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8233U - 一种打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68233U CN205268233U CN201521077653.6U CN201521077653U CN205268233U CN 205268233 U CN205268233 U CN 205268233U CN 201521077653 U CN201521077653 U CN 201521077653U CN 205268233 U CN205268233 U CN 2052682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ive section
- tong arm
- perforating needle
- relative
- threa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孔装置,包括:第一钳臂,第二钳臂,连接结构,用于将交叉放置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可转动连接,并将第一钳臂分为第一操作段和第一工作段,将第二钳臂分为与第一操作段相对的第二操作段,和与第一工作段相对的第二工作段;打孔针,设置在第一工作段上,具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或穿线凹槽;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二工作段上,与打孔针相对,能够容许打孔针穿过。本实用新型的打孔装置,打孔针上设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或穿线凹槽,在打孔之前,可以先将线或钢丝穿进穿线孔或穿线凹槽内,打孔完毕后,打孔针将线一并带过,在打孔的同时完成穿线,与传统的打孔装置相比,不仅打孔之后不用再寻找穿孔,而且穿线容易,工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孔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后外侧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手术中,为了修复外旋肌群,从而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稳定性,需要将外旋肌群与股骨大粗隆后缘牢固的缝合固定。因此,需要在股骨大粗隆后缘打孔,将缝线从孔中穿过,牢固固定,目前使用克氏针钻孔,钻孔后穿孔容易被表面筋膜覆盖,再次穿过该孔时寻找困难,增加手术时间;其次不易控制大粗隆后缘的穿孔距离,造成大粗隆后缘的劈裂骨折,增加手术难度,也给病人增添了痛苦。
中国专利文献CN203619642U公开了一种棘突打孔器,如图1所示,包括钳臂01和钳轴02,其中钳臂01包括第一钳臂011和第二钳臂012,第一钳臂011和第二钳臂012经钳轴02交叉固定,第一钳臂011和第二钳臂012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弧形钳首031和第二弧形钳首032,第一弧形钳首031和第二弧形钳首032的端部相对设置有打孔针04和打孔套05。在打孔时,将打孔套05贴靠在棘突一侧,用力握紧钳柄,打孔针04穿过棘突,配合插入打孔套05内部。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棘突打孔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和软组织,但在实际使用中仍至少存在以下技术缺陷:使用上述的棘突打孔器打出穿孔后,还需要在孔内穿线(如钢丝),由于骨头周围有肌肉组织覆盖,一旦打孔针04从孔内抽出,肌肉组织就会迅速将打出的孔遮挡覆盖,为了将线穿过穿孔,医护人员需要重新找到打出的穿孔,才能进行穿线,这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新的难题,穿线十分不便;另外,在打孔时,贴靠在棘突一侧的打孔套05不能被牢固定位,容易发生晃动,进而导致打孔位置不够精确,以致经常会损伤周围的血管或软组织。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打孔器在打出穿孔后一旦抽出,打出的孔就被周围的肌肉组织覆盖,导致寻找困难,进而导致穿线困难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无需找孔,且穿线容易的打孔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打孔装置,包括:
第一钳臂;
第二钳臂;
连接结构,用于将交叉放置的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可转动连接,并将所述第一钳臂分为第一操作段和第一工作段,将所述第二钳臂分为与所述第一操作段相对的第二操作段,和与所述第一工作段相对的第二工作段;
打孔针,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段上,具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或穿线凹槽;
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段上,与所述打孔针相对,能够容许所述打孔针穿过;
所述第一操作段和所述第二操作段的内壁之间还设有弹性撑开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打孔针为圆弧形,所述打孔针与所述第一工作段具有相接点,所述圆弧形的半径与所述相接点在所述第一工作段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时,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的转动半径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穿线凹槽设置在所述打孔针内部,具有底面,和沿所述打孔针延伸方向分布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面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面的两端连接以形成两个相对的容线空间(36、37),所述第一侧面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侧面的另一端向所述底面的同一侧延伸,并相互靠近,形成穿线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所述打孔针外壁部分向所述底面方向凹陷弯曲形成第一凹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的所述打孔针外壁部分向所述底面方向凹陷弯曲形成第二凹面,所述第一凹面和所述第二凹面的靠近所述穿线口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连接,并向外凸起形成圆滑凸起。