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5246U -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45246U
CN205145246U CN201520228505.3U CN201520228505U CN205145246U CN 205145246 U CN205145246 U CN 205145246U CN 201520228505 U CN201520228505 U CN 201520228505U CN 205145246 U CN205145246 U CN 205145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ropping funnel
automatic
transfusion apparatus
stopping trans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285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银华
杨建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ER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E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ER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ER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2285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45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45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4524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包括滴斗和止液装置,止液装置位于滴斗内腔中,滴斗内腔的锥度为2.5-3.2度,顶部有进液口,底部有出液口,上部设有脱模线,止液装置由上止液盖和下止液片组成,上止液盖为圆柱形中空结构,上止液盖底部外侧设有一圈凹槽,下止液片为一圆形薄片,下止液片上面设有一圈凸起部分,下止液片上面的凸起部分与止液装置底部的凹槽位置相对应,凸起部分插入凹槽并与凹槽过盈密封装配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从滴斗内腔的锥度、止液装置、滴斗的脱模线这三个因素综合考虑提出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的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利用止液装置在滴斗内无阻碍自由下落来实现反复自动止液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输液器领域能实现反复自动止液的输液器非常少,申请号为201210088524.1的实用新型公布了一次性使用止液输液器,能实现反复自动止液功能,包含多个部件,如上滴斗,下滴斗,止液膜,分离装置,三通管等,制作工艺复杂,重复实现止液功能操作不方便,另外,上液斗底部的挡板的存在,在快速输液时容易堵塞下滴斗底部,进而在输液过程中自行止液,如此反复容易引起使用者的告诉紧张。
现有技术中滴斗的脱模线一般分布在底部或中部,有时脱模线有两条或者更多,如果脱模线分布在滴斗的底部或中部和上部,则不利于止液装置在滴斗内无阻碍自由下落同时实现自动止液功能。
现有技术中滴斗的锥度一般较大,利于产品加工脱模,生产效率更高,但不利于滴斗内的止液装置自由下落,容易卡住,不能实现自动止液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现有问题存在的不足之处,从滴斗内腔的锥度、止液装置、滴斗的脱模线这三个因素综合考虑提出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的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利用止液装置在滴斗内无阻碍自由下落来实现反复自动止液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包括滴斗和止液装置,止液装置位于滴斗内腔中,滴斗内腔的锥度为2.5-3.2度,顶部有进液口,底部有出液口,上部设有脱模线,脱模线距离滴斗顶端7-15mm,止液装置由上止液盖和下止液片组成,上止液盖为圆柱形中空结构,上止液盖底部外侧设有一圈凹槽,下止液片为一圆形薄片,下止液片的厚度为0.1-1mm,下止液片上面设有一圈凸起部分,下止液片上面的凸起部分与止液装置底部的凹槽位置相对应,凸起部分插入凹槽并与凹槽过盈密封装配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滴斗底部为一平底。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滴斗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凸台或圆弧形凸台或圆柱形凹陷部分。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实施例中,上止液盖侧面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弧形凸出部分。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实施例中,上止液盖上面的圆面积大于或等于下止液片上面的圆面积。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实施例中,下止液片上面的凸起部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上止液盖底部的凹槽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滴斗内腔的锥度为3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实施例中,上止液盖采用PP或PE制成,所述下止液片采用硅胶、橡胶或聚氨酯材料制成,滴斗采用PVC、TPE或SEBS制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一个实施例中,下止液片的厚度为0.3mm至0.5mm。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次输液时,随着药液滴入滴斗中,药液渗入止液装置下止液片的下面,滴斗内的止液装置浮起,药液从滴斗底部的出液口排出滴斗;
步骤二:第一次输液完毕时,滴斗中的药液液面下降,止液装置的下止液片将滴斗底部的出液口封堵,输液停止;
步骤三:再次输液时,挤压滴斗变形使药液再次滴入滴斗中,止液装置再次浮起,药液再次从滴斗底部的出液口排出滴斗;
步骤四:再次输液完毕时,滴斗中的药液液面下降,止液装置的下止液片再次将滴斗底部的出液口封堵,输液停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利用滴斗、上止液盖和下止液片三个结构就能实现多次反复自动止液功能;
2.本实用新型滴斗内腔的锥度小,利于止液装置在滴斗内无阻碍自由下落;
3.本实用新型滴斗的脱模线设计在滴斗的上部,不影响止液装置在滴斗内无阻碍自由下落;
4.本实用新型的滴斗内腔无挡板,快速输液时止液装置不容易堵塞下滴斗底部;
