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5456U - 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85456U
CN205385456U CN201620128192.9U CN201620128192U CN205385456U CN 205385456 U CN205385456 U CN 205385456U CN 201620128192 U CN201620128192 U CN 201620128192U CN 205385456 U CN205385456 U CN 205385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ing pad
buffer substrate
substrate tablet
solaode
solar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81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雨军
戴珍林
陈辉
吴正同
于松坤
黄强
郑加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rong Xiexin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281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85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85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85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上述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包括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以及位于第一焊接片和第二焊接片之间的缓冲片,缓冲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连接,缓冲片与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空间。当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采用上述太阳能电池连接件进行焊接之后,由于缓冲片与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空间,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柔性,降低了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之间隐裂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有利于应用。此外,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太阳能电池连接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能源,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环保等各方面的优势。目前主要的一种太阳能利用方式是通过太阳能电池组件将接收的光能转化为电能输出,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是由若干太阳能电池片(或称光伏电池)串联后进行封装并按方阵排列形成的大面积电池组件。其中,太阳能电池片吸收光能,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生伏特效应的作用下,太阳能电池的两端产生电动势,从而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但是,传统的单片太阳能电池片的尺寸较大,采用这种太阳能电池片串联方式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电流密度不均匀,功率损耗大。
为此,可以将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片切割成若干个电池切割片,并制成高密度组件,来降低电流,从而降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损耗。这种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通常采用锡膏将电池切割片的正负极焊接起来,然而,采用锡膏焊接后,由若干个电池切割片组成的电池串在电池串长度方向的弹性不足,在外部载荷或者高低温疲劳冲击的情况下,存在隐裂的风险,不利于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存在隐裂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使太阳能电池组件不容易隐裂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
一种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包括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焊接片和所述第二焊接片之间的缓冲片,所述缓冲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连接,所述缓冲片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空间。
当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采用上述太阳能电池连接件进行焊接之后,由于缓冲片与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空间,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柔性,降低了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之间隐裂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有利于应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片呈片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片包括至少两个缓冲子片,每个所述缓冲子片呈片状,所述至少两个缓冲子片依次首尾相接,相邻两个所述缓冲子片之间形成有变形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片分别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相对的两个表面均为平滑曲面,所述平滑曲面的曲率为定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与所述缓冲片为一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通过焊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连接件为弹性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与所述缓冲片独立选自铜箔、镀锡铜箔和铝箔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片上除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连接的部分之外的表面设置有阻隔焊接层。
此外,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上述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
采用了上述太阳能电池连接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由于缓冲片与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空间,提高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柔性,降低了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之间隐裂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有利于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5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6的相邻两个电池切割片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100包括第一焊接片110、第二焊接片120以及位于第一焊接片110和第二焊接片120之间的缓冲片130。缓冲片1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焊接片110、第二焊接片120连接。
如图中所示,第一焊接片110、第二焊接片120与缓冲片130为一体。且缓冲片130呈平面倒Z字形片状。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100为弹性体。第一焊接片110、第二焊接片120与缓冲片130均为铜箔。
当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采用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100进行焊接之后,缓冲片130与第一焊接片110、第二焊接片120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空间,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柔性,降低了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之间隐裂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2
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200包括第一焊接片210、第二焊接片220以及位于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之间的缓冲片230。缓冲片2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焊接片210、第二焊接片220连接。
如图中所示,第一焊接片210、第二焊接片220与缓冲片230为一体。且缓冲片230呈平面Z字形片状。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200为弹性体。第一焊接片210、第二焊接片220与缓冲片230均为镀锡铜箔。
当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采用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200进行焊接之后,缓冲片230与第一焊接片210、第二焊接片220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空间,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柔性,降低了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之间隐裂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3
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300呈弯折的片状。太阳能电池连接件300包括第一焊接片310、第二焊接片320以及位于第一焊接片310和第二焊接片320之间的缓冲片330。缓冲片330包括第一缓冲子片331和第二缓冲子片332。第一缓冲子片331和第二缓冲子片332均呈片状,且依次首尾相接。第一缓冲子片331与第一焊接片310连接,第二缓冲子片332与第二焊接片320连接。
如图中所示,第一焊接片310、第二焊接片320与缓冲片330为一体。本实施例中,缓冲片330与第一焊接片310、第二焊接片320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空间,且第一缓冲子片331和第二缓冲子片332之间也形成有变形空间,因此,更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柔性,降低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之间隐裂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4
请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400包括第一焊接片410、第二焊接片420以及位于第一焊接片410和第二焊接片420之间的缓冲片430。缓冲片4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焊接片410、第二焊接片420连接。
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400为弹性体。第一焊接片410、第二焊接片420与缓冲片430均为铜箔。如图中所示,第一焊接片410、第二焊接片420与缓冲片430为一体。缓冲片430分别与第一焊接片410、第二焊接片420相对的两个表面均为平滑曲面,且平滑曲面的曲率为定值。因此,缓冲片430自身形成了可以变形的空间。此外,缓冲片430与第一焊接片410、第二焊接片420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空间。整体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柔性,降低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之间隐裂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5
