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1677U - 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41677U CN205141677U CN201520728986.4U CN201520728986U CN205141677U CN 205141677 U CN205141677 U CN 205141677U CN 201520728986 U CN201520728986 U CN 201520728986U CN 205141677 U CN205141677 U CN 2051416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gas
- air
- pipeline
- central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分别连接至母线的且均为负载供电外部电网、瓦斯发电机组、和光伏发电机组;外部电网处设有并网功率计量表,并网功率计量表和光伏发电机组电连接有中央控制器;瓦斯发电机组连接有乏风进气管道,乏风进气管道的入口端连接有由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组成的双通路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入口端均连接至总输入管道;第一管道上连通有蓄气装置通气管,蓄气装置通气管上连接有蓄气装置。该系统能够综合功率因素统一协调乏风发电机组与光伏阵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瓦斯发电远程管理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瓦斯发电机组可以充分利用乏风瓦斯气体,在减少乏风气体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又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发电形式,可以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能源发展,实现采煤采气发电一体化过程,有效提高生产水平。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等非可再生能源日益短缺,太阳能发电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通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在能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需求日益强烈的大环境下,瓦斯发电机组接入太阳能发电将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同时,由于光伏发电输出功率具有波动特性等原因,瓦斯发电机组接入太阳能发电后的上级并网点功率潮流将发生变化,甚至可能出现双向变化,导致并网点功率因数波动,低于电网公司规定的功率因数考核值时将产生一定的罚款。现有的系统无法综合功率因数信息、统一协调乏风瓦斯发电机组与光伏发电机组,无法充分发挥其整体的技术优势与经济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该系统可以灵活控制功率输出,在乏风瓦斯发电机组利用最大化的基础上,一方面避免因并网运行功率因数过低导致出现罚款,另一方面依据实际情况尽量利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连接至母线且均为负载供电的外部电网、瓦斯发电机组、和光伏发电机组;所述外部电网处设置有用于采集并网点功率信息的并网功率计量表,所述并网功率计量表电连接有中央控制器;
所述瓦斯发电机组连接有乏风进气管道,所述乏风进气管道的入口端连接有双通路管道,所述双通路管道由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组成,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入口端均连接至总输入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连通有蓄气装置通气管,所述蓄气装置通气管上连接有蓄气装置;
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阀门A,所述阀门A通过阀门控制器A电连接到中央控制器;所述第一管道上、且位于蓄气装置通气管的前后两端对应设置有阀门C和阀门B,所述阀门C和阀门B对应通过阀门控制器C和阀门控制器B电连接到中央控制器;所述总输入管道的进气口设置有阀门D,所述阀门D通过阀门控制器D电连接到中央控制器;所述光伏发电机组电连接至中央控制器;
所述阀门A和阀门D为常开阀门,所述阀门B和阀门C为常闭阀门。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蓄气装置的进气口通过储存管道连接所述蓄气装置通气管,所述蓄气装置的出气口通过排放管道连接所述蓄气装置通气管,所述储存管道上设置有气体储存控制系统,所述排放管道上设置有气体排放控制系统,所述气体储存控制系统和气体排放控制系统均分别电连接至中央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光伏发电机组通过光伏并网开关电连接至母线,所述光伏并网开关与所述中央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中央控制器通过控制光伏并网开关的开关,进而控制光伏发电机组与母线的接入与否;中央控制器通过控制阀门A、阀门B、阀门C和阀门D的开关,进而控制乏风进气管道的进气量;通过蓄气装置进一步稳定进气量。该系统可以灵活控制功率输出,在乏风瓦斯发电机组利用最大化的基础上,一方面避免因并网运行功率因数过低导致出现罚款,另一方面依据实际情况尽量利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该系统能够综合功率因素统一协调乏风发电机组与光伏阵列,充分发挥乏风发电机组与光伏阵列整体的技术优势与经济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中H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母线;2、外部电网;3、瓦斯发电机组;4、光伏发电机组;5、负载;6、并网功率计量表;7、中央控制器;8、乏风进气管道;9、第一管道;10、第二管道;11、蓄气装置;12、阀门A;13、阀门控制器A;14、阀门B;15、阀门控制器B;16、阀门C;17、阀门控制器C;18、储存管道;19、排放管道;20、气体储存控制系统;21、气体排放控制系统;22、光伏并网开关;23、蓄气装置通气管;24、阀门D;25、阀门控制器D;26、总输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分别连接至母线1且均为负载5供电的外部电网2、瓦斯发电机组3、和光伏发电机组4(即为图中的光伏阵列);外部电网2处设置有用于采集并网点功率信息的并网功率计量表6,并网功率计量表6电连接有中央控制器7。中央控制器7用于接收并网功率计量表6发送来的并网点功率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并网点功率信息调控瓦斯发电机组3和光伏发电机组4与母线1的接入状态。
