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5658U - 一种上变频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变频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5658U
CN205195658U CN201521062129.1U CN201521062129U CN205195658U CN 205195658 U CN205195658 U CN 205195658U CN 201521062129 U CN201521062129 U CN 201521062129U CN 205195658 U CN205195658 U CN 205195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output
frequency
amplifier
bandpass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621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慧
朱进军
马晓华
李锡忠
鲁雪峰
王超
邓敬贤
刘长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u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u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u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u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621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95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5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5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变频电路。所述电路包括:中频放大器、混频器、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射频放大器和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其中,中频信号输入至中频放大器的输入端,中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本振信号输入至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射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射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本实用新型抑制了混频干扰信号等无用的混频产物以及本振信号的泄露。

Description

一种上变频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上变频电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是利用大气空间作为传输信道来实现信息传输的一种技术。为了避免与其他同频率范围内信号源的相互干扰,控制信号在大气空间传送过程中的衰落,同时降低收发设备成本,日常有用的中低频信号先要调制到有一定频段的高频载波上,经过功率放大后由天线发送到大气空间,接收机的天线接收到高频信号后对其进行放大,通过下变频解调出需要的低频信号。
中低频信号调制到有一定频段的高频载波上形成射频信号就是上变频。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上变频电路包括中频放大器U1、混频器U2和射频放大器U4,上变频是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得到中频信号,通过混频器U2将中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高频信号,并通过射频放大器U4将信号功率足够放大供天线发射出去。这样的高频信号中混有杂散频谱,这些杂散频谱来自混频干扰信号以及本振信号的泄露,会对相邻信道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上变频电路,以抑制混频干扰信号以及本振信号的泄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变频电路,所述电路包括:中频放大器、混频器、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射频放大器和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
其中,中频信号输入至中频放大器的输入端,中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本振信号输入至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
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射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射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中频带通滤波器;
所述中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中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声表滤波器;
所述本振信号输入至声表滤波器的输入端,所述声表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高频可调放大器;
所述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高频可调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频可调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高频可调放大器包括功率衰减器和高频放大器;
所述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高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频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混频器的输出端与射频放大器的输入端之间增加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在射频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并由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抑制了混频干扰信号等无用的混频产物以及本振信号的泄露。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无线通信中对信号进行上变频的情况,如图2所示,本实施所述的上变频电路包括:中频放大器U1、混频器U2、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射频放大器U4和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
其中,中频信号输入至中频放大器U1的输入端,中频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混频器U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本振信号输入至混频器U2的第二输入端;
混频器U2的输出端与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的输出端与射频放大器U4的输入端连接,射频放大器U4的输出端与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
该上变频电路对混频器U2有一定的要求,混频器U2要求噪声低,本振信号和混频后的高频信号间的隔离至少30dB。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上变频电路,中频信号经过中频放大器U1放大后输入到混频器U2的第一输入端,本振信号输入到混频器U2的第二输入端。混频器U2对中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输出高频信号,为了抑制本振信号的泄露及各种混频干扰信号,增加了两级高频带通滤波器,即在射频放大器U4的两端分别增加了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和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混频器U2的输出端与射频放大器U4的输入端之间增加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在射频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的输入端,并由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抑制了混频干扰信号等无用的混频产物以及本振信号的泄露。
实施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中频带通滤波器,如图3所示,本实施所述的上变频电路包括:中频放大器U1、混频器U2、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射频放大器U4和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还包括中频带通滤波器U6。
中频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中频带通滤波器U6的输入端连接,中频带通滤波器U6的输出端与混频器U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通过在中频放大器U1和混频器U2之间增加中频带通滤波器U6,可以对中频信号中的带外无用信号进行抑制,可以抑制带外无用信号抑制至少70dB。
实施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声表滤波器,如图4所示,本实施所述的上变频电路包括:中频放大器U1、混频器U2、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射频放大器U4和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还包括声表滤波器U7。
所述本振信号输入至声表滤波器U7的输入端,声表滤波器U7的输出端与混频器U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其中,声表滤波器主要作用原理是利用压电材料的压电特性,利用输入与输出换能器将电波的输入信号转换成机械能,经过处理后,再把机械能转换成电信号,以达到过滤不必要的信号的目标。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通过声表滤波器U7可以抑制本振信号中的二次及高次谐波。
实施例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高频可调放大器,如图5所示,本实施所述的上变频电路包括:中频放大器U1、混频器U2、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射频放大器U4和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还包括高频可调放大器U8。
其中,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的输出端与高频可调放大器U8的输入端连接,高频可调放大器U8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高频可调放大器U8,对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通过高频可调放大器U8输出射频信号,实现了对射频信号的输出功率可调,提高了电路的线性度。
实施例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以实施例四为基础,如图6所示,高频可调放大器U8优选包括功率衰减器U81和高频放大器U82;
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的输出端与功率衰减器U81的输入端连接,功率衰减器U81的输出端与高频放大器U82的输入端连接,高频放大器U82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
高频放大器U82的线性度要求较高,即高频放大器U82要有足够的线性度。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功率衰减器U81来调节射频信号的增益,实现了对输出的射频信号的功率可调。
实施例六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上变频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上述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例,如图7所示,本实施所述的上变频电路包括:中频放大器U1、中频带通滤波器U6、声表滤波器U7、混频器U2、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射频放大器U4、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和高频可调放大器U8,高频可调放大器U8包括功率衰减器U81和高频放大器U82。
其中,中频信号输入至中频放大器U1的输入端,中频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中频带通滤波器U6的输入端连接,中频带通滤波器U6的输出端与混频器U2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本振信号输入至声表滤波器U7的输入端,声表滤波器U7的输出端与混频器U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混频器U2的输出端与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的输出端与射频放大器U4的输入端连接,射频放大器U4的输出端与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的输出端与功率衰减器U81的输入端连接,功率衰减器U81的输出端与高频放大器U82的输入端连接,高频放大器U82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上变频电路,中频信号经过中频放大器U1放大,经过中频滤波器抑制带外杂波后输入到混频器U2,本振信号经过对应的声表滤波器U7抑制二次及多次谐波后输入到混频器U2。混频器U2对中频信号和本振信号进行混频,输出高频信号,为了抑制本振信号的泄露及各种混频干扰信号,同时提高电路线性度,增加了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U3及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U5,同时为了对高频信号输出功率可调,增加了高频可调放大器U8,该高频可调放大器U8由功率衰减器U81和高频放大器U82组成。
通过ADS(AdvancedDesignSystem,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仿真,该上变频电路线性度高,射频信号输出的杂散频谱比较少,完全可以满足空间发射的要求。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抑制了混频干扰信号等无用的混频产物以及本振信号的泄露,即对输出的射频信号的杂散频谱控制在了要求的范围内,不会对相邻信道造成影响,而且在尽可能提高输出功率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电路的线性度。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5)

