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9009U - 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应用此模块的单极电子开关 - Google Patents

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应用此模块的单极电子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9009U
CN205179009U CN201520538702.5U CN201520538702U CN205179009U CN 205179009 U CN205179009 U CN 205179009U CN 201520538702 U CN201520538702 U CN 201520538702U CN 205179009 U CN205179009 U CN 205179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resistance
diode
coil
a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387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 Guan Xun D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 Guan Xun D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 Guan Xun D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 Guan Xun D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387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9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9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9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实现稳定的供电电源电压和动态的驱动电流来可靠的驱动普通电磁继电器,使得采用低成本的普通电磁继电器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同时应用此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其他配套电路组成一种单极电子开关,实现适应各类负载功率(如:小功率LED灯、大功率电器等)及任何负载类型(阻性、容性、感性、非线性等)、支持触摸、无线控制(普通射频及Zigbee、WIFI等)的电子开关,其包括: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电源供电电路(由DC-DC电源模块、自动重启电路等组成)、智能控制系统、继电器等。

Description

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应用此模块的单极电子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开关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应用此模块的、适用于任何负载的二线制单路或多路单极(单火线L或单零线N)电子开关电路,属于电学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二线制单极电子开关一般不能够同时满足各类负载功率(小功率LED灯、大功率电器等)及负载类型(阻性、容性、感性等)的应用要求,市场上现有的二线制单极电子开关,根据其通断负载的驱动元件分类,主要有2种方式:可控硅开关负载方式和继电器开关负载方式,说明如下:
1.可控硅开关负载方式:即使用可控硅做为电子开关来接通和断开负载,是目前二线制单极电子开关最为普遍使用的方式,其优点是:电子开关寿命长,驱动控制电路简单、生产制造成本较低,可以控制各类负载类型(阻性、容性、感性等),缺点是:由于可控硅发热及功耗因素方面的限制,导致灯具或电器负载的功率不能太大(一般为几百W)限制了单火线开关的应用场合(如办公室或酒店大厅中许多灯具或电器共用一组开关控制,其单路总功率高达数千瓦),此外由于可控硅需要频繁的在非过零时开关负载而产生较大的谐波导致电磁兼容方面过认证较为困难;
2.继电器开关负载方式:即使用继电器的机械触点来接通和断开负载,适用于大功率灯具或电器,市场上的单极电子开关一般采用普通电磁继电器或磁保持继电器,采用磁保持继电器的特点是:采用脉冲触发驱动,切换动作后线圈不再需要继续通电,缺点是:磁保持继电器成本比较高、不利于推广普及,也不支持电感式镇流器的日光灯使目前许多场合无法使用;也有部分单极电子开关采用普通电磁继电器,但是由于其仅仅采用简单的三极管驱动电路而使电流消耗较大导致某些灯具无法正常点亮(如电感镇流器类型的日光等)或者关灯闪烁(如小功率LED灯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应用此模块的、适用于各类负载功率(小功率节能灯、大功率电器等)与负载类型(阻性、容性、感性、非线性等)变化、稳定可靠的单极微功耗多路电子开关电路,该实用新型最大程度的简化了电路结构、适应了智能开关技术(如触摸感应,Zigbee、WIFI等无线控制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包括小功率节能灯和大功率电器在内的大多数负载的智能化开关控制,特别是在大功率的应用场合相对采用可控硅作为开关元件的电子开关,具有发热小、无需散热器、成品低、体积小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实现稳定的供电电源电压和动态的驱动电流来可靠的驱动普通电磁继电器,使得采用低成本的普通电磁继电器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同时应用此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其他配套电路组成一种单极电子开关,实现适应各类负载功率(如:小功率LED灯、大功率电器等)及任何负载类型(阻性、容性、感性、非线性等)、支持触摸、无线控制(普通射频及Zigbee、WIFI等)的电子开关,其包括: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一路或一路以上负载、DC-DC电源模块PM1、自动重启动电路6组成)、继电器K1-K3、智能控制系统2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极电子开关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实施方式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单极电子开关由如下部分组成: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电源供电电路、智能控制系统2、一路或一路以上继电器K1、K2、K3,其中电源供电电路由DC-DC电源模块PM1)、自动重启电路6)组成,其基本连接关系是:交流输入端AC1、AC2)分别与外部AC交流市电的火线、零线相连接,交流输入第二端AC2与第一负载3、第二负载4、第三负载5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负载3的另一端与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号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