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7849U - 一种空气集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集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27849U
CN205227849U CN201520897732.5U CN201520897732U CN205227849U CN 205227849 U CN205227849 U CN 205227849U CN 201520897732 U CN201520897732 U CN 201520897732U CN 205227849 U CN205227849 U CN 205227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avity
installing frame
framework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977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至国
甘汉南
梅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N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977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27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27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278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4Heat exchange system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集热器,属于集热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集热器密封性差等技术问题。本空气集热器包括玻璃盖板、集热板和具有凹腔的壳体,玻璃盖板罩设在壳体上且能够封闭凹腔,凹腔内设有具有底板的安装框,安装框固设在壳体的底面上,集热板固设在安装框上且集热板与安装框的侧壁以及安装框的底板共同形成封闭的空腔,壳体上分别固设有连通空腔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安装框来安装固设集热板,形成封闭的空腔,空气经过该独立的空腔流通进行加热时,不会与玻璃盖板以及集热板吸热面相接触,从而不会对玻璃盖板和集热板的吸热面造成污染,保证集热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好的集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集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热器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空气集热器。
背景技术
干燥作业是多种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所用到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干燥作业基本是以干燥的空气作为热载体,通过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储存在空气中使空气温度升高,再利用该热空气进行干燥作业的,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大量能量,还非常环保。目前市场上的空气集热器主要包括吸热板、玻璃盖板、边框等,空气集热器内部只有玻璃盖板与吸热板之间的一个空腔。空气中通常都带有杂质,空气进入该空腔内会与吸热板附着有吸热涂层的一面相接触,也与玻璃盖板的内侧面相接触,这样一方面会造成玻璃盖板的污染,阳光不能很好地透过玻璃盖板照射到吸热板上,造成吸热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吸热板的吸热涂层受到污染,造成吸热板吸热性能的降低。
我国专利(公告号:CN201866954U;公告日:2011-06-15)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技术领域的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包括保温底板、透明盖板、吸热板、若干T型金属扰流板、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其中保温底板设置在吸热板的下部且与吸热板密封相连,透明盖板设置在吸热板的上部且与吸热板密封相连,T型金属扰流板焊接在吸热板上且与保温底板相对,空气进口设置在保温底板的一端,空气出口设置在保温底板的另一端。
上述专利公开的空气集热器中空气集热板存在以下不足:保温底板设置在吸热板的下部且与吸热板密封相连,但是保温板与吸热板之间直接相连难以实现良好的密封,吸热板下方的空气会窜到吸热板的上方空间去,造成吸热板和玻璃盖板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空气集热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空气集热器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空气集热器,包括玻璃盖板、集热板和具有凹腔的壳体,所述玻璃盖板罩设在所述壳体上且能够封闭所述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内设有具有底板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固设在所述壳体的底面上,所述集热板固设在所述安装框上且所述集热板与安装框的侧壁以及安装框的底板共同形成封闭的空腔,所述壳体上分别固设有连通所述空腔的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
其原理如下:本技术方案中的空气集热器利用太阳能对空气进行加热来储存热能,玻璃盖板与壳体形成密封的凹腔,太阳光能够穿过玻璃盖板照射到该凹腔中,在该凹腔中设置了安装框,安装框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壳体的底部,安装框一端具有底板,另一端罩设有集热板,集热板与安装框形成能够流通空气的空腔,空气通过进气管道进入该空腔,太阳光透过玻璃盖板照射在集热板上,集热板吸热对空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出气管道流出,从而实现空气的热交换。本技术方案中集热板与安装框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腔,空气经过该空腔流通时,不会与玻璃盖板以及集热板的吸热面相接触,从而不会对玻璃盖板和集热板的吸热面造成污染,保证集热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好的集热效果。而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安装框来安装固设集热板,组装简单,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壳体上开设安装槽来安装集热板,加工工艺更加简单,且对组装时的技术要求更低,更容易形成密封,有效避免空气的流窜对玻璃盖板和集热板吸热面造成污染。
在上述的空气集热器中,所述安装框包括框架和所述底板,所述底板与框架密封固连,所述框架上固设有压条,所述集热板固设在所述压条与所述框架之间。压条通过螺栓或铆钉连接在框架上,并将集热板紧紧的压在框架上,集热板与框架之间形成密封,保证了空腔内的空气不泄漏到空腔外。
