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30082U -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答终端 - Google Patents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答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30082U
CN205230082U CN201520989936.1U CN201520989936U CN205230082U CN 205230082 U CN205230082 U CN 205230082U CN 201520989936 U CN201520989936 U CN 201520989936U CN 205230082 U CN205230082 U CN 205230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odule
identity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card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899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周琼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周琼 filed Critical 周琼
Priority to CN2015209899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30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30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300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一个应答终端和至少一个阅读终端,应答终端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身份识别卡、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阅读终端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将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发送至第二通信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将第二通信模块接收的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应答终端。本实用新型避免造成身份识别卡的浪费,实现了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使多个应用设备可以使用统一身份识别卡。

Description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答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答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子设备所需的身份识别卡(身份识别卡包括SIM(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卡、ID(Identity,身份)卡等)必须插入或内置于电子设备中,身份识别卡必须随电子设备一起工作、不可分离。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必须确保SIM卡有效并在设备中,银行刷卡机、机顶盒等电子设备必须确保ID卡有效并在设备中,否则电子设备均不能正常工作。
但是,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用户一般都会购买和使用多个电子设备,由于身份识别卡与电子设备的不可分离性,用户不得不为电子设备购置或申请更多的身份识别卡,例如某用户同时拥有一块智能手表、一台Iphone、一台Ipad(支持3G或4G通信),该用户需要申请3张号码不同的SIM卡,造成身份识别卡的浪费;或者在使用不同通讯设备时,将同一身份识别卡在通讯设备间装入和拆出,无法使用统一的身份识别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答终端,旨在解决用户使用多个电子设备时,可以使用统一身份识别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一个应答终端和至少一个阅读终端,所述应答终端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身份识别卡、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阅读终端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将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将第二通信模块接收的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
优选地,所述应答终端还包括第一鉴权模块,所述阅读终端还包括第二鉴权模块,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用于鉴定请求连接第一通信模块的终端的权限,所述第二鉴权模块用于鉴定请求连接第二通信模块的终端的权限,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互相具有对方权限。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一有线通信单元,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二有线通信单元。
优选地,所述应答终端设置于穿戴设备中,所述连接阅读终端的应用设备为通讯设备。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基于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接入预设网络。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包括射频装置,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通过射频信号进行相互通信。
优选地,所述应答终端和阅读终端中均设有用以增强射频信号强度的天线。
优选地,所述应答终端设置于穿戴设备中,所述阅读终端设置于移动通信设备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应答终端,所述应答终端的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在检测到阅读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时,获取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
通信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阅读终端,以供该阅读终端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
优选地,所述应答终端的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
入网控制单元,用于在检测到入网指令时,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基于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接入预设网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身份识别卡仅安装于应答终端中,与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需要接入预设网络时,阅读终端直接从应答终端获取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并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应用设备以接入预设网络,从而无需为安装有阅读终端的应用设备申请身份识别卡,避免造成身份识别卡的浪费;同时,用户只需将安装有阅读终端的应用设备与应答终端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即可使应用设备获取身份信息,实现了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从而多个应用设备可以使用统一身份识别卡,实现一个身份识别卡同时支持多应用设备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线数据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线数据传输方法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答终端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答终端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在本实用新型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该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一个应答终端100和至少一个阅读终端200(如图1所示,阅读终端200以两个为例,即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中包括两个应用设备400),应答终端100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身份识别卡110、第一通信模块120和第一控制模块130,阅读终端200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210和第二控制模块220,第一控制模块130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120将身份识别卡110的身份信息发送至第二通信模块210,第二控制模块220用于将第二通信模块210接收的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200连接的应用设备400,以实现应用设备400与身份识别卡110的分离。
