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8787U - 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和呼吸面罩 - Google Patents
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和呼吸面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68787U CN205268787U CN201521100903.3U CN201521100903U CN205268787U CN 205268787 U CN205268787 U CN 205268787U CN 201521100903 U CN201521100903 U CN 201521100903U CN 205268787 U CN205268787 U CN 2052687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r
- face
- section
- contacting portion
- pressure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以及呼吸面罩。该衬垫包括:连接部,用于连接至呼吸面罩的框架或弯管组件;面部接触部,用于接触患者的面部,面罩接触部与连接部沿着衬垫的轴向方向相对设置面部接触部由薄层膜形成;以及中间部,其连接在连接部和面部接触部之间,其中沿着衬垫的周向方向,衬垫包括上部区域、下部区域和连接在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之间的中部区域,其中面部接触部至少在中部区域内从中间部朝向衬垫的外周侧延伸,接着朝向衬垫的内周侧弯曲,以使面部接触部和中间部在沿着衬垫的轴向方向的截面内呈钩状。该衬垫通过面部接触部形成两个密封区域来形成可靠的密封,因此施加较小的支撑力就能够达到同样的密封效果,进而提高佩戴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面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以及具有这种衬垫的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佩戴呼吸面罩作为非侵入式通气治疗手段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等。呼吸面罩通过管路连接至呼吸机,对患者的气道输送持续的压力通气(CPAP)或者变化的压力通气,例如随着患者呼吸周期变化的双水平压力通气或随着患者监控情况而变化的自动调压通气。这种压力支持的疗法还通常被用于如阻塞性睡眠低通气、上呼吸道阻力综合症(UARS)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呼吸面罩通常包括框架和衬垫。呼吸面罩通过例如头带的固定装置固定在患者的面部时,衬垫接触患者的面部,与患者的面部形成密封的腔体。现有的通气治疗通常是长时间的,患者经常要整夜的佩戴呼吸面罩。基于此,呼吸面罩要尽可能的舒适,并且密封要尽可能的稳固,而这两项要求都与衬垫有关。如果患者感觉佩戴舒适度不够,就可能拒绝治疗。如果密封度不够,则可能引起气体的泄露,一方面导致压力低于治疗值,使治疗失效;另一方面,泄露的气流有可能会冲击患者的面部,尤其在敏感的鼻梁或者眼部,也会引起不舒适,导致患者拒绝治疗。
现有的衬垫根据其结构主要分为双层膜衬垫和单层膜衬垫两类。双层膜衬垫通常包括上下分层的密封单元跟支撑单元。双层膜衬垫技术的缺点在于其制造复杂,成本昂贵,清洗不便,这些都是单层膜衬垫相对其的优点。但现有的单层膜衬垫技术的问题在于其一方面舒适度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容易发生泄露。单层膜衬垫即支撑单元跟密封单元是一体的,密封的问题主要取决于衬垫跟面部的接触部分的受力情况。如果为了获得稳固密封,则需要加大衬垫与面部的接触压力,通常通过拉紧头带来实现,这会使患者脸部的接触应力超出面部承受的限度,从而可能出现勒痕,红斑,甚至溃疡。如果减少面部相对于衬垫的受力,则又可能会导致气体发生泄露,引起治疗失效。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以及具有该衬垫的呼吸面罩,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文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现有技术中的单层膜衬垫的密封性和舒适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以及具有该衬垫的呼吸面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所述衬垫包括:连接部,用于连接至呼吸面罩的框架或弯管组件;面部接触部,用于接触患者的面部,所述面罩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沿着所述衬垫的轴向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面部接触部由薄层膜形成;以及中间部,其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面部接触部之间,其中,沿着所述衬垫的周向方向,所述衬垫包括上部区域、下部区域和连接在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之间的中部区域,其中,所述面部接触部至少在所述中部区域内从所述中间部朝向所述衬垫的外周侧延伸,接着朝向所述衬垫的内周侧弯曲,以使所述面部接触部和所述中间部在沿着所述衬垫的轴向方向的截面内呈钩状。
