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9047U - Y形智能数据线 - Google Patents

Y形智能数据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89047U
CN205389047U CN201521086431.0U CN201521086431U CN205389047U CN 205389047 U CN205389047 U CN 205389047U CN 201521086431 U CN201521086431 U CN 201521086431U CN 205389047 U CN205389047 U CN 205389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joint
type
switch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864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天吻
卫建军
刘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Taiy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Taiy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Taiy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Taiy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864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89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89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89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包括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和检测控制器,所述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开关配置电路和检测控制器,使得数据线可以根据第一Type-C接头或第二Type-C接头连接的终端为另外的接头智能的配置相应的充电电路,实现充电电流的智能分配;同时,实现一个接头同时为另两个接头供电,用户在外出时只需携带一根数据线就可同时为两个设备同时充电,极大的方便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Y形智能数据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连接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及社会的进步,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等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来,随着移动终端功能的增加,功耗也随之在增大,由于移动终端的体积受限,因而其自带的电池容量有限,进而导致其续航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所需。现有的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补充电能,由于移动终端的接头定义不同,所以要对应的数据线进行充电,一根数据线每次通常只能对一个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如果同时对两个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就需要两条数据线才可以实现。因此用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移动终端时,通常需要携带多个数据线,给用户带来不便。
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一拖二、一拖三的多功能数据线,通过一个USB输入接头连接几个不同型号的USB输出接头,这种数据线虽然解决了移动终端接头不同的问题,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如下不足:1、由于每条线路单独对应连接一个输出接头,这样显得线路过多,使用不便,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增加了生产制造成本;2、由于输入接头与输出接头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连接错误的情况,容易导致移动终端的接头遭到破坏;3、在使用过程中只能在两个接头之间进行充电的数据传输,不能实现同时给两个移动终端进行充电,给用户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其可实现移动终端在任意两个接头之间的电能和数据传输,也可实现移动终端在三个接头之间的电能传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包括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和检测控制器,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二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二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三输出接头连接,所述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三输出接头连接,所述VBUS1端口通过第三开关与VBUS2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CC1检测端口与检测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Type-C接头与检测控制器之间还设有第一检测电阻,所述第一检测电阻一端通过默认导通的第一下拉开关与CC1检测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Type-C接头的CC2检测端口与检测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Type-C接头与检测控制器之间还设有第二检测电阻,所述第二检测电阻一端通过默认导通的第二下拉开关与CC2检测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的一端与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连接,另一端与CC1检测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配置电路的一端与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连接,另一端与CC2检测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第一检测电阻和第二检测电阻均与检测控制器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开关配置电路包括第一配置开关、第二配置开关和第三配置开关,所述第一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一配置电阻,所述第二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二配置电阻,所述第三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三配置电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配置电阻、第二配置电阻和第三配置电阻的另一端均与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配置电阻、第二配置电阻和第三配置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kΩ、22kΩ、56k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开关配置电路包括第四配置开关、第五配置开关和第六配置开关,所述第四配置开关串联有第四配置电阻,所述第五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五配置电阻,所述第六配置开关串联有第六配置电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配置电阻、第五配置电阻和第六配置电阻的另一端均与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配置电阻、第五配置电阻和第六配置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kΩ、22kΩ、56k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阻值为5.1k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阻值为5.1k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第一Type-C接头先获得电能时,检测控制器获得电能并开始工作,通过检测CC1检测端口来确定第一Type-C接头所连接的设备作为供电设备时的供电能力。当确定该设备为供电设备时,检测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打开来接通VBUS1端口和VBUS2端口,控制第一开关打开来为第三输出接头供电,同时检测第二Type-C接头是否有设备接入,若检测到第二Type-C接头没有设备接入时则正常供电给第三输出接头。当接检测到第二Type-C接头有设备接入时,检测控制器判断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是供电设备还是需要充电的设备,当该设备为需要充电的设备时,检测控制器根据第一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的供电能力控制第二开关电路中相应的配置开关打开来为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充电,第三输出接头和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同时获得电能;
