话,可以用叉子(5)作为吸管伸进隔挡层(2)的所述孔洞(4)中,吸食面汤。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还可各技术特征重新组合更多实现方式,凡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依本申请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发明技术范畴。

Claims (1)

1.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碗(1),隔挡层(2),不透水薄膜(3),孔洞(4),叉子(5),碗盖(8);所述隔挡层(2)中间分布着所述孔洞(4),所述隔挡层(2)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不透水薄膜(3)固定在面碗(1)的中间,并且与碗口平行,所述隔挡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不透水薄膜(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碗盖(8)与所述面碗(1)的碗口连接,所述隔挡层(2)与所述面碗(1)的底部构成一个封闭的空腔;所述叉子(5)位于所述碗盖(8)、所述面碗(1)和所述不透水薄膜(3)之间的空腔内部;所述叉子(5)包括手柄(5.2),分支(5.1);所述手柄(5.2)下面连接三个分支(5.1)。
CN201620124743.4U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57764U8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4743.4U CN205457764U8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4743.4U CN205457764U8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7764U true CN205457764U (zh) 2016-08-17
CN205457764U8 CN205457764U8 (zh) 2017-05-03

Family

ID=56675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474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57764U8 (zh) 2016-02-17 2016-02-17 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57764U8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7764U8 (zh)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76795A (en) Food self-contained in a cooking container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5644938A (zh) 一种方便面的面碗
CN205457764U (zh) 一种即食方便面的带叉子的面碗
CN105667995A (zh) 一种清洁环保的方便面的面碗
CN202035868U (zh) 除油餐盘组
CN201135382Y (zh) 一种盖带勺的调味瓶
CN207698223U (zh) 一种便于携带可折叠的纸杯
CN205492889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器具
CN203359177U (zh) 具有多层密封室的一次性热塑包装容器
CN210943061U (zh) 一种带有隐藏式吸管的纸杯
CN206433947U (zh) 一种饭盒
CN208425835U (zh) 一种具有防滑防漏功能的多用杯
CN204184717U (zh) 一种果冻包装盒
KR200466728Y1 (ko) 유아용 다용도 컵
CN210748564U (zh) 一种多功能饮液食品容器
CN203252350U (zh) 一种多用途冲调杯
CN214029959U (zh) 一种便于去除汤汁和油脂的即食食品包装袋
CN209331658U (zh) 一种新型汤奶杯
CN201578033U (zh) 一种新型多层蒸锅
CN201409837Y (zh) 卫生油瓶
CN207644989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包装盖
CN205150569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袋
CN207141830U (zh) 翻盖盖子
CN201379468Y (zh) 组合式便携防渗防污计量调味瓶套装
CN201039810Y (zh) 一种用于袋装方便面的泡面饭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Zeng Feng|Mei Jiangwei|Zou Jun|Chen Zhigang|Zou Xiangmao

False: Mei Jiangwei|Zou Jun|Chen Zhigang|Zou Xiangmao

Number: 33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2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CU03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gazette

Correction item: Inventor

Correct: Zeng Feng|Mei Jiangwei|Zou Jun|Chen Zhigang|Zou Xiangmao

False: Mei Jiangwei|Zou Jun|Chen Zhigang|Zou Xiangmao

Number: 33

Volume: 32

CU03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 gazett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