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49023U -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49023U
CN205449023U CN201620216769.1U CN201620216769U CN205449023U CN 205449023 U CN205449023 U CN 205449023U CN 201620216769 U CN201620216769 U CN 201620216769U CN 205449023 U CN205449023 U CN 205449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unit
noninvasive
resistance
biosensing device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167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贯京
陈兴明
葛新科
高伟明
李慧玲
波达别特·伊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Kangqi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Kangq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Kangqi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Kangqi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167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49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49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4902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12741 priority patent/WO2017161943A1/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4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ension in flexible members, e.g. ropes, cables, wires, threads, belts or band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第一环形部、第一传感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可伸缩性带状部与第一环形部连接,第一传感单元设置于第一环形部上,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性带状部上;第一环形部的第一自由端与第一环形元件及第一卡扣部连接,第一环形元件与第一卡扣部通过第一环形部连接,固定第一自由端。第一传感单元用于侦测第一环形部的长度变化值,当该长度变化值超出预先设定的范围时,则驱动控制单元输出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人体上的生物传感装置侦测用户腰围部位佩戴的环形部件的长度变化判断用户是否过度饱食,达到自动提醒用户饮食的功能。

Description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监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许多人喜欢吃含脂肪和热量较高的食物,即使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有些人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这样就导致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出现。如果过度饮食一直持续下去,很可能影响人体器官的功能,例如,将导致胃的比例失衡,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自动检测过度饱食的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及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旨在解决现有传感装置不能自动侦测用户是否过度饱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第一环形部、第一传感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与所述第一环形部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设置于第一环形部上,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上;所述第一环形部的第一自由端与第一环形元件及第一卡扣部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元件与第一卡扣部通过所述第一环形部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自由端,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设置于第一环形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第一环形部上方位置的可伸缩性带状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并列设置且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卡槽为活动部件,所述第二卡槽为固定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内部设置有不可伸缩性条状部,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通过多个球状物连接,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固定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固定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旋转线圈,且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缠绕于所述旋转线圈上,所述旋转线圈通过第一弹性部与固定线圈连接,所述固定线圈通过一组相对设置的触发部和一个旋转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内部,所述旋转部设置于该组触发部中间并与所述固定线圈连接,该组触发部与所述旋转部构成一个制轮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设置有按钮和旋转部,所述按钮设置于第一传感单元的两端,所述旋转部设置于第一传感单元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与第二弹性部连接,每个触发部与第三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焊接至所述固定线圈,并通过一个连接结构嵌入至所述旋转线圈,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外壳周边设置有定向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内部设置有一组相对设置的固定接触部、一组相对设置的可旋转接触部及一个或多个焊接接触部;所述第一电阻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焊接接触部连接至所述固定线圈,该组固定接触部和该组可旋转接触部构成的滑动接触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焊接接触部通过所述固定线圈中的金属线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微控制单元、及数模转换器;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地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地线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及