的一端、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交流输出引脚AC1_Output1相连接,第二负载4的另一端与第二号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号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的一端、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交流输出引脚AC1_Output2相连,第三负载5的另一端与第三号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号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的一端、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三交流输出引脚AC1_Output3相连接,第一号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二号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三号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九号电容C9的一端、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阴极、第十号二极管D10的阴极、第六号场效应管Q6的漏极D与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交流公共引脚AC1_COM相连接,交流输入第一端AC1与第九号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号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号电感L2的另一端、第十号电阻R18的一端、第十号二极管D10的阳极、第六号场效应管Q6的源极S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阳极与第十八号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号场效应管Q6的控制栅极G与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场效应管控制引脚FET_Ctrl相连接,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与第四号二极管D4的阴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一端Coil_1A相连接,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与第四号二极管D4的阳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另一端Coil_1B相连接,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阴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一端Coil_2A相连接,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阳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另一端Coil_2B相连接,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的一端与第六号二极管D6的阴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三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一端Coil_3A相连接,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的另一端与第六号二极管D6的阳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三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另一端Coil_3B相连接,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直流电源正极VCC与单极电子开关的第一直流电源正极VCC、第十四号电容C14的正极一端、第十八号二极管D18的阳极相连接,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直流电源正极VCC1、第十八号二极管D18的阴极与单极电子开关的第二直流电源正极VCC1相连接,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控制信号引脚K1_Ctrl、第二控制信号引脚K2_Ctrl、第三控制信号引脚K3_Ctrl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2的第一控制信号引脚K1_Ctrl、第二控制信号引脚K2_Ctrl、第三控制信号引脚K3_Ctrl相连接,智能控制系统2的电源正极VDD与第三直流电源正极VDD相连接,智能控制系统2的直流电源公共地GND和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直流电源公共地GND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第一号二极管D1、第二号二极管D2、第三号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后再与第四号电阻R4的一端相连接,第四号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四号电容C4的正极一端、第一号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号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五号电容C5的正极一端、DC-DC电源模块PM1的第一电源输入引脚V1相连接,第四号电容C4、第五号电容C5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DC-DC电源模块PM1的第二电源输入引脚V2、第六号电容C6的正极一端、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与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直流电源正极VCC1相连接,第六号电容C6的负极一端、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DC-DC电源模块PM1的电源负极接地引脚VSS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DC-DC电源模块PM1的电源输出引脚Vout与电源自动重启电路6相连;电源自动重启电路6由如下元件及连接关系构成:复位ICU1的电源正极VCC与DC-DC电源模块PM1的电源正极输出引脚Vout、第六号电阻R6的一端、第四号场效应管Q4的源极S相连接,复位ICU1)的复位信号引脚RESET与第五号电阻R5的一端、第十七号二极管D17的阴极相连接,五号电阻R5的另一端、第十七号二极管D17的阳极、第七号电阻R7的一端、第七号电容C7的一端、第五号三极管Q5的基极B相连接,第六号电阻R6的另一端、第四号场效应管Q4的控制栅极G、第九号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九号