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1680U -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51680U
CN205351680U CN201521081357.3U CN201521081357U CN205351680U CN 205351680 U CN205351680 U CN 205351680U CN 201521081357 U CN201521081357 U CN 201521081357U CN 205351680 U CN205351680 U CN 205351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conditioner
assembly
condition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813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浩
刘奇伟
谭周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813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51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51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51680U/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07763 priority patent/WO201710167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其中,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导风板可枢转地设在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导风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口;至少一组散风组件,散风组件为单层结构且可转动地设在安装口上以适于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扩散流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通过在导风板上设置至少一组散风组件,由此可以使经由散风组件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可避免风沿同一方向从出风口直接吹出,进而可以实现空调器的无风感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用户常常开启空调制冷或制热功能,使室内环境温度维持在交舒服的范围内,如果带有冷气或热气的风吹到人的身上后,会感觉到风力强劲,使得空调器的舒适性差。尤其是在夏季,当空调器在制冷时,太冲的冷气会使一些老人、孕妇、小孩等体质偏弱群体容易患上空调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所述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具有无风感导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如上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口;至少一组散风组件,所述散风组件为单层结构且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安装口上适于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扩散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通过在导风板上设置至少一组散风组件,由此可以使经由散风组件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可避免风沿同一方向从出风口直接吹出,进而可以实现空调器的无风感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风组件与所述安装口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口的内周壁上设有挡风凹槽,所述散风组件的外周缘位于所述挡风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风组件通过连接支架与所述导风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为一个且所述连接支架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组散风组件均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散风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风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散风组件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导风板连接,每个所述散风组件上的多个所述连接支架沿其旋转轴线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散风组件通过一个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导风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为金属支架或塑料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导风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风组件包括:散风主体,所述散风主体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安装口上;枢转轴,所述枢转轴设在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散风主体可枢转地套设在所述枢转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风组件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枢转轴紧密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散风主体紧密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散风主体中的至少一个为风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轮包括:中部风圈,所述中部风圈中部设有供所述枢转轴穿过的枢转孔;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设在所述中部风圈的外周壁上且沿所述中部风圈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叶片个数为3-24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叶片为8片、12片或15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叶片所在平面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夹角为10°-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叶片所在平面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夹角为20°或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轮还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连接至少两片相邻的所述叶片的自由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风圈呈环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上设有出风口且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导风板上设置至少一组散风组件,由此可以使经由散风组件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可避免风沿同一方向从出风口直接吹出,进而