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2068U - 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2068U
CN205172068U CN201520849298.3U CN201520849298U CN205172068U CN 205172068 U CN205172068 U CN 205172068U CN 201520849298 U CN201520849298 U CN 201520849298U CN 205172068 U CN205172068 U CN 205172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ss
guard
support member
cooling tower
hub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492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李庆建
刘学武
苏海丽
白朦
宁瑞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492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2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2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2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具有较强的抗震、抗风和稳定性能,且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易于保证。所述钢结构冷却塔包括桁架和若干网壳,桁架包括若干第一桁架和若干呈环形设置的第二桁架,各第二桁架同轴设置,并由上至下间隔排布;各第一桁架由上至下延伸,并间隔分布在第二桁架的周向,与各第二桁架连接;相邻的第一桁架与相邻的第二桁架围合形成安装框,各网壳连接在与各自对应的安装框内;所述第一桁架、所述第二桁架和所述网壳中至少一者由若干钢管通过毂节点连接而成;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毂节点的突出部的围护支撑件,以便在所述钢管上形成平整的安装面。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机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Thecoolingtower)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具体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根据冷却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开路)和间接(闭路)散热设备,其中,间接散热设备称为间接冷却塔,有时又称为“闭合电路的冷却塔”。
现有火电厂的间接冷却塔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的冷却塔重量大,地震作用也比较大,需要基础具有比较高的承载力,造成基础体量大。而且,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以便在降低造价、缩短施工周期的同时,兼顾其抗风性能、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具有较强的抗震、抗风和稳定性能,且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包括桁架和若干网壳,所述桁架包括若干第一桁架和若干呈环形设置的第二桁架,各所述第二桁架同轴设置,并由上至下间隔排布;各所述第一桁架由上至下延伸,并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二桁架的周向,与各所述第二桁架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桁架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桁架围合形成安装框,各所述网壳连接在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安装框内;所述第一桁架、所述第二桁架和所述网壳中至少一者由若干钢管通过毂节点连接而成;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毂节点的突出部的围护支撑件,以便在所述钢管上形成平整的安装面。