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五号三极管Q5的集电极C相连接,第四号场效应管Q4的漏极D、第八号电容C8的正极一端与第三直流电源正极VDD相连接,复位ICU1的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第七号电阻R7的另一端、第七号电容C7的另一端、第五号三极管Q5的发射极E、第八号电容C8的负极一端连接在一起;智能控制系统2包括但不限于采用MCU、AVR、ASIC、ARM等控制芯片组成的控制电路,用以完成相应的输入(外设电路等)和输出(继电器驱动控制信号等)控制功能,该部分主要包括主控CPU,通讯模块,触摸开关等外设模块来实现整个产品设计所需功能,外设电路包括但不限于按键、无线遥控(如RF射频、ZIGBEE、WIFI技术控制方式)、红外遥控、超声波遥控、人体红外感应、触摸感应在内的多种控制电路或模块;第六号场效应管Q6采用低导通电阻Rds的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第十号二极管D10采用低导通压降的功率二极管DIODE;第一号电压抑制管TVS1采用低导通压降的功率电压抑制管TVS;DC-DC电源模块PM1为单火线取电电路,可以采用分立元件电源电路或模块化电源电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直流输入端、一个直流输出端、一个电源负极接地端等引脚组成。
如图2所示,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由如下元件及连接关系构成: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驱动电路由第一号三极管Q1、第一号电阻R1、第十五号电阻R15、第十一号电阻R11、第一号电容C1组成,其基本连接关系是:来至智能控制系统的第一号继电器K1的第一控制信号K1_Ctrl与第一号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号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十五号电阻R15的一端、第一号电容C1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五号电阻R15的另一端、第一号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号三极管Q1的基极B相连接,第一号三极管Q1的发射极E与第十一号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号继电器K1的第一线圈驱动信号Coil_1B经第一号三极管Q1的集电极C送出到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的一只引脚Coil_1B;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驱动电路由第二号三极管Q2、第二号电阻R2、第十六号电阻R16、第十二号电阻R12、第二号电容C2组成,其基本连接关系是:来至智能控制系统的第二号继电器K2第二控制信号K2_Ctrl与第二号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号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十六号电阻R16的一端、第二号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第十六号电阻R16的另一端、第二号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二号三极管Q2的基极B相连接,第二号三极管Q2的发射极E与第十二号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号继电器K2的第一线圈驱动信号Coil_2B经第二号三极管Q2的集电极C送出到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的一只引脚Coil_2B;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驱动电路由第三号三极管Q3、第三号电阻R3、第十七号电阻R17、第十三号电阻R13、第三号电容C3组成,其基本连接关系是:来至智能控制系统的第三号继电器K3第三控制信号K3_Ctrl与第三号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号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十七号电阻R17的一端、第三号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号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三号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三号三极管Q3的基极B相连接,第三号三极管Q3的发射极E与第十三号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号继电器K3的第一线圈驱动信号Coil_3B经第三号三极管Q3的集电极C送出到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的一只引脚Coil_3B,第十一号电阻R11、第十二号电阻R12、第十三号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公共地端GND相连;来至第一号继电器K1、第二号继电器K2、第三号继电器K3的一只触点连接在一起形成继电器触点公共端AC1_COM再与第七号二极管D7的阳极相连接,第七号二极管D7的阴极、第七号三极管Q7的集电极C、第九号三极管Q9的集电极C、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一端、第二十二号电阻R22的一端、第八号电阻R8的一端、第十一号电容C11的正极一端、第八号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在一起;待送至第六号场效应管Q6控制栅极G的控制信号FET_Ctrl与第十九号电阻R19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九号电阻R19的另一端、第七号三极管Q7的发射极E、第八号三极管Q8的发射极E、第十号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第十号电阻R10的另一端、第二十号电阻R20的一端、第十三号电容C1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二十号电阻R20的另一端、第十三号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二号三极管Q12的基极B、第八号电阻R8的另一端、第二十三号电阻R23的一端、第十号电容C1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第十二号三极管Q12的集电极C、第十一号三极管Q11的基极B、第二十二号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九号三极管Q9的基极B、第十号三极管Q10的基极B、第十一号三极管Q11的集电极C、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九号三极管Q9的发射极E、第十号三极管Q10的发射极E、第十四号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第十四号电阻R14的另一端、第七号三极管Q7的基极B、第八号三极管Q8的基极B连接在一起