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10528U - 一种新型保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保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10528U
CN205410528U CN201521027609.4U CN201521027609U CN205410528U CN 205410528 U CN205410528 U CN 205410528U CN 201521027609 U CN201521027609 U CN 201521027609U CN 205410528 U CN205410528 U CN 205410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hase
change material
transfer part
preserv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2760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曲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erospac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anrui Lib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anrui Lib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anrui Lib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2760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10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10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10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保暖设备,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传热部和储热部,其中,所述传热部,与所述储热部相连接,用于产生热量并将其传递给所述储热部;所述储热部,由多个储热单元组成,所述每个储热单元均与所述传热部相连接,用于吸收所述传热部传递的热量,并进行热量储存和释放。本申请达到了如下效果:(1)安全性能高,无安全隐患;(2)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温度不会继续升高,人体不容易上火,避免了热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3)热量释放均匀,供热稳定,持续时间长,稳定性高的效果;(4)结构简单;(5)生产方便,制造成本低,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保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型保暖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需要使用电热毯或水热毯进行取暖保温,水热毯为基于电热毯基础上研制的一种产品,其具体结构包括:微电脑控制器、负离子热能水循环机和垫体,其结构与电热毯相比更为复杂,且价格较高,使用时还容易产生噪音,因此,未在市场上形成较大占有率。
目前,人们习惯将电热毯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取暖设备,并在性能方面对其进行了改进,如:专利号为ZL201520251401.4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电热毯,包括:电热毯、开关、定时器,所述开关连接在电热毯的电源线上,所述电热毯外设有外毯,电热毯与外毯通过暗扣相连,所述电热毯中央设有重力感应器,所述电源线上设有控制器。其有益效果是,外毯可防止电热毯起褶皱,延长电热毯使用寿命;重力感应器感应到重力后,通过控制器控制开关,避免由于人们不在时电热毯继续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开关内的定时器可设定电热毯工作和关闭时间,无需手动关闭电源,使用方便。
但是,基于上述专利,人们在使用时,仍需通电进行取暖保温,通电升温存在温度不稳定、容易发生漏电等安全隐患,此外,人们长期使用通电发热的电热垫,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广泛,可使人发生心律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喘息、出汗等不良反应。
因此,如何研发一种新型保暖设备,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保暖设备,以解决无法实现的无需通电时使用、温度释放稳定、安全性能高、使用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保暖设备,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传热部和储热部,其中,
所述传热部,与所述储热部相连接,用于产生热量并将其传递给所述储热部;
所述储热部,由多个储热单元组成,所述每个储热单元均与所述传热部相连接,用于吸收所述传热部传递的热量,并进行热量储存和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储热单元为相变材料单元。
进一步地,相变材料单元,包括:相变材料和用于包裹所述相变材料的包装层。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材料为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或复合相变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20℃-40℃。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32℃-33℃。
进一步地,所述传热部为电热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单元连接有电源装置和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设置有附加层。
进一步地,所述保暖设备为保暖床垫、保暖地垫、保暖坐垫或保暖墙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保暖设备,达到了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安全性能高,无需在通电状态下进行取暖保温,只需在使用前进行预加热,即能储存大量的热量,并在使用时进行热量释放,无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温度不会继续升高,在保证体感舒适的同时人体不容易上火,且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使用,避免了热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储热部具有储热性能和均匀释放热量的性能,使其在热量吸收、储存和释放过程中保持温度稳定,具有热量释放均匀,供热稳定,持续时间长,稳定性高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结构简单,只需设置传热部和储热部,即可保证传热部和储热部之间热量的传递,持续稳定供热,无需进行结构上的复杂设计即能实现;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生产方便,制造成本低,便于工程大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新型保暖设备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新型保暖设备的整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新型保暖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实施例1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保暖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传热部1和储热部2,其中,
