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61733U - 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61733U
CN205261733U CN201520807102.4U CN201520807102U CN205261733U CN 205261733 U CN205261733 U CN 205261733U CN 201520807102 U CN201520807102 U CN 201520807102U CN 205261733 U CN205261733 U CN 205261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ing pump
pressure
pipeline
suction inlet
favor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071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伟
李海冬
陈德
张鹏
李建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Thermal Group Co ltd
Taiyuan Thermal Power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Heati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Heating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uan Heati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071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61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61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61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通过设置在二次网最不利端用户的温度和压力监测反馈,合理调整循环泵变频频率,在维持循环泵入口压力恒定的同时,降低循环泵出口动压。并根据旁通管定压原理,结合本装置的自动控制设备动态调整热力站二次侧系统动压,将循环水泵入口压力由系统静压值降低至较低的设定值,并随负荷变化动态维持在设定值。从而降低系统运行压力,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并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局部建筑超高带来的低处超压问题。

Description

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北方供热城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非常普遍,通常在热力站内二次侧通过低温热水向用户供热。由于供热系统闭式循环的特性,必须维持换热站二次侧满水,目前热力站内多采用补水泵定压,补水点及压力恒定点均在循环水泵吸入口,二次侧系统静压压力即是循环泵的入口压力。当面临局部建筑或供热小区地形高差较大的情况时,为了维持局部较高建筑满水会造成低处散热设备超压,在设计时需额外增设系统分区、局部更换低处散热设备或采用高低区直连机组解决,均会较大幅度增加工程造价及实施难度。热力站二次侧为常温水,考虑气蚀裕量及压力波动等,循环泵吸入口维持在低于系统静压压力值的参数(0.2MPa)既可以满足安全运行要求,但突然停电时又保持二次网系统的满水状态。此时采取旁通管定压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系统动压,但系统运行随负荷不断调整,通过本装置的设置可以达到随负荷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动态维持循环泵吸入口压力,动态维持系统动压线工作在设定的最小值,有效降低系统的动压,达到解决局部建筑或地形高差较大带来的超压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用户部分装置,第二部分为热力站部分装置,其中第一部分包括:最不利端压差测量装置、最不利端室温测量装置、最不利端信号远传装置;第二部分包括:循环泵吸入口测压装置、循环泵吐出口测压装置、静压恒定点测压装置、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循环泵变频控制反馈装置、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循环泵吐出侧模拟管路、PLC控制电器及操作面板。
其中最不利端压差测量装置、最不利端室温测量装置、最不利端信号远传装置位于该热力站供热系统供热范围内最不利端入口及户内,其中,最不利端室温测量装置安装于户内,用来实时监测室内温度。最不利端压差测量装置位于最不利端用户入口处,保证最不利端用户压头可以满足户内循环要求。最不利端压差测量装置及最不利端室温测量装置监测信号均通过最不利端信号远传装置传回热力站部分装置内。
循环泵吸入口测压装置、循环泵吐出口测压装置、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静压恒定点测压装置、循环泵变频控制反馈装置、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循环泵吐出侧模拟管路、PLC控制电器及操作面板均安装于热力站部分装置内。循环泵吸入口测压装置安装于热力站内循环泵吸入口,用来监测循环泵的吸入口压力;循环泵吐出口测压装置安装于热力站内循环泵出口,用来监测循环泵出口压力;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循环泵吸入侧模拟管路连接于循环泵吸入口侧,循环泵吐出侧模拟管路循环泵吐出侧模拟管路连接于循环泵吐出口侧;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循环泵吸入口侧压力调节阀安装于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循环泵吐出口侧压力调节阀安装于循环泵吐出侧模拟管路,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和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之间采用管路连接,静压恒定点测压装置信号安装于此处,并将压力信号反馈与补水泵控制装置,控制补水泵的启停。静压恒定点测压装置处用来模拟实际系统管路上的压力恒定点。PLC控制电器及操作面板为PLC控制器及操作面板,用来控制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与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通过控制阀门开度来模拟实际管路,在系统静压不变的前提下,将循环泵入口压力降低至设定值。
循环泵变频控制反馈装置位于循环水泵的变频控制器处,根据通过远传装置传回的信号,根据监测到的循环泵吸入口测压装置及循环泵吐出口测压装置(信号,可以采用手动或自动方式对循环泵变频进行调整,在满足最不利端用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循环泵扬程,降低循环泵出口压力。
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第一部分位于最不利端用户处,第二部分位于热力站循环泵处。
通过监测最不利端的温度及压力信号来调整循环泵的运行状态。在补水点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将系统的定压点改在装置内模拟管路上。
通过PLC控制电器及操作面板控制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和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动作,通过对PLC控制电器及操作面板预设信号,可以动态维持循环泵吸入口压力及系统静压不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应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降低动压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热力站内换热器;2.热力站内循环泵;3.热力站内补水泵;4、5、6、7为同一热力站二次网侧不同高度或地形的热用户。8为本专利装置的远传部分,9为本专利装置的实际调节控制部分,8a~8c分别为装置8中部件,9a~9i分别为本装置中部件,作用见上,10为同一热力站二次网侧的地面线,11为热力站内设定的静压值,12为统一热力站二次网侧的压力允许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优选实施案例:
如图1、图2所示,热力站安装完毕后,二次侧系统所带用户分别为4、5、6、7,为了满足系统满水的要求,静压线在用户7以上。由于补水定压点均在循环泵吸入口,实际运行后动水压线如图2实线所示。此时由于用户4处于地形较低的位置,用户4底部的散热设备承压在运行状态便超过了其可以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
当热力站投运后,需保证最不利端(一般为最远端)用户7的户内采暖达到标准,要求流量及温度均达标,具体可以通过用户部分装置8进行监测,通过最不利端室温测量装置8b和最不利端压差测量装置8a采集用户7的户内采暖温度及入口压力差可以判断循环变频开始能否满足要求。在负荷较低时便可以降低循环泵变频,降低循环泵出口压力。
所述装置应用于集中供热热力站内,对换热器1不做改动,补水泵3不做改动,但控制信号由本装置的静压恒定点测压装置9e处引出。循环泵2必须安装变频装置,变频调速根据远传装置传回的温度和入口压力信号进行调整。在热力站站内设置热力站部分装置9,在系统运行初期预先设定循环泵吸入口测压装置9a及静压恒定点测压装置9e为设定值9A和9E,9A为运行状态循环泵的吸入口压力,9E为系统静压压力值。在循环泵尚未开启的注水状态,补水泵的定压值为预先给定的9E值,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c和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d在首次未给定参数的情况下均处于50%开启状态。当系统注水完毕后,循环泵吸入口测压装置9a处实际监测值及静压恒定点测压装置9e实际监测值分别为设定的9A和9E值,此时通过变频装置缓慢开启循环泵,PLC控制电器及操作面板9i监测到循环泵开启信号开始按照设定的参数值动态调整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c和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d,为使循环泵吸入口测压装置9a处压力值P1给定范围波动。
随着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会由远传装置传回最不利端压差测量装置8a最不利端压差监测信号及最不利端室温测量装置8b最不利端温度监测信号,根据此信号的变化,动态调整循环泵变频频率。结合热力站部分装置9共同工作,可以维持循环泵出口压力工作在最低值。最终共同实现动态降低热力站二次网系统动压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更和变化。凡在本实施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用户部分装置(8),第二部分为热力站部分装置(9),其中第一部分包括:最不利端压差测量装置(8a)、最不利端室温测量装置(8b)、最不利端信号远传装置(8c);第二部分包括:循环泵吸入口测压装置(9a)、循环泵吐出口测压装置(9b)、静压恒定点测压装置(9e)、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c)、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d)、循环泵变频控制反馈装置(9f)、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9g)、循环泵吐出侧模拟管路(9h)、PLC控制电器及操作面板(9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其中最不利端压差测量装置(8a)、最不利端室温测量装置(8b)、最不利端信号远传装置(8c)位于该热力站供热系统供热范围内最不利端入口及户内,其中,最不利端室温测量装置(8b)安装于户内,用来实时监测室内温度,最不利端压差测量装置(8a)位于最不利端用户入口处,保证最不利端用户压头可以满足户内循环要求,最不利端压差测量装置(8a)及最不利端室温测量装置(8b)监测信号均通过最不利端信号远传装置(8c)传回热力站部分装置(9)内;
循环泵吸入口测压装置(9a)、循环泵吐出口测压装置(9b)、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c)、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d)、静压恒定点测压装置(9e)、循环泵变频控制反馈装置(9f)、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9g)、循环泵吐出侧模拟管路(9h)、PLC控制电器及操作面板(9i)均安装于热力站部分装置(9)内,循环泵吸入口测压装置(9a)安装于热力站内循环泵吸入口,用来监测循环泵的吸入口压力;循环泵吐出口测压装置(9b)安装于热力站内循环泵出口,用来监测循环泵出口压力;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9g)循环泵吸入侧模拟管路连接于循环泵吸入口侧,循环泵吐出侧模拟管路(9h)循环泵吐出侧模拟管路连接于循环泵吐出口侧;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c)循环泵吸入口侧压力调节阀安装于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9g),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d)循环泵吐出口侧压力调节阀安装于循环泵吐出侧模拟管路(9h),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c)和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d)之间采用管路连接,静压恒定点测压装置(9e)信号安装于此处,并将压力信号反馈与补水泵控制装置,控制补水泵的启停,静压恒定点测压装置(9e)处用来模拟实际系统管路上的压力恒定点,PLC控制电器及操作面板(9i)为PLC控制器及操作面板,用来控制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c)与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d),通过控制阀门开度来模拟实际管路,在系统静压不变的前提下,将循环泵入口压力降低至设定值;
循环泵变频控制反馈装置(9f)位于循环水泵的变频控制器处,根据通过远传装置传回的信号,根据监测到的循环泵吸入口测压装置(9a)及循环泵吐出口测压装置(9b)信号,可以采用手动或自动方式对循环泵变频进行调整,在满足最不利端用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循环泵扬程,降低循环泵出口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第一部分位于最不利端用户处,第二部分位于热力站循环泵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通过监测最不利端的温度及压力信号来调整循环泵的运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在补水点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将系统的定压点改在装置内模拟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通过PLC控制电器及操作面板(9i)控制循环泵吸入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c)和循环泵吐出口侧模拟管路电动调节阀(9d)动作,通过对PLC控制电器及操作面板(9i)预设信号,可以动态维持循环泵吸入口压力及系统静压不变。
CN201520807102.4U 2015-10-20 2015-10-20 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 Active CN205261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07102.4U CN205261733U (zh) 2015-10-20 2015-10-20 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07102.4U CN205261733U (zh) 2015-10-20 2015-10-20 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61733U true CN205261733U (zh) 2016-05-25

