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5411U - 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45411U
CN205245411U CN201521007390.1U CN201521007390U CN205245411U CN 205245411 U CN205245411 U CN 205245411U CN 201521007390 U CN201521007390 U CN 201521007390U CN 205245411 U CN205245411 U CN 205245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humidifying
heat exchanger
lateral
valve
col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073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汤博
王�锋
张春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073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45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45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45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包括:制冷主机,其上设置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与所述制冷主机相连的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管道上的制冷末端;以及与所述制冷主机相连的冷水管道;其中所述制冷主机包括连接在所述制冷剂管道和冷水管道上的制冷用换热器;所述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管道、冷水管道或者制冷用换热器三者中的一者上的除湿末端。该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集成了制冷和除湿功能,能够集中进行控制,节能除湿,具有较低的能耗。

Description

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制冷与除湿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一代计算机集成密度越来越高,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其发热量也急剧增长,这对机柜内服务器的高密度安装及如何散热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能源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人们逐渐意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而数据中心作为能耗大户,其中空调能耗又占很大的比例。
现有数据中心机房空调主要有直接膨胀式(DX)空调系统和冷冻水(CW)空调系统两大类。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100的简图。如图1所示,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100包括布置在机房外的冷凝器101、以及布置在机房内的室内空调主机102,两者通过管道相连,室内空调主机102包括膨胀阀103、蒸发器104、压缩机105、以及风扇106。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阀103节流成为低温低压的湿蒸汽,然后制冷剂在蒸发器104中吸收热量,达到制冷效果,风扇106将冷风吹出。制冷剂之后在压缩机105处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气体,并在冷凝器101处冷凝为液体,散发大量热量到室外环境中。这种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100有压缩机105等高耗能设备,能效比低,功耗大。
图2是现有技术中冷冻水空调系统200的简图。如图2所示,冷冻水空调系统200包括布置在机房外的集中式冷水机组201、以及布置在机房内的室内空调主机202,两者通过管道相连,室内空调主机202包括表面冷却器203和风扇204。来自集中式冷水机组201的冷冻水进入表面冷却器203,对热空气进行冷却,变成冷空气后被风扇204吹出,从而对机房内的空气进行冷却。这种冷冻水空调系统200虽然能效比高,功耗低,但是存在水进入机房和服务器的安全隐患,且冷冻水温度较低,会在表面冷却器203表面产生凝露,不仅影响了实际的制冷效果,表面冷却器203上的凝结水还会吹进服务器或者漏水导致服务器宕机。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热管空调系统300的简图。如图3所示,热管空调系统300包括布置在机房外的集中式冷水机组301和中间换热器302、以及布置在机房内的室内空调主机303。集中式冷水机组301和中间换热器302通过冷冻水管道相连。室内空调主机303包括与中间换热器302相连的蒸发器304、以及风扇305。制冷剂在蒸发器304中吸收热量,达到制冷效果,风扇305将冷风吹出。制冷剂从蒸发器304处回到中间换热器302,来自集中式冷水机组301的冷冻水在中间换热器处302将制冷剂中的热量带走,之后冷冻水再回到集中式冷水机组301。
作为现有技术的替代方案,热管空调系统300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由中间换热器302及相关控制阀门组成的制冷主机实现了冷冻水与制冷剂的隔离,利用重力和热虹吸作用或者泵将制冷剂输送到机房服务器热源处的蒸发器304,节能效果与冷冻水空调系统相近,同时实现了无水进机房的高可靠性。同时,通过中间热器换热后,可通过制冷剂的温度控制高于空气露点温度,避免制冷末端产生冷凝水,实现干冷换热,显热比近100%,可靠性高,冷却效果更好。
但是,当前大多数数据中心出于节能考虑,将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从7/12℃提升至10/15℃甚至15/21℃,而经过中间换热器302后的制冷剂温度较高,一般会达到23℃以上;当机房湿度过高需要进行除湿时,热管空调系统300中的末端换热器无法产生凝露从而除湿,影响服务器可靠运行。现有的设计方案中,往往需要额外搭配普通的机房精密空调或者工业专用除湿机,不仅造成工程量的增加,减少机房有效面积,同时由于不同设备之间的通讯无法完全实现联动,也不利于数据机房整体的温度和湿度精确控制。同时,传统热管空调系统300在机房高湿度时会通过调小水流量或提高进水温度使制冷终端内冷却介质的温度大于空气露点温度,实现制冷末端不产生冷凝水,确保电子设备的安全。这种控制方式将导致整个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下降,难以满足服务器设备的散热需求,造成服务器过温甚至宕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集成了制冷和除湿功能,且具有较低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包括:
制冷主机,其上设置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
与所述制冷主机相连的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
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管道上的制冷末端;以及
与所述制冷主机相连的冷水管道;
其中所述制冷主机包括连接在所述制冷剂管道和冷水管道上的制冷用换热器;
