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3157U - 粘合式框体 - Google Patents

粘合式框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3157U
CN205173157U CN201520929646.8U CN201520929646U CN205173157U CN 205173157 U CN205173157 U CN 205173157U CN 201520929646 U CN201520929646 U CN 201520929646U CN 205173157 U CN205173157 U CN 205173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ing
wall portion
framework
frame strip
straigh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296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德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moon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moon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moon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moon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296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3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3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3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anding Axle, Rod, Or Tube Structures Coupled By Welding, Adhesion, O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粘合式框体,包括分别呈长条板状并端部首尾粘合一起从而形成框体的一个角部的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第一框条、第二框条的端部在内侧面方向上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框条端部的前半部分设置有L型凹槽,第一框条端部的后半部分设置有倾斜状的第一竖立壁,第一竖立壁包括有顶端斜面和竖立在L型凹槽侧边的第一内竖立面;第二框条端部的前半部分设置有直壁部,第二框条端部的后半部分设置为斜面部从而让直壁部具有第二内侧竖立面,斜面部与第一竖立壁的顶端斜面适配并粘合结合,直壁部插入到L型凹槽中,直壁部的两个侧面与L型凹槽的两侧面分别粘合一起,第二内侧竖立面与第一内竖立面粘合一起。这样,大大地提高了第一、第二框条之间的粘合强度。

