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86616U -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86616U CN205286616U CN201521079125.4U CN201521079125U CN205286616U CN 205286616 U CN205286616 U CN 205286616U CN 201521079125 U CN201521079125 U CN 201521079125U CN 205286616 U CN205286616 U CN 2052866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rtebral plate
- connector
- afterbody
- head
- f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板间融合器,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头部和尾部分别设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均与连接体的上表面同侧,所述头部与尾部之间设有放置骨粒的内腔,所述上表面设有连通内腔的融合口,所述融合口位于两个连接面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位于头部和尾部且在同一侧的连接面连接两块不同的椎体的同侧表面,在内腔中放入诱导用的骨粒,骨粒从融合口中长出与椎板融合,从而完成两椎体融合,达到治疗的目的,因为本融合器是连接每个椎板的同侧表面,而不是植入于椎间,不仅能够适用于相邻脊椎骨之间的融合,还能适应间隔脊椎骨之间的融合,并且施术更方便。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椎板间融合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用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失稳、腰椎滑脱等疾病常常引起严重的腰痛,患者需要接受腰椎融合手术治疗。目前,微创手术中一般使用椎间融合器进行相邻椎体的融合,比如CN101015477B的“微创椎间融合器”,或者CN203555820U的“腰椎侧路微创融合器”。
上述的这些融合器在施术使用时均是从头部开始插入到两块椎体之间的间隙中,将两个椎间撑开,之后融合器被固定,利用融合器内的骨粒诱导融合。
然而,在一些病例中,这种椎间融合器不能解决椎节严重失稳现象,而且这种融合器需要将相邻椎体撑开才能植入融合器,操作也不甚方便。甚至,有时候需要手术的部位并非是相邻的椎体,而是间隔的椎体,上述的融合器更不能适用。对于这些病例,临床上多采用椎板后方表面骨粒植骨,该方法由于无压应力存在,植骨易吸收,而且植骨粒为散在状态,可能会出现位移,导致脊髓及神经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板间融合器,其施术方便,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头部和尾部分别设有连接面,所述连接面均与连接体的上表面同侧,所述头部与尾部之间设有放置骨粒的内腔,所述上表面设有连通内腔的融合口,所述融合口位于两个连接面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融合口有两个,其中一个靠近头部,另一个靠近尾部,两个融合口之间设有骨粒阻隔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骨粒阻隔片为网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和尾部均设有螺孔,所述螺孔从连接体的下表面贯穿至上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体的下表面相对于螺孔的位置设有沉孔,所述沉孔直径大于螺孔且与螺孔同轴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体的左、右侧面设有侧向通孔,所述侧向通孔连通内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融合口沿头部与尾部连线方向的长度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位于头部和尾部且在同一侧的连接面连接两块不同的椎体的椎板同侧表面,在内腔中放入诱导用的骨粒,骨粒从融合口中长出与椎板融合,从而完成两椎板融合,达到治疗的目的,因为本融合器是连接每个椎板的同侧表面,而不是植入于椎间,不仅能够适用于相邻椎体的融合,还能适应间隔椎体之间的融合,并且施术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轴测示意图;
图3是椎板间融合器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椎板间融合器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椎板间融合器,包括连接体1,连接体1具有上表面、底面、两个侧面和两个端面,连接体1还具有头部2、尾部3、以及在头部2和中部之间的中部。所述的头部2和尾部3分别设有连接面4,两个连接面4均与连接体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侧上,这些连接面4用于连接固定于椎板位于同一侧的表面,如图3所示。连接体1的中部设有放置诱导用骨粒的内腔,连接体1的上表面设有连通内腔的融合口5,融合口5位于两个连接面4之间。
施术时在内腔中置入诱导用的骨粒,将头部2和尾部3的连接面4分别连接在不同的椎板位于同一侧的表面,之后采用外部的固定部件固定,那么骨粒通过融合口5与椎板融合连接,达到椎板融合的目的。
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融合口5有两个,呈上、下布置,其中一个靠近头部2,另一个靠近尾部3,两个连接面4分别连接两块不同的椎体。两个融合口5之间设有骨粒阻隔片6。该骨粒阻隔片6覆于内腔表面,可以防止骨粒从内腔中落入两椎体之间的空隙,避免骨粒压迫脊髓所造成的恶劣后果。
优选的,骨粒阻隔片6为网状,网孔的孔径应小于骨粒的尺寸。与平板状的阻隔片相比,网状的骨粒阻隔片6具有网孔,诱导骨粒也能从网孔中长出并连接在两椎体之间。
连接面4与椎板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头部2和尾部3的位置均设有两个螺孔7,螺孔7从连接体1的下表面贯穿至上表面,与螺孔7配合的螺钉穿过螺孔7后打在椎板内,从而将融合器与椎板固定。
优选的,连接体1的下表面相对于螺孔7的位置设有沉孔8,沉孔8直径大于螺孔7且与螺孔7同轴心,螺钉的头部2安装在沉孔8内,而不会从连接体1外露,保证连接体1的平滑。
优选的,连接体1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侧向通孔9,侧向通孔9连通内腔,骨粒也可以从侧向通孔9中长。用于与对侧的椎板间融合器长出的骨粒融合。
优选的,融合口5沿头部2与尾部3连线方向的长度为3~5mm。
