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40131U - 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 - Google Patents

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40131U
CN205340131U CN201620121364.XU CN201620121364U CN205340131U CN 205340131 U CN205340131 U CN 205340131U CN 201620121364 U CN201620121364 U CN 201620121364U CN 205340131 U CN205340131 U CN 205340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robot
installed part
shell body
toy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213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雁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STA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ASTA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STA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RASTA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1213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40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40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40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包括身体变形装置、头部变形装置和手臂变形装置,所述身体变形装置包括变形驱动装置、中部顶壳体、顶壳体安装件、机器人身体件、驱动件、固定件、从动件、尾部顶壳体、底盘,所述头部变形装置包括前部顶壳体、机器人头部件和头部件安装件,所述手臂变形装置包括左车门、左车门安装件、右车门和右车门安装件;整个变形玩具车由变形驱动装置驱动实现车模形态和机器人形态的变形过程。本实用新型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的特性,通过变形用电机驱动平行四边形变形,实现车模形态与机器人形态一键变形,也可以在车模形态或机器人形态下自由移动。

Description

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变形玩具车,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电动变形玩具车,其中就包括可变身机器人的玩具车。但目前市场上的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的结构比较粗糙,质量不够好,变形稳定性差,使用时间不够长,难以满足儿童及其家长对电动变形玩具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变形稳定、质量可靠、便于操控的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包括身体变形装置、头部变形装置和手臂变形装置,所述身体变形装置包括变形驱动装置、中部顶壳体、顶壳体安装件、机器人身体件、驱动件、固定件、从动件、尾部顶壳体、底盘,所述头部变形装置包括前部顶壳体、机器人头部件和头部件安装件,所述手臂变形装置包括左车门、左车门安装件、右车门和右车门安装件,所述中部顶壳体与所述顶壳体安装件连接,所述从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顶壳体安装件的中部旋转连接,所述顶壳体安装件的尾部与所述固定件旋转连接,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底盘的前部,所述尾部顶壳体安装于所述底盘的中后部,所述从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旋转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机器人身体件固定连接且由所述变形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机器人头部件的下端通过所述头部件安装件安装于所述顶壳体安装件的前部,所述前部顶壳体的后部与所述机器人头部件的下端旋转连接,所述左车门通过所述左车门安装件安装于所述前部顶壳体的的左侧,所述右车门通过所述右车门安装件安装于所述前部顶壳体的的右侧。
作为优选,所述变形驱动装置包括变形用电机和变形用传动齿轮组,所述变形用传动齿轮组的第一级变形传动齿轮套装于所述变形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变形用传动齿轮组的最后一级变形传动齿轮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最后一级变形传动齿轮设有离合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变形装置还包括转轴和卡簧,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机器人头部件的底部,两个所述卡簧分别安装于所述转轴的两端,所述卡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器人头部件和所述头部件安装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手臂变形装置还包括左连接杆、左从动杆、左安装件、左卡簧、右连接杆、右从动杆、右安装件和右卡簧,水平方向的所述左连接杆的一端与水平方向的所述左从动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左车门连接并通过左车门安装件和左卡簧定位,所述左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从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部顶壳体的左侧连接,水平方向的所述右连接杆的一端与水平方向的所述右从动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右车门连接并通过右车门安装件和右卡簧定位,所述右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从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部顶壳体的右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变形玩具车还包括后轮驱动装置和万向轮,所述后轮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底盘上并用于驱动车轮转动,所述万向轮安装于所述底盘的下方并用于所述电动变形玩具车的四驱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的特性,通过变形用电机驱动平行四边形变形,实现车模形态与机器人形态一键变形,也可以在车模形态或机器人形态下自由移动,本电动变形玩具车设计原理简单,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好玩有趣,还有利于开发智力,让小朋友边玩耍边学习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组装前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组装过程中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组装后且处于车模形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组装后且处于机器人形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包括身体变形装置、头部变形装置、手臂变形装置、后轮驱动装置36和万向轮31,其中,所述身体变形装置包括变形驱动装置24、中部顶壳体30、顶壳体安装件28、机器人身体件18、驱动件19、固定件29、从动件27、尾部顶壳体32、底盘33,变形驱动装置24包括变形用电机和变形用传动齿轮组,所述头部变形装置包括前部