所述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管道、冷水管道或者制冷用换热器三者中的一者上的除湿末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分支管道连接在所述制冷用换热器下游的冷水管道上,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连接在所述分支管道上的除湿用换热器、以及与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连接的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在所述第二制冷剂管道上,依序设置有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节流装置、除湿盘管、以及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分支管道连接在所述冷水管道上且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并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除湿盘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分支管道连接在所述冷水管道上且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并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除湿用换热器、以及与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连接的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在所述第二制冷剂管道上,依序设置有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节流装置、除湿盘管、以及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相连,所述除湿末端包括依序设置在所述第二制冷剂管道上的节流装置、除湿盘管、以及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所述制冷主机还包括通过分支管道和阀门连接在所述制冷用换热器下游的冷水管道上的第二除湿盘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所述除湿末端通过分支管道和阀门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管道上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并联,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除湿用换热器、以及与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连接的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在所述第二制冷剂管道上,依序设置有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节流装置、除湿盘管、以及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分支管道连接在所述冷水管道上且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并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热电模块和除湿盘管,所述热电模块包括制冷端和散热端;所述分支管道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连接所述热电模块的制冷端、所述除湿盘管、以及所述热电模块的散热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分支管道连接在所述冷水管道上且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并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热电模块,所述热电模块包括制冷端和散热端;所述热电模块的散热端连接在所述分支管道上,所述热电模块的制冷端上设置有多个换热翅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在所述除湿末端的下方,设置有冷凝水盘。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集成了制冷和除湿功能,能够集中进行控制,节能除湿,具有较低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的简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冷冻水空调系统的简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热管空调系统的简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的简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的简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的简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的简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的简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的简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的简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400的简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400包括制冷主机401、与制冷主机401相连的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402、连接在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402上的制冷末端403、以及与制冷主机401相连的循环的冷水管道405。制冷末端40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其数量为多个时,这多个制冷末端403相互并联。
制冷主机401包括连接在循环的制冷剂管道402和循环的冷水管道405上的制冷用换热器404、以及通过分支管道406跨接在制冷用换热器404下游的冷水管道405上的除湿末端。该除湿末端包括连接在分支管道406上的除湿用换热器407、以及与除湿用换热器407连接的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408。在第二制冷剂管道408上,除湿用换热器407、节流装置416、除湿盘管409、压缩机410依序连接。在制冷主机401上,设置有空气入口411和空气出口412。在空气入口411附近设置有进气风扇413。空气入口411和进气风扇413优选地设置在除湿盘管409的一侧。
具体而言,制冷末端403用于对机房内的设备(例如,服务器等)进行散热,该制冷末端403可以是例如服务器门上的冷板。制冷剂管道402从制冷用换热器404中通过;冷水管道405也从制冷用换热器404中通过。制冷剂和冷水在制冷主机401内发生热交换,从而使冷水带走制冷剂的热量。
为了避免制冷主机401可能产生的凝露进入服务器,制冷主机401优选地布置在离机房内的设备较远的位置。在制冷用换热器404下游的冷水管道405上,设置有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414。除湿用换热器407通过分支管道406与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414并联。在分支管道406上还设置有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415,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415与除湿用换热器407串联。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4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415中,一者打开时另一者关闭。当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414打开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415关闭时,从制冷用换热器404流出的冷水不会进入除湿用换热器407,此时除湿用换热器407从循环的冷水管道405上断开。当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414关闭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415打开时,从制冷用换热器404流出的冷水进入除湿用换热器407,此时除湿用换热器407串接在循环的冷水管道405上。
