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11758U - 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及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及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11758U
CN205411758U CN201520996347.6U CN201520996347U CN205411758U CN 205411758 U CN205411758 U CN 205411758U CN 201520996347 U CN201520996347 U CN 201520996347U CN 205411758 U CN205411758 U CN 205411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und
conduit
peristaltic pump
control unit
su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963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镇
杨志军
喻学韬
袁斯华
刘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to CN2015209963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11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11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117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伤口吸盘;积液罐,该积液罐分别经由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与伤口吸盘连通;负压源,该负压源经由第四导管与积液罐连通;以及,蠕动泵,该蠕动泵设置于第二导管处,用于使来自伤口吸盘的积液经由第二导管泵送至积液罐。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和组件,在采用双导管吸盘的基础上,通过在其中一根导管中设置蠕动泵的方式,及时将在伤口吸盘处的积液经由该导管泵送至积液罐中,并至少确保另一根导管通气畅通,以确保积液罐内与伤口吸盘处的气体压力一致,从而能够精确测量伤口处压力。

Description

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及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压伤口恢复疗法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精确测量伤口处压力的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及组件。
背景技术
负压伤口恢复疗法(NegativePressureWoundTherapy,简称NPWT)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一种加速创面愈合的新型疗法,并已被广泛应用于一系列难治性伤口的治疗,包括急性、慢性、感染性伤口。它可以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细菌定植和繁殖,可将更换敷料的次数降到最少。而采用NPWT所需的设备,必须精确测量创口处的压力,并对创口处的压力进行精确控制,这对于伤口的治疗恢复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目前市场上的采用单管结构吸盘的NPWT系统,由于吸盘及导管中充满了渗出的伤口组织液,导致伤口压力的测量不准确,同时也阻碍了气压向伤口处的传递,如果伤口组织液在导管中凝固,还会导致NPWT系统工作的失效。此外,一些采用双导管吸盘的NPWT系统对这种情况有一定的改善,它们通过在吸盘上引入另一根导管,来测量伤口处的压力,在间歇模式中,它们通过定期的引入外部空气,将吸盘及导管中的积液排空,尽管如此,依旧无法消除伤口组织液在导管中凝固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或者减轻上述现有使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其能够精确测量伤口处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组件,其能够应用到前述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中以精确测量伤口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伤口吸盘;
积液罐,该积液罐分别经由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与伤口吸盘连通;
负压源,该负压源经由第四导管与积液罐连通;以及
蠕动泵,该蠕动泵设置于第二导管处,用于使来自伤口吸盘的积液经由第二导管泵送至积液罐。
优选地,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气压传感器,该气压传感器经由第三导管与积液罐连通,用于感应积液罐内的气体压力。
优选地,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分别连接至蠕动泵和气压传感器,用于根据气压传感器所感测到的气体压力控制蠕动泵的运作。
其中,控制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处理来自气压传感器的数据的中央处理器;以及,用于基于来自中央处理器的指令驱动蠕动泵的运作的驱动电路。
优选地,控制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分别用于输入和输出蠕动泵的运作参数;电源模块,用于为控制单元供电;以及,通信模块,用于使控制单元与外部终端进行通信。
优选地,控制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模数转换器,该模数转换器设置在中央处理器与气压传感器之间,用于执行数据的模数转换操作。
优选地,在上述系统中,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连接伤口吸盘的端部可以合并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组件,该组件包括:
伤口吸盘;
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该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分别与伤口吸盘连通;以及
蠕动泵,该蠕动泵设置于第二导管处,用于使来自伤口吸盘的积液经由第二导管被泵送。
优选地,该组件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连接至蠕动泵,用于控制蠕动泵的运作。
其中,该控制单元可以进一步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用于基于来自中央处理器的指令驱动蠕动泵的运作的驱动电路。