可以实现空调器的无风感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沿B-B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主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沿C-C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主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沿D-D的剖视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主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主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主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主视图,空调器为空调挂机;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导风板处于关闭出风口的状态;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风板处于打开出风口的状态;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导风板处于打开出风口的状态;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空调器为移动空调器;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空调器为空调柜机;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中E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F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2是图30中沿G-G的剖视示意图;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4中沿H-H的剖视示意图;
图36是图34中I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4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导风板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导风板组件1,
导风板100,安装口110,挡风凹槽111,导风板的外表面112,导风板的内表面113,
连接支架120,安装孔121,连接筋122,
散风组件200,
散风主体201,枢转孔202,
枢转轴203,螺纹紧固件207,
轴承204,内圈205,外圈206,
风轮210,叶片211,导风圈212,中部风圈213,
格栅220,挡风片221,间隔件222,
球体散风件230,散风出口231,弹性翻边232,
摆叶组件240,摆叶241,贴合槽242,摆叶组件的外表面243,转动环244,连接轴245,嵌入槽246,
空调器2,
壳体21,出风口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
如图1-图2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2的导风板组件1,包括:导风板100和至少一组散风组件200。
具体而言,导风板100可枢转地设在空调器2的出风口22处,导风板100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口110。散风组件200为单层结构且可转动地设在安装口110上以适于将出风口22吹出的风扩散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100可以根据需求改变状态,例如,当空调器2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时,导风板100可以遮挡出风口22;当空调器2需要向其所在环境吹入气流、且导风板100打开出风口22时,风可以直接从出风口22吹出;当空调器2需要向其所在环境吹入气流、且导风板100关闭出风口22时,风可以经过散风组件200吹出。经由散风组件200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从而可以改变的风的流动方向,使风朝向不同方向流动,缩短送风距离,避免风直接吹送到人体上,进而实现了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1,通过在导风板100上设置至少一组散风组件200,由此可以使经由散风组件200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可避免风沿同一方向从出风口22直接吹出,进而可以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如图1-图4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空调器2包括:壳体21、导风板100以及至少一组散风组件200。具体而言,壳体21上具有出风口22,当空调器2需要对其所在的环境进行制冷、制热或者换气时,风可以从出风口22流出。导风板100可枢转地设在出风口22处,导风板100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口110,散风组件200设在安装口110上以适于将从出风口22吹出的风扩散流动。可以理解的是,风经过散风组件200后改变原来的流动方向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100可以根据需求改变状态,例如,当空调器2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时,导风板100可以遮挡出风口22;当空调器2需要向其所在环境吹入气流、且导风板100打开出风口22时,风可以直接从出风口22吹出;当空调器2需要向其所在环境吹入气流、且导风板100关闭出风口22时,风可以经过散风组件200吹出。经由散风组件200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从而可以改变的风的流动方向,使风朝向不同方向流动,缩短送风距离,避免风直接吹送到人体上,进而实现了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如图20、图21所示,当空调器2的导风板100处于遮挡出风口22的状态时,空调器2可以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或者处于无风感运行状态;如图22、图23所示,当空调器2的导风板100处于打开出风口22的状态时,空调器2产生的气流可以从出风口22直接吹出。
由此,通过在导风板100上设置散风组件200,可以使经由散风组件200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可避免风沿同一方向从出风口22直接吹出,进而实现了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提高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散风组件200在出风口22处可转动,由此便于改变的风的流动方向,使风朝向不同方向流动,缩短送风距离,避免风直接吹送到人体上,进而实现了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2可以为空调柜机、空调挂机或移动空调器2等空气处理设备。如图20所示,该空调器2为空调挂机;如图24所示,该空调器2为移动空调器2;如图25所示,该空调器2为空调柜机。上述多种空调器2的导风板100上均设置有散风组件200,空调器2产生的风均可以以扩散流动的方式从空调器2的出风口22流出,使空调器2具有无风感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散风组件200可以与安装口110一一对应。例如,如图1、图6、图10、图14、图18、图29、图33、图37以及图40所示,散风组件200与安装口110一一对应。具体地,在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导风板100上具有八个安装口110,相应地,散风组件200也具有八组且与安装口110一一对应;再如,在如图6所示的示例中,导风板100上具有六个安装口110,相应地,散风组件200也具有六组且与安装口110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散风组件200均匀分布。在如图1、图6、图10、图14以及图18所示的示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散风组件200之间的间距相等。