5.本实用新型的止液装置的止液片设计成薄片,更有利于止液装置的止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滴斗底部为平底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为平底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凸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弧形凸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凹陷部分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止液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上止液盖竖直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下止液片竖直截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止液装置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凸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弧形凸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凹陷部分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滴斗底部为平底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包括滴斗(01)和止液装置(02),止液装置(02)位于滴斗内腔(03)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为平底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滴斗内腔(03)的锥度为2.5-3.2度,顶部有进液口(图中未示出),底部有出液口(05),上部设有脱模线(04),脱模线(04)距离所述滴斗顶端7-15mm,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止液装置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止液装置(02)由上止液盖(07)和下止液片(08)组成,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上止液盖竖直截面图,上止液盖(07)为圆柱形中空结构,上止液盖(07)底部外侧设有一圈凹槽(10),图8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下止液片竖直截面图,如图7所示,下止液片(08)为一圆形薄片,下止液片(08)的厚度为0.1-1mm,下止液片(08)上面设有一圈凸起部分(11),如图6所示,下止液片(08)上面的凸起(11)部分与上止液盖(07)底部的凹槽(10)位置相对应,凸起部分(11)插入凹槽(10)并与凹槽(10)过盈密封装配在一起。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结构上的整体上的描述说明了其结构简单,另一方面说明了其结构设计考虑了滴斗内腔的锥度、止液装置和滴斗的脱模线这三个因素,首先滴斗内腔(03)的锥度越小越有利于止液装置(02)在滴斗(01)内无阻碍自由下落,但是滴斗内腔(03)的锥度越小却使滴斗(01)不易脱模,加工难度增大,在滴斗(01)的脱模过程中有可能需要设计更多的脱模线,而滴斗(01)的脱模线(04)会影响止液装置(02)在滴斗(01)内无阻碍自由下落,本实用新型的滴斗内腔(03)的锥度为2.5-3.2度,优选为3度,比一般滴斗内腔的锥度小,这时滴斗(01)的脱模难度就会增大,其脱模线(04)就可能影响止液装置(02)在滴斗(01)内无阻碍自由下落,所以本实用新型把脱模线(04)设计到滴斗(01)的上部,脱模线(04)距离滴斗(01)顶端7-15mm,这样就能克服前面所述问题,另外止液装置(02)简单的设计成由上止液盖(07)和下止液片(08)组装而成,上止液盖(07)为圆柱形中空结构,这样和下止液片(08)组装后会在止液装置(02)形成一个内部密闭空间(09),有利于止液装置(02)的浮起,如图6所示,另外下止液片(08)为一圆形薄片,因为下止液片(08)太薄不容易加工,而且特别容易嘬进滴斗(01)的出液口(05),实现不了止液功能,如果下止液片(08)太厚,材料比较浪费,且其形变的能力不好,导致止不住液,因此下止液片(08)的厚度为0.1-1mm,优选0.3mm或0.4mm,至于滴斗和止液装置的进一步设计在下面做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一个实施例中,滴斗(01)底部为一平底(06),其与止液装置的组装如图1所示,此为滴斗(01)底部设计的第一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凸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的结构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凸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底部设计的第二实施例为:滴斗(01)底部出液口(05)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凸台(12),其与止液装置(02)的组装如图10所示。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弧形凸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的结构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弧形凸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底部设计的第三实施例为:滴斗(01)底部出液口(05)周围设有一个圆弧形凸台(13),其与止液装置(01)的组装如图11所示。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凹陷部分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的结构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凹陷部分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底部设计的第四实施例为:滴斗(01)底部出液口(05)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凹陷部分(14),其与止液装置(01)的组装如图12所示。
对以上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底部设计的第一至第四实施例进行比较,第一和第四实施例输完液之后,残留在滴斗内腔(03)底部的药液最少,第二实施例次之,第三实施例最多。从止液效果上来说,第二实施例最好,因为其滴斗(01)底部与下止液片(08)的接触部分最凸出且接触面积大,第三实施例次之,第一和第四实施例的效果最差,因此综合考虑以上两个因素,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滴斗底部设计第二实施例的方案最佳。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止液装置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实施例中,上止液盖(07)侧面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弧形凸出部分(15),这样使上止液盖(07)上的药液更快流至下止液片(08)处,有利于止液装置(02)尽快浮起。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实施例中,上止液盖(07)上面的圆面积大于或等于下止液片(08)上面的圆面积,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下止液片(08)在滴斗(01)内无阻碍自由下落时与滴斗内腔(03)产生摩擦。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实施例中,下止液片(08)上面的凸起部分(11)的高度大于或等于上止液盖(07)底部的凹槽(10)的深度,这样有利于下止液片(08)与上止液盖(07)之间过盈密封装配。