优选地,该控制单元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分别用于输入和输出蠕动泵的运作参数;电源模块,用于为控制单元供电;以及,通信模块,用于使控制单元与外部终端进行通信。
优选地,在上述组件中,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连接伤口吸盘的端部可以合并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至少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和组件,在采用双导管吸盘的基础上,通过在其中一根导管中设置蠕动泵的方式,及时将在伤口吸盘处的积液经由该导管泵送至积液罐中,并至少确保另一根导管通气畅通,以确保积液罐内与伤口吸盘处的气体压力一致,从而能够精确测量伤口处压力。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和组件,通过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能够及时精确控制蠕动泵的运作,从而能够进一步精确控制和测量伤口处压力。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的其它实用新型目的以及可以取得的其它技术效果将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对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的示意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所采用的控制电路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具体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如图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用于放置于伤口处的伤口吸盘1、用于积蓄来自伤口处的积液的积液罐2、蠕动泵3、控制单元4、气压传感器5、用于为伤口吸盘1提供负压的负压源6、以及第一至第四导管7、8、9和10,其中,负压源6通过第一至第四导管7、8、9和10将负压传递至整个系统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积液罐2分别经由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与伤口吸盘1连通,负压源6经由第四导管10与积液罐2连通,而蠕动泵3设置于第二导管8处并且用于使来自伤口吸盘1的积液经由第二导管8泵送至积液罐2。这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通过蠕动泵3的运作能够及时地将伤口吸盘1处的积液和/或气体经由第二导管8泵送至积液罐2,至少确保连接在伤口吸盘1和积液罐2之间的第一导管8保持气体畅流;与此同时,在蠕动泵3的运作过程中,积液罐2中的空气通过第一导管7补充回到伤口吸盘1处,以在伤口吸盘1、第一和第二导管7、8与积液罐2之间形成内循环,从而维持伤口吸盘1内和积液罐2内的负压值一致;此外,由于负压源6经由第四导管10与积液罐2保持气体连通,积液罐2内的负压值等同于来自负压源6的负压值。因此,通过上述构造,使得伤口吸盘1、积液罐2与负压源6的负压值始终保持一致,进而能够实现对伤口压力的精确测量。也就是说,由于蠕动泵3的存在只是导致了系统的内部积液或气体循环,而不会改变系统内部的气压,整个系统内部的气压由负压源10决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该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4和气压传感器5。如图1所示,气压传感器5经由第四导管10与积液罐2连通,用于感应积液罐2内的气体压力。而控制单元4分别连接至蠕动泵3和气压传感器5,用于根据气压传感器5所感测到的气体压力控制蠕动泵3的运作。例如,位于第二导管8处的蠕动泵3,在控制单元4的控制下,作用在第二导管8上,不断地将气体或液体由伤口吸盘1处经由第二导管8泵送至积液罐2处。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中,由于整个系统的内部气压是一致的,所以气压传感器5的接入位置比较灵活。例如,气压传感器5可以接入在积液罐2处,也可以接入在负压源6的输出端处。或者,优选地,气压传感器5可以直接焊接在控制电路板上。而对于已经集成了气压测量功能的负压源6,也可以省略气压传感器5。此外,负压源6可以采用利用电子调压阀进行气压控制的负压泵,也可以采用利用机械调压阀进行气压控制的负压泵。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伤口吸盘1为双导管结构,即,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的一端部分别连接至伤口吸盘1,而另一端部分别连接至积液罐2。也就是说,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虽然是通道彼此独立的两根导管,但它们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的连接伤口吸盘1的端部合并在一起。举例而言,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的连接伤口吸盘1的端部是从伤口吸盘处开始便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根管子的两个通道,只是在接近积液罐2处分开成两根导管。此外,第一导管7、第三导管9和第四导管10,由于它们的一端均与积液罐2相接并且它们内部气压一致,因此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它们可以在积液罐2外部融合为一根导管,然后该根导管再与积液罐2相接,这样可以减少积液罐2上面的接口数量,也减少系统漏气的概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中,如图2所示,该控制单元4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板(未图示)、中央处理器11、驱动电路16、输入模块14和输出模块15、电源模块17以及通信模块12;其中,中央处理器11用于处理来自气压传感器5的数据并发送关于蠕动泵运动的指令,驱动电路16用于基于来自中央处理器11的指令驱动蠕动泵3的运作,输入模块14和输出模块15分别用于输入和输出蠕动泵3的运作参数,电源模块17用于为控制单元4供电,以及通信模块12用于使控制单元4与外部终端(未图示)进行通信。
值得一提的是,控制单元4可以按所需要的功能进行选配。例如,如果系统的信息可以通过通信模块12传输到外部电脑端或者其它终端进行显示,则显示模块15可以省略。如果系统的设置可以通过外部电脑端或者其它终端进行设置,再通过通信模块12传输到控制电路板,则输入模块14可以省略。例如,控制单元4的一种可选精简形式是只包含电源模块17、用于蠕动泵的驱动电路16和输入模块14。进一步地,输入模块14可以是一个调节旋钮,通过该旋钮来控制蠕动泵3的泵速。又例如,控制单元4的另一种可选精简形式是只包含电源模块17和用于蠕动泵的驱动电路16,此时,蠕动泵3被控制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泵吸。
