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9895U - 田垄插杆机 - Google Patents

田垄插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9895U
CN205179895U CN201520950465.3U CN201520950465U CN205179895U CN 205179895 U CN205179895 U CN 205179895U CN 201520950465 U CN201520950465 U CN 201520950465U CN 205179895 U CN205179895 U CN 205179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ed link
inserted bar
organism
mobile device
mount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504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巧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9504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9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9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98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田垄插杆机,其包括机体、一对移动装置、插杆装置、送杆装置;机体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设置有一电机,电机与一移动装置连接,机体具有缺口,插杆装置邻近缺口设置,插杆装置包括伸缩装置及用于夹持待插杆料的夹具,伸缩装置与机体连接,且与夹具连接,以使夹具沿重力方向移动,送杆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插杆料的集料箱及用于将待插杆料推送至夹具的推动件,集料箱及推动件均与机体连接。上述田垄插杆机,通过机体并设置在机体的移动装置、插杆装置以及送杆装置,可将待插杆料由机体插设在田垄上,实现了机械化插设杆料,代替人工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插杆效率。

Description

田垄插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田垄插杆机。
背景技术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农业问题面临诸多挑战,传统的耕作方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急需寻求创新农业发展途径。
目前,导致传统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产品收获率低的很大原因在于农田耕作方式落后,人工耕作的比重较大,且缺乏对农作物在生长过程的干预,导致农作物在生长过程遇到较多的障碍,使得生长周期长,结果率低。
传统的,辅助农作物生长的杆子采用的是竹子,该竹子在新型采摘后经晒干或者不经晒干,然后稍微修整剪切竹子上的枝叶后,插入田垄上,即可辅助农作物生长,例如辅助苦瓜、丝瓜、豆角等农作物生长。
然而,采用自然生长的竹子,往往在采摘竹子的过程会对竹子园造成毁坏。并且,在将竹子插入田垄上时,往往需要人工的方式进行插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提高插杆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田垄插杆机。
一种田垄插杆机,包括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两侧的一对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插杆装置、邻近所述插杆装置的送杆装置;所述机体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与一所述移动装置连接,所述机体具有缺口,所述插杆装置邻近所述缺口设置,所述插杆装置包括伸缩装置及用于夹持待插杆料的夹具,所述伸缩装置与所述机体连接,且与所述夹具连接,以使所述夹具沿重力方向移动,所述送杆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插杆料的集料箱及用于将待插杆料推送至所述夹具的推动件,所述集料箱及所述推动件均与所述机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包括机板,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机板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螺接于所述机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邻近于所述机板的侧边。
上述田垄插杆机,通过机体并设置在机体的移动装置、插杆装置以及送杆装置,可将待插杆料由机体插设在田垄上,实现了机械化插设杆料,代替人工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插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田垄插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机与机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插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伸缩装置与夹具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推动件与机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集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扶手与机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农业生长控制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田垄插杆机10的结构示意图,田垄插杆机10包括机体100、一对移动装置200、插杆装置300、送杆装置400。例如,一对移动装置200、插杆装置300、送杆装置400均与机体100连接。