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冷却塔,通过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构成立体的桁架结构,由于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相互制约,不仅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还具有较高的抗风能力,形成钢结构冷却塔的“骨架”;然后,在第一桁架和第二桁架围合形成的空腔内填充网壳,连接形成一整个密实的网状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以及使用强度。与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对于基础的依赖,从而提高了抗震性能;同时,由于取代了混凝土结构,本实用新型降低了混凝土的用量以及对于基础的要求,在较大程度上缩短了施工周期以及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构件的形式组合形成钢结构冷却塔,易于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不仅可以缩短施工周期,还易于保证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由若干钢管通过毂节点连接形成第一桁架、第二桁架和/或网壳,毂节点的连接强度能够大于单个钢管的极限承载力,保证连接可靠性,避免连接弱环,使得整个钢结构冷却塔具有足够高的强度。此时,采用毂节点的连接近似于固定连接,除了可以承受拉压等轴向载荷外,还可以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切力,使得毂节点与钢管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采用毂节点的连接实质上是一种可拆卸的连接,可以通过钢管形成所需的桁架和网壳,并通过桁架与网壳组合形成大跨度的结构体。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围护支撑件,可以容纳毂节点,在钢管上形成平整的安装面,以实现围护板的安装,为整个钢结构冷却塔的加强提供了基础;围护支撑件能够容纳毂节点,避免了毂节点上的螺栓等连接件外露,进一步提高了桁架以及网壳的结构完整性以及平整度,还可以对毂节点进行有效防护,辅助提高钢管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围护支撑件为矩形管,其一面为与所述钢管卡接的弧形面,且所述弧形面的端部向上倾斜,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毂节点的突出部的凹陷部;其与所述弧形面相对的另一面平面为平面,以形成所述安装面。
可选地,所述凹陷部为倒置的V型槽。
可选地,所述凹陷部的开口端的口径在靠近所述毂节点的方向上渐缩。
可选地,所述矩形管以其两侧壁的端部由所述平面至所述弧形面的方向向内倾斜。
可选地,所述矩形管的管口由所述弧形面至所述平面倾斜,且倾斜角度处于45~60度之间。
可选地,所述围护支撑件为横截面呈“几字型”的折弯板,其中部间隙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毂节点的突出部的容纳腔,处于两侧的折弯边分别与所述毂节点两侧的所述钢管固连;其顶面形成所述安装面。
可选地,所述容纳腔由所述顶面至所述折弯边渐增。
可选地,所述折弯板关于自身的纵向轴线对称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钢结构冷却塔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钢结构冷却塔的网壳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钢结构冷却塔的桁架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钢结构冷却塔的支撑件在一种设置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围护支撑件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围护支撑件第一种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围护支撑件第二种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8为图5所示围护支撑件第三种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围护支撑件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围护支撑件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1-10中:
桁架1、第一桁架11、第二桁架12、网壳2、安装框3、支撑件4、格构柱41、钢管5、毂节点6、矩形管71、弧形面711、凹陷部712、平面713、侧壁714、管口715、折弯板72、容纳腔721、折弯边722、顶面723、波纹型钢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具有较强的抗震、抗风和稳定性能,且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进行具体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文中的方位以钢结构冷却塔正常使用状态为参照进行定义。钢结构冷却塔正常使用时,靠近地面的方向为下,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本文以第二桁架12的环绕方向为周向,第二桁架12的径向为径向。
本文所述的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三个以上;而且,若干表示数量不确定,则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个数时,不能理解为这些部件的个数相等。