,第十二号电容C12的正极一端、第八号二极管D8的阴极、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阳极与第一直流电源正极VCC连接在一起,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四号二极管D14的阳极、第十五号二极管D15的阳极、第十六号二极管D16的阳极与第二直流电源正极VCC1连接在一起,第十四号二极管D14的阴极与第十一号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后送出到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只引脚Coil_1A,第十五号二极管D15的阴极与第十二号二极管D12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后送出到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只引脚Coil_2A,第十六号二极管D16的阴极与第十三号二极管D13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后送出到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的另一只引脚Coil_3A,第十一号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第一号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输出引脚AC1_Output1相连接,第十二号二极管D12的阳极与第二号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输出引脚AC1_Output2相连接,第十三号二极管D13的阳极与第三号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输出引脚AC1_Output3相连接,第八号三极管Q8的集电极C、第十号三极管Q10的集电极C、第十一号三极管Q11的发射极E、第十二号三极管Q12的发射极E、第二十三号电阻R23的另一端、第十号电容C10的负极一端、第十一号电容C11的负极一端、第十二号电容C12的负极一端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模块主要由如下元件及连接关系构成: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驱动电路由第一号三极管(Q1)、第一号电阻(R1)、第十五号电阻(R15)、第十一号电阻(R11)、第一号电容(C1)组成,其基本连接关系是:来至智能控制系统的第一号继电器(K1)的第一控制信号(K1_Ctrl)与第一号电阻(R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号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十五号电阻(R15)的一端、第一号电容(C1)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五号电阻(R15)的另一端、第一号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号三极管(Q1)的基极(B)相连接,第一号三极管(Q1)的发射极(E)与第十一号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号继电器(K1)的第一线圈驱动信号(Coil_1B)经第一号三极管(Q1)的集电极(C)送出到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的一只引脚(Coil_1B);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驱动电路由第二号三极管(Q2)、第二号电阻(R2)、第十六号电阻(R16)、第十二号电阻(R12)、第二号电容(C2)组成,其基本连接关系是:来至智能控制系统的第二号继电器(K2)第二控制信号(K2_Ctrl)与第二号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号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十六号电阻(R16)的一端、第二号电容(C2)的一端相连接,第十六号电阻(R16)的另一端、第二号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二号三极管(Q2)的基极(B)相连接,第二号三极管(Q2)的发射极(E)与第十二号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号继电器(K2)的第一线圈驱动信号(Coil_2B)经第二号三极管(Q2)的集电极(C)送出到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的一只引脚(Coil_2B);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驱动电路由第三号三极管(Q3)、第三号电阻(R3)、第十七号电阻(R17)、第十三号电阻(R13)、第三号电容(C3)组成,其基本连接关系是:来至智能控制系统的第三号继电器(K3)第三控制信号(K3_Ctrl)与第三号电阻(R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号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十七号电阻(R17)的一端、第三号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七号电阻(R17)的另一端、第三号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三号三极管(Q3)的基极(B)相连接,第三号三极管(Q3)的发射极(E)与第十三号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号继电器(K3)的第一线圈驱动信号(Coil_3B)经第三号三极管(Q3)的集电极(C)送出到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的一只引脚(Coil_3B),第十一号电阻(R11)、第十二号电阻(R12)、第十三号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来至第一号继电器(K1)、第二号继电器(K2)、第三号继电器(K3)的一只触点连接在一起形成继电器触点公共端(AC1_COM)再与第七号二极管(D7)的阳极相连接,第七号二极管(D7)的阴极、第七号三极管(Q7)的集电极(C)、第九号三极管(Q9)的集电极(C)、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一端、第二十二号电阻(R22)的一端、第八号电阻(R8)的一端、第十一号电容(C11)的正极一端、第八号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在一起;待送至第六号场效应管(Q6)控制栅极(G)的控制信号(FET_Ctrl)与第十九号电阻(R19)的一端相连接,第十九号电阻(R19)的另一端、第七号三极管(Q7)的发射极(E)、第八号三极管(Q8)的发射极(E)、第十号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第十号电阻(R10)的另一端、第二十号电阻(R20)的一端、第十三号电容(C1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二十号电阻(R20)的另一端、第十三号电容(C13)的另一端、第十二号三极管(Q12)的基极(B)、第