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07707U - 背部拉伸运动椅 - Google Patents

背部拉伸运动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07707U
CN205307707U CN201620058482.0U CN201620058482U CN205307707U CN 205307707 U CN205307707 U CN 205307707U CN 201620058482 U CN201620058482 U CN 201620058482U CN 205307707 U CN205307707 U CN 205307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e
stock
support foot
extension motion
motion ch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584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秉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0584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07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07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077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部拉伸运动椅,包含底架结构、座椅部、背部支架结构与弹性拉伸件。底架结构包含后支架、前支架及连结座。后支架与前支架连接连结座。座椅部设置于前支架上。背部支架结构枢设于连结座。弹性拉伸件连接前支架与背部支架结构。后支架包含固定部、活动部与第一支撑脚部。固定部的一端连接连结座。活动部的一端可旋转地设置于固定部而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第一支撑脚部设置于活动部的另一端。当活动部位于第一位置,第一支撑脚部突出固定部上背向前支架的一侧。当活动部位于第二位置,第一支撑脚部被收纳于固定部上朝向前支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背部拉伸运动器材容易被闲置而占用空间的问题。

Description

背部拉伸运动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椅,尤指一种能做背部拉伸运动并可作为日常生活的座椅等用途的运动椅。
背景技术
为应用身体不同部位的需求,而有多种不同的运动器材设计,例如跑步机、踏步机、举重器材、胸部运动器材或腹部运动器材等。然而,对于背部的拉伸运动则相当少有,尤其是后仰式的背部拉伸运动,市面并上不多见。
而背部拉伸可调整脊椎骨的位置以增加其强度,并可校正脊锥侧弯等问题,这才是健身运动者所需要的。因此,如何提供一良好的背部拉伸运动器材,是本实用新型主要讨论的重点。
目前现有用于背部拉伸运动的器材,为了保持使用者在操作上的可靠度,其体积往往设计的很庞大。但该器材除了供使用者做背部拉伸运动之外,并不具有其它额外的功能。因此,当使用者不使用该器材时,只能将该器材闲置摆放,造成占用空间的困扰。对此,有业者将该器材设计成可收折以利于收纳,但收折的程序往往过于繁复,而容易降低使用者再次使用的意愿。据此,现有的背部拉伸器材仍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部拉伸运动椅,除了可提供使用者做背部拉伸的运动,更解决了传统上背部拉伸运动器材容易被闲置而占用空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部拉伸运动椅,包含一底架结构、一座椅部、一背部支架结构以及一弹性拉伸件。底架结构包含一后支架、一前支架及一连结座。后支架连接于连结座的一侧。前支架连接于连结座的另一侧。座椅部设置于前支架上远离连结座的一端。背部支架结构枢设于底架结构的连结座。弹性拉伸件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底架结构的前支架与背部支架结构,以驱使背部支架结构常态地朝底架结构的前支架转动。后支架包含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与一第一支撑脚部。固定部的一端连接连结座。活动部的一端能够旋转地设置于固定部的另一端而具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的选择。第一支撑脚部设置于活动部的另一端。当选择活动部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支撑脚部突出于固定部上背向前支架的一侧。当选择活动部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支撑脚部被收纳固定部上朝向前支架的一侧。
其中,该后支架包含一第二支撑脚部,连接且相交于该活动部与该第一支撑脚部,当该固定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支撑脚部位于该第一支撑脚部与该前支架之间,当该固定部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支撑脚部位于该第二支撑脚部与该前支架之间。
其中,更包含一插销,该连结座具有多个角度调整孔,该插销能够选择地被插入其中一该角度调整孔,以限制该背部支架结构于该连结座上的旋转范围。
其中,该背部支架结构包含一枢接部、一弧形杆及多个背靠部,该枢接部的一端枢接于该底架结构的该连结座,该弧形杆内侧固设于该枢接部的另一端,该背靠部分别设置于该弧形杆的相对两侧,以让该背靠部沿着该弧形杆排列成能够支撑人体背部的形状。
其中,该弹性拉伸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于该底架结构的该前支架与该背部支架结构的该枢接部。
