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3006U -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83006U
CN205383006U CN201620008473.0U CN201620008473U CN205383006U CN 205383006 U CN205383006 U CN 205383006U CN 201620008473 U CN201620008473 U CN 201620008473U CN 205383006 U CN205383006 U CN 205383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nsion
axial symmetry
curved
converging por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084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洪湖
王亚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6200084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83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83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8300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涡扇发动机红外隐身的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其外形先呈轴对称形状收敛,再呈双S弯形状收敛,由尖锥形中心锥、外涵轴对称收敛段、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内涵轴对称收敛段以及内涵S弯收敛段组成。尖锥形中心锥和内涵轴对称收敛段连接形成内涵壁面,可以防止内涵通道局部扩张,抑制中心锥壁面上的流动分离。外涵轴对称收敛段和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相连接形成外涵壁面,可以更加有效地形成对中心锥以及内涵进口截面等典型高温部件的遮挡。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能够在提高排气系统气动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抑制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特征。

Description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领域,特别是飞行器红外辐射特征抑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飞机的红外特性研究表明:(1)喷气式飞机的主要红外辐射源来自飞机的排气系统和机身蒙皮;(2)在飞行马赫数小于1.5的情况下,排气系统空腔和高温部件的红外辐射,对飞机中波波段红外辐射的贡献达到90%以上。因此,研究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在3~5mm波段的红外辐射特征,发展排气系统的红外抑制技术是提升飞机战场生存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
针对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红外抑制措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发动机的选择,即采用混合排气的涡扇发动机,可以利用外涵冷气流降低排气系统内部高温固体壁面的温度,同时内、外涵气流掺混可以降低尾喷流的温度,从而抑制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特征;(2)喷管结构设计,即采用异形喷管、引射喷管或采用波瓣混合器等措施,例如采用二元喷管,利用喷管内流动的强三维效应加强了内、外涵气流的掺混,同时在喷管出口增大了尾喷流和外流的换热面积,有效降低了喷流的红外辐射;(3)改变排气系统固体部件的发射率;(4)遮挡技术,例如采用发动机弯曲流道安装技术,可以利用弯曲的喷管型面对排气系统内部高温部件进行遮挡,从而大幅降低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特征;(5)改变喷流红外辐射的光谱特性。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则较好地结合了异形喷管技术和遮挡技术的特点,势必在未来隐身飞行器上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关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的设计研究并不多见。国外Brunet等(BrunetE,SeineNS,DarisT,etal.Exhaustassemblyformingahorizontalpropulsiongaselbowinanaircraft:U.S.Patent7784284B2[P].2010-08-31)设计了一种双S弯二元喷管,其中间位置相对于涡轮轴线产生偏距,通过第一个S弯通道使燃气偏离中心轴线,再经过第二个S弯通道使燃气回到轴线位置上,进而对涡轮叶片和中心锥等高温部件进行有效遮挡,不仅可以降低雷达散射特征,还可以降低红外辐射特征。国内刘常春等(刘常春,吉洪湖,黄伟等.一种双S弯二元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3,28(7):1482-1488.)为了降低轴对称排气系统的红外辐射,设计了一种双S弯二元喷管,与轴对称喷管相比在推力损失不大于3%的前提下能将红外辐射平均降低70%以上。后者的设计存在两点缺陷:(1)采用截锥形中心锥,中心锥后端存在明显的突扩区域,加上内涵弯曲壁面的影响,其内涵通道内存在较大回流区,中心锥壁面气流分离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喷管的气动损失;(2)双S弯喷管起始端为外涵直径,要达到一定的遮挡效果,需要较大的偏距,横向尺寸较大,一定程度上使得喷管结构尺寸较大,增加了喷管的重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双S弯二元喷管中心锥气流分离严重且喷管尺寸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包括从内到外分布的尖锥形中心锥、内涵壁面和外涵壁面;所述内涵壁面由上游的内涵轴对称收敛段与下游的内涵S弯收敛段光滑连接形成;所述外涵壁面由上游的外涵轴对称收敛段与下游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光滑连接形成;上述尖锥形中心锥、内涵轴对称收敛段和外涵轴对称收敛段三者的进口截面为垂直于发动机轴线的同一个平面且三者在发动机轴线方向的长度相等;
所述外涵轴对称收敛段以发动机轴线为轴对称且沿发动机轴线方向呈逐渐收敛状,其出口截面处的外涵通道面积与其进口截面处的外涵通道面积相等,其壁面收敛型线采用维多辛斯基曲线;
所述内涵轴对称收敛段以发动机轴线为轴对称且沿发动机轴线方向呈逐渐收敛状,其出口截面处的内涵通道面积与其进口截面处的内涵通道面积相等,从而避免内涵通道扩张造成中心锥壁面上发生流动分离,其壁面收敛型线采用维多辛斯基曲线;