所述传热部1,与所述储热部2相连接,用于产生热量并将其传递给所述储热部2;
所述储热部2,由多个储热单元201组成,所述每个储热单元201均与所述传热部1相连接,用于吸收所述传热部1传递的热量,并进行热量储存和释放。
优选地,所述储热单元201为相变材料单元。具体的,相变材料(PCM-PhaseChangeMaterial)是指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形态并能提供潜热的物质,相变材料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将吸收或释放大量的潜热。每个所述储热单元20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尺寸、相变材料用量、相变温度方面设计成不同类型。
优选地,所述相变材料单元,包括:相变材料和用于包裹所述相变材料的包装层。具体地,由于相变材料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可以在固态和液体之间进行相变,将所述相变材料包裹于所述包装层内。
优选地,所述包装层为导热材料制成的包装层。具体地,所述包装层102可以为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层、塑胶材料层、高分子材料层或复合材料层,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包装层为铝箔层,其具有良好的阻隔性、热封性,遮旋光性、耐高温、耐低温、耐油性、柔软性、无毒无味等特点。
优选地,所述相变材料为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或复合相变材料。具体地,相变材料主要包括无机PCM、有机PCM和复合PCM三类。其中,无机类PCM主要有结晶水合盐类、熔融盐类、金属或合金类等;有机类PCM主要包括石蜡、醇、酸和其他有机物或其复合物;其中,复合相变储热材料能有效克服单一的无机物或有机物相变储热材料存在的缺点,还可以改善相变材料的应用效果以及拓展其应用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优选地,所述相变材料101中还可以增加其他功能组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情况进行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地,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20℃-40℃。相变材料具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改变其物理状态的能力,该温度范围即为相变温度,以固-液相变为例,在加热到熔化温度时(即相变温度),就产生从固态到液态的相变过程,熔化的过程中,相变材料向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热量并进行储存;当相变材料冷却时,储存的热量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即相变温度)要散发到环境中去,进行从液态到固态的逆相变。物理状态发生变化时,材料自身的温度在相变完成前几乎维持不变,形成一个宽的温度平台,虽然温度不变,但吸收或释放的潜热却相当大。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可以为20℃、25℃、26℃、28℃、30℃、32℃、33℃、35℃、38℃、40℃或其他温度。在使用中,当所述保暖设备作为床垫时,可以将其设置为32℃或33℃;当所述保暖设备作为墙壁内侧保温垫时,可以将其设置为25℃或2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优选地,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32℃-33℃,其可以为32℃或33℃。具体地,当所述保暖设备作为床垫时,32℃或33℃为人体最佳感知温度,可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优选地,所述传热部1为电热单元。具体的,所述电热单元包括:热电偶丝、碳纤维或自限温伴热带,所述热电偶丝可以为铁铬铝、镍铬电热合金等材料制成的带状、条状或片状电热单元,其结构可以为直线状、螺旋状或片状。在使用中,将所述电热单元缠绕在耐热芯上,并在其外侧涂覆一层耐热绝缘层,所述耐热绝缘层包括但不限于:树脂、塑料或橡胶等。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电热单元为自限温伴热带,其利用电伴热带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传递到所述储热单元201,同时,所述自限温伴热带采用自动温度控制,达到跟踪和控制伴热带内介质的温度,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温度范围内,使其不能超过最高限温,避免发生安全隐患。本实施例中,所述自限温伴热带通过串联(如图1所示)或者并联(如图2所示)的方式与每个所述储热单元201相连接,当然本申请所述的电热单元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
优选地,所述电热单元连接有电源装置3和控制装置4,所述控制装置4包括:电控单元401、定时单元402和/或显示单元403;所述电源装置3包括电源插头。具体地,所述电控单元401包括:温度控制模块和安全控制模块;所述温度控制模块用于调节温度,并设有最高限温,将所述最高限温设置为20℃-40℃,优选为33℃;所述安全控制模块用于过热安全温度控制,串联在电热元件上起安全防护作用。所述定时单元402与所述电控单元401相连接,用于设置定时电热加温的开启和/或关闭,例如,当预定需要使用时的前半小时设定电热加温开启,经过加热半小时后,自动关闭电源,此时,可在无需通电状态下进行保温取暖。所述显示单元403与所述电控单元401相连接,用于显示当前温度及其他使用状态参数。
优选地,所述本体还设置有附加层。具体地,所述附加层为设置于所述本体外侧的保暖附加层或者包装附加层,所述附加层与所述本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暖设备为保暖床垫、保暖地垫、保暖坐垫或保暖墙垫,当然,本申请所述的保暖设备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设置成保暖毯或保暖袋等,在此不再累述。