Description

粘合式框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式框体,所述框体由多根框条首尾衔接一起而形成环形状。所述框体可以适用于门框、相架框等板状组合件中。
背景技术
榫接合结构作为家具一种连接结构方式一致延用至今。例如在2014年12月22日提出申请,申请号为201410800950.2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披露了一种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包括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所述第一结合件的端部的双侧榫肩为45°斜角,所述双侧榫肩的中间有一直角三角部,所述第一结合件的至少一个榫肩上凿有榫孔;所述第二结合件的端部为45°斜角,其中间部位凿有一榫槽,所述榫槽与所述第一结合件的直角三角部配合粘结,所述榫槽两侧的至少一个榫肩上带有插入圆榫,所述插入圆榫与所述第一结合件上的榫孔配合粘结,形成所述红木家具斜角榫接构件。
上述专利201410800950.2中披露的榫接合结构通过双肩斜角暗榫及插入圆榫的混合配合,提高了斜角榫接构件的结合强度。但是这种榫结构存在一个弊端,即所述榫槽,特别是其槽口部过于狭窄,并不便于把粘合剂涂到槽内侧壁上,特别是在所述槽内侧壁均匀地涂布粘合剂更是艰难不堪。另外,由于需要在所述第一结合件的端部设置榫槽和圆榫,在第二结合件上需要设置直角三角部和榫孔,为此所述第一结合件和第二结合件都需要具有比较大的厚度,为此上述专利201410800950.2中披露的榫接合结构并不适用于长条板状的框条之间的粘合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新型框体粘合结构,所述框体粘合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加工简便,而且能够非常容易地在粘合处涂布粘合剂,从而使粘合处粘合得非常稳固。另外,所述粘合结构能够应用于呈长条板状的框条之间。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粘合式框体,包括分别呈长条板状的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所述第一框条的端部和第二框条的端部首尾粘合一起从而形成所述框体的一个角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条的端部在内侧面方向上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所述第一框条端部的前半部分设置有L型凹槽,所述第一框条端部的后半部分设置有倾斜状的第一竖立壁,所述第一竖立壁包括有顶端斜面和竖立在所述L型凹槽侧边的第一内竖立面;所述第二框条的端部在内侧面方向上也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所述第二框条端部的前半部分设置有直壁部,所述直壁部与所述第一框条端部的L型凹槽适配,所述第二框条端部的后半部分设置为倾斜状的斜面部从而让所述直壁部具有第二内侧竖立面,所述斜面部与所述第一竖立壁的顶端斜面适配并粘合结合,所述直壁部插入到所述L型凹槽中,所述直壁部的两个侧面与所述L型凹槽的两侧面分别粘合在一起,所述直壁部的第二内侧竖立面与所述第一竖立壁的第一内竖立面粘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框体具有通过框条围成的空缺的中央区域,在所述中央区域内可以选择性地安装木板、玻璃板等板状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侧面为朝向所述中央区域一侧的侧面部;而位于所述内侧面的前、后两侧的侧面部分别为前侧面、后侧面。
其中,所述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分别呈长条板状,这样,所述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的宽度尺寸都相对其各自的厚度尺寸大,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比较大的幅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所述第一框条的端部在内侧面方向上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所述第一框条端部的前半部分设置有L型凹槽,所述第一框条端部的后半部分设置有倾斜状的第一竖立壁,所述第一竖立壁包括有顶端斜面和竖立在所述L型凹槽侧边的第一内竖立面,为此,所述L型凹槽的两侧面与所述第一内竖立面围成呈敞口状的浅坑部,所述浅坑部具有比较大的口部,这样,在涂布粘合剂时不仅能够非常便捷地把粘合剂涂布在所述L型凹槽的两侧面与所述第一内竖立面上,也能够使粘合剂均匀地涂布在所述L型凹槽的两侧面与所述第一内竖立面上。
2.由于所述第一竖立壁包括有顶端斜面,而所述第二框条端部的后半部分设置为倾斜状的斜面部,这样,不仅使所述斜面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竖立壁的顶端斜面适配并粘合结合,而且借用所述斜面部与所述第一竖立壁的顶端斜面结合能够为所述直壁部插入到所述L型凹槽中提供一定的避让空间,这样有利于缩短所述直壁部的长度进而节省所述第二框条的用料量,同时还有利于提供直壁部的强度,由于所述直壁部过长时会削弱所述直壁部的结构强度。
3.由于所述斜面部与所述第一竖立壁的顶端斜面适配并粘合结合,所述直壁部插入到所述L型凹槽中,所述直壁部的两个侧面与所述L型凹槽的两侧面分别粘合在一起,所述直壁部的第二内侧竖立面与所述第一竖立壁的第一内竖立面粘合在一起,为此,在所述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之间具有四对粘合面,大大地提高了所述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之间的粘合强度。
而为了能够在所述框体上安装玻璃板或木板等板状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第一框条或第二框条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插接凹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一对所述第一框条和一对所述第二框条,四个所述框条组合为框体,所述框体中插接有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边缘插接到所述插接凹槽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第一框条或第二框条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拉手凹槽。这样,借助所述把手凹槽能够方便对所述框体进行操作。例如当把所述框体应用于柜体的门扇上时,借助所述把手凹槽能够非常便捷地闭合或开启所述框体。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粘合式框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粘合式框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粘合式框体翻转过来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粘合式框体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框体100包括分别呈长条板状的一对所述第一框条(1、1a)和一对所述第二框条(2、2a),四个所述框条(1、1a、2、2a)首尾粘合组合为所述框体100。其中,所述第一框条1的端部和第二框条2的端部首尾粘合一起从而形成所述框体100的一个角部。下面详细论述所述角部的粘合结构: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框条1的端部在内侧面方向上分为前、后两个部分(11、12),所述第一框条1端部的前半部分11设置有L型凹槽110,所述第一框条1端部的后半部分12设置有倾斜状的第一竖立壁120,所述第一竖立壁120包括有顶端斜面120a和竖立在所述L型凹槽110侧边的第一内竖立面120b。为此,所述L型凹槽110的两侧面(110a、110b)与所述第一内竖立面120b围成呈敞口状的浅坑部,所述浅坑部具有比较大的口部,这样,在涂布粘合剂时不仅能够非常便捷地把粘合剂涂布在所述L型凹槽110的两侧面(110a、110b)与所述第一内竖立面120b上,也能够使粘合剂均匀地涂布在所述L型凹槽110的两侧面(110a、110b)与所述第一内竖立面120b上。
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框条2的端部在内侧面方向上也分为前、后两个部分(21、22),所述第二框条2端部的前半部分21设置有直壁部210,所述直壁部210与所述第一框条1端部的L型凹槽110适配,所述第二框条2端部的后半部分设置为倾斜状的斜面部220从而让所述直壁部210具有第二内侧竖立面210a。
安装时,所述第二框条2的斜面部220与所述第一竖立壁120的顶端斜面120a适配并粘合结合,所述直壁部210插入到所述L型凹槽110中,所述直壁部210的两个侧面(210b、210c)与所述L型凹槽110的两侧面(110a、110b)分别粘合在一起,所述直壁部210的第二内侧竖立面210a与所述第一竖立壁120的第一内竖立面120b粘合在一起。这样,不仅使所述斜面部220能够与所述第一竖立壁120的顶端斜面120a适配并粘合结合,而且借用所述斜面部220与所述第一竖立壁120的顶端斜面120a结合能够为所述直壁部210插入到所述L型凹槽110中提供一定的避让空间,这样有利于缩短所述直壁部210的长度进而节省所述第二框条2的用料量,同时还有利于提供直壁部210的强度,由于所述直壁部210过长时会削弱所述直壁部210的结构强度。另外,在所述第一框条1的端部和第二框条2的端部之间具有四对粘合面,大大地提高了所述第一框条1和第二框条2之间的粘合强度。而所述框体100的其余三个角部同样采用上述粘合结构,在此不再重复论述。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对所述第一框条(1、1a)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插接凹槽14,在一对所述第二框条(2、2a)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插接凹槽24。在所述框体100中插接有玻璃板3,所述玻璃板3的边缘插接到所述插接凹槽(14、24)中。当然也可以只在一对所述第一框条(1、1a)或一对所述第二框条(2、2a)的内侧面上设置所述插接凹槽(14或24)也是可行的方案。
如图2所示,在所述第一框条1的前侧面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拉手凹槽13,这样,当把所述框体100应用于柜体的门扇上时,借助所述把手凹槽13能够非常便捷地闭合或开启所述框体。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拉手凹槽13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条1的后侧面,甚至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条2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上。