所述内涵S弯收敛段沿发动机轴线方向呈S弯形状逐渐收敛,其进口截面为圆形、出口截面为超椭圆形,且其进口截面与其出口截面之间的过渡截面为超椭圆形;
所述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沿发动机轴线方向呈双S弯形状逐渐收敛,其进口截面为圆形、出口截面为矩形,且其进口截面与其出口截面之间的过渡截面为超椭圆形;
上述两个过渡截面在发动机轴线的同一轴向位置处的轮廓形状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内涵出口气流与外涵出口气流的流向一致且分布均匀,避免内涵高温气流对外涵壁面的冲刷,减弱了外涵弯曲壁面对内涵气流的干扰。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内涵轴对称收敛段的出口截面的直径其中,D1为尖锥形中心锥的进口截面的直径,D3为内涵轴对称收敛段的进口截面的直径。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外涵轴对称收敛段的出口截面的直径其中,D2、D3分别为内涵轴对称收敛段的出口截面的直径和进口截面的直径,D5为外涵轴对称收敛段的进口截面的直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排气系统先呈轴对称形状逐渐收敛,再呈双S弯形状逐渐收敛,可以有效提高涡扇发动机的红外隐身性能。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采用尖锥形中心锥,内涵壁面先呈轴对称形状收敛,再呈S弯形状收敛,如此设计避免了内涵通道局部扩张,抑制了气流在中心锥壁面附近的分离,有效减弱了内涵弯曲壁面对内涵气流流动的影响,提升了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的气动性能;
(2)外涵壁面先呈轴对称形状收敛,再呈双S弯形状收敛,双S弯收敛段的起始端为外涵轴对称收敛段出口直径,只需要较小的偏距,就可以达到更好的遮挡效果,横向尺寸较小,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整个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的尺寸和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1/2物理模型;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对称面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对称面以及气流流路示意图;
图5是刘常春等(刘常春,吉洪湖,黄伟等.一种双S弯二元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3,28(7):1482-1488.)所设计的带截锥形中心锥的双S弯二元排气系统对称面上的速度矢量分布;
图6是按刘常春等(刘常春,吉洪湖,黄伟等.一种双S弯二元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3,28(7):1482-1488.)的设计方法设计的带尖锥形中心锥的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对称面速度矢量分布;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对称面上的速度矢量分布;
图8是图6、图7中两种设计方案下,排气系统尾向上的中心锥投影面积分布对比和排气系统辐射强度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1/2物理模型示意图,坐标系中沿着X轴线方向的为发动机轴线,排气系统先以发动机轴线为轴对称且沿发动机轴线方向呈逐渐收敛状(图中A段),再沿发动机轴线方向呈双S弯形状逐渐收敛(图中B段),由外涵轴对称收敛段1、内涵轴对称收敛段2、尖锥形中心锥3、内涵S弯收敛段4以及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5组成,内涵轴对称收敛段2和内涵S弯收敛段4相连接形成排气系统的内涵壁面6,外涵轴对称收敛段1和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5相连接形成排气系统的外涵壁面7。
由图2可得:
外涵轴对称收敛段1进口截面直径为D5、出口截面直径为D4,外涵轴对称收敛段1出口截面处的外涵通道面积与进口截面处的外涵通道面积相等,壁面收敛型线采用维多辛斯基曲线,长度与尖锥形中心锥3的长度相等,为L1
内涵轴对称收敛段2进口截面直径为D3、出口截面直径为D2,内涵轴对称收敛段2出口截面处的内涵通道面积与进口截面处的内涵通道面积相等,壁面收敛型线采用维多辛斯基曲线,长度和尖锥形中心锥3的长度相等,为L1
尖锥形中心锥3,其进口直径为D1,长度为L1
内涵S弯收敛段4的进口截面为圆形,直径为D2,出口截面为超椭圆形,长度为L2,进口截面与出口截面之间的过渡截面为超椭圆形,且过渡截面的轮廓形状始终和同一轴向位置处双S弯二元收敛段5的过渡截面轮廓形状保持一致。
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5的进口截面为圆形,直径为D5,出口截面为矩形,长度为L4,进口截面与出口截面之间的过渡截面为超椭圆形,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中心线的最大偏距为S;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对称面以及气流流路示意图,图中A段、B段均与图1中所示相同,分别为(内涵、外涵)轴对称收敛段和外涵双S弯收敛段,图中C段为内涵S弯收敛段。在内涵通道中的内涵燃气(图中实心箭头)会和在外涵通道中的外涵冷气(图中空心箭头)先经过混合,再一同排向大气。
图5是刘常春等(刘常春,吉洪湖,黄伟等.一种双S弯二元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数值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3,28(7):1482-1488.)设计的带截锥形中心锥的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对称面速度矢量分布。由于采用的是截锥形中心锥,中心锥后端存在明显的突扩区域,其内涵通道内存在较大回流区(图中箭头位置),中心锥壁面气流分离严重,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了排气系统的气动损失。
图6是按刘常春等的设计方法设计的带尖锥形中心锥的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对称面速度矢量分布。同样,其内涵通道中存在明显的突扩区域,加上内涵弯曲壁面的影响,其内涵通道内存在较大回流区(图中箭头位置),中心锥下方壁面气流分离严重。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带尖锥形中心锥的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对称面上的速度矢量分布。可见,内涵通道没有局部突扩区域,中心锥壁面附近也不存在气流分离的情况。