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滑凸起向外凸出的最高点低于所述打孔针外壁所在的弧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工作段稳定限位在目标打孔位置的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工作段上,具有朝向所述打孔针的端面,所述端面为凹形圆弧面,且设有防滑纹理,并且所述限位块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且能够容许所述打孔针穿过的第二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在所述限位块上的安装槽,设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部的所述第二工作段上的安装通孔,以及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固定连接的安装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工作段的朝向所述安装槽底面的部分,与所述安装槽底面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并且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隙安装,以使得所述限位块能够以所述安装轴为圆心来回摆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一钳臂上的第一连接孔,设在所述第二钳臂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后将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可转动连接的连接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钳臂的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设有阻挡凹槽,所述第一钳臂的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位于所述阻挡凹槽内部,且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阻挡面和两个相对的第二阻挡面;
所述第一工作段和所述第二工作段向着靠近彼此的方向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阻挡面与所述阻挡凹槽的内壁接触阻挡;
所述第一工作段和所述第二工作段向着远离彼此的方向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阻挡面与所述阻挡凹槽的内壁接触阻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孔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打孔装置,打孔针上设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或穿线凹槽,在打孔之前,可以先将线或钢丝穿进穿线孔或穿线凹槽内,打孔完毕后,打孔针将线一并带过,在打孔的同时完成穿线,与传统的打孔装置相比,不仅打孔之后不用再寻找穿孔,而且穿线容易,工作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的打孔装置,打孔针为圆弧形,打孔针与第一工作段具有相接点,且圆弧形的半径与相接点在第一工作段绕连接结构转动时,绕连接结构转动的转动半径相同,这使得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打孔针打出的孔横截面积与打孔针的横截面积基本相当,对病人创伤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打孔针打出的孔为弧形孔,能够绕离骨髓,不仅能够降低对骨髓的损伤,还能为钢丝提供更多的骨接触面,增强固定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打孔装置,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沿打孔针的弧形延伸方向分布,且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一端分别与底面的两端连接形成两个相对的容线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打孔针可以在打孔之前先将线穿设到一个容线空间内,打孔时一并穿过,也可以使用打孔针先打孔,打孔完毕后,再将线穿设到另一个容线空间内,在打孔针从穿孔内抽出时,将线带出,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打孔针使用灵活,方便手术缝合。在打孔针外壁上形成穿线口,可以允许线的中部直接放入,能够提高穿线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打孔装置,将与第一侧面相对的打孔针外壁部分设置为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面,与第二侧面相对的打孔针外壁部分设置为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面,使第一凹面和第二凹面的靠近穿线口的位置分别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连接,并向外凸起形成圆滑凸起,当打孔针打孔时,被打孔针挤压的肌肉、骨质等在第一凹面或第二凹面处得以放松,从而降低穿线口位置的压力,避免肌肉或骨质在压力下进入穿线凹槽;形成圆滑凸起,能够使肌肉或骨质经过穿线口时能顺利穿过,防止钩挂。进一步的,将圆滑凸起向外凸出的最高点设置为低于打孔针外壁所在的弧面,能够避免增加打孔阻力,且防止孔径扩大。
5.本实用新型的打孔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具体为在第二工作段上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具有朝向打孔针的端面,该端面为凹形圆弧面,且设有防滑纹理,限位块上还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的第二通孔,当需要打孔时,形状为凹形圆弧面、且具有防滑纹理的限位块能够稳稳地放置在打孔位置上,不易晃动,打孔针穿过骨质后,依次经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穿出,打孔位置精确,不易误伤血管等。
6.本实用新型的打孔装置,第二工作段的朝向安装槽底面的部分,与安装槽底面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并且安装轴与安装通孔之间间隙安装,这使得限位块能够以安装轴为圆心来回摆动,从而能够适应倾斜度差异较大的不同放置面,扩展了适用范围。