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为了区分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的部件或者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冷却塔,包括桁架1和若干网壳2,其中,桁架1包括若干第一桁架11和若干第二桁架12,各第二桁架12可以同轴设置,并由上至下间隔排布;各第一桁架11均可以由上至下延伸,并与各第二桁架12依次连接,且各第一桁架11可以在第二桁架12的周向间隔排布,此时,第一桁架11与第二桁架12相互连接,形成整体结构的桁架1,构成间隔冷却塔的主体或者说“骨架”。同时,两相邻的第一桁架11与两相邻的第二桁架12共同围合形成安装框3,由于桁架1包括若干第一桁架11和第二桁架12,则整个桁架1上构建出若干安装框3;每个安装框3内均可以安装网壳2,或者说可以通过网壳2填充安装框3,使得网壳2与桁架1连接为一个整体,则网壳2与桁架1相互协同,交织为网状的筒形结构,形成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冷却塔。
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冷却塔,采用第一桁架11和第二桁架12交叉连接,第一桁架11形成钢结构冷却塔在上下方向的支撑骨架,第二桁架12构成周向的支撑骨架,且第一桁架11将上下分布的第二桁架12连接为一体,第二桁架12将各第一桁架11连接为一体,形成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桁架1,作为钢结构冷却塔的主体构架;同时,在桁架1的各安装框3内连接有网壳2,以填补相邻的第一桁架11与第二桁架12之间的区域,在各安装框3形成可靠的“防护网”,构成筒形的网状体,即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冷却塔。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冷却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同时,其各个方向均能够有效防护,具有较高的抗风、抗压以及抗侧性能;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冷却塔完全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结构,也降低了混凝土结构对基础的依赖程度,相应地降低了地震作用以及对基础的成本,尤其可以减少构建基础所用钢材和混凝土的用量;与现有技术中混凝土结构的钢结构冷却塔相比,本实用新型易于工厂化、规模化生产,且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易于保证。
本文中所述的桁架1是指,由杆件通过焊接、铆接或螺栓连接而成的支撑梁结构。桁架1的优点是杆件主要承受拉力或压力,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节约材料,减轻结构重量。常用的有钢桁架、钢筋混凝土桁架、预应力混凝土桁架、木桁架、钢与木组合桁架、钢与混凝土组合桁架,本文中的桁架1优先选用刚桁架。本文中所述的第一桁架11是指由上至下延伸的桁架,大体在垂向上延伸,也可以相对垂向偏移一定的角度,可以沿直线延伸,也可以为弧形等曲线结构;第二桁架12是指首尾相接形成环形的桁架,具体可以为圆环或者椭圆环,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周向曲度变化的环形。
本文所述的网壳2属于空间网格结构的一种,所谓空间网格结构是指按一定规律布置的杆件、构件通过节点连接而成的空间结构,包括网架、曲面型的网壳以及立体桁架等。换言之,网壳2是一种曲面结构的空间网格结构。网壳2的常见型式有圆柱面网壳、圆球网壳和双曲抛物面网壳。圆柱面网壳的外形呈圆柱形曲面的网状结构,兼有杆系和壳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单层结构按排列可分为单向斜杆正交正放网格、交叉斜杆正交正放网格、联方网格和三向网格;双层结构可参照平板网架的型式布置不同的网格。圆球网壳常见的网格形式有:肋型、施威德肋型、联方网格、短程线型、三向网格。双曲抛物面网壳是将一直线的两端沿两根在空间倾斜的固定导线(直线或曲线)上平行移动而构成;单层结构常用直梁作杆件,双层结构采用直线衍架两向正交而成。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网壳2可以采用单层或者双层结构,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网壳2可以为单层网壳或者双层网壳,具体可以根据网壳2的类型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网壳2可以为单层网壳,可以由若干钢管相贯焊接形成所述单层网壳,或者由若干钢管通过毂节点连接而形成所述单层网壳。
本实用新型的网壳2也可以为双层网壳,可以由若干钢管相贯焊接而形成所述双层网壳,或者由若干钢管通过螺栓球节点、焊接球节点或者毂节点连接而成所述双层网壳。
请进一步参考图3,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桁架1中,第一桁架1和第二桁架12均可以由若干钢管相贯焊接而成,或者采用毂节点等连接而成。第一桁架11与第二桁架12可以在相交点焊接,也可以通过毂节点等连接,形成稳定的桁架1。
