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7867U - 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27867U
CN205227867U CN201520976359.2U CN201520976359U CN205227867U CN 205227867 U CN205227867 U CN 205227867U CN 201520976359 U CN201520976359 U CN 201520976359U CN 205227867 U CN205227867 U CN 205227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vacuum tube
glass enclosure
reflector
hea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63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官景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Binhai Solar Thermal Coll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Binhai Solar Thermal Coll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Binhai Solar Thermal Colle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Binhai Solar Thermal Coll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63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27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27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27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包括水箱、反光板、基座、电机、转轴、传送带、玻璃罩管、真空管、导热板、传热板、吸热片和反光膜,所述水箱的底部连接有反光板,所述反光板的底端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轴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内壁与玻璃罩管连接,所述玻璃罩管内设置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内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传热板垂直插接,所述传热板与吸热片焊接,所述传热板、吸热片与导热板均设置在真空管内,所述真空管的外壁设置有反光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地吸收了能源,大大的提高了传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集热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集热管为双层结构,它包括玻璃罩管和真空管,而真空管的外壁上镀有吸热膜,使用时一端插入水箱,另一端由支架支撑,但这种结构的集热管有一些缺点,现有的集热管由于在管体直径较小的真空管的外壁上涂有吸热膜,将有一部分阳光穿过玻璃罩管后因无法照射到真空管壁的吸热膜上而使热能白白散失掉,导致了单位集热面积吸热效能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包括水箱、反光板、基座、电机、转轴、传送带、玻璃罩管、真空管、导热板、传热板、吸热片和反光膜,所述水箱的底部连接有反光板,所述反光板的底端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轴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连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内壁与玻璃罩管连接,所述玻璃罩管内设置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内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传热板垂直插接,所述传热板与吸热片焊接,所述传热板、吸热片与导热板均设置在真空管内,所述真空管的外壁设置有反光膜。
优选的,所述反光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支座,且支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软垫。
优选的,所述反光板均与水箱、基座焊接,且反光板与玻璃罩管通过支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玻璃罩管的一端内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水箱,所述玻璃罩管底的外壁设置有保护罩,且通过保护罩与传送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前表面设置有太阳板,所述太阳板通过电源线与转换器连接,且转换器通过电源线与电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设置太阳板利用自然能源进入转换器中,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使得电机开始工作,在电机的作用下转轴开始转动带动传送带,传送带与保护罩发生摩擦使得玻璃罩管发生运转,避免了玻璃罩管的向光侧长时间处于吸收阳光中,而背光侧不能吸收阳光的效果,使得太阳光进入玻璃罩管更加均匀,而与玻璃罩管连接有支座,支座上设置的软垫降低了玻璃罩管在运转时与其发生的摩擦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玻璃罩管的外壁,玻璃罩管的下方设置有反光板,使得太阳光照射到反光板后折射到玻璃罩管,真空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反光膜进行二次折射进入真空管内的吸热片,再由传热板、导热板发挥作用,使得水加热,能够对背光侧和向光侧同时吸收太阳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地吸收了能源,大大的提高了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箱、2反光板、3基座、4电机、5转轴、6传送带、7玻璃罩管、8真空管、9导热板、10传热板、11吸热片、12反光膜、13支座、14软垫、15保护罩、16太阳板、17转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包括水箱1、反光板2、基座3、电机4、转轴5、传送带6、玻璃罩管7、真空管8、导热板9、传热板10、吸热片11和反光膜12,水箱1的底部连接有反光板2,反光板2的设置能够对背光侧和向光侧同时吸收太阳光,反光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支座13,且支座13的上表面设置有软垫14,支座13上设置的软垫14降低了玻璃罩管7在运转时与其发生的摩擦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玻璃罩管7的外壁,反光板2的底端连接有基座3,基座3内设置有电机4,基座3的上表面、前表面设置有太阳板16,太阳板16通过电源线与转换器17连接,且转换器17通过电源线与电机4连接,电机4的轴头连接有转轴5,转轴5的外壁连接有传送带6,传送带6的内壁与玻璃罩管7连接,反光板2均与水箱1、基座3焊接,且反光板2与玻璃罩管7通过支座13连接,玻璃罩管7的一端内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水箱1,玻璃罩管7底的外壁设置有保护罩15,且通过保护罩15与传送带6连接,玻璃罩管7内设置有真空管8,真空管8内设置有导热板9,导热板9与传热板10垂直插接,传热板10与吸热片11焊接,传热板10、吸热片11与导热板9均设置在真空管8内,真空管8的外壁设置有反光膜12,太阳光照射到反光板2上折射到玻璃罩管7中,再由反光膜12二次折射到真空管8内的吸热片11,再由传热板10、导热板9发挥作用,使得水加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地吸收了能源,大大的提高了传热效率。