可选地,所述中间部包括彼此连接的压力支撑段和接触支撑段,其中,所述压力支撑段连接至所述连接部,所述压力支撑段的厚度大于所述面部接触部的厚度;且其中,所述接触支撑段连接至所述面部接触部,所述接触支撑段为所述压力支撑段和所述面部接触部之间的过渡部。
可选地,所述压力支撑段在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内的轴向长度均小于所述压力支撑段在所述中部区域内的轴向长度。
可选地,沿所述连接部至所述面部接触部的方向,所述压力支撑段朝所述衬垫的外周侧倾斜。
可选地,所述压力支撑段相对于所述衬垫的轴线的倾斜角度为3-15度。
可选地,所述压力支撑段的厚度为1.5-8mm。
可选地,沿所述连接部至所述面部接触部的方向,所述接触支撑段的内周表面朝向所述衬垫的外周侧倾斜。
可选地,在沿着所述衬垫的轴向方向的截面上,所述接触支撑段的所述内周表面为朝所述衬垫的内周侧凸出的圆弧。
可选地,所述接触支撑段的内周表面沿所述衬垫的径向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面部接触部和接触支撑段构造为使用时所述面部接触部受面部挤压而抵靠在所述接触支撑段上。
可选地,所述面部接触部抵靠在所述接触支撑段上的位置为抵靠点,所述面部接触部包括内部分和外部分,所述内部分从所述抵靠点延伸至所述面部接触部的自由端,所述外部分从所述抵靠点延伸至所述接触支撑段,所述内部分朝向远离所述接触支撑段的一侧弯曲。
可选地,所述面部接触部的厚度为0.3-1.5mm。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连接至呼吸面罩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中间部的径向尺寸;和折弯段,所述折弯段连接在所述连接段和所述中间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折弯段沿着所述衬垫的径向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折弯段在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内的径向宽度均大于所述折弯段在所述中间区域内的径向宽度。
可选地,从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到所述中间区域,所述折弯段的径向宽度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折弯段在所述上部区域的最大径向宽度为3-8mm,和/或所述折弯段在所述下部区域的最大径向宽度为2-7mm。
可选地,所述折弯段的厚度为0.4-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的呼吸面罩,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主体具有用于连接至弯管的输气口;以及如上所述的任一种衬垫,所述衬垫通过连接部连接至所述框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衬垫的面部接触部制作成先向外周侧弯曲再向内周侧弯曲的钩形结构,使得面部接触部抵靠在起到支撑作用的中间部上时,可以在抵靠点处形成密封点并在抵靠点的两侧形成两个密封区域,从而保证了稳固的密封状态。采用薄层膜材料来形成面部接触部,可以在呼吸面罩的空腔内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对面部不规则或不平整的区域进行有效填充,进而保证可靠的密封。所以,较之现有技术需要的支撑力可以小一些而达到同样的密封效果。此外,由于面部接触部的缓冲作用,即使面罩在使用过程中被移动,通常也只是中间部与面部接触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面部接触部和患者面部的相对运动,因此具有较强的抗运动性。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新型衬垫,不但制造简单,清洗方便,更重要在于在较小的面部接触力下能够安全可靠地给患者面部提供稳固的密封,使泄露最小化,同时使舒适度也能得到改善,让患者的治疗过程更加的轻松。
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呼吸面罩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衬垫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衬垫的后视图;
图4为沿图3中的箭头M剖切的衬垫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4中的衬垫在使用中与患者的面部接触的剖视图;