例如,机体100用于起到支撑连接的作用,以将一对移动装置200、插杆装置300、送杆装置400设置在一起。同时,也用于放置外部的待插杆料,以便于后续的插杆操作。
例如,移动装置200用于为机体100的移动提供便利条件,以使机体100可平滑移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插杆的目的,从而减轻了插杆的劳动量。
例如,插杆装置300用于夹持外部的待插杆料,并将外部的待插杆料插入田垄上,以实现机械方式插杆代替人工插杆的方式。
例如,送杆装置400用于收容外部的待插杆料,并将外部的待插杆料送至插杆装置300,以便于插杆装置300后续的插杆操作。
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机体100的结构示意图,例如,机体100具有机板110和一对安装架120。例如,安装架120垂直设置于机板110上。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架120与机板110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安装架120与机板110螺接。或者,安装架120与机板110卡接。或者,安装架120与机板110铆接。这样,可以方便地拆装安装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120与所述机板110滑动连接,每一所述移动装置200对应设置于一所述安装架120上。
为提高强度,本实施例中,机板110和安装架120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又如,机板110和安装架120焊接固定。在其它实施例中,机板110和安装架120一体成型,即采用一次冲压成型工艺制成。如此,提高机板110和安装架120的强度,以便于更好地起到支撑的作用。
请参阅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机板110的结构示意图,例如,机板110整体上为方块形状结构,或者可理解为机板110具有方块形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机板110呈U字型结构。例如,机板110设置有连接区103。例如,安装架120与该连接区103连接。
为便于插设待插杆料,例如,机体100开设有缺口111。例如,缺口111开设于机体100的中部区域。例如,机体100开设有与缺口111连通的引导口112。例如,引导口112开设于机体100的侧边。例如,缺口111与引导口112之间开设有收容通道113,以收容待插杆料。
如此,可预先将待插杆料由引导口112放入收容通道113,再由收容通道113转移到缺口111后,从缺口111插设至田垄上。
为提高收容通道的收容能力,例如,收容通道113采用弯曲结构,以增加收容通道113的行程。本实施例中,收容通道113具有U型截面。
如此,通过弯曲结构的收容通道113,有效地提高了收容通道113的收容能力,便于一次性插设较多的待插杆料。
请参阅图3,例如,机板110包括第一板体114和第二板体115。例如,第一板体114和第二板体115之间形成有该缺口111。例如,第一板体114和第二板体115通过安装架120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板体114与安装架120连接,第二板体115与安装架120连接,保持第一板体114和第二板体115之间相对静止。
为形成收容通道113,如图4所示,例如,第一板体114呈L字型。例如,第一板体114包括第一固定部1141和第一连接部1142。例如,第一固定部1141和第一连接部1142相互连接。
例如,第一固定部1141和第一连接部1142一体成型。例如,第一固定部1141的长度大于第一连接部1142的长度。例如,第一固定部1141和第一连接部1142之间形成第一凹槽1143,用于收容所述第二连接部1152。
如图5所示,例如,第二板体115呈一字型或类似于一字型。例如,第二板体115包括第二固定部1151和第二连接部1152。例如,第二固定部1151和第二连接部1152相互连接。优选的,第二固定部1151和第二连接部1152一体成型。
例如,第二固定部115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连接部1152的长度方向相同。例如,第二固定部115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连接部1152的截面积。
结合图3、图4和图5,例如,第二连接部1152收容于第一凹槽1143的中部区域,且其端部邻近第一凹槽1143的底部,以使得第二连接部1152与第一凹槽1143形成所述收容通道113。例如,第一固定部1141与第二固定部1151之间形成所述缺口111。
如此,通过第一板体114和第二板体115的配合,即可形成收容通道113,以便于插设待插杆料。
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安装架120包括第一架体121、第二架体122和连接框123。例如,第一架体121通过连接框123与第二架体122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例如,第一架体121包括第一安装部1211、第一转接部1212和第一轴接部1213。例如,第一安装部1211、第一转接部1212和第一轴接部1213依次连接。例如,第一安装部1211、第一转接部1212和第一轴接部1213一体成型。
例如,第一安装部1211设置于所述连接区103上。例如,第一安装部1211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连接区103。例如,第一安装部1211螺接于连接区103。例如,第一安装部1211卡接于连接区103。例如,第一安装部1211铆接于连接区103。如此,可方便地拆装第一安装部。
为便于安装移动装置200,例如,第一轴接部1213开设有转轴口1214。例如,移动装置200通过轴承转动设置于转轴口1214中。如此,可方便快捷地安装移动装置200,省时省力。