如图1、10、11和1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实施例中,上止液盖(07)采用PP或PE制成,所述下止液片(08)采用硅胶、橡胶或聚氨酯材料制成,滴斗(01)采用PVC、TPE或SEBS制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第一次输液时,随着药液滴入滴斗(01)中,药液渗入止液装置(02)下止液片(08)的下面,滴斗(01)内的止液装置(02)浮起,药液从滴斗(01)底部的出液口(05)排出滴斗(01);
步骤二:第一次输液完毕时,滴斗(01)中的药液液面下降,止液装置(02)的下止液片(08)由于较柔软,液体吸力使其形变,将滴斗(02)底部的出液口(05)封堵,输液停止;
步骤三:再次输液时,挤压滴斗(01)变形使药液再次滴入滴斗(01)中,必要时将滴斗(01)下面的输液管路打折并挤压,止液装置(02)再次浮起,药液再次从滴斗(02)底部的出液口(05)排出滴斗(02);
步骤四:再次输液完毕时,滴斗(01)中的药液液面下降,止液装置(02)的下止液片(08)再次将滴斗(02)底部的出液口(05)封堵,输液停止。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说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包括滴斗和止液装置,所述止液装置位于所述滴斗内腔中,所述滴斗内腔的锥度为2.5-3.2度,顶部有进液口,底部有出液口,上部设有脱模线,所述脱模线距离所述滴斗顶端7-15mm,所述止液装置由上止液盖和下止液片组成,所述上止液盖为圆柱形中空结构,所述上止液盖底部外侧设有一圈凹槽,所述下止液片为一圆形薄片,所述下止液片的厚度为0.1-1mm,所述下止液片上面设有一圈凸起部分,所述下止液片上面的凸起部分与所述止液装置底部的凹槽位置相对应,所述凸起部分插入所述凹槽并与所述凹槽过盈密封装配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底部为一平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底部出液口周围设有一个圆柱形凸台或圆弧形凸台或圆柱形凹陷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止液盖侧面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弧形凸出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止液盖上面的圆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下止液片上面的圆面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止液片上面的凸起部分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上止液盖底部的凹槽的深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内腔的锥度为3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止液盖采用PP或PE制成,所述下止液片采用硅胶、橡胶或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滴斗采用PVC、TPE或SEBS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止液片的厚度为0.3mm至0.5mm。
CN201520228505.3U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45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28505.3U CN205145246U (zh)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28505.3U CN205145246U (zh)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45246U true CN205145246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80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2850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45246U (zh) 2015-04-16 2015-04-16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452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9008A (zh) * 2015-04-16 2015-07-08 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9008A (zh) * 2015-04-16 2015-07-08 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4759008B (zh) * 2015-04-16 2019-07-05 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14143516A (ru) Рот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е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CN205145246U (zh)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
CN205161394U (zh) 一种节水农业灌溉的滴灌装置
CN202122869U (zh) 抽水泵吸水口过滤器
CN104759008A (zh) 一种反复自动止液输液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4291926U (zh) 内镶贴片压力补偿式滴灌装置
CN204919675U (zh) 一种叠压供水稳压罐
CN203183490U (zh) 负压引流装置的敷料结构
CN203999166U (zh) 一种自动升降污水处理曝气机
CN203777420U (zh) 精密过滤器
CN203842130U (zh) 一种自动止液滴斗和输液顺畅的输液器
CN102085401B (zh) 防挤压点滴输液安全控制装置
CN204977534U (zh) 一种液压榨油机组合式凹槽导油隔板
CN204446801U (zh) 一种防气泡自动止液多功能输液器
CN205908440U (zh) 一种防漏的水泵法兰盘组合
CN208838101U (zh) 一种手术护理用腹腔穿刺引流装置
CN202270260U (zh) 通用型防逆流阀
CN104344516A (zh) 一种分水装置及具有该分水装置的空调扇
CN203749945U (zh) 一种输液器用自动止液装置
CN204460611U (zh) 一种分水装置及具有该分水装置的空调扇
CN208734522U (zh) 隔膜片
CN203710482U (zh) 一种半圆球膜自动止液输液器
CN204125953U (zh) 用于建筑基坑排水的吸盘装置
CN203989158U (zh) 挡板调节式注射器负压引流装置
CN202682554U (zh) 一种负压控制阀及负压引流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