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500包括第一焊接片510、第二焊接片520以及位于第一焊接片510和第二焊接片520之间的缓冲片530。缓冲片5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焊接片510、第二焊接片520连接。第一焊接片510用于与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电极连接,第二焊接片520用于与太阳能电池的背面电极连接。
本实施例中,缓冲片5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焊接片510、第二焊接片520通过导电金属铜焊接连接。同时,在缓冲片530上除与第一焊接片510、第二焊接片520连接的部分之外的表面设置有阻隔焊接层540,用于阻隔焊接。其中,阻隔焊接层540为柔性阻隔焊接层,例如可以涂覆胶、油墨等材料,避免缓冲片530的左上角与第二焊接片520焊接在一起或者缓冲片530的右下角与第一焊接片510焊接在一起而减少变形空间。
当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采用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500进行焊接之后,由于阻隔焊接层540的存在,使得缓冲片530与第一焊接片510、第二焊接片520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空间,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柔性,降低了相邻两个太阳能电池之间隐裂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有利于应用。
实施例6
请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由若干相互串联的电池切割片组成,相邻两个电池切割片之间采用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100连接。其中,太阳能电池连接件100的第一焊接片110用于与电池切割片的正面电极连接,第二焊接片120用于与相邻电池切割片的背面电极连接。
如图中所示,电池切割片的正面电极的宽度略大于第一焊接片110的宽度,同时相邻电池切割片的背面电极的宽度也略大于第二焊接片120的宽度,这样能够使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完全将太阳能电池连接件100完全覆盖住,避免露白,有利于提高太阳光照的利用率。同时,由于电池切割片的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均位于电池切割片的边缘位置,焊接之后电池切割片的背面电极正好将相邻电池切割片的正面电极覆盖住,不会遮挡太阳光照在电池切割片的受光面的面积。采用这种叠片设计,能够减少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非发电面积,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
由于使用上了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100,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柔性,降低了相邻两个电池切割片之间隐裂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可靠性,有利于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2~5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亦可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中,且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为其他呈弯折片状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例如,太阳能电池连接件的缓冲片还可以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缓冲子片,每个缓冲子片呈片状,至少两个缓冲子片依次首尾相接,相邻两个缓冲子片之间形成有变形空间。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和缓冲片独立选自铜箔、镀锡铜箔和铝箔中的一种。但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合适的金属导电材料。而三者可以同时选择同一种金属导电材料,亦可为不同金属导电材料的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焊接片和所述第二焊接片之间的缓冲片,所述缓冲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连接,所述缓冲片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之间分别形成有变形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呈片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包括至少两个缓冲子片,每个所述缓冲子片呈片状,所述至少两个缓冲子片依次首尾相接,相邻两个所述缓冲子片之间形成有变形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分别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相对的两个表面均为平滑曲面,所述平滑曲面的曲率为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与所述缓冲片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通过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连接件为弹性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与所述缓冲片独立选自铜箔、镀锡铜箔和铝箔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上除与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第二焊接片连接的部分之外的表面设置有阻隔焊接层。
10.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连接件。
CN201620128192.9U 2016-02-18 2016-02-18 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Active CN205385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8192.9U CN205385456U (zh) 2016-02-18 2016-02-18 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8192.9U CN205385456U (zh) 2016-02-18 2016-02-18 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85456U true CN205385456U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50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8192.9U Active CN205385456U (zh) 2016-02-18 2016-02-18 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854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201B (zh) * 2017-08-25 2020-03-11 德商賀利氏德國有限責任兩合公司 具有功能性縱向塗層的太陽能電池連接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8201B (zh) * 2017-08-25 2020-03-11 德商賀利氏德國有限責任兩合公司 具有功能性縱向塗層的太陽能電池連接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67151U (zh) 电连接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05932084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90980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89359A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CN205303481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7602596U (zh) 一种双面单晶叠片光伏组件
CN105552155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1106194B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组件
CN205385456U (zh) 太阳能电池连接件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11129175A (zh) 双面电池组件结构
CN208478352U (zh) 透气型太阳能电池板
CN205385457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3277428U (zh) Pcb背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2549967U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多极耳与盖板的连接方式
CN108258076A (zh) 一种采用异形焊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0156389U (zh) 一种二分之一串并联背接触光伏组件
CN213752721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11480061U (zh) 光伏组件
CN212062454U (zh) 一种具有反光贴膜的光伏组件
CN208315570U (zh) 一种采用异形焊带的太阳能电池片组件
CN208315571U (zh) 一种用于叠片型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焊带
CN209729927U (zh) 一种高透光柔性光伏组件
CN207425873U (zh) 一种双面光伏电池组件
CN203134836U (zh) 一种用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异形焊带
CN219658718U (zh) 一种改善载荷及降本的叠瓦电池片及叠瓦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306

Address after: 201406 Shanghai city Fengxian District Jianghai Economic Zone

Patentee after: Assist prosperous integr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Jiang Sudong Noboru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atentee after: GC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integrated

Patentee after: SUZHOU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406 Shanghai city Fengxian District Jianghai Economic Zone

Patentee before: Assist prosperous integr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GC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integrated

Patentee before: SUZHOU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406 Jianghai economic Park, South Bridge Town,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Co-patentee after: Jurong Xiexin Integrated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Assist prosperous integr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o-patentee after: GC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integrated

Co-patentee after: SUZHOU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406 Jianghai economic Park, South Bridge Town,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Co-patentee before: Jiang Sudong Noboru photovolta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atentee before: Assist prosperous integr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GC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integrated

Co-patentee before: SUZHOU GCL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APPL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