7.本实用新型的打孔装置,第一钳臂的设有第二连接孔的位置设有阻挡凹槽,第一钳臂的设有第一连接孔的位置位于阻挡凹槽内部,且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阻挡面和两个相对的第二阻挡面,当第一工作段和第二工作段向着靠近彼此的方向转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一阻挡面与阻挡凹槽的内壁接触阻挡,防止过分靠近;当第一工作段和第二工作段向着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二阻挡面与阻挡凹槽的内壁接触阻挡,防止过分张开,从而保证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棘突打孔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打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一种改进实施方式中穿线凹槽的结构原理图。
图5是限位块与第二工作段配合安装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弹片的结构图。
图7是第二弹片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01-钳臂,02-钳轴,011-第一钳臂,012-第二钳臂,031-第一弧形钳首,032-第二弧形钳首,04-打孔针,05-打孔套;1-第一钳臂,11-第一操作段,12-第一工作段,2-第二钳臂,21-第二操作段,22-第二工作段,3-打孔针,30-穿线凹槽,301-第一凹面,302-第二凹面,31-第一侧面,32-第二侧面,33-底面,34-穿线口,35-圆滑凸起,36-第一容线空间,37-第二容线空间,4-第二通孔,5-限位块,51-端面,52-防滑纹理,53-安装槽,6-连接轴,7-阻挡凹槽,81-第一阻挡面,82-第二阻挡面,91-第一弹片,92-第二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孔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钳臂1,第二钳臂2和连接结构,其中,连接结构用于将交叉放置的所述第一钳臂1和所述第二钳臂2可转动连接,并将所述第一钳臂1分为第一操作段11和第一工作段12,将所述第二钳臂2分为与所述第一操作段11相对的第二操作段21,和与所述第一工作段12相对的第二工作段22;还包括打孔针3,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段12上,具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或穿线凹槽30;以及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段22上,与所述打孔针3相对,能够容许所述打孔针3穿过。
本实施例的打孔装置,打孔针3上设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凹槽30,在打孔之前,可以先将线或钢丝穿进穿线凹槽30内,打孔完毕后,打孔针3将线一并带过,在打孔的同时完成穿线,与传统的打孔装置相比,不仅打孔之后不用再寻找穿孔,而且穿线容易,工作效率高。上述的穿线凹槽30还可以设置成穿线孔,也能实现发明效果。
所述打孔针3为圆弧形,所述打孔针3与所述第一工作段12具有相接点,所述圆弧形的半径与所述相接点在所述第一工作段12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时,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的转动半径相同。这使得使用打孔针3打出的孔横截面积与打孔针3的横截面积基本相当,对病人创伤小;另外,打孔针3打出的孔为弧形孔,能够绕离骨髓,不仅能够降低对骨髓的损伤,还能为钢丝提供更多的骨接触面,增强固定效果。
如图3所示,所述穿线凹槽30设置在所述打孔针3内部,具有底面33,和沿所述打孔针3延伸方向分布的第一侧面31和第二侧面32,所述第一侧面3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面3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面33的两端连接以形成两个相对的容线空间,所述第一侧面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侧面32的另一端向所述底面33的同一侧延伸,并相互靠近,形成穿线口34。这使得本实施例的打孔针3可以在打孔之前先将线穿设到一个容线空间(如第一容线空间36)内,打孔时一并穿过,也可以使用打孔针3先打孔,打孔完毕后,再将线穿设到另一个容线空间(如第二容线空间37)内,在打孔针3从穿孔内抽出时,将线带出,从而使本实施例的打孔针使用灵活,方便手术缝合。在打孔针外壁上形成穿线口34,可以允许线的中部直接放入,能够提高穿线效率。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与所述第一侧面31相对的所述打孔针3外壁部分向所述底面33方向凹陷弯曲形成第一凹面301,与所述第二侧面32相对的所述打孔针3外壁部分向所述底面33方向凹陷弯曲形成第二凹面302,所述第一凹面301和所述第二凹面302的靠近所述穿线口34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31和所述第二侧面32连接,并向外凸起形成圆滑凸起35。当打孔针3打孔时,被打孔针3挤压的肌肉、骨质等在第一凹面301或第二凹面302处得以放松,从而降低穿线口34位置的压力,避免肌肉或骨质在压力下进入穿线凹槽30;形成圆滑凸起35,能够使肌肉或骨质经过穿线口34时能顺利穿过,防止钩挂。进一步的,将圆滑凸起35向外凸出的最高点设置为低于打孔针3外壁所在的弧面,能够避免增加打孔阻力,且防止孔径扩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滑凸起35向外凸出的最高点低于所述打孔针3外壁所在的弧面。
本实施例的打孔装置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工作段22稳定限位在目标打孔位置的限位结构。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工作段22上,具有朝向所述打孔针3的端面51,所述端面51为凹形圆弧面,且设有防滑纹理52,并且所述限位块5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且能够容许所述打孔针3穿过的第二通孔4。当需要打孔时,形状为凹形圆弧面、且具有防滑纹理52的限位块5能够稳稳地放置在打孔位置上,不易晃动,打孔针3穿过骨质后,依次经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穿出,打孔位置精确,不易误伤血管。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在所述限位块5上的安装槽53,设在位于所述安装槽53内部的所述第二工作段22上的安装通孔,以及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固定连接的安装轴。