本实施例中,例如,机体100两侧设置有一对安装架120,安装架120与机体100滑动连接,每一移动装置200对应设置于一安装架120上,即,两个移动装置分别一一对应安装在一个安装架上。
请再次参阅图3,例如,田垄插杆机包括一对移动装置200。例如,一对移动装置200设置于机体100的两侧。结合图2和图7,具体的,移动装置200转动设置于安装架120的第一轴接部1213。
为便于通过移动装置200,带动田垄插杆机整体移动,例如,移动装置200为滚轮。又如,移动装置200为履带。如图2和图3所示,例如,安装架120的数量为四个,机板110设置有四个连接区103,每一个安装架120对应设置于一个连接区103上。优选的,安装架120与滑动设置于连接区103。例如,四个连接区103分布于机板110的四周转角处。
如此,在机板110的四周转角处设置有一个连接区103,以使得四个安装架120支撑整个机板110,并将机板110和四个安装架120的重量均匀分布在每一个移动装置200上,使得移动装置200在移动时更加平稳顺滑。
请参阅图8,为实现外力驱动移动装置200移动,例如,机体100设置有安装座130。例如,安装座130与机体100的机板110连接。例如,安装座130可拆卸地安装于机板110上。例如,安装座130螺接于所述机板110上。例如,安装座130邻近机板110的侧边。例如,安装座130设置有一电机131。例如,电机131与一个移动装置200连接。
为驱动移动装置200,例如,电机131的转轴通过第一皮带132与移动装置200连接。同时,同一侧边的两个移动装置200之间通过第二皮带133连接。如此,在电机131驱动一个移动装置200时,可带动同一侧边的两个移动装置200同时转动,从而实现驱动移动装置200进行移动或转动或平移。
为进一步提高移动装置200的驱动能力,例如,两侧边的移动装置200通过传动轴134连接。优选的,传动轴13与直接连接第一皮带132的移动装置200连接。如此,易于驱动,进一步地提高了移动装置200的移动能力。
请参阅图9,例如,田垄插杆机包括插杆装置300。结合图1,例如,插杆装置300设置于机体100上。又如,插杆装置300邻近缺口111设置。为提高机械强度,例如,插杆装置30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插杆装置30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例如,插杆装置300包括伸缩装置310及夹具320。例如,伸缩装置310设置于机体100上。例如,伸缩装置310与夹具320连接以使夹具320沿重力方向移动。例如,夹具320用于夹持待插杆料。例如,伸缩装置310与所述机板110连接。
为使插杆装置300稳定牢固,例如,插杆装置300还包括座体330。结合图1,例如,座体330设置于机体100上。具体的,座体330设置于机板110上且与安装架120抵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座体330与安装架120连接。例如,座体330焊接机体100上。又如,座体330可拆卸地安装于机体100上。如此,使得插杆装置300相对于机体100稳定牢固。
请参阅图10,例如,座体330包括插设部331及安装轴332。例如,安装轴33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插设部331的两个端面上,用于将座体330安装在安装架120上。例如,所述座体330设置于所述机板110上。
为便于插设待插杆料,例如,插设部331具有长方形截面。例如,插设部331开设有插设槽333及插设口334。例如,插设槽333开设于插设部331的中部位置。例如,插设口334开设于插设槽333的槽底。例如,插设口334贯穿插设部331。如此,待插杆料经过插设槽333沿插设口334即可在夹具320的夹持作用下插入田垄中,方便快捷。
请参阅图11,例如,伸缩装置310包括第一伸缩件311和第二伸缩件312。例如,第一伸缩件311和第二伸缩件312均设置于座体330上。例如,第一伸缩件311和第二伸缩件312邻近插设口334设置。例如,第一伸缩件311和第二伸缩件312用于在伸缩时,带动夹具320作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夹具320夹持的待插杆料插入泥土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件311和第二伸缩件312均为气缸,两者均通过外部发动机带动下,沿竖起方向同步地做往复运动。
为便于夹起待插杆料,如图11所示,例如,夹具320包括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体322。例如,第一夹持体321转动设置于第一伸缩件311上。例如,第一夹持体321通过第一电机与第一伸缩件311连接。例如,第二夹持体322转动设置于第二伸缩件312上。例如,第二夹持体322通过第二电机与第二伸缩件312连接。例如,请参阅图9,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体322之间形成有夹持空间340。例如,该夹持空间340呈圆形状。
如此,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体322相互靠近时,可将待插杆料夹持在夹持空间340中,并在第一伸缩件311和第二伸缩件312竖直向下运动时,将待插杆料插设入田垄上,从而完成机械插设。
为防止待插杆料滑动,例如,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体322于夹持空间340的内侧壁设置有防滑件。例如,防滑件为若干凸起。例如,若干凸起均匀分布于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体322于夹持空间340的内侧壁上。例如,防滑件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如此,有效地提高第一夹持体321和第二夹持体322夹持待插杆料时的摩擦系数,防止在插设过程待插杆料滑动。
请参阅图12,田垄插杆机包括送杆装置400。结合图1,例如,送杆装置400邻近引导口112设置,又如,送杆装置400邻近插杆装置300。提高机械强度,例如,送杆装置40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送杆装置400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例如,请参阅图12,送杆装置400包括推动件410及集料箱420,推动件410上设有第一滑轨430。例如,集料箱420用于放置待插杆料。例如,推动件410用于将待插杆料推送至所述夹具320。例如,推动件410设置于所述机体100上。