顶壳体7、机器人头部件14、头部件安装件16、转轴15和卡簧17,所述手臂变形装置包括左车门13、左车门安装件12、左连接杆10、左从动杆11、左安装件9、左卡簧8、右车门1、右车门安装件2、右连接杆4、右从动杆3、右安装件5和右卡簧6,中部顶壳体30与顶壳体安装件28连接,从动件27的一端与顶壳体安装件28的中部旋转连接,顶壳体安装件28的尾部与固定件29旋转连接,固定件29安装于底盘33的前部,尾部顶壳体32安装于底盘33的中后部,从动件27的另一端与驱动件19旋转连接,驱动件19与机器人身体件18固定连接且由变形驱动装置24驱动,机器人头部件14的下端通过头部件安装件16安装于顶壳体安装件28的前部,转轴15穿过机器人头部件14的底部,两个卡簧17分别安装于转轴15的两端,卡簧17的两端分别与机器人头部件14和头部件安装件16连接,前部顶壳体7的后部与机器人头部件14的下端旋转连接,水平方向的左连接杆10的一端与水平方向的左从动杆11的一端分别与左车门13连接并通过左车门安装件12和左卡簧8定位,左连接杆10的另一端与左从动杆11的另一端分别与前部顶壳体7的左侧连接,水平方向的右连接杆4的一端与水平方向的右从动杆3的一端分别与右车门1连接并通过右车门安装件2和右卡簧6定位,右连接杆4的另一端与右从动杆3的另一端分别与前部顶壳体7的右侧连接,变形驱动装置24的变形用传动齿轮组包括七级依次啮合连接的变形传动齿轮,变形驱动装置24的变形用传动齿轮组的第一级变形传动齿轮套装于变形用电机的转轴上,变形用传动齿轮组的最后一级即第七级变形传动齿轮22与驱动件19连接,第七级变形传动齿轮22设有常规的离合机构,弹簧21是离合结构的一部分,常规的后轮驱动装置36安装于底盘33上并用于驱动车轮转动,万向轮31安装于底盘33的下方并用于所述电动变形玩具车的四驱方向移动。
图1中还示出了齿轮盖20、电机盖26、牙箱左盖23、牙箱右盖25、左侧车轮37、右侧车轮34、后轮驱动上盖35和后轮驱动下盖38,这些都是玩具车的常规结构。
结合图1-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的变形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身体变形装置中,变形驱动装置24未启动时,变形玩具车呈车模形态,如图3所示,此时,连着机器人身体件18的驱动件19,藏入中部顶壳体30下,驱动件19和顶壳体安装件28呈水平状态,从动件27处于垂直状态,与固定件29平行;变形驱动装置24启动时,驱动件19从水平位置竖起,带动从动件27改垂直状态为水平状态,连着中部顶壳体30的顶壳体安装件28在从动件27带动下竖起,此时,中部顶壳体30、机器人身体件18与尾部顶壳体32共同组合形成机器人形态如图4所示;当变形驱动装置24反向运动时,驱动件19反方向运动,顶壳体安装件28、驱动件19、固定件29和从动件27复位,变形玩具车恢复车模形态,实现复位功能。变形驱动装置24驱使变形玩具车在车模形态与机器人形态两者间一键变形,后轮驱动装置36和万向轮31使车模形态或机器人形态下可前后左右方向移动。
所述头部变形装置中,当所述变形玩具车出现车模形态时,中部顶壳体30恢复车模形状位置,机器人头部件14藏起;所述变形玩具车出现机器人形态时,中部顶壳体30被顶壳体安装件28带动,机器人头部件14弹起,呈直立状态。
所述手臂变形装置中,所述变形玩具车出现车模形态时,左车门13、右车门1及相关部件变形收拢,形成车门形态,所述变形玩具车出现机器人形态时,左车门13、右车门1及相关部件变形伸展,形成机器人手臂形态。
后轮驱动装置36安装在底盘33上,包括两个电机,两组传动齿轮组,所述两组传动齿轮组包括依次啮合连接的四级移动传动齿轮,所述第一级移动传动齿轮套装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上,所述第四级移动传动齿轮分别与左侧车轮37,右侧车轮34连接。其中两侧第二级移动传动齿轮、两侧第四移动传动齿轮分别安装于后轮转轴上,当变形玩具车在前后方向移动时,两个电机同时供电,两组传动齿轮组同时运行,使变形玩具车动力更足;当变形车左向移动时,左侧电机供电,左侧传动齿轮组运行,左侧车轮37转动;变形车右向移动时,右侧电机供电,右侧传动齿轮组运行,右侧车轮34转动。
本电动变形玩具车只需控制变形驱动装置24中变形用电机的旋转方向,即可实现车模形态与机器人形态一键变形。只需启停后轮驱动装置36中电机的旋转,即可实现车形态或机器人形态下前后左右方向移动。如图3和图4所示,车形态与机器人形态的线条都非常优美。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身体变形装置、头部变形装置和手臂变形装置,所述身体变形装置包括变形驱动装置、中部顶壳体、顶壳体安装件、机器人身体件、驱动件、固定件、从动件、尾部顶壳体、底盘,所述头部变形装置包括前部顶壳体、机器人头部件和头部件安装件,所述手臂变形装置包括左车门、左车门安装件、右车门和右车门安装件,所述中部顶壳体与所述顶壳体安装件连接,所述从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顶壳体安装件的中部旋转连接,所述顶壳体安装件的尾部与所述固定件旋转连接,所述固定件安装于所述底盘的前部,所述尾部顶壳体安装于所述底盘的中后部,所述从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旋转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机器人身体件固定连接且由所述变形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机器人头部件的下端通过所述头部件安装件安装于所述顶壳体安装件的前部,所述前部顶壳体的后部与所述机器人头部件的下端旋转连接,所述左车门通过所述左车门安装件安装于所述前部顶壳体的左侧,所述右车门通过所述右车门安装件安装于所述前部顶壳体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驱动装置包括变形用电机和变形用传动齿轮组,所述变形用传动齿轮组的第一级变形传动齿轮套装于所述变形用电机的转轴上,所述变形用传动齿轮组的最后一级变形传动齿轮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最后一级变形传动齿轮设有离合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变形装置还包括转轴和卡簧,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机器人头部件的底部,两个所述卡簧分别安装于所述转轴的两端,所述卡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机器人头部件和所述头部件安装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变形装置还包括左连接杆、左从动杆、左安装件、左卡簧、右连接杆、右从动杆、右安装件和右卡簧,水平方向的所述左连接杆的一端与水平方向的所述左从动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左车门连接并通过左车门安装件和左卡簧定位,所述左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从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部顶壳体的左侧连接,水平方向的所述右连接杆的一端与水平方向的所述右从动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右车门连接并通过右车门安装件和右卡簧定位,所述右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从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前部顶壳体的右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变形玩具车还包括后轮驱动装置和万向轮,所述后轮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底盘上并用于驱动车轮转动,所述万向轮安装于所述底盘的下方并用于所述电动变形玩具车的四驱方向移动。
CN201620121364.XU 2016-02-15 2016-02-15 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 Active CN205340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1364.XU CN205340131U (zh) 2016-02-15 2016-02-15 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121364.XU CN205340131U (zh) 2016-02-15 2016-02-15 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40131U true CN205340131U (zh) 2016-06-29

