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9898U - 农作物补光搭杆 - Google Patents

农作物补光搭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9898U
CN205179898U CN201520951098.9U CN201520951098U CN205179898U CN 205179898 U CN205179898 U CN 205179898U CN 201520951098 U CN201520951098 U CN 201520951098U CN 205179898 U CN205179898 U CN 205179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rops
light filling
splicing ear
installation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510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巧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9510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9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9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98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农作物补光搭杆,其包括杆体、分别设置于所述杆体两端部的一对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杆体端面的埋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杆体上的灯泡,所述杆体于两端部分别开设有一对安装位,所述一对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安装位上,所述埋入件具有锥形截面,其包括锥形本体以及包裹所述锥形本体的外护套。上述农作物补光搭杆,通过连接端子可以将相邻的两个杆体连接,通过埋入件,可便于将杆体插入田垄上,通过灯泡为农作物补偿光照,从而利用杆体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生长空间,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农作物补光搭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农作物补光搭杆。
背景技术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农业问题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耕作方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急需寻求创新农业发展途径。
目前,导致传统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产品收获率低的很大原因在于农田耕作方式落后,人工耕作的比重较大,且缺乏对农作物在生长过程的干预,导致农作物在生长过程遇到较多的障碍,使得生长周期长,结果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农作物补光搭杆。
一种农作物补光搭杆,包括杆体、设置于所述杆体上的灯泡、分别设置于所述杆体两端部的一对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杆体端面的埋入件,所述杆体设置有灯座,所述灯泡安装于所述灯座;所述杆体于两端部分别开设有一对安装位,所述一对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安装位上,所述埋入件具有锥形截面,其包括锥形本体以及包裹所述锥形本体的外护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螺接于所述安装位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卡接于所述安装位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插接于所述安装位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端子铆接于所述安装位上。
上述农作物补光搭杆,通过连接端子可以将相邻的两个杆体连接,通过埋入件,可便于将杆体插入田垄上,从而利用杆体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生长空间,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农作物补光搭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剖面A-A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和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两个连接端子的连接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埋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述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农业生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农作物补光搭杆10的结构示意图,农作物补光搭杆10包括:杆体100、接入件200、一对连接端子300及埋入件400。接入件200、连接端子300及埋入件400均与杆体100连接。