需要说明的是,多组散风组件200的排布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多组散风组件200还可以按照其他规律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多个散风组件200的中心在导风板100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或曲线上。例如,多个散风组件200可转动地设在安装口110处且多个散风组件200的旋转中心在导风板100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或曲线上。这里“旋转中心”是指散风组件200的旋转轴线上的点。在如图1、图6、图10、图14以及图18所示的示例中,多组散风组件200的旋转中心在导风板100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上;再如,在如图19所示的示例中,多组散风组件200的旋转中心在导风板100上的投影位于曲线上。由此,可以增加导风板100的结构多样性,满足不同型号的空调器2的使用需求,同时还可以改善空调器2的无风感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口110的内周壁上设置挡风凹槽111,散风组件200的外周缘位于挡风凹槽111内。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2在制冷状态下,位于散风组件200后侧的空气为温度较低,位于散风组件200前侧的空气温度较高,当冷空气沿着如图2、图7、图11以及图15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流动,当温度较高的空气与温度较低的空气交汇时,容易在散风组件200的外周缘处产生冷凝水,通过在安装口110的内周壁上设置挡风凹槽111,使散风组件200的外周缘位于挡风凹槽111内,从而可以阻挡气流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吹向散风组件200,进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在散风组件200的外周缘处产生冷凝水,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器2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散风组件200通过连接支架120与导风板100连接,由此便于将散风组件200安装至导风板10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架120可以为一个且连接支架120沿导风板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少一组散风组件200与连接支架120连接。由此,不但可以简化散风组件200与导风板100的连接结构,还可以提高导风板100的结构强度。
例如,连接支架120设在导风板的内表面113上,连接支架120可以从导风板100的左端(例如如图1所示导风板100的左侧一端)延伸到导风板100的右端(例如如图1所示导风板100的右侧一端),连接支架120的左端与导风板100的左端连接,连接支架120的右端与导风板100的右端连接,当散风组件200为一个时,该散风组件200安装在连接支架120上,当散风组件200有多个时,散风组件200可以间隔地排布的连接支架120上。
如图1、图6、图10、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架120的一端与散风组件200连接,另一端与导风板100连接,由此可以提高散风组件200与导风板100之间的连接强度,延长导风板100的使用寿命。例如,在如图6所示的示例中,每个散风组件200通过一个连接支架120与导风板100连接,由此可以简化连接支架120的结构,节约生产成本;再如,在如图1、图10和图14所示的示例中,每个散风组件200通过多个连接支架120与导风板100连接,每组散风组件200上的多个连接支架120沿其旋转轴线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散风组件200与多个连接支架120的一端共同连接,由此可以提高散风组件200与导风板100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连接支架120可以为金属支架,由此不但可以提高连接支架120的结构强度,还可以降低导风板组件1的出风噪音,从而有利于提升空调器2的使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支架120的材质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中,连接支架120可以为塑料支架,由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为进一步简化加工工序、提高空调器2的装配效率,连接支架120可以与导风板100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7、图11以及图15所示,散风组件200包括:散风主体201。其中,散风主体201可转动或可滑动地设在安装口110上。由此,便于实现经由散风组件200的风以扩散的方式流动,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利用转动或滑动的方式提高散风组件200对风的扩散效果,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散风组件200还可以包括:枢转轴203。其中,枢转轴203设在连接支架120上,散风主体201可枢转地套设在枢转轴203上。由此即可将散风组件200可枢转地设在安装口110处。由此,可以简化散风组件200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例如,如图5所示,枢转轴203的一端设有螺纹,连接支架120上设有供枢转轴203的一端穿过的安装孔121,在装配时,枢转轴203的一端与安装孔121螺纹配合,枢转轴203的一端依次穿过枢转孔202、安装孔121后伸出至安装孔121的外部,且枢转轴203上靠近其端部的部分螺纹位于安装孔121外,然后利用螺纹紧固件207将枢转轴203固定在连接支架120上。在如图2、图6以及图15所示的示例中,螺纹紧固件207呈帽状罩设在枢转轴203的一端;在如图11所示的示例中,螺纹紧固件207呈环状套设在枢转轴203的一端,即枢转轴203的一端穿过螺纹紧固件207,枢转轴203的外周壁与螺纹紧固件207的内环内周壁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2、图7、图11以及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散风组件200还可以包括轴承204,轴承204的内圈205与枢转轴203紧密配合,轴承204的外圈206与散风主体201紧密配合。由此可以降低散风主体201与枢转轴203之间的摩擦,同时也便于将散风主体201可转动地设在安装口110上。
例如,如图2、图7、图11以及图15所示,散风主体201上设有供枢转轴203穿过的枢转孔202,轴承204设在枢转孔202内,且轴承204的内圈205与枢转轴203紧密配合,轴承204的外圈206与枢转孔202的内周壁配合,由此当散风组件200转动时,可以有效地减少散风主体201与枢转轴203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散风主体201的转动的灵活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散风主体201与枢转轴203之间的磨损,进而可以有效地延长散风组件2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5所示,多个散风主体201中的至少一个为风轮210。由此便于实现散风组件200对风的扩散效果,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进一步地,风轮210上设有供枢转轴203穿过的枢转孔202,且风轮210可以包括多个叶片211,多个叶片211沿枢转孔202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由此当风经过散风组件200时,在叶片211的作用下可以使风扩散流动,即可以改变风的流动方向,使风吹向不同的方向,例如在导风板100前侧风沿着图2、图7、图11以及图15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呈锥状向外扩散。