若检测到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为供电设备,检测控制器根据该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判断第一Type-C接头连接的设备能否配置成需要充电的设备,若可配置成需要充电的设备,则根据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的供电能力配置相应的配置电阻,该配置电阻下拉接通,该第二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同时为第一Type-C接头接入的设备和第三输出接头供电;若第一Type-C接头连接的设备不能配置成需要充电的设备,则断开第三开关,然后让供电能力强的供电设备提供电能给第三输出接头;
在供电过程中,检测控制器不停检测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和第三输出接头的设备接入情况。当第二Type-C接头先获得电能时,其工作原理与第一Type-C接头先获得电能时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1、通过将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D-端口分别直接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可以满足USB2.0协议的数据传输,实现移动终端在任意两个接头之间的数据传输;2、第一Type-C接头和第二Type-C接头既可以作为输入接头也可以作为输出接头,无方向性,可以盲插,避免了接头之间插错的情况,方便用户使用;3、通过设置开关配置电路和检测控制器,使得数据线可以根据第一Type-C接头或第二Type-C接头连接的终端为另外的接头智能的配置相应的充电电路,实现充电电流的智能分配;4、实现了一个接头同时为另两个接头供电,用户在外出时只需携带一根数据线就可同时为两个设备同时充电,极大的方便用户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Type-C接头,11、D+端口,12、D-端口,
13、VBUS1端口,14、CC1检测端口;
20、第二Type-C接头,21、D+端口,22、D-端口,
23、VBUS2端口,24、CC2检测端口;
30、第三输出接头,31、D+端口,32、D-端口;
40、检测控制器;
Q11、第一开关,Q12、第二开关,Q13、第三开关;
Q21、第一配置开关,Q22、第二配置开关,Q23、第三配置开关,
Q24、第四配置开关,Q25、第五配置开关,Q26、第六配置开关,
RQ1、第一下拉开关,RQ2、第二下拉开关;
R21、第一配置电阻,R22、第二配置电阻,R23、第三配置电阻,
R24、第四配置电阻,R25、第五配置电阻,R26、第六配置电阻,
Rd1、第一检测电阻,Rd2、第二检测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包括第一Type-C接头10、第二Type-C接头20、第三输出接头30、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和检测控制器40,所述第一Type-C接头10的D+端口11、第二Type-C接头20的D+端口21和第三输出接头30的D+端口31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Type-C接头10的D-端口12、第二Type-C接头20的D-端口22和第三输出接头30的D-端口32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输出接头30为MiroUSB接头。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输出接头3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接头。
所述第一Type-C接头10的VBUS1端口13通过第一开关Q11与第三输出接头30连接,所述第二Type-C接头20的VBUS2端口23通过第二开关Q12与第三输出接头30连接,所述VBUS1端口13通过第三开关Q13与VBUS2端口23连接。
所述第一Type-C接头10的CC1检测端口14与检测控制器40连接,所述第一Type-C接头10与检测控制器40之间还设有第一检测电阻Rd1,所述第一检测电阻Rd1一端通过默认导通的第一下拉开关RQ1与CC1检测端口14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Type-C接头20的CC2检测端口24与检测控制器40连接,所述第二Type-C接头20与检测控制器40之间还设有第二检测电阻Rd2,所述第二检测电阻Rd2一端通过默认导通的第二下拉开关RQ2与CC2检测端口24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检测电阻Rd1和第二检测电阻Rd2的阻值均为5.1kΩ。
所述第一开关Q11、第二开关Q12、第三开关Q13、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第一检测电阻Rd1和第二检测电阻Rd2均与检测控制器40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Q11配置电路包括第一配置开关Q21、第二配置开关Q22和第三配置开关Q23。所述第一配置开关Q21一端串联有第一配置电阻R21,另一端与CC1检测端口14连接,所述第一配置电阻R21另一端与第一Type-C接头10的VBUS1端口13连接。所述第二配置开关Q22一端串联有第二配置电阻R22,另一端与CC1检测端口14连接,所述第二配置电阻R22另一端与第一Type-C接头10的VBUS1端口13连接。所述第三配置开关Q23一端串联有第三配置电阻R23,另一端与CC1检测端口14连接,所述第三配置电阻R23另一端与第一Type-C接头10的VBUS1端口13连接。所述第一配置电阻R21、第二配置电阻R22和第三配置电阻R23的阻值分别为10kΩ、22kΩ、56kΩ。
所述第二开关Q12配置电路包括第四配置开关Q24、第五配置开关Q25和第六配置开关Q26。所述第四配置开关Q24一端串联有第四配置电阻R24,另一端与CC2检测端口24连接,所述第四配置电阻R24另一端与第二Type-C接头20的VBUS2端口23连接。所述第五配置开关Q25一端串联有第五配置电阻R25,另一端与CC2检测端口24连接,所述第五配置电阻R25另一端与第二Type-C接头20的VBUS2端口23连接。所述第六配置开关Q26一端串联有第六配置电阻R26,另一端与CC2检测端口24连接,所述第六配置电阻R26另一端与第二Type-C接头20的VBUS2端口23连接。所述第四配置电阻R24、第五配置电阻R25和第六配置电阻R26的阻值分别为10kΩ、22kΩ、56k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第一Type-C接头10获得电能时,检测控制器40获得电能并开始工作,通过检测CC1检测端口的电压来确定第一Type-C接头10所连接的设备作为供电设备时的供电能力。当确定该设备为供电设备时,检测控制器40控制第三开关Q13打开来接通VBUS1端口13和VBUS2端口23,控制第一开关Q11打开来为第三输出接头30供电,同时检测第二Type-C接头20是否有设备接入,若检测到第二Type-C接头20没有设备接入时则正常供电给第三输出接头30;
当接检测到第二Type-C接头20有设备接入时,检测控制器40判断第二Type-C接头20接入的设备是供电设备还是需要充电的设备,当该设备为需要充电的设备时,检测控制器40根据第一Type-C接头10接入的设备的供电能力控制第二开关Q12电路中相应的配置开关打开来为第二Type-C接头20接入的设备充电,第三输出接头30和第二Type-C接头20接入的设备同时获得电能;
若检测到第二Type-C接头20接入的设备为供电设备,检测控制器40根据该供电设备的供电能力判断第一Type-C接头10连接的设备能否配置成需要充电的设备,若可配置成需要充电的设备,则根据第二Type-C接头20接入的设备的供电能力配置第一开关配置电路中相应的配置电阻,该配置电阻下拉接通,该第二Type-C接头20接入的设备同时为第一Type-C接头10接入的设备和第三输出接头30供电;若第一Type-C接头10连接的设备不能配置成需要充电的设备,则断开第三开关Q13,然后让供电能力强的供电设备提供电能给第三输出接头30;