Family

ID=56183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21364.XU Active CN205340131U (zh) 2016-02-15 2016-02-15 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40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4511B2 (en) Toy vehicle
CN205340131U (zh) 可变形为机器人的电动变形玩具车
CN201494563U (zh) 一种童车的传动机构
CN205434968U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玩具
CN204563606U (zh) 单轴飞行器
CN206853127U (zh) 积木拼接的收割机玩具
CN205323220U (zh) 一种变身恐龙玩具坦克
CN202740774U (zh) 一种带仿真动作的玩具鸟
JP3140175U (ja) モーターロボット
CN217092066U (zh) 一种快速旋转的运动装置
CN218187860U (zh) 一种有趣的遥控积木玩具车
CN208839041U (zh) 一种新型对撞自动变形组合玩具
CN210904945U (zh) 一种娃娃的吃东西传动机构
CN207371109U (zh) 一种应用于儿童智能玩具的控制系统
CN220315085U (zh) 一种前后轮自动定向结构
CN211435079U (zh) 一种玩具漂移车
CN209612202U (zh) 一种玩具多功能特技车
CN2708974Y (zh) 一种带有转动仿真眼睛的玩具车
CN108905223B (zh) 一种间断式行进装置
CN210145489U (zh) 玩具车蛇
CN218306144U (zh) 玩具电动摩托车
CN216259079U (zh) 一种具有避障转向功能的积木玩具
CN206867710U (zh) 一种玩具摩托车
CN210027768U (zh) 具有可控制眼球转动卡通车头的童车
CN212890929U (zh) 一种仿生飞鸟扑翼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