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07180U - 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07180U
CN205307180U CN201620088974.4U CN201620088974U CN205307180U CN 205307180 U CN205307180 U CN 205307180U CN 201620088974 U CN201620088974 U CN 201620088974U CN 205307180 U CN205307180 U CN 205307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qualization
post
lumbar vertebra
water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889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安
姜蕾
杨广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0889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07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07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0718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包括支撑辅助装置,支撑辅助装置的上方安装有水床装置,所述水床装置的下方安装有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可产生冲击水流连续对水床装置进行冲击,使得水床装置内部产生波浪形运动,通过水床装置,使得患者处于水床中的腰部局部区域处于受力平衡状态,通过动力滑动装置带动供水系统前后滑动,使得水流方向随动力滑动装置反复改变,水会因动力滑动装置的运动而使得水流方向由竖直向上而逐渐发生倾斜至动力滑动装置的另一极限行程,再结合水的压力会使腰椎整体产生类似徒手“抖腰法”产生的波浪运动,水的能量能全部用来复元腰椎病变区域,其力度和速度都通过控制系统实现量化控制,从而实现好的腰椎的复元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腰椎水力复元装置,脊源性腰痛和软组织性腰痛等腰椎存在病痛的患者可以在本装置上实现腰椎复元治疗,属于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种治疗的方法:一是水浮式腰椎牵引,人坐在容器内,并固定在容器底部,上身围若干浮圈,向容器内加水,水面升高,开始对浮圈产生浮力从而对患者腰椎产生力的作用。这种牵引主要通过持续的力施加在腰椎部位,使关节间发生分离,使得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达到缓解目的,属于慢速牵引范畴,但其存在副作用,慢速牵引过程中椎间隙拉开一段距离并保持一段时间,与此同时,韧带各肌肉也要拉开一段距离,韧带长时间受到牵引,必然造成松弛无力,使腰椎稳定性受到影响,患者往往有腰椎脱节感觉,不胜负重;肌肉受到牵拉时肌梭变长,可造成肌肉疲劳,患者有腰椎两侧酸困、隐痛、易疲劳等感觉,长时间不能消失。
二是水平腰椎牵引,人躺在腰椎牵引床上,并用上绷带和下绷带分别绑到患者的肋骨下缘和髂骨的上缘,通过驱动器对上下绷带施加位移,使得绷带产生弹力,调节驱动器的不同运动实现不同治疗康复模式,实现快速、慢速和三维牵引等模式,但该种治疗康复模式是对腰椎关节整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治疗的定位模糊,不具有针对性,且绷带的拉紧作用只是沿某着一个方向,不能很好地符合腰椎的生理曲线,容易引起腰椎的曲度异常。除此之外,该种治疗康复模式主要针对腰椎的大小关节,对周围软组织的恢复却没有针对性。
三是倒悬腰椎牵引,人躺在水平床上,双脚及小腿与床固定,床以患者头部所在的边缘为中心逐渐旋转,直至床身完全竖直,人倒挂在床上。医者便可对患者腰椎进行施力。这种治疗方法将患者倒悬于设备之上,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性,该种方法的按摩手法、用力大小均很大程度依靠医者的经验,且其主要针对腰椎的大小关节,对软组织的恢复没有针对性。故存在很大局限性。
四是悬吊系统,患者躺在治疗床上,治疗床由数根横拉绷带组成,医者根据患者病症位置的不同而调节绷带的松紧程度,让患者在治疗床上反复做康复性动作,以达到治疗效果,但这种治疗康复方法主要针对软组织,对腰椎大小关节的修复作用却欠理想,且悬吊系统的设备往往过于昂贵,且设备的使用需要专业康复医师的精准诊断,故很难在基层进行推广。
除以上几种借助机械方法外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推拿“抖腰法”,患者俯卧、助手站在患者头侧固定其腋部,术者站在脚侧,双手分别握住患者踝部,两臂伸直,与助手相对用力,牵拉其腰部,然后身体前倾,准备抖动,随身体站直起立之势,瞬间用力,作1~3次较大幅度的抖动,使抖动产生较大幅度的波浪状运动,向上传至腰部,借此力来纠正腰部的力学失衡,改善局部软组织张力,恢复腰椎力学曲度。但这种方法很耗费医者体力,且操作方法、力度大小也很大程度依赖于医者的经验。并且经验丰富的医者相对来说是少之又少,因此为继承推拿“抖腰法”的优点,同时又解决上述诸多机械治疗的缺点,特实用新型本腰椎水力复元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治疗康复腰椎病痛的单一性、部分康复器械本身潜在的风险,徒手治疗极耗医者体力及康复手法依赖于医者经验很难复制推广等问题,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且能够通过水力来纠正腰部的力学失衡,改善局部软组织张力,恢复腰椎力学曲度的腰椎水力复元仪。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包括支撑辅助装置,支撑辅助装置的上方安装有水床装置,所述水床装置的下方安装有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可产生冲击水流连续对水床装置进行冲击,使得水床装置内部产生波浪形运动。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支撑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支撑患者的头颈上背部和双下肢的滑床装置。