1.一种上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中频放大器、混频器、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射频放大器和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
其中,中频信号输入至中频放大器的输入端,中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本振信号输入至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
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射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射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频带通滤波器;
所述中频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中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中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混频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声表滤波器;
所述本振信号输入至声表滤波器的输入端,所述声表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混频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频可调放大器;
所述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高频可调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频可调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可调放大器包括功率衰减器和高频放大器;
所述第二高频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衰减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高频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频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射频信号。
CN201521062129.1U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上变频电路 Active CN205195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62129.1U CN205195658U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上变频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62129.1U CN205195658U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上变频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5658U true CN205195658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8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62129.1U Active CN205195658U (zh) 2015-12-17 2015-12-17 一种上变频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956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7123A (zh) * 2015-12-17 2016-05-11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变频电路
CN109787334A (zh) * 2019-02-20 2019-05-2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压电能量采集的非线性控制管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7123A (zh) * 2015-12-17 2016-05-11 北京锐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变频电路
CN109787334A (zh) * 2019-02-20 2019-05-2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压电能量采集的非线性控制管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4684B (zh) 一种60GHz RoF接入系统的无线终端收发机
CN110190861B (zh) 毫米波宽带接收机
CN102104390A (zh) 用于6至9GHz的双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收发机
Bozorgi et al. RF front-end challenges for joint communication and radar sensing
US9634717B2 (en) Single local oscillator architecture for dual-band microwave/millimeter-wave transceiver
CN104283574A (zh) 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电路
CN205195658U (zh) 一种上变频电路
CN214480596U (zh) 一种射频组件
CN106130594A (zh) 基于中频域自干扰抑制的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方法及装置
Gómez-García et al. Guest editorial advanced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CR/SDR applications
CN101262300B (zh) 利用混沌同步的混沌干扰系统
CN104753557A (zh) 无线数传电台
US7065330B2 (en) Transmitter
CN105577123A (zh) 一种上变频电路
CN107017912A (zh) 一种多标准全双工二次变频式收发机
TWI806749B (zh) 差分式毫米波通訊架構及電子設備
CN206432979U (zh) 一种Ka波段收发装置
KR102150278B1 (ko) 초고주파 송수신 장치
WO2006097033A1 (fr) Systeme et procede de pre-traitement de demodulation d'un signal dans la bande de base
CN206835067U (zh) 一种小型化多频段rdss射频模块
CN206517393U (zh) X波段连续固态收发组件
CN206294150U (zh) 一种基于频率合成器的射频信号干扰系统
Shen et al. A Novel LNTA-first Carrier Leakage Suppression Receiver Front-End with Low Noise Figure and High Sensitivity for UHF RFID Reader
JP2015146537A (ja) ミリ波送信機用送信回路
CN219268855U (zh) 一种收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