八号电阻(R8)的另一端、第二十三号电阻(R23)的一端、第十号电容(C10)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第十二号三极管(Q12)的集电极(C)、第十一号三极管(Q11)的基极(B)、第二十二号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九号三极管(Q9)的基极(B)、第十号三极管(Q10)的基极(B)、第十一号三极管(Q11)的集电极(C)、第二十一号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九号三极管(Q9)的发射极(E)、第十号三极管(Q10)的发射极(E)、第十四号电阻(R14)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第十四号电阻(R14)的另一端、第七号三极管(Q7)的基极(B)、第八号三极管(Q8)的基极(B)连接在一起,第十二号电容C12的正极一端、第八号二极管(D8)的阴极、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阳极与第一直流电源正极(VCC)连接在一起,第九号二极管(D9)的阴极、第十四号二极管(D14)的阳极、第十五号二极管(D15)的阳极、第十六号二极管(D16)的阳极与第二直流电源正极(VCC1)连接在一起,第十四号二极管(D14)的阴极与第十一号二极管(D11)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后送出到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只引脚(Coil_1A),第十五号二极管(D15)的阴极与第十二号二极管(D12)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后送出到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只引脚(Coil_2A),第十六号二极管(D16)的阴极与第十三号二极管(D13)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后送出到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的另一只引脚(Coil_3A),第十一号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第一号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输出引脚(AC1_Output1)相连接,第十二号二极管(D12)的阳极与第二号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输出引脚(AC1_Output2)相连接,第十三号二极管(D13)的阳极与第三号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输出引脚(AC1_Output3)相连接,第八号三极管(Q8)的集电极(C)、第十号三极管(Q10)的集电极(C)、第十一号三极管(Q11)的发射极(E)、第十二号三极管(Q12)的发射极(E)、第二十三号电阻(R23)的另一端、第十号电容(C10)的负极一端、第十一号电容(C11)的负极一端、第十二号电容(C12)的负极一端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
2.一种单极电子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电子开关主要包括:一路或一路以上负载、与负载路数相匹配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电源供电电路、智能控制系统(2)、一路或一路以上继电器(K1、K2、K3),其中电源供电电路由DC-DC电源模块(PM1)、自动重启电路(6)组成,其基本连接关系是:交流输入端(AC1、AC2)分别与外部AC交流市电的火线、零线相连接,交流输入第二端(AC2)与第一负载(3)、第二负载(4)、第三负载(5)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负载(3)的另一端与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号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的一端、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交流输出引脚(AC1_Output1)相连接,第二负载(4)的另一端与第二号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号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的一端、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交流输出引脚(AC1_Output2)相连,第三负载(5)的另一端与第三号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号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的一端、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三交流输出引脚(AC1_Output3)相连接,第一号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二号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三号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九号电容(C9)的一端、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阴极、第十号二极管(D10)的阴极、第六号场效应管(Q6)的漏极(D)与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交流公共引脚(AC1_COM)相连接,交流输入第一端(AC1)与第九号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号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号电感(L2)的另一端、第十号电阻(R18)的一端、第十号二极管(D10)的阳极、第六号场效应管(Q6)的源极(S)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阳极与第十八号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号场效应管(Q6)的控制栅极(G)与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场效应管控制引脚(FET_Ctrl)相连接,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与第四号二极管(D4)的阴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一端(Coil_1A)相连接,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与第四号二极管(D4)的阳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另一端(Coil_1B)相连接,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阴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