例如,杆体100用于为农作物的延伸生长提供条件,例如,苦瓜苗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生长空间,利用杆体100,苦瓜苗可沿着杆体100的延长方向生长,以满足其对光照和生长空间的要求。类似的农作物还有豆角苗、丝瓜苗等。
例如,接入件200用于连接外部的管道,以引导外部液体进入杆体100。例如,该管道为农药喷射液管道;又如,该管道为给水管道,以通过接入件200和杆体100,实现为农作物自动喷农药、浇水或者施肥等,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
例如,连接端子300用于连接另一杆体100上的连接端子300,以使得两两杆体100之间相互连接,从而使得各个杆体100之间交叉设置,形成农业搭棚或其基础。
例如,埋入件400用于插入农田田垄上,以将杆体100固定在田垄上。
请参阅图2,例如,杆体100呈长条状。例如,杆体100具有圆形截面。例如,杆体100具有方形截面。例如,杆体100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又如,杆体100采用木质材料制成。例如,杆体10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为适应田垄的大小高度,例如,杆体100的最大外径为杆体100长度的10%~20%。优选的,杆体100的最大外径为杆体100长度的10%;又如,杆体100的最大外径为杆体100长度的20%。又如,杆体100的最大外径为杆体100长度的15%。例如,所述杆体的最小外径为杆体长度的10%~20%。所述杆体的最小外径为杆体长度的10%。如此,可避免因为杆体100过长或者过粗,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为提高杆体100的使用寿命,如图3的剖面A-A结构所示,本实施例中,杆体100包括本体110及防护套120。例如,本体1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防护套120外设于本体110,即包裹本体110,以通过防护套120防止金属制成的本体110与空气直接接触而被腐蚀。优选的,本体110采用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防护套120采用塑料制成。
为便于检测杆体100周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的温度,如图1所示,例如,农作物补光搭杆包括温度检测仪500。例如,温度检测仪500设置于杆体100上。例如,杆体100设置有第一安装区106,温度检测仪500设置于第一安装区106。例如,温度检测仪500通过电源及数据线连接至外部的控制装置上,以便于用户查看杆体100周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的温度的具体数值。
如此,通过温度检测仪500,用户可以精准的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的温度,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以及严热的夏天,当用户得知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的温度后,可及时制定防护措施,以避免农作物因温度问题更损伤。
为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的效果,如图1所示,例如,杆体100设置有灯泡600。例如,杆体100设置有灯座108,灯泡600安装于灯座108。例如,灯泡600为LED灯泡。例如,灯泡600通过电源线连接外部电源。
如此,通过在杆体100设置灯泡600,使得在光明强度较低的时候,打开灯泡600,以照射农作物,从而为农作物补偿光照时间,以使得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受天气影响,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为便于检测杆体100周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的湿度,如图1所示,例如,农作物补光搭杆包括湿度检测仪700。例如,杆体100设置有第二安装区107,湿度检测仪700设置于第二安装区107。例如,湿度检测仪700通过电源及数据线连接至外部的控制装置上,以便于用户查看杆体100周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的湿度的具体数值。
如此,通过湿度检测仪700,便于用户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的湿度以及农作物的蒸腾机制以及光合作用时间等,及时补偿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中所需要的湿度环境,以使得农作物的蒸腾机制不受天气影响,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请参阅图1,例如,接入件200设置于杆体100上。请参阅图4,例如,杆体100设置有接入区101,接入件200可拆卸地设置于接入区101上。例如,接入件200设置有管接头,以连接外部的管道。例如,外部的管道连接有农药液体;又如,外部的管道连接有肥料液体;再如,外部的管道连接有农业用水。
如此,通过接入件200作为转接装置,将外部的液体导引入杆体100上,实现为农作物自动喷农药、浇水或者施肥等,替代传统的人工操作。
为引导外部液体,请参阅图2与图3,例如,杆体100开设有引流通道130。例如,引流通道130开设于杆体100的轴心。例如,引流通道130沿杆体100的轴线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引流通道130具有圆形截面。其它实施例中,引流通道130具有方形截面。例如,引流通道130位于杆体100两端部之间,即引流通道130延伸至邻近杆体100的端部。
例如,请参阅图4,杆体100开设有连通引流通道130的引流口131。例如,引流口131开设于杆体100的一端部区域。例如,所述接入件200与引流通道130的开口连通,也即接入件200连通引流口131。
