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31250U - 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 - Google Patents

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31250U
CN205431250U CN201521090794.1U CN201521090794U CN205431250U CN 205431250 U CN205431250 U CN 205431250U CN 201521090794 U CN201521090794 U CN 201521090794U CN 205431250 U CN205431250 U CN 205431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vertical
standpipe
vertical tube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907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勇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ity Changshou District Dajiafu Fruit Planting Stock Cooperativ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ity Changshou District Dajiafu Fruit Planting Stock Cooperativ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ity Changshou District Dajiafu Fruit Planting Stock Cooperativ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ity Changshou District Dajiafu Fruit Planting Stock Cooperative
Priority to CN2015210907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31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31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312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竖管位于横管的端部,横管底部设有竖向的插管,竖管、横管和插管相互连通;竖管的上端口位于顶杆的外侧还设有倾斜的挡板,横管和竖管之间还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板,连接板的侧面与竖管固定连接,连接板的上端面固定有一个连接插头。通过在连接板上安装顶架,能够用来布置棚膜,形成相对封闭的大棚结构。另外,由于竖管上端口的外侧还设有倾斜的挡板,在降雨时,雨水将通过棚膜流入到竖管中,从而通过竖管进入横管的空腔中,从而通过插管浸入横管下方的土壤中。该结构能够有效收集和利用降落在棚膜上的雨水,起到利用雨水灌溉大棚内的农作物的作用。

Description

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种植用灌溉装置部件,具体涉及一种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
背景技术
大棚的组成是用竹木杆、水泥杆、轻型钢管或管材等材料做骨架,做成立柱、拉杆,拱杆及压杆,覆盖塑料薄膜而成为拱圆形的料棚。塑料大棚一般覆盖的面积为1~3亩,管理方便。但可进行多个棚大面积的覆盖。由于棚体高大不便用草帘进行防寒,而在棚内用多层薄膜进行内防寒,棚内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主要生产季节是春、夏、秋。冬季气温在-15℃以上的地区可种植一些耐寒性强的作物,或用火炉进行临时性补充加温。因为其棚型比中、小棚高大,又不同于温室的建筑结构,故称其为大棚。在我国北方旱区,春寒,冻土层深、风雪大,多采用跨度、高度较大的拱形圆棚。大棚建造的形式有多种。其中单栋大棚的形式有拱圆形和屋脊形两种。高度2.2~2.6米,宽度(跨度)10~15米,长度为45~66米,占地面积为660平方米左右,便于管理有利生产。或屋脊形大棚相连接而成。单栋的跨度为4~12米,每栋占地面积约为1亩,连栋后占地为2~5亩,或10亩、几十亩。连栋大棚覆盖的面积大,土地利用充分,棚内温度高,温度稳定,缓冲力强,但因通风不好,往往造成棚内高温、高湿危害或造成病害发生的条件,而且管理不便。因此连栋的数目不宜过多,跨度不宜太大。为了加强防寒保温,提高大棚内夜间的温度,减少夜间的热辐射而采用多层薄膜覆盖。多层覆盖是在大棚内再覆盖一层或几层薄膜,进行内防寒,俗称二层幕。白天将二层幕拉开受光,夜间再覆盖严格保温。二层幕与大棚薄膜之间隔,一般为30~50厘米。除两层幕外,大棚内还可覆盖小拱棚及地膜等,多层覆盖使用的薄膜为0.1毫米厚度的聚乙烯薄膜,或厚度为0.06毫米的银灰色反光膜,0.015毫米厚的聚乙烯地膜。一般比露地可提早收获20~40天,秋后可延长生长期25天左右。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不断的革新,新的大棚类型及覆盖方式也将不断出现,当前应用的大棚,依其建造所用的材料的不同,其棚型结构可分为竹木结构、钢材结构和竹木、钢材、水泥构件等多种材料的混合结构。由于大棚的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已在应薄壁钢管装配式大棚。