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86701U -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86701U
CN205286701U CN201520871794.9U CN201520871794U CN205286701U CN 205286701 U CN205286701 U CN 205286701U CN 201520871794 U CN201520871794 U CN 201520871794U CN 205286701 U CN205286701 U CN 205286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essing
limbs
layer
wound
middle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717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薛康
胡大海
周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MMU
Original Assigne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MM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MMU filed Critical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MMU
Priority to CN2015208717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86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86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867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属于医学敷料技术领域,由敷料主体和绷带组成;所述敷料主体,从与战伤创面部位接触一侧起,依次包括内层敷料、中层敷料及外层敷料;内层敷料为壳聚糖纤维和氧化再生纤维素混纺制成的无纺布层,用于止血及吸收创面分泌物;中层敷料为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层,用于吸收网眼排出的渗液及压迫止血;外层敷料为棉织纱布层,用于固定及包扎;所述内层敷料中富含抗菌剂,且在内层敷料的厚度方向上设有若干贯穿的引流孔;在中层敷料和外层敷料之间还设有一层双向半透膜。该包扎敷料结构设计合理,具有高效止血、抗感染、保湿、促愈合、使用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敷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背景技术
四肢是战伤最好发的部位,根据美军国防部公布的数据,近20年来美军四肢损伤的伤员占伤员总数的89.2%,所以四肢伤的救治成为战伤救治的主要内容。战伤的伤型包括不同程度的烧伤、爆炸伤、复合伤等等。伤口的包扎是战伤急救五大基本技术之一。战伤敷料是野战医疗装备中最基本的装备,也是伤口包扎必不可少的装备。
我军目前装备的战伤敷料是三角巾,具有应用广泛、操作简单、保护创面等优点,且携行方便、价格低廉。但其缺点同样明显:①首先是不具备止血功能。在许多出血较多的战伤创面,需要配合止血带或止血粉使用,这就使操作变得复杂。另外,现有的止血粉(如沸石)容易产热,会加重组织损伤;止血带也不能长时间使用,负责容易导致肢断坏死。②其次是不具备抗感染作用。对于战伤创面而言,急救包扎时不可能经过严格的洗消,属于污染创面,极易发生感染,严重的感染使得后期致残率较高。因此,基于我军现有战伤敷料的缺点,研制新型的多功能敷料,解决现有三角巾的不足,就成为我军和外军卫生勤务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
壳聚糖敷料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新型生物敷料,具有止血、抗感染、保湿、促愈合、减轻疼痛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但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这种新型敷料引流渗液的能力较差,创面如果渗血或渗液较多,通常会积聚在敷料与创面之间,使得敷料无法紧贴创面,不能发挥有效的生物学作用,甚至加重局部感染。另外,壳聚糖敷料的止血功能有限,只能止住静脉出血或者小动脉的出血,对于大动脉的出血效果不佳。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是一种新型的合成敷料,具有强大的吸收渗液的能力,且遇水可快速膨胀,但其不具有抗感染和促进愈合的生物学效应。另外,不论是壳聚糖敷料还是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二者的韧性和抗张强度都不够,不利于加压包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该包扎敷料结构设计合理,具有高效止血、抗感染、保湿、促愈合、使用方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由敷料主体和绷带组成;所述敷料主体,从与战伤创面部位接触一侧起,依次包括内层敷料、中层敷料及外层敷料;在内层敷料的厚度方向上设有若干贯穿的引流孔,且内层敷料中富含锌离子;内层敷料为壳聚糖纤维和氧化再生纤维素混纺制成的无纺布层,用于止血、抗感染、保湿、促愈合、镇痛及吸收少量创面分泌物;中层敷料为压缩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层,用于压迫止血及吸收从内层敷料引流孔排出的渗液;外层敷料为棉织纱布层,用于固定及包扎;在中层敷料和外层敷料之间还设有一层双向半透膜。
所述内层敷料、中层敷料及外层敷料的厚度均为2~4mm
所述引流孔的孔径为3mm。
所述若干引流孔等间距设置。
若干引流孔之间的孔间距为7mm。
所述双向半透膜的孔径为0.1~0.5nm。
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层经过压缩,压缩的最大膨胀比为1:30。
内层敷料、中层敷料及外层敷料的面积相当。
所述绷带采用医用自粘弹性绷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由敷料主体和绷带组成,敷料主体包括内、中、外三层。三层敷料相互配合,体现优势:
首先,内层敷料为复合生物敷料层,采用壳聚糖纤维和氧化再生纤维素混纺制成的无纺布层,壳聚糖纤维与氧化再生纤维的止血机制不同,前者是通过对红细胞作用,使红细胞发生粘附聚集从而使血液凝固;后者可造成血小板破裂,产生大量血小板凝血因子,形成血栓而止血。将两种材料混纺成无纺布层后,可产生协同作用,发挥强效的止血作用。另外,壳聚糖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保湿、促愈合、镇痛及吸收少量创面分泌物的作用。中层敷料为压缩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具有强大的吸收渗液的能力,吸收从内层敷料引流孔中排出的渗血或渗液后,可快速膨胀,在伤口局部产生反压力,发挥强效的压迫止血作用。外层敷料为棉织纱布层,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可以保证敷料的完整性,也便于包扎时加压。