此外,如果气压传感器5的输出为数字信号,则其输出信号可以直接输入给中央处理器11。如果气压传感器5的输出为模拟信号,控制单元4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模数转换器13,该模数转换器13设置在中央处理器11与气压传感器5之间,用于执行数据的模数转换操作。当然,如果中央处理器11本身集成有精度满足要求的模数转换模块,则可以省略外部模数转换模块13。当然,中央处理器11可以对控制电路板中所有部件进行管理。例如,如前所述,中央处理器11可以通过通信模块12与外部终端进行通信;可以通过控制驱动电路16,进而控制蠕动泵3的运作;此外,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模块14对整个系统进行设置,系统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显示模块15显示给用户,电源模块17负责给整个电路板以及其上的所有部件供电。
因此,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中,负压源6提供的负压通过第一至第四导管7、8、9和19分别传递到系统的各个部分(例如,伤口吸盘1、积液罐2、气压感应器5等)。由负压源6提供的负压被传递到伤口吸盘1,而伤口吸盘1处产生的积液,在蠕动泵3的作用下,经由第二导管8不断地被抽取到积液罐2中。因此,在蠕动泵3的作用下,伤口吸盘1处产生的组织液会很迅速的被抽取到积液罐2中,不会产生因组织液凝固导致伤口吸盘1或第二导管8的阻塞现象。与此同时,第一导管7不断地给伤口吸盘1补充空气,并维持伤口吸盘1与积液罐2的气体连通,并且保持两者之间的内部气压值均与负压源6提供的负压值一致。因此,由于蠕动泵3的作用速率不高,整个系统的内部气压一致,气压传感器5可以通过第三导管9与积液罐2连通,感测整个系统的气压,也就是伤口吸盘1处的气压,从而达到对伤口压力精确测量的效果。进一步地,控制单元4在得到气压传感器5提供的数据后,可以将相关数据信号上传至中央处理器11,以便对负压源6提供的负压进行控制,并将相关的信息通过输出模块15进行显示。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组件。具体地,该组件包括伤口吸盘1、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以及蠕动泵3;其中,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分别与伤口吸盘1连通,而蠕动泵3设置于第二导管8处并且用于使来自伤口吸盘1的积液经由第二导管8被泵送。可选地,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的连接伤口吸盘1的端部也可以合并在一起。此外,前述组件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4。该控制单元4连接至蠕动泵3,用于控制蠕动泵3的运作。具体地,控制单元4可以进一步包括:中央处理器11,用于基于来自中央处理器11的指令驱动蠕动泵3的运作的驱动电路16,分别用于输入和输出蠕动泵3的运作参数的输入模块14和输出模块15,用于为控制单元4供电的电源模块17,以及,用于使控制单元4与外部终端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12,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件实质上是前述提供的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的一部分,然而,该组件可以独立于前述系统而存在,并且可以应用到其它适宜的系统中。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件中各个部件及其连接结构和功能,均与前述系统中相应或者相同部件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和组件,在采用双导管吸盘的基础上,通过在其中一根导管中设置蠕动泵的方式,及时将在伤口吸盘处的积液经由该导管泵送至积液罐中,并至少确保另一根导管通气畅通,以确保积液罐内与伤口吸盘处的气体压力一致,从而能够精确测量伤口处压力。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和组件,通过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能够及时精确控制蠕动泵的运作,从而能够进一步精确控制和测量伤口处压力。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的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改变和改进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如本申请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伤口吸盘(1);
积液罐(2),所述积液罐分别经由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与所述伤口吸盘连通;
负压源(6),所述负压源经由第四导管(10)与所述积液罐连通;以及
蠕动泵(3),所述蠕动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管处,用于使来自所述伤口吸盘的积液经由所述第二导管泵送至所述积液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气压传感器(5),所述气压传感器经由第三导管(9)与所述积液罐连通,用于感应所述积液罐内的气体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控制单元(4),分别连接至所述蠕动泵和所述气压传感器,用于根据所述气压传感器所感测到的气体压力控制所述蠕动泵的运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
中央处理器(11),用于处理来自所述气压传感器的数据;以及
驱动电路(16),用于基于来自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指令驱动所述蠕动泵的运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进一步包括:
输入模块(14)和输出模块(15),分别用于输入和输出所述蠕动泵的运作参数;
电源模块(17),用于为所述控制单元供电;和
通信模块(12),用于使所述控制单元与外部终端进行通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进一步包括:
模数转换器(13),设置在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所述气压传感器之间,用于执行数据的模数转换操作。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的连接所述伤口吸盘的端部合并在一起。
8.一种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包括:
伤口吸盘(1);