应答终端100的身份识别卡110为SIM卡或ID卡。第一通信模块120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一有线通信单元,第一无线通信单位可以为蓝牙装置、wifi传输装置和射频传输装置;第一有线通信单元可以为数据线的物理接口,例如USB接口;第二通信模块210包括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二有线通信单元,第二无线通信单位可以为蓝牙装置、wifi传输装置和射频传输装置;第二有线通信单元可以为数据线的物理接口。
进一步地,第一通信模块120和第二通信模块210均包括射频传输装置,即第一通信模块120和第二通信模块210通过无线射频进行相互通信。其中,射频传输装置基于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该RFID技术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该频传输装置包括射频发射器和射频接收器。优选地,第一通信模块120和第二通信模块210中均包括射频发射器和射频接收器,第一通信模块120和第二通信模块210通过射频信号进行相互通信,射频的范围为0~100GHz,适用于短距离(0~500米)识别通信。第一控制模块130和第二控制模块220均可以为单片微型计算机或微型处理器。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应答终100端和阅读终端200是基于应答器技术和阅读器技术,其中应答器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一般都是用标签作为应答器,每一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是一种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或者固定式读写器。例如应答终端和阅读终端中均设有用以增强射频信号强度的天线,这样增大了阅读终端距离应答终端可正常使用的范围,使本发明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能够适应应答终端距离阅读终端较远的场景。
由于目前的身份识别卡必须有效且安装与电子设备中,该电子设备才能正常工作,如SIM卡必须有效且安装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ID卡必须有效且安装于POS机(销售点情报管理系统)、机顶盒等电子设备中,这些电子设备才能正常工作。所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将身份识别卡110安装于应答终端100中,该应答终端100可获取身份识别卡110的身份信息,该应答终端100可设置于体积小、方便携带的穿戴设备中,阅读终端200可以设置于手机、平板电脑、机顶盒、POS机等电子设备(即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设备400)中,该电子设备分为移动电子设备和不可移动电子设备。当用户需要使用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未安装身份识别卡100的电子设备(即应用设备400)时,用户可以控制应答终端100主动向指定的阅读终端200发送身份识别卡110的身份信息,第一控制模块130控制第一通信模块120将身份信息发送至对应阅读终端200的第二通信模块210,对应阅读终端200第二控制模块220控制第二通信模块210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其连接的应用设备400,以供应用设备基于该身份信息连接预设网络300(例如移动通信网络、银行数据网络、数字电视网络等),达到应用设备400与身份识别卡110的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身份识别卡仅安装于应答终端100中,与阅读终端200连接的应用设备400需要接入预设网络300时,阅读终端200直接从应答终端100获取身份识别卡110的身份信息并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应用设备以接入预设网络300,从而无需为安装有阅读终端200的应用设备400申请身份识别卡,避免造成身份识别卡的浪费;同时,用户只需将安装有阅读终端200的应用设备与应答终端100有线连接(例如通过USB接口插接)或无线连接(例如将阅读终端200靠近应答终端100一定距离范围)即可使应用设备400获取身份信息,实现了应用设备400与身份识别卡110的分离,从而多个应用设备400可以使用统一身份识别卡,实现一个身份识别卡110同时支持多应用设备400的应用场景。
此外,参照图1,应答终端100设置于穿戴设备中,连接阅读终端200的应用设备400为通讯设备,从而用户可以方便地随时携带应答终端100,用户可以方便地轮流使用处于不同位置的安装有阅读终端200的应用设备400,并且,当用户携带应答终端100离开某一安装有阅读终端200的应用设备400时,该应用设备400因没有身份识别卡110而无法被他人使用,提高了安装有阅读终端200的应用设备400的信息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控制模块130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120基于身份识别卡110的身份信息接入预设网络300。应答终端100的第一通信模块120具备接入预设网络300(例如预设网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硬件结构,优选地,应答终端100安装于穿戴设备中。当用户进行户外运动时,一般不愿意携带体积较大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用户可以携带安装有应答终端100的穿戴设备,这样,用户在不增加身份识别卡的前提下,既可以方便地进行户外运动,也可以及时接收和查看电话和信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第二实施例子,参照图2,在第二实施例,应答终端100还包括第一鉴权模块140,阅读终端200还包括第二鉴权模块230,第一鉴权模块140用于鉴定请求连接第一通信模块120的终端的权限,第二鉴权模块230用于鉴定请求连接第二通信模块210的终端的权限,第一鉴权模块140和第二鉴权模块230互相具有对方权限。
在本实施例子,第一鉴权模块140和第二鉴权模块230互相具有对方权限,即第一鉴权模块140和第二鉴权模块230的权限相互匹配,包括第一鉴权模块140的应答终端100和包括第二鉴权模块230的阅读终端200可以相互连接对方的通信模块,即第一通信模块120具有连接第二通信模块210的权限,第二通信模块210具有连接第一通信模块120的权限,与应答终端100和阅读终端200不匹配的其它终端不能连接第一通信模块120和第二通信模块210,从而避免与应答终端100不匹配的终端获取卡槽模块110中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保证了身份信息的安全性,便于加密实现。该第一鉴权模块140和滴入鉴权模块230可以为一种加密芯片。
此外,应答终端可以设置于穿戴设备(例如手表、首饰、手环、眼睛等智能穿戴设备)中,阅读终端可以设置于移动通信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中,从而用户可以方便携带设置有应答终端的穿戴设备,而任意使用没有安装身份识别卡的移动通信设备,即可以统一身份识别卡,又能在移动通信设备远离用户时,保证移动通信设备的信息安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提出本实用新型无线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参照图3,在第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应答终端检测到阅读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时,应答终端获取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
