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5308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55308U
CN205355308U CN201620099561.6U CN201620099561U CN205355308U CN 205355308 U CN205355308 U CN 205355308U CN 201620099561 U CN201620099561 U CN 201620099561U CN 205355308 U CN205355308 U CN 2053553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erminal
terminal
signal
main body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995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健
段红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senberger Shangh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senberg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senberg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senberg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995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553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553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553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共面的两块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上下相互扣合的顶部绝缘主体和底部绝缘主体、至少一个拱形信号端子、至少一个接地端子、屏蔽壳,所述屏蔽壳盖合在顶部绝缘主体外,所述拱形信号端子固定安装于所述底部绝缘主体上,且通过所述顶部绝缘主体压紧,用于传输两电路板之间信号;所述接地端子固定安装于所述底部绝缘主体上,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拱形信号端子和屏蔽壳。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更加紧凑小型化,节省了空间和成本,且信号隔离度好,信号传输性能也高于现有的电连接器。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小型、信号间的隔离度更好的共面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可以伴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板到板射频连接器在无线系统模块互联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通信基站,RRH(RemoteRadioHead,用于移动宽带网络基站中的新技术设备),直放站,GPS设备以及其它类似应用等,具体可以用于电路板对电路板,电路板对射频模块或射频模块对射频模块的互连。随着无线产品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射频模块的信号互连已从传统的平行板间连接向共面板连接突破发展。同时要求两个被连接的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公差越来越大。
根据设备需要选择不同的数量,当连接数量多时,连接器本身的制造成本较高,而且当客户被连接电路板的布线空间限制,现有的板对板的连接方式不能解决该问题,传统的方式只能采用cable线缆组件的连接,成本会很高,安装不方便,而且现有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部件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凑,cable线缆加上SMA(SmallAType,微波高频连接器)连接头的组件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更紧凑小型化及信号间隔离度更好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共面的两块电路板,包括上下相互扣合的顶部绝缘主体和底部绝缘主体、至少一个信号端子、至少一个接地端子、屏蔽壳,所述屏蔽壳盖合在顶部绝缘主体外,其中:
所述信号端子固定安装于所述底部绝缘主体上,且通过所述顶部绝缘主体压紧,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两端的信号接触端及两信号接触端之间的固定部,所述信号接触端与其对应端的电路板相接触,用于传输两电路板之间信号,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底部绝缘主体上;
所述接地端子固定安装于所述底部绝缘主体上,且其一端连接所述信号端子,另一端连接所述屏蔽壳。
优选地,所述底部绝缘主体上沿轴向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安装信号端子的信号端子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信号端子安装部包括两端的信号端子安装槽位和位于两信号端子安装槽位之间的信号端子固定槽位,所述信号端子的信号接触端对应插入到所述信号端子安装槽位内,且穿出信号端子安装槽位与电路板弹性接触;所述信号端子的固定部对应固定于所述信号端子固定槽位内。
优选地,所述顶部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压紧信号端子的压紧凸台,所述压紧凸台在底部绝缘主体与顶部绝缘主体相扣合时压紧所述信号端子。
优选地,所述接地端子通过设置于底部绝缘主体上的接地端子槽位安装于底部绝缘主体上。
优选地,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第一弹性端子、第二弹性端子和两者之间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底部卡位,所述底部卡位插入到底部绝缘主体上的接地端子槽位内。所述第一弹性端子、第二弹性端子可以呈半圆形或者C型。
优选地,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一弹性端子与拱形信号端子接触,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弹性端子与屏蔽壳接触。
优选地,所述顶部绝缘主体和底部绝缘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卡扣组件相扣合,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设置于底部绝缘主体上的底部卡扣和设置于顶部绝缘主体上的与底部卡扣相咬合的顶部卡槽。
优选地,所述顶部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接地端子的限位槽,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弹性端子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顶部绝缘主体与屏蔽壳通过第二卡扣组件相扣合,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设置于顶部绝缘主体上的卡合凸台和设置于屏蔽壳上的与卡合凸台相配合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信号端子的固定部与信号端子安装部的信号端子固定槽位之间通过至少一组第三卡扣组件相配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三卡扣组件包括设置在信号端子的固定部上的卡点及对应设置在信号端子安装部的信号端子固定槽位内的卡槽。
优选地,所述底部绝缘主体上的信号端子安装部内侧呈拱桥的流线型。
