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52631U - 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52631U
CN205452631U CN201521134577.8U CN201521134577U CN205452631U CN 205452631 U CN205452631 U CN 205452631U CN 201521134577 U CN201521134577 U CN 201521134577U CN 205452631 U CN205452631 U CN 205452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door
inlet wire
wiring hole
copper bar
adapt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1345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刚
罗德胜
欧阳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tai intellig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e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e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e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1345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52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52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52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的技术领域,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传输铜排,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传输铜排的接线孔,所述壳体上活动设有用于遮挡或露出所述接线孔的防护结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传输铜排设置在壳体内部,接线时需要将接线端插入接线孔内。由于接线孔处活动设置的防护结构可以将接线孔封闭,可以将传输铜排封闭在壳体内,而不会直接裸露,具有较佳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
背景技术
铜排是一种大电流导电产品,适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器工程中,铜排的电源输入端一般会从器件连接端头引出,提供接口供用户在使用时进行接线。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铜排4直接裸露在外,没有安全防护措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铜排直接裸露在外,具有一定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传输铜排,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传输铜排的接线孔,所述壳体上活动设有用于遮挡或露出所述接线孔的防护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防护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与所述防护门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防护门回位并遮挡所述接线孔的回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相邻所述接线孔处设有转轴,所述防护门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回位结构包括缠绕于所述转轴上的回位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限位块,所述防护门上开设有可供所述限位块穿过的限位缺口。
进一步地,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接线孔两侧位置,分别设有所述转轴,所述防护门成对设置于所述接线孔与所述传输铜排之间,每对所述防护门门缝处穿过对应所述接线孔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铜排上设有多个接线位,所述接线孔对应为多个并一一对应所述接线位。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基壳和扣设于所述基壳前端的前壳,所述基壳前端安装有所述传输铜排,所述前壳上开设有所述接线孔和所述防护门。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后端与所述传输铜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防护门的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传输铜排设置在壳体内部,接线时需要将接线端插入接线孔内。由于接线孔处活动设置的防护结构可以将接线孔封闭,可以将传输铜排封闭在壳体内,而不会直接裸露,具有较佳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壳内侧方向观测示意图;
图4为背景技术中的进线转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传输铜排12,由于传输铜排12位于壳体1内部,而非直接裸露在外,不易被误碰触,具有较佳的安全性。
在壳体1上开设有连通至传输铜排12的接线孔3,需要接线时,将接线端穿过接线孔3与传输铜排12接触导通即可。为了保护接线孔3,在壳体1上活动设有用于遮挡或露出接线孔3的防护结构2,在需要接线时,使防护结构2露出接线孔3以便于插入导通,在不需要接线时,使防护结构2遮挡接线孔3,避免异物插入误碰触传输铜排12。
所以,本实施例中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在不使用时,防护结构2遮挡接线孔3,传输铜排12被封闭在壳体1内部,避免被误碰触,具有较佳的安全性。需要使用时使防护结构2露出接线孔3,即可插入接线端进行使用。
防护结构2可以采用多种方案实现,例如在壳体1外设置可沿壳体1表面转动的档盖,拨动其遮挡或露出接线孔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防护结构2如图1和3所示,包括转动连接于壳体1上的防护门21,推开防护门21即可露出接线孔3,关闭防护门21即可封接线孔3。
在在壳体1与防护门21之间设有用于使防护门21回位并遮挡接线孔3的回位结构,换言之,防护门21具有两个状态:基础状态为关闭状态,此时接线孔3被封闭;转动后为开启状态,此时接线孔3被露出。回位结构可驱动防护门21从开启状态自动回复到关闭状态,在使用时,只需要操作防护门21使其打开,其关闭的动作可以自动完成。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防护门21可安装于壳体1外部,朝外转动开启。而在本实施例中防护门21安装于壳体1的内部,向内转动开启。结合上述的回位结构动作和接线端插入导通的过程可以容易的想到,当接线端插入时,其端部可抵接防护门21向内转动开启,继续插入即可接触传输铜排12导通;当接线端拔出时,直接向外拉出接线端,防护门21受到回位结构的驱动回到初始位置。所以,这种向内转动开启结合回位结构的方式可以使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在使用中无需专门对防护门21的开启和关闭进行额外的操作动作,防护门21可以随着接线端的插入、拔出动作进行开启和关闭,使用较为便利。为了避免拔出接线端的时候与开启状态的防护门21的边缘卡住导致自锁,防护门21的边缘处理为圆弧形,不易被接线端卡住。
如图1至3所示,在壳体1内部相邻接线孔3处设设有转轴(未示出),防护门21一端转动连接于转轴上,回位结构包括缠绕于转轴上的回位弹簧132,回位弹簧132的一端部抵接在壳体1内壁,另一端抵接在防护门21上,当防护门21被推开时,回位弹簧132中部转动并形成弹性形变,当防护门21受到的推动力消失后,弹性形变释放出弹力将防护门21转动回位。回位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弹片等结构。
