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36679U - 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36679U
CN205336679U CN201521050182.XU CN201521050182U CN205336679U CN 205336679 U CN205336679 U CN 205336679U CN 201521050182 U CN201521050182 U CN 201521050182U CN 205336679 U CN205336679 U CN 205336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y mechanism
face
telecommunication
cylindricality
coupl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501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Fortune Fine 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Fortune Fine 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Fortune Fine 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Fortune Fine Mo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501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36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36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366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一端与电讯板壳体A面连接,另一端与电讯板壳体B面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中间为柱形,两端为凸台形,所述凸台与柱形连接的一端直径相同,另一端直径小于凸台与柱形连接的一端,所述连接机构中间的柱形的母线与两端的凸台形的母线的夹角为165±5度,所述连接机构插入电讯板壳体A面与电讯板壳体B面上设置的相对应的孔,所述孔的直径为3.95±0.03MM,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与孔紧密贴合,因为是过硬的压入,不易因为外界的晃动、挪动等原因产生任何位移,不会损坏电讯板内各个模块以及影响到电讯板内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壳体的连接机构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是现代移动通信中组成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完成移动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通信基站通常设有多种基站模块,如射频拉远模块(RadioRemoteUnit,RRU)、基带控制模块(BaseBandUnit,BBU)、电源模块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基站模块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壳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对加工的精度、壳体的散热、信号的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电讯板的连接机构多为螺丝螺母固定或卡、夹固定。在电讯板的A面、B面装、夹固定好之后的搬运、挪动位置以及长、短途运输中,由于易产生晃动,发生小段位移。由于基站集成的多种模块是典型的高精度设备,一点小的触碰或产生的位移都会造成信号的不稳定,甚至集成的各个模块功能无法正常实现。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更好、更紧的固定电讯板A面、B面的机构或连接电讯板A面、B面的机构来解决外界晃动产生的位移问题。
发明内容
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电讯板壳体的A面与B面,所述连接机构一端与电讯板壳体A面连接,另一端与电讯板壳体B面连接,所述连接机构的中间为柱形,两端为凸台形,所述凸台与柱形连接的一端直径相同,另一端直径小于凸台与柱形连接的一端,所述连接机构中间的柱形的母线与两端的凸台形的母线的夹角为165±5度,所述连接机构(3)插入电讯板壳体A面与电讯板壳体B面设置的相对应的孔,所述孔的直径为3.95±0.03MM,所述连接机构的中间柱形直径为4MM,长度为30MM。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连接机构两端为凸台形,中间为柱形,所述凸台与柱形连接的一端直径相同,另一端直径小于凸台与柱形连接的一端,凸台形两端与柱形中间体的母线形成165±5度的夹角,这种设计易于插入电讯板壳体A面与电讯板壳体B面上相对应设计的孔,对连接机构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可以把连接机构压入电讯板壳体A面与电讯板壳体B面上相对于设计的孔。又由于电讯板壳体A面与电讯板壳体B面上相对应设计的孔的直径略小于连接机构柱形中间体的直径,连接机构与孔紧密的贴合,没有一丝缝隙,连接机构与孔之间的摩擦力、锁紧力是非常大的硬的摩擦力。因为是过硬的压入,不易因为外界的晃动、挪动等原因产生任何位移,从而不会损坏电讯板内基站各个模块,且不会影响到电讯板内基站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机构的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圆台形,所述连接机构(3)中间的圆柱形的母线与两端的圆台形的母线的夹角为165±3度。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圆台形的设计,在生产时易一次锻造成型且在使用时通用行高。
作为另一种的改进,所述连接机构的中间为锥柱形,两端为棱台形,所述连接机构中间的锥柱形的母线与两端的棱台形的母线的夹角为165±3度。中间为锥柱形、两端为棱台形的设计,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计为三边棱形、四边棱形、六边棱形等各种棱形,有效解决现实中多种类型电讯板壳体的连接问题。设计灵活,使用方便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讯板壳体A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讯板壳体B面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电讯板壳体A面的立体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电讯板壳体B面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讯板壳体A面,2、电讯板壳体B面,3、连接机构,4、连接机构的中间端,5、连接机构的两端,6、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1、图3-2、图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3用于连接电讯板壳体的A面与B面一端与电讯板壳体A面1连接,另一端与电讯板壳体B面2连接的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的中间为柱形4,两端为凸台形5,所述凸台与柱形连接的一端直径相同,另一端直径小于凸台与柱形连接的一端,所述连接机构3中间的柱形的母线与两端的凸台形的母线的夹角为165±5度,所述连接机构3插入电讯板壳体A面1与电讯板壳体B面2设置的相对应的孔6,所述孔6的直径为3.95±0.03MM,所述连接机构3的中间柱形4直径为4MM,长度为30MM。