当连接阅读终端的应用设备需要根据身份信息以接入预设网络时,该阅读终端向应答终端发送身份信息获取请求请求;在应答终端检测到阅读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时,该应答终端获取其内部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
步骤S20,应答终端将身份信息无线发送至阅读终端,以供该阅读终端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
在应答终端获取到身份信息之后,将该身份信息通过无线传输(例如蓝牙传输、射频传输)的方式发送给发送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的阅读终端,阅读终端接收到应答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之后,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应用设备根据该身份信息完成网络鉴权、授权、身份认证过程,完成应用设备与预设网络的接入。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应答终端向阅读终端发送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以供该阅读终端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从而让连接阅读终端的应用设备不安装身份识别卡也能接入预设网络。
优选地,参照图4,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应答终端鉴定阅读终端是否具备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
步骤S22,若阅读终端具备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则应答终端将身份信息无线传输至阅读终端,以供该阅读终端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
步骤S23,若阅读终端不具备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则应答终端不响应。
在应答终端向阅读终端发送身份信息之前,先对发送入网请求的阅读终端的权限进行鉴定,例如通过应答终端和阅读终端保存有特殊格式的编码信息,应答终端通过验证阅读终端是否有特殊格式的编码信息以鉴定阅读终端是否具有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在阅读终端具备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时,应答终端将身份信息无线传输至阅读终端,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在阅读终端不具备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时,应答终端不响应,从而避免应答终端将身份信息发送至不可靠的终端,保证了身份信息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无线数据传输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无线数据传输方法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无线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当应答终端检测到入网指令时,应答终端基于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接入预设网络。
应答终端具有接入预设网络的硬件结构,当用户需要通过应答终端接入预设网络时,用户向应答终端输入入网指令。当应答终端检测到入网指令时,应答终端基于其内部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接入预设网络。同时,当用户进行户外运动时,一般不愿意携带体积较大的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设备,用户可以携带安装有应答终端的穿戴设备,这样,用户在不增加身份识别卡的前提下,既可以方便地进行户外运动,也可以及时接入预设网络,例如接入的预设网络为移动通信网络,从而可以及时接收和查看电话和信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应答终端,在本实用新型应答终端的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应答终端的第一控制模块130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10,用于在检测到阅读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时,获取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
当阅读终端需要身份信息以接入预设网络时,该阅读终端向应答终端发送身份信息获取请求;在应答终端检测到阅读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时,信息获取单元10获取其内部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
通信控制单元20,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将身份信息发送至阅读终端,以供该阅读终端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
在信息获取单元10获取到身份信息之后,通信控制单元20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将该身份信息通过无线传输(例如蓝牙传输、射频传输)的方式发送给发送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的阅读终端,阅读终端接收到应答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之后,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应用设备根据该身份信息完成网络鉴权、授权、身份认证过程,完成应用设备与预设网络的接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应答终端向阅读终端发送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以供该阅读终端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应用设备基于该身份信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从而让阅读终端不安装身份识别卡也能实现接入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
优选地。通信控制单元20,还用于:
鉴定阅读终端是否具备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
若阅读终端具备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则将身份信息无线传输至阅读终端,以供该阅读终端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
若阅读终端不具备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则不响应。
在应答终端向阅读终端发送身份信息之前,通信控制单元20先对发送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的阅读终端的权限进行鉴定,例如通过应答终端和阅读终端保存有特殊格式的编码信息,应答终端通过验证阅读终端是否有特殊格式的编码信息以鉴定阅读终端是否具有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在阅读终端具备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时,通信控制单元20将身份信息无线传输至阅读终端,以供该阅读终端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供应用设备基于身份信息接入预设网络;在阅读终端不具备请求身份信息的权限时,通信控制单元20不响应,从而避免应答终端将身份信息发送至不可靠的终端,保证了身份信息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应答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应答终端第二实施例,参照图6,在第二实施例中,应答终端的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
入网控制单元30,用于在检测到入网指令时,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基于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接入预设网络。
