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23105U - 俯卧撑板 - Google Patents

俯卧撑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23105U
CN205323105U CN201520979245.3U CN201520979245U CN205323105U CN 205323105 U CN205323105 U CN 205323105U CN 201520979245 U CN201520979245 U CN 201520979245U CN 205323105 U CN205323105 U CN 205323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support
base plate
guide rail
cross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92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9792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23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23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2310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俯卧撑板,涉及健身器材领域。俯卧撑板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俯卧撑支架和第二俯卧撑支架,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连接,第一俯卧撑支架和第二俯卧撑支架均包括底板和手柄,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二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一俯卧撑支架的底板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第二俯卧撑支架的底板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卧撑板可十分方便的调节第一俯卧撑支架与第二俯卧撑支架之间的距离,以便选择不同的双掌距离进行俯卧撑运动。

Description

俯卧撑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俯卧撑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大,俯卧撑作为常见的健身运动,十分受人们的欢迎,其主要是锻炼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尤其是胸肌。
作为用于练习俯卧撑的俯卧撑板,则是人们在做俯卧撑运动时常选用的健身器材,现有的俯卧撑板常采用在底板上安装两个俯卧撑支架,采用这种方式,两个俯卧撑支架的距离固定,不便于选择不同的双掌距离进行俯卧撑运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俯卧撑板,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俯卧撑板,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俯卧撑支架和第二俯卧撑支架,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俯卧撑支架和所述第二俯卧撑支架均包括底板和手柄,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一俯卧撑支架的底板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俯卧撑支架的底板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俯卧撑板,优选地,俯卧撑板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滑槽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滑槽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俯卧撑支架的底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俯卧撑支架的底板卡扣连接。
如上所述的俯卧撑板,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顶板和与所述第一顶板平行设置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顶板和与所述第二顶板平行设置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俯卧撑支架的底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俯卧撑支架的底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匹配的所述滑槽,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匹配的所述滑槽。
如上所述的俯卧撑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分布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分布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俯卧撑板,优选地,所述第一顶板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顶板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软质材料层。
如上所述的俯卧撑板,优选地,所述软质材料层为海绵层或橡胶层。
如上所述的俯卧撑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二限位条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俯卧撑支架和所述第二俯卧撑支架均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条和所述第二限位条之间。
如上所述的俯卧撑板,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俯卧撑板,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合页连接。
如上所述的俯卧撑板,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横梁。
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卧撑板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卧撑板,通过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设置导轨,并将第一俯卧撑支架的底板以及第二俯卧撑支架的底板与导轨滑动连接,便于十分方便的调节第一俯卧撑支架与第二俯卧撑支架之间的距离,以便选择不同的双掌距离进行俯卧撑运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第一横梁101,第二横梁102,第一俯卧撑支架103,第二俯卧撑支架104,第一顶板105,第一底板106,第二顶板107,第二底板108,第一滚轮109,第二滚轮110,合页111,第一限位条112,第二限位条113。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大,俯卧撑作为常见的健身运动,十分受人们的欢迎,其主要是锻炼上肢、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尤其是胸肌。作为用于练习俯卧撑的俯卧撑板,则是人们在做俯卧撑运动时常选用的健身器材,现有的俯卧撑板常采用在底板上安装两个俯卧撑支架,采用这种方式,两个俯卧撑支架的距离固定,不便于选择不同的双掌距离进行俯卧撑运动。发明人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俯卧撑板。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俯卧撑板,该俯卧撑板包括第一横梁101、第二横梁102、第一俯卧撑支架103和第二俯卧撑支架104,第一横梁101与第二横梁102连接,其中,第一俯卧撑支架103和第二俯卧撑支架104均包括底板和手柄,第一横梁101上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沿第一横梁101的朝向方向设置,第二横梁102上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导轨沿第二横梁102的朝向方向设置,第一俯卧撑支架103的底部与第一横梁101上的第一导轨滑动连接,使得第一俯卧撑支架103可沿第一导轨的设置方向左右滑动,第二俯卧撑支架104的底部与第二横梁102上的第二导轨滑动连接,使得第二俯卧撑支架104可沿第二导轨的设置方向左右滑动。