所述第二工作段22的朝向所述安装槽53底面的部分,与所述安装槽53底面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并且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隙安装,以使得所述限位块5能够以所述安装轴为圆心来回摆动。第二工作段22的朝向安装槽53底面的部分,与安装槽53底面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并且安装轴与安装通孔之间间隙安装,这使得限位块5能够以安装轴为圆心来回摆动,从而能够适应倾斜度差异较大的不同放置面,扩展了适用范围。
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一钳臂1上的第一连接孔,设在所述第二钳臂2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后将所述第一钳臂1和所述第二钳臂2可转动连接的连接轴6。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钳臂2的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设有阻挡凹槽7,所述第一钳臂1的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位于所述阻挡凹槽7内部,且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阻挡面81和两个相对的第二阻挡面82。
所述第一工作段12和所述第二工作段22向着靠近彼此的方向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阻挡面81与所述阻挡凹槽7的内壁接触阻挡;所述第一工作段12和所述第二工作段22向着远离彼此的方向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阻挡面82与所述阻挡凹槽7的内壁接触阻挡。
当第一工作段12和第二工作段22向着靠近彼此的方向转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第一阻挡面81与阻挡凹槽7的内壁接触阻挡,防止过分靠近;当第一工作段12和第二工作段22向着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二阻挡面82与阻挡凹槽7的内壁接触阻挡,防止过分张开,从而保证使用方便。
另外,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操作段11和第二操作段12的内壁上还设有弹性撑开结构,所述弹性撑开结构包括在第一操作段11的朝向第二操作段12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一弹片91,和在第二操作段12的朝向第一操作段1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弹片92,第一弹片91自由端端部设有凸块,第二弹片92自由端端部设有凹槽,第一弹片91和第二弹片92自由端连接时,凸块插入凹槽内部。第一弹片91和第二弹片92具有弹性,能够在所述第一操作段11和第二操作段12受到外力作用相互靠近时积蓄能量,在外力消失时,推动第一操作段11和第二操作段12分开。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钳臂(1);
第二钳臂(2);
连接结构,用于将交叉放置的所述第一钳臂(1)和所述第二钳臂(2)可转动连接,并将所述第一钳臂(1)分为第一操作段(11)和第一工作段(12),将所述第二钳臂(2)分为与所述第一操作段(11)相对的第二操作段(21),和与所述第一工作段(12)相对的第二工作段(22);
打孔针(3),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段(12)上,具有用于穿线的穿线孔或穿线凹槽(30);
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工作段(22)上,与所述打孔针(3)相对,能够容许所述打孔针(3)穿过;
所述第一操作段(11)和所述第二操作段(21)的内壁之间还设有弹性撑开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针(3)为圆弧形,所述打孔针(3)与所述第一工作段(12)具有相接点,所述圆弧形的半径与所述相接点在所述第一工作段(12)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时,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的转动半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凹槽(30)设置在所述打孔针(3)内部,具有底面(33),和沿所述打孔针(3)延伸方向分布的第一侧面(31)和第二侧面(32),所述第一侧面(3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面(3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面(33)的两端连接以形成两个相对的容线空间(36、37),所述第一侧面(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侧面(32)的另一端向所述底面(33)的同一侧延伸,并相互靠近,形成穿线口(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侧面(31)相对的所述打孔针(3)外壁部分向所述底面(33)方向凹陷弯曲形成第一凹面(301),与所述第二侧面(32)相对的所述打孔针(3)外壁部分向所述底面(33)方向凹陷弯曲形成第二凹面(302),所述第一凹面(301)和所述第二凹面(302)的靠近所述穿线口(34)的位置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31)和所述第二侧面(32)连接,并向外凸起形成圆滑凸起(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滑凸起(35)向外凸出的最高点低于所述打孔针(3)外壁所在的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工作段(22)稳定限位在目标打孔位置的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块(5),所述限位块(5)通过安装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工作段(22)上,具有朝向所述打孔针(3)的端面(51),所述端面(51