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1202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12025U
CN205212025U CN201520828449.7U CN201520828449U CN205212025U CN 205212025 U CN205212025 U CN 205212025U CN 201520828449 U CN201520828449 U CN 201520828449U CN 205212025 U CN205212025 U CN 2052120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electric connector
housing
described insulating
describe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284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浩
赵期俊
余建飞
高波
王宁
李翠
张杰峰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284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120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120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1202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10);被容纳在所述壳体(110)中的绝缘主体(120);和被保持在所述绝缘主体(120)中的多个导电端子(130),其中所述绝缘主体以其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之间进行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在所述壳体中,从而能够避免装配在壳体内的绝缘主体发生倾斜,提高导电端子的位置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电连接器,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圆柱形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图1显示了一种现有的圆柱形电连接器的纵向剖视图。如图1所示,该电连接器主要包括外壳10、容纳在外壳10内的绝缘主体20和保持在绝缘主体20中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30。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中的虚线圈12所示,外壳10与绝缘主体20之间存在间隙,两者之间属于间隙配合,导致装配在外壳内的绝缘主体有足够的空间发生倾斜,导致导电端子的位置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到整个连接器的位置精度。此外,现有的连接器中没有结构限制绝缘主体围绕轴线的旋转运动,结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和其它问题和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够避免装配在壳体内的绝缘主体发生倾斜或转动,提高导电端子的位置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够提高电连接器的尺寸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壳体;被容纳在所述壳体中的绝缘主体;和被保持在所述绝缘主体中的多个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绝缘主体以其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之间进行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在所述壳体中。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绝缘主体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导向部,所述多个导向部在所述绝缘主体的周向方向上以均匀间距设置在所述绝缘主体的外周面上,并被构造成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进行过盈配合。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每个导向部可以包括:被构造成在装配期间引导所述绝缘主体插入所述壳体中的斜面;和被构造成在装配期间至少部分地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的顶部。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绝缘主体的外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导正部,所述多个导正部在所述绝缘主体的周向方向上以均匀间距设置在所述绝缘主体的外周面上,并被构造成在所述绝缘主体装配在所述壳体中之后至少部分地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以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进行过盈配合,并使得所述绝缘主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导正部的顶部可以稍微高于导向部的顶部。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多个导正部与所述多个导向部在所述绝缘主体的周向方向上可以交错地布置并在所述绝缘主体的轴向方向上彼此隔开。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绝缘主体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防旋结构,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二防旋结构,第一防旋结构与第二防旋结构配合,以在所述绝缘主体装配在所述壳体中之后阻止所述绝缘主体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第一防旋结构和第二防旋结构中的一个可以是凸台形式,而另一个是凹槽形式。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所述绝缘主体中可以形成有用于插接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多个第一轴向通孔和分布在第一轴向通孔之间的间隙区域中的多个第二轴向通孔。
在上述电连接器中,第二轴向通孔可以具有大致扇形横截面。
在参阅下述详细的实施方式及相关的图示与申请专利范围后,阅者将能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图示现有的圆柱形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电连接器中的绝缘主体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示出的电连接器中的绝缘主体的透视图;以及