具体的,第一横梁101和第一俯卧撑支架10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二横梁102和第二俯卧撑支架10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顶板105和第一底板106,第一顶板105和第一底板106上下平行设置,第一顶板105和第一底板106之间可相对转动并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保持平行,第一顶板105的上端面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俯卧撑支架103的底板形状匹配的连接卡扣。同样的,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顶板107和第二底板108,第二顶板107与第二底板108的连接方式与第一顶板105和第一底板106的连接方式相同,同时,第二顶板107的上端面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二俯卧撑支架104的底板形状匹配的连接卡扣。另外,第一底板106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一导轨匹配的滑槽,第一导轨则卡接在第一底板106底端的滑槽内,第二底板108的底端也设置有与第二导轨匹配的滑槽,第二导轨则卡接在第二底板108底端的滑槽内。
使用时,通过第一顶板105的上端面两侧的连接卡扣将第一俯卧撑支架103的底板卡接固定,第二顶板107的上端面两侧的连接卡扣将第二俯卧撑支架104的底板卡接固定,此时,即可正常使用第一俯卧撑支架103和第二俯卧撑支架104进行俯卧撑运动。不使用俯卧撑支架时,可以将第一俯卧撑支架103从第一顶板105上取下,第二俯卧撑支架104从第二顶板107上取下,并将第一顶板105和第二顶板107转动一定角度,此时可以将两个胳膊肘分别撑在第一顶板105和第二顶板107上进行平板支撑运动,以达到锻炼腹肌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板106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一导轨匹配的滑槽,第二底板108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二导轨匹配的滑槽,因此,可实现十分方便的调整两个俯卧撑支架的安装距离,以便进行超长距俯卧撑、宽距俯卧撑、中距俯卧撑或窄距俯卧撑等运动,达到锻炼人体不同部位的作用。同时,第一顶板105与第一俯卧撑支架103的底部卡扣连接,第二顶板107与第二俯卧撑支架104的底部卡扣连接,便于将第一俯卧撑支架103和第二俯卧撑支架104拆卸下来进行平板支撑运动。
实施例二
参阅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板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未涉及之处请参见实施例一中的描述。
在使用俯卧撑板进行俯卧撑的过程中,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可能由于长期受力压迫而变形,导致无法调节第一俯卧撑支架103与第二俯卧撑支架104的距离,为避免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本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板还在第一底板106的两侧设置第一滚轮109,第一滚轮109为4个结构相同的滚轮,且4个结构相同的滚轮均匀分布在第一导轨的两侧,同时,在第二底板108的两侧设置第二滚轮110,第二滚轮110也为4个结构相同的滚轮,且4个构相同的滚轮均匀分布在第二导轨的两侧。采用这样的设置,在进行俯卧撑的过程中,分布在第一导轨两侧的第一滚轮109和分布在第二导轨两侧的第二滚轮110可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在进行俯卧撑过程中因受到压力而变形。同时,设置第一滚轮109和第二滚轮110进一步方便的调整第一俯卧撑支架103与第二俯卧撑支架104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109和第二滚轮110不仅限于4个结构相同的滚轮,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例如采用6个结构相同的滚轮或者上8个结构相同的滚轮。
另外,当将第一俯卧撑支架103和第二俯卧撑支架104拆卸下来进行平板支撑运动时,为提升使用舒适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板还第一顶板105的上端面和第二顶板107的上端面设置有软质材料层,软质材料层以海绵层或橡胶层为最佳,本实施例中,软质材料层采用海绵层。
实施例三
参阅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板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未涉及之处请参见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描述。
在使用俯卧撑板进行俯卧撑的过程中,为确保能够正常的进行俯卧撑运动,由第一横梁101和第二横梁102组成的横梁要求满足一定的长度,然而横梁过长时则又不方便放置。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板,其第一横梁101与第二横梁102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具体的,第一横梁101和第二横梁102通过合页111连接,使用完俯卧撑板后,将第一横梁101和第二横梁102折叠即可。折叠后的俯卧撑板的长度仅为展开状态下的一半,因此方便俯卧撑板的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01和第二横梁102通过合页111连接,当然,第一横梁101和第二横梁102的连接方式不仅限于通过合页111连接,例如还可以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另外,由于第一底板106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第二底板108与第二导轨滑动连接,因此在使用俯卧撑板进行俯卧撑的过程中,第一俯卧撑支架103易在受力情况下在第一导轨上左右滑动,第二俯卧撑支架104也易在受力情况下在第二导轨上左右滑动,从而使第一俯卧撑支架103与第二俯卧撑支架10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不便于进行俯卧撑。鉴于此,本实例提供的俯卧撑支架,在第一导轨上设置第一限位条112,在第二导轨上设置第二限位条113,且第一俯卧撑支架103以及第二俯卧撑支架104均位于第一限位条112与第二限位条113之间。具体的,第一导轨上设置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条112的一侧穿过第一限位槽并可沿着第一限位槽的设置方向左右滑动,同时,通过旋紧螺栓将第一限位条112旋紧固定。第二导轨上设置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条113的一侧穿过第二限位槽并沿可着第二限位槽的设置方向左右滑动,同时,通过旋紧螺栓将第二限位条113旋紧固定。采用这样的设置,当需要调节第一俯卧撑支架103与第二俯卧撑支架104的距离时,将用于固定第一限位条112和第二限位条113的螺栓旋松,再将第一限位条112和第二限位条113滑动至预定的位置,然后再将用于固定第一限位条112和第二限位条113的螺栓旋紧即可将第一限位条112和第二限位条113固定,从而对第一俯卧撑支架103和第二俯卧撑支架104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01和第二横梁102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材料成本低,能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不易被腐蚀,保证使用寿命。