在使用中,通电加热所述传热部1,当其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例如达到33℃,所述储热部2进入相变过程,即由固态向液态转变,此时,所述储热部2吸收大量热量,并进行储存潜热,当所述储热部2完全变为液态时,其储热过程结束,此时,将所述传热部1断电,以供人体取暖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储热部2进入逆变相过程,即由液态向固态转变,其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并且始终将温度维持在33℃,使所述保暖设备处于稳定供暖的过程,待所述储热部2完成逆变相过程时,其温度开始下降,完成供暖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保暖设备,达到了如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安全性能高,无需在通电状态下进行取暖保温,只需在使用前进行预加热,即能储存大量的热量,并在使用时进行热量释放,无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温度不会继续升高,在保证体感舒适的同时人体不容易上火,且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使用,避免了热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储热部具有储热性能和均匀释放热量的性能,使其在热量吸收、储存和释放过程中保持温度稳定,具有热量释放均匀,供热稳定,持续时间长,稳定性高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结构简单,只需设置传热部和储热部,即可保证传热部和储热部之间热量的传递,持续稳定供热,无需进行结构上的复杂设计即能实现;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生产方便,制造成本低,便于工程大批量生产,和市场推广,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保暖设备,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传热部和储热部,其中,
所述传热部,与所述储热部相连接,用于产生热量并将其传递给所述储热部;
所述储热部,由多个储热单元组成,所述每个储热单元均与所述传热部相连接,用于吸收所述传热部传递的热量,并进行热量储存和释放;
所述储热单元为相变材料单元,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20℃-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其特征在于,相变材料单元,包括:相变材料和用于包裹所述相变材料的包装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为无机相变材料、有机相变材料或复合相变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为32℃-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为电热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单元连接有电源装置和控制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设置有附加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保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暖设备为保暖床垫、保暖地垫、保暖坐垫或保暖墙垫。
CN201521027609.4U 2015-12-10 2015-12-10 一种新型保暖设备 Active CN205410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7609.4U CN205410528U (zh) 2015-12-10 2015-12-10 一种新型保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7609.4U CN205410528U (zh) 2015-12-10 2015-12-10 一种新型保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10528U true CN205410528U (zh) 2016-08-03

Family

ID=56516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27609.4U Active CN205410528U (zh) 2015-12-10 2015-12-10 一种新型保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105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8742A (zh) * 2016-08-30 2018-03-13 朱杰 分区控温寝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88742A (zh) * 2016-08-30 2018-03-13 朱杰 分区控温寝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2757A (zh) 座位用取暖装置
CN205410528U (zh) 一种新型保暖设备
CN205386200U (zh) 一种新型热水袋
CN106983934A (zh) 一种以相变材料为保温介质的便携式输液加热装置及其制作原理方法
CN1994168A (zh) 一种可智能遥控温度的移动红外电热保健保暖服,鞋
CN107595474A (zh) 相变热敷眼罩
KR101916239B1 (ko) 수액 가온장치
JPS59200157A (ja) 蓄熱式あんか
CN201210876Y (zh) 电热石蜡冻疮防治手套
CN107961156A (zh) 一种相变控温坐浴装置
CN206641636U (zh) 冬暖夏凉的垫子
CN207894015U (zh) 一种相变蓄热即热式厨宝装置
CN208448116U (zh) 一种相变控温坐浴装置
CN104921863A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储能供热型电热绳
CN204814363U (zh)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储能供热型电热绳
CN205234152U (zh) 一种含相变蓄热剂的保温碗
CN206272870U (zh) 可控发热区域发热板
CN205902816U (zh) 一种带围脖的智能发热调温羽绒服
CN205902822U (zh) 一种适合儿童的智能发热调温羽绒服
CN203416831U (zh) 一种可预先储能的电加热护膝
CN212139316U (zh) 加热装置及烟草加热器
CN216059348U (zh) 一种电蜡疗手套
CN203885699U (zh) 一种暖手宝的壳体
CN204764499U (zh) 电热式恒温床垫
CN204446256U (zh) 一种自控温电热敷盐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9

Address after: 102399 Mentougou District, Beijing rose garden, No. 25, room 1, 69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erospac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11 Pinghu, Shenzhen, Longgang District, Phoenix Street, No. 321, No. 701, No.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FANRUI LIB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