图5A和5B分别是图2中示出的绝缘主体的左侧视图和右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如图所示,电连接器100包括壳体110,被容纳在壳体110中的绝缘主体120,和被保持在绝缘主体120中的多个导电端子130。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的外轮廓呈圆柱形,即具有圆形横截面,因此,可以称为圆柱形电连接器,其中壳体110具有圆筒形形状,而绝缘主体120具有圆柱形形状。壳体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而绝缘主体通常由诸如塑胶之类的绝缘材料,例如,通过注塑成型方法形成。
与现有的电连接器中绝缘主体与壳体之间的间隙配合不同,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中,绝缘主体与壳体之间进行过盈配合,从而能够避免装配在壳体内的绝缘主体发生倾斜,提高导电端子的位置稳定性。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的绝缘主体120以其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120的内周面之间进行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在壳体120中。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绝缘主体120的外周面上设置或形成有至少一个导向部121,优选多个导向部。每个导向部121可以包括一斜面1211和顶部或顶面1212,斜面1211被构造成在装配期间引导绝缘主体120插入壳体110中,顶部1212被构造成在绝缘主体120插入壳体110期间至少部分地抵靠在壳体110的内周面上,从而与壳体的内周面进行过盈配合,避免装配期间绝缘主体出现倾斜或晃动。优选地,顶部1212可以被构造成在绝缘主体120装配在壳体110中之后也至少部分地抵靠在壳体110的内周面上,保持装配后的绝缘主体120在壳体110中的位置的稳定性。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斜面1211可以在与绝缘主体120插入壳体11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倾斜,以便于在将绝缘主体120插入壳体110的过程中,绝缘主体120以斜面1211至少部分地接触壳体120的内周面的方式沿着壳体120的内周面滑动。顶部或顶面1212的形状可以形成为与壳体120的内周面进行点接触或面接触。优选地,多个导向部121在绝缘主体120的周向方向上以均匀间距或角间隔设置在绝缘主体120的外周面上,从而在引导绝缘主体120插入壳体110的过程中避免绝缘主体120倾斜或偏离。
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绝缘主体120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或形成有至少一个导正部122,优选多个导正部。导正部122被构造成在绝缘主体120装配在壳体110中之后至少部分地抵靠在壳体110的内周面上,以与壳体110的内周面进行过盈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装配在壳体中的绝缘主体和导电端子的位置稳定性。在一个示例中,导正部122可以定位成使得绝缘主体120的中心轴线与壳体120的中心轴线重合。示例性地,多个导正部122可以在绝缘主体120的周向方向上以均匀间距或角间隔设置或形成在绝缘主体120的外周面上,从而能够实现绝缘主体120的中心轴线与壳体120的中心轴线的对准,保证装配在壳体内的绝缘主体和导电端子的位置精度。
在一个示例中,导正部122的顶部可以稍微高于导向部121的顶部,或者二者至绝缘主体120的外周面的距离大致相同。同样,导正部122或其顶部的形状也可以形成为与壳体120的内周面进行点接触或面接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多个导正部122与多个导向部121在绝缘主体120的周向方向上交错地布置并在绝缘主体120的轴向方向上彼此隔开,如图3和4所示。换句话说,多个导正部122在绝缘主体120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与多个导向部121在该平面上的正投影区域彼此交错地分布,优选相邻的正投影区域之间的间距彼此大致相同。此外,围绕绝缘主体120的外周面设置的一圈多个导正部122与围绕绝缘主体120的外周面设置的一圈多个导向部121在绝缘主体120的轴向方向上是彼此隔开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虽然在绝缘主体120的外周面进行成了一圈导向部和一圈导正部,但导向部和导正部的圈数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3和4所示,绝缘主体120的外周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防旋结构123,而壳体110的内周面上可以形成有第二防旋结构(未示出),第一防旋结构123与第二防旋结构相互配合,以在绝缘主体120装配在壳体110中之后阻止绝缘主体120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壳体110转动,即,阻止绝缘主体120围绕中心轴形的转动。
第一防旋结构123和第二防旋结构的形状和结构不受限制,在一个优选示例中,第一防旋结构123和第二防旋结构中的一个是凸台形式,另一个是与凸台形状配合的凹槽形式,由此既便于绝缘主体120与壳体110在装配期间的正确对准,实现引导作用,又能够在绝缘主体120装配在壳体110中之后阻止绝缘主体120的转动。在图4中图示的示例中,沿轴向方向延伸的凸台123设置或形成在绝缘主体120,在凸台123的侧面可以形成有凸肋1231,以进一步阻止绝缘主体120的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向部121、导正部122和凸台123可以与绝缘主体120形成为一体,从而简化制造工艺。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中,绝缘主体120中形成有用于插接导电端子130的多个第一轴向通孔124,如图4、5A和5B所示。优选地,轴向通孔124均匀地分布在绝缘主体120的横截面中。在常规电连接器中,在绝缘主体的横截面中存在实心部分和由这种轴向通孔形成的空心部分,导致绝缘主体在横截面中的不同径向位置处的厚度不均匀,这容易产生绝缘主体收缩现象。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绝缘主体120的横截面中,在第一轴向通孔124之间的间隙区域中形成有多个掏空区域或附加的轴向通孔125,使得绝缘主体120在横截面中的不同径向位置处的厚度大致相同,从而能够避免绝缘主体的收缩,提高其尺寸的稳定性。在图示的示例中,在圆柱形绝缘主体120中,用于插接导电端子130的多个第一轴向通孔124可以均匀地,优选对称地,分布在绝缘主体120的圆形横截面中,而多个掏空区域或附加的轴向通孔125可以具有大致扇形横截面,从而进一步提高绝缘主体的厚度均匀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
壳体(110);
被容纳在所述壳体(110)中的绝缘主体(120);和
被保持在所述绝缘主体(120)中的多个导电端子(130),
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以其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之间进行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在所述壳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导向部(121),所述多个导向部在所述绝缘主体的周向方向上以均匀间距设置在所述绝缘主体的外周面上,并被构造成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进行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导向部包括:
被构造成在装配期间引导所述绝缘主体插入所述壳体中的斜面(1211);和
被构造成在装配期间至少部分地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的顶部(1212)。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主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导正部(122),
所述多个导正部在所述绝缘主体的周向方向上以均匀间距设置在所述绝缘主体的外周面上,并被构造成在所述绝缘主体装配在所述壳体中之后至少部分地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以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进行过盈配合,并使得所述绝缘主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正部的顶部(1222)稍微高于导向部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正部与所述多个导向部在所述绝缘主体的周向方向上交错地布置并在所述绝缘主体的轴向方向上彼此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一防旋结构(123),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二防旋结构,第一防旋结构与第二防旋结构配合,以在所述绝缘主体装配在所述壳体中之后阻止所述绝缘主体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旋结构和第二防旋结构中的一个是凸台形式,另一个是凹槽形式。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中形成有用于插接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的多个第一轴向通孔(124)和分布在第一轴向通孔之间的间隙区域中的多个第二轴向通孔(12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轴向通孔具有大致扇形横截面。
CN201520828449.7U 2015-10-23 2015-10-23 电连接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120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8449.7U CN205212025U (zh) 2015-10-23 2015-10-23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8449.7U CN205212025U (zh) 2015-10-23 2015-10-2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12025U true CN205212025U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4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28449.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12025U (zh) 2015-10-23 2015-10-2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120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1910A (zh) * 2015-10-23 2017-05-0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706675A (zh) * 2016-08-08 2018-02-16 泰连公司 具有触头组件的插座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11910A (zh) * 2015-10-23 2017-05-03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611910B (zh) * 2015-10-23 2019-07-02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706675A (zh) * 2016-08-08 2018-02-16 泰连公司 具有触头组件的插座连接器
CN107706675B (zh) * 2016-08-08 2021-04-06 泰连公司 具有触头组件的插座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2025U (zh) 电连接器
JP5556998B2 (ja) 雌端子
US10634192B2 (en) Tapered roller bear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apered roller bearing
US9678286B2 (en) Opt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with improved guiding of the ferrules of optical contacts, ferule with reduced dimensions and connection method associated
US9397526B2 (en) Electric motor having structure for reducing cogging torque
CN105229865A (zh) 插头部件
CN105099023A (zh) 电机的转子结构
KR102081800B1 (ko) 영구 자석 회전자
CN203350483U (zh) 光纤连接器
CN105958691A (zh) 一种分段斜极转子及其电机
CN101587211B (zh) 用于光波导套管的外壳
CN106611910B (zh) 电连接器
CN105634161A (zh) 定子冲片、定子总成、定子总成组装方法以及电机
CN103262347A (zh) 具有切割夹钳和不会丢失的绝缘体的插塞连接器
CN204680780U (zh) 电连接器
CN104348279A (zh) 转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01191780Y (zh) 马达磁铁固定结构
US20180131126A1 (en) Cable connector
CN105684225A (zh) 用于燃料喷射器的电连接器
JP5505548B2 (ja) 雌端子の製造方法
CN103794403B (zh) 多点式倾斜开关
EP3367400A1 (en) Filter component assembly kit, filter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filter component
CN210463512U (zh) 旋钮组件、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21042428U (zh) 转子铁芯、转子组件及电机
CN1110884C (zh) 在定子叠片组中插入线圈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7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