滑床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部转动安装有若干个辊轴,所述辊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座转动支撑在支架上,所述若干个辊轴的外部设置有可回转的传送带。
进一步优化:
水床装置包括安装在底座上方的水箱,所述水箱内纵向设置有一桶状的隔水袋;隔水袋纵向贯穿水箱整体,隔水袋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水箱的前后两端通过密封环固定密封连接。
水箱内位于隔水袋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支撑骨架,该支撑骨架包括两条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的底板,两条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弧形的减压板,减压板与密封环固定连接。
底板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若干个肋骨架,两条底板上的肋骨架相对设置。
进一步优化:
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其一端开口设置在隔水袋下方的两根软管,所述软管的出水口与动力滑动装置固定连接,软管的进水口依次连通有恒温加热器和水泵,恒温加热器和水泵之间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连通,两位三通电磁阀上通过管路与水池连通。
进一步优化:
所述水床装置上还安装有可带动供水系统前后滑动的动力滑动装置。动力滑动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水箱顶部的两侧的滑动单元,滑动单元由四个滑块、两个滑轨组成;两个滑动单元之间连接有U型结构的往复板,往复板绕过并半包围在支撑骨架及隔水袋的底部及两侧,往复板底部开设有两个长圆孔,两个长圆孔设置在支撑骨架正下方并与两根软管的进水口固定连接;
往复板的顶部两侧分别与滑动单元的滑块固定连接,滑动单元的一侧安装有驱动往复板往复移动的动力装置。
工作时,患者平坐于一端的滑床之上,缓慢躺下,并由助手缓慢将患者推入水床装置的隔水袋内,直至患者双下肢处在另一端滑床上,腰部治疗区处于肋骨架中间部位,确定好腰部治疗区在合适部位后,用绷带固定好患者的双侧下肢,使得患者在身体长轴线上保持固定状态,此时水箱内水面刚漫过肋骨架最下端,肋骨架对患者腰部产生支撑作用。
操作者启动复元治疗仪按钮,水泵启动,恒温加热器启动,水由水池经水泵、恒温加热器后进入水箱内,水箱内水面逐渐上升,直至水面超过隔水袋。
然后水泵停止工作,水泵入口处的两位三通电磁阀开启,使水泵的入口与水箱相连,重新启动水泵,使得水在水箱、水泵、恒温加热器之间往复循环。
此时电机启动,电机带动减速器转动,进而曲柄转盘转动,曲柄转盘上的拉杆带动往复板往复运动。
因水路部分末端的软管与往复板下部所开的长圆孔相连,长圆孔的纵轴与脊柱垂直,且当长圆孔处于脊柱S1水平线下缘和双侧大转子过线上缘区域的正下方时,软管处于竖直状态,此时也是往复板往复运动的极限行程所处的位置,当往复板往复运动时,水会因往复板的运动而使得水流方向由竖直向上而逐渐发生倾斜至往复板的另一极限行程,模拟了推拿“抖腰法”产生的能量递进形成波浪运动,从而实现对患者腰部病变部位的治疗。
不同力度、频率的手法模拟。操作者选择操作台上不同力度、频率的手法相对应的按钮,控制部分根据所选的按钮来控制驱动电机和水泵转速等的参数。也可通过旋钮来分别控制电机及水泵的参数。利用不同的水的能量及不同的水的运动速度组合出适合的临床疗效。
患者完成治疗。操作者按下治疗结束按钮,电机停止工作,恒温加热器停止工作,水泵出口处的水用两位三通电磁阀使水泵出口与水池相连,水泵开始工作,水泵将水箱中的水不断吸出排到水池中,水面下降,直至水面刚漫过肋骨架最下面,最后水泵停止工作。助手松开患者腿部的绷带,缓慢将患者拉出隔水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当水面漫过隔水袋最上方时,由于浮力原理及人体密度与水密度相当,可知,患者处于水床中的腰部治疗区域的重力与水的浮力相互平衡,此时该区域大致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因此当有水压作用在腰椎部分时,水的能量能全部用来复元腰椎病变区域,不会因为重力和床面的作用力等外在因素而干扰对于腰椎的复位效果。
2、水流方向随电机驱动反复改变。水会因往复板的运动而使得水流方向由竖直向上而逐渐发生倾斜至往复板的另一极限行程,结合水的压力会使腰椎整体产生类似推拿“抖腰法”的波浪运动,而且“抖腰”的力度和速度都可以实现量化控制,从而实现较好的腰椎的复元治疗。
3、腰椎处于水床中时,因水的流动性及浮力,可以提供腰部最符合生理曲线的调节作用,因此适合用来辅助治疗腰椎病症。
4、腰椎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时,腰椎及周围组织处于极度舒展状态,一旦水力作用在腰椎时,容易实现复位腰椎。
5、人仰卧在水床中,与电气部件完全隔离,且利用水力来实现康复,不会对患者腰部产生机械性、硬性等的损伤,因此安全性极高。
6、水温可通过恒温加热器进行调整,水温与人体温度接近时更容易放松患者紧张的心情,且能促进血液循环。水温高于人体温度时,在热作用下,血管扩张,血氧增加和代谢过速,有利于消除肌肉的疲劳。
