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6057U -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46057U
CN205246057U CN201520978382.5U CN201520978382U CN205246057U CN 205246057 U CN205246057 U CN 205246057U CN 201520978382 U CN201520978382 U CN 201520978382U CN 205246057 U CN205246057 U CN 205246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connection box
cross connection
cable cross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83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志龙
陈凯
张志刚
高善涛
胡孝晖
汤劼
谢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ANHE PHOT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ANHE PHO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ANHE PHOT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ANHE PHO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83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46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46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4605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Optical Devices Or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所述光缆交接箱包括光缆交接箱底座,所述智能装置位于所述光缆交接箱底座上,所述智能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重物m、永磁铁A、弹簧片、固定点A、光纤光栅、固定点B、光纤、永磁铁B和重物M,所述重物m与所述永磁体A相连接,所述弹簧片紧贴在所述永磁铁A的下表面,所述光纤通过所述固定点A和所述固定点B与所述弹簧片相固定,所述光纤光栅被熔接于两段光纤之中,所述永磁铁B设置在所述重物M之上,所述重物M位于所述光缆交接箱底座上。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无源、抗电磁干扰强、灵敏度高、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提升了通信网络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降低了故障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检测工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背景技术
光缆交接箱是一种为主干层光缆、配线层光缆提供光缆成端、跳接的交接设备。光缆引入光缆交接箱后,经固定、端接、配纤后,使用跳纤将主干层光缆和配线层光缆连通。
随着城市光网络的建设和不断发展,光缆交接箱的使用数量也急剧加大。光缆交接箱的建设和管理质量,决定了光缆主干的利用率。
随着光纤的普及和推广,近年来光纤接入需求进一步增长,大客户光纤接入数量和比例都大大增加,通信运营商对光缆交接箱的维护和管理意愿强烈。
光缆交接箱属于无源设备,存在以下问题:光缆交接箱在户外分布位置分散,附近无人值守,易遭到破坏;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获知光缆交接箱状态;维护检修记录人工录入,多次施工后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数据错误率高;检修人员经常更换,无法对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当光缆交接箱遇到重物撞击或者遇到不可自我修复的搬移时,光缆交接箱会发生倾斜问题。目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主要是通过人工巡视和路人上报等方式,属于事后上报。而其他监控光交箱状态的设备均需要供电,存在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够等问题,很难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光缆交接箱的状态监测,目前普遍采用人工巡检的方式进行维护,维护人员对光交箱部署点的故障信息无法及时掌握并做出迅速反应。同时,市郊等偏远地区光交箱设施失窃严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很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光缆交接箱装置,以解决光交箱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够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来解决无源网络的光缆交接箱管理手段原始、故障定位手段欠缺等问题。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所述光缆交接箱包括光缆交接箱底座,所述智能装置位于所述光缆交接箱底座上,所述智能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重物m、永磁铁A、弹簧片、固定点A、光纤光栅、固定点B、光纤、永磁铁B和重物M,所述重物m与所述永磁铁A相连接,所述弹簧片紧贴在所述永磁铁A的下表面,所述光纤通过所述固定点A和所述固定点B与所述弹簧片相固定,所述光纤光栅被熔接于两段光纤之中,所述永磁铁B设置在所述重物M之上,所述重物M位于所述光缆交接箱底座上。
优选地,当光缆交接箱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重物M上的永磁铁B与重物m下的永磁铁A互相排斥,而斥力正好与重物m的重力相抵消,使得所述弹簧片处于一个未被压缩的状态。
优选地,当箱体发生倾斜时,所述重物M倒向一侧,使所述永磁铁A和所述永磁铁B分开,且分开幅度使得永磁铁之间不再有斥力,同时所述重物m下方的所述永磁铁A不再受到向上的托力,使得永磁铁A上方的整体向下压迫所述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下表面开始延展。
优选地,所述重物M为圆柱体。
优选地,当所述弹簧片的受力作用于所述光纤光栅上时,所述光纤光栅会被拉升而改变其长度,从而改变光栅周期,导致光纤光栅的反射波中心波长产生变化。
优选地,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对光纤光栅的波长进行检测,从而达到对光交箱倾斜状态进行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以光纤作为信号载体,利用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器,具有无源、抗电磁干扰强、灵敏度高、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对光交箱向任意方向倾斜,都可以报警;当光交箱恢复垂直状态时,重物M也自动恢复到初始的垂直状态,使得本检测装置能够重复利用;有效解决了光交箱状态信息采集的难题,提升了通信网络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降低了故障风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重物m;2-永磁铁A;3-弹簧片;4-固定点A;5-光纤光栅;6-固定点B;7-光纤;8-永磁铁B;9-重物M;10-光缆交接箱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提出其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施行并不足限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除详细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外,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光缆交接箱正常情况下,永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压缩弹簧片,光纤光栅紧贴弹簧片,通过弹簧片表面的延展拉伸光纤光栅,光纤光栅检测到弹簧片表面的延伸拉力后,可以完成对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检测。