它是由工厂按标准规格进行商品生产,配套供应使用单位。生产的棚型规格有5.4米、6米、8米、及10米跨度,高度有2.4米,2.6米,2.8米及3.0米。这种棚型结构,具有一定的规格标准,结构合理、坚固耐用、装卸方便、容易折迁换地。由于大棚的搭设,会在大棚内外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自然降雨时,无法直接将棚顶的雨水引入大棚中,容易造成大棚积水。但是排下的雨水直接掉落在大棚两侧的土壤中,会造成局部土壤的大量积水,容易引发土壤松散,影响大棚的结构强度。再者,雨水堆积在局部,会影响大棚内农作物的灌溉,不利于植物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能够将降落在大棚顶部的雨水分散流入大棚下方的土壤中,起到收集雨水和有效灌溉的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包括水平的横管和两个竖向的竖管,所述竖管位于横管的端部,所述横管底部设有竖向的插管,所述竖管、横管和插管相互连通;所述竖管的上端口位于顶杆的外侧还设有倾斜的挡板,所述横管和竖管之间还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了一个斜向下的连接斜管和一个竖向的连接竖管,所述连接斜管的上端与竖管连通,所述连接竖管的下端与横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面与竖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固定有一个连接插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通过在连接板上安装顶架,能够用来布置棚膜,形成相对封闭的大棚结构。另外,由于竖管上端口的外侧还设有倾斜的挡板,在降雨时,雨水将通过棚膜流入到竖管中,从而通过竖管进入横管的空腔中,从而通过插管浸入横管下方的土壤中。该结构能够有效收集和利用降落在棚膜上的雨水,起到利用雨水灌溉大棚内的农作物的作用。再者,将雨水分散在大棚下方的土壤中,能够防止雨水堆积在大棚两侧的土壤中,从而造成该处土壤的积水松软,从而影响大棚的结构稳定。再次,由于横管和竖管之间还连通有连接管,连接管包括了一个斜向下的连接斜管和一个竖向的连接竖管,连接斜管的上端与竖管连通,所述连接竖管的下端与横管连通。能够通过连接斜管将流入竖管中的一部分雨水引入到横管的中段,能够起到均衡横管中雨水的作用。连接管能够起到增加竖管和连接板的连接强度的作用,使得通过连接插头安装在连接板上的顶架能够稳定地固定住。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插管呈直线排列,所述插管的间距相等。该设置,使得水通过插管能够均匀地进入横管下方的土壤中。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竖管上设有与竖管连通的灌溉管。在干旱的季节,需要进行人工灌溉时,可以直接通过灌溉管进行灌溉,能够充分利用竖管和横管的引水结构,不用进入到大棚中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和灌溉后水份的流失率。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连接插头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插接的结构,便于顶杆的安装,并且加工也较为方便,拆卸也比较安全快捷。
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挡板的上沿高于连接插头的上端面。该设置,使得挡板具有较高的集水效果,提高整个结构的雨水收集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横管1,竖管2,插管11,连接管2,连接斜管21,连接竖管22,挡板3,灌溉管4,连接板5,连接插头5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其主体结构是由中空管构成。其中,包括了一个水平的横管1和两个竖向的竖管2。竖管2位于横管1的两个端部,并且竖管2和横管1的内部连通。在横管1的底部还设有竖向的插管11,插管11也与横管1连通,并且插管11的端部为尖部。另外,在横管1和竖管2之间还连通有连接管2,连接管2是一个弯折管,其包括了一个斜向下的连接斜管21和一个竖向的连接竖管22。连接斜管21的上端与竖管2连通,连接竖管22的下端与横管1连通。此外,在竖管2的外侧还固定有一个倾斜的挡板3,通过挡板3在竖管2的顶部形成一个缩小的漏斗口,该漏斗口最终汇集于竖管2的上端开口处。另外,在连接管2上位于连接斜管21与竖管2的连接处,还固定有一个连接板5,连接板5上端面上固定有一个连接插头51,连接插头51是一个实心圆台,能够将管体套设插接在连接插头51上,进行连接固定。竖管2上还固定有与竖管2连通的灌溉管4。在干旱的季节,需要进行人工灌溉时,可以直接通过灌溉管4进行灌溉,能够充分利用竖管2和横管1的引水结构,不用进入到大棚中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和灌溉后水份的流失率。
使用时,通过焊接或者是连接件固定的方式,将横管1与竖管2连接固定呈一体。将横管1下方的插管11插入土壤中,通过插管11可以对横管1以及横管1上的竖管2进行固定和支撑。搭棚时将棚膜覆盖在顶架上,顶架插接固定在连接板5上的连接插头51中。降雨时,雨水会掉落在顶架上方的棚膜上,顺着棚膜向下流动。由于通过挡板3形成一个缩小的漏斗口,该漏斗口最终汇集于竖管2的上端开口处,最终雨水会流入竖管2中。流入竖管2中后,会分别通过竖管2或与竖管2连通的连接管2流入到横管1中,再流入到插管11中,最终通过插管11浸入横管1下方的土壤中。