根据桁架1与网壳2结构形式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实现两者的连接,具体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的方式,或者将网壳2直接与桁架1上的节点连接。如图3所示,当桁架1上所形成的安装框3为方形空腔时,网壳2可以其四周焊接固定在桁架1上,或者以其四周的钢管直接连接在桁架1的节点上,以实现网壳2与桁架1的可靠连接。
在上述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支撑件4,支撑件4可以与最下端的第二桁架12相连,并能够通过支撑件4实现与基础的连接。
请结合图4,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4可以包括若干格构柱41,所述格构柱41可以交叉设置,形成在最下端的第二桁架12的周向分别的交叉柱,各格构柱4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最下端的第二桁架12上,并在第二桁架12的周向间隔分布,各格构柱41的底端形成能够与基础连接的固定端。所述格构柱41一般为型钢或钢板设计成双轴对称或单轴对称的截面。
格构柱41的交叉形式多样,具体可以采用两根格构柱41呈X型交叉的形式,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多根格构柱41交叉。当格构柱41采用X型交叉时,处于上下方向的交叉角度以不大于90度为宜,此时,格构柱41的支撑力在竖直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分力,以有效支撑上部的桁架1和网壳2,同时又能够通过支撑力在横向上的分力产生第二桁架12的周向聚拢力,提高周向稳定性以及抗侧和抗风性能。
此时,还可以在基础内设置预埋件,然后将格构柱41的固定端与预埋件连接,以便将格构柱41固定在基础上。预埋件的结构形式以及安装方式均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只要能够与格构柱41匹配即可。
此外,各第一桁架11可以处于同一圆锥面内,或者说各第一桁架11可以为弧度一致的弧形,且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第二桁架12的周向。各第二桁架12的直径可以相等,也可以由上至下渐增或者呈直线型或者曲线型变化,具体可以根据钢结构冷却塔的空间结构需求进行设置。
各第一桁架11也可以围合形成腰状的筒形框架,如图1-3所示,第一桁架11大致呈由上至下延伸的弧形,其曲率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先增加后减小,形成类似马鞍状的筒形外框,更加符合工程力学,具有较强的抗风性能和稳定性。
如上文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桁架11、第二桁架12以及网壳2均可以由若干钢管通过毂节点连接而成;以下结合图5-图10,对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钢管5、毂节点6以及围护支撑件进行详细说明。
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以下所述的横向和纵向均以钢管5为参照进行定义,以钢管5的延伸方向为纵向,钢管5的直径方向为横向。以钢管5的中心为参照,靠近其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其中心的方向为外。
毂节点6可以为圆柱形或者类似圆柱形的轮毂状的节点,下文中所述的轴向是以毂节点6为参照的,毂节点6的轮毂的轴向为下文所述的轴向,轮毂的径向为下文所述的径向。
钢管5可以通过拉拔工艺等加工形成凸肋,毂节点6在其外周壁上可以设置若干在毂节点6的轴向延伸的凹槽,钢管5能够以其凸肋插入毂节点6的凹槽内,通过类似榫卯式的配合实现钢管5与毂节点6的连接。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通常还会采用锁紧螺杆等连接件轴向贯通毂节点6,从而将钢管5的两端轴向锁紧,此时,处于毂节点6两端的螺帽、螺母等部件便会突出毂节点6的端面,形成突出部。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桁架11、第二桁架12以及网壳2均采用毂节点6将钢管5连接而成,毂节点6的数量极多,所形成钢结构冷却塔上具有成百上千个毂节点6。而且,现有技术中通常还会增设围护板等结构对第一桁架11、第二桁架12以及网壳2进行围护。
为实现围护板等围护结构的安装,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围护支撑件,可以容纳毂节点6的突出部,以便对毂节点6进行防护;围护支撑件还能够在钢管5上形成平整的安装面,用于安装围护板。
如图5-8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围护支撑件可以为矩形管71,矩形管71的一端面设置为能够与钢管5卡接的弧形面711,以支撑在钢管5上;而且,矩形管71的弧形面711的端部可以向上倾斜,具体为远离钢管5、指向与弧形面711相对的另一端面倾斜设置,以形成凹陷部712,进而通过凹陷部712容纳毂节点6的突出部;矩形管71的另一面可以设置为平面713,平面713与弧形面711相对设置,以形成所述安装面。
如图5和图6所示,矩形管71以其弧形面711的端部倾斜,使得弧形面711的端部与钢管5脱离接触,进而在弧形面711的端部与钢管5之间形成一个凹陷部712,由于钢管5以其端部与毂节点6连接,则凹陷部712与毂节点6对应,可以容纳毂节点6的突出部,如图6所示,此处的矩形管71能够盖合在钢管5和毂节点6上;同时,可以将矩形管71的另一面设置为平面713,作为用于安装围护板的安装面。