所述数模转换器设置于所述微控制单元内部,并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及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还包括第二环形部及第二传感单元;
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与所述第二环形部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上;及
所述第二环形部的第二自由端与第二环形元件及第二卡扣部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元件与第二卡扣部固定所述第二环形部的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环形元件与第二卡扣部通过所述第二环形部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于人体上的生物传感装置侦测用户腰围部位佩戴的环形部件的长度变化来确定用户是否过度饱食。当判定用户过度饱食时,生物传感装置输出报警信号,提醒该用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卡扣部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单元较佳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单元较佳实施例的水平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单元较佳实施例的垂直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传感单元较佳实施例的正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第一传感单元较佳实施例的检测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检测电路输出的初始数字信号和校正数字信号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通过设置于人体上的生物传感装置侦测用户腰围部位佩戴的环形部件的长度变化来确定用户是否过度饱食。当判定用户过度饱食时,生物传感装置输出报警信号,提醒该用户。
参考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以下简称为“生物传感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传感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1、第一环形部6、第二环形部7、第一传感单元51、第二传感单元52及控制单元27。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1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部6和第二环形部7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设置于第一环形部6上,所述第二传感单元52设置于第二环形部7上,所述控制单元27设置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1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部6设置于人体的腰部部位,所述第二环形部7设置于人体的胸部部位,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设置于第一环形部6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传感单元52设置于第二环形部7的中间位置,所述控制单元27设置于第一环形部6上方位置的可伸缩性带状部1中。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用于侦测人体腰围长度的变化,所述第二传感单元52用于侦测人体胸围长度的变化,所述控制单元27用于控制整个生物传感装置检测功能的开启和关闭。用户可以通过手动切换所述控制单元27的开关按键开启或关闭生物传感装置的检测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环形部6的第一自由端60与第一环形元件31及第一卡扣部32连接,所述第二环形部7的第二自由端70与第二环形元件41及第二卡扣部42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元件31和第二环形元件41可以是一个金属环,所述第一卡扣部32可以是一个金属卡扣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环形部6与第一环形元件31连接,固定所述第一自由端60。所述第二卡扣部42也可以是一个金属卡扣结构,通过所述第二环形部7与第二环形元件41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自由端70。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用于侦测所述第一环形部6的长度变化值,当该长度变化值超出预先设定的范围时,则驱动所述控制单元27输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地,参阅图2所示,所述第一卡扣部32包括第一卡槽38和第二卡槽39。其中,图2(a)为第一卡扣部32的前视图,图2(b)为第一卡扣部32的后视图。所述第一卡槽38与第二卡槽39并列设置且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卡槽38为活动部件,所述第二卡槽39为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卡扣部32的开启状态参阅图2(c)所示,所述第一卡扣部32的关闭状态参阅图2(d)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仅是针对第一卡扣部32的结构描述,第二卡扣部42的结构与第一卡扣部32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参阅图3所示,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设置有按钮11和旋转部12,其中,所述按钮11设置于第一传感单元51的两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按钮和下部按钮),所述旋转部12设置于第一传感单元51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部6内部设置有不可伸缩性条状部10,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10通过多个球状物连接。所述第一卡槽38用于固定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10,所述第二卡槽39用于固定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1。
用户可以通过调整按钮11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1调松,或者通过调整旋转部12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1调紧。当人体的胸围和腰围大小发生改变时,所述第一环形部6的长度也随之发生改变,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10会产生拉力,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侦测到拉力变化并根据该拉力变化的大小确定用户是否过度饱食。当判定用户过度饱食时,第一传感单元51输出报警信号,提醒该用户。
