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401447U -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401447U
CN205401447U CN201620227888.7U CN201620227888U CN205401447U CN 205401447 U CN205401447 U CN 205401447U CN 201620227888 U CN201620227888 U CN 201620227888U CN 205401447 U CN205401447 U CN 205401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ick
self
oil guide
lubrica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278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shan Jiarun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shan Jiarun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shan Jiarun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shan Jiarun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2278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401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401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40144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包括一个中空柱体,多排导油通孔,导油直槽以及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所述中空柱体包括一条中心轴线。所述多排导油通孔的排列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0度至45度。所述导油通孔所占用的所述中空柱体的外表面的面积为所述中空柱体的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所述自润滑轴承圈的相对运动与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自润滑轴承圈可以让润滑剂依次导入到该轴承的表面的同时,控制该润滑剂的导入速度使其与轴承的转动速度相匹配,同时由于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的存在可以加强自润滑的效果与节约润滑剂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轴承与转轴配合时,由于两者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从而在旋转时会产生高温,使得轴承与转轴之间的润滑油劣质化,润滑效果大大下降,灰尘及摩擦所产生的杂屑也会逐渐积累下来,使得轴承与转轴之间因润滑不足,以及受热膨胀的影响,最终将导致卡死现象。
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先进的轴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达到自润滑的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包括一个中空柱体,多排设置在所述中空柱体上的导油通孔,设置在每一排导油通孔旁的导油直槽,以及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中空柱体内表面的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所述中空柱体包括一条中心轴线。所述多排导油通孔的排列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0度至45度。所述导油通孔所占用的所述中空柱体的外表面的面积为所述中空柱体的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所述导油直槽设置在所述中空柱体的外表面,且该导油直槽与其相对应的一排导油通孔中的其中一个导油通孔连通。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所述自润滑轴承圈的相对运动与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的开口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柱体由钢材制造。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柱体由青铜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通孔为圆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通孔的直径为2至5毫米。
进一步地,每一排导油通孔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通孔的排列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5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油直槽的截面为V型。
进一步地,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的顶点位于所述中空柱体的母线的中点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的多排导油通孔的排列方向与中心轴线的夹角设置在30度至45度之间,所述导油通孔所占用的所述中空柱体的外表面的面积为所述中空柱体的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从而可以让该导油通孔中的润滑剂在该轴承转动时每一排中的导油通孔中的润滑剂依次导入到该轴承的表面的同时,控制该润滑剂的导入速度使其与轴承的转动速度相匹配,同时由于所述导油直槽与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的存在可以加强自润滑的效果与节约润滑剂的目的。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100包括一个中空柱体10,以及多排设置在所述中空柱体10上的导油通孔11,设置在每一排导油通孔11旁的导油直槽12,以及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中空柱体10的内表面上的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1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的是,一个完整的轴承还包括其他一些构件,如轴承外圈或者是内圈,润滑剂,必要的时候还包括滚珠,这些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转速中快速与慢速的界定中,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界定。但在工程机械及汽车领域中,每分钟小于1200转则认为是慢速,而大于每分钟1200转则认为是高速。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润滑轴承圈适用于每分钟大于1200转的装置中使用。
所述中空柱体10可以由钢材、陶瓷材料、青铜等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柱体10由青铜制成。该中空柱体10的直径大小以及壁的厚度应根据所应用的领域来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也不对其进行限定,因此导油通孔11的参数设计应当使用百分比来限定,而不是具休的数值。可以想到的是,由于轴承的结构限定,所述中空柱体10一定是一个圆柱体,其具有一条中心轴线101,如图1的点划线所示。通常所述轴或者是该中空柱体10都是围绕所述中心轴线101转动。
所述多排导油通孔11通过钻头开设在所述中空柱体10的侧壁上。每一排的导油通孔11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该直线也就是所述多个导油通孔11的排列方向,如图1的虚线所示。当轴在所述中空柱体10中转动时,所述导油通孔11的排列方向与中心轴线101的夹角会决定所述收纳在该导油通孔11中的润滑油的出油速度以及油膜形成的厚度。因此在慢速转动时,所述多排导油通孔11的排列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101的夹角θ为30度至45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油通孔11的排列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101的夹角为15度。所述导油通孔11的直径大小可以为2毫米至5毫米之间以存贮润滑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油通孔11的直径为3毫米。另外,由于不同直径与壁厚的中空柱体10,其外表面的面积大小也不同,其上开设的导油通孔11的疏密程度也不同,其所导致的润滑效果也不同。因此,对于慢速转动的机械装置,且多排导油通孔11的排列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101的夹角为30度至45度时,所述导油通孔11所占用的所述中空柱体10的外表面的面积应为所述中空柱体10的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所述导油直槽12设置在所述中空柱体10的外表面,并具有V形截面。所述导油直槽12用于在使用过程中接收过剩的润滑油,避免由起初阶段或初加润滑油阶段,造成润滑剂挤出而浪费。同时其收纳的润滑油还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对该轴承进行添加必要的或漏掉的润滑剂。所述导油直槽12与其相对应的一排导油通孔11中的其中一个导油通孔1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油直槽12与最边上的一个导油通孔11相连通,从而可以将使中空柱体10的内外表面相连通,达到节约润滑剂的目的。