当毂节点6连接有若干钢管5时,可以在各钢管5上均设置所述矩形管71,从而共同覆盖毂节点6的突出部;而且,如图6所示,各钢管5上的矩形管71可以对接(即以矩形管71的端部相对设置),使得各矩形管71端部的凹陷部712围合在毂节点6的周向,共同容纳毂节点6;还可以使得各矩形管71的平面713处于同一面内,共同构建形成围护板的安装面。
或者,可以在与毂节点6相连的其中一个钢管5上设置矩形管71,对矩形管71端部的凹陷部712进行设置,例如改变弧形面711端部的倾斜角度以改变凹陷部712的高度、改变凹陷部712的宽度等,以使得凹陷部712能够完全容纳毂节点6。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中两个或多个钢管5上设置矩形管71,通过几个矩形管71的凹陷部712共同容纳毂节点6。
所述凹陷部712的高度是指弧形面711的端部高于钢管5的距离;所述凹陷部712的长度是指凹陷部712在钢管5的纵向轴线上的距离;所述凹陷部712的宽度是指,在与矩形管71的平面713平行的面内,凹陷部712在垂直于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当钢管5的两端均连接有毂节点6时,卡接在钢管5上的矩形管71也可以在其两端均设置所述凹陷部712,以分别容纳两端的所述毂节点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凹陷部712的位置以及个数。
具体地,凹陷部712可以设置为倒置的V型槽,如图5和图6所示,此时,V型槽的开口端朝向钢管5,此时,V型槽的高度在横向上由外而内渐增,而毂节点6通常对应设置在各钢管5的中间,此种结构更有利于构建出足够的高度空间,以更好地容纳毂节点6。
同时,由于弧形面711的端部朝向远离钢管5的方向倾斜,这种倾斜结构使得V型槽的高度在纵向上由内而外渐增,进而在靠近毂节点6的外端部形成足够的高度空间,用于容纳毂节点6的突出部。
还可以将凹陷部712开口端的口径进行渐变式设置,使得开口端的口径在纵向上由内而外地渐缩,如图5-8所示。由于钢管5的端部通过凸肋与毂节点6形成榫卯配合,为形成凸肋,需要对钢管5的端部进行拉拔处理,使得钢管5的端部形成渐缩的锥形端头,然后在锥形端头的头端设置凸肋;针对钢管5的渐缩结构,可以将凹陷部712的开口端也进行渐缩设置,使得矩形管71更好地与钢管5匹配,减小矩形管71与钢管5之间的配合间隙,提高钢管5对矩形管71的定位可靠性。
当然,即使凹陷部712开口端的口径渐缩,也必然大于钢管5端部的横向外径,以容纳钢管5的端部,并隔挡在钢管5的外侧,如图5-8所示;而且,处于凹陷部712头端的开口口径要大于毂节点6的外径,以满足容纳毂节点6的需求。
还可以对矩形管71的两侧壁714进行设置,使得两侧壁714的端部在由平面713至弧形面711的方向上向内倾斜,形成内收的斜面结构,具体可以为倾斜的平面,也可以为倾斜的曲面,如图5所示;当设置为倾斜的曲面时,可以按照一定的曲度变化。此时,矩形管71的两侧壁714的端部也向内倾斜,与凹陷部712开口端的口径相互配合,在矩形管71的端部形成倒锥型的结构,在不影响安装面的同时更好地与钢管5和毂节点6配合。
再者,矩形管71的管端可以为口字型的竖平面,也可以将矩形管71的管口715设置为由弧形面711至平面713倾斜的斜面,如图5-8所示;管口715的倾斜角度可以处于45~60度之间,此时,矩形管71的平面713与弧形面711之间在管口715处存在纵向间隙,该纵向间隙可以与凹陷部712相互配合,共同用于容纳毂节点6。而且,钢管5在拉拔形成凸肋的过程中,钢管5的端部必然变得的细长,凸肋的高度要大于钢管5主体部分的高度,则管口715处斜面的设置可以为凸肋提供容纳空间。
详细地,可以对矩形管71的端部进行压扁处理,以形成上述结构的所述凹陷部712;而且,压扁处理后,矩形管71的平面713以下的部分在端部的高度有所提高,从而形成高于钢管5的凹陷部712;压扁后所形成的端部是非圆形的,具体可以形成类似锥形面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8所示,围护支撑件可以其弧形面711紧密地贴合在钢管5上,并在钢管5的纵向延伸;为实现该目的,如图5所示,弧形面711的圆弧需要具有一定的曲率,且该曲率在钢管5的纵向保持不变,直至到达钢管5的端部,该圆弧面过渡形成V型槽状的凹陷部712,以容纳钢管5的锥形端头以及毂节点6。
此外,如图6和图8所示,可以通过适当的紧固件(如螺钉、销钉等)将围护支撑件固定在钢管5上,在钢管5上形成基本上在钢管5的纵向延伸的支撑件,用于安装围护板等结构。例如,可以在围护支撑件上安装波纹型钢8等结构进行围护,并采用适当的紧固件将相应的围护结构固定在安装面上,如图7所示。
请进一步参考图9和图10,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围护支撑件可以为折弯板72,具体可以为横截面大致呈“几字型”设置的折弯板72,其中部间隙可以形成用于容纳毂节点6的突出部的容纳腔721,处于两侧的折弯边722可以搭接在毂节点6两侧的钢管5上,并分别与两侧的钢管5固定连接,其顶面723(即与开口端相对的端面)大致为平面,可以形成所述安装面。
采用折弯板72的形式,结构简单,易于加工;而且,“几字型”的中部间隙可以完全将毂节点6遮盖,提高了防护可靠性。
此外,可以对容纳腔721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使得容纳腔721由上至下渐增,即由顶面723的方向朝向折弯边722的方向渐增,以增大两侧折弯边722的间距,避免“几字型”的竖边与毂节点6干涉,还可以使得两侧的折弯边722完全贴合在钢管5上,与钢管5形成可靠连接。