需要说明的是,风轮210的叶片211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增加叶片211的数量可以有利于提高风轮210的散风效果,缩短送风距离;减少叶片211的数量可以有利于增大出风量,提升导风板组件1的使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叶片211个数可以为3-24片,由此可以提高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经试验验证,当叶片211个数为8片、12片或15片时,散风组件200的散风效果更好,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更佳。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示例中,风轮210的叶片211数为15片;再如,在如图6所示的示例中,风轮210的叶片211数为12片;又如,在如图10所示的示例中,风轮210的叶片211数为8片。
进一步地,叶片211所在平面与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的夹角为10°-80°。由此,可以缩短送风距离,进一步提高散风组件200的散风效果和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叶片211与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的夹角较大时,可以有利于使风以扩散的方式流动,提高导风板组件1的无风感效果;叶片211与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的夹角较小时,有利于增大散风组件200的出风量,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器2的性能。经试验验证,当叶片211所在平面与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的夹角为20°或60°时,散风组件200的散风效果、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更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风轮210还可以包括:导风圈212,导风圈212连接至少两片相邻的叶片211的自由端。由此,可以增强风轮210的结构强度,延长散风组件20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导风圈212形成为环形导风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6-图32所示,多个散风主体201中的至少一个为格栅220。格栅220结构的散风组件200具有结构简单、散风效果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利用格栅220结构可以提高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6-图32所示,格栅220可以包括:间隔件222和多个挡风片221。具体地,间隔件222上设有供枢转轴203穿过的枢转孔202,多个挡风片221分布在间隔件222的两侧,每个挡风片221与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其中多个挡风片221中的至少一个挡风片221的夹角与其余挡风片221的夹角不等。需要说明的是,挡风片221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将经由格栅220吹出的风引导至不同的方向。另外,由于多个挡风片221中的至少一个挡风片221的夹角与其余挡风片221的夹角不等,当有风经过格栅220时,风对间隔件222两侧的挡风片221的作用力不相等,从而容易驱动格栅220转动,进而使得经过格栅220的风可以以扩散的方式流动,由此即可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送风效果。
在如图25所示的示例中,挡风片221形成为直线型挡风片221。这里对间隔件222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例如,间隔件222可以设在格栅220的中间位置处,位于间隔件222两侧的挡风片221的数量、长度均可以相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挡风片221与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的夹角可以为10°-80°。由此便于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的送风效果。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挡风片221的延伸方向大体一致。由此,可以简化格栅220的加工过程,节约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如图3、图4所示,格栅220还可以包括:导风圈212,挡风片221的一端与间隔件222连接,另一端与导风圈212的内周壁连接。由此,可以增强风轮210的结构强度,延长散风组件20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导风圈212形成为环形导风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9-图32所示,多个散风主体201中的一部分散风主体201为风轮210,另一部分散风主体201为格栅220。可以理解的是,在同一空调器2的导风板100上,多个的散风主体201中存在至少一个风轮210,同时也存在至少一个格栅220。这里,对格栅220与风轮210的排布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在如图29-图30所示的示例中,格栅220与风轮210交替间隔分布,即相邻的两个格栅220之间设有一个风轮210,相邻的两个风轮210之间设有一个格栅220。当然,格栅220与风轮210的排布方式并不限于此,只要其可满足散风组件200的扩散式分散风、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即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3-图36所示,多个散风主体201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风轮210和格栅220,风轮210和格栅220中的一个位于出风方向的上游,另一个位于出风方向的下游。也就是说,同一个散风组件200同时包括有风轮210和格栅220结构。例如,在如图36所示的示例中,每个散风主体201中包括两层,其中一层为风轮210结构且位于靠近导风板的内表面113的位置处,另一层为格栅220结构且位于靠近导风板的外表面112的位置处。由此,可以利用风轮210、格栅220对风进行两次散风,由此可以提高风的扩散效果,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散风组件200内,风轮210和格栅220的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风轮210结构可以位于靠近导风板的外表面112的位置处,格栅220结构可以位于靠近导风板的内表面113的位置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7-图39所示,多个散风组件200中的至少一个为球体散风件230,球体散风件230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口110上且球体散风件230上设有散风出口231。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22处的风可以从散风出口231排出,由于球体散风件230可转动设在安装口110处,散风出口231的朝向可以任意调整,即风可以从不同的散风出口231沿不同的方向排出,由此即可使风以扩散流动的方式从散风组件200排出,进而实现了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安装口110上可以设有弹性翻边232,弹性翻边232沿安装口110的周向方向包裹在球体散风件230的部分外周壁上。由此,可以使球体散风组件200牢靠地安装在导风板100上,降低球体散风件230因意外从导风板100上脱落的可能性。例如,如图37-图39所示,球体散风件230大体呈球状,弹性翻边232呈环状且沿安装口110的周向方向包裹在球体散风件230的外周壁上。
