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53931U - 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3931U
CN205153931U CN201520978991.0U CN201520978991U CN205153931U CN 205153931 U CN205153931 U CN 205153931U CN 201520978991 U CN201520978991 U CN 201520978991U CN 205153931 U CN205153931 U CN 205153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fire
door leaf
glass magnesium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89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静姿
虞晓磊
王剑锋
林彦
解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asha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89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3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3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3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Wing (AREA)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包括形成双开门的两组门扇、包裹在门扇外侧的门框;所述门扇包括内芯层、玻镁纤板和夹板,内芯层包括阻燃实木框以及填充在阻燃实木框内的珍珠岩层,两块玻镁纤板分别布置在内芯层的两侧,夹板设置在玻镁纤板的外侧;所述门框包括阻燃实木框、玻镁纤板和夹板,两块玻镁纤板分别布置在阻燃实木框的外两侧,夹板设置在玻镁纤板的外侧;所述门扇与门框对应的接触面为倾斜面,两组门扇之间对应的接触面为倾斜面;该隔音防火双开门,其门扇与门框对应的接触面为倾斜面,两组门扇之间对应的接触面为倾斜面,增大了门扇与门框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空隙,达到更好的防火、隔烟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产品领域,具体是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
背景技术
建筑装饰领域在经过近三十年年的高速发展,凭借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施工经验,建筑装饰行业已经迈进国际市场;但是要打进国际市场,就需要通过国际的资格认证,而其中对防火和隔音的要求非常高。
防火门在建筑装饰领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万一建筑物着火,人员通过防火门进入安全区,防火门不仅可以阻止火灾迅速蔓延而且可以阻止大量烟气蔓延到安全区。国内的防火木门分甲级、乙级和丙级防火木门,甲级防火木门的阻燃时间为90分钟,乙级为60分钟,丙级为45分钟,并且没有隔音要求,如果建筑物着火,防火门的阻燃的时间越长,逃生的人员也就越多,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就越少。
因此我们需要研发一种防火门,不仅可以增加阻燃时间而且能够起到隔音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包括形成双开门的两组门扇、包裹在门扇外侧的门框、安装在门扇开启位置的门锁组件;所述门扇包括内芯层、第一玻镁纤板和第一夹板,所述内芯层包括第一阻燃实木框以及填充在第一阻燃实木框内的珍珠岩层,第一玻镁纤板共有两块,且分别布置在内芯层的两侧,其中每一侧第一玻镁纤板的外侧还具有一层第一夹板;所述门框包括第二阻燃实木框、第二玻镁纤板和第二夹板,第二玻镁纤板共有两块,且分别布置在第二阻燃实木框的外两侧,其中每一侧第二玻镁纤板的外侧还具有一层第二夹板;所述门扇与门框对应的接触面为倾斜面,所述门框的倾斜面与门扇的倾斜面之间设置有防火膨胀密封条;两组门扇之间对应的接触面为倾斜面,两组门扇的倾斜面之间设置有防火膨胀密封条;所述门扇与门框之间贴合的外部位置设置有隔音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扇的第一玻镁纤板的厚度为6-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扇的第一夹板的厚度为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框的第二玻镁纤板的厚度为10-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框的第二夹板的厚度为2-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扇与门框之间倾斜面的倾斜角为α,36°≤α≤42°。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组门扇之间的倾斜面的倾斜角为β,36°≤β≤42°。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扇在靠近门框的位置具有一个防火铰链。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锁组件上具有防火门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门扇顶部设有闭门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隔音防火双开门,其门扇和门框选用阻燃实木框、珍珠岩层、玻镁纤板作为防火材料,防火性能优越,通过将门扇与门框对应的接触面设置为倾斜面,以及将两组门扇之间对应的接触面设置为倾斜面,增大了门扇与门框之间以及两组门扇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减小了空隙,能够更好的阻隔空气,达到更好的防火、隔烟效果,另外,在门框的倾斜面与门扇的倾斜面之间设置防火膨胀密封条,两组门扇的倾斜面之间设置防火膨胀密封条,在遇到火灾时,防火膨胀密封条在高温下会受热膨胀,堵住门缝,进一步防止火舌和烟气蔓延到室外;2、该隔音防火双开门,其门扇在120分钟内,燃烧温度达到1200°,防火门无坍塌,无明显变形,另外,在燃烧过程中,无大量烟气外露,防火门外火舌持续窜火时间也不超过60S。再则,在隔音测试中,发声源到室外接收声源点,STC≥30DB。