优选的,引流口131邻近所述连接端子300设置,本实施例中,引流口131开设于接入区101中部,以便于用户将所述接入件200连通引流口131。
如此,外部的管道与接入件200连接后,外部液体流经接入件200后,由引流口131进入引流通道130,从而将外部液体引导至杆体100内。
为将引流通道130内的液体喷射至外部,例如,杆体100开设有连通引流通道130的若干出射口102。例如,若干出射口102均匀分布于杆体100上。
如此,接入件200通过连接外部管道,以将该外部管道的液体引入所述引流通道130内,并从若干出射口102喷射至周围。
可以理解,由于农作物的枝叶生长缠绕在杆体100的周围,当液体从若干出射口102喷射至周围时,液体将喷射至农作物的枝叶,将附着在农作物的枝叶上。特别是,可利用出射口102向农作物的枝叶喷射农药,以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提高喷射农药的效率。
为避免农作物的枝条堵住出射口102。例如,杆体100于出射口102的周缘凸设有若干限位块,且若干限位块间隔设置,以使得当农作物的枝条位于出射口102正上方时,在限位块的作用下,出射口102也可将液体由限位块之间喷射出去。
例如,出射口102的外径小于引流通道130的内径,以使得引流通道130内液体的流速较小时,由出射口102喷射的液体的流速也能保持较大值。
由出射口102喷射出的液体直接喷射至外部的农作物,为避免因流速过大,造成对农作物的损伤,例如,接入件200设置有流速控制器,以控制进入引流通道130的液体的流速。
例如,控制进入引流通道130的液体的流速维持在0.3-0.9m/s范围内。优选的,流速维持在0.5m/s。如此,在提高由出射口102喷射出的液体覆盖农作物的面积的同时,避免了因流速过大,造成对农作物的损伤。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5,例如,农作物补光搭杆包括一对连接端子300。本实施例中,一对连接端子300分别设置于杆体100的两端部。也就是说,杆体100的每一个端部对应设置有一个连接端子300。
为便于安装连接端子300,例如,杆体100于两端部分别开设有一对安装位104,一对连接端子300分别设置于一对安装位104上。例如,连接端子300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位104上。例如,连接端子300螺接于安装位104。例如,连接端子300卡接于安装位104。例如,连接端子300插接于安装位104。例如,连接端子300铰接于安装位104。例如,连接端子300铆接于安装位104。
请参阅图6,例如,连接端子300包括第一端体310、第二端体320、连接件330。例如,第一端体310与第二端体320相互铰接。例如,连接件330与第二端体320连接。
为便于将连接端子300安装在杆体100上,例如,第一端体310的一端与第二端体320的一端通过销钉301铰接,第一端体310的另一端与第二端体320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带穿孔303的连接块302。例如,两个连接块302之间通过一螺丝和螺母配合连接。
例如,第一端体310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11,对应的,第二端体320开设有第二安装槽321。例如,第一安装槽311具有半圆形截面。例如,第二安装槽321具有半圆形截面。
优选的,第一端体310与第二端体320相互靠近抵接时,第一安装槽311与第二安装槽321相对,以形成安装通孔304。例如,安装通孔304的外径略小于杆体100的外径,以使连接端子300夹紧杆体100。优选的,安装通孔304的外径为杆体100的外径的95%。
如此,在连接端子300与杆体100配合时,打开第一端体310与第二端体320,将第一端体310与第二端体320套设在杆体100上,且第一安装槽311及第二安装槽321分别抵接杆体100的外壁,并通螺丝穿过穿孔303后和螺母连接,以锁紧两个连接块302,从而使连接端子300夹持于杆体100上,实现连接端子300与杆体100的连接。
为提高连接件330与第二端体320连接的稳定性,例如,连接件330与第二端体320焊接。又如,连接件330与第二端体320一体成型。如此,使得连接件330与第二端体320为紧配合,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为提高连接件330与第二端体320连接的便捷性,例如,连接件330与第二端体320为可拆卸连接。例如,连接件330与第二端体320螺接。例如,连接件330与第二端体320插接。例如,连接件330与第二端体320卡接。如此,使得接件330与第二端体320为可拆卸配合,提高连接的便捷性,并且便于组装、运输以及生产。
请再次参阅图6,例如,第一端体310具有U型截面。例如,第二端体320具有U型截面。例如,第一端体310与第二端体320为轴对称结构。为提高连接强度,例如,第一端体310与第二端体320均为金属材料制成。为提高防锈性能,例如,第一端体310与第二端体320外表均设置有防锈层。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为使相邻两个杆体100之间的连接端子300可相互连接,例如,连接件330具有L型截面。例如,连接件330包括固定部331及连接部332。例如,固定部331及连接部332均为块状结构。例如,固定部331及连接部332一体成型。
例如,固定部331与所述第二端体320连接。例如,连接部332位于固定部331的端部,且连接部332与固定部331垂直设置,形成L型结构。又如,连接部332的中部区域开设有连接穿孔340,以使得当两个连接部332抵接时,通过螺丝穿设在两个连接穿孔340后和螺母螺接,即可紧固配合两个连接部332。
如此,固定部331及连接部332形成的L型结构的连接件330具有连接空间333,该连接空间333用于收容另一杆体100的连接件330,以使得两个杆体100之间的连接端子300相互连接。
为详细说明上述的两个杆体100之间的连接件330的连接关系,请参阅图8和图9,可知,一杆体100的连接端子300与另一杆体100的连接端子300通过成L型结构的连接件330相互匹配连接,两个相互抵接的连接件330通过螺丝穿设在两个连接穿孔340后和螺母螺接,即可紧固配合两个连接部332。
如此,可以使得两个杆体100之间的连接件330相互连接紧固,提高了两个杆体1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当若干个杆体100之间两两相交并连接时,可极大地提高整体的承重能力,以承受农作物结果后增加的果实重量。
