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36109U -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36109U
CN205436109U CN201620236982.9U CN201620236982U CN205436109U CN 205436109 U CN205436109 U CN 205436109U CN 201620236982 U CN201620236982 U CN 201620236982U CN 205436109 U CN205436109 U CN 205436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let
outlet pass
pedestal
pass
way c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369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泓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2369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36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36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3610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属于淋浴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花洒和顶喷水路切换不方便等技术问题。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进水管路与顶喷和手持花洒之间,三通接头的通水口二与进水管路连通,出水口与顶喷连通,通水口一与手持花洒连通,三通接头内设有能切换出水口和通水口一进水状态的切换芯子。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具有切换方便优点。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顶喷内并位于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之间,三通接头的通水口一与第一出水孔连通,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孔连通,通水口二与进水口连通,三通接头内设有能切换出水口和通水口一进水状态的切换芯子。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具有切换方便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淋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本实用新型属于淋浴设备技术领域,还涉及一种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背景技术
花洒是包括顶喷和手持花洒的淋浴装置,顶喷是固定于洗浴者头顶位置进行喷洒的淋浴装置,手持花洒则为通过手拿进行沐浴的淋浴装置。在实际沐浴时会经常在顶喷和手持花洒之间切换进行沐浴。
为了实现固定的花洒和移动的花洒连接,一般采用三通接头来实现,三通接头的一个端口与进水管连接,另外两个端口分别与固定的花洒和移动的花洒连接,为了实现只能打开一个花洒的功能,需要在三通接头内设置阀芯,通过转动阀芯来实现三通接头内水路的切换,目前阀芯一般采用铜材制成,其成本较高,且阀芯需要阀杆转动,阀杆需要穿出三通接头,这就需要阀杆和三通接头之间设置密封件,因此采用阀芯结构其结构较复杂;在三通接头切换水路时需要手动转动阀芯才能实现水流流向在三通接头内的转变,操作不便。
而为了提高沐浴的舒适度,目前的顶喷均具有两种出水孔,不同的出水孔其喷出的水流强度是不同的,在顶喷中一般都会设置一个能打开或者关闭其中一个出水孔的开关组件,一般开关组件为先导结构,同时在两个出水孔之间设置水路切换阀门,水路切换阀门需要一个驱动件来切换阀门的打开或者关闭才能实现两个出水孔之间的切换,结构较复杂,采用人工切换的话由于顶喷的位置较高,操作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得花洒使用时顶喷和手持花洒之间切换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该实用新型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使得顶喷在使用时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之间切换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所述花洒包括进水管路、与进水管路连通的顶喷和手持花洒,所述手持花洒上设有能打开或者关闭手持花洒的开关,本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进水管路与顶喷和手持花洒之间,所述水路切换结构包括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具有出水口、与出水口相对的通水口一和位于三通接头侧部的通水口二,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二与进水管路连通,所述出水口与顶喷连通,所述通水口一与手持花洒连通,所述三通接头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设置在座体内的切换芯子以及位于座体和切换芯子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座体固定在三通接头靠近出水口的一端,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始终保持连通,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所述切换芯子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能阻断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的连通,且切换芯子能在手持花洒的开关关闭时受到通水口一或者通水口二内的水压作用并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相连通。
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水流能自由流通,因而作用在切换芯子上的压力小于弹性件作用在切换芯子上的压力,此时切换芯子能将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连通阻断,因此水流只在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流通;手持花洒的开关关闭时,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水流不能自由流通而产生水压,产生的水压作用在切换芯子上,该压力大于弹性件作用在切换芯子上的压力,从而使得切换芯子动作使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相连通,因而水流会流向出水口;三通接头分别连通进水管路、顶喷和手持花洒,使用时进水管路为打开状态,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手持花洒为出水状态,顶喷为关闭状态,在手持花洒的开关关闭时手持花洒为关闭状态,顶喷为出水状态,在沐浴时能只需打开或者关闭手持花洒的开关即可切换花洒的出水状态,使用方便。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内具有呈环形的挡肩,所述切换芯子包括穿设于挡肩内的呈杆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靠近出水口的一端连接有密封件一,所述密封件一能抵靠在挡肩处。出水口通过挡肩的中心孔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连通,当密封件一在弹性件作用下与挡肩抵靠时即将挡肩的中心孔的封闭,即将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连通阻断,在密封件一脱离挡肩时挡肩的中心孔打开,即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连通。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连接部靠近出水口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件一呈环形且设置于该环形凹槽内。通过该结构使得密封件一能稳定的位于连接部上,在切换芯子来回移动时保证密封件一位置的固定,从而在需要密封时能保证密封效果;密封件一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连接部靠近通水口一的一端具有凸出于连接部外侧壁的抵靠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抵靠部和上述挡肩相抵靠,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密封件一抵靠于上述挡肩处并密封。弹性件为圆柱弹簧或者弹性杆,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弹性件使得弹性件能稳定的位于座体和切换芯子之间,能快速响应水压的变化,从而使得水路切换结构快速切换水路。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抵靠部呈圆盘状,所述通水口二处固定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上开有分流口一和分流口二,所述分流口一始终与通水口一连通,所述座体的外壁上具有凸环,所述凸环与三通接头的内壁以及分流板贴合抵靠,所述凸环位于分流口一和分流口二之间,所述座体的侧壁上位于凸环和挡肩之间开有通水孔一。