在上述的空气集热器中,所述壳体靠近端部的内壁上具有台阶面,所述玻璃盖板的侧面抵靠在所述台阶面上且所述玻璃盖板的端面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玻璃盖板与壳体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玻璃盖板与壳体连接的便捷性和密封性,防止空气进入凹腔中对玻璃盖板和集热板造成污染。
在上述的空气集热器中,所述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分别靠近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个端边,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导流条且所述导流条能够延长所述进气管道流向出气管道的空气流通路径。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空气在空腔中具有较长的滞留时间,保证加热的时间和温度,通过空气的全面流动,加热更加均匀充分,从而提升空气加热效果。
在上述的空气集热器中,所述框架呈矩形,所述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位于所述框架的对角位置,所述框架具有相对的内侧壁一和内侧壁二,所有导流条平行间隔设置且分为两组,一组导流条的一端与所述框架的内侧壁一固连,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的内侧壁二之间具有间隙,另一组导流条的一端与所述框架的内侧壁二固连,另一端与所述框架的内侧壁一之间也具有间隙,两组导流条相互穿插交错分布。作为优选,导流条的长度大于上述间隙的间距,这样能够在有限的区域面积内,最大化的延长气流通道的长度,保证空气加热的时间和效果。
在上述的空气集热器中,所述框架由中空的框条首尾连接而成且所述框条的横截面为矩形。这样在保证节省材料的同时增大集热板与框架连接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空腔的密封性,避免空气的泄漏对玻璃盖板和集热板造成污染。
在上述的空气集热器中,所述玻璃盖板、集热板和所述安装框的底板均相互平行设置。保证空气流动的平稳和顺畅,使空气加热均匀,提升集热板利用太阳能的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安装框来安装固设集热板,安装方便,同时形成封闭的空腔,空气经过该独立的空腔流通进行加热时,不会与玻璃盖板以及集热板吸热面相接触,从而不会对玻璃盖板和集热板的吸热面造成污染,保证集热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好的集热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框架上设置压条,通过压条将集热板紧紧的压在框架上,使集热板与框架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保证了空腔内的空气不泄漏到空腔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空气集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空气集热器去掉玻璃盖板和集热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空气集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玻璃盖板;2、集热板;3、壳体;31、凹腔;32、台阶面;4、安装框;41、底板;42、框架;42a、框条;5、空腔;6、进气管道;7、出气管道;8、压条;9、导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空气集热器包括玻璃盖板1、集热板2和具有凹腔31的壳体3,玻璃盖板1罩设在壳体3上且能够封闭凹腔31,凹腔31内设有具有底板41的安装框4,安装框4固设在壳体3的底面上,集热板2固设在安装框4上且集热板2与安装框4的侧壁以及安装框4的底板41共同形成封闭的空腔5,玻璃盖板1、集热板2和安装框4的底板41均相互平行设置,壳体3上分别固设有连通空腔5的进气管道6和出气管道7。
本实施例中的空气集热器利用太阳能对空气进行加热来储存热能,玻璃盖板1与壳体3形成密封的凹腔31,太阳光能够穿过玻璃盖板1照射到该凹腔31中,在该凹腔31中设置了安装框4,安装框4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壳体3的底部,安装框4一端具有底板41,另一端罩设有集热板2,集热板2与安装框4形成能够流通空气的空腔5,空气通过进气管道6进入该空腔5,太阳光透过盖板玻璃照射在集热板2上,集热板2吸热对空腔5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出气管道7流出,从而实现空气的热交换,空气经过独立的空腔5流通进行加热时,不会与玻璃盖板1以及集热板2吸热面相接触,从而不会对玻璃盖板1和集热板2涂层表面进行污染,保证集热器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好的集热效果,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框4来安装固设集热板2,安装方便,密封性好,能有效避免空气进入外部空间对玻璃盖板1和集热板2吸热面造成污染;平行间隔设置的玻璃盖板1、集热板2和安装框4的底板41保证了空气流动的平稳和顺畅,使空气加热均匀,提升集热板2利用太阳能的效率。
具体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框4包括框架42和底板41,底板41与框架42的密封固连,框架42上固设有压条8,集热板2固设在压条8与框架42之间,压条8通过螺栓或铆钉连接在框架42上,并将集热板2紧紧的压在框架42上,集热板2与框架42之间形成密封,保证了空腔5内的空气不泄漏到空腔5外,如图5和图6所示,框架42由中空的框条42a首尾连接而成且框条42a的横截面为矩形,在保证节省材料的同时增大集热板2与框架42连接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空腔5的密封性,避免空气的泄漏对玻璃盖板1和集热板2造成污染。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3靠近端部的内壁上具有台阶面32,玻璃盖板1的侧面抵靠在台阶面32上且玻璃盖板1的端面抵靠在壳体3的内壁上,这样玻璃盖板1与壳体3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玻璃盖板1与壳体3连接的便捷性和密封性,防止空气进入凹腔31中对玻璃盖板1和集热板2造成污染。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框架42呈矩形,进气管道6和出气管道7分别靠近底板41相对的两个端边,而且进气管道6和出气管道7位于框架42的对角位置,底板41上设有若干导流条9且导流条9能够延长进气管道6流向出气管道7的空气流通路径,进一步的来说,进气管道6和出气管道7位于框架42的对角位置,框架42具有相对的内侧壁一和内侧壁二,所有导流条9平行间隔设置且分为两组,一组导流条9的一端与框架42的内侧壁一固连,另一端与框架42的内侧壁二之间具有间隙,另一组导流条9的一端与框架42的内侧壁二固连,另一端与框架42的内侧壁一之间也具有间隙,导流条9的长度大于上述间隙的间距,两组导流条9相互穿插交错分布从而形成弯折的气流通道,这样在有限的区域面积内,最大化的延长气流通道的长度,使得空气在空腔5中具有较长的滞留时间,保证空气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并通过空气全面流动,使得加热更加均匀充分,提升空气加热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玻璃盖板;2、集热板;3、壳体;31、凹腔;32、台阶面;4、安装框;41、底板;42、框架;42a、框条;5、空腔;6、进气管道;7、出气管道;8、压条;9、导流条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7)