7、静力水压的刺激,患者使用本复元仪时由于水没过下胸部和腹部,人呼吸时引起的胸部腹部起伏而需要对周围的水做功,因此会出现胸部、腹部的压迫感,呼吸上存在很轻程度的费力,因此患者需稍加用力呼吸来维持正常呼吸,这就有效调节了气体的代谢。静水压力也会影响血液循环,压迫体表的血管和淋巴管,可促使体液回流增加,引起体内的体液再分配。为腰椎复元治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腰椎水力复元仪总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床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床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骨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路与水床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滑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力滑动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附图12的俯视图。
图中:1-电机室;2-绝缘垫;3-电气控制柜;4-滑床装置;5-底座;6-传送带;7-支撑座;8-支架;9-辊轴;10-隔水袋;11-支撑骨架;12-水箱;13-密封环;14-肋骨架;15-减压板;16-恒温加热器;17-软管;18-两位三通电磁阀;19-水泵;20-管路;21-电机;22-减速器;23-拉杆;24-曲柄转盘;25-滑动单元;26-往复板;27-绷带;28-销轴;29-轴承支座;30-水池;31-底板;32-长圆孔;33-绷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包括支撑辅助装置,支撑辅助装置的上方安装有水床装置,所述水床装置的下方安装有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可产生冲击水流连续对水床装置进行冲击,使得水床装置内部产生波浪型运动。
所述水床装置上还安装有可带动供水系统前后滑动的动力滑动装置。
如图3、图4所示,支撑辅助装置包括底座5,底座5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支撑患者的头颈上背部和双下肢的滑床装置4。
水床装置的一侧安装有电控控制系统。电控控制系统包括电气控制柜3,电气控制柜3安装在底座5的一侧,其开门侧与底座5一侧平齐。电气控制柜3内顶部设置有电机室1,电机室1开口侧与电气控制柜3的背面相平齐,电机室1与电气控制柜3之间设置有绝缘垫2,避免控制部分漏电增加设备安全性。
如图5、图6所示,滑床装置4包括支架8,所述支架8的上部转动安装有若干个辊轴9,所述辊轴9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座7转动支撑在支架8上,所述若干个辊轴9的外部设置有可回转的传送带6。
如图7、8、9所示,水床装置包括包括安装在底座5上方的水箱12,所述水箱12内横向设置有一桶状的隔水袋10;隔水袋10贯穿水箱12整体,隔水袋1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水箱12的前后两端通过密封环13固定密封连接。
水箱12内位于隔水袋10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支撑骨架11,该支撑骨架11包括两条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的底板31,两条底板31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弧形的减压板15,患者躺在水床中,后背及臀部等部位与水箱开孔处的壁厚接触,会产生压迫血管等不舒服的体验,减压板15的作用是增加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增加设备使用舒适性,减压板15与密封环13固定连接。
底板31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若干个肋骨架14。因人躺在隔水袋内,隔水袋外的往复板会往复运动,隔水袋过于柔软,起不到隔离人与往复板的作用,肋骨架14的作用是防止患者出现较大位移与往复板的接触造成损伤,增加设备安全性,两条底板31上的肋骨架14相对设置。
水箱12两侧箱壁上各有一个开孔,两个孔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密封环13是与水箱12开孔外形相同的两片薄板组成,四片薄板两两将两侧箱壁夹在中间并固定。两个减压板15分别置于两侧密封环13的底部内侧,与密封环13固定连接。肋骨架14位于减压板15之下、两密封环13之间与减压板15固定连接。隔水袋10是一个桶状的隔水薄膜,隔水薄膜放置于肋骨架14中心处,隔水袋10的中心线与水箱12开孔的中心线重合。
如图10所示,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其一端开口设置在隔水袋10下方的两根软管17,所述软管17的出水口与动力滑动装置固定连接,软管17的进水口依次连通有恒温加热器16和水泵19,恒温加热器16和水泵19之间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18连通,两位三通电磁阀18上通过管路20与水池30连通。
水泵19的进水口也连通有两位三通电磁阀,两位三通电磁阀的其中一个出口通向水池30、另一个出口通过管路与水箱12连通。
如图11、12、13所示,动力滑动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水箱12顶部的两侧的滑动单元25,滑动单元25由四个滑块、两个滑轨组成;