为使得两个杆体100之间可呈交叉连接关系,例如,固定部331转动设置于第二端体320上。例如,固定部331螺接于第二端体320上。又如,固定部331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端体320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呈一夹角设置。如此,使得两个杆体100之间互相倾斜时,各自的连接件330可相互连接固定,从而使得相邻两个杆体100之间呈交叉结构,节省杆体100的使用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并节省材料资源。
请参阅图10,例如,农作物补光搭杆包括埋入件400。例如,埋入件400设置于杆体100端面。例如,埋入件400邻近接入件200设置。本实施例中,沿重力方向,接入件200、连接端子300及埋入件400依次分布。
为便于将埋入件400插入田垄的土壤中,例如,埋入件400具有锥形截面。例如,埋入件400的尖端远离杆体100。例如,所述埋入件的长度为所述杆体长度的8%~56%。例如,埋入件400的尖端外径为杆体100外径的5%~15%。优选的,埋入件400的尖端外径为杆体100外径的5%。例如,埋入件400的尖端外径为杆体100外径的15%。例如,埋入件400的尖端外径为杆体100外径的8%。如此,通过尖锐的埋入件400的尖端,可以方便的将埋入件400插入田垄的土壤,降低插入田垄土壤时的阻碍。
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为提高埋入件400的防锈性能,例如,埋入件400包括锥形本体410以及外护套420。例如,外护套420包裹锥形本体410。例如,锥形本体410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优选的,锥形本体41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铁材料制成;又如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由于埋入件400在插入土壤后停留的时间较长,且土壤的环境较为潮湿,因此,必要对锥形本体410采取防锈措施。例如,外护套420包裹覆盖整个锥形本体410。例如,外护套420采用防锈材料制成,例如,外挂护套42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如此,通过采用防锈材料覆盖在锥形本体410上,阻隔锥形本体410与土壤直接接触,提高锥形本体410的防锈性能,进而提高了使用寿命。
为避免埋入件400的尖端在生产运输过程被损坏,例如,农作物补光搭杆包括盖体。例如,盖体具收容腔,埋入件400收容于该收容腔内。如此,在生产运输过程中,可以将盖体套设在杆体100上,以将埋入件400收容于该盖体的收容腔内,从而避免了埋入件400的尖端在生产运输过程被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农业生长系统,请参阅图12,例如,该农业生长系统90包括温室大棚900、设置于温室大棚900内的若干垄体901、以及设置于垄体901上的若干农作物补光搭杆10。例如,所述农作物补光搭杆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农作物补光搭杆。
例如,温室大棚900包括底板910、墙体920及棚顶930。例如,墙体920围绕底板910设置,棚顶930盖设于墙体920,底板910、墙体920及棚顶930之间形成有生长空间940。
例如,若干垄体901呈矩阵分布设置于底板910上,且垄体901开设有用于放置耕用泥土的生长槽911,以及设置于生长槽911底部的若干插接位912,农作物补光搭杆10设置于插接位912上,且一根农作物补光搭杆10对应设置于一个插接位912上。
为使农作物具有充足的生长环境,例如,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农作物补光搭杆高度的1.5~2倍。优选的,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农作物补光搭杆高度的1.5倍。优选的,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农作物补光搭杆高度的2倍。优选的,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农作物补光搭杆高度的1.8倍。优选的,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农作物补光搭杆高度的1.9倍。
例如,所述温室大棚的墙体的高度为所述农作物补光搭杆高度的1.6倍。例如,所述垄体的间距为所述农作物补光搭杆高度的1~6倍。例如,所述温室大棚的墙体的高度为所述农作物补光搭杆高度的3倍。例如,所述安装位的间距为所述农作物补光搭杆高度的20%~50%。
如此,较高的墙体920可使得棚顶930与农作物补光搭杆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以存在较充足的空间,该空间可以使得整个温室大棚900保持含量较高的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生长空间。
为使阳光进入温室大棚900,例如,墙体920及棚顶930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例如,墙体920及棚顶930均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例如,棚顶930具有三角形截面。如此,可使得外部的阳光穿过墙体920及棚顶930,射入农作物补光搭杆的农作物上,以便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现在一个农作物生长过程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阐述说明。
首先,通将若干个农作物补光搭杆交叉设置在田垄上,以便于农作物的延伸生长。即农作物的树苗可缠绕在农作物补光搭杆上。