1.一种空气集热器,包括玻璃盖板(1)、集热板(2)和具有凹腔(31)的壳体(3),所述玻璃盖板(1)罩设在所述壳体(3)上且能够封闭所述凹腔(3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31)内设有具有底板(41)的安装框(4),所述安装框(4)固设在所述壳体(3)的底面上,所述集热板(2)固设在所述安装框(4)上且所述集热板(2)与安装框(4)的侧壁以及安装框(4)的底板(41)共同形成封闭的空腔(5),所述壳体(3)上分别固设有连通所述空腔(5)的进气管道(6)和出气管道(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4)包括框架(42)和所述底板(41),所述底板(41)与框架(42)密封固连,所述框架(42)上固设有压条(8),所述集热板(2)固设在所述压条(8)与所述框架(4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靠近端部的内壁上具有台阶面(32),所述玻璃盖板(1)的侧面抵靠在所述台阶面(32)上且所述玻璃盖板(1)的端面抵靠在所述壳体(3)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6)和出气管道(7)分别靠近所述底板(41)相对的两个端边,所述底板(41)上设有若干导流条(9)且所述导流条(9)能够延长所述进气管道(6)流向出气管道(7)的空气流通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2)呈矩形,所述进气管道(6)和出气管道(7)位于所述框架(42)的对角位置,所述框架(42)具有相对的内侧壁一和内侧壁二,所有导流条(9)平行间隔设置且分为两组,一组导流条(9)的一端与所述框架(42)的内侧壁一固连,另一端与所述框架(42)的内侧壁二之间具有间隙,另一组导流条(9)的一端与所述框架(42)的内侧壁二固连,另一端与所述框架(42)的内侧壁一之间也具有间隙,两组导流条(9)相互穿插交错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所述的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2)由中空的框条(42a)首尾连接而成且所述框条(42a)的横截面为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盖板(1)、集热板(2)和所述安装框(4)的底板(41)均相互平行设置。
CN201520897732.5U 2015-11-11 2015-11-11 一种空气集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27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7732.5U CN205227849U (zh) 2015-11-11 2015-11-11 一种空气集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7732.5U CN205227849U (zh) 2015-11-11 2015-11-11 一种空气集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7849U true CN205227849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902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9773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27849U (zh) 2015-11-11 2015-11-11 一种空气集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278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7482A (zh) * 2019-12-11 2020-04-28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基于cpt原子磁力仪的空间用玻璃气室保温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7482A (zh) * 2019-12-11 2020-04-28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基于cpt原子磁力仪的空间用玻璃气室保温装置
CN111077482B (zh) * 2019-12-11 2022-06-03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一种基于cpt原子磁力仪的空间用玻璃气室保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3408A (zh) 一种吸热板直接与玻璃盖板复合的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模块
CN201803483U (zh) 一种液体吸热式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203349531U (zh) 新式太阳能平板集热器
CN205227849U (zh) 一种空气集热器
CN203797978U (zh) 具有双玻璃盖板的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3572053U (zh) 双层多通道扰流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4612193U (zh) 一种集热器
CN102620439A (zh) 蛇管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4494862U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转换系统
CN201731654U (zh) 多孔材料太阳能空气集热装置
CN201680616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1348382Y (zh) 太阳能集热板芯
CN102519150A (zh) 波形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2419996U (zh) 一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流道结构及平板太阳能集热器
CN201724437U (zh) 曲面平板集热器
CN107289646B (zh) 一种平板型整体式太阳能空气彝药集热器及其干燥器
CN201583013U (zh) 空气-水复合太阳能集热器
CN211480657U (zh) 一种基于雨水冷却的户外电力节能柜
CN202630477U (zh) 一种集热板芯及采用该集热板芯的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CN203231568U (zh) 太阳能与空气能热泵结合的平板高效吸热器
CN202511495U (zh) 一种覆瓦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2947341U (zh)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
CN201778507U (zh) 太阳能空气集热采暖干燥建筑
CN104567019B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转换系统
CN204513813U (zh) 一种平板集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