更具体地,所述连接机构(3)的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圆台形,所述连接机构(3)中间的圆柱形的母线与两端的圆台形的母线的夹角为165±3度。
使用时,对连接机构3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可以把连接机构压入电讯板壳体A面与电讯板壳体B面上相对于设计的孔6。又由于电讯板壳体A面与电讯板壳体B面上相对应设计的孔6的直径略小于连接机构3柱形中间体的直径,连接机构3与孔6紧密的贴合,没有一丝缝隙,连接机构3与孔6之间的摩擦力、锁紧力是非常大的硬的摩擦力。因为是过硬的压入,不易因为外界的晃动、挪动等原因产生任何位移,从而不会损坏电讯板内基站各个模块,且不会影响到电讯板内基站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圆台形的设计,在生产时易一次锻造成型且在使用时通用行高。
结合图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机构3的中间为锥柱形,两端为棱台形,所述连接机构3中间的锥柱形的母线与两端的棱台形的母线的夹角为165±3度。
使用时,对连接机构3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可以把连接机构压入电讯板壳体A面与电讯板壳体B面上相对于设计的孔6。又由于电讯板壳体A面与电讯板壳体B面上相对应设计的孔6的直径略小于连接机构3柱形中间体的直径,连接机构3与孔6紧密的贴合,没有一丝缝隙,连接机构3与孔6之间的摩擦力、锁紧力是非常大的硬的摩擦力。因为是过硬的压入,不易因为外界的晃动、挪动等原因产生任何位移,从而不会损坏电讯板内基站各个模块,且不会影响到电讯板内基站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中间为锥柱形、两端为棱台形的设计,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计为三边棱形、四边棱形、六边棱形等各种棱形,有效解决现实中多种类型电讯板壳体的连接问题。设计灵活,使用方便有效。
综上所述,对连接机构3施加足够大的压力,可以把连接机构压入电讯板壳体A面与电讯板壳体B面上相对于设计的孔6。又由于电讯板壳体A面与电讯板壳体B面上相对应设计的孔6的直径略小于连接机构3柱形中间体的直径,连接机构3与孔6紧密的贴合,没有一丝缝隙,连接机构3与孔6之间的摩擦力、锁紧力是非常大的硬的摩擦力。因为是过硬的压入,不易因为外界的晃动、挪动等原因产生任何位移,从而不会损坏电讯板内基站各个模块,且不会影响到电讯板内基站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其中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圆台形的设计,在生产时易一次锻造成型且在使用时通用行高。其中中间为锥柱形、两端为棱台形的设计,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计为三边棱形、四边棱形、六边棱形等各种棱形,有效解决现实中多种类型电讯板壳体的连接问题。设计灵活,使用方便有效。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但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用于连接电讯板壳体的A面与B面一端与电讯板壳体A面(1)连接,另一端与电讯板壳体B面(2)连接的连接机构(3),所述连接机构(3)的中间为柱形(4),两端为凸台形(5),所述凸台与柱形连接的一端直径相同,另一端直径小于凸台与柱形连接的一端,所述连接机构(3)中间的柱形的母线与两端的凸台形的母线的夹角为165±5度,所述连接机构(3)插入电讯板壳体A面(1)与电讯板壳体B面(2)设置的相对应的孔(6),所述孔(6)的直径为3.95±0.03MM,所述连接机构(3)的中间柱形(4)直径为4MM,长度为3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的中间为圆柱形,两端为圆台形,所述连接机构(3)中间的圆柱形的母线与两端的圆台形的母线的夹角为165±3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的中间为锥柱形,两端为棱台形,所述连接机构(3)中间的锥柱形的母线与两端的棱台形的母线的夹角为165±3度。
CN201521050182.XU 2015-12-16 2015-12-16 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36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50182.XU CN205336679U (zh) 2015-12-16 2015-12-16 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50182.XU CN205336679U (zh) 2015-12-16 2015-12-16 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36679U true CN205336679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07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5018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36679U (zh) 2015-12-16 2015-12-16 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36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8062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1934263A (zh) 承载装置
ES2606719T3 (es) Dispositivo de acceso a red móvil, sistema y método asociados
CN205336679U (zh) 一种用于放置通信基站集成模块的电讯板的连接机构
CN203764850U (zh) 电子器件引脚整形装置
CN203859543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04303975U (zh) 基于lds手机天线
CN204167584U (zh) 一种改进端子固定结构的堆叠式高速电子连接器
CN208522537U (zh) 一种移动设备用无线充电装置
CN202025844U (zh) 新型基站天线装置
CN204011875U (zh) 一种推入式、超小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5039382U (zh) 一种多功能数据线
CN204558701U (zh) 一种Nano SIM卡连接器
CN204391870U (zh) 一种厚膜无线供电装置
CN203433477U (zh) 一种集成Wi-Fi功能的无线鼠标
CN20319365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305364U (zh) 一种无线网卡
CN204633770U (zh) 多蓝牙芯片控制电路
CN205029003U (zh) 一种包括天线的电子设备
CN205050050U (zh) 一种多屏幕计算机
CN204334521U (zh) 一种编码器的信号处理线路板
CN205264846U (zh) 一种天线和至少包括天线的电子设备
CN207528111U (zh) 一种散热板固定结构
CN202475772U (zh) 双射频无线传感器网络网关
CN10520867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