优选地,所述电连接器位于两块共面的电路板之间,且固定于靠近两块电路板的边沿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共平面信号传输,而且也可以将不同厚度的PCB板实现信号传输,也就是说可以实现两块PCB之间的高度容差的安装,且电路板信号间的串扰可以被接地端子很好的隔离开。
2、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更加紧凑型的Quasi-TEM模(准-横向电磁传输模块)的传输,信号能量更加集中闭合传输,连接器更加小型化,且本实用新型只需通过单通道即可传输共面射频信号,因此与现有的共面型连接器相比,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与连接器空间。
3、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信号传输性能高于现有的共面型连接器,几乎类似于传统的SMA+Cable线缆的组合件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固定到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未安装屏蔽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部绝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信号端子和底部绝缘主体组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顶部绝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顶部绝缘主体反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顶部绝缘主体压紧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接地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4中电连接器沿接地端子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顶部绝缘主体和底部绝缘主体相扣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4中电连接器沿顶部绝缘主体的卡合凸台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屏蔽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路板;
200、连接器;
300、底部绝缘主体,301、信号端子安装槽位,302、信号端子固定槽位,303、卡槽,304、接地端子槽位,305、接地端子槽位,306、底部卡扣;
400、拱形信号端子,401、信号接触端,402、固定部,403、卡点;
500、接地端子,501、第一弹性端子,502、第二弹性端子,503、安装部,504、底部卡位,505、底部卡位;
600、顶部绝缘主体,601、压紧凸台,602、顶部卡槽,603、限位槽,604、卡合凸台;
700、屏蔽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固定连接在两块共面的电路板100之间,这两块电路板的厚度可以相同或者是存在一定的厚度差,结合图2所示,信号通过电连接器从一块电路板传输到另外一块电路板。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是与电路板的边沿位置弹性接触,并以螺丝等固定件将连接器固定于两块电路板的边沿。
结合图3、图4和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200主要包括底部绝缘主体300、至少一个拱形信号端子400、至少一个接地端子500、顶部绝缘主体600和屏蔽壳700,其中,
拱形信号端子400固定安装于底部绝缘主体300上,且与电路板100弹性接触,用于将信号从一块电路板上传输到另一块电路板上。具体地,结合5和图6所示,底部绝缘主体300上沿轴向方向设置至少一个信号端子安装部,拱形信号端子固定安装于该信号端子安装部内,该信号端子安装部内侧呈拱桥的流线型。每个信号端子安装部包括两端的信号端子安装槽位301和信号端子固定槽位302,这里的信号端子安装槽位301是开口的,信号端子固定槽位302位于两端的信号端子安装槽位301之间。
如图7所示,拱形信号端子400包括两端的信号接触端401及两信号接触端401之间的固定部402,其中,结合图6所示,信号接触端401相应插入到底部绝缘主体300上的信号端子安装槽位301内,且穿出信号端子安装槽位301与下方的电路板100弹性接触;固定部402对应固定于底部绝缘主体上的信号端子固定槽位302内。
优选地,信号端子的固定部402与信号端子安装部的信号端子固定槽位302之间通过至少一组卡点403和卡槽303相配合的结构固定,使得信号端子400牢牢固定在底部绝缘主体300上,其中,卡点403设置在信号端子的固定部402上,卡点403自信号端子的固定部402的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的,卡槽303对应设置在信号端子安装部的信号端子固定槽位302内。
拱形信号端子400在底部绝缘主体300与顶部绝缘主体600相扣合时,还通过顶部绝缘主体600压紧固定,具体地,结合图9和图10所示,顶部绝缘主体600上设置有用于压紧拱形信号端子400的压紧凸台601,压紧凸台601在底部绝缘主体300与顶部绝缘主体600相扣合时压紧拱形信号端子400。
接地端子500也固定安装于底部绝缘主体300上,且其一端与拱形信号端子400接触,另一端与屏蔽壳700相接触。具体地,结合图5和图11所示,底部绝缘主体30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接地端子槽位304,305,接地端子500通过该接地端子槽位304,305固定安装在底部绝缘主体300上,如图11所示,接地端子500包括第一弹性端子501、第二弹性端子502和安装部503,安装部503位于第一、第二弹性端子之间,其中,如图12所示,第一弹性端子501与拱形信号端子400接触,第二弹性端子502与屏蔽壳700接触,安装部503上则设置有与底部绝缘主体300上的接地端子槽位304相对应的底部卡位504,505,安装接地端子500到底部绝缘主体300上时,通过将底部卡位504,505插入到底部绝缘主体上的接地端子槽位304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端子501、第二弹性端子502可以但不限于呈半圆形或者C型。
如图13所示,顶部绝缘主体600与底部绝缘主体300通过至少一组第一卡扣组件相扣合,具体地,结合图5、图8所示,每组第一卡扣组件包括一底部卡扣306和一顶部卡槽602,其中底部卡扣306设置于底部绝缘主体300上,顶部卡槽602设置于顶部绝缘主体600上,在底部绝缘主体300与顶部绝缘主体600相扣合时,底部卡扣306和顶部卡槽602是相咬合的。
如图8所示,顶部绝缘主体600上还设置有用于限位接地端子500的限位槽603,具体地,接地端子500的第二弹性端子502穿出顶部绝缘主体600且限位于限位槽603内。
结合图3、图12、图14、图15所示,屏蔽壳700通过第二卡扣组件盖合在顶部绝缘主体600外,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二卡扣组件包括设置于顶部绝缘主体600上的卡合凸台604和设置于屏蔽壳上的与卡合凸台相配合的凹槽(图未示),卡合凸台604在屏蔽壳700和顶部绝缘主体600相扣合时相应插入到凹槽内。本实施例中的卡合凸台可以是但不限于绝缘圆柱或者椭圆形绝缘圆柱。
本实用新型揭示的电连接器,用于在两电路板之间并行传输多组信号,且信号间的串扰可以被接地信号端子很好的隔离开。该连接器可以实现共平面信号传输,而且也可以将不同厚度的PCB板实现信号传输,也就是说可以实现两块PCB之间的高度容差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共面的两块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相互扣合的顶部绝缘主体和底部绝缘主体、至少一个信号端子、至少一个接地端子、屏蔽壳,所述屏蔽壳盖合在顶部绝缘主体外,其中:
所述信号端子固定安装于所述底部绝缘主体上,且通过所述顶部绝缘主体压紧,所述信号端子包括两端的信号接触端及两信号接触端之间的固定部,所述信号接触端与其对应端的电路板相接触,用于传输两电路板之间信号,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底部绝缘主体上;