Claims (4)

1.粘合式框体,包括分别呈长条板状的第一框条和第二框条,所述第一框条的端部和第二框条的端部首尾粘合一起从而形成所述框体的一个角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条的端部在内侧面方向上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所述第一框条端部的前半部分设置有L型凹槽,所述第一框条端部的后半部分设置有倾斜状的第一竖立壁,所述第一竖立壁包括有顶端斜面和竖立在所述L型凹槽侧边的第一内竖立面;所述第二框条的端部在内侧面方向上也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所述第二框条端部的前半部分设置有直壁部,所述直壁部与所述第一框条端部的L型凹槽适配,所述第二框条端部的后半部分设置为倾斜状的斜面部从而让所述直壁部具有第二内侧竖立面,所述斜面部与所述第一竖立壁的顶端斜面适配并粘合结合,所述直壁部插入到所述L型凹槽中,所述直壁部的两个侧面与所述L型凹槽的两侧面分别粘合在一起,所述直壁部的第二内侧竖立面与所述第一竖立壁的第一内竖立面粘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式框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框条或第二框条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插接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式框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所述第一框条和一对所述第二框条,四个所述框条组合为框体,所述框体中插接有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边缘插接到所述插接凹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粘合式框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框条或第二框条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拉手凹槽。
CN201520929646.8U 2015-11-20 2015-11-20 粘合式框体 Active CN205173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29646.8U CN205173157U (zh) 2015-11-20 2015-11-20 粘合式框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29646.8U CN205173157U (zh) 2015-11-20 2015-11-20 粘合式框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3157U true CN205173157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37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29646.8U Active CN205173157U (zh) 2015-11-20 2015-11-20 粘合式框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3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73925U (zh) 一种红木家具贯通式腿部与面框榫卯连接结构
CN205173157U (zh) 粘合式框体
CN205743449U (zh) 一种组合式门框
CN208184535U (zh) 快装式轻质卫浴门
US20180252248A1 (en) Tenon Groove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Front Frame And Side Panel For Cabinet
CN109403811B (zh) 一种木门
CN202990714U (zh) 隐形连接门窗框体
CN203655060U (zh) 一种实木门窗的扇框与扇框或框与框之间的连接结构
KR20110086316A (ko) 건축물의 외장패널 고정장치
CN206571795U (zh) 橱柜面框与侧板的榫槽连接结构
CN211341298U (zh) 一种装配式隔墙水平调整结构
CN210859443U (zh) 一种马牙榫
CN103967396B (zh) 复合木门及其制造方法
CN217207195U (zh) 锥形燕尾榫及燕尾卯组件、组装玩具、组装家具
CN219080620U (zh) 墙体间隙封堵结构及洁净室
CN206681625U (zh) 铝木复合门窗的框扇组框结构
CN212927563U (zh) 一种彩钢板与双层玻璃窗框的固定结构
CN209724019U (zh) 可伸缩门套
CN207761118U (zh) 一种高强度单层隐框装饰玻璃幕墙结构
CN205936246U (zh) 防开裂复合门边框型材
CN219529502U (zh) 一种锁扣榫
CN208056951U (zh) 一种双孔位铝框门
CN204850955U (zh) 一种平口拼接的门框结构
CN204850908U (zh) 一种铝木复合门窗
CN216406539U (zh) 具有防水性能的环保铝合金门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Bonding formula framework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Pledgee: Guangdong Nanhai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Sanshui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TMOON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8440000290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3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Pledgee: Guangdong Nanhai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Sanshui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TMOON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844000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