图6a-6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例的衬垫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呼吸面罩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去除了弯管组件;以及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呼吸面罩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去除了弯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提供了大量的细节以便能够彻底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如下描述仅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细节而得以实施。此外,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以下简称衬垫)。为了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该衬垫,本文将首先对采用该衬垫的呼吸面罩进行简单描述。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中所示出的鼻罩型呼吸面罩仅为示例性的,本文提供的衬垫并不限于应用至该鼻罩型呼吸面罩,其还可以应用至口鼻罩型或全脸罩型等的呼吸面罩。
如图1的立体图所示,呼吸面罩100包括框架(也称为面罩主体)110、衬垫120、前额支撑件130和弯管组件140。在未示出的其它实施例中,呼吸面罩100可能会不包括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部件,例如不包括前额支撑件130。
衬垫120安装在框架110上。框架110可以与衬垫120共同形成容纳患者的鼻部或者口鼻部的空腔。衬垫120也可以单独形成该空腔,在此实施例中框架110可以在衬垫120的外部支撑衬垫120。衬垫120可以固定地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到框架110。在使用时,衬垫120将与患者的脸部(包括脸颊、鼻梁、嘴巴上或下部等)接触,形成密封,以使该空腔与患者的鼻腔或者口鼻腔连通。框架110可以由刚性材料制成,或者也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衬垫120优选地由柔性材料制成。刚性材料可以是塑料、合金等,柔性材料可以是硅胶、凝胶、泡沫、气囊、纺织品等。优选地,衬垫120由例如硅胶的柔软易变形材料制成。此外,衬垫12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适当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衬垫120在制成后应当具有弹性。从呼吸面罩100的正面观看,框架110和衬垫120的形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大体三角形,还可以为梨形、梯形等等。框架110和衬垫120还可以采用可以与口和/或鼻部形状相适配的任何其他形状。优选地,衬垫120可由任何适当的一体成型工艺来制造,如注塑模制或吹气模制等。
框架110或衬垫120上设置有输气口。弯管组件140通过该输气口连接至框架110或衬垫120。压力支持设备(例如呼吸机)通过输气管路(未示出)与弯管组件140相连,以便输入适当压力的气体进入空腔,进而进入患者的气道。供给患者的气体可以是现有技术已知的任何适当的呼吸气体。输气管路可以本领域常用的波纹软管。
此外,框架110上还可以设置有卡扣、绑带环等的固定结构,用于连接固定组件(未示出)。固定组件用于把呼吸面罩100固定在患者面部的适当位置,可以是现有的各种头带。头带上可以具有与框架110连接的结构,比如扣、带魔术贴的绑带。进一步,为了将呼吸面罩100更加牢固且舒适地固定在患者的面部,呼吸面罩100还可以包括前额支撑件130,前额支撑件130在使用时抵靠在患者的额头上。前额支撑件130与框架11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固定式的或可分拆式的,分拆式的实施例例如通过扣位来实现。前额支撑件130可以包含柔软的额头接触部。该前额支撑件130还可以具有调整装置,以调整与额头距离,保证适应不同面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方位术语,例如“正面”、“背面”、“前”、“后”、“上”、“下”、“左”、“右”、“外”、“内”等都是相对于面向佩戴该呼吸面罩100且头部直立的患者的观察者而言的。就图1摆放位置而言,这些方位术语都是通过站在弯管组件140一侧观察该呼吸面罩100得到的。例如,正面是指从弯管组件140一侧观察呼吸面罩100获得的方位;背面是指从衬垫120一侧观察呼吸面罩100获得的方位。
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衬垫,而呼吸面罩100所包含的其他部件都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构造,因此这里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垫的多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出了沿平分图1中的呼吸面罩的平面剖切后得到的衬垫200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衬垫200的后视图;图4为沿着图3中的箭头M剖切的衬垫200获得的剖视图。如图2-4所示,衬垫200包括连接部210、面部接触部220和中间部230。