在第二制冷剂管道408上,压缩机410用于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过热气体,之后除湿用换热器407将制冷剂的热量带走,制冷剂经节流装置416后膨胀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到达除湿盘管409,在机房内的空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除湿盘管409内的制冷剂温度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空气会在除湿盘管409上凝结成为液体,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在除湿盘管409的下方,还设置有冷凝水盘416,用于收集所凝结形成的液体。在冷凝水盘416的底部,可以还设置有排水管417。
机房内的高湿度空气在进气风扇413的作用下,从空气入口411进入制冷主机401,在除湿后从空气出口412流出制冷主机401。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主机401设置在距离制冷末端403较远的地方,以避免冷凝产生的水对设备造成影响,也可以将制冷主机401设置在机房外,只要机房内的空气可以通过进气风扇413进入、且能将除湿后的空气通过空气出口412排入机房即可。
这样,通过制冷末端403对机房内的设备进行冷却,同时在需要时,制冷主机401内的除湿盘管409可以对机房内进行除湿,冷却和除湿不会相互影响。分支管道406的进水采用了制冷用换热器404的出水,可防止进水温度太低而导致除湿部分的冷凝压力过低,超出压缩机410的运行范围,影响压缩机的正常使用。除湿部分可同时对机房进行冷却,补偿制冷末端403的干盘管运行造成的冷量衰减,使整个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400对机房和设备的制冷量无衰减。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500的简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仅在图中示出而不再赘述,在此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500包括制冷主机501、与制冷主机501相连的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502、连接在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502上的制冷末端503、以及与制冷主机501相连的循环的冷水管道505。
制冷主机501包括连接在循环的制冷剂管道502和循环的冷水管道505上的制冷用换热器504、以及通过分支管道506跨接在冷水管道505上的除湿末端。除湿末端在循环的冷水管道505上与制冷用换热器504并联。除湿末端包括除湿盘管509。
在分支管道506上,设置有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5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515,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5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515分别连接在除湿盘管509的两侧,且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514连接在除湿盘管509的上游,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515连接在除湿盘管509的下游。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5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515同时打开或同时关闭,当两者均打开时,进入的冷水中,一部分进入制冷用换热器504,经热交换后流出;另一部分进入除湿盘管509,之后从除湿盘管509流出。在冷水的温度低于机房内的空气的露点温度时,空气会在除湿盘管509上凝结成为液体,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在除湿盘管509的下方,还设置有冷凝水盘516,用于收集所凝结形成的液体。在冷凝水盘516的底部,可以还设置有排水管517。当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5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515同时关闭时,除湿盘管509从循环的冷水管道505上断开。
本实施例适用于机房的冷水温度较低、且湿度较大的场合,例如南方沿海地区的一些改造机房。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600的简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仅在图中示出而不再赘述,在此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600包括制冷主机601、与制冷主机601相连的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602、连接在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602上的制冷末端603、以及与制冷主机601相连的循环的冷水管道605。
制冷主机601包括连接在循环的制冷剂管道602和循环的冷水管道605上的制冷用换热器604、以及除湿末端。该除湿末端通过分支管道606跨接在冷水管道605上,与制冷用换热器604并联,且包括除湿用换热器607、以及与除湿用换热器607连接的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608。除湿用换热器607在循环的冷水管道605上与制冷用换热器604并联。在第二制冷剂管道608上,除湿用换热器607、节流装置616、除湿盘管609、压缩机610依序连接。
在分支管道606上,设置有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6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615,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6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615分别连接在除湿用换热器607的两侧,且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614连接在除湿用换热器607的上游,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615连接在除湿用换热器607的下游。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6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615同时打开或同时关闭,当两者均打开时,进入的冷水中,一部分进入制冷用换热器604,经热交换后流出;另一部分进入除湿用换热器607,之后从除湿用换热器607流出。当两者均关闭时,除湿用换热器607从循环的冷水管道605上断开。
在第二制冷剂管道608上,制冷剂依序经过压缩机610、除湿用换热器607、节流装置616、除湿盘管609,并在除湿盘管609处对机房内的空气进行除湿。