Family

ID=56003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07102.4U Active CN205261733U (zh) 2015-10-20 2015-10-20 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617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3893A (zh) * 2021-04-08 2021-06-15 中嘉能源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的负荷跟踪式补水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63893A (zh) * 2021-04-08 2021-06-15 中嘉能源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的负荷跟踪式补水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68819U (zh) 智能集中供热系统
CN205579706U (zh) 一种集装式智能换热站
CN206875538U (zh)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一级网直供热用户供热装置
CN205332346U (zh) 一种多功能热力管道流量控制装置
CN104930576A (zh) 高稳防腐成套供热系统
CN104566596A (zh) 一种热网平衡系统
CN106123107A (zh) 具备计量功能的用于集中供热热交换站的节能控制装置
CN205505149U (zh) 智能型高低区直供板式热交换机组
CN204853661U (zh) 热网智能动态控制系统
CN205261733U (zh) 集中供热热力站二次侧动压降低装置
CN105115026B (zh) 供热系统一次热网换热站大温差换热器
CN110056770A (zh) 一种燃气管道增压稳压装置
CN205897404U (zh) 一种变频环保空调水力模块
CN201230256Y (zh) 风力发电变流器冷却机
CN202392890U (zh) 一种供热二次管网分布式平衡控制系统
CN204943628U (zh) 高稳防腐成套供热系统
CN204438289U (zh) 一种热网平衡系统
CN206739491U (zh) 一种用于辐射空调的换热循环设备
CN201448918U (zh) 高智能板式换热机组
CN212841784U (zh) 一种地热混水换热机组及换热系统
CN205065901U (zh) 一种集中供热控制系统
CN204115049U (zh) 高层建筑供暖直连设备
CN213542602U (zh) 一种集中供热用户水温调控热泵机组
CN209229837U (zh) 一种低温双级热泵机组
CN208222623U (zh) 智能楼宇供热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30012 No. 48 Kangle Stree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YUAN THERMAL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012 No. 48 Kangle Stree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yuan Thermal Power Co.,Ltd.

Address after: 030012 No. 48 Kangle Stree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yuan Thermal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012 No. 48 Kangle Stree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AIYUAN HEATING POW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