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13开设在所述中空柱体10的内表面,并间隔设置。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13的顶点位于所述中空柱体10的母线的中点上,且对称设置,因此所述顶点两侧的沟槽的长度相等。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13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线101,也即垂直于所述中空柱体10的母线。由于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13的开口方向的朝向使然,所述穿设在该自润滑轴承圈100的轴承的转动方向应与该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13的开口方向相同,相对该轴承的转动方向,所述自润滑轴承圈100的相对运动应与该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13的开口方向相反。因为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13的开口方向一致,因此所述自润滑轴承圈100适合在单向转动的场合中使用,如水泵,抽风机等。该设置在中空柱体10的内表面的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13的作用与导油直槽12的作用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100的多排导油通孔11的排列方向与中心轴线的夹角设置在30度至45度之间,且所述导油通孔11所占用的所述中空柱体10的外表面的面积应为所述中空柱体10的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从而可以让该导油通孔11中的润滑剂在该轴承转动时每一排中的导油通孔11中的润滑剂依次导入到该轴承的表面的同时,控制该润滑剂的导入速度使其与轴承的转动速度相匹配,同时由于所述导油直槽12与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13的存在可以加强自润滑的效果与节约润滑剂的目的。而对于慢速转动的轴承却不是很适用,因为轴承的慢速转动,不能使导入的润滑剂成膜,而是拉成丝状的细线条,反面增加了表面粗糙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润滑轴承圈包括一个中空柱体,多排设置在所述中空柱体上的导油通孔,设置在每一排导油通孔旁的导油直槽,以及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中空柱体内表面的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所述中空柱体包括一条中心轴线,所述多排导油通孔的排列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的夹角为30度至45度,所述导油通孔所占用的所述中空柱体的外表面的面积为所述中空柱体的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所述导油直槽设置在所述中空柱体的外表面,且该导油直槽与其相对应的一排导油通孔中的其中一个导油通孔连通,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垂直,所述自润滑轴承圈的相对运动与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的开口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柱体由钢材制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柱体由青铜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通孔为圆形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通孔的直径为2至5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每一排导油通孔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通孔的直径为3毫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通孔的排列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的夹角为15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直槽的截面为V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山脊形快速单向转动的顶点位于所述中空柱体的母线的中点上。
CN201620227888.7U 2016-03-23 2016-03-23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01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7888.7U CN205401447U (zh) 2016-03-23 2016-03-23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27888.7U CN205401447U (zh) 2016-03-23 2016-03-23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401447U true CN205401447U (zh) 2016-07-27

Family

ID=5642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2788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401447U (zh) 2016-03-23 2016-03-23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4014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4515B2 (en) Anti-friction bearing
CN205423544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轴承圈
CN205401447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
CN205423549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转动的具有人字槽的分段轴承圈
CN205388100U (zh) 一种适用于慢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加强型轴承圈
CN205423560U (zh) 一种适用于慢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轴承圈
CN205423561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加强型轴承圈
CN205423545U (zh) 一种适用于慢速转动的分段轴承圈
CN205401457U (zh) 一种适用于慢速单向转动的自润滑轴承圈
CN205423546U (zh) 一种适用于慢速转动的具有双向斜槽的分段轴承圈
CN205423550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转动的具有螺旋槽的分段轴承圈
CN205423563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型轴承
CN205388099U (zh) 一种适用于慢速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型轴承
CN205388101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转动的自润滑直槽型轴承
CN205401439U (zh) 一种适用于慢速转动的自润滑直槽加强型轴承
CN205423557U (zh) 一种适用于慢速转动的具有人字槽的分段轴承圈
CN205401456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加强型轴承
CN205388102U (zh) 一种适用于慢速转动的自润滑直槽型轴承
CN205388098U (zh) 一种适用于慢速转动的自润滑内外槽加强型轴承
CN205423548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转动的具有双向斜槽的分段轴承圈
CN205503745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转动的自润滑直槽加强型轴承
CN205478896U (zh) 一种适用于慢速转动且具有内外沟槽型轴承圈
CN205423547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转动的分段轴承圈
CN101191543A (zh) 螺帽旋转式滚珠螺杆的润滑结构
CN205446415U (zh) 一种适用于快速转动且具有内外沟槽的加强型轴承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7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