其中,每一该背靠部包含一短支杆、一筒管与一软垫,该短支杆固设于该弧形杆,该筒管能够转动地套设于该短支杆,该软垫套设于该筒管上,使得该软垫能够相对该弧形杆转动。
其中,更包含一握把结构,设置于该后支架的该固定部上,该握把结构具有二握柄部分别位于该座椅部的两侧之上。
其中,更包含一挡肩结构,能够拆卸地设置于该背部支架结构上。
其中,更包含一头靠部,设置于该挡肩结构上,该挡肩结构具有二抵靠部,分别邻近于该头靠部的相对两侧。
其中,该弹性拉伸件包含二弹性体,分别位于该连结座的相对两侧。
借由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背部拉伸运动椅,使用者手扶握把结构以坐姿靠背后仰的方式即可轻易的进行背部拉伸的运动。并且,当使用者进行背部拉伸的运动时,第一支撑脚部突出于背部拉伸运动椅的外侧,有助于防止使用者因向后倾倒而让背部拉伸运动椅翻覆的问题,进而增加使用上的可靠度。而当使用者在不进行背部拉伸运动时,则可将活动部旋转至第二位置而将突出于背部拉伸运动椅的第一支撑脚部收纳于朝向前支架的一侧,减少背部拉伸运动椅整体所占用的空间,有助于使用者将背部拉伸运动椅作为日常生活的座椅来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部拉伸运动椅的示意图。
图1B为根据图1A的背部拉伸运动椅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B的背部拉伸运动椅的分解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部拉伸运动椅的使用情境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部拉伸运动椅的另一使用情境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部拉伸运动椅的再一使用情境图。
其中,附图标记:
1背部拉伸运动椅
10底架结构
20座椅部
30握把结构
40背部支架结构
50头靠部
60挡肩结构
70弹性拉伸件
93轮子
110后支架
111第一固定部
113活动部
115第一支撑脚部
117第二支撑脚部
130前支架
131第二固定部
133第三支撑脚部
150连结座
150a1穿孔
150a2角度调整孔
151a1锁固孔
151a2枢接孔
310第一弯曲部
330第一握柄部
410枢接部
430弧形杆
430a第二锁固孔
450背靠部
451短支杆
453筒管
455软垫
610第二弯曲部
611第二锁固件
630抵靠部
710弹性体
911第一插销
912第二插销
913第三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此外,需先声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附图式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在所附图式中仅标示与本发明有关的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可能更为复杂,先予叙明。
请参照图1A~图3,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部拉伸运动椅的示意图,图1B为根据图1A的背部拉伸运动椅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图1B的背部拉伸运动椅的分解图,而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部拉伸运动椅的使用情境图。
由图1A与图1B可看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部拉伸运动椅1,包含一底架结构10、一座椅部20、一握把结构30、一背部支架结构40、一头靠部50、一挡肩结构60及一弹性拉伸件70。
请接续图1A与图1B一并参阅图2,具体来说,底架结构10包含一后支架110、一前支架130及一连结座150。后支架110连接于连结座150的一侧。前支架130连接于连结座150的另一侧。于本实施例中,后支架110与前支架130分别连接于连结座150的前后两侧,以使后支架110与前支架130在连结座150的位置形成一高起部。
进一步来说,后支架110包含一第一固定部111、一活动部113、一第一支撑脚部115及一第二支撑脚部117。第一固定部111、活动部113、第一支撑脚部115及第二支撑脚部117分别可以但不限于是一杆体。第一固定部111的一端可以但不限于以焊接的方式连接于连结座150。活动部113插设于第一固定部111上相对于连结座150的一端,并借由一第一插销911穿设第一固定部111与活动部113的方式将活动部113固定于第一固定部111上。第一支撑脚部115与第二支撑脚部117可以但不限于以焊接的方式彼此相连接且相交,以共同形成一ㄒ型结构。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脚部115与第二支撑脚部117相交处可以但不限于以焊接的方式设置于活动部113上远离于连结座150的一端。
此外,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活动部113可相对于第一固定部111旋转而具有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详细来说,使用者可将第一插销911拔出,以旋转活动部113的方式来改变第一支撑脚部115与第一固定部111的相对位置。当第一固定部111位于第一位置时,是指第一支撑脚部115突出于第一固定部111上,背向前支架130的一侧(如图3中实线所指的第一支撑脚部115)。也可以说,第二支撑脚部117位于第一支撑脚部115与前支架130之间。当第一固定部111位于第二位置时,是指第一支撑脚部115被收纳第一固定部111上,面向前支架130的一侧(如图3中虚线所指的第一支撑脚部115)。也可以说,第一支撑脚部115被收纳于第二支撑脚部117与前支架130之间。