两个滑动单元25之间连接有U型结构的往复板26,往复板26绕过并半包围在支撑骨架11及隔水袋10的底部及两侧。
往复板26底部开设有两个长圆孔32,两个长圆孔32设置在支撑骨架11正下方并与两根软管17的进水口固定连接;
往复板26的顶部两侧分别与滑动单元25的滑块固定连接,滑动单元25的一侧安装有驱动往复板26往复移动的动力装置。
该动力装置包括安装在电机室1内的电机21和减速器22,减速器22的动力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曲柄转盘24,所述曲柄转盘24通过销轴28转动连接有拉杆27,所述往复板26与滑块连接处的一侧设置有轴承支座29,拉杆27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轴承支座29活动连接。
工作时,患者平坐于一端的滑床4之上,缓慢躺下,并由助手缓慢将患者推入水床装置的隔水袋10内,直至患者双下肢处在另一端滑床4上,腰部治疗区处于肋骨架14中间部位,确定好腰部治疗区在合适部位后,用绷带33固定好患者的双腿,使得患者在身体长轴线上保持固定状态,此时水箱12内水面刚漫过肋骨架14最下端,肋骨架14对患者腰部产生支撑作用。
操作者启动复元治疗仪按钮,水泵19启动,恒温加热器16启动,水由水池30经水泵19、恒温加热器16后进入水箱12内,水箱12内水面逐渐上升,直至水面超过隔水袋10。
然后水泵19停止工作,水泵19入口处的两位三通电磁阀18开启,使水泵19的入口与水箱12相连,重新启动水泵19,使得水在水箱12、水泵19、恒温加热器16之间往复循环。
此时电机21启动,电机21带动减速器22转动,进而曲柄转盘24转动,曲柄转盘24上的拉杆23带动往复板26往复运动。
因水路部分末端的软管17与往复板26下部所开的长圆孔32相连,且当长圆孔32处于脊柱S1水平线下缘和双侧大转子过线上缘区域的正下方时,软管17处于竖直状态,此时也是往复板26往复运动的极限行程所处的位置,当往复板26往复运动时,水会因往复板26的运动而使得水流方向由竖直向上而逐渐发生倾斜至往复板26的另一极限行程;在此过程中,水的力不变,通过更改角度,一则为了实现波浪运动,二则为了逐渐削减水在竖直方向上的力,弱化传递到L2以上脊髓等易损伤部位的力,保护患者,增加设备安全性,从而实现对患者腰部病变部位实施治疗。
不同力度、频率的手法模拟。操作者选择操作台上不同力度、频率的手法相对应的按钮,控制部分根据所选的按钮来控制驱动电机21和水泵19转速等的参数。也可通过旋钮来分别控制电机21及水泵19的参数。利用不同的水的能量及不同的水的运动速度组合出适合的临床疗效。
患者完成治疗。操作者按下治疗结束按钮,电机21停止工作,恒温加热器16停止工作,水泵19出口处的水用两位三通电磁阀18使水泵19出口与水池30相连,水泵19开始工作,水泵19将水箱12中的水不断吸出排到水池30中,水面下降,直至水面刚漫过肋骨架14最下面,最后水泵19停止工作。助手松开患者腿部的绷带33,缓慢将患者拉出隔水袋10。
为了探讨腰椎水力复元仪在治疗腰痛病中的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申请人将86例腰痛患者平均分成两组,进行21天的对照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治疗组采用腰椎复元仪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配合牵引治疗。
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相似,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临床症候分项评分、疼痛目测评分和腰椎生理曲度评分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可以结论,腰椎水力复元仪治疗腰痛明显优于传统推拿配合牵引的治疗。

Claims (9)

1.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包括支撑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辅助装置的上方安装有水床装置,所述水床装置的下方安装有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可产生冲击水流连续对水床装置进行冲击,使得水床装置内部产生波浪形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其特征在于:支撑辅助装置包括底座(5),底座(5)的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支撑患者的头颈上背部和双下肢的滑床装置(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其特征在于:水床装置包括安装在底座(5)上方的水箱(12),所述水箱(12)内横向设置有一桶状的隔水袋(10);隔水袋(10)横向贯穿水箱(12)整体,隔水袋(10)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水箱(12)的前后两端通过密封环(13)固定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其特征在于:水箱(12)内位于隔水袋(10)下方的位置设置有支撑骨架(11),该支撑骨架(11)包括两条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的底板(31),两条底板(31)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弧形的减压板(15),减压板(15)与密封环(1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其特征在于:底板(31)上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若干个肋骨架(14),两条底板(31)上的肋骨架(14)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系统包括其一端开口设置在隔水袋(10)下方的两根软管(17),所述软管(17)的出水口与动力滑动装置固定连接,软管(17)的进水口依次连通有恒温加热器(16)和水泵(19),恒温加热器(16)和水泵(19)之间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18)连通,两位三通电磁阀(18)上通过管路(20)与水池(30)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床装置上还安装有可带动供水系统前后滑动的动力滑动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其特征在于:
动力滑动装置包括平行设置在水箱(12)顶部的两侧的滑动单元(25),滑动单元(25)由四个滑块、两个滑轨组成;两个滑动单元(25)之间连接有U型结构的往复板(26),往复板(26)绕过并半包围在支撑骨架(11)及隔水袋(10)的底部以及两侧,往复板(26)底部开设有两个长圆孔(32),两个长圆孔(32)设置在支撑骨架(11)正下方并与两根软管(17)的进水口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其特征在于:往复板(26)的顶部两侧分别与滑动单元(25)的滑块固定连接,滑动单元(25)的一侧安装有驱动往复板(26)来回移动的动力装置。
CN201620088974.4U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07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8974.4U CN205307180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88974.4U CN205307180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07180U true CN205307180U (zh) 2016-06-15

Family

ID=56187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88974.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07180U (zh) 2016-01-29 2016-01-29 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071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6183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刘德安 腰椎水力复元仪及治疗方法
CN110680707A (zh) * 2019-11-19 2020-01-14 徐州康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囊结构可更换的冲击波治疗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6183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刘德安 腰椎水力复元仪及治疗方法
CN110680707A (zh) * 2019-11-19 2020-01-14 徐州康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囊结构可更换的冲击波治疗仪
CN110680707B (zh) * 2019-11-19 2022-04-08 徐州康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囊结构可更换的冲击波治疗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01280A1 (en) Massage apparatus providing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
CN202822004U (zh) 脊椎倒立智能摆动理疗机
CN201453607U (zh) 多功能可拆分理疗按摩装置
CN111467179A (zh) 一种可令精神与躯体共同健康的智修机器人
CN108175670B (zh) 一种曲轴式可调腿部按摩装置
CN109011174B (zh) 云智能康复理疗系统、被动仿生运动康复理疗机器人
CN110623833A (zh) 一种智能运动按摩椅
CN208193196U (zh) 一种腰间盘突出治疗装置
CN205307180U (zh) 一种腰椎水力复元仪
CN206275755U (zh) 一种牵引床
CN103845207A (zh) 扭转脖颈腰腹养生椅
CN209253537U (zh) 一种多功能便于调节的神经外科术后恢复装置
CN201085766Y (zh) 捶打式脊背按摩器
CN105726183A (zh) 腰椎水力复元仪及治疗方法
CN203841996U (zh) 多功能康复水力移动按摩器
CN201692197U (zh) 多功能治疗床
CN204364426U (zh) 一种保健智能按摩椅
CN103932876B (zh) 多功能康复水力移动按摩器
CN206660113U (zh) 一种电子按摩器
CN115531186A (zh) 足部按摩仪
CN214285792U (zh) 一种背靠式人体自动揪痧拔罐器
CN204909982U (zh) 按摩理疗床
CN201192444Y (zh) 腰椎运动康复床
CN207970416U (zh) 踝泵运动康复辅助器
CN102742939A (zh) 人体经络腧穴自动按摩背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8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