进一步地,参阅图4所示,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旋转线圈25,且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10缠绕于所述旋转线圈25上。所述旋转线圈25通过第一弹性部19与固定线圈24连接。参阅图5所示,所述固定线圈24通过一组相对设置的触发部15和一个旋转部16固定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内部,所述旋转部16设置于该组触发部15中间,并与所述固定线圈2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组触发部15与所述旋转部16构成一个制轮装置(15,16),该组触发部15可以设置成一组扳柄或闸柄。
进一步地,参阅图5所示,所述按钮11与第二弹性部13连接,每个触发部15与第三弹性部18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19、第二弹性部13及第三弹性部18可以均采用弹簧结构。当用户通过所述第一卡扣部32或者第二卡扣部42固定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10时,所述第一环形部6或第二环形部7的产生的拉力或许太小或许太大。此种情况下,该组触发部15与旋转部16构成的制轮装置(15,16)可以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环形部6或第二环形部7的产生的拉力大小。
具体而言,用户对按钮11进行调整将使所述第一环形部6或第二环形部7产生的拉力变小,或者调整旋转部12将使所述第一环形部6或第二环形部7产生的拉力变大。参阅图5所示,上部分按钮表示松开状态(标号11.1),下部分按钮表示按下状态(标号11.2)。其中,按钮11的位置通过第二弹性部13固定,每个触发部15的位置通过第三弹性部18固定。
进一步地,参阅图4所示,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的内部设置有一个第一电阻22,所述第一电阻22焊接至固定线圈24,并通过一个连接结构21嵌入至所述旋转线圈25,所述连接结构21可以是一个卯合结构,如cuff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的外壳周边设置有定向边(方向性边沿)23,该定向边23用于使所述旋转线圈25处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外壳所在的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参阅图6所示,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的内部设置有一组相对设置的固定接触部14、一组相对设置的可旋转接触部17、及一个或多个焊接接触部20。所述第一电阻22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焊接接触部20连接至所述固定线圈24。在本实施例中,该组固定接触部14和该组可旋转接触部17构成一个滑动接触部(14,17)。在本实施例中,该组固定接触部14和该组可旋转接触部17构成的滑动接触部(14,17)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焊接接触部20通过所述固定线圈24中的金属线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3至图6仅仅是针对第一传感单元51具体结构的描述,第二传感单元52的结构与第一传感单元51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旋转线圈25转动时,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10的拉力将增加。其中,所述旋转线圈25的旋转角度可以大于360度,且所述第一电阻22的电阻值与所述旋转线圈25的旋转角度匹配。
参考图7所示,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的检测电路40包括第一电阻22、第二电阻32、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Unit,MCU)26、及数模转换器(Analog-to-DigitalConverter,ADC)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22的第一端接地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26的地线端GND连接,所述第一电阻2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32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第二电阻32的第二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26的电压输出端Vref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34设置于所述微控制单元26内部,并与第一电阻22的第二端及第二电阻32的第一端连接。
参考图6所示,当所述第一环形部6滑动导致长度增加时,第一环形部6内置的不可伸缩性条状部10产生的拉力传递至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中的滑动接触部(14,17)。进一步地,参考图5所示,所述旋转线圈25和固定线圈24根据所述滑动接触部(14,17)接收到的拉力变化值产生电磁感应,并输出电压值至所述检测电路40中的第一电阻22。为了消除所述滑动接触部(14,17)移动产生的信号干扰,当该组固定接触部14设置于该组可旋转接触部17中间时,所述第一电阻22的电阻值应该设置为最大值。此种情形下,每个固定接触部14与每个可旋转接触部17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数模转换器34将所述第一电阻22上的电压值(范围大小[0,Vref])转换成初始数字信号29,其中,Vref为微控制单元26的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参考图8所示,所述初始数字信号29存在断点,所述微控制单元26对该初始数字信号29进行校正,获得一个校正数字信号28,并将该校正数字信号28与预先设置的参考数字信号进行比对来判断用户是否过度饱食。该预先设置的参考数字信号对应该用户就餐时可以接受的腰围长度参考值,该腰围长度参考值可以是一个范围,也可以是一个具体数值。
如果该校正数字信号28与预先设置的参考数字信号的偏差大于预先设定的参考范围,则微控制单元26判定该用户过度饱食。具体而言,所述微控制单元26将该校正数字信号28转换成腰围长度检测值,如果该腰围长度检测值大于上述预先设置的腰围长度参考值,则微控制单元26判定该用户过度饱食,并传送报警指令至所述控制单元27。所述控制单元27根据该报警指令输出报警信息,提醒用户注意。用户可以关闭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并停止饮食。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两个传感单元(即第一传感单元51和第二传感单元52),用于检测用户是否过度饱食。其中,第二传感单元52检测到的第二环形部7的长度变化值主要用于消除第一传感单元51的检测误差,使得第一传感单元51的检测结果更为精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采用一个传感单元,即第一传感单元51。此种情况下,与第二传感单元52配合在一起的第二环形部7、第二自由端70与第二环形元件41及第二卡扣部42等部件均可以省却,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通过一个实例,具体介绍如何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检测过度饱食的过程。
