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2195U - 加热设备及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加热设备及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62195U
CN205262195U CN201520906883.2U CN201520906883U CN205262195U CN 205262195 U CN205262195 U CN 205262195U CN 201520906883 U CN201520906883 U CN 201520906883U CN 205262195 U CN205262195 U CN 205262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firing equipment
element heater
heating
subsequent 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068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祁麟
李青
王丽红
胡恒广
李兆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unghsu Group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unghsu Group Co Ltd,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Tunghs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068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62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62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62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加热设备及加热炉,该加热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通电后进行发热;接线端子接线模块,包含多个接线端子;以及备用加热元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与所述备用加热元件均通过连接线与所述接线模块的接线端子相连,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中的一加热元件故障时,所述备用加热元件通过所述接线模块的接线端子而被供电以进行发热。该加热设备能够在加热元件故障的情况下实现快速更换加热元件,保证加热实验的顺利进行。

Description

加热设备及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热设备及加热炉。
背景技术
液晶基板玻璃经常需要进行热力学实验及其它实验,需要高温环境。当要求环境温度不超过1350℃时,一般将玻璃放入硅碳棒加热炉中实验。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硅碳棒加热炉的正视图。如图1所示,硅碳棒加热炉包括电控箱110和加热炉体120,电控箱110中集成有三个电流表A1、A2和A3。加热炉体120包括为加热物体提供空间的炉膛和硅碳棒121,硅碳棒121从炉膛的顶部和底部穿过,并且硅碳棒121的长度超过加热炉体120的宽度使得两端露在外面,由硅碳棒保护罩122罩住并保护露出的两端。加热炉体120还可以包括炉门123,挡在炉膛开口处,并且可以绕门轴124转动。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硅碳棒的加热原理图。如图2所示,三组硅碳棒U、V、W采用星形连接的方式,且分别串联一个电流表,每组硅碳棒包含若干根硅碳棒,如硅碳棒U1~U5,硅碳棒V1~V5,硅碳棒W1~W5。工作时,接通电源,电流通过硅碳棒后开始加热。
但是,加热炉中的硅碳棒在高温下长期使用时会断裂。一个加热炉有很多根硅碳棒,一旦有一根硅碳棒断裂,就只能等待加热炉内温度缓慢降至室温再更换硅碳棒,没有办法迅速恢复加热。中断时间较长时,原有热平衡被破坏,就会造成实验失败。有些实验样品、原料的准备是复杂的,实验失败后还要重新准备,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设备及加热炉,其能够在加热元件故障的情况下实现快速更换加热元件,保证加热实验的顺利进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设备,该加热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通电后进行发热;接线模块,包含多个接线端子;以及备用加热元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与所述备用加热元件均通过连接线与所述接线模块的接线端子相连,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中的一加热元件故障时,所述备用加热元件通过所述接线模块的接线端子而被供电以进行发热。
优选地,所述加热设备还包括:电流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串联连接,用于测量流经该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的电流。
优选地,该加热设备包含多组加热元件,每组加热元件内包含至少一备用加热元件以及相互串联的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
优选地,该加热设备还包含分别用于测量每组加热元件内的电流的电流表。
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相互之间或者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备用加热元件之间在所述接线模块上通过跳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为硅碳棒。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热炉,该加热炉包括:上述的加热设备;电控箱,所述接线模块集成于该电控箱上;以及加热炉体,该加热炉体包括炉膛,用于为所加热的物体提供空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及备用加热元件被放置以穿过所述炉膛的底部和顶部,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及备用加热元件的两端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接线模块的所述接线端子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加热设备中增加备用加热元件,能够实现在加热元件故障的情况下快速更换加热元件,保证加热实验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硅碳棒加热炉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硅碳棒的加热原理图;
图3~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加热设备的加热原理图;
图6~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加热设备的接线示意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炉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电控箱A1、A2、A3电流表
120加热炉体121硅碳棒
122硅碳棒保护罩123炉门
124门轴125炉膛
610跳线620接线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设备,该加热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通电后进行发热;接线模块,包含多个接线端子;以及备用加热元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与所述备用加热元件均与所述接线模块的接线端子相连,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中的一加热元件故障时,所述备用加热元件通过所述接线模块的接线端子而被供电以进行发热。
此外,加热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流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串联连接,用于测量流经该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的电流。可以通过该电流表的显示是否为零来判断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是否发生故障。
在一实施方式中,加热设备可以包含多组加热元件,每组加热元件内包含至少一备用加热元件以及相互串联的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并且加热设备还可以包含用于测量每组加热元件内电流的电流表,即,每组加热元件分别串联一电流表,在一电流表显示为零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与该电流表串联连接的加热元件组发生加热元件故障,此时断开电源,然后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万用表检查加热元件,判断该组加热元件中具体哪一个加热元件发生故障,并断开该故障加热元件的两端接线,将备用加热元件串联至电路中。再打开电源,加热设备即可恢复加热,有效保证加热实验的顺利进行。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热炉,该加热炉包括:上述的加热设备;电控箱,所述接线模块集成于该电控箱上;以及加热炉体,该加热炉体包括炉膛,用于为所加热的物体提供空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及备用加热元件被放置以穿过所述炉膛的底部和顶部,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及备用加热元件的两端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接线模块的所述接线端子相连。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加热元件可以是硅碳棒。图3~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加热设备的加热原理图。如图3所示,在三组硅碳棒U、V、W中分别增加一个备用硅碳棒,分别为硅碳棒U5、硅碳棒V5、硅碳棒W5。这里虽然示出了加热设备中包括三组硅碳棒,每组硅碳棒包括四个硅碳棒以及一个备用硅碳棒,但是硅碳棒的组数及个数并不限制于此。
根据每组硅碳棒所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可以判断出是否有硅碳棒发生断裂。在硅碳棒发生断裂的情况下,根据电流表的显示判断哪组硅碳棒发生断裂,然后再用万用表检测该组硅碳棒,确定断裂的硅碳棒,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判断硅碳棒U4发生断裂。
如图5所示,在判断出硅碳棒U4发生断裂后,断开硅碳棒U4与硅碳棒U3和电流表A1的连接,将备用硅碳棒U5与硅碳棒U3和电流表A1串联连接,这里,硅碳棒的位置不动,仅需替换两根连接导线,即可完成备用硅碳棒U5对故障硅碳棒U4的替换,故障发生后的检查和恢复过程简单快速。
在现有技术中,硅碳棒之间采用夹头和铝箔带就近连接。就近连接时,铝箔带离炉膛太近,并且处于高温区域,铝箔带不便于更换连接方式。
图6~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加热设备的接线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全部硅碳棒两端(硅碳棒U1的两端为U11和U12,硅碳棒U2的两端为U21和U22,……以此类推,并且硅碳棒端点之间的连接与图3至图5中端点的连接一一对应)用导线连接至接线模块60的接线端子上,接线模块620远离炉膛,温度较低,方便操作。优选地,硅碳棒相互之间或者硅碳棒和备用硅碳棒之间可以通过跳线610连接,增加更换连接方式的易操作性。
如图7所示,在硅碳棒U4发生断裂后,将连接端点U32和U42的跳线改变为连接端点U32和U52,将连接端点U41的跳线改变为连接U51,进而将故障硅碳棒U4更换为备用硅碳棒U5,并且更换速度快,保证加热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减少由于实验失败造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炉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其示出包括上述的加热设备的加热炉中,其中,上述的接线模块620可以集成于加热炉的电控箱上,将硅碳棒和备用硅碳棒放置于加热炉体120中并穿过炉膛125的顶部和底部,以使硅碳棒和备用硅碳棒的两端通过连接线与接线模块620的接线端子相连。这里,连接线可以是导线,但是并不限制于此。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7)