连接部210用于连接至呼吸面罩100的框架110(见图1)或弯管组件。连接部210与框架110或弯管组件之间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间隙装配(如图8所示)或过盈配合等。在图8中,衬垫200可以在整个周向上都卡固在框架110的间隙内。可选地,衬垫200可以在周向上的局部位置(例如对应鼻梁、上唇和/或下唇等)处卡固在框架110或弯管组件的间隙内。连接部210与框架110/弯管组件之间也可以采用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粘合连接(如图7所示),或者两者采用例如注塑等工艺一次成型。
面罩接触部220与连接部210沿着衬垫200的轴向方向(轴线P-P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面部接触部220用于接触患者的面部。面部接触部220主要用于形成与患者面部的密封。
中间部230连接在连接部210和面部接触部220之间。中间部230大体上沿着轴线P-P的延伸方向延伸。中间部230主要用于支撑面罩接触部220。
连接部210、面罩接触部220和中间部230一起形成了环状的衬垫200。此处所说的“环状”是指衬垫200围绕轴线P-P首尾相接,而不限定衬垫200必须呈圆环状。在图示实施例中,衬垫120和200大体上呈三角环状。如上文所提到的,衬垫200从正面观察还可以呈梨形、梯形等等,因此衬垫200还可以大体上呈梨形环状或梯形环状等等。基于上述定义,本文将围绕轴线P-P的方向称为衬垫200的周向方向;并将从轴线P-P起始并垂直于轴线P-P延伸的方向称为衬垫200的径向方向。
沿着衬垫200的周向方向,衬垫200包括上部区域A、下部区域B和中部区域C,如图2-3较佳地示出。在使用中,衬垫200的上部区域A通常接触患者的鼻梁部分;衬垫200的下部区域B通常接触患者的上唇上部(鼻型面罩)或者下唇下部(口鼻型面罩)。中部区域C连接在上部区域A和下部区域B之间。中部区域C包括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它们在使用中分别接触患者左右两侧的脸颊。鼻梁、上唇和下唇相对于脸颊为较敏感的受力区域。本实用新型将针对不同的区域设计不同的结构,以使呼吸面罩佩戴起来更舒适,并且密封性更好。
面部接触部220由薄层膜形成。优选地,面部接触部220的厚度可以为0.3-1.5mm。实验结果表明,面部接触部220的厚度在该优选范围内的密封效果较佳。更优选地,面部接触部220的厚度可以为0.3-0.6mm,面部接触部220的厚度在该范围内的密封效果更佳。最佳地,面部接触部220的厚度可以为0.4mm。薄层膜可以具有均匀的厚度。但是,对于不同区域,薄层膜的厚度也可以是变化的。例如,大部分区域的薄层膜的厚度可以为0.6mm,而在例如鼻梁的受力敏感区域(即上部区域A内),薄层膜的厚度可以较小,例如为0.4mm。
面部接触部220至少在中部区域B内、从中间部230朝向衬垫200的外周侧延伸,图4较清晰地示出,朝向箭头W所示的一侧延伸。接着,面部接触部220朝向衬垫200的内周侧(箭头N所示的一侧)弯曲。面部接触部220和中间部230在沿着衬垫200的轴向方向(轴线P-P的延伸方向)截面(即图4所示的截面)内呈钩状。使用中,当面部接触部220接触患者的面部时(具体地说,在接触两侧的脸颊时),面部接触部220上相对于面部的高点221首先接触面部,参见图5。图5示出了面部接触部220在使用中与患者的面部接触前后的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患者的面部轮廓,填充有阴影线的实线示出了面部接触部220与患者面部接触后的状态,未填充阴影线的实线示出了面部接触部220未接触患者面部的自然状态。如图5中所示,面部接触部220的高点221位于面部接触部220的面向使用者面部的一侧。高点221首先接触患者的面部,受到面部的挤压后,面部接触部220发生变形,高点221逐渐靠近中间部230的上部,最终抵靠在中间部230的上部上。因此,高点221也可以称为抵靠点。由于中间部230的支撑作用,面部接触部220能够很好地保持变形后的状态,并且在高点221处形成密封点。此外,以高点221为界,将面部接触部220分隔成两部分,即从抵靠点延伸至面部接触部220的自由端的内部分222、以及从抵靠点延伸至中间部230的外部分223。当采用该衬垫200的呼吸面罩固定于患者面部并进行通气时,可供呼吸的气体沿着图5中所示的箭头方向被送入患者的鼻或口鼻部。由于面部接触部220采用薄层膜制成,因此内部分222受到气体压力能够顺应患者的脸型、紧贴在患者面部形成稳固的第一密封区域。高点221在贴靠至中间部230的上部之前,外部分223包围的区域内会填充正压气体,到高点221贴靠至中间部230的上部时,外部分223已经形成了气囊。由于面部接触部220采用薄层膜制成,该气囊受到其内部的正压气体的压力作用会有一部分紧贴患者的面部,从而形成稳固的第二密封区域。由于上述密封点、第一密封区域和第二密封区域的作用,实现了稳固的密封。