应答终端具有接入预设网络的硬件结构,当用户需要通过应答终端接入预设网络时,用户向应答终端输入入网指令。当应答终端检测到入网指令时,入网控制单元30基于其内部的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接入预设网络。同时,当用户进行户外运动时,一般不愿意携带体积较大的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设备,用户可以携带安装有应答终端的穿戴设备,这样,用户在不增加身份识别卡的前提下,既可以方便地进行户外运动,也可以及时接入预设网络,例如接入的预设网络是移动通信网络,从而可以及时接收和查看电话和信息。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一个应答终端和至少一个阅读终端,所述应答终端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身份识别卡、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一控制模块,所述阅读终端包括相互通信连接的第二通信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将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将第二通信模块接收的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终端还包括第一鉴权模块,所述阅读终端还包括第二鉴权模块,所述第一鉴权模块用于鉴定请求连接第一通信模块的终端的权限,所述第二鉴权模块用于鉴定请求连接第二通信模块的终端的权限,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和第二鉴权模块互相具有对方权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一有线通信单元,所述第二通信模块包括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二有线通信单元。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终端设置于穿戴设备中,所述连接阅读终端的应用设备为通讯设备。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基于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接入预设网络。
6.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包括射频装置,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通过射频信号进行相互通信。
7.如权利要求6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终端和阅读终端中均设有用以增强射频信号强度的天线。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终端设置于穿戴设备中,所述阅读终端设置于移动通信设备中。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应答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终端的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在检测到阅读终端发送的身份信息获取请求时,获取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
通信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阅读终端,以供该阅读终端将该身份信息传输至与该阅读终端连接的应用设备,以实现应用设备与身份识别卡的分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答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答终端的第一控制模块还包括:
入网控制单元,用于在检测到入网指令时,控制第一通信模块基于身份识别卡的身份信息接入预设网络。
CN201520989936.1U 2015-12-02 2015-12-02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答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30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9936.1U CN205230082U (zh) 2015-12-02 2015-12-02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答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89936.1U CN205230082U (zh) 2015-12-02 2015-12-02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答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30082U true CN205230082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90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8993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30082U (zh) 2015-12-02 2015-12-02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答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300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07821U (zh) 近场通信设备
CN105989319B (zh) 一种射频识别rfid标签的数据应用方法及系统
KR20130138355A (ko) 카드 에뮬레이션에서 근거리 필드 통신 어플리케이션 아이덴티피케이션 라우팅
EP3058792B1 (en) Wireless protocol message conver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CN103095342B (zh) 近距离通信终端与读卡机之间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3687061A (zh) 连接建立方法及终端
CN102547691A (zh) 一种基于2.4g rfid智能卡系统的安全电子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1267306B (zh) 执行交叉认证以使用无线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44114A (zh) 基于单cpu卡的多m1卡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88531B (zh) 一种快速连接无线局域网的方法
CN106570695A (zh) 交易路由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5809231A (zh) 多频多用途电子标签及其使用方法
CN203179025U (zh) 一种标签阅读设备及标签识别系统
CN205230082U (zh)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应答终端
CN105389608A (zh) 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应答终端
CN104933453A (zh) 环网柜信息的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02915459B (zh) 射频识别标签及其读写方法
CN204557497U (zh) 双频智能射频识别集成系统
CN201845341U (zh) 通用读卡器
CN104572064A (zh) 在两个NFC设备之间传送描述性的Web接口语言的代码
US9978055B2 (en) Watch with a function of a mobile payment instrument and payment method of the same
CN204481859U (zh) 基于手机和外置射频模块的身份证网络验证系统
CN105847156A (zh) 在nfc装置中默认数据分组路由传输
KR101267410B1 (ko) 근접 통신 제어 방법
CN206147792U (zh) 一种门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3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anshan Street Branch Road No. 2-2 Rong Xing Communication building room 103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op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F, block 5F, garden city, Tai Koo garden, 2199 Central Road, Shenzhen, Guangdong, Na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ou Qio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