附图说明
图1为隔音防火双开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隔音防火双开门中门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隔音防火双开门中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门扇、11-内芯层、111-珍珠岩层、112-第一阻燃实木框、12-第一玻镁纤板、13-第一夹板、2-门框、211-第二阻燃实木框、212-第二玻镁纤板、213-第二夹板、3-门锁组件、31-防火门锁、4-防火膨胀密封条、5-隔音条、6-闭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包括形成双开门的两组门扇1、包裹在门扇1外侧的门框2、安装在门扇1开启位置的门锁组件3;所述门扇1包括内芯层11、第一玻镁纤板12和第一夹板13,所述内芯层11包括第一阻燃实木框112以及填充在第一阻燃实木框112内的珍珠岩层111,其中珍珠岩层111以流体的形式注入第一阻燃实木框112内,等其密实、固化后再封隔热和防火性能较好的第一玻镁纤板12,这样第一阻燃实木框112就不容易发生变形;所述第一玻镁纤板12共有两块,且分别布置在内芯层11的两侧,其中每一侧第一玻镁纤板12的外侧还具有一层第一夹板13,优选的,所述门扇1的第一玻镁纤板12的厚度为6-12mm,所述门扇1的第一夹板13的厚度为2-5mm。在实际测试中,如果不添加珍珠岩层111,当温度较高时,门扇1容易碳化和变形,火舌就容易从门缝中窜出,从而测试不达标;所述门扇1在靠近门框2的位置具有一个防火铰链。
所述门框2包括第二阻燃实木框211、第二玻镁纤板212和第二夹板213;所述第二玻镁纤板212共有两块,且分别布置在第二阻燃实木框211的外两侧,其中每一侧第二玻镁纤板212的外侧还具有一层第二夹板213,优选的,所述门框2的第二玻镁纤板212的厚度为10-15mm,所述门框2的第二夹板213的厚度为2-5mm。
所述门扇1与门框2对应的接触面为倾斜面,优选的,所述门扇1与门框2之间倾斜面的倾斜角为α,36°≤α≤42°,所述门框2的倾斜面与门扇1的倾斜面之间设置有防火膨胀密封条4,通过将门扇1与门框2对应的接触面设置为倾斜面,使门扇1仅能向室内一侧开启,在发生火灾时,即便遇到爆炸冲击,也能避免门扇1被冲开,从而防止室内的火焰蔓延至室外,另外如此设置增大了门扇1与门框2的接触面的面积,减小了空隙,能够更好的阻隔空气,达到更好的防火、隔烟效果,另外,在门框2的倾斜面与门扇1的倾斜面之间设置防火膨胀密封条4,在遇到火灾时,当防火膨胀密封条4温度达到350°时会受热膨胀,堵住门缝,进一步防止火舌和烟气蔓延到室外。
两组门扇1之间对应的接触面为倾斜面,优选的,所述两组门扇1之间的倾斜面的倾斜角为β,36°≤β≤42°,两组门扇1的倾斜面之间设置有防火膨胀密封条4,通过将两组门扇1对应的接触面设置为倾斜面,开启顺利为先开启右侧的门扇1,然后开启左侧的门扇1,另外如此设置增大了两组门扇1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减小了空隙,能够更好的阻隔空气,达到更好的防火、隔烟效果,另外,在两组门扇1的倾斜面之间设置防火膨胀密封条4,在遇到火灾时,当防火膨胀密封条4温度达到350°时会受热膨胀,堵住门缝,进一步防止火舌和烟气蔓延到室外。
上述门扇1和门框2中选用阻燃实木框、珍珠岩层、玻镁纤板作为防火材料主要是其优越的防火性能。
所述门锁组件3为常规部件,其上具有防火门锁31,该门锁组件3布置在右侧的门扇1的左部边缘位置。
为了使门扇1具有隔音效果,特别在门扇1和门框2外侧部位安装一个隔音条5。
上述门扇1安装好后,还可以增加闭门器6及其它防火五金件。
由于采用内芯层、玻镁纤板、夹板,且内芯层包括珍珠岩层和阻燃实木框,这样门扇在120分钟内,燃烧温度达到1200°,防火门无坍塌,无明显变形;另外,在燃烧过程中,无大量烟气外露;防火门外火舌持续窜火时间也不超过60S;再则,在隔音测试中,发声源到室外接收声源点,STC≥30DB。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而且,本实用新型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包括形成双开门的两组门扇(1)、包裹在门扇(1)外侧的门框(2)、安装在门扇(1)开启位置的门锁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1)包括内芯层(11)、第一玻镁纤板(12)和第一夹板(13),所述内芯层(11)包括第一阻燃实木框(112)以及填充在第一阻燃实木框(112)内的珍珠岩层(111),第一玻镁纤板(12)共有两块,且分别布置在内芯层(11)的两侧,其中每一侧第一玻镁纤板(12)的外侧还具有一层第一夹板(13);所述门框(2)包括第二阻燃实木框(211)、第二玻镁纤板(212)和第二夹板(213),第二玻镁纤板(212)共有两块,且分别布置在第二阻燃实木框(211)的外两侧,其中每一侧第二玻镁纤板(212)的外侧还具有一层第二夹板(213);所述门扇(1)与门框(2)对应的接触面为倾斜面,所述门框(2)的倾斜面与门扇(1)的倾斜面之间设置有防火膨胀密封条(4);两组门扇(1)之间对应的接触面为倾斜面,两组门扇(1)的倾斜面之间设置有防火膨胀密封条(4);所述门扇(1)与门框(2)之间贴合的外部位置设置有隔音