实际上,呼吸面罩在使用过程中的移动是导致密封被破坏的主要因素。本实用新型在压力不太敏感的脸颊区域处,通过将面部接触部220抵靠在起到支撑作用的中间部230上,来施加适当的支撑作用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小移动对薄层膜形成的面部接触部220的形状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在抵靠点处形成密封点并在抵靠点的两侧形成两个密封区域,从而保证了稳固的密封状态。除此之外,沿着衬垫200的周向,即使中间部230在某些位置处对面部接触部220不能提供有效支撑(例如患者的面部存在某些不平整的区域),依靠其他支撑点的作用,也基本能定位面部接触部220。再由于面部接触部220是由薄层膜制成,在空腔内气体压力的作用下也能够被压向患者的面部,将某些不平整的区域填充,因此依然能够形成可靠的密封。所以,较之现有技术需要的支撑力可以小一些而达到同样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当起到支撑作用的中间部230受到外力(例如由患者身体的移动或通气管道的拉扯等引起的)发生变形时,很大程度上并不会影响到面部接触部220的密封作用,其原因在于,由于形成气囊的外部分223的缓冲作用,通常只是中间部230与面部接触部220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面部接触部220和患者面部的相对运动,这样能提高密封有效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衬垫具有较强的抗运动性。
如上文所提到的,支撑作用主要在对压力不太敏感的脸颊区域实施,实现衬垫200的中部区域C内的可靠支撑和密封是关键,对于上部区域A和下部区域B内的面部接触部220可以具有类似于中部区域C的上述构造,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的其它构造。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中间部230包括彼此连接的压力支撑段231和接触支撑段232,参见图2和图4-5。压力支撑段231连接至连接部210。压力支撑段231的作用在于保持衬垫200的整体形状,在中部区域C内为面部接触部220提供可靠支撑,因此压力支撑段231的厚度大于面部接触部220的厚度。除此之外,压力支撑段231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压力调节能力,并且从成本考虑,压力支撑段231的厚度也不宜过后。优选地,压力支撑段231的厚度可以为1.5-8mm。压力支撑段231的厚度在该范围内即能够提供良好的形状保持和支撑能力,又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具有一定的压力调节能力。更优选地,压力支撑段231的厚度在2-4mm范围内,以使压力支撑段231的上述各种能力综合起来保持在最佳水平。最佳地,压力支撑段231的厚度为3mm。接触支撑段232连接在压力支撑段231和面部接触部220之间。接触支撑段232位于中间部230的上部。接触支撑段232为压力支撑段231和面部接触部220之间的过渡部。接触支撑段232的厚度从压力支撑段231的厚度逐渐过渡到面部接触部220的厚度。优选地,面部接触部220和接触支撑段232构造为使用时面部接触部220受面部挤压而抵靠在接触支撑段232上。这样,接触支撑段232作为过渡部,不但能够支撑高点221,在高点221与患者的面部之间形成牢固密封点,而且由于其厚度逐渐变薄,也具有较好的弹性,不会对患者的面部造成不适的压迫感。
优选地,压力支撑段231在上部区域A和下部区域B内的轴向长度(即沿着轴线P-P的长度)均小于压力支撑段231在中部区域C内的轴向长度,图2较佳地示出。如前所述,中间部230在中间区域C内需抵靠在患者的脸颊上,因此压力支撑段231在中部区域C内的轴向长度较大。而对于与受力较敏感的鼻梁接触的上部区域A和与受力较敏感的上唇/下唇接触的下部区域B,需要较小的接触应力。因此,压力支撑段231在这两个区域内的轴向长度较短。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佩戴具有该衬垫200的呼吸面罩时,整个衬垫200在上部区域A和下部区域B内,面部接触部分220与中间部230没有接触或者刚刚接触,这样患者敏感区域受力较小,能获得最大的舒适感。
优选地,沿着从连接部210至面部接触部220的方向,压力支撑段231朝衬垫200的外周侧倾斜,如图2和4所示。这样可以使接触支撑段232对患者的面部提供更大面积的支撑,以减少面部压迫感。此外,还使整个中间部230具有一定的压力调节能力。倾斜设置的压力支撑段231还能够提供具有适当空间的空腔。该空腔能容纳患者鼻子和/或口部等,也能给患者的呼吸提供适当的换气空间。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压力支撑段231相对于衬垫200的轴线的倾斜角度(即图4中角α的余角)在3-15度范围内。所述倾斜角度在该范围内,上述各方面综合考虑的效果最佳。需要说明的是,在沿着衬垫200的轴向方向的截面(即图4中所示的截面)上,压力支撑段231相对于衬垫200的轴线的倾斜角度可以是上述优选范围内的一定值,也可以是上述优选范围内的变量。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沿着从连接部210至面部接触部220的方向,接触支撑段232的内周表面(即图4中虚线区域内的面向衬垫200的内周侧的表面)也可以朝衬垫200的外周侧倾斜,即朝向箭头W所示的一侧倾斜。这样,可以增大接触支撑段232与人脸的接触面积,进而改善患者佩戴的舒适度。所述内周表面可以为平面或曲面。当所述内周表面为曲面时,可以设计成适合人脸的面部轮廓的曲面。当接触支撑段232的所述内周表面向外周侧倾斜,并配合压力支撑段231也朝向外周侧倾斜时,佩戴时面部除了可以获得稳固密封,还获得较大的支撑面积,在同样单位作用力下,受力感受不明显,提高了佩戴感受。
进一步,在沿着衬垫200的轴向方向的截面(即图4中所示的截面)上,接触支撑段232的所述内周表面可以为朝向衬垫200的内周侧凸出的圆弧。接触支撑段232的所述内周表面朝向衬垫200的内周侧凸出,使得所述内周表面对应的圆点位于衬垫200的外周侧。这样,可以使接触支撑段232具有较大的面积贴合人脸部曲线,同时还能使高点211被可靠地支撑,因此可以同时兼顾舒适度和密封性。