如图9和图10所示,围护支撑件可以包括一个封闭端以及两侧折弯边722,大致呈“几字型”的横街面,也可以称为Ω形截面;两侧的折弯边722由开口端向两侧弯折,朝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折弯板72还可以关于自身的纵向轴线对称设置,也可以对折弯板72两侧的弯折结构进行区别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对毂节点6的容纳需求,并稳定地固定在钢管5上。
具体而言,折弯板72可以沿钢管5的横向延伸,横跨在两相邻的钢管5之间,如图9和图10所示。也就是说,Ω形截面的围护支撑件可以直接安装在细长的钢管5上,并沿横向跨越延伸;两折弯边722可以通过合适的连接件直接连接到钢管5上,封闭端是相对于钢管5向上凸起的部分。因此,两折弯边722提供与钢管5连接的端面,封闭端的顶面723提供一个相对平滑的突起面,构成围护板的安装面。
本实施例中,折弯板72可以安装在具有毂节点6的钢管5上,也可以直接横跨在两相邻的钢管5上,实现对钢管5的直接围护。即上述折弯板72的中部间隙可以用于容纳毂节点6的突出部;当相邻的两钢管5或者多个钢管5相对独立而不通过毂节点6连接时,也可以在钢管5上直接连接所述折弯板72,通过折弯板72横跨多个钢管5,实现对钢管5的围护。
可见,当围护支撑件为矩形管71时可以实现纵向围护,当围护支撑件为折弯板72时可以实现横向围护,则采用两种形式的围护支撑件,可以矩形管71的平面713以及折弯板72的顶面723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安装围护板的交界面,如图10所示。
综上,围护支撑件以其弧形面711或者折弯边722与钢管5连接,依附于第一桁架11、第二桁架12以及网壳2上,能够辅助增强结构稳定性;而且,围护支撑件可以容纳毂节点6的突出部,避免了来自毂节点6上螺栓螺母的突出;围护支撑件的平面713或顶面723形成平整的安装面,为围护板等围护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得第一桁架11、第二桁架12以及网壳2与围护结构之间形成刚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平整的安装面是指大致为平面且表面较为光滑,连接阻力较小,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凹凸,只要能够与围护板形成平面接触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1)和若干网壳(2),所述桁架(1)包括若干第一桁架(11)和若干呈环形设置的第二桁架(12),各所述第二桁架(12)同轴设置,并由上至下间隔排布;各所述第一桁架(11)由上至下延伸,并间隔分布在所述第二桁架(12)的周向,与各所述第二桁架(12)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桁架(11)与相邻的所述第二桁架(12)围合形成安装框(3),各所述网壳(2)连接在与各自对应的所述安装框(3)内;
所述第一桁架(11)、所述第二桁架(12)和所述网壳(2)中至少一者由若干钢管(5)通过毂节点(6)连接而成;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毂节点(6)的突出部的围护支撑件,以便在所述钢管(5)上形成平整的安装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支撑件为矩形管(71),弧形面其一面为与所述钢管(5)卡接的弧形面(711),所述弧形面(711)的端部倾斜,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毂节点的突出部的凹陷部(712);其与所述弧形面相对的另一面为平面(713),以形成所述安装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712)为倒置的V型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712)的开口端的口径在靠近所述毂节点(6)的方向上渐缩。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71)以其两侧壁(714)的端部由所述平面(713)至所述弧形面(711)的方向向内倾斜。
6.如权利要求2所述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71)的管口(715)由所述弧形面(711)至所述平面(713)倾斜,且倾斜角度处于45~60度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支撑件为横截面呈“几字型”的折弯板(72),其中部间隙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毂节点(6)的突出部的容纳腔(721),处于两侧的折弯边(722)分别与所述毂节点(6)两侧的所述钢管(5)固连;其顶面(723)形成所述安装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721)由所述顶面(723)至所述折弯边(722)渐增。
9.如权利要求7所述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板(72)关于自身的纵向轴线对称设置。