当然,第一横梁101和第二横梁102的材质不仅限于铝合金材料,例如还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等其他硬度高的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一俯卧撑支架和第二俯卧撑支架,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连接,所述第一俯卧撑支架和所述第二俯卧撑支架均包括底板和手柄,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一俯卧撑支架的底板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俯卧撑支架的底板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匹配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滑槽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设置在其底部的滑槽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俯卧撑支架的底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俯卧撑支架的底板卡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顶板和与所述第一顶板平行设置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第二顶板和与所述第二顶板平行设置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顶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俯卧撑支架的底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二顶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俯卧撑支架的底板卡扣连接,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匹配的所述滑槽,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匹配的所述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分布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所述第二底板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分布于所述第二导轨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的上端面和所述第二顶板的上端面均设置有软质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材料层为海绵层或橡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二限位条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俯卧撑支架和所述第二俯卧撑支架均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条和所述第二限位条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通过合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的横梁。
CN201520979245.3U 2015-12-01 2015-12-01 俯卧撑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3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9245.3U CN205323105U (zh) 2015-12-01 2015-12-01 俯卧撑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9245.3U CN205323105U (zh) 2015-12-01 2015-12-01 俯卧撑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23105U true CN205323105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14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924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3105U (zh) 2015-12-01 2015-12-01 俯卧撑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2310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4675A (zh) * 2016-11-13 2017-03-08 张世杰 一种俯卧撑辅助工具
CN109528453A (zh) * 2018-10-23 2019-03-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并联弹性体的下肢外骨骼异构膝关节
CN112587873A (zh) * 2020-12-11 2021-04-02 陆忠帅 一种多功能俯卧撑辅助器
CN114344841A (zh) * 2022-01-24 2022-04-15 安徽华意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拉力式俯卧撑健身器材
CN115054881A (zh) * 2022-06-09 2022-09-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可折叠的上肢及胸部力量自重训练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4675A (zh) * 2016-11-13 2017-03-08 张世杰 一种俯卧撑辅助工具
CN106474675B (zh) * 2016-11-13 2018-09-21 嘉兴日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俯卧撑辅助工具
CN109528453A (zh) * 2018-10-23 2019-03-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并联弹性体的下肢外骨骼异构膝关节
CN112587873A (zh) * 2020-12-11 2021-04-02 陆忠帅 一种多功能俯卧撑辅助器
CN114344841A (zh) * 2022-01-24 2022-04-15 安徽华意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拉力式俯卧撑健身器材
CN115054881A (zh) * 2022-06-09 2022-09-1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可折叠的上肢及胸部力量自重训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23105U (zh) 俯卧撑板
CN205991606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固定装置
CN208741861U (zh) 一种便于握力调节的指关节康复装置
CN201523830U (zh) 壁板可滑动升降的书立
CN212630451U (zh) 一种可固定建筑图纸的架子
CN202190938U (zh) 可调高式讲桌
CN205666521U (zh) 一种新型电力调度员值班用工作控制板
CN203647972U (zh) 一种仰卧健身器
CN206649397U (zh) 一种新型高度可调节式显示器
CN206712867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03131369U (zh) 一种可以自由调整视角的智能楼宇室内机
CN203108075U (zh) 通过调节力矩改变重量输出的力量训练器
CN204198114U (zh) 一种吊装带收卷装置
CN205048094U (zh) 一种万向头多功能连接件
CN203391648U (zh) 可调节扶手旋转铰链装置
CN208741397U (zh) 一种兽医用手术工作台
CN202270300U (zh) 腿部健身器
CN206007913U (zh) 一种健身器材
CN201491963U (zh) 直立式电脑架
CN204017280U (zh)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
CN201416732Y (zh) 可调角度式鼠标垫架
CN205919068U (zh) 一种计算机支撑架
CN206060870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2593771U (zh) 术后主动康复器
CN109173188A (zh) 一种便于调节活动角度的健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