参照图1,所述光缆交接箱包括光缆交接箱底座10,所述智能装置位于所述光缆交接箱底座10上,所述智能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重物m1、永磁铁A2、弹簧片3、固定点A4、光纤光栅5、固定点B6、光纤7、永磁铁B8和重物M9,所述重物m1与所述永磁铁A2相连接,所述弹簧片3紧贴在所述永磁铁A2的下表面,所述光纤7通过所述固定点A4和所述固定点B6与所述弹簧片3相固定,所述光纤光栅5被熔接于两段光纤7之中,所述永磁铁B8设置在所述重物M9之上,所述重物M9位于所述光缆交接箱底座10上。
当光缆交接箱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重物M9上的永磁铁B8与重物m1下的永磁铁A2互相排斥,而斥力正好与重物m1的重力相抵消,使得所述弹簧片3处于一个未被压缩的状态。
当箱体发生倾斜时,所述重物M9倒向一侧,使所述永磁铁A2和所述永磁铁B8分开,且分开幅度使得永磁铁之间不再有斥力,同时所述重物m1下方的所述永磁铁A2不再受到向上的托力,使得永磁铁A2上方的整体向下压迫所述弹簧片3,所述弹簧片下表面开始延展。
合理选择重物M9与光缆交接箱底座10的尺寸,可以实现当箱体从倾斜恢复垂直状态时,重物M9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恢复到垂直状态,不需要人工复位。
本实施例中重物M9为圆柱体,这样不管光缆交接箱向哪个方向倾斜都能得到光缆交接箱倾斜的反馈。
该实施例中将光纤光栅依附于弹簧片的下表面从而使弹簧片被压缩时导致光纤光栅的拉伸。
当所述弹簧片3的受力作用于所述光纤光栅5上时,所述光纤光栅5会被拉升而改变其长度,从而改变光栅周期,导致光纤光栅5的反射波中心波长产生变化。
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对光纤光栅的波长进行检测,从而达到对光交箱倾斜状态进行监控。
本实施例采用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器,不需要额外供电,具有抗电磁干扰、灵活方便等优势;利用弹簧片受力的方法将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转化为光纤光栅形变,从而简单的实现对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监控;当弹簧片受力作用于光纤光栅上时,光纤光栅会被拉升而改变其长度,从而改变光栅周期,导致光纤光栅的反射波中心波长产生变化;在监控端,通过专用设备光纤光栅解调仪即可对光纤光栅的波长进行检测,从而达到对光交箱开门状态进行监控。
本实施例以光纤作为信号载体,利用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器,具有无源、抗电磁干扰强、灵敏度高、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有效解决了光交箱状态信息采集的难题,提升了通信网络运营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降低了故障风险,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应用前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所述光缆交接箱包括光缆交接箱底座(10),所述智能装置位于所述光缆交接箱底座(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装置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重物m(1)、永磁铁A(2)、弹簧片(3)、固定点A(4)、光纤光栅(5)、固定点B(6)、光纤(7)、永磁铁B(8)和重物M(9),所述重物m(1)与所述永磁铁A(2)相连接,所述弹簧片(3)紧贴在所述永磁铁A(2)的下表面,所述光纤(7)通过所述固定点A(4)和所述固定点B(6)与所述弹簧片(3)相固定,所述光纤光栅(5)被熔接于两段光纤(7)之中,所述永磁铁B(8)设置在所述重物M(9)之上,所述重物M(9)位于所述光缆交接箱底座(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光缆交接箱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重物M(9)上的永磁铁B(8)与重物m(1)下的永磁铁A(2)互相排斥,而斥力正好与重物m(1)的重力相抵消,使得所述弹簧片(3)处于一个未被压缩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箱体发生倾斜时,所述重物M(9)倒向一侧,使所述永磁铁A(2)和所述永磁铁B(8)分开,且分开幅度使得永磁铁之间不再有斥力,同时所述重物m(1)下方的所述永磁铁A(2)不再受到向上的托力,使得永磁铁A(2)上方的整体向下压迫所述弹簧片(3),所述弹簧片下表面开始延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M(9)为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簧片(3)的受力作用于所述光纤光栅(5)上时,所述光纤光栅(5)会被拉升而改变其长度,从而改变光栅周期,导致光纤光栅(5)的反射波中心波长产生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光纤光栅解调仪对光纤光栅的波长进行检测,从而达到对光交箱倾斜状态进行监控。
CN201520978382.5U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46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8382.5U CN205246057U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8382.5U CN205246057U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46057U true CN205246057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45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8382.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46057U (zh) 2015-12-01 2015-12-01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460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3196A (zh) * 2015-12-01 2016-03-16 无锡联河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3196A (zh) * 2015-12-01 2016-03-16 无锡联河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3037A (zh) 光缆资源集中监测及管理系统
CN103217950A (zh) 公安户外电子设备故障远程自动诊断系统
CN107579772A (zh) 一种用于自动监测光纤线路状态的监测仪
CN108322253A (zh) 一种野战光缆智能连接头及其识别诊断定位方法、系统
CN205246057U (zh)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CN204215230U (zh) 光缆交接箱监控系统
CN202838466U (zh) 手持式本安型井下巡检仪
CN104121982A (zh) 分布式输电线路opgw微风振动频率在线监测系统
CN205540176U (zh) 一种通信塔远程监控系统
CN203165121U (zh) 电力电缆防破坏监测系统
CN105403196A (zh) 一种检测光缆交接箱倾斜状态的智能装置
CN106295732A (zh) 一种光缆的维护方法及系统
CN204068976U (zh) 一种光纤监测系统
CN205450175U (zh) 一种监测电缆故障时电缆振动的装置
CN110611532B (zh) 一种光缆接头装置及系统
CN206848541U (zh) 一种ftu免熔接光电综合箱
CN2864847Y (zh) 无线井盖探测器
CN203054314U (zh) 光纤接口转接盒
CN205449104U (zh) 一种基于一芯光纤的多传感装置
CN205898287U (zh)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桥梁震动检测装置
CN202395775U (zh) 光缆资源集中监测及管理系统
CN207304565U (zh) 一种具备光缆在线监测功能的hfc网络管理系统
CN204228207U (zh) 一种电力通信架空光缆实时环境监测终端
CN108151777A (zh) 人井井盖监控方法及监控用无源传感器
CN209433223U (zh) 一种用于光交箱状态监测的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8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