为便于将待插杆料推送至所述夹具320,例如,如图13所示,推动件410包括第一推动部411及第二推动部412。例如,第一推动部411及第二推动部412分别设置于所述缺口111的两侧。
例如,第一推动部411包括第一气缸4111和第一连接块4112。第一连接块4112设置于所述机体100上,具体的,第一连接块4112设置于所述机板110上。第一气缸4111与第一连接块4112垂直连接,其沿垂直于第一连接块4112的方向可做往复运动。
同样的,第二推动部412包括第二气缸4121和第二连接块4122。第二连接块4122对应设置于所述机体100上,具体的,第二连接块4122设置于所述机板110上。第二气缸4121与第二连接块4122垂直连接,其沿垂直于第二连接块4122的方向可做往复运动。
结合图12与图13,例如,第一连接块4112及第二连接块4122均开设有第一滑轨430。例如,第一连接块4112及第二连接块4122均可沿第一滑轨430平移。例如,,第一连接块4112及第二连接块4122通过第三电机沿第一滑轨430平移。
如此,当第一气缸4111和第二气缸4121相互靠近时,第一连接块4112及第二连接块4122的朝向平移所述夹具320时,可将位于集料箱420的待插杆料推送至所述夹具320,以便于所述夹具320后续的插杆操作。
例如,所述集料箱420及所述推动件410均与所述机板110连接。
请参阅图14,例如,集料箱420包括箱体421及收容槽422。例如,箱体421设置有第一安装轴4211,以通过第一安装轴4211连接机体100。为配合收容通道113,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14,例如,收容槽422的形状匹配收容通道113,以便于将放置在收容槽422的待插杆料沿收容通道113进入推动件410。
为便于将放置在收容槽422的待插杆料沿收容通道113进入推动件410,例如,收容槽422设置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形变方向朝向推动件410,且弹性件与待插杆料抵接。
如此,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得待插杆料有朝向推动件410移动的趋势,以便于当在先的待插杆料被所述夹具320插设入田垄时,在后的待插杆料及时地被推送至推动件410,并在推动件410的作用下推动至所述夹具320上,如此循环,实现自动送料。
请参阅图15,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扶手500与机体100连接结构示意图,例如,田垄插杆机包括扶手500。例如,机体100包括机板110和扶手500,所述扶手设置于所述机板110上。例如,扶手500背离一对移动装置200设置。
例如,扶手500具有弧形截面。例如,扶手500为棒状结构。例如,扶手500呈C字型。例如,扶手500呈L字型。例如,扶手500一端设置于机体100上,另一端远离机体100。例如,扶手500设置于机体100上。例如,扶手500为圆条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15,例如,田垄插杆机包括转动装置600。例如,转动装置600设置于一对移动装置200之间。例如,转动装置600设置于安装架120上。例如,所述机体100包括机板110和转动装置600,所述转动装置600设置于所述机板110,且位于所述一对移动装置200之间
例如,转动装置600与机体100为可拆卸连接。例如,转动装置600螺接于机体100。或者,转动装置600卡接于机体100。或者,转动装置600插接于机体100。又如,转动装置600与安装架120为可拆卸连接。
为便于通过转动装置600实现对田垄插杆机整体的转动,如图16所示,例如,转动装置600包括连接座610、第三气缸620及滚珠630。例如,连接座610、第三气缸620及滚珠630依次连接。例如,连接座610设置于安装架120上。例如,第三气缸620设置于连接座610上。例如,滚珠630与第三气缸620滚动连接。如此,通过第三气缸620将滚珠630伸展至地面时,通过滚珠630即可实现对田垄插杆机整体的转动,方便快捷。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农业生长控制室90,请参阅图17,例如,该农业生长控制室90包括温室大棚900、设置于温室大棚900内的若干垄体901、以及设置于垄体901上的田垄插杆机10。例如,所述田垄插杆机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田垄插杆机。
例如,温室大棚900包括底板910、墙体920及棚顶930。例如,墙体920围绕底板910设置,棚顶930盖设于墙体920,底板910、墙体920及棚顶930之间形成有生长空间940。
例如,若干垄体901呈矩阵分布设置于底板910上,且垄体901开设有用于放置泥土的生长槽911。例如,田垄插杆机10设置于垄体901上。例如,每一田垄插杆机10对应设置于一个垄体901上。例如,若干垄体901均匀分布设置于底板910上。
例如,田垄插杆机10与垄体901活动连接。例如,田垄插杆机10与垄体901可拆卸连接。例如,田垄插杆机10沿垄体901的长度方向可移动,以将待插杆料990插设在生长槽911内的泥土中。
为使农作物具有充足的生长环境,例如,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待插杆料990高度的1.5~2倍。优选的,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待插杆料990高度的1.5倍。
优选的,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待插杆料990高度的2倍。优选的,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待插杆料990高度的1.8倍。优选的,温室大棚900的墙体920的高度为待插杆料990高度的1.9倍。
如此,较高的墙体920可使得棚顶930与待插杆料990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以存在较充足的空间,该空间可以使得整个温室大棚900保持含量较高的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以及生长空间。