然后,通过温度检测仪及湿度检测仪,可随时检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制定出防护措施。
同时,通过灯泡可以为农作物的补偿光照时间以使得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受天气影响,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并且,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可以通过杆体的引流通道和出射口,为农作物的枝叶喷射农药、施肥、灌溉等,达到及时有效地防护治理。
最后,农作物结出的果实,可挂载在杆体上,以便于后期用户的采摘。由于杆体的强度较大,可以有效地挂载更多的果实,以适应高产量的农作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农作物补光搭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设置于所述杆体上的灯泡、分别设置于所述杆体两端部的一对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杆体端面的埋入件,
所述杆体设置有灯座,所述灯泡安装于所述灯座;
所述杆体于两端部分别开设有一对安装位,所述一对连接端子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对安装位上,
所述埋入件具有锥形截面,其包括锥形本体以及包裹所述锥形本体的外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补光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作物补光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螺接于所述安装位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作物补光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卡接于所述安装位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作物补光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插接于所述安装位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作物补光搭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铆接于所述安装位上。
CN201520951098.9U 2015-11-24 2015-11-24 农作物补光搭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79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1098.9U CN205179898U (zh) 2015-11-24 2015-11-24 农作物补光搭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1098.9U CN205179898U (zh) 2015-11-24 2015-11-24 农作物补光搭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9898U true CN205179898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72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5109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79898U (zh) 2015-11-24 2015-11-24 农作物补光搭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98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9886A (zh) * 2015-11-24 2016-03-02 黄巧玲 农作物补光搭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9886A (zh) * 2015-11-24 2016-03-02 黄巧玲 农作物补光搭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44843U (zh) 一种用于农业种植的育苗设备
CN105359885A (zh) 作物测温立杆
CN205179898U (zh) 农作物补光搭杆
CN205180166U (zh) 农用喷洒立杆
CN205179897U (zh) 作物测温立杆
CN205179918U (zh) 农业生长系统
CN205192529U (zh) 农作物测湿搭杆
KR20140105355A (ko) 양액 재배용 베드
CN204762459U (zh) 一种生态经济林幼苗培育箱
CN105371894B (zh) 农作物测湿搭杆
CN105360093A (zh) 农用喷洒立杆
CN105359886A (zh) 农作物补光搭杆
CN105359888A (zh) 农业生长系统
CN206760187U (zh) 一种可自动浇水、监测土壤酸碱度的智能花盆
CN207167227U (zh) 一种农业大棚用智能灌溉装置
CN211671629U (zh) 一种农业全自动育苗设备
CN115176535A (zh) 一种芦笋种植用一体牵引式松土装置
CN212138603U (zh) 一种农业种植培育装置
CN212728186U (zh) 用于园艺作物的栽培装置
CN204697667U (zh) 一种无土农业种植装置
CN208874940U (zh) 一种园林育苗装置
CN210202659U (zh) 一种具有自动化换气功能的智能农业大棚
CN212520166U (zh) 一种种植大棚
CN211322293U (zh) 一种大棚温控装置
CN214070872U (zh) 一种果树早熟种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