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分流口一与通水口一直接连通,座体的外侧壁与三通接头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凸环将分流口一和分流口二分隔开,分流口二的水流通过通水孔一流入座体内,流入座体内的水流会作用在抵靠部,呈圆盘状的抵靠部的面积大于连接部靠近出水口的一端的面积,且由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水流顺畅使得抵靠部朝向通水口一的侧面受到的水压小于抵靠部朝向出水口的侧面受到的水压,因此切换芯子会受到朝向通水口一方向的作用力,能使得密封件一抵靠在挡肩上,结合弹性件能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在手持花洒的开关关闭时,由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水流被阻断导致水压增大并与座体内的压力相同,因此抵靠部朝向通水口一的侧面受到的水压等于抵靠部朝向出水口的侧面受到的水压,也就是作用到抵靠部的水压为零,此时作用到连接部靠近出水口的一端的水压较大,切换芯子受到朝向出水口方向的作用力能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切换芯子朝向出水口一侧移动,使得密封件一与挡肩分离,实现出水口与通水口二的连通。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抵靠部与座体的内壁贴靠,所述座体靠近通水口一一端的内壁上开有若干沿座体轴向方向布置的通水槽,所述座体上开有通水孔二,所述通水孔二位于凸环和分流口一之间。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通过通水孔二流入的水流会从通水槽和通水孔二流出并流向通水口一;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时,从分流口一流出的水会从通水槽和通水孔二流入座体并流向出水口;通过上述结构保证出水的流量。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靠近出水口的一段为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的外壁与三通接头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固定段的外壁和三通接头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二。通过该结构能保证座体与三通接头之间的密封,固定段的外壁上开有呈环形的固定槽,密封件二设置在固定槽内,密封件二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所述花洒包括进水管路、与进水管路连通的顶喷和手持花洒,所述手持花洒上设有能打开或者关闭手持花洒的开关,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进水管路与顶喷和手持花洒之间,所述水路切换结构包括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具有出水口、与出水口相对的通水口一和位于三通接头侧部的通水口二,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二与进水管路连通,所述出水口与顶喷连通,所述通水口一与手持花洒连通,所述三通接头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和设置在座体内的切换芯子,所述座体固定在三通接头靠近出水口的一端,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始终保持连通,所述座体的侧部开有与通水口二连通的通水孔一,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所述切换芯子能在通过通水口二流入座体内的水流的作用下阻断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的连通,且切换芯子能在手持花洒的开关关闭时受到通水口一或者通水口二内的水压作用使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相连通,所述切换芯子和座体之间设有使得切换芯子在移动时始终沿着座体的轴向方向移动的导向结构。
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通水口二与通水孔一连通,水流会经过通水孔一进入座体内,流入座体内的水流会作用在切换芯子上使得切换芯子阻断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的连通,且由于水流能在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顺畅流通,因此切换芯子上来自通水口一向出水口一端的水流压力很小,因此切换芯子能始终具有朝向通水口一一侧移动的趋势;手持花洒的开关关闭时,通水口一中水流的流动被切断使得通水口一一侧的水形成水压,该水压作用在切换芯子上且方向为通水口一向出水口一端,同时由于通水口二与通水孔一之间水流的流动也被切断,因此切换芯子只受到来自通水口一一侧的水压,切换芯子会朝向出水口一端移动使得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相连通;通过导向结构使得切换芯子在移动时保持稳定,因而在每次水路切换时均能保持位置的正确,确保切换芯子能打开或者封闭出水口;三通接头分别连通进水管路、顶喷和手持花洒,使用时进水管路为打开状态,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手持花洒为出水状态,顶喷为关闭状态,在手持花洒的开关关闭时手持花洒为关闭状态,顶喷为出水状态,在沐浴时能只需打开或者关闭手持花洒的开关即可切换花洒的出水状态,使用方便。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内具有呈环形的挡肩,所述切换芯子包括穿设于挡肩内的呈杆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靠近出水口的一端连接有密封件一,所述密封件一能抵靠在挡肩处。出水口通过挡肩的中心孔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连通,密封件一在通过通水口二流入座体内的水流的作用下与挡肩抵靠时即将挡肩的中心孔的封闭,即将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连通阻断,在密封件一脱离挡肩时挡肩的中心孔打开,即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连通。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连接部靠近出水口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件一呈环形且设置于该环形凹槽内。通过该结构使得密封件一能稳定的位于连接部上,在切换芯子来回移动时保证密封件一位置的固定,从而在需要密封时能保证密封效果;密封件一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位于连接部靠近通水口一的一端抵靠部,所述抵靠部呈圆盘状,所述抵靠部与座体的内壁贴靠。由于抵靠部与座体的内壁贴靠,在切换芯子移动时使得切换芯子只能沿着连接部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能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或者关闭时保证切换芯子移动稳定,能在使用时始终能使得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保持切断或者连通状态。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靠近通水口一一端的内壁上开有若干沿座体轴向方向布置的通水槽。水流在从通水口二流入,经通水孔一流入座体内,水流在冲击到抵靠部后经通水槽流向通水口一,通过通水槽能保证水流在进入座体后能顺畅的流向通水口一。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和切换芯子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抵靠部和上述挡肩相抵靠,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密封件一抵靠于上述挡肩处并密封。弹性件使得连接部始终具有朝向通水口一一端移动的趋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密封件一始终具有与挡肩抵靠的趋势,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弹性件的弹力与水压作用在抵靠部上的压力方向相同,因此能使得密封件一更紧密的抵靠在挡肩上,使得密封件一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连通阻断;手持花洒的开关关闭时,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水流不能自由流通,因此作用在抵靠部上的水压方向会朝向出水口一端,该水压能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得密封件一与挡肩脱离,使得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相连通,因而水流会流向出水口。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通水口二处固定有分流板,上述分流板上开有分流口二,所述座体的外壁上具有凸环,所述凸环与三通接头的内壁以及分流板贴合抵靠,所述凸环与分流板的抵靠处位于分流口二靠近通水口一的一侧,凸环、座体、三通接头的内壁以及分流板之间形成过水通道,上述通水孔一与过水通道连通。通过分流板将从通水口二流入的水引导至过水通道,使得水流更容易的进入座体内,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保证了水流有足够的压力作用在抵靠部上保证密封件一与挡肩之间的密封,在手持花洒的开关关闭时水流直接从座体内流向出水口,保证水流的流量。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分流板上还开有分流口一,所述分流口一始终与通水口一连通。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通过通水孔二流入的水流会从通水槽和分流口一流出并流向通水口一,保证出水的流量足够;在手持花洒的开关关闭时,从通水孔二流入的水流会从分流口一流入座体内并作用在抵靠部上,使得密封件一更容易与挡肩分离,实现通水孔二与出水口的连通。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上开有通水孔二,所述通水孔二位于凸环和分流口一之间。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通过通水孔二流入的水流会从通水槽和通水孔二流出并流向通水口一;在通水口一的开关件关闭时,从分流口一流出的水会从通水槽和通水孔二流入座体并流向出水口;通过上述结构保证出水的流量。