所述接地端子固定安装于所述底部绝缘主体上,且其一端连接所述信号端子,另一端连接所述屏蔽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绝缘主体上沿轴向方向设置至少一个用于安装信号端子的信号端子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安装部包括两端的信号端子安装槽位和位于两信号端子安装槽位之间的信号端子固定槽位,所述信号端子的信号接触端对应插入到所述信号端子安装槽位内,且穿出信号端子安装槽位与电路板弹性接触;所述信号端子的固定部对应固定于所述信号端子固定槽位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压紧信号端子的压紧凸台,所述压紧凸台在底部绝缘主体与顶部绝缘主体相扣合时压紧所述信号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通过设置于底部绝缘主体上的接地端子槽位安装于底部绝缘主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包括第一弹性端子、第二弹性端子和两者之间的安装部,所述第一弹性端子与拱形信号端子接触,所述第二弹性端子与屏蔽壳接触,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底部卡位,所述底部卡位插入到底部绝缘主体上的接地端子槽位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绝缘主体和底部绝缘主体之间通过第一卡扣组件相扣合,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设置于底部绝缘主体上的底部卡扣和设置于顶部绝缘主体上的与底部卡扣相咬合的顶部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绝缘主体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接地端子的限位槽,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弹性端子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绝缘主体与屏蔽壳通过第二卡扣组件相扣合,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设置于顶部绝缘主体上的卡合凸台和设置于屏蔽壳上的与卡合凸台相配合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固定部与信号端子安装部的信号端子固定槽位之间通过卡点和卡槽相配合的结构固定。
CN201620099561.6U 2016-02-01 2016-02-01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53553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9561.6U CN205355308U (zh) 2016-02-01 2016-02-01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99561.6U CN205355308U (zh) 2016-02-01 2016-02-0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55308U true CN205355308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82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99561.6U Active CN205355308U (zh) 2016-02-01 2016-02-0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5530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6334A (zh) * 2016-02-01 2017-08-08 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EP4020717A1 (en) * 2020-12-24 2022-06-29 Intel Corporation Ultra slim module form factor and connector architecture for inline connec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6334A (zh) * 2016-02-01 2017-08-08 罗森伯格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026334B (zh) * 2016-02-01 2024-02-06 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EP4020717A1 (en) * 2020-12-24 2022-06-29 Intel Corporation Ultra slim module form factor and connector architecture for inline connec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4746B (zh) 多位射频连接器
CN102842784A (zh) 电力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及具有它们的系统
CN109672011B (zh) 天线及其介质波导滤波器
CN109449546B (zh) 介质波导滤波器及其输入输出结构
CN205429219U (zh) 一种毛纽扣板间射频连接器
CN205355308U (zh) 电连接器
US6922174B2 (en) Mobile radio antenna for a base station
CN111082242A (zh) 一种连接器、电路板及通信设备
CN102544795B (zh) 压配合电缆连接器
CN111430850A (zh) 一种适用于腔体滤波器的同轴转微带连接器和装配方法
CN102683929B (zh) 射频连接器
CN208572082U (zh) 射频传输模块、射频链路及通讯设备
CN111048959A (zh) 连接切换装置
EP1307951B1 (en) Sub-miniature, high speed coaxial pin interconnection system
CN214254926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双通道射频连接器组件
CN101938075B (zh) 自动化装置
CN102334234A (zh) 无线电设备
CN205960360U (zh) 射频连接器
CN105356106A (zh) 一种毛纽扣板间射频连接器
KR200482325Y1 (ko) 케이블 텔레비전용 동축 비디오 네트워크 전송기 및 그 삽입 소켓
CN202534902U (zh) 多端口射频连接器
CN203660214U (zh) 高速高频射频连接器
CN203660127U (zh) 共面型连接器
CN109830854A (zh) 用于高速连接器的屏蔽组件、模块结构及高速连接器
CN107026334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unshan Dianshan Lake Tow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45 Shen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Rosenber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Kunshan Dianshan Lake Tow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45 Shen Dinglu No. 6

Patentee before: Rosenberger Technology (Kunshan)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8

Address after: 201700 B2 factory building, 303 Xinke Road, industrial park,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ROSENBERGER (SHANGH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45 No. 6 Shen'an Road, Dianshan Lake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osenber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