该实施例可以同时对第一制冷剂管道602内的制冷剂、以及第二制冷剂管道608内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简化了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600的复杂程度。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700的简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仅在图中示出而不再赘述,在此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700包括制冷主机701、与制冷主机701相连的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702、连接在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702上的制冷末端703、以及与制冷主机701相连的循环的冷水管道705。
制冷主机701包括连接在循环的制冷剂管道702和循环的冷水管道705上的制冷用换热器704、以及通过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708与制冷用换热器704相连的除湿末端。该除湿末端包括依序设置在第二制冷剂管道708上的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719、节流装置716、除湿盘管709、压缩机710、以及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720。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719和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720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当两者均打开时,第二制冷剂管道708内的制冷剂依序经过压缩机710、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719、制冷用换热器704、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720、节流装置716、除湿盘管709,并在除湿盘管709处对机房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当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719和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720均关闭时,第二制冷剂管道708与制冷用换热器704不再连通。
在这个实施例中,制冷用换热器704可以同时对第一制冷剂管道702和第二制冷剂管道708内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简化了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400的复杂程度。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800的简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仅在图中示出而不再赘述,在此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800包括制冷主机801、与制冷主机801相连的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802、连接在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802上的制冷末端803、以及与制冷主机801相连的循环的冷水管道805。
制冷主机801包括连接在循环的制冷剂管道802和循环的冷水管道805上的制冷用换热器804、以及通过第二制冷剂管道808与制冷用换热器804相连的除湿末端。该除湿末端包括依序设置在第二制冷剂管道708上的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819、节流装置816、第一除湿盘管809、压缩机810、以及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820。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819和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820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当两者均打开时,第二制冷剂管道808内的制冷剂依序经过压缩机810、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819、制冷用换热器804、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820、节流装置816、第一除湿盘管809,并在第一除湿盘管809处对机房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当两者均关闭时,第二制冷剂管道808断开连接,第一除湿盘管809不工作。
制冷主机801还包括通过分支管道806跨接在制冷用换热器804下游的冷水管道805上的第二除湿盘管818。在制冷用换热器804下游的冷水管道805上,设置有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814。第二除湿盘管818通过分支管道806与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814并联。在分支管道806上、第二除湿盘管818的上游,还设置有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815。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8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815中,一者打开时另一者关闭。当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814打开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815关闭时,从制冷用换热器804流出的冷水不会进入第二除湿盘管818,此时第二除湿盘管818从循环的冷水管道805上断开。当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814关闭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815打开时,从制冷用换热器804流出的冷水进入第二除湿盘管818,此时第二除湿盘管818串接在循环的冷水管道805上。
第一除湿盘管809和第二除湿盘管818可以设置得彼此靠近。
本实施例将第二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相结合,当冷水的水温较低且机房湿度较低时,将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819和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820同时关闭,且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814关闭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815打开,此时第二制冷剂管道808断开连接,第一除湿盘管809不工作,从制冷用换热器804流出的冷水进入第二除湿盘管818,第二除湿盘管809对机房内的空气进行除湿。
当冷水的水温较高且机房的湿度较高时,将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819和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820同时打开,且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814打开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815关闭,此时第二制冷剂管道808连通循环,第一除湿盘管809工作,从制冷用换热器804流出的冷水不进入第二除湿盘管818,第二除湿盘管809不工作。