在上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靠近出水口的一段为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的外壁与三通接头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固定段的外壁和三通接头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二,过水通道位于凸环和密封件二之间。通过该结构能保证座体与三通接头之间的密封,固定段的外壁上开有呈环形的固定槽,密封件二设置在固定槽内,密封件二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所述顶喷包括进水口以及与进水口连通的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处设有能封闭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本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顶喷内并位于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之间,水路切换结构包括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具有出水口、与出水口相对的通水口一和位于三通接头侧部的通水口二,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一与第一出水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孔连通,所述通水口二与进水口连通,所述三通接头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设置在座体内的切换芯子以及位于座体和切换芯子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座体固定在三通接头靠近出水口的一端,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始终保持连通,在水流能在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流通时所述切换芯子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能阻断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的连通,且切换芯子能在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的水流流通被阻断时受到通水口一或者通水口二内的水压作用并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相连通。
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打开时,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水流能自由流通,因而作用在切换芯子上的压力小于弹性件作用在切换芯子上的压力,此时切换芯子能将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连通阻断,因此水流只在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流通;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关闭时,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水流不能自由流通而产生水压,产生的水压作用在切换芯子上,该压力大于弹性件作用在切换芯子上的压力,从而使得切换芯子动作使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相连通,因而水流会流向出水口;三通接头分别连通顶喷的进水口、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使用时进水口为打开状态,在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打开时第一出水孔为出水状态,第二出水孔为关闭状态,在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关闭时第一出水孔为关闭状态,第二出水孔为出水状态,在沐浴时能只需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即可切换顶喷的出水状态,使用方便。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内具有呈环形的挡肩,所述切换芯子包括穿设于挡肩内的呈杆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靠近出水口的一端连接有密封件一,所述密封件一能抵靠在挡肩处。出水口通过挡肩的中心孔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连通,当密封件一在弹性件作用下与挡肩抵靠时即将挡肩的中心孔的封闭,即将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连通阻断,在密封件一脱离挡肩时挡肩的中心孔打开,即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连通。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连接部靠近出水口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件一呈环形且设置于该环形凹槽内。通过该结构使得密封件一能稳定的位于连接部上,在切换芯子来回移动时保证密封件一位置的固定,从而在需要密封时能保证密封效果;密封件一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连接部靠近通水口一的一端具有凸出于连接部外侧壁的抵靠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抵靠部和上述挡肩相抵靠,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密封件一抵靠于上述挡肩处并密封。弹性件为圆柱弹簧或者弹性杆,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弹性件使得弹性件能稳定的位于座体和切换芯子之间,能快速响应水压的变化,从而使得水路切换结构快速切换水路。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抵靠部呈圆盘状,所述座体的侧壁上开有通水孔一,所述通水孔一与通水口二连通,所述座体的外壁上具有凸环,所述凸环与三通接头的内壁贴合抵靠,所述凸环与三通接头的内壁抵靠处位于通水口二靠近通水口一的一侧。通过凸环使得水流只能从通水口二进入座体内再流向通水口一,避免了水流从座体和三通接头的内壁之间流向通水口一,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水流会进入座体内抵靠部形成压力,该压力与弹性件提供的压力方向相同,提高密封件一与挡肩的密封效果,保证了座体与三通接头的内壁之间的密封。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上开有通水孔二,所述通水孔二位于凸环靠近通水口一的一侧。该结构保证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从通水口一流出的水流的流量。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靠近出水口的一段为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的外壁与三通接头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固定段的外壁和三通接头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二。通过该结构能保证座体与三通接头之间的密封,固定段的外壁上开有呈环形的固定槽,密封件二设置在固定槽内,密封件二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所述顶喷包括进水口以及与进水口连通的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处设有能封闭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本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顶喷内并位于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之间,水路切换结构包括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具有出水口、与出水口相对的通水口一和位于三通接头侧部的通水口二,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一与第一出水孔连通,所述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孔连通,所述通水口二与进水口连通,所述三通接头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和设置在座体内的切换芯子,所述座体固定在三通接头靠近出水口的一端,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始终保持连通,所述座体的侧部开有与通水口二连通的通水孔一,在水流能在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流通时所述切换芯子能在通过通水口二流入座体内的水流的作用下阻断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的连通,且切换芯子能在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的水流流通被阻断时受到通水口一或者通水口二内的水压作用使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相连通,所述切换芯子和座体之间设有使得切换芯子在移动时始终沿着座体的轴向方向移动的导向结构。