参考图3,相邻的脊椎骨之间使用连接体1进行融合,两个连接面贴附两块椎板10表面。参考图4,隔开的两块脊椎骨之间的一块脊椎骨已切除,此时采用连接体1对相隔的两块椎板10之间进行融合。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椎板间融合器,包括连接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的头部(2)和尾部(3)分别设有连接面(4),所述连接面(4)均与连接体(1)的上表面同侧,所述头部(2)与尾部(3)之间设有放置骨粒的内腔,所述上表面设有连通内腔的融合口(5),所述融合口(5)位于两个连接面(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板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口(5)有两个,其中一个靠近头部(2),另一个靠近尾部(3),两个融合口(5)之间设有骨粒阻隔片(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椎板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粒阻隔片(6)为网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椎板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2)和尾部(3)均设有螺孔(7),所述螺孔(7)从连接体(1)的下表面贯穿至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板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的下表面相对于螺孔(7)的位置设有沉孔(8),所述沉孔(8)直径大于螺孔(7)且与螺孔(7)同轴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椎板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的左、右侧面设有侧向通孔(9),所述侧向通孔(9)连通内腔。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椎板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口(5)沿头部(2)与尾部(3)连线方向的长度为3~5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79125.4U CN205286616U (zh) | 2015-12-23 | 2015-12-23 |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79125.4U CN205286616U (zh) | 2015-12-23 | 2015-12-23 |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86616U true CN205286616U (zh) | 2016-06-08 |
Family
ID=56472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7912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6616U (zh) | 2015-12-23 | 2015-12-23 |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8661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55926A (zh) * | 2015-12-23 | 2016-04-06 | 马向阳 |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
-
2015
- 2015-12-23 CN CN201521079125.4U patent/CN20528661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55926A (zh) * | 2015-12-23 | 2016-04-06 | 马向阳 |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
CN105455926B (zh) * | 2015-12-23 | 2018-01-09 | 马向阳 |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41856U (zh) | 颈椎融合器 | |
CN202365903U (zh) | 颈椎椎管成形桥接器 | |
WO2014185988A3 (en) | Intervertebral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 |
US20130060336A1 (en) | Spinal fusion system | |
CN103610523A (zh) | 微创侧方入路椎间融合器 | |
US20190105170A1 (en) | Artificial epistropheus support body | |
CN201108492Y (zh) | 一种寰枢椎椎间关节融合器 | |
CN206979621U (zh) | 一种高度可调节融合器 | |
CN205286616U (zh) |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 |
CN105455926A (zh) | 一种椎板间融合器 | |
CN205215455U (zh) | 椎间融合器 | |
CN204379422U (zh) | 一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导向器 | |
CN205359718U (zh) | 组合式椎间融合器 | |
CN205515051U (zh) | 腰椎零切迹椎间融合装置 | |
CN201631368U (zh) | 一种折断面隐藏式复位椎弓根螺钉 | |
CN204468350U (zh) | 椎间融合器 | |
CN103622767A (zh) | 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融合器 | |
CN205073074U (zh) | 一种颈椎融合器 | |
CN203885668U (zh) | 一种在体成形防脱生物型腰椎间人工弹性髓核 | |
CN209154115U (zh) | 3d打印人工椎体 | |
CN208447753U (zh) | 颈椎椎板成形板 | |
CN205307157U (zh) | 横向可撑开椎间融合装置 | |
WO2019178989A1 (zh) | 3d打印人工椎体 | |
CN209154116U (zh) | 上下分体式人工椎体 | |
CN205322554U (zh) | 拼接型腰椎后路融合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0 Address after: 510000 No. 111 Liuhua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Southern War Zon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ddress before: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010 Liuhua Road No. 111 Patentee before: Ma Xiangyang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