其次,内层敷料在其厚度方向上还设有若干贯穿的引流孔,创面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引流孔充分引流,使复合生物敷料层与创面良好贴附,更好的发挥止血、抗感染、保湿、促愈合、镇痛的生物学效应。同时,复合生物敷料层内富含的锌离子则可以缓释到引流孔下的创面,发挥抗感染、促愈合的双重作用。
最后,在中层敷料和外层敷料之间还设有一层双向半透膜,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但渗液或细菌无法通过,既可以保证创面的有氧环境,对创面愈合有利;也使得中层敷料内的渗血和其它渗液不会外流,进而影响加压效果;同时也使外界的细菌无法进入,减少感染的程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专用敷料,内、中、外三层相互配合,设计巧妙,具有:①良好的止血功能,能止住大动脉的出血;②广谱持续抗感染的能力并极少耐药;③较强的通用性,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创伤;④适应各种环境,性能稳定,易于保存;⑤简单易用,携带轻便,来源广泛。因此,能够有效应用于肢体战伤急救。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引流孔的孔径设置为3mm,引流孔间的间距设置为7mm,孔径越大,孔间距越小,创面分泌物引流越好,但引流孔下的创面就越多,壳聚糖敷料的生物学效应就小。本实用新型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孔径3mm,孔间距7mm是最理想的数据,既能保证分泌物的充分引流,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壳聚糖敷料的作用,同时3mm的敷料孔径也在锌离子的释放范围内。
进一步地,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层经过压缩,压缩的最大膨胀比为1:30。压缩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吸收从内层敷料的引流孔中排出的渗血或渗液后,可快速膨胀,在伤口局部产生反压力,能够发挥强效的压迫止血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专用包扎敷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专用包扎敷料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专用包扎敷料结构俯视图。
其中,1为内层敷料;2为中层敷料;3为外层敷料;4为引流孔;5为双向半透膜;6为绷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由敷料主体和绷带6组成;所述敷料主体,参见图2,从与战伤创面部位接触一侧起,依次包括内层敷料1、中层敷料2及外层敷料3;在内层敷料1的厚度方向上设有若干贯穿的引流孔4,且内层敷料1中富含锌离子;内层敷料1为壳聚糖纤维和氧化再生纤维素混纺制成的无纺布层,用于止血、抗感染、保湿、促愈合、镇痛及吸收少量创面分泌物;中层敷料2为压缩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层,用于压迫止血及吸收从内层敷料1引流孔4排出的渗液;外层敷料3为棉织纱布层,用于固定及包扎;在中层敷料2和外层敷料3之间还设有一层双向半透膜5。
内层敷料1的厚度为2mm,中层敷料2的厚度为2mm,外层敷料3的厚度为2mm,且三层敷料的面积相当。所述绷带6采用医用自粘弹性绷带。
参见图3,优选地,引流孔4的孔径为3mm,若干引流孔4之间的孔间距为7mm。孔径越大,孔间距越小,创面分泌物引流越好,但引流孔下的创面就越多,壳聚糖敷料的生物学效应就小。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孔径3mm,孔间距7mm是最理想的数据,既能保证分泌物的充分引流,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壳聚糖敷料的作用,同时3mm的敷料孔径也在锌离子的释放范围内。
优选地,双向半透膜5的孔径为0.1~0.5nm。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但渗液或细菌无法通过。这既可以保证创面的有氧环境,对创面愈合有利;也使得中层敷料内的渗血不会外流,进而影响加压效果;同时也使外界的细菌无法进入,减少感染的程度。
优选地,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层经过压缩,压缩的最大膨胀比为1:30。压缩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吸收从内层敷料1的引流孔4中排出的渗血或渗液后,可快速膨胀,在伤口局部产生反压力,能够发挥强效的压迫止血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在使用时:
将战伤创面完全暴露,无需清洗消毒,直接用敷料主体完全覆盖战伤创面,使敷料的内层敷料1与创面紧密接触,并用绷带6包扎牢靠。
内层敷料1为复合生物敷料层,壳聚糖纤维与氧化再生纤维的止血机制不同,前者是通过对红细胞作用,使红细胞发生粘附聚集从而使血液凝固;后者可造成血小板破裂,产生大量血小板凝血因子,形成血栓而止血。将两种材料混纺成无纺布后,可产生协同作用,发挥强效的止血作用。另外,壳聚糖成分还具有一定的抗感染、保湿、促愈合、镇痛及吸收少量创面分泌物的作用。
创面的大量分泌物可以通过内层敷料1设置的引流孔充分引流,使生物敷料层与创面良好贴附,更好的发挥止血、抗感染、保湿、促愈合、镇痛的生物学效应。
由于内层敷料1存在多个引流孔4,引流孔4下的创面与壳聚糖敷料没有直接接触,使得壳聚糖敷料的多种生物学效应很难发挥。此时,壳聚糖敷料内富含的锌离子则可以缓释到引流孔下的创面,发挥抗感染、促愈合的双重作用。
中层敷料2选用压缩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其吸收从内层敷料1引流孔4中排出的渗血后,可快速膨胀,在伤口局部产生反压力,发挥强效的压迫止血作用。
另外,在中层敷料2与外层敷料3之间含有一层双向半透膜5,此半透膜孔径在0.1~0.5nm之间,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但渗液或细菌无法通过。这既可以保证创面的有氧环境,对创面愈合有利;也使得中层敷料内的渗血不会外流,进而影响加压效果;同时也使外界的细菌无法进入,减少感染的程度。
外层敷料3选用的棉织纱布可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强度,可以保证敷料的完整性,也便于包扎时加压。

Claims (9)

1.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由敷料主体和绷带(6)组成;所述敷料主体,从与战伤创面部位接触一侧起,依次包括内层敷料(1)、中层敷料(2)及外层敷料(3);在内层敷料(1)的厚度方向上设有若干贯穿的引流孔(4),且内层敷料(1)中富含锌离子;
内层敷料(1)为壳聚糖纤维和氧化再生纤维素混纺制成的无纺布层,用于止血及吸收创面分泌物;