另外优选地,如图6a所示,提供了另一种优选的衬垫200’。在图6a中与图2-5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本文将不对这些相同或相似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衬垫200’与衬垫200的区别在于接触支撑段232’。在图6a中,接触支撑段232’的面向衬垫200的内周侧的内周表面沿着从衬垫200的径向方向(与轴线P-P垂直的方向)延伸。在图中,接触支撑段232’的所述内周表面大体上沿着水平方向延伸。采用这样的小平面来代替上述实施例中的倾斜面或倾斜弧面,可以使面部接触部220的受理更加稳固。
除此之外,图6b和图6c还提供了另外两种优选的衬垫200”和200”’。衬垫200”和200”’与衬垫200基本相同,除了它们的面部接触部220”和200”’之外。面部接触部220”变型为面向患者面部的部分比较平滑,没有明显的突出的高点,当患者的面部接触面部接触部220”时,会同时与一定区域内的面部接触部220”同时接触,但同样能够实现上文所提到的技术效果。在面部接触部200”’中,位于面部接触部200”’的抵靠点221”’的内周侧的内部分222”’朝向远离中间部230的一侧弯曲。也就是说,内部分222”’上扬,这样佩戴具有该衬垫200”’的呼吸面罩时,内部分222”’的薄层膜结构可以更紧密地贴合患者面部。衬垫200”和200”’的其它部件,例如中间部230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赘述。面部接触部220”和200”’的上述构造可以与本文提到各种实施例结合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面部接触部和接触支撑段的形状和构造。
如图2、4和7所示,连接部210可以包括连接段211和折弯段212。连接段211用于连接至呼吸面罩,具体地说,是连接至呼吸面罩的框架110(见图1)。连接段211的径向尺寸小于中间部230的径向尺寸。某部件的径向尺寸是指该部件到轴线P-P的距离。连接段211的径向尺寸是指连接段211到轴线P-P的距离;且中间部230的径向尺寸是指中间部230到轴线P-P的距离。由于连接段211的径向尺寸小于中间部230的径向尺寸,因此在径向上,连接段211位于中间部230的内侧。折弯段212连接在连接段211和中间部230之间。在中间部230的底部形成凸台。折弯段212可以大体上沿着衬垫200的径向方向延伸,也可以沿着与该径向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方向延伸。通过折弯段212的作用,可以自由调节中间部230的受力高度,给患者佩戴呼吸面罩时提供更大自适应调节空间,进而改善佩戴的舒适度。优选地,折弯段212沿着衬垫200的径向方向延伸。这样,在调节中间部230的受力高度时,中间部230沿着轴线P-P的两个方向均具有较大的调节余量。
进一步优选地,折弯段212在上部区域A和下部区域B内的径向宽度均大于折弯段212在中间区域C内的径向宽度,如图2较佳地示出。折弯段212的径向宽度是指折弯段212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长度D,见图4。对应鼻梁和上唇/下唇的区域为受力敏感区域,在这两个区域内,折弯段212的径向宽度较大可以很好地调节中间部230对面部接触部220施加的支撑力,避免中间部230直接作用在患者的鼻梁和上唇/下唇上,导致舒适度变差。更进一步优选地,从上部区域A和下部区域B到中间区域C,折弯段212的径向宽度逐渐减小。这样,折弯段212的调节能力从上部区域A和下部区域B到中间区域C逐渐变小,到中间区域C内的某处时,折弯段212的径向宽度已经逐渐减小至等于或接近零。在折弯段212的径向宽度越小的区域内,中间部230提供的作用力越直接地作用在面部接触部220上,因此,面部接触部220可以在脸颊处得到很好地支撑。从而,在患者身体移动,如睡梦中翻身等时增加了面罩佩戴的稳定性,减少了面部敏感区域受力,提高佩戴舒适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折弯段212在上部区域A内的最大径向宽度为3-8mm。更优选地,折弯段212在上部区域A内的最大径向宽度为5-7mm。最佳地,折弯段212在上部区域A内的最大径向宽度为6mm。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折弯段212在下部区域B内的最大径向宽度为2-7mm。更优选地,折弯段212在下部区域B内的最大径向宽度为4-6mm。最佳地,折弯段212在下部区域B内的最大径向宽度为5mm。考虑到鼻梁相对于上唇和下唇为更敏感的受力区域,因此,在设计衬垫200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使折弯段212在上部区域A内的最大径向宽度大于在下部区域B内的最大径向宽度,以使鼻梁部分具有较强的应力调节能力。当然,在上述优选范围内选择的最大径向宽度都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又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折弯段212的厚度可以为0.4-2mm,较优选地为0.7-1.8mm,进一步优选地为1.0-1.4mm,最佳地为1.2mm。通过实验,折弯段212的厚度在越优选的范围内选取,效果越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呼吸面罩。该呼吸面罩包括上文所述的任一种框架以及上文所述的任一种衬垫。衬垫通过连接部连接至所述框架。衬垫与框架一起形成了用于容纳的口和/或鼻的空腔。对于它们所包含的各个部件、结构可以参照上文相应部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Claims (19)