第一导管(7)和第二导管(8),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分别与所述伤口吸盘连通;以及
蠕动泵(3),所述蠕动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管处,用于使来自所述伤口吸盘的积液经由所述第二导管被泵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还包括:
控制单元(4),连接至所述蠕动泵,用于控制所述蠕动泵的运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
中央处理器(11);以及
驱动电路(16),用于基于来自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指令驱动所述蠕动泵的运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进一步包括:
输入模块(14)和输出模块(15),分别用于输入和输出所述蠕动泵的运作参数;
电源模块(17),用于为所述控制单元供电;和
通信模块(12),用于使所述控制单元与外部终端进行通信。
12.如权利要求8-11中任一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的连接所述伤口吸盘的端部合并在一起。
CN201520996347.6U 2015-12-03 2015-12-03 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及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11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96347.6U CN205411758U (zh) 2015-12-03 2015-12-03 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及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96347.6U CN205411758U (zh) 2015-12-03 2015-12-03 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及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11758U true CN205411758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3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9634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11758U (zh) 2015-12-03 2015-12-03 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及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117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5071A (zh) * 2018-09-25 2020-03-31 科际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负压伤口治疗仪
CN112156242A (zh) * 2020-09-30 2021-01-0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抽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5071A (zh) * 2018-09-25 2020-03-31 科际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负压伤口治疗仪
CN112156242A (zh) * 2020-09-30 2021-01-0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抽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62003B2 (ja) 較正されたリーク経路を有する複数の被覆材陰圧創傷療法システム
CN205411758U (zh) 用于负压伤口疗法的系统及组件
CN101530642B (zh) 一种输液滴数的控制方法
MX2022000818A (es) Dispositivo para diálisis peritoneal automatizada, sistema y método para personalizar soluciones dializantes.
EP3398639A1 (en) Fuzzy adaptive pid control-based capacity control method of anesthesia machine
CO2023003889A2 (es) Sistemas de gestión de fluidos corporales para el cuidado de pacientes
EP4257170A3 (en) Systems for smart humidification
CN105363084B (zh)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的液体平衡系统及应用
CN101385887A (zh) 智能低恒压伤口引流系统
CN103930139A (zh) 用于通过吸奶器控制母乳分泌的流速和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CN203139210U (zh) 便携式体外循环枸橼酸钠抗凝剂给药监测系统
CN204742096U (zh) 自动水温调节的水稻自动灌溉装置
CN104491954A (zh) 一种能够反映医用输液器注射剩余时间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04729576A (zh) 一种温湿度变送器
CN205198603U (zh) 一种基于两级控制的输液调速装置
CN204113566U (zh) 一种微小液量传输装置
CN205339689U (zh)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的液体平衡系统
CN104950956A (zh) 一种温室光环境监测与控制装置
Leibold et al. A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controller for medical tissue engineering bioreactors
CN201275299Y (zh) 低负压恒压吸引器
CN204307136U (zh) 转运恒量输液装置
CN205084111U (zh) 一种非重力式新型输液器
CN208911073U (zh) 一种用于创面负压治疗的负压管理装置
CN104407656B (zh) 用于低功耗两线制仪表的供电和电流环输出电路
CN204881724U (zh) 一种应用fpga的科氏超滤流量计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03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