一端(Coil_2A)相连接,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阳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另一端(Coil_2B)相连接,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的一端与第六号二极管(D6)的阴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三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一端(Coil_3A)相连接,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的另一端与第六号二极管(D6)的阳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三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另一端(Coil_3B)相连接,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直流电源正极(VCC)与单极电子开关的第一直流电源正极(VCC)、第十四号电容(C14)的正极一端、第十八号二极管(D18)的阳极相连接,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直流电源正极(VCC1)、第十八号二极管(D18)的阴极与单极电子开关的第二直流电源正极(VCC1)相连接,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控制信号引脚(K1_Ctrl)、第二控制信号引脚(K2_Ctrl)、第三控制信号引脚(K3_Ctrl)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2)的第一控制信号引脚(K1_Ctrl)、第二控制信号引脚(K2_Ctrl)、第三控制信号引脚(K3_Ctrl)相连接,智能控制系统(2)的电源正极(VDD)与第三直流电源正极(VDD)相连接,智能控制系统(2)的直流电源公共地(GND)和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直流电源公共地(GND)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第一号二极管(D1)、第二号二极管(D2)、第三号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后再与第四号电阻(R4)的一端相连接,第四号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四号电容(C4)的正极一端、第一号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号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五号电容(C5)的正极一端、DC-DC电源模块(PM1)的第一电源输入引脚(V1)相连接,第四号电容(C4)、第五号电容(C5)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DC-DC电源模块(PM1)的第二电源输入引脚(V2)、第六号电容(C6)的正极一端、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与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直流电源正极(VCC1)相连接,第六号电容(C6)的负极一端、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DC-DC电源模块(PM1)的电源负极接地引脚(VSS)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DC-DC电源模块(PM1)的电源输出引脚(Vout)与电源自动重启电路(6)相连;电源自动重启电路(6)由如下元件及连接关系构成:复位IC(U1)的电源正极(VCC)与DC-DC电源模块(PM1)的电源正极输出引脚(Vout)、第六号电阻(R6)的一端、第四号场效应管(Q4)的源极(S)相连接,复位IC(U1)的复位信号引脚(RESET)与第五号电阻(R5)的一端、第十七号二极管(D17)的阴极相连接,五号电阻(R5)的另一端、第十七号二极管(D17)的阳极、第七号电阻(R7)的一端、第七号电容(C7)的一端、第五号三极管(Q5)的基极(B)相连接,第六号电阻(R6)的另一端、第四号场效应管(Q4)的控制栅极(G)、第九号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九号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五号三极管(Q5)的集电极(C)相连接,第四号场效应管(Q4)的漏极(D)、第八号电容(C8)的正极一端与第三直流电源正极(VDD)相连接,复位IC(U1)的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第七号电阻(R7)的另一端、第七号电容(C7)的另一端、第五号三极管(Q5)的发射极(E)、第八号电容(C8)的负极一端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单极电子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系统(2)包括采用MCU、或AVR、或ASIC、或ARM、或其他控制芯片和相关外设电路,其中相关外设电路包括:按键、无线遥控电路,其中无线遥控电路包括RF射频、或ZIGBEE、或WIFI技术控制方式、红外遥控、超声波遥控、人体红外感应、触摸感应在内的电路或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单极电子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DC-DC电源模块(PM1)包括分立元件电源电路或模块化电源电路,其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直流输入端(V1、V2)、一个直流输出端(Vout)、一个电源负极接地引脚(VSS)。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单极电子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电电路主要由如下元件及连接关系构成:第一号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号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的一端、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交流输出引脚(AC1_Output1)相连接,第二负载(4)的另一端与第二号二极管(D2)的阳极、第二号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的一端、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交流输出引脚(AC1_Output2)相连,第三负载(5)的另一端与第三号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三号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的一端、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三交流输出引脚(AC1_Output3)相连接,第一号