1.一种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包括:
连接部,用于连接至呼吸面罩的框架或弯管组件;
面部接触部,用于接触患者的面部,所述面罩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沿着所述衬垫的轴向方向相对设置,所述面部接触部由薄层膜形成;以及
中间部,其连接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面部接触部之间,
其中,沿着所述衬垫的周向方向,所述衬垫包括上部区域、下部区域和连接在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之间的中部区域,
其中,所述面部接触部至少在所述中部区域内从所述中间部朝向所述衬垫的外周侧延伸,接着朝向所述衬垫的内周侧弯曲,以使所述面部接触部和所述中间部在沿着所述衬垫的轴向方向的截面内呈钩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包括彼此连接的压力支撑段和接触支撑段,
其中,所述压力支撑段连接至所述连接部,所述压力支撑段的厚度大于所述面部接触部的厚度;且
其中,所述接触支撑段连接至所述面部接触部,所述接触支撑段为所述压力支撑段和所述面部接触部之间的过渡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支撑段在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内的轴向长度均小于所述压力支撑段在所述中部区域内的轴向长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连接部至所述面部接触部的方向,所述压力支撑段朝所述衬垫的外周侧倾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支撑段相对于所述衬垫的轴线的倾斜角度为3-15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支撑段的厚度为1.5-8mm。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连接部至所述面部接触部的方向,所述接触支撑段的内周表面朝向所述衬垫的外周侧倾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所述衬垫的轴向方向的截面上,所述接触支撑段的所述内周表面为朝所述衬垫的内周侧凸出的圆弧。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支撑段的内周表面沿所述衬垫的径向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接触部和接触支撑段构造为使用时所述面部接触部受面部挤压而抵靠在所述接触支撑段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接触部抵靠在所述接触支撑段上的位置为抵靠点,所述面部接触部包括内部分和外部分,所述内部分从所述抵靠点延伸至所述面部接触部的自由端,所述外部分从所述抵靠点延伸至所述接触支撑段,所述内部分朝向远离所述接触支撑段的一侧弯曲。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部接触部的厚度为0.3-1.5mm。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用于连接至呼吸面罩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中间部的径向尺寸;和
折弯段,所述折弯段连接在所述连接段和所述中间部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沿着所述衬垫的径向方向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在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内的径向宽度均大于所述折弯段在所述中间区域内的径向宽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上部区域和所述下部区域到所述中间区域,所述折弯段的径向宽度逐渐减小。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在所述上部区域的最大径向宽度为3-8mm,和/或所述折弯段在所述下部区域的最大径向宽度为2-7mm。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的厚度为0.4-2mm。
19.一种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主体具有用于连接至弯管的输气口;以及