虽然于本实施例中,后支架110的第一固定部111与连结座150是为两个相独立的元件,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11与连结座15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此外,前述活动部113设置于第一固定部111上的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另外,前述第一支撑脚部115与第二支撑脚部117的数量与外形也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后支架10中可以没有第二支撑脚部117而仅包含一个外形为U形结构的第一支撑脚部115。
接着,请复参图2,连结座150上具有一穿孔150a1、二个角度调整孔150a2、一第一锁固孔151a1与一枢接孔151a2,其作用请容后续详述。
前支架130包含一第二固定部131与一第三支撑脚部133。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131可以为多个杆体(未标号)相焊接而成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131也可以为单一杆体弯折而成的结构。第二固定部131的一端是借由一第一锁固件931及一第二插销912分别穿设于连结座150的第一锁固孔151a1与穿孔150a1的方式与连结座150相固定。第三支撑脚部133可以但不限于是一杆体,且可以但不限于以焊接的方式设置于第二固定部131上相对于连结座150的一端。借此,后支架110的第一支撑脚部115与第二支撑脚部117,及前支架130的第三支撑脚部133可使得底架结构10稳固地站立于地面(如图3所示)。
座椅部20设置于前支架130的第二固定部131上且远离连结座150的一端,可用以提供使用者的臀部坐于其上。
第一握把结构30具有一第一弯曲部310与二第一握柄部330。第一弯曲部310可以但不限于是一杆体,且可以但不限于以焊接的方式设置于后支架110的第一固定部111上。二第一握柄部330分别套设于第一弯曲部310相对的两端,且分别位于座椅部20的两侧之上(如图1A所示),可用以供使用者的手部握持或摆放。于本实施例中,二第一握柄部330分别可以但不限于是一软管,且以柔软并具有防滑效果的材质所构成,使得使用者的手掌可稳固地握持第一握柄部330而不易滑动。
背部支架结构40包含一枢接部410、一弧形杆430及多个背靠部450。枢接部410的一端是借由一第二锁固件932穿设于连结座150的枢接孔151a2的方式枢设于连结座150上。枢接部410的另一端可以但不限于以焊接的方式设置于弧形杆430的内侧。弧形杆430可以但不限于是一杆体,其形状大致上符合人体背部的曲线。这些背靠部450分别设置于弧形杆430的相对两侧,以让这些背靠部450沿着弧形杆430排列成可支撑人体背部的形状,借此,使得背部支架结构40可用以提供使用者的背部倾靠。
进一步来说,每一背靠部450包含一短支杆451、一筒管453与一软垫455。短支杆451可以但不限于以焊接的方式设置于弧形杆430的两侧。软垫455可以但不限于以泡棉等软性材质所构成,且分别套设于筒管453上。而筒管453可以但不限于以塑料材质所构成,且可转动地分别套设于短支杆451,使得软垫455可相对短支杆451转动,即软垫455可相对于弧形杆430转动。于本实施例中,弧形杆430的每一侧上的这些背靠部450的数量为四个,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弧形杆430每一侧上的背靠部450的数量可以为四个、五个以上。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选择将一第三插销913插入连结座150上的其中一角度调整孔150a2。借此,在背部支架结构40相对于连结座150旋转的过程中,背部支架结构40的枢接部410会受到第三插销913的止挡而停止继续旋转,进而能限制背部支架结构40于连结座150上的旋转范围。需提醒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角度调整孔150a2的数量。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角度调整孔150a2的数量可以为三个或四个以上。
头靠部50设置于挡肩结构60上,可用以供使用者的头部抵靠。
挡肩结构60具有一第二弯曲部610与二抵靠部630。第二弯曲部610可以但不限于是一杆体,可拆卸地设置于背部支架结构40的弧形杆430上,且邻近于头靠部50。而二抵靠部630是以柔软并具有防滑效果的材质所构成,分别套设于第二弯曲部610相对的两端,且分别邻近于头靠部50的相对两侧之下(如图1A所示)。进一步来说,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弯曲部610是以一第二锁固件611选择锁固于弧形杆430上的多个第二锁固孔430a其中一者。借此,可一并调整头靠部50与挡肩结构60于弧形杆430上的位置,以配合不同使用者的身形。
弹性拉伸件70包含二弹性体710。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体710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是橡胶,且分别位于连结座150的相对两侧。详细来说,每一弹性体710的相对两侧分别套设于前支架130的第二固定部131上的凸耳(未标号)与背部支架结构40的枢接部410上的凸耳(未标号),借由弹性体710本身的弹性力,可驱使背部支架结构40常态地朝底架结构10的前支架130转动,即持续地将背部支架结构40复位。然而,前述弹性拉伸件70的设计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每一弹性体710可以为一拉伸弹簧。又例如于其它实施例中,弹性拉伸件70中弹性体710的数量可以为三个、四个或仅为一个。
接着,以下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背部拉伸运动椅1的使用方式。请接续图3一并参阅图4,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部拉伸运动椅的另一使用情境图。但需声明的是,图3~图4中的人型仅为示意之用,实际上的使用情况并非以此为限。