在供电过程中,检测控制器40不停检测第一Type-C接头10、第二Type-C接头20和第三输出接头30的设备接入情况。当第二Type-C接头20先获得电能时,工作原理与第一Type-C接头10先获得电能时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Y形智能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Type-C接头、第二Type-C接头、第三输出接头、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和检测控制器,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二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二Type-C接头的D-端口、第三输出接头的D-端口直接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通过第一开关与第三输出接头连接,所述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通过第二开关与第三输出接头连接,所述VBUS1端口通过第三开关与VBUS2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Type-C接头的CC1检测端口与检测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Type-C接头与检测控制器之间还设有第一检测电阻,所述第一检测电阻一端通过默认导通的第一下拉开关与CC1检测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Type-C接头的CC2检测端口与检测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Type-C接头与检测控制器之间还设有第二检测电阻,所述第二检测电阻一端通过默认导通的第二下拉开关与CC2检测端口连接,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的一端与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连接,另一端与CC1检测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配置电路的一端与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连接,另一端与CC2检测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一开关配置电路、第二开关配置电路、第一检测电阻和第二检测电阻均与检测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形智能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配置电路包括第一配置开关、第二配置开关和第三配置开关,所述第一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一配置电阻,所述第二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二配置电阻,所述第三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三配置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Y形智能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电阻、第二配置电阻和第三配置电阻的另一端均与第一Type-C接头的VBUS1端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Y形智能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电阻、第二配置电阻和第三配置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kΩ、22kΩ、56k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形智能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配置电路包括第四配置开关、第五配置开关和第六配置开关,所述第四配置开关串联有第四配置电阻,所述第五配置开关串联有第五配置电阻,所述第六配置开关串联有第六配置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Y形智能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配置电阻、第五配置电阻和第六配置电阻的另一端均与第二Type-C接头的VBUS2端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Y形智能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配置电阻、第五配置电阻和第六配置电阻的阻值分别为10kΩ、22kΩ、56k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形智能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阻的阻值为5.1k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Y形智能数据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电阻的阻值为5.1kΩ。
CN201521086431.0U 2015-12-22 2015-12-22 Y形智能数据线 Active CN205389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86431.0U CN205389047U (zh) 2015-12-22 2015-12-22 Y形智能数据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86431.0U CN205389047U (zh) 2015-12-22 2015-12-22 Y形智能数据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89047U true CN205389047U (zh) 2016-07-20

Family

ID=56383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86431.0U Active CN205389047U (zh) 2015-12-22 2015-12-22 Y形智能数据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890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0045A (zh) * 2018-12-05 2019-03-22 北京阿法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供电的usb数据线
CN111711438A (zh) * 2020-06-24 2020-09-25 深圳市科特精密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可调连接器及其处理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0045A (zh) * 2018-12-05 2019-03-22 北京阿法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供电的usb数据线
CN111711438A (zh) * 2020-06-24 2020-09-25 深圳市科特精密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可调连接器及其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87055B (zh) 一种充电电路、系统、方法及终端
CN108718020B (zh) 集线器
KR102136068B1 (ko) Usb 인터페이스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장치
CN102890666B (zh) 一种共用接口的装置及其方法、移动通讯终端
CN105576727B (zh) 一种快速充电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06167A (zh) 一种usb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92372A (zh) Usb线缆、usb接口以及适配器
CN208174340U (zh) 具有otg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供电电路及电子产品
CN204883583U (zh)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反向大电流充电系统
CN203014451U (zh) 一种usb充电器
CN205389047U (zh) Y形智能数据线
CN202872142U (zh) 一种多功能usb数据线
CN105978057A (zh) 智能充电数据线
CN110299752A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智能终端及充电系统
CN205122913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移动排插
CN103473208B (zh) 传输系统
CN206931736U (zh) Usb线缆、usb接口以及适配器
CN104753132A (zh) 供电系统及其充电、放电方法
CN106164686A (zh) 一种终端的漏电流检测系统
CN205178219U (zh) 一种可以加快USB充电速度的Micro USB线
CN107706977B (zh) 一种充电电流的检测方法以及充电装置
CN104281184B (zh) 自适应电源系统及供电方法
CN208094245U (zh) 外置声卡
CN204835579U (zh) 一种高安全可靠的主动均衡电路系统
CN111344928A (zh) 适配器、充电线缆以及充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000 Dongguan, Zhejiang Province, the east side of the street outside the industrial park, Jing Sheng Road, No. 2, No.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TAIYE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Silver Lake East Mulberry Industrial Zone No. seven of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TAIYE ELECTRONIC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