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二号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三号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九号电容(C9)的一端、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阴极、第十号二极管(D10)的阴极、第六号场效应管(Q6)的漏极(D)与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交流公共引脚(AC1_COM)相连接,交流输入第一端(AC1)与第九号电容(C9)的另一端、第二号电感(L2)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号电感(L2)的另一端、第十号电阻(R18)的一端、第十号二极管(D10)的阳极、第六号场效应管(Q6)的源极(S)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阳极与第十八号电阻(R18)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号场效应管(Q6)的控制栅极(G)与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场效应管控制引脚(FET_Ctrl)相连接,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与第四号二极管(D4)的阴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一端(Coil_1A)相连接,第一号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与第四号二极管(D4)的阳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另一端(Coil_1B)相连接,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阴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一端(Coil_2A)相连接,第二号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与第五号二极管(D5)的阳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另一端(Coil_2B)相连接,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的一端与第六号二极管(D6)的阴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三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一端(Coil_3A)相连接,第三号继电器(K3)线圈的另一端与第六号二极管(D6)的阳极、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三路继电器线圈驱动信号另一端(Coil_3B)相连接,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直流电源正极(VCC)与单极电子开关的第一直流电源正极(VCC)、第十四号电容(C14)的正极一端、第十八号二极管(D18)的阳极相连接,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直流电源正极(VCC1)、第十八号二极管(D18)的阴极与单极电子开关的第二直流电源正极(VCC1)相连接,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一控制信号引脚(K1_Ctrl)、第二控制信号引脚(K2_Ctrl)、第三控制信号引脚(K3_Ctrl)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2)的第一控制信号引脚(K1_Ctrl)、第二控制信号引脚(K2_Ctrl)、第三控制信号引脚(K3_Ctrl)相连接,智能控制系统(2)的电源正极(VDD)与第三直流电源正极(VDD)相连接,智能控制系统(2)的直流电源公共地(GND)和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直流电源公共地(GND)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第一号二极管(D1)、第二号二极管(D2)、第三号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后再与第四号电阻(R4)的一端相连接,第四号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四号电容(C4)的正极一端、第一号电感(L1)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号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五号电容(C5)的正极一端、DC-DC电源模块(PM1)的第一电源输入引脚(V1)相连接,第四号电容(C4)、第五号电容(C5)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DC-DC电源模块(PM1)的第二电源输入引脚(V2)、第六号电容(C6)的正极一端、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的阴极与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第二直流电源正极(VCC1)相连接,第六号电容(C6)的负极一端、第一号稳压二极管(Z1)的阳极、DC-DC电源模块(PM1)的电源负极接地引脚(VSS)与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DC-DC电源模块(PM1)的电源输出引脚(Vout)与电源自动重启电路(6)相连;电源自动重启电路(6)由如下元件及连接关系构成:复位IC(U1)的电源正极(VCC)与DC-DC电源模块(PM1)的电源正极输出引脚(Vout)、第六号电阻(R6)的一端、第四号场效应管(Q4)的源极(S)相连接,复位IC(U1)的复位信号引脚(RESET)与第五号电阻(R5)的一端、第十七号二极管(D17)的阴极相连接,五号电阻(R5)的另一端、第十七号二极管(D17)的阳极、第七号电阻(R7)的一端、第七号电容(C7)的一端、第五号三极管(Q5)的基极(B)相连接,第六号电阻(R6)的另一端、第四号场效应管(Q4)的控制栅极(G)、第九号电阻(R9)的一端连接在一起、第九号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五号三极管(Q5)的集电极(C)相连接,第四号场效应管(Q4)的漏极(D)、第八号电容(C8)的正极一端与第三直流电源正极(VDD)相连接,复位IC(U1)的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第七号电阻(R7)的另一端、第七号电容(C7)的另一端、第五号三极管(Q5)的发射极(E)、第八号电容(C8)的负极一端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单极电子开关,其特征在于:由第二号电感(L2)与第九号电容(C9)组成EMI滤波电路,其基本连接关系是:第九号电容(C9)的一端与第一号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二号继电器(K2)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三号继电器(K3)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第一号电压抑制器(TVS1)的阴极、第十号二极管(D10)的阴极、第六号场效应管(Q6)的漏极(D)、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1)的继电器触点公共端(AC1_COM)连接在一起,第九号电容(C9)的另一端和第二号电感(L2)的一端与交流输入第一端(AC1)相连接,第二号电感(L2)的另一端与第十八号电阻(R18)的一端、第十号二极管(D10)的阳极、第六号场效应管(Q6)的源极(S)、直流电源公共地(GND)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单极电子开关,其特征在于:第六号场效应管(Q6)为具有低导通电阻Rds的功率场效应管MOSFET。