工作原理:太阳光照射到太阳板16上,通过转换器17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电机4充电,从而使得电机4开始工作,在电机4的作用下转轴5开始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6,传送带6与保护罩15发生摩擦使得玻璃罩管7发生运转,而与玻璃罩管7连接有支座13,支座13上设置的软垫14降低了玻璃罩管7在运转时与其发生的摩擦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玻璃罩管7的外壁,与此同时太阳光照射到反光板2上折射到玻璃罩管7中,再由反光膜12二次折射到真空管8内的吸热片11,再由传热板10、导热板9发挥作用,使得水加热,达到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包括水箱(1)、反光板(2)、基座(3)、电机(4)、转轴(5)、传送带(6)、玻璃罩管(7)、真空管(8)、导热板(9)、传热板(10)、吸热片(11)和反光膜(12),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的底部连接有反光板(2),所述反光板(2)的底端连接有基座(3),所述基座(3)内设置有电机(4),所述电机(4)的轴头连接有转轴(5),所述转轴(5)的外壁连接有传送带(6),所述传送带(6)的内壁与玻璃罩管(7)连接,所述玻璃罩管(7)内设置有真空管(8),所述真空管(8)内设置有导热板(9),所述导热板(9)与传热板(10)垂直插接,所述传热板(10)与吸热片(11)焊接,所述传热板(10)、吸热片(11)与导热板(9)均设置在真空管(8)内,所述真空管(8)的外壁设置有反光膜(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支座(13),且支座(13)的上表面设置有软垫(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2)均与水箱(1)、基座(3)焊接,且反光板(2)与玻璃罩管(7)通过支座(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罩管(7)的一端内固定连接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水箱(1),所述玻璃罩管(7)底的外壁设置有保护罩(15),且通过保护罩(15)与传送带(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的上表面、前表面设置有太阳板(16),所述太阳板(16)通过电源线与转换器(17)连接,且转换器(17)通过电源线与电机(4)连接。
CN201520976359.2U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 Active CN205227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6359.2U CN205227867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6359.2U CN205227867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7867U true CN205227867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902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6359.2U Active CN205227867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2786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1844A (zh) * 2017-12-19 2018-06-08 海宁市华锋太阳能集热管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型太阳能集热管
CN108180646A (zh) * 2017-12-21 2018-06-19 海宁德诺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竹节太阳能集热管
CN111758719A (zh) * 2020-07-08 2020-10-13 徐祥怀 一种防鸟害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1844A (zh) * 2017-12-19 2018-06-08 海宁市华锋太阳能集热管有限公司 一种恒温型太阳能集热管
CN108180646A (zh) * 2017-12-21 2018-06-19 海宁德诺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竹节太阳能集热管
CN111758719A (zh) * 2020-07-08 2020-10-13 徐祥怀 一种防鸟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27867U (zh) 一种能够从不同方向接受阳光的太阳能集热管
CN205017256U (zh) 一种太阳能高效发电装置
CN205332558U (zh) 太阳能光热发电用跟踪装置
CN206488480U (zh) 一种双轴跟踪槽式太阳能集热器
CN205754166U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追踪系统
CN204946475U (zh) 一种环保广告牌
CN208015664U (zh) 一种跟踪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CN210157124U (zh) 太阳能发电机
CN214332534U (zh) 一种水利水电用光伏照明设备
CN204877812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07166440U (zh) 一种光伏发电板
CN203773356U (zh) 太阳能自动跟日装置
CN107147354A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04003273U (zh) 风力发电机
CN208112572U (zh) 一种全光谱高效利用的低倍聚光双轴光伏发电装置
CN207458971U (zh) 一种能提高层压效率的太阳能组件
CN207196965U (zh) 高温曲面反射聚光太阳能集热器
CN212641963U (zh) 一种新能源屋顶结构
CN205227844U (zh) 一种太阳能热发电用太阳光反射镜构件
CN215120660U (zh) 一种提高太阳能板利用率的结构
CN214696286U (zh) 一种光能利用率高的节能建筑光伏幕墙
CN211809124U (zh) 一种新能源用电瓶车充电架
CN109224689A (zh) 一种环保便携式太阳能焊烟净化器
CN204678713U (zh) 一种采光率高且能够旋转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01674435U (zh) 太阳能转换电能热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