通过在连接板5上安装顶架,能够用来布置棚膜,形成相对封闭的大棚结构。另外,由于竖管2上端口的外侧还设有倾斜的挡板3,在降雨时,雨水将通过棚膜流入到竖管2中,从而通过竖管2进入横管1的空腔中,从而通过插管11浸入横管1下方的土壤中。该结构能够有效收集和利用降落在棚膜上的雨水,起到利用雨水灌溉大棚内的农作物的作用。再者,将雨水分散在大棚下方的土壤中,能够防止雨水堆积在大棚两侧的土壤中,从而造成该处土壤的积水松软,从而影响大棚的结构稳定。再次,由于横管1和竖管2之间还连通有连接管2,连接管2包括了一个斜向下的连接斜管21和一个竖向的连接竖管2,连接斜管21的上端与竖管2连通,所述连接竖管2的下端与横管1连通。能够通过连接斜管21将流入竖管2中的一部分雨水引入到横管1的中段,能够起到均衡横管1中雨水的作用。连接管能够起到增加竖管2和连接板5的连接强度的作用,使得通过连接插头51安装在连接板5上的顶架能够稳定地固定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5)

1.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其特征是,包括水平的横管和两个竖向的竖管,所述竖管位于横管的端部,所述横管底部设有竖向的插管,所述竖管、横管和插管相互连通;所述竖管的上端口位于顶杆的外侧还设有倾斜的挡板,所述横管和竖管之间还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了一个斜向下的连接斜管和一个竖向的连接竖管,所述连接斜管的上端与竖管连通,所述连接竖管的下端与横管连通;所述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面与竖管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端面固定有一个连接插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插管呈直线排列,所述插管的间距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其特征是,所述竖管上设有与竖管连通的灌溉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插头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挡板的上沿高于连接插头的上端面。
CN201521090794.1U 2015-12-24 2015-12-24 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31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0794.1U CN205431250U (zh) 2015-12-24 2015-12-24 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90794.1U CN205431250U (zh) 2015-12-24 2015-12-24 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31250U true CN205431250U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86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9079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31250U (zh) 2015-12-24 2015-12-24 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31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nso et al. Green wall systems: A review of their characteristics
CN201957502U (zh) 屋顶种植箱
CN204070044U (zh) 一种高层建筑攀援植物垂直绿化系统
CN104285774A (zh) 一种高层建筑攀援植物垂直绿化系统
CN201426281Y (zh) 组合式自动控制人工造田系统
CN103734025A (zh) 竹鼠饲养舍
CN208509720U (zh) 葡萄种植大棚
CN109348907A (zh) 一种墙面绿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3960086A (zh) 一种多功能日光温室
CN101967812A (zh) 水平面地下车库种植顶板的排水装置
CN105275224A (zh) 一种山地别墅
CN106982666A (zh) 一种墙面绿化装置
CN203261876U (zh) 一种拱形蔬菜种植大棚
CN205357354U (zh) 一种立体绿化柱
CN206024654U (zh) 一种玻璃温室大棚
CN105475044A (zh) 组合式大棚集水模块
CN205431250U (zh) 集水灌溉式大棚框架
CN104429864A (zh) 在屋顶栽培作物的方法
CN205431279U (zh) 组合式大棚集水模块
CN105028013A (zh) 一种室内植物种植架
CN106069362A (zh) 一种景观玻璃温室大棚
CN202095321U (zh) 立体绿化设施栽培装置
CN205389736U (zh) 大棚组合灌溉模块
CN201663843U (zh) 半地下两面坡双弦架节能日光温室
CN105475043A (zh) 大棚组合灌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612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