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单极电子开关,其特征在于:第十号二极管(D10)为具有低导通压降的功率二极管DIODE。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单极电子开关,其特征在于:第一号电压抑制管(TVS1)为具有低导通压降的功率电压抑制管TVS。
CN201520538702.5U 2015-07-23 2015-07-23 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应用此模块的单极电子开关 Active CN205179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8702.5U CN205179009U (zh) 2015-07-23 2015-07-23 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应用此模块的单极电子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8702.5U CN205179009U (zh) 2015-07-23 2015-07-23 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应用此模块的单极电子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9009U true CN205179009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42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38702.5U Active CN205179009U (zh) 2015-07-23 2015-07-23 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应用此模块的单极电子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900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3625A (zh) * 2017-08-15 2017-12-19 福州慧美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火线取电大功率输出的方法
CN108107961A (zh) * 2017-12-19 2018-06-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火智能开关的控制板电源电路、方法及单火智能开关
CN108761329A (zh) * 2018-08-25 2018-11-06 东莞市迅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火线开关负载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08923424A (zh) * 2018-08-12 2018-11-30 东莞市迅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火线电子开关电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3625A (zh) * 2017-08-15 2017-12-19 福州慧美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火线取电大功率输出的方法
CN108107961A (zh) * 2017-12-19 2018-06-0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单火智能开关的控制板电源电路、方法及单火智能开关
CN108923424A (zh) * 2018-08-12 2018-11-30 东莞市迅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火线电子开关电路
CN108761329A (zh) * 2018-08-25 2018-11-06 东莞市迅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火线开关负载检测电路及方法
CN108761329B (zh) * 2018-08-25 2023-11-03 东莞市迅迪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火线开关负载检测电路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79009U (zh) 单火线开关继电器驱动模块及应用此模块的单极电子开关
CN108923424A (zh) 一种单火线电子开关电路
CN103152939A (zh) 一种led电源四合一调光电路
CN102769399B (zh) 单相半桥三电平逆变电路及变换器
CN208754259U (zh) 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电路
CN205408213U (zh) 一种兼具蓝牙调光及triac调光的led驱动电路
CN207531129U (zh) 基于蓝牙mesh技术的led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CN102791063A (zh) 一种自调压led智能模块
CN105472839A (zh) 两路双向开关直接变频三相供电及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0807213U (zh) 磁保持继电器单火线开关通用电路及使用其的智能语音开关取电控制电路
CN210986538U (zh) 一种基于继电器的单火线开关电路
CN205244912U (zh) 一种全方位触控式调光灯具
CN109429405A (zh) 一种智能灯光控制装置
CN211909255U (zh) 单火线开关电路
CN107817728A (zh) 一种电子式电源控制装置
CN203896539U (zh) 用于led照明的无需调光器的调光恒流驱动电源
CN207304999U (zh) 一种led恒流源电路
CN204259228U (zh) 一种led调光电源的pwm调制电路
CN103227563A (zh) 智能型数控开关电源
CN103068127A (zh) 一种led灯具及双色led调光电路
CN103298223A (zh) 一种led∕oled的降压压电变压驱动发光工艺方法
CN106910475A (zh) 新型液晶电视背灯驱动电路
CN202918571U (zh) 双灯智能切换电子镇流器
CN203289695U (zh) 一种建筑照明中的大功率遥控墙壁开关
CN206851088U (zh) 一种led线性高低压驱动电路及驱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