)为凹形圆弧面,且设有防滑纹理(52),并且所述限位块(5)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且能够容许所述打孔针(3)穿过的第二通孔(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在所述限位块(5)上的安装槽(53),设在位于所述安装槽(53)内部的所述第二工作段(22)上的安装通孔,以及穿过所述安装通孔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固定连接的安装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段(22)的朝向所述安装槽(53)底面的部分,与所述安装槽(53)底面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并且所述安装轴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隙安装,以使得所述限位块(5)能够以所述安装轴为圆心来回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在所述第一钳臂(1)上的第一连接孔,设在所述第二钳臂(2)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后将所述第一钳臂(1)和所述第二钳臂(2)可转动连接的连接轴(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钳臂(2)的设有所述第二连接孔的位置设有阻挡凹槽(7),所述第一钳臂(1)的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位置位于所述阻挡凹槽(7)内部,且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阻挡面(81)和两个相对的第二阻挡面(82);
所述第一工作段(12)和所述第二工作段(22)向着靠近彼此的方向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至第一相对位置时,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阻挡面(81)与所述阻挡凹槽(7)的内壁接触阻挡;
所述第一工作段(12)和所述第二工作段(22)向着远离彼此的方向绕所述连接结构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阻挡面(82)与所述阻挡凹槽(7)的内壁接触阻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77653.6U CN205268233U (zh) | 2015-12-22 | 2015-12-22 | 一种打孔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77653.6U CN205268233U (zh) | 2015-12-22 | 2015-12-22 | 一种打孔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68233U true CN205268233U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6052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77653.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68233U (zh) | 2015-12-22 | 2015-12-22 | 一种打孔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6823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81820A (zh) * | 2015-12-22 | 2016-05-18 | 孔杰 | 一种打孔装置 |
-
2015
- 2015-12-22 CN CN201521077653.6U patent/CN20526823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81820A (zh) * | 2015-12-22 | 2016-05-18 | 孔杰 | 一种打孔装置 |
CN105581820B (zh) * | 2015-12-22 | 2017-12-19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 | 一种打孔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490018U (zh) | 股骨远端内侧锁定板 | |
CN205268233U (zh) | 一种打孔装置 | |
CN205268212U (zh) | 一种打孔过线装置 | |
CN211355823U (zh) | 一种可结合缝线技术的带袢尺骨鹰嘴解剖型钩钢板 | |
CN107669325A (zh) | 一种股骨髓内钉导针定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5640610B (zh) | 一种打孔过线装置 | |
CN203915022U (zh) | 棘突打孔穿线器 | |
CN205433867U (zh) | 一种单片式胸骨切口捆扎装置 | |
CN105581820B (zh) | 一种打孔装置 | |
CN105011999A (zh) | 固定板及过线钩 | |
CN103505266B (zh) | 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内侧副韧带松解的穿刺针及使用方法 | |
CN209713017U (zh) | 一种具有切口缝合功能的固定戳卡 | |
CN205433802U (zh) | 一种便于缝合结扎血管的血管钳 | |
CN215129539U (zh) | 一种骨骼、软组织隧道制作和过线的一体工具 | |
CN108324340A (zh) | 一款腹腔镜手术套管孔缝闭器械 | |
CN103445852B (zh) | 一种交叉钢针导向器 | |
CN209347200U (zh) | 一种椎板固定钳 | |
CN202136410U (zh) | 一种医用钢针 | |
CN204744368U (zh) | 一种骨固定扣 | |
CN206080591U (zh) | 一种皮肤缝合用垫片 | |
CN208659532U (zh) | 一种多角度克氏针导向装置 | |
CN110772292B (zh) | 一种钉式硬脑膜悬吊悬挂器 | |
CN202223284U (zh) | 外科手术用双爪胸骨固定器 | |
CN205493915U (zh) | 腹腔镜术后戳卡孔缝合装置 | |
CN215425027U (zh) | 肱骨近端接骨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1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