进一步地,弹性翻边232可以位于导风板的外表面112上和/或导风板的内表面113上。这里的“导风板的外表面112”可以指导风在封闭出风口22时位于壳体21的外部的一侧的表面,“导风板的内表面113”可以指导风在封闭出风口22时位于壳体21的内部的一侧的表面。例如,如图39所示,部分弹性翻边232位于导风板的外表面112上且朝向导风板100的外侧延伸出,弹性翻边232的朝向球体散风件230的表面与球体散风件230贴合;部分弹性翻边232位于导风板的内表面113上且朝向导风板100的内侧延伸出,弹性翻边232的朝向球体散风件230的表面与球体散风件230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0-图42所示,多个散风组件200中的至少一个为摆叶组件240,摆叶组件240可在封闭安装口110的第一状态和打开安装口110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摆叶组件240处于第一状态时,摆叶组件240封闭安装口110,风无法通过摆叶组件240而流动;当摆叶组件240处于第二状态时,摆叶组件240打开安装口110,风可以通过摆叶组件240的导风作用以扩散流动的方式从安装口110流出,进而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摆叶组件240在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调整摆叶组件240的状态,可以改变从安装口110吹出的风的流动方向、流动状态,例如,如图40所示,当摆叶组件240在处于第二状态、且当有风从安装口110吹出时,摆叶组件240可以驱使风以扩散流动的方式流动,由此便于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40-图42所示,摆叶组件240可以包括两片间隔开的摆叶241,每片摆叶241可转动地设在安装口110上。由此便于调整从安装口110吹出的风的流动方向和流动方式,驱使风以扩散流动的方式流动。为提高摆叶组件240的结构紧凑程度,当摆叶组件240位于第一状态时,两片摆叶241的部分重叠。例如,如图41中位于最右侧的一组摆叶组件240所示,该组摆叶组件240处于第一状态,两片摆叶241封闭相应的安装口110,且两片摆叶241的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如图40所示,两片摆叶241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贴合槽242,当摆叶组件240位于第一状态时,两片摆叶241中的另一个的、与其中一个摆叶241重叠的部分配合在贴合槽242内。由此,可以提高摆叶组件240的结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当摆叶组件240位于第一状态时,摆叶组件的外表面243形成为光滑面。由此,可以提高摆叶组件240的外形美观性。这里“摆叶组件的外表面243”可以指当摆叶组件240处于第一状态时,摆叶组件240朝向空调器2的壳体21的外部一侧的表面。例如,如图41所示,两片摆叶241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贴合槽242,当摆叶组件240位于第一状态时,两片摆叶241中的另一个的、与其中一个摆叶241重叠的部分配合在贴合槽242内,并且摆叶组件的外表面243形成为光滑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40、图42所示,摆叶组件240还包括转动环244,转动环244设在安装口110的内周壁上且沿安装口110的内周壁可转动,摆叶241可转动的设在转动环244上。如图42所示,安装口110的内周壁上设有嵌入槽246,嵌入槽246可以沿安装口110的周向方向延伸,转动环244可转动地安装在嵌入槽246内,摆叶241上设有连接轴245,连接轴245可转动地设在转动环244上,由此摆叶241不但可以实现自身旋转,还可以在随着转动环244转动,进而风可以以扩散流动的方式从安装口110吹出,提高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下面参照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调器2的导风板组件1。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器2包括壳体21、导风板100以及八组散风组件200。壳体21上具有出风口22,当空调器2需要对其所在的环境进行制冷、制热或者换气时,风可以从出风口22流出。导风板100可枢转地设在出风口22处,导风板100上设有八个安装口110且与八个散风组件200一一对应。散风组件200适于使从出风口22吹出的风以扩散流动的方式流动。可以理解的是,风经过散风组件200后改变原来的流动方向且朝向不同的方向流动。
如图5所示,散风组件200可转动安装在安装口110处且包括:散风主体201枢转轴203。散风主体201通过连接支架120与导风板100连接,具体地,每个安装口110处设有一根连接支架120,连接支架120的中部设有供枢转轴203的一端穿过的安装孔121,散风主体201的中部设有枢转孔202,枢转轴203的另一端穿过枢转孔202,散风主体201通过枢转孔202可枢转地与枢转轴203配合。
枢转轴203的一端设有螺纹,在装配时,枢转轴203的一端可以与安装孔121螺纹配合,且枢转轴203的一端依次穿过枢转孔202、安装孔121后伸出至安装孔121的外部,枢转轴203上靠近其端部的部分螺纹位于安装孔121外,然后利用螺纹紧固件207将枢转轴203固定在连接支架120上。如图2、图5所示,螺纹紧固件207呈帽状罩设在枢转轴203的一端。连接支架120可以为塑料支架且可以与导风板100为一体成型件,由此可以缩短空调器2的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2所示,为降低散风主体201与枢转轴203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散风主体201转动的灵活性,延长散风主体201与枢转轴203的使用寿命,散风主体201与枢转轴203之间设有轴承204,轴承204的内圈205与枢转轴203的外周壁紧密贴合,轴承204的外圈206与散风主体201的枢转孔202的内周壁紧密贴合。
散风主体201为风轮210,由此便于实现经由散风组件200的风以扩散的方式流动,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如图1-图5所示,风轮210包括中部风圈213、导风圈212和十五片叶片211,导风圈212外套在中部风圈213的外部且与中部风圈213间隔开,十五片叶片211连接在中部风圈213的外周壁和导风圈212的内周壁之间,中部风圈213的内周壁构造成枢转孔202,十五片叶片211沿中部风圈213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
另外,每片叶片211所在平面与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的夹角为10°-80°。由此,可以提高散风组件200的散风效果、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当导风板100封闭出风口22时,叶片211的朝向壳体21外部的端面位于同一球面上。由此可以增强导风板100处的外形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100可以根据需求改变状态,例如,当空调器2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时,导风板100可以遮挡出风口22;当空调器2需要向其所在环境吹入气流、且导风板100打开出风口22时,风可以直接从出风口22吹出;当空调器2需要向其所在环境吹入气流、且导风板100关闭出风口22时,风可以经过散风组件200吹出。经由散风组件200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从而可以改变的风的流动方向,使风朝向不同方向流动,由此可以避免风直接吹向人体,从而实现了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由此,通过在导风板100上设置散风组件200,可以使经由散风组件200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可避免风沿同一方向从出风口22直接吹出,进而可以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实施例2
如图6-图9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散风组件200共有六组,每组散风组件200中的风轮210包括八片叶片211、连接支架120为三根。三根连接支架120的一端相交于一点,并在该点处构造有安装孔121,枢转轴203的一端适于穿过该安装孔121。三根连接支架120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导风板100连接,且三根连接支架120沿中部风圈213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即任意相邻的两根连接支架120之间的夹角相等。由此,不但可以增强导风板100的结构强度,还可以避免连接支架120阻挡安装口110处的出风,从而有理由提升导风板组件1的使用性能。