当穿戴于人体的可伸缩性带状部1的第一环形部6滑动时,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中的滑动接触部(14,17)侦测到所述第一环形部6内置的不可伸缩性条状部10产生的拉力。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设置于第一环形部6上。
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内部的旋转线圈25和固定线圈24根据所述滑动接触部(14,17)接收到的拉力变化值产生电磁感应,并输出电压值至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内部的检测电路40中的第一电阻22。
所述检测电路40中的数模转换器34将所述第一电阻22上的电压值(范围大小[0,Vref])转换成初始数字信号29,其中,Vref为微控制单元26的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
所述检测电路40中的微控制单元26对该初始数字信号29进行校正,获得一个校正数字信号28。
所述微控制单元26将该校正数字信号28与预先设置的参考数字信号进行比对来判断用户是否过度饱食。该预先设置的参考数字信号对应该用户就餐时可以接受的腰围长度参考值,该腰围长度参考值可以是一个范围,也可以是一个具体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第一传感单元51上设置的按钮11和旋转部12预先设置腰围长度最小值(对应0%的饮食状态),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27预先设置腰围长度最大值(对应100%的饱食状态)。进一步地,用户可以通过所述控制单元27预先设置腰围长度参考值,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腰围长度参考值为所述腰围长度最大值的特定比例(如60%-80%)。
如果判定该用户过度饱食,则所述微控制单元26传送报警指令至一个控制单元27,所述控制单元27根据该报警指令输出报警信息。所述控制单元27设置于所述可伸缩性带状部1上。具体而言,如果该校正数字信号28与预先设置的参考数字信号的偏差大于预先设定的参考范围,则微控制单元26判定该用户过度饱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单元26将该校正数字信号28转换成腰围长度检测值,如果该腰围长度检测值大于上述预先设置的腰围长度参考值,则微控制单元26判定该用户过度饱食。
进一步地,为了消除就餐时人体呼吸带来的检测误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增加一个传感单元,即第二传感单元52,该第二传感单元52设置于位于人体胸部位置的第二环形部7上,用于侦测人体呼吸时胸围长度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如10秒内)的变化值,以获取一个胸围长度第一补偿值。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根据获取的胸围长度第一补偿值,对所述腰围长度检测值进行补偿,获得一个腰围长度第一校正值。举例而言,所述腰围长度第一校正值可以等于所述腰围长度检测值减去所述胸围长度第一补偿值。
进一步地,为了消除就餐时人体其他不规律动作(如转身跟坐在后面的人讲话或者起身去拿离自己较远的碟子)带来的检测误差,可以利用该第二传感单元52侦测人体呼吸时胸围长度在第二预设时间内(如30秒-60秒内)的变化值,以获取一个胸围长度第二补偿值。所述第一传感单元51根据获取的胸围长度第二补偿值,对所述腰围长度检测值进行补偿,获得一个腰围长度第二校正值。举例而言,所述腰围长度第二校正值可以等于所述腰围长度检测值减去所述胸围长度第二补偿值。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功能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第一环形部、第一传感单元及控制单元;
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与所述第一环形部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设置于第一环形部上,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上;及
所述第一环形部的第一自由端与第一环形元件及第一卡扣部连接,所述第一环形元件与第一卡扣部固定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环形元件与第一卡扣部通过所述第一环形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设置于第一环形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第一环形部上方位置的可伸缩性带状部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并列设置且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卡槽为活动部件,所述第二卡槽为固定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内部设置有不可伸缩性条状部,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通过多个球状物连接,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固定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固定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内部设置有一个旋转线圈,且所述不可伸缩性条状部缠绕于所述旋转线圈上,所述旋转线圈通过第一弹性部与固定线圈连接,所述固定线圈通过一组相对设置的触发部和一个旋转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内部,所述旋转部设置于该组触发部中间并与所述固定线圈连接,该组触发部与所述旋转部构成一个制轮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设置有按钮和旋转部,所述按钮设置于第一传感单元的两端,所述旋转部设置于第一传感单元的侧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与第二弹性部连接,每个触发部与第三弹性部连接;及
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焊接至所述固定线圈,并通过一个连接结构嵌入至所述旋转线圈,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外壳周边设置有定向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内部设置有一组相对设置的固定接触部、一组相对设置的可旋转接触部及一个或多个焊接接触部;及
所述第一电阻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焊接接触部连接至所述固定线圈,该组固定接触部和该组可旋转接触部构成的滑动接触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焊接接触部通过所述固定线圈中的金属线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和微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地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地线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串联,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单元的检测电路还包括数模转换器,所述数模转换器设置于所述微控制单元内部,并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及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还包括第二环形部及第二传感单元;