1.一种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通电后进行发热;
接线模块,包含多个接线端子;以及
备用加热元件,
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与所述备用加热元件均通过连接线与所述接线模块的接线端子相连,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中的一加热元件故障时,所述备用加热元件通过所述接线模块的接线端子而被供电以进行发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还包括:
电流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串联连接,用于测量流经该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的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设备包含多组加热元件,每组加热元件内包含至少一备用加热元件以及相互串联的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设备还包含分别用于测量每组加热元件内的电流的电流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相互之间或者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备用加热元件之间在所述接线模块上通过跳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硅碳棒。
7.一种加热炉,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炉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加热设备;
电控箱,所述接线模块集成于该电控箱上;以及
加热炉体,该加热炉体包括炉膛,用于为所加热的物体提供空间,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及备用加热元件被放置以穿过所述炉膛的底部和顶部,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及备用加热元件的两端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接线模块的所述接线端子相连。
CN201520906883.2U 2015-11-13 2015-11-13 加热设备及加热炉 Active CN205262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6883.2U CN205262195U (zh) 2015-11-13 2015-11-13 加热设备及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06883.2U CN205262195U (zh) 2015-11-13 2015-11-13 加热设备及加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62195U true CN205262195U (zh) 2016-05-25

Family

ID=56003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06883.2U Active CN205262195U (zh) 2015-11-13 2015-11-13 加热设备及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621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6963A (zh) * 2021-10-08 2021-12-24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15560576A (zh) * 2022-09-30 2023-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6963A (zh) * 2021-10-08 2021-12-24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系统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CN115560576A (zh) * 2022-09-30 2023-01-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5560576B (zh) * 2022-09-30 2024-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机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62195U (zh) 加热设备及加热炉
DE59901079D1 (de) Vorrichtung zum überprüfen von autonomen solaranlagen
CN104614439B (zh)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3264203A (zh) 一种热风枪
CN105280074B (zh) 一种汽车电气火灾模拟实验装置及应用其实验的方法
CN202998515U (zh) 红外线蜂窝陶瓷加热器
CN202865295U (zh) 一种管道热处理装置
CN105157089B (zh) 一种防爆电暖气及电加热系统
CN204967229U (zh) 一种电路保护装置
CN204485897U (zh) 一种外循环式水浴装置
CN206740688U (zh) 一种鱼雷罐车内壁腐蚀监测机构
CN207866325U (zh) 一种水文情报收集处理装置
CN110108546A (zh) 一种多试验面建筑构件耐火试验装置
CN210627542U (zh) 适用于110kV终端的红外测温培训装置及培训系统
CN206094290U (zh) 一种具有通断控制阀的供热管控系统
CN106970608A (zh) 一种新型燃气热水器主控器自动化测试工装及测试方法
CN107579467B (zh) 变电站一次设备机构箱温度维持及监控系统
CN205004605U (zh) 用于全自动下线压接机的电线有无检测装置
CN206977280U (zh) 一种高压电机动态基准温度控制器
CN202547377U (zh) 一种用于旋转粘度计的恒温炉
CN207577265U (zh) 红冲法压力表铜接头红外激光瞄准型测温装置
CN205506264U (zh) 一种矿用卡车设备调试平台
CN204478820U (zh) 烤炉体装置
CN206146822U (zh) 一种雾度测试装置
CN206284081U (zh) 一种畜牧环境安全评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0080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1

Address after: 050035 No. 9, the Yellow River Avenue, hi tech Zone, Hebei, Shijiazhuang

Patentee after: DONGX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100075 Beijing Seahawks Fengtai District Science City Road No. 9 Building No. 2 room 266 (Park)

Patentee before: TUNGHSU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TUNGHSU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