另外,当导风板100封闭出风口22时,叶片211的朝向壳体21外部的端面、以及导风圈212的朝向壳体21外部的端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由此可以增强导风板100处的外形美观性。
实施例3
如图10-图13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散风组件200共有六组,每组散风组件200中的风轮210包括十二片片叶片211、连接支架120为一根。该连接支架120的一端与导风板100连接,另一端具有安装孔121并通过枢转轴203与散风主体201连接。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螺纹紧固件207呈环状套设在枢转轴203的一端上,由此可以简化导风板100的结构、减轻导风板100的质量、节省生产成本。
当导风板100封闭出风口22时,叶片211的朝向壳体21外部的端面、以及导风圈212的朝向壳体21外部的端面均位于同一平面上。由此可以增强导风板100处的外形美观性。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相邻的两个散风组件200中,其中一个散风组件200的连接支架120与另外一个散风组件200中的连接支架120通过连接筋122连接,由此可以增强连接支架120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可以增加导风板100的结构强度。
实施例4
如图14-图1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每组散风组件200中的风轮210包括十五片叶片211。
实施例5
如图1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散风组件200共有二十三组,由此可以改善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该二十三组散风组件200均匀分布在导风板100上,且该二十三组散风组件200的旋转中心在导风板100上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上,由此可以增加导风板100的结构多样性,满足不同型号的空调器2的使用需求,同时还可以改善无风感的效果。
实施例6
如图19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散风组件200共有十八组,该十八组散风组件200无规则地分布在导风板100上,由此可以增加导风板100的结构多样性,满足不同型号的空调器2的使用需求,同时还可以改善无风感的效果。
实施例7
如图26-图2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散风主体201为格栅220。需要说明的是,格栅220结构的散风组件200具有结构简单、散风效果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利用格栅220结构可以提高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如图28所示,格栅220包括:间隔件222和多个挡风片221。具体地,间隔件222上设有供枢转轴203穿过的枢转孔202,多个挡风片221分布在间隔件222的两侧,每个挡风片221与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其中多个挡风片221中的至少一个挡风片221的夹角与其余挡风片221的夹角不等。由此当有风经过格栅220时,风对间隔件222两侧的挡风片221的作用力不相等,从而容易驱动格栅220转动,进而使得经过格栅220的风可以以扩散的方式流动,由此即可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送风效果。
如图26所示,挡风片221形成为直线型挡风片221。这里对间隔件222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例如,间隔件222可以设在格栅220的中间位置处,位于间隔件222两侧的挡风片221的数量、长度均可以相等。进一步地,挡风片221与出风口22的出风方向的夹角可以为10°-80°。由此便于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的送风效果。另外,多个挡风片221的延伸方向大体一致。由此,可以简化格栅220的加工过程,节约生产成本。
格栅220还可以包括:导风圈212和中部风圈213,导风圈212外套在中部风圈213的外部且与中部风圈213间隔开,挡风片221设在导风圈212和中部风圈213之间,中部风圈213的内周壁构造成枢转孔202。如图26-图28所示,间隔件222的中部凸出构造呈中部风圈213,中部风圈213上设有贯通其的枢转孔202。挡风片221的一端与间隔件222连接,另一端与导风圈212的内周壁连接。由此,可以增强风轮210的结构强度,延长散风组件200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8
如图29-图3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散风主体201中的一部分散风主体201为风轮210,另一部分散风主体201为格栅220。可以理解的是,在同一空调器2的导风板100上,多个的散风主体201中存在至少一个风轮210和至少一个格栅220。在如图29-图30所示的示例中,格栅220与风轮210交替间隔分布,即相邻的两个格栅220之间设有一个风轮210,相邻的两个风轮210之间设有一个格栅220。
实施例9(双层格栅220+风轮210)
如图33-图3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散风主体201中的至少一个散风主体201包括风轮210和格栅220。也就是说,多个散风主体201中存在至少一个散风主体201为双层结构,其中一层为风轮210,另一层为格栅220。风轮210和格栅220中的一个位于出风方向的上游,另一个位于出风方向的下游。例如,如图36所示,在同一个散风组件200中,散风主体201同时包括有风轮210和格栅220,风轮210结构位于靠近导风板的内表面113的位置,格栅220结构位于靠近导风板的外表面112的位置。由此,可以利用风轮210、格栅220对风进行两次散风,从而提高风的扩散效果,进而可以提高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实施例10
如图37-图39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散风组件200为球体散风件230,球体散风件230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口110上且球体散风件230上设有散风出口231。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口22处的风从散风出口231排出,由于球体散风件230可转动设在安装口110处,散风出口231的朝向可以任意调整,即风可以从不同的散风出口231沿不同的方向排出,由此即可使风以扩散流动的方式从散风组件200排出,进而实现了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如图37-图39所示,球体散风件230大体呈球状。如图39所示,安装口110上可以设有弹性翻边232,弹性翻边232沿安装口110的周向方向包裹在球体散风件230的部分外周壁上。由此,可以使球体散风组件200牢靠地安装在导风板100上,降低球体散风件230因意外从导风板100上脱落的可能性。
弹性翻边232呈环状且沿球体散风件230的周向方向包裹在其外周壁上。导风板100的外侧和内侧均设有弹性翻边232,如图39所示,部分弹性翻边232位于导风板的外表面112上且朝向导风板100的外侧延伸出,弹性翻边232的朝向球体散风件230的表面与球体散风件230贴合;部分弹性翻边232位于导风板的内表面113上且朝向导风板100的内侧延伸出,弹性翻边232的朝向球体散风件230的表面与球体散风件230贴合。
实施例11
如图40-图4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例中,散风组件200为摆叶组件240。摆叶组件240可在封闭安装口110的第一状态和打开安装口110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摆叶组件240处于第一状态时,摆叶组件240封闭安装口110,风无法通过摆叶组件240而流动;当摆叶组件240处于第二状态时,摆叶组件240打开安装口110,风可以通过摆叶组件240的导风作用以扩散流动的方式从安装口110流出,进而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摆叶组件240在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调整摆叶组件240的状态,可以改变从安装口110吹出的风的流动方向、流动状态,例如,如图40所示,当摆叶组件240在处于第二状态、且当有风从安装口110吹出时,摆叶组件240可以驱使风以扩散流动的方式流动,由此便于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如图40-图42所示,摆叶组件240可以包括转动环244和两片间隔开的摆叶241。其中,转动环244设在安装口110的内周壁上且沿安装口110的内周壁可转动,摆叶241可转动的设在转动环244上。如图42所示,安装口110的内周壁上设有嵌入槽246,嵌入槽246可以沿安装口110的周向方向延伸,转动环244可转动地安装在嵌入槽246内。