首先,如图3所示,使用者的臀部坐于座椅部20上,双手握住第一握柄部330,而背部则可贴靠于背部支架结构40。在进行背部拉伸运动时,使用者只需要以背部向后施力,或借由双脚施力踏地的方式使得背部朝箭头A的方向后仰。借此,即如图4所示,使用者将背部后仰的动作可顺势地将背部支架结构40朝向后支架110的方向推抵转动,以让使用者可自坐姿的方式轻易的进行背部拉伸的运动。
由于二抵靠部630位于头靠部50的相对两侧,因而当使用者在进行背部拉申运动时,两肩可抵靠于抵靠部630,以提供身体重量支撑,且可避免身体自背部支架结构40上滑落。
此外,由于每一个软垫455可相对于弧形杆430转动,因而使用者可在进行背部拉伸运动时借由软垫455的转动而自行调整身体的位置,并同时达到按摩背部的功效。
另外,由于第一支撑脚部115突出于第一固定部111上,背向前支架130的一侧(如图3中实线所指的第一支撑脚部115),即第一支撑脚部115突出于背部拉伸运动椅1的外侧。借此,在使用者进行背部伸展运动时,可防止使用者因向后倾倒而让背部拉伸运动椅1翻覆的问题,进而增加使用上的可靠度。
并且,由于弹性拉伸件70可持续地提供背部支架结构40朝向前支架130的方向转动的回复力。借此,当使用者取消向后仰的力量时,弹性拉伸件70可帮助使用者省力地回复至原坐姿(如图3所示)。
接着,请参阅图5,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背部拉伸运动椅的再一使用情境图。于此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选择将第二插销912插设于连结座150上较靠近后支架110的角度调整孔150a2。借此,背部支架结构40得以相对于连结座150进行更大范围的旋转,使得使用者可进行更大幅度的背部伸展动作。
接着,当使用者不做背部伸展运动时,可将第一支撑脚部115收纳于第二支撑脚部117与前支架130之间(如图3中虚线所指的第一支撑脚部115)。借此,可减少背部拉伸运动椅1整体所占用的空间,有助于使用者将背部拉伸运动椅1作为日常生活的座椅来使用。
此外,请复参图2与图3,于本实施例中,背部拉伸运动椅1还包含多个轮子93,分别装设于后支架110的第一支撑脚部115、第二支撑脚部117与前支架130的第三支撑脚部133。借此,当背部拉伸运动椅1作为日常生活的座椅时,使用者可经由坐在背部拉伸运动椅1上而在地面上随意滑动。并且,于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轮子93上具有一定位结构(未标号),可供使用者用以固定轮子93。借此,当使用者在进行背部拉伸运动时可借由定位结构来固定轮子93,以防止背部拉伸运动椅1随着使用者的施力而随意滑移。但需声明的是,轮子93为选用,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综合以上所述,借由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背部拉伸运动椅,使用者手扶握把结构以坐姿靠背后仰的方式即可轻易的进行背部拉伸的运动。并且,当使用者进行背部拉伸的运动时,后支架的第一支撑脚部突出于背部拉伸运动椅的外侧,有助于防止使用者因向后倾倒而让背部拉伸运动椅有翻覆的问题,进而增加使用上的可靠度。而当使用者在不进行背部拉伸运动时,则可将活动部旋转至第二位置而将第一支撑脚部自突出于背部拉伸运动椅外侧而收纳于背部拉伸运动椅的内侧,减少背部拉伸运动椅整体所占用的空间,有助于使用者将背部拉伸运动椅作为日常生活的座椅来使用。
且由于弹性拉伸件可常态地驱使背部支架结构复位,因而当使用者取消背部向后倾的力量时,弹性拉伸件可帮助使用者省力地回到原坐姿的状态。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部拉伸运动椅,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底架结构,包含一后支架、一前支架及一连结座,该后支架连接于该连结座的一侧,该前支架连接于该连结座的另一侧;
一座椅部,设置于该前支架上远离该连结座的一端;
一背部支架结构,枢设于该底架结构的该连结座;以及
一弹性拉伸件,相对两侧分别连接于该底架结构的该前支架与该背部支架结构,以驱使该背部支架结构常态地朝该底架结构的该前支架转动;
其中,该后支架包含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与一第一支撑脚部,该固定部的一端连接于该连结座,该活动部的一端能够旋转地设置于该固定部的另一端而具有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的选择,该第一支撑脚部设置于该活动部的另一端,当选择该活动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支撑脚部突出于该固定部上背向该前支架的一侧,当选择该活动部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支撑脚部被收纳于该固定部上朝向该前支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拉伸运动椅,其特征在于,该后支架包含一第二支撑脚部,连接且相交于该活动部与该第一支撑脚部,当该固定部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支撑脚部位于该第一支撑脚部与该前支架之间,当该固定部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第一支撑脚部位于该第二支撑脚部与该前支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拉伸运动椅,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插销,该连结座具有多个角度调整孔,该插销能够选择地被插入其中一该角度调整孔,以限制该背部支架结构于该连结座上的旋转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拉伸运动椅,其特征在于,该背部支架结构包含一枢接部、一弧形杆及多个背靠部,该枢接部的一端枢接于该底架结构的该连结座,该弧形杆内侧固设于该枢接部的另一端,该背靠部分别设置于