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打开时,通水口二与通水孔一连通,水流会经过通水孔一进入座体内,流入座体内的水流会作用在切换芯子上使得切换芯子阻断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的连通,且由于水流能在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顺畅流通,因此切换芯子上来自通水口一向出水口一端的水流压力很小,因此切换芯子能始终具有朝向通水口一一侧移动的趋势;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关闭时,通水口一中水流的流动被切断使得通水口一一侧的水形成水压,该水压作用在切换芯子上且方向为通水口一向出水口一端,同时由于通水口二与通水孔一之间水流的流动也被切断,因此切换芯子只受到来自通水口一一侧的水压,切换芯子会朝向出水口一端移动使得出水口和通水口一以及出水口和通水口二相连通;通过导向结构使得切换芯子在移动时保持稳定,因而在每次水路切换时均能保持位置的正确,确保切换芯子能打开或者封闭出水口;三通接头分别连通顶喷的进水口、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使用时进水口为打开状态,在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打开时第一出水孔为出水状态,第二出水孔为关闭状态,在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关闭时第一出水孔为关闭状态,第二出水孔为出水状态,在沐浴时能只需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即可切换顶喷的出水状态,使用方便。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内具有呈环形的挡肩,所述切换芯子包括穿设于挡肩内的呈杆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靠近出水口的一端连接有密封件一,所述密封件一能抵靠在挡肩处。出水口通过挡肩的中心孔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连通,密封件一在通过通水口二流入座体内的水流的作用下与挡肩抵靠时即将挡肩的中心孔的封闭,即将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连通阻断,在密封件一脱离挡肩时挡肩的中心孔打开,即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连通。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连接部靠近出水口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所述密封件一呈环形且设置于该环形凹槽内。通过该结构使得密封件一能稳定的位于连接部上,在切换芯子来回移动时保证密封件一位置的固定,从而在需要密封时能保证密封效果;密封件一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位于连接部靠近通水口一的一端抵靠部,所述抵靠部呈圆盘状,所述抵靠部与座体的内壁贴靠。由于抵靠部与座体的内壁贴靠,在切换芯子移动时使得切换芯子只能沿着连接部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能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或者关闭时保证切换芯子移动稳定,能在使用时始终能使得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保持切断或者连通状态。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靠近通水口一一端的内壁上开有若干沿座体轴向方向布置的通水槽。水流在从通水口二流入,经通水孔一流入座体内,水流在冲击到抵靠部后经通水槽流向通水口一,通过通水槽能保证水流在进入座体后能顺畅的流向通水口一。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和切换芯子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抵靠部和上述挡肩相抵靠,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密封件一抵靠于上述挡肩处并密封。弹性件使得连接部始终具有朝向通水口一一端移动的趋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密封件一始终具有与挡肩抵靠的趋势,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打开时,弹性件的弹力与水压作用在抵靠部上的压力方向相同,因此能使得密封件一更紧密的抵靠在挡肩上,使得密封件一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的连通阻断;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关闭时,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之间水流不能自由流通,因此作用在抵靠部上的水压方向会朝向出水口一端,该水压能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使得密封件一与挡肩脱离,使得出水口与通水口一和通水口二相连通,因而水流会流向出水口。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的外壁上具有凸环,所述凸环与三通接头的内壁贴合抵靠,所述凸环与三通接头的内壁抵靠处位于通水口二靠近通水口一的一侧。通过凸环使得水流只能从通水口二进入座体内再流向通水口一,避免了水流从座体和三通接头的内壁之间流向通水口一,保证了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进入座体内的水流压力,提高密封件一与挡肩的密封效果,保证了座体与三通接头的内壁之间的密封。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上开有通水孔二,所述通水孔二位于凸环靠近通水口一的一侧。该结构保证在手持花洒的开关打开时从通水口一流出的水流的流量。
在上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中,所述座体靠近出水口的一段为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的外壁与三通接头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固定段的外壁和三通接头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二。通过该结构能保证座体与三通接头之间的密封,固定段的外壁上开有呈环形的固定槽,密封件二设置在固定槽内,密封件二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只需打开或者关闭手持花洒的开关即可切换花洒的出水状态,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只需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水孔的开关组件即可切换顶喷的出水状态,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花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三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水路切换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座体和切换芯子安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座体和切换芯子安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座体和切换芯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水路切换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四中顶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中三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四中水路切换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五中水路切换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通接头;11、出水口;12、通水口一;13、通水口二;131、分流板;132、分流口一;133、分流口二;2、座体;21、固定段;211、固定槽;212、密封件二;22、凸环;221、过水通道;23、通水孔一;24、通水槽;25、通水孔二;26、挡肩;3、弹性件;4、切换芯子;41、连接部;42、抵靠部;43、环形凹槽;431、密封件一;5、进水管路;51、顶喷;52、手持花洒;521、开关;6、进水口;61、第一出水孔;62、第二出水孔;63、开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花洒包括进水管路5、与进水管路5连通的顶喷51和手持花洒52,手持花洒52上设有能打开或者关闭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本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进水管路5与顶喷51和手持花洒52之间,包括三通接头1,三通接头1具有出水口11、与出水口11相对的通水口一12和位于三通接头1侧部的通水口二13,通水口二13与进水管路5连通,出水口11与顶喷51连通,通水口一12与手持花洒52连通,三通接头1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2、设置在座体2内的切换芯子4以及位于座体2和切换芯子4之间的弹性件3,座体2固定在三通接头1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始终保持连通,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打开时切换芯子4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能阻断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的连通,且切换芯子4能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关闭时受到通水口一12或者通水口二13内的水压作用并克服弹性件3的弹力使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