所述一个或多个可伸缩性带状部与所述第二环形部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部上;及
所述第二环形部的第二自由端与第二环形元件及第二卡扣部连接,所述第二环形元件与第二卡扣部固定所述第二环形部的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环形元件与第二卡扣部通过所述第二环形部连接。
CN201620216769.1U 2016-03-19 2016-03-19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49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6769.1U CN205449023U (zh) 2016-03-19 2016-03-19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PCT/CN2016/112741 WO2017161943A1 (zh) 2016-03-19 2016-12-28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16769.1U CN205449023U (zh) 2016-03-19 2016-03-19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49023U true CN205449023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73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1676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49023U (zh) 2016-03-19 2016-03-19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49023U (zh)
WO (1) WO201716194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1943A1 (zh) * 2016-03-19 2017-09-28 深圳市前海康启源科技有限公司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WO2017161942A1 (zh) * 2016-03-19 2017-09-28 深圳市前海康启源科技有限公司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768A (zh) * 1996-03-02 1998-08-05 彼得·查普科维奇 探测人体范围弯曲状态的装置
CN2476011Y (zh) * 2001-05-23 2002-02-06 祝向永 一种在后张拉锚索体系中应用的压磁式索力传感器
JP5116815B2 (ja) * 2009-10-20 2013-01-09 藤井電工株式会社 安全帯およびその使用状況確認システム
DE102009050385A1 (de) * 2009-10-22 2011-05-05 Otto Bock Healthcare Gmbh Vorrichtung zur Erfassung und/oder Beeinflussung der Körperhaltung
CN103196621B (zh) * 2013-03-14 2015-02-25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防溢出装置
CN103315722A (zh) * 2013-06-12 2013-09-25 浙江大学 穿戴式人体多生理参数采集装置
KR102250225B1 (ko) * 2014-07-24 2021-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운동 보조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5455219B (zh) * 2014-09-09 2018-02-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及数据处理方法
CN204698776U (zh) * 2015-06-17 2015-10-14 刘炎 一种用于儿童医疗术后恢复的振动型背部矫正带
CN205449023U (zh) * 2016-03-19 2016-08-10 深圳市前海康启源科技有限公司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CN105832302B (zh) * 2016-03-19 2019-08-30 深圳市易特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过度饱食检测方法
CN105841651B (zh) * 2016-03-19 2019-09-20 深圳市前海安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61943A1 (zh) * 2016-03-19 2017-09-28 深圳市前海康启源科技有限公司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WO2017161942A1 (zh) * 2016-03-19 2017-09-28 深圳市前海康启源科技有限公司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61943A1 (zh) 2017-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8399B2 (en) Detection of changes from a seated or lying body position by sensing body angle
US8570175B2 (en) Securely attachable monitoring device
CN205449023U (zh)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装置
US8783122B2 (en) Movement sensor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movement profile
CN109147285A (zh) 可穿戴的智能坐姿监测系统
US20180049650A1 (en) Blood parameter monitoring device and blood parameter monitoring method
CN105832302B (zh) 可穿戴设备及过度饱食检测方法
CN208851819U (zh) 一种用于纸尿裤的智能检测装置
US20080100459A1 (en) Arrangement for and method of maintaining proper posture
CN106343972A (zh) 一种智能眼镜及终端设备
EP2230992A2 (en)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monitoring
KR101795215B1 (ko) 스마트 벨트
WO2019048835A1 (en) PORTABLE DEVICE
CN105841651B (zh) 非侵入性生物传感系统
CN206714744U (zh) 智能睡眠监测系统
US11037423B2 (en) Posture monitor
CN208314976U (zh) 可穿戴的智能坐姿监测系统
CN205214311U (zh) 针对上班族的智能腰带
CN105852569A (zh) 一种带温度播报的杯子
CN205943017U (zh) 一种医用监控防护系统
CN203433648U (zh) 驼背用智能矫正装置
CN206753271U (zh) 一种实时监控报警束缚装置
CN213821388U (zh) 一种老年手机用的健康监控装置
CN206350595U (zh) 坐姿矫正器
CN216701858U (zh) 可以分体式组装的抗摔型感应提醒手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