中层敷料(2)为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层,用于压迫止血及吸收从内层敷料(1)的引流孔(4)中排出的渗液;
外层敷料(3)为棉织纱布层,用于固定及包扎;
在中层敷料(2)和外层敷料(3)之间还设有一层双向半透膜(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敷料(1)、中层敷料(2)及外层敷料(3)的厚度均为2~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4)的孔径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引流孔(4)等间距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若干引流孔(4)之间的孔间距为7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半透膜(5)的孔径为0.1~0.5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聚乙烯醇缩甲醛海绵层经过压缩,压缩后的最大膨胀比为1: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内层敷料(1)、中层敷料(2)及外层敷料(3)的面积相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绷带(6)采用医用自粘弹性绷带。
CN201520871794.9U 2015-11-03 2015-11-03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6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1794.9U CN205286701U (zh) 2015-11-03 2015-11-03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71794.9U CN205286701U (zh) 2015-11-03 2015-11-03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86701U true CN205286701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39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7179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6701U (zh) 2015-11-03 2015-11-03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8670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7106A (zh) * 2015-11-03 2016-0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CN111346255A (zh) * 2020-04-21 2020-06-30 四川大学 兼具抗菌和带菌警示功能的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54642A (zh) * 2022-07-05 2022-10-11 福州大学 一种仿生非对称海绵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87106A (zh) * 2015-11-03 2016-02-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CN111346255A (zh) * 2020-04-21 2020-06-30 四川大学 兼具抗菌和带菌警示功能的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46255B (zh) * 2020-04-21 2022-04-19 四川大学 兼具抗菌和带菌警示功能的伤口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154642A (zh) * 2022-07-05 2022-10-11 福州大学 一种仿生非对称海绵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7106A (zh)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US20200155379A1 (en) Component for wound dressing
CA2737487C (en) Wound dressing
US9907708B2 (en) Wound care article for extraction and control of wound fluids
CN100400019C (zh) 一种急救创伤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5286701U (zh) 一种肢体战伤急救专用包扎敷料
CN204931986U (zh) 一种高吸湿性防粘医用敷料
US20140221948A1 (en) Hygienic or personal care article having a content of copper or copper ions
CN102579194A (zh) 功能性生物敷料复合自粘弹性绷带
CN105056285B (zh) 一种可粘合组织裂隙的生长因子复合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3408162U (zh) 一种复合医用敷料
CN105381497B (zh) 一种抗菌止血敷料的制备方法
CN105395315A (zh) 烧伤创面网状植皮术后专用敷料
CN104383578A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接枝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3584B (zh) 一种石墨烯/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材料
CN205163386U (zh) 烧伤创面网状植皮术后专用敷料
CN104383588A (zh) 一种单壁碳纳米管接枝改性氧化再生纤维素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7950004U (zh) 医用透气强吸水性多功能敷贴
CN209450777U (zh) 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动脉止血贴
CN205286702U (zh) 一种烧伤感染创面的专用敷料
CN104383577B (zh) 一种纳米金/氧化再生纤维素复合止血材料
CN208287152U (zh) 一种高效抑菌的肤面修复护理敷料
CN202173512U (zh) 一种医用加压敷料
CN104474580A (zh) 一种动脉止血敷料及制备方法
CN201578446U (zh) 一种藻酸盐泡沫敷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