该弧形杆的相对两侧,以让该背靠部沿着该弧形杆排列成能够支撑人体背部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部拉伸运动椅,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拉伸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于该底架结构的该前支架与该背部支架结构的该枢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部拉伸运动椅,其特征在于,每一该背靠部包含一短支杆、一筒管与一软垫,该短支杆固设于该弧形杆,该筒管能够转动地套设于该短支杆,该软垫套设于该筒管上,使得该软垫能够相对该弧形杆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拉伸运动椅,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握把结构,设置于该后支架的该固定部上,该握把结构具有二握柄部分别位于该座椅部的两侧之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拉伸运动椅,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挡肩结构,能够拆卸地设置于该背部支架结构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部拉伸运动椅,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头靠部,设置于该挡肩结构上,该挡肩结构具有二抵靠部,分别邻近于该头靠部的相对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部拉伸运动椅,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拉伸件包含二弹性体,分别位于该连结座的相对两侧。
CN201620058482.0U 2016-01-21 2016-01-21 背部拉伸运动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07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8482.0U CN205307707U (zh) 2016-01-21 2016-01-21 背部拉伸运动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8482.0U CN205307707U (zh) 2016-01-21 2016-01-21 背部拉伸运动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07707U true CN205307707U (zh) 2016-06-15

Family

ID=56205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5848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07707U (zh) 2016-01-21 2016-01-21 背部拉伸运动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077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0888A (zh) * 2020-07-15 2020-11-03 邓萍 一种椅背梯杆前后移动的康复梯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0888A (zh) * 2020-07-15 2020-11-03 邓萍 一种椅背梯杆前后移动的康复梯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6534B2 (en) Total abs office chair
CN203168527U (zh) 便携式健身椅
JP6970179B2 (ja) エクササイズ手段を有する椅子
US10021983B2 (en) Ergonomic chair
US20150105228A1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5441473A (en) Compact back exerciser
US9168416B2 (en) Abdomen exercise machine
US7195583B2 (en) Posture and exercise seating
US9789353B2 (en) Core roller twist exercise machine
US9675841B2 (en) Waist fitness apparatus
US9820578B2 (en) Power leisure reclining chair
CN205307707U (zh) 背部拉伸运动椅
TWI586346B (zh) Fitness machine
KR101194993B1 (ko) 트위스트운동 및 다리운동 겸용 복부운동기구
US20130116099A1 (en) Back strengthening device
JP6535940B2 (ja) 運動補助器具
TWM536960U (zh) 深蹲輔助裝置
JP2008259791A (ja) 座椅子
US20090054815A1 (en) Aided intervertebral muscle strenghthener
CN214284088U (zh) 一种基于按摩装置摇摇椅
TWM452791U (zh) 劈腿擺腿伸展三合一複合健身機
JP3100083U (ja) 伸展トレーニング機
CN203873358U (zh) 具有前伸,及前伸和健身功能的老板椅
KR102290271B1 (ko) 실버 스포츠 안락 의자
KR200442430Y1 (ko) 트위스트운동 및 다리운동 겸용 복부운동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