该实施例可以根据机房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性地进行除湿,可以节约能耗。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的简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仅在图中示出而不再赘述,在此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900包括制冷主机901、与制冷主机901相连的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902、连接在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902上的制冷末端903、连接在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902上且与制冷主机901并联的除湿末端、以及与制冷主机901相连的循环的冷水管道905。
制冷主机901包括连接在循环的制冷剂管道902和循环的冷水管道905上的制冷用换热器904。除湿末端通过分支管道906、以及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919和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920在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902上与制冷主机901并联,且除湿末端包括除湿用换热器907、以及与除湿用换热器907连接的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908。第二制冷剂管道908上依序设置有与除湿用换热器907串联的节流装置916、第一除湿盘管909、压缩机910。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919和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920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当两者均打开时,第一制冷剂管道902内的一部分制冷剂进入除湿用换热器907,对第二制冷剂管道908内的制冷剂进行换热。
本实施例适合对已有的热管系统进行改造使用。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1000的简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仅在图中示出而不再赘述,在此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1000包括制冷主机1001、与制冷主机1001相连的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1002、连接在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1002上的制冷末端1003、以及与制冷主机1001相连的循环的冷水管道1005。
制冷主机1001包括连接在循环的制冷剂管道1002和循环的冷水管道1005上的制冷用换热器1004、以及除湿末端。除湿末端通过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10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1015、以及分支管道1006在循环的冷水管道1005上与制冷用换热器1004并联,且包括连接在分支管道1006上的热电模块1017。在分支管道1006上,设置有除湿盘管1009。其中热电模块1017包括制冷端1017a和散热端1017b,制冷端1017a位于除湿盘管1009的上游,且与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1014相连;散热端1017b位于除湿盘管1009的下游,且与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1015相连,即分支管道1006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连接热电模块1017的制冷端1017a、除湿盘管1009、以及热电模块1017的散热端1017b。在循环的冷水管道1005上,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1014位于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1015的上游。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10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1015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当两者均打开时,进入的冷水中,一部分进入制冷用换热器1004,经热交换后流出;另一部分进入热电模块1017,之后从热电模块1017流出。当两者均关闭时,热电模块1017从循环的冷水管道1005上断开。
在分支管道1006上,制冷剂经过除湿盘管1009,并在除湿盘管1009处对机房内的空气进行除湿。
在本实施例中,对制冷主机1001进行了简化,省去了压缩机等制冷器件,并采用热电模块1017对进入的冷水进行预冷,保证除湿效果。热电模块1017的散热端1017b将热量排放到回水侧。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于除湿要求不高、回水温度不是很高的场合。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1100的简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仅在图中示出而不再赘述,在此仅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1100包括制冷主机1101、与制冷主机1101相连的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1102、连接在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1102上的制冷末端1103、以及与制冷主机1101相连的循环的冷水管道1105。
制冷主机1101包括连接在循环的制冷剂管道1102和循环的冷水管道1105上的制冷用换热器1104、以及除湿末端。除湿末端通过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11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1115、以及分支管道1106在循环的冷水管道1105上与制冷用换热器1104并联,且包括连接在分支管道1106上的热电模块1117。其中热电模块1117包括制冷端1117a和散热端1117b,散热端1117b在分支管道1106上与第一制冷剂管道用阀门1114及第二制冷剂管道用阀门1115相连。在循环的冷水管道1105上,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1114位于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1115的上游。第一分支管道用阀门1114和第二分支管道用阀门1115同时打开或者同时关闭。当两者均打开时,进入的冷水中,一部分进入制冷用换热器1104,经热交换后流出;另一部分进入热电模块1117的散热端1117b,带走热电模块1117的热量之后从热电模块1117流出。当两者均关闭时,热电模块1117从循环的冷水管道1105上断开。
在热电模块1117的制冷端1117a上,设置有多个换热翅片1118。由于制冷端1117a的温度较低,空气湿度较高时,空气内的湿气在换热翅片1118上凝结为水,达到除湿的目的。
本实施例直接采用冷水对热电模块1117进行冷却,且直接采用热电模块1117的制冷端1117a进行除湿,省去了额外的除湿盘管,体积大幅降低,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中,阀门可以是旁路电磁阀或者三通电动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集成了制冷和除湿功能,能够集中进行控制,节能除湿,具有较低的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主机,其上设置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
与所述制冷主机相连的循环的第一制冷剂管道;
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管道上的制冷末端;以及
与所述制冷主机相连的冷水管道;
其中所述制冷主机包括连接在所述制冷剂管道和冷水管道上的制冷用换热器;