如图3至图6所示,座体2内具有呈环形的挡肩26,切换芯子4包括穿设于挡肩26内的呈杆状的连接部41,连接部41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端具有凸出于连接部41外侧壁的抵靠部42,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抵靠部42和挡肩26相抵靠,弹性件3为圆柱弹簧或者弹性杆,连接部41靠近出水口11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43,环形凹槽43内设置有呈环形的密封件一431,连接部41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连接有密封件一431,在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密封件一431抵靠于上述挡肩26处并密封。密封件一431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如图3至图6所示,抵靠部42呈圆盘状,通水口二13处固定有分流板131,分流板131上开有分流口一132和分流口二133,分流口一132始终与通水口一12连通,座体2的外壁上具有凸环22,凸环22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以及分流板131贴合抵靠,凸环22位于分流口一132和分流口二133之间,座体2的侧壁上位于凸环22和挡肩26之间开有通水孔一23。抵靠部42与座体2的内壁贴靠,座体2靠近通水口一12一端的内壁上开有若干沿座体2轴向方向布置的通水槽24,座体2上开有通水孔二25,通水孔二25位于凸环22和分流口一132之间。座体2靠近出水口11的一段为固定段21,固定段21的外壁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紧密贴合,固定段21的外壁和三通接头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二212,密封件二212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打开时,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水流能自由流通,因而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的压力小于弹性件3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的压力,此时切换芯子4能将出水口11与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连通阻断,因此水流只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流通;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关闭时,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水流不能自由流通而产生水压,产生的水压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该压力大于弹性件3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的压力,从而使得切换芯子4动作使出水口11与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因而水流会流向出水口11;三通接头1分别连通进水管路5、顶喷51和手持花洒52,使用时进水管路5为打开状态,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打开时手持花洒52为出水状态,顶喷51为关闭状态,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关闭时手持花洒52为关闭状态,顶喷51为出水状态,在沐浴时能只需打开或者关闭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即可切换花洒的出水状态,使用方便。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1和图2所示,花洒包括进水管路5、与进水管路5连通的顶喷51和手持花洒52,手持花洒52上设有能打开或者关闭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本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进水管路5与顶喷51和手持花洒52之间,包括三通接头1,三通接头1具有出水口11、与出水口11相对的通水口一12和位于三通接头1侧部的通水口二13,通水口二13与进水管路5连通,出水口11与顶喷51连通,通水口一12与手持花洒52连通,三通接头1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2和设置在座体2内的切换芯子4,座体2固定在三通接头1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始终保持连通,座体2的侧部开有与通水口二13连通的通水孔一23,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打开时切换芯子4能在通过通水口二13流入座体2内的水流的作用下阻断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的连通,且切换芯子4能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关闭时受到通水口一12或者通水口二13内的水压作用使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切换芯子4和座体2之间设有使得切换芯子4在移动时始终沿着座体2的轴向方向移动的导向结构。
如图7所示,座体2内具有呈环形的挡肩26,切换芯子4包括穿设于挡肩26内的呈杆状的连接部41,连接部41靠近出水口11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43,环形凹槽43内设有呈环形的密封件一431,密封件一431能抵靠在挡肩26处,密封件一431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如图7所示,导向结构包括位于连接部41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端抵靠部42,抵靠部42呈圆盘状,抵靠部42与座体2的内壁贴靠。座体2和切换芯子4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抵靠部42和上述挡肩26相抵靠,在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密封件一431抵靠于上述挡肩26处并密封。
如图7所示,座体2靠近通水口一12一端的内壁上开有若干沿座体2轴向方向布置的通水槽24。通水口二13处固定有分流板131,分流板131上开有分流口二133,座体2的外壁上具有凸环22,凸环22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以及分流板131贴合抵靠,凸环22与分流板131的抵靠处位于分流口二133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侧,凸环22、座体2、三通接头1的内壁以及分流板131之间形成过水通道221,通水孔一23与过水通道221连通。分流板131上还开有分流口一132,分流口一132始终与通水口一12连通。座体2上开有通水孔二25,通水孔二25位于凸环22和分流口一132之间。座体2靠近出水口11的一段为固定段21,固定段21的外壁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紧密贴合,固定段21的外壁和三通接头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二212,过水通道221位于凸环22和密封件二212之间,密封件二212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打开时,通水口二13与通水孔一23连通,水流会经过通水孔一23进入座体2内,流入座体2内的水流会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使得切换芯子4阻断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的连通,且由于水流能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顺畅流通,因此切换芯子4上来自通水口一12向出水口11一端的水流压力很小,因此切换芯子4能始终具有朝向通水口一12一侧移动的趋势;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关闭时,通水口一12中水流的流动被切断使得通水口一12一侧的水形成水压,该水压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且方向为通水口一12向出水口11一端,同时由于通水口二13与通水孔一23之间水流的流动也被切断,因此切换芯子4只受到来自通水口一12一侧的水压,切换芯子4会朝向出水口11一端移动使得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通过导向结构使得切换芯子4在移动时保持稳定,因而在每次水路切换时均能保持位置的正确,确保切换芯子4能打开或者封闭出水口11;三通接头1分别连通进水管路5、顶喷51和手持花洒52,使用时进水管路5为打开状态,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打开时手持花洒52为出水状态,顶喷51为关闭状态,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关闭时手持花洒52为关闭状态,顶喷51为出水状态,在沐浴时能只需打开或者关闭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即可切换花洒的出水状态,使用方便。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二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导向结构包括位于连接部41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端抵靠部42和固定在座体2的内壁上的导向凸条,抵靠部42上开有导向凹口,导向凸条沿座体2的周向布置,导向凸条穿过导向凹口。通过导向凸条和导向凹口的配合使得切换芯子4沿着导向凸条移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如图8和图9所示,顶喷包括进水口6以及与进水口6连通的第一出水孔61和第二出水孔62,第一出水孔61处设有能封闭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本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顶喷内并位于进水口6与第一出水孔61和第二出水孔62之间,水路切换结构包括三通接头1,三通接头1具有出水口11、与出水口11相对的通水口一12和位于三通接头1侧部的通水口二13,通水口一12与第一出水孔61连通,出水口11与第二出水孔62连通,通水口二13与进水口6连通,三通接头1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2、设置在座体2内的切换芯子4以及位于座体2和切换芯子4之间的弹性件3,座体2固定在三通接头1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始终保持连通,在水流能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流通时切换芯子4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能阻断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的连通,且切换芯子4能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的水流流通被阻断时受到通水口一12或者通水口二13内的水压作用并克服弹性件3的弹力使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