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垫,所述衬垫通过连接部连接至所述框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100903.3U CN205268787U (zh) | 2015-12-24 | 2015-12-24 | 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和呼吸面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100903.3U CN205268787U (zh) | 2015-12-24 | 2015-12-24 | 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和呼吸面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68787U true CN205268787U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6053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100903.3U Active CN205268787U (zh) | 2015-12-24 | 2015-12-24 | 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和呼吸面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687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07991A1 (zh) * | 2015-12-24 | 2017-06-29 |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和呼吸面罩 |
-
2015
- 2015-12-24 CN CN201521100903.3U patent/CN20526878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07991A1 (zh) * | 2015-12-24 | 2017-06-29 |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和呼吸面罩 |
US11160943B2 (en) | 2015-12-24 | 2021-11-02 | Bmc Medical Co., Ltd. | Cushion for breathing mask and breathing mask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160943B2 (en) | Cushion for breathing mask and breathing mask | |
AU2006236745B2 (en) | Cushion inside a cushion patient interface | |
US8662079B2 (en) | Cushion inside a cushion patient interface | |
US11806475B2 (en) | Patient interface and aspects thereof | |
US7546837B2 (en) | Interface with rolling diaphragm | |
US10143817B2 (en) | Cushion having adjustable stabilization member | |
CN103079623B (zh) | 具有自动调节衬垫的患者界面装置 | |
US20140326246A1 (en) | Cushion assembly having compression dampening portion | |
US20150246199A1 (en) | Articulating full face mask | |
US20140196720A1 (en) | Nasal cushion including a confortable septum/nare seal | |
US10449316B2 (en) | Mask with red mark alleviating pocket | |
CN106474611A (zh) | 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接口组件和呼吸面罩 | |
CN109646779B (zh) | 呼吸面罩的衬垫、呼吸面罩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 |
WO2013108145A1 (en) | Cushion with venting support for use with patient interface device | |
CN205268787U (zh) | 用于呼吸面罩的衬垫和呼吸面罩 | |
WO2018115217A1 (en) | Cushion with buckling prevention structu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100041, five main floor, 19 West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a Yip Yee med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100041, five main floor, 19 West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elightful harmony Jia Y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