所述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管道、冷水管道或者制冷用换热器三者中的一者上的除湿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分支管道连接在所述制冷用换热器下游的冷水管道上,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连接在所述分支管道上的除湿用换热器、以及与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连接的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在所述第二制冷剂管道上,依序设置有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节流装置、除湿盘管、以及压缩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分支管道连接在所述冷水管道上且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并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除湿盘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分支管道连接在所述冷水管道上且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并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除湿用换热器、以及与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连接的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在所述第二制冷剂管道上,依序设置有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节流装置、除湿盘管、以及压缩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相连,所述除湿末端包括依序设置在所述第二制冷剂管道上的节流装置、除湿盘管、以及压缩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主机还包括通过分支管道和阀门连接在所述制冷用换热器下游的冷水管道上的第二除湿盘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末端通过分支管道和阀门在所述第一制冷剂管道上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并联,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除湿用换热器、以及与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连接的循环的第二制冷剂管道;在所述第二制冷剂管道上,依序设置有所述除湿用换热器、节流装置、除湿盘管、以及压缩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分支管道连接在所述冷水管道上且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并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热电模块和除湿盘管,所述热电模块包括制冷端和散热端;所述分支管道从上游到下游依次连接所述热电模块的制冷端、所述除湿盘管、以及所述热电模块的散热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末端通过阀门和分支管道连接在所述冷水管道上且与所述制冷用换热器并联,所述除湿末端包括热电模块,所述热电模块包括制冷端和散热端;所述热电模块的散热端连接在所述分支管道上,所述热电模块的制冷端上设置有多个换热翅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除湿末端的下方,设置有冷凝水盘。
CN201521007390.1U 2015-12-07 2015-12-07 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 Active CN205245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7390.1U CN205245411U (zh) 2015-12-07 2015-12-07 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07390.1U CN205245411U (zh) 2015-12-07 2015-12-07 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45411U true CN205245411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44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07390.1U Active CN205245411U (zh) 2015-12-07 2015-12-07 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45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61857U (zh) 热回收式膜法溶液热泵系统
US9920960B2 (en) Heat pump system having a pre-processing module
CN204665596U (zh) 直膨式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CN102914011A (zh) 热回收空调机组
CN202002246U (zh) 一种自然冷却式冷水机组
CN103062851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103411278A (zh) 适用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新风机组
CN106839220B (zh) 一种开式隧道通风模式下直膨式蒸发冷凝空调系统
CN109163399A (zh) 减少主机运行时间的冷水系统
CN105916361B (zh) 一种适用于通信机柜的低耗淋水式热管散热成套设备
CN111295084A (zh) 一种使用冷凝器及蒸发器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4703452A (zh) 液冷和压缩机空冷系统相结合的双效型服务器散热装置
CN107289563A (zh) 再热型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CN207305248U (zh) 机房空调新风直接自然冷却系统
CN105135554A (zh) 一种预冷节能除湿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201476397U (zh) 一种水源热泵调温除湿机
CN103994504A (zh) 新风除湿机
CN103836742B (zh) 多联热管机房空调系统
CN205014519U (zh) 一种预冷节能除湿系统
CN106440149A (zh) 闭式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运行的冷水机组
CN205245411U (zh) 制冷除湿复合热管系统
CN206234954U (zh) 闭式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运行的冷水机组
CN20421404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设备
CN209027057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
CN209341466U (zh) 一种板换热回收型风冷氟泵机房专用空调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B2

Patentee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uilding B2

Patentee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