如图10所示,座体2内具有呈环形的挡肩26,切换芯子4包括穿设于挡肩26内的呈杆状的连接部41,连接部41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端具有凸出于连接部41外侧壁的抵靠部42,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抵靠部42和上述挡肩26相抵靠,连接部41靠近出水口11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43,环形凹槽43内设有呈呈环形的密封件一431,密封件一431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在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密封件一431抵靠于上述挡肩26处并密封。
如图10所示,抵靠部42呈圆盘状,座体2的侧壁上开有通水孔一23,通水孔一23与通水口二13连通,座体2的外壁上具有凸环22,凸环22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贴合抵靠,凸环22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抵靠处位于通水口二13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侧。座体2上还开有通水孔二25,通水孔二25位于凸环22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侧。通过凸环22使得水流只能从通水口二13进入座体2内再流向通水口一12,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打开时水流会进入座体2内抵靠部42形成压力,该压力与弹性件3提供的压力方向相同,提高密封件一431与挡肩26的密封效果。座体2靠近出水口11的一段为固定段21,固定段21的外壁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紧密贴合,固定段21的外壁和三通接头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二212,密封件二212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打开时,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水流能自由流通,因而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的压力小于弹性件3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的压力,此时切换芯子4能将出水口11与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连通阻断,因此水流只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流通;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关闭时,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水流不能自由流通而产生水压,产生的水压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该压力大于弹性件3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的压力,从而使得切换芯子4动作使出水口11与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因而水流会流向出水口11;三通接头1分别连通顶喷的进水口6、第一出水孔61和第二出水孔62,使用时进水口6为打开状态,在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打开时第一出水孔61为出水状态,第二出水孔62为关闭状态,在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关闭时第一出水孔61为关闭状态,第二出水孔62为出水状态,在沐浴时能只需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即可切换顶喷的出水状态,使用方便。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顶喷包括进水口6以及与进水口6连通的第一出水孔61和第二出水孔62,第一出水孔61处设有能封闭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开关组件63为现有技术,可以为先导结构;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顶喷内并位于进水口6与第一出水孔61和第二出水孔62之间,如图9所示,水路切换结构包括三通接头1,三通接头1具有出水口11、与出水口11相对的通水口一12和位于三通接头1侧部的通水口二13,通水口一12与第一出水孔61连通,出水口11与第二出水孔62连通,通水口二13与进水口6连通,三通接头1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2和设置在座体2内的切换芯子4,座体2固定在三通接头1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始终保持连通,座体2的侧部开有与通水口二13连通的通水孔一23,在水流能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流通时切换芯子4能在通过通水口二13流入座体2内的水流的作用下阻断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的连通,且切换芯子4能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的水流流通被阻断时受到通水口一12或者通水口二13内的水压作用使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切换芯子4和座体2之间设有使得切换芯子4在移动时始终沿着座体2的轴向方向移动的导向结构。
如图11所示,座体2内具有呈环形的挡肩26,切换芯子4包括穿设于挡肩26内的呈杆状的连接部41,连接部41靠近出水口11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43,环形凹槽43内设置有呈环形的密封件一431,密封件一431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密封件一431能抵靠在挡肩26处。
如图11所示,导向结构包括位于连接部41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端抵靠部42,抵靠部42呈圆盘状,抵靠部42与座体2的内壁贴靠。座体2和切换芯子4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抵靠部42和上述挡肩26相抵靠,在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密封件一431抵靠于上述挡肩26处并密封。
如图11所示,座体2靠近通水口一12一端的内壁上开有若干沿座体2轴向方向布置的通水槽24。座体2的外壁上具有凸环22,凸环22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贴合抵靠,凸环22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抵靠处位于通水口二13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侧。通过凸环22使得水流只能从通水口二13进入座体2内再流向通水口一12,避免了水流从座体2和三通接头1的内壁之间流向通水口一12,保证了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打开时进入座体2内的水流压力,提高密封件一431与挡肩26的密封效果。座体2上开有通水孔二25,通水孔二25位于凸环22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侧。座体2靠近出水口11的一段为固定段21,固定段21的外壁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紧密贴合,固定段21的外壁和三通接头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二212,密封件二212可为O型圈,或者环形垫片。