CN201520849298.3U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 Active CN205172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9298.3U CN205172068U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49298.3U CN205172068U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2068U true CN205172068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3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49298.3U Active CN205172068U (zh) 2015-10-29 2015-10-29 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206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2603A (zh) * 2016-12-01 2017-03-22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减风压钢结构冷却塔单元式单层气密性围护系统
CN106767117A (zh) * 2016-12-05 2017-05-31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冷却塔的防护装置
CN107806273A (zh) * 2017-10-26 2018-03-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单层钢结构冷却塔的装配式节点
CN109811890A (zh) * 2019-03-08 2019-05-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铝合金网格结构装配式毂式节点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2603A (zh) * 2016-12-01 2017-03-22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减风压钢结构冷却塔单元式单层气密性围护系统
CN106767117A (zh) * 2016-12-05 2017-05-31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冷却塔的防护装置
CN106767117B (zh) * 2016-12-05 2019-07-12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钢结构冷却塔的防护装置
CN107806273A (zh) * 2017-10-26 2018-03-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单层钢结构冷却塔的装配式节点
CN107806273B (zh) * 2017-10-26 2023-09-2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单层钢结构冷却塔的装配式节点
CN109811890A (zh) * 2019-03-08 2019-05-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铝合金网格结构装配式毂式节点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06414U (zh) 一种具有榫卯加强连接构件的钢结构冷却塔
CN205172069U (zh) 一种装配式间接冷却塔
CN205172068U (zh) 一种采用围护支撑件的钢结构冷却塔
CN109469206B (zh) 一种波浪形编织状网壳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064739B (zh) 一种双曲线双层网壳钢结构冷却塔
CN205894770U (zh) 一种交叉桁架型式的钢结构冷却塔
CN102182303B (zh) 一种倾斜环形封闭结构模板支撑方法
CN101255749B (zh) 矩形平面网壳结构和矩形平面弦支穹顶
CN205172070U (zh) 一种采用榫卯式毂节点的钢结构冷却塔
CN203569691U (zh) 一种网壳结构中用的双球铰支座结构
KR101742752B1 (ko) 강재타워와 dsct를 결합한 하이브리드 풍력타워
CN208733825U (zh) 一种新型的h型钢网架支座
CN113338690A (zh) 一种吸热塔塔顶重载设备的支撑转换结构及使用方法
KR101714420B1 (ko) 구조물용 연결 시스템
CN204959988U (zh) 一种网壳节点
CN205172071U (zh) 一种采用可分离式毂节点的钢结构冷却塔
CN106088706A (zh) 一种棋盘式四角锥网格钢结构冷却塔
CN201133013Y (zh) 双层编织型网壳的复合形节点
CN203701639U (zh) 便卸式承重支撑架
CN102852249B (zh) 一种改进型联肢剪力墙结构
CN211369041U (zh) 一种h型钢空间网壳结构用六边形节点结构
CN210217263U (zh) 一种交叉平面桁架系钢结构冷却塔
CN105019560A (zh) 网壳节点
CN106049699A (zh) 一种具有交错金字塔型耗能单元的套管约束防屈曲支撑
CN209856763U (zh) 一种储能罐罐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