图8是具有相同结构尺寸两种排气系统(图6与图7所示)在排气系统尾向上中心锥投影面积的对比和排气系统红外辐射强度的对比。可以明显看出,与按刘常春等的设计方法设计的带尖锥形中心锥的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对内部高温部件的遮挡效果更好,红外抑制效果更佳,中心锥在排气系统尾向的投影面积只有前者的一半左右,辐射特征更是下降50%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到外分布的尖锥形中心锥(3)、内涵壁面(6)和外涵壁面(7);所述内涵壁面(6)由上游的内涵轴对称收敛段(2)与下游的内涵S弯收敛段(4)光滑连接形成;所述外涵壁面(7)由上游的外涵轴对称收敛段(1)与下游的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5)光滑连接形成;上述尖锥形中心锥(3)、内涵轴对称收敛段(2)和外涵轴对称收敛段(1)三者的进口截面为垂直于发动机轴线的同一个平面且三者在发动机轴线方向的长度相等;
所述外涵轴对称收敛段(1)以发动机轴线为轴对称且沿发动机轴线方向呈逐渐收敛状,其出口截面处的外涵通道面积与其进口截面处的外涵通道面积相等,其壁面收敛型线采用维多辛斯基曲线;
所述内涵轴对称收敛段(2)以发动机轴线为轴对称且沿发动机轴线方向呈逐渐收敛状,其出口截面处的内涵通道面积与其进口截面处的内涵通道面积相等,其壁面收敛型线采用维多辛斯基曲线;
所述内涵S弯收敛段(4)沿发动机轴线方向呈S弯形状逐渐收敛,其进口截面为圆形、出口截面为超椭圆形,且其进口截面与其出口截面之间的过渡截面为超椭圆形;
所述外涵双S弯二元收敛段(5)沿发动机轴线方向呈双S弯形状逐渐收敛,其进口截面为圆形、出口截面为矩形,且其进口截面与其出口截面之间的过渡截面为超椭圆形;
上述两个过渡截面在发动机轴线的同一轴向位置处的轮廓形状保持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内涵轴对称收敛段(2)的出口截面的直径其中,D1为尖锥形中心锥(3)的进口截面的直径,D3为内涵轴对称收敛段(2)的进口截面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外涵轴对称收敛段(1)的出口截面的直径其中,D2、D3分别为内涵轴对称收敛段(2)的出口截面的直径和进口截面的直径,D5为外涵轴对称收敛段(1)的进口截面的直径。
CN201620008473.0U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83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08473.0U CN205383006U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08473.0U CN205383006U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83006U true CN205383006U (zh) 2016-07-13

Family

ID=56347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08473.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83006U (zh) 2016-01-06 2016-01-06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830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1790A (zh) * 2016-01-06 2016-07-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CN112031938A (zh) * 2020-08-18 2020-12-04 清华大学 一种引射外涵空气降低航空发动机气膜冷气温度的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81790A (zh) * 2016-01-06 2016-07-2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CN105781790B (zh) * 2016-01-06 2018-07-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CN112031938A (zh) * 2020-08-18 2020-12-04 清华大学 一种引射外涵空气降低航空发动机气膜冷气温度的系统
CN112031938B (zh) * 2020-08-18 2021-06-29 清华大学 一种引射外涵空气降低航空发动机气膜冷气温度的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1790A (zh)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CN102926888B (zh) 一种隐身排气系统
US8579584B2 (en) Turbofan jet engine
US7921637B2 (en) High bypass-ratio turbofan jet engine
CN103133180B (zh) 一种低喷流噪声喷管及包含该喷管的涡扇发动机
CN109538375B (zh) 应用于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引射火箭
US10723464B2 (en) Injector nozzle configuration for swirl anti-icing system
CN113775436B (zh) 隐身旋流混合装置
CN105992867B (zh) 用于飞机的防冰系统及其方法
JP5070345B2 (ja) バイパス・ターボジェット・エンジンの性能改良方法
US20140130503A1 (en) Turbofan engine with convergent - divergent exhaust nozzle
CN204663701U (zh) 一种涡扇发动机的排气混合器
CN112610357A (zh) 一种带冷却结构的s弯隐身喷管
CN205383006U (zh) 一种分段收敛式双s弯二元混合排气系统
CN107380457A (zh) 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动力系统
CN110671231B (zh) 一种具有前置扰流片的喉道偏移式气动矢量喷管
CA2861181C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ssive thrust vectoring and plume deflection
CN114017203B (zh) 一种喷管及飞机后体狭缝排气冷却装置
CN104975984A (zh) 一种与飞行器结构一体化的涡扇发动机
CN204783324U (zh) 一种与飞行器结构一体化的涡扇发动机
CN204404237U (zh) 一种设置在燃气轮机燃烧室喷嘴中的空气旋流装置
CN207141406U (zh) 一种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机动力系统
CN205078365U (zh) 一种喷气式发动机
CN112173137B (zh) 一种直升机降温进气道
CN109139294A (zh) 一种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及其调节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