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打开时,通水口二13与通水孔一23连通,水流会经过通水孔一23进入座体2内,流入座体2内的水流会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使得切换芯子4阻断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的连通,且由于水流能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顺畅流通,因此切换芯子4上来自通水口一12向出水口11一端的水流压力很小,因此切换芯子4能始终具有朝向通水口一12一侧移动的趋势;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关闭时,通水口一12中水流的流动被切断使得通水口一12一侧的水形成水压,该水压作用在切换芯子4上且方向为通水口一12向出水口11一端,同时由于通水口二13与通水孔一23之间水流的流动也被切断,因此切换芯子4只受到来自通水口一12一侧的水压,切换芯子4会朝向出水口11一端移动使得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通过导向结构使得切换芯子4在移动时保持稳定,因而在每次水路切换时均能保持位置的正确,确保切换芯子4能打开或者封闭出水口11;三通接头1分别连通顶喷的进水口6、第一出水孔61和第二出水孔62,使用时进水口6为打开状态,在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打开时第一出水孔61为出水状态,第二出水孔62为关闭状态,在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关闭时第一出水孔61为关闭状态,第二出水孔62为出水状态,在沐浴时能只需打开或者关闭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即可切换顶喷的出水状态,使用方便。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五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导向结构包括位于连接部41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端抵靠部42和固定在座体2的内壁上的导向凸条,抵靠部42上开有导向凹口,导向凸条沿座体2的周向布置,导向凸条穿过导向凹口。通过导向凸条和导向凹口的配合使得切换芯子4沿着导向凸条移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21)

1.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所述花洒包括进水管路(5)、与进水管路(5)连通的顶喷(51)和手持花洒(52),所述手持花洒(52)上设有能打开或者关闭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本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进水管路(5)与顶喷(51)和手持花洒(52)之间,所述水路切换结构包括三通接头(1),所述三通接头(1)具有出水口(11)、与出水口(11)相对的通水口一(12)和位于三通接头(1)侧部的通水口二(1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二(13)与进水管路(5)连通,所述出水口(11)与顶喷(51)连通,所述通水口一(12)与手持花洒(52)连通,所述三通接头(1)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2)和设置在座体(2)内的切换芯子(4),所述座体(2)固定在三通接头(1)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始终保持连通,所述座体(2)的侧部开有与通水口二(13)连通的通水孔一(23),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打开时所述切换芯子(4)能在通过通水口二(13)流入座体(2)内的水流的作用下阻断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的连通,且切换芯子(4)能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关闭时受到通水口一(12)或者通水口二(13)内的水压作用使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所述切换芯子(4)和座体(2)之间设有使得切换芯子(4)在移动时始终沿着座体(2)的轴向方向移动的导向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内具有呈环形的挡肩(26),所述切换芯子(4)包括穿设于挡肩(26)内的呈杆状的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41)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连接有密封件一(431),所述密封件一(431)能抵靠在挡肩(26)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靠近出水口(11)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43),所述密封件一(431)呈环形且设置于该环形凹槽(43)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位于连接部(41)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端抵靠部(42),所述抵靠部(42)呈圆盘状,所述抵靠部(42)与座体(2)的内壁贴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靠近通水口一(12)一端的内壁上开有若干沿座体(2)轴向方向布置的通水槽(24)。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和切换芯子(4)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所述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抵靠部(42)和上述挡肩(26)相抵靠,在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密封件一(431)抵靠于上述挡肩(26)处并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二(13)处固定有分流板(131),上述分流板(131)上开有分流口二(133),所述座体(2)的外壁上具有凸环(22),所述凸环(22)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以及分流板(131)贴合抵靠,所述凸环(22)与分流板(131)的抵靠处位于分流口二(133)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侧,凸环(22)、座体(2)、三通接头(1)的内壁以及分流板(131)之间形成过水通道(221),上述通水孔一(23)与过水通道(22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131)上还开有分流口一(132),所述分流口一(132)始终与通水口一(1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上开有通水孔二(25),所述通水孔二(25)位于凸环(22)和分流口一(13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靠近出水口(11)的一段为固定段(21),所述固定段(21)的外壁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固定段(21)的外壁和三通接头(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二(212),过水通道(221)位于凸环(22)和密封件二(212)之间。
11.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所述花洒包括进水管路(5)、与进水管路(5)连通的顶喷(51)和手持花洒(52),所述手持花洒(52)上设有能打开或者关闭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本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进水管路(5)与顶喷(51)和手持花洒(52)之间,所述水路切换结构包括三通接头(1),所述三通接头(1)具有出水口(11)、与出水口(11)相对的通水口一(12)和位于三通接头(1)侧部的通水口二(1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二(13)与进水管路(5)连通,所述出水口(11)与顶喷(51)连通,所述通水口一(12)与手持花洒(52)连通,所述三通接头(1)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2)、设置在座体(2)内的切换芯子(4)以及位于座体(2)和切换芯子(4)之间的弹性件(3),所述座体(2)固定在三通接头(1)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始终保持连通,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打开时所述切换芯子(4)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能阻断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的连通,且切换芯子(4)能在手持花洒(52)的开关(521)关闭时受到通水口一(12)或者通水口二(13)内的水压作用并克服弹性件(3)的弹力使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