为了避免防护门21多次转动后出现偏斜,在壳体1内部开设有限位块131,防护门21上开设有可供限位块131穿过的限位缺口211,防护门21回位后,限位块131正好穿过限位缺口211限制防护门21,使其处于正确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的每个接线孔3对应两个防护门21,即在壳体1内部接线孔3两侧位置分别设有转轴,防护门21成对设置于接线孔3与传输铜排12之间,每对防护门21门缝处穿过接线孔3中心。成对设置的防护门21可以在能保证完全封闭接线孔3的前提下具有更短的转动行程,降低了对壳体1内部的空间要求。而防护门21门缝处穿过接线孔3中心,使接线端插入接线孔3的过程中受力更加均衡,开启和关闭动作更加顺畅。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传输铜排12上设有多个接线位121,接线孔3对应为多个并且一一对应接线位121,相应的也设有多组防护门21,可以独立实现每个接线位121的插入导通或者封闭。
壳体1的设置方式可有多种,例如一体成型等,本实施中如图1至图3所示,壳体1包括基壳11和扣设于基壳11前端的前壳13,在基壳11前端安装有传输铜排12,在前壳13上开设有接线孔3并设有防护门21,在组装时,先将传输铜排12安装至基壳11前端,然后再安装前壳13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前壳13后端与传输铜排1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防护门21的宽度,防护门21开启转动的过程中不会与传输铜排12发生干涉。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前述的距离也可以小于防护门21的宽度,但必须保证在防护门21开启至极限位置的状态下能保证传输铜排12上的接线位121能完全露出,与接线端能充分接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传输铜排,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连通至所述传输铜排的接线孔,所述壳体上活动设有用于遮挡或露出所述接线孔的防护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的防护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防护门之间设有用于使所述防护门回位并遮挡所述接线孔的回位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相邻所述接线孔处设有转轴,所述防护门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回位结构包括缠绕于所述转轴上的回位弹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限位块,所述防护门上开设有可供所述限位块穿过的限位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接线孔两侧位置,分别设有所述转轴,所述防护门成对设置于所述接线孔与所述传输铜排之间,每对所述防护门门缝处穿过对应所述接线孔中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铜排上设有多个接线位,所述接线孔对应为多个并一一对应所述接线位。
9.如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基壳和扣设于所述基壳前端的前壳,所述基壳前端安装有所述传输铜排,所述前壳上开设有所述接线孔和所述防护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后端与所述传输铜排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防护门的宽度。
CN201521134577.8U 2015-12-30 2015-12-30 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 Active CN205452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4577.8U CN205452631U (zh) 2015-12-30 2015-12-30 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134577.8U CN205452631U (zh) 2015-12-30 2015-12-30 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52631U true CN205452631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9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134577.8U Active CN205452631U (zh) 2015-12-30 2015-12-30 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526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3127A (zh) * 2017-07-06 2017-12-08 安徽禄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通信无源器件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3127A (zh) * 2017-07-06 2017-12-08 安徽禄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通信无源器件连接装置
CN107453127B (zh) * 2017-07-06 2019-07-16 安徽禄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通信无源器件连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28759U (zh) 一种开关柜后门联锁装置
EP3029789A1 (en) Withdrawable switchgear with bushing-type current transformer
CN104420783B (zh) 电磁信息屏蔽机柜的柜门以及信息屏蔽机柜
CN101593006B (zh) 计算机主机机箱
CN105680258A (zh) 一种安全墙壁电源插座
CN205452631U (zh) 防护式进线转接组件
CN110911971A (zh) 一种具有读数功能的高压电柜
CN105633755B (zh) 多接口安防式进线转接组件
CN111653958A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内腔分层式电力控制柜
CN208027996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KR102023603B1 (ko) 배전반
CN216015229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断路器
CN109184478A (zh) 一种消声室推拉门
CN21334135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低压电器柜
CN209608125U (zh) 一种防误操作的固体绝缘柜
CN206347697U (zh) 一种带有防护箱的中央空调控制柜
CN210403540U (zh) 一种室外电力设备开关用保护外壳
CN206774419U (zh) 一种xgn柜刀闸微机五防闭锁装置
CN210868488U (zh) 一种电力行业设备管理用控制柜
CN211422130U (zh) 一种物联网电子锁体
CN213342893U (zh) 一种用于控制设备开关的远程控制装置
CN218919736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电气控制柜
CN210957463U (zh) 一种新型kyn28柜
CN210351885U (zh) 一种简易开关箱防护隔离装置
CN216251465U (zh) 一种具有电压显示结构的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129

Address after: Baoan District Xin'an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Liuxian road two Honghui Industrial Park 1 building 4 layer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ntai intellig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4 Building 704, Shenzhen Software Park, two road,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Shenzhen 518000, 703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ieo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