为使阳光进入温室大棚900,例如,墙体920及棚顶930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例如,墙体920及棚顶930均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例如,棚顶930具有三角形截面。如此,可使得外部的阳光穿过墙体920及棚顶930,射入待插杆料990的农作物上,以便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田垄插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设置于所述机体两侧的一对移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体上的插杆装置、邻近所述插杆装置的送杆装置;
所述机体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有一电机,所述电机与一所述移动装置连接,
所述机体具有缺口,所述插杆装置邻近所述缺口设置,
所述插杆装置包括伸缩装置及用于夹持待插杆料的夹具,所述伸缩装置与所述机体连接,且与所述夹具连接,以使所述夹具沿重力方向移动,
所述送杆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插杆料的集料箱及用于将待插杆料推送至所述夹具的推动件,所述集料箱及所述推动件均与所述机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田垄插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机板,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机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田垄插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田垄插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螺接于所述机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田垄插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邻近于所述机板的侧边。
CN201520950465.3U 2015-11-24 2015-11-24 田垄插杆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79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0465.3U CN205179895U (zh) 2015-11-24 2015-11-24 田垄插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50465.3U CN205179895U (zh) 2015-11-24 2015-11-24 田垄插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9895U true CN205179895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72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5046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79895U (zh) 2015-11-24 2015-11-24 田垄插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98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9881A (zh) * 2015-11-24 2016-03-02 黄巧玲 田垄插杆机
CN107616027A (zh) * 2017-10-26 2018-01-23 程建玲 一种快速插杆式农用机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9881A (zh) * 2015-11-24 2016-03-02 黄巧玲 田垄插杆机
CN105359881B (zh) * 2015-11-24 2019-01-15 连云港国旺塑业有限公司 田垄插杆机
CN107616027A (zh) * 2017-10-26 2018-01-23 程建玲 一种快速插杆式农用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59883A (zh) 农田插杆装置
CN209983230U (zh) 一种金针菇菌种选育装置
CN205179895U (zh) 田垄插杆机
CN105594514B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花卉种植用培养箱
CN107410139A (zh) 黄鳝规模养殖用多功能养殖装置
CN205179896U (zh) 农田插杆装置
CN205179917U (zh) 农作物生长控制室
CN205454924U (zh) 插杆装置
CN105359884A (zh) 农用插杆装置
CN105359881A (zh) 田垄插杆机
CN204579058U (zh) 一种新型打窝机
CN105359882A (zh) 农用插杆机
CN105359887A (zh) 农作物生长控制室
CN207476710U (zh) 蚯蚓养殖盒及蚯蚓养殖装置
CN105475034A (zh) 插杆装置
CN207706863U (zh) 便于采摘式种植大棚
CN205093127U (zh) 一种红肉蜜柚种植槽挖掘装置
CN209749473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宽体金线蛭养殖箱
CN204540288U (zh) 一种沙漠地区防风沙养殖圈舍
CN209806674U (zh) 一种用于基质发酵的可移动式大棚
CN209845784U (zh) 一种用于金魔芋的具有防涝结构的培育装置
CN207870084U (zh) 一种新型渔业养殖用网箱
CN204762893U (zh) 一种蝇蛆养殖的投喂装置
CN206341628U (zh) 一种树苗电磁促根生长装置
CN204482376U (zh) 一种农用收割设备用扶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