12.一种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所述顶喷包括进水口(6)以及与进水口(6)连通的第一出水孔(61)和第二出水孔(62),所述第一出水孔(61)处设有能封闭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本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顶喷(51)内并位于进水口(6)与第一出水孔(61)和第二出水孔(62)之间,水路切换结构包括三通接头(1),所述三通接头(1)具有出水口(11)、与出水口(11)相对的通水口一(12)和位于三通接头(1)侧部的通水口二(1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一(12)与第一出水孔(61)连通,所述出水口(11)与第二出水孔(62)连通,所述通水口二(13)与进水口(6)连通,所述三通接头(1)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2)和设置在座体(2)内的切换芯子(4),所述座体(2)固定在三通接头(1)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始终保持连通,所述座体(2)的侧部开有与通水口二(13)连通的通水孔一(23),在水流能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流通时所述切换芯子(4)能在通过通水口二(13)流入座体(2)内的水流的作用下阻断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的连通,且切换芯子(4)能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的水流流通被阻断时受到通水口一(12)或者通水口二(13)内的水压作用使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所述切换芯子(4)和座体(2)之间设有使得切换芯子(4)在移动时始终沿着座体(2)的轴向方向移动的导向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内具有呈环形的挡肩(26),所述切换芯子(4)包括穿设于挡肩(26)内的呈杆状的连接部(41),所述连接部(41)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连接有密封件一(431),所述密封件一(431)能抵靠在挡肩(26)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1)靠近出水口(11)一端的侧壁上开有环形凹槽(43),所述密封件一(431)呈环形且设置于该环形凹槽(43)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位于连接部(41)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端抵靠部(42),所述抵靠部(42)呈圆盘状,所述抵靠部(42)与座体(2)的内壁贴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靠近通水口一(12)一端的内壁上开有若干沿座体(2)轴向方向布置的通水槽(24)。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和切换芯子(4)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所述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抵靠部(42)和上述挡肩(26)相抵靠,在弹性件(3)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密封件一(431)抵靠于上述挡肩(26)处并密封。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或14所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的外壁上具有凸环(22),所述凸环(22)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贴合抵靠,所述凸环(22)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抵靠处位于通水口二(13)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上开有通水孔二(25),所述通水孔二(25)位于凸环(22)靠近通水口一(12)的一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2)靠近出水口(11)的一段为固定段(21),所述固定段(21)的外壁与三通接头(1)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固定段(21)的外壁和三通接头(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件二(212)。
21.一种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所述顶喷包括进水口(6)以及与进水口(6)连通的第一出水孔(61)和第二出水孔(62),所述第一出水孔(61)处设有能封闭第一出水孔(61)的开关组件(63),本水路切换结构设置在顶喷(51)内并位于进水口(6)与第一出水孔(61)和第二出水孔(62)之间,水路切换结构包括三通接头(1),所述三通接头(1)具有出水口(11)、与出水口(11)相对的通水口一(12)和位于三通接头(1)侧部的通水口二(13),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口一(12)与第一出水孔(61)连通,所述出水口(11)与第二出水孔(62)连通,所述通水口二(13)与进水口(6)连通,所述三通接头(1)内设有呈筒状的座体(2)、设置在座体(2)内的切换芯子(4)以及位于座体(2)和切换芯子(4)之间的弹性件(3),所述座体(2)固定在三通接头(1)靠近出水口(11)的一端,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始终保持连通,在水流能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流通时所述切换芯子(4)在弹性件(3)的作用下能阻断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的连通,且切换芯子(4)能在通水口一(12)和通水口二(13)之间的水流流通被阻断时受到通水口一(12)或者通水口二(13)内的水压作用并克服弹性件(3)的弹力使出水口(11)和通水口一(12)以及出水口(11)和通水口二(13)相连通。
CN201620236982.9U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36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36982.9U CN205436109U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36982.9U CN205436109U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36109U true CN205436109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74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36982.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436109U (zh) 2016-03-24 2016-03-24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361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7969A (zh) * 2016-03-24 2016-05-25 林泓鑫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CN107314125A (zh) * 2017-07-14 2017-11-03 浙江华益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台阶式三通切换阀
CN109864642A (zh) * 2019-03-25 2019-06-11 厦门大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淋浴器的切换结构及切换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7969A (zh) * 2016-03-24 2016-05-25 林泓鑫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CN105597969B (zh) * 2016-03-24 2018-11-30 林泓鑫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CN107314125A (zh) * 2017-07-14 2017-11-03 浙江华益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台阶式三通切换阀
CN107314125B (zh) * 2017-07-14 2023-12-22 浙江华益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台阶式三通切换阀
CN109864642A (zh) * 2019-03-25 2019-06-11 厦门大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淋浴器的切换结构及切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36109U (zh)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CN204852459U (zh) 厨房混合水、净水二合一龙头
CN105597969B (zh) 一种花洒的水路切换结构和顶喷的水路切换结构
CN204784862U (zh) 一种大流量双控恒温阀芯
CN102985729B (zh) 水龙头
CN201909082U (zh) 龙头
CN202182211U (zh) 冷水零排放淋浴节水恒温装置
CN206347148U (zh) 切换阀芯、龙头和妇洗器
CN103206559B (zh) 双阀芯多功能阀体
CN203328601U (zh) 一种多功能淋浴杆
CN202203444U (zh) 一种无手柄温控台盆龙头
CN102678974B (zh) 一种恒温分水的控制盒
CN207278937U (zh) 一种自动复位换向阀
CN208565648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201354866Y (zh) 混水调节切换装置
CN204201182U (zh) 单边调温调流功能切换恒温龙头
CN201310660Y (zh) 一种组合式淋浴阀
CN206996891U (zh) 一种自动复位水路调节阀以及自动复位流量调节花洒
CN208793710U (zh) 一种双把手龙头本体与龙头阀芯的配合结构
CN203770732U (zh) 一种可切换水路的节水阀芯
CN211175485U (zh) 一种混合出水水龙头组件
CN210196556U (zh) 一种卫浴水流自动分配系统
CN205715901U (zh) 一种出水装置
CN201764015U (zh) 三通阀门
CN202531905U (zh) 一种三通调节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13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