每片摆叶241可转动地设在转动环244上。由此便于调整从安装口110吹出的风的流动方向和流动方式,驱使风以扩散流动的方式流动。如图42所示,摆叶241上设有连接轴245,连接轴245可转动地设在转动环244上,由此摆叶241不但可以实现自身旋转,还可以在随着转动环244转动,进而风可以以扩散流动的方式从安装口110吹出,提高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为提高摆叶组件240的结构紧凑程度,当摆叶组件240位于第一状态时,两片摆叶241的部分重叠。例如,如图41中位于最右侧的一组摆叶组件240所示,该组摆叶组件240处于第一状态,两片摆叶241封闭相应的安装口110,且两片摆叶241的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如图40所示,两片摆叶241的其中一个上设有贴合槽242,当摆叶组件240位于第一状态时,两片摆叶241中的另一个的、与其中一个摆叶241重叠的部分配合在贴合槽242内。由此,可以提高摆叶组件240的结构稳定性。
当摆叶组件240位于第一状态时,摆叶组件的外表面243形成为光滑面。由此,可以提高摆叶组件240的外形美观性。这里“摆叶组件的外表面243”可以指当摆叶组件240处于第一状态时,摆叶组件240朝向空调器2的壳体21的外部一侧的表面。也就是说,如图41所示,当摆叶组件240位于第一状态时,两片摆叶241中的另一个的、与其中一个摆叶241重叠的部分配合在贴合槽242内,摆叶组件240朝向空调器2的壳体21的外部一侧的表面形成为光滑面。
如图1-图4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风板组件1,包括:导风板100和至少一组散风组件200。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组件1可以用于空调柜机、空调挂机或者移动空调器2等空气处理设备上,具体地,导风板组件1可以可在上述设备的出风口22处。
其中,导风板100可枢转地设在出风口22处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22,导风板100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口110,散风组件200可转动地或可滑动地设在安装口110上适于将出风口22吹出的风扩散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导风板组件1可以根据需求改变状态。以空调器2为例,当空调器2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时,导风板100可以遮挡出风口22;当空调器2需要向其所在环境吹入气流、且导风板100打开出风口22时,风可以直接从出风口22吹出;当空调器2需要向其所在环境吹入气流、且导风板100关闭出风口22时,风可以经过散风组件200吹出。经由散风组件200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从而可以改变的风的流动方向,使风朝向不同方向流动,由此可以避免风直接吹到人体,便于实现了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如图20、图21所示,当空调器2的导风板100处于遮挡出风口22的状态时,空调器2可以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或者处于无风感运行状态;如图22、图23所示,当空调器2的导风板100处于打开出风口22的状态,空调器2产生的气流可以从出风口22直接吹出。
另外,导风板的内表面113上可以设有多条沿左右方向(如图14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筋条101,由此可以增强导风板10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组件1,通过在导风板100上设置散风组件200,可以使经由散风组件200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可避免风沿同一方向从出风口22直接吹出,进而可以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如图1-图4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2,空调器2上设有出风口22且空调器2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空调器2的导风板组件1。
其中,导风板100可枢转地设在出风口22处以打开或关闭出风口22,导风板100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口110,散风组件200可转动地或可滑动地设在安装口110上适于将出风口22吹出的风扩散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导风板组件1可以根据需求改变状态。当空调器2处于停止运行的状态时,导风板100可以遮挡出风口22;当空调器2需要向其所在环境吹入气流、且导风板100打开出风口22时,风可以直接从出风口22吹出;当空调器2需要向其所在环境吹入气流、且导风板100关闭出风口22时,风可以经过散风组件200吹出。经由散风组件200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从而可以改变的风的流动方向,使风朝向不同方向流动,由此可以避免风直接吹到人体,便于实现了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
如图20、图21所示,当空调器2的导风板100处于遮挡出风口22的状态时,空调器2可以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或者处于无风感运行状态;如图22、图23所示,当空调器2的导风板100处于打开出风口22的状态,空调器2产生的气流可以从出风口22直接吹出。
另外,导风板的内表面113上可以设有多条沿左右方向(如图14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筋条101,由此可以增强导风板100的结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2,通过在导风板100上设置至少一组散风组件200,由此可以使经由散风组件200吹出的风呈扩散的方式流动,可避免风沿同一方向从出风口22直接吹出,进而可以实现空调器2的无风感效果,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舒适性。
本说明书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空调器的出风口处,所述导风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口;
至少一组散风组件,所述散风组件为单层结构且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安装口上以适于将所述出风口吹出的风扩散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组件与所述安装口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的内周壁上设有挡风凹槽,所述散风组件的外周缘位于所述挡风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组件通过连接支架与所述导风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为一个且所述连接支架沿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至少一组散风组件均与所述连接支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散风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风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风组件通过多个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导风板连接,每个所述散风组件上的多个所述连接支架沿其旋转轴线的周向方向均匀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风组件通过一个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导风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为金属支架或塑料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导风板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组件包括:
散风主体,所述散风主体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安装口上;
枢转轴,所述枢转轴设在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散风主体可枢转地套设在所述枢转轴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风组件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枢转轴紧密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散风主体紧密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风主体中的至少一个为风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包括:
中部风圈,所述中部风圈中部设有供所述枢转轴穿过的枢转孔;
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设在所述中部风圈的外周壁上且沿所述中部风圈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个数为3-24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8片、12片或15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所在平面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夹角为10°-8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所在平面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夹角为20°或60°。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还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连接至少两片相邻的所述叶片的自由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呈环状。
2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上设有出风口且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
CN201521081357.3U 2015-12-18 2015-12-18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Active CN205351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81357.3U CN205351680U (zh) 2015-12-18 2015-12-18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PCT/CN2016/107763 WO2017101671A1 (zh) 2015-12-18 2016-11-29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81357.3U CN205351680U (zh) 2015-12-18 2015-12-18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51680U true CN205351680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69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81357.3U Active CN205351680U (zh) 2015-12-18 2015-12-18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5168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7594A (zh) * 2015-12-18 2016-03-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WO2017101671A1 (zh) * 2015-12-18 2017-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12413872A (zh) * 2019-08-09 2021-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7594A (zh) * 2015-12-18 2016-03-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WO2017101671A1 (zh) * 2015-12-18 2017-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12413872A (zh) * 2019-08-09 2021-02-2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51503U (zh) 空调器
CN105509285A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5387594A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5387596A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5372947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5465987A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5387599A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5402874A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5509284A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5546636A (zh) 空调器
CN205351685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5387595A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5372956U (zh)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5351680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5351687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5351679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5860403U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05546637A (zh) 空调器
CN205641417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5402872A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5641420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662667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WO2017101673A1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5372950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05641410U (zh) 用于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