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防火双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1)的第一玻镁纤板(12)的厚度为6-1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音防火双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1)的第一夹板(13)的厚度为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隔音防火双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2)的第二玻镁纤板(212)的厚度为10-1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音防火双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2)的第二夹板(213)的厚度为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隔音防火双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1)与门框(2)之间倾斜面的倾斜角为α,36°≤α≤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音防火双开门,其特征在于,两组门扇(1)之间的倾斜面的倾斜角为β,36°≤β≤4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隔音防火双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1)在靠近门框(2)的位置具有一个防火铰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音防火双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组件(3)上具有防火门锁(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音防火双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扇(1)顶部设有闭门器。
CN201520978991.0U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 Active CN205153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8991.0U CN205153931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8991.0U CN205153931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3931U true CN205153931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89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8991.0U Active CN205153931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539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8566A (zh) * 2017-04-05 2017-07-21 北京金纳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开启双门框消防疏散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68566A (zh) * 2017-04-05 2017-07-21 北京金纳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开启双门框消防疏散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02289U (zh) 隔音防火双开门
CN204402288U (zh) 隔音防火单开门
CN205153930U (zh) 一种隔音防火单开门
CN205743570U (zh) 一种新型防火门
CN219528851U (zh) 一种室内防火门
CN205153931U (zh) 一种隔音防火双开门
CN203584243U (zh) 装饰防火隔声门
CN105064887A (zh) 一种防火门、防火门填充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203684958U (zh) 木质隔热防火双扇门
CN204475562U (zh) 一种防火保温板
CN203939388U (zh) 一种家用防火门
CN206972100U (zh) 木质隔热防火门
CN104963610A (zh) 一种防火门
CN110242180A (zh) 一种船舶用密封防火门
KR101154694B1 (ko) 불연 패널 방화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781351B (zh) 一种实木防火窗
CN209195231U (zh) 一种木质防火门框
CN205577746U (zh) 一种实木防火窗
CN217783332U (zh) 隔音防火单开门
CN206829985U (zh) 一种带有阻燃秸秆防火板的钢木质防火门
CN203499166U (zh) 一种具有防火、吸音、环保功能的蛭石装饰板
CN202401921U (zh) 单开钢木装甲门
CN204850972U (zh) 一种改进防火门
CN206581838U (zh) 一种带有复合木饰板的钢质防火单开门
CN201024858Y (zh) 蛭石木质装饰防火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