瓦斯发电机组3连接有乏风进气管道8,乏风进气管道8的入口端连接有双通路管道,双通路管道由第一管道9和第二管道10组成,第一管道9和第二管道10的入口端均连接至总输入管道26;第一管道9上连通有蓄气装置通气管23,蓄气装置通气管23上连接有蓄气装置11。蓄气装置11在供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贮备瓦斯气体,以备供气不足时使用;而且在管道气体压力和流量不够或者没有气体流量的情况,蓄气装置11可以工作并释放瓦斯气体,使得整体系统能够支撑一段时间以维持正常运行,为后续处理操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使得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以提升;通过蓄气装置11进一步稳定进气量。
第二管道10上设置有阀门A12,阀门A12通过阀门控制器A13电连接到中央控制器7;第一管道9上、且位于蓄气装置通气管23的前后两端对应设置有阀门C16和阀门B14,蓄气装置通气管23的进气一侧设定为前端,蓄气装置通气管23的出气一侧设定为后端,阀门C16和阀门B14对应通过阀门控制器C17和阀门控制器B15电连接到中央控制器7;总输入管道26的进气口设置有阀门D24,阀门D24通过阀门控制器D25电连接到中央控制器7;中央控制器7通过控制阀门A12、阀门B14、阀门C16和阀门D24的开关,进而控制乏风进气管道8的进气量。阀门A12和阀门D24为常开阀门,阀门B14和阀门C16为常闭阀门。
采用双通路管道为瓦斯发电机组3供气,可以有效增大供气量,实现瓦斯发电机组3的高功率运行以及高效利用,在安全性和供气稳定性方面更为可靠;同时,采用两条进气管道供气,并分别加以控制,在气量控制方面能更为精细地实现功率因素控制;在供气源相同的情况下将双通路管道的进气口连接到同一个总输入管道26,可以适当降低双通道方案下的建设成本。而且通过阀门D24控制整个系统的进气方便快捷。
光伏发电机组4电连接至中央控制器7,中央控制器7调控光伏发电机组4与母线1的接入状态。
进一步的,蓄气装置11的进气口通过储存管道18连接蓄气装置通气管23,蓄气装置11的出气口通过排放管道19连接蓄气装置通气管23,储存管道18上设置有气体储存控制系统20,排放管道19上设置有气体排放控制系统21,气体储存控制系统20和气体排放控制系统21均分别电连接至中央控制器7。
进一步的,光伏发电机组4通过光伏并网开关22电连接至母线1,光伏并网开关22与中央控制器7电连接。中央控制器7通过控制光伏并网开关22的开关,进而控制光伏发电机组4与母线1的接入与否。
参照图2、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的工作流程示意图;上述系统投入运行后,并网功率计量表6实时采集并网点功率信息,并向中央控制器7传输实时的并网点功率信息,当中央控制器7获取该时刻的功率因数PFt后,进行判断控制运行:
1)当功率因数PFt高于死区上限值,本实施例中的死区上限值设定为90%,且乏风进气管道8进气量低于最低设定值,则下达阀门控制器D25关闭阀门D24的指令,然后判断蓄气装置11容量是否已空:
若蓄气装置11容量不空,则下达阀门控制器B15完全打开阀门B14的指令,然后关闭气体储存控制系统20,并打开气体排放控制系统21进行瓦斯气体排放;若蓄气装置11容量已为空,则判断光伏发电机组4是否投入:
若光伏发电机组4已经投入,则瓦斯发电机组3待机,然后关闭气体储存控制系统20和气体排放控制系统21,再下达阀门控制器B15关闭阀门B14的指令;若光伏发电机组4没有投入,则下达光伏并网开关22闭合指令。
2)当功率因数PFt高于死区上限值,且乏风进气管道8进气量高于最低设定值,则判断阀门D24是否已经完全打开:
若阀门D24没有完全打开,则下达阀门控制器D25完全打开阀门D24的指令;若阀门D24已经完全打开,则下达阀门控制器B15关闭阀门B14的指令,然后判断阀门A12当前状态是否为最大进气量:
若阀门A12当前状态不是最大进气量,则下达阀门控制器A13增加阀门A12进气量的指令,阀门A12的进气增加量为当前进气量的5%;若阀门A12当前状态是最大进气量,则判断光伏发电机组4是否投入:若光伏发电机组4已经投入,则维持当前进气量;若光伏发电机组4没有投入,则下达光伏并网开关22闭合指令。
3)当功率因数PFt低于死区下限值,本实施例中的死区下限值设定为85%,且乏风进气管道8进气量低于最低设定值,则下达阀门控制器D25关闭阀门D24的指令,然后判断光伏发电机组4是否投入:若光伏发电机组4已经投入,则下达光伏并网开关22断开指令;若光伏发电机组4没有投入,则判断蓄气装置11容量是否已空:
若蓄气装置11容量不空,则下达阀门控制器B15完全打开阀门B14的指令,然后关闭气体储存控制系统20,并打开气体排放控制系统21进行瓦斯气体排放;若蓄气装置11容量已为空,则瓦斯发电机组3待机,然后关闭气体储存控制系统20和气体排放控制系统21,再下达阀门控制器B15关闭阀门B14的指令。
4)当功率因数PFt低于死区下限值,且乏风进气管道8进气量高于最低设定值,则判断阀门D24是否已经完全打开:若阀门D24没有完全打开,则下达阀门控制器D25完全打开阀门D24的指令;若阀门D24已经完全打开,则判断光伏发电机组4是否投入:
若光伏发电机组4已经投入,则下达光伏并网开关22断开指令;若光伏发电机组4没有投入,则判断阀门B14是否已经打开:若阀门B14没有打开,则判断阀门A12当前状态是否为允许最小进气量:若阀门A12当前状态是允许最小进气量,则瓦斯发电机组3待机,若阀门A12当前状态不是允许最小进气量,则下达阀门控制器A13减少阀门A12进气量的指令,阀门A12的进气减少量为当前进气量的15%;
若阀门B14已经打开,则下达阀门控制器B15关闭阀门B14的指令,再下达阀门控制器C17完全打开阀门C16的指令,然后判断蓄气装置11容量是否已满:若蓄气装置11容量已满,则关闭气体储存控制系统20和气体排放控制系统21,然后下达阀门控制器C17关闭阀门C16的指令;若蓄气装置11容量未满,则关闭气体排放控制系统21,并打开气体储存控制系统20进行瓦斯气体存储。
5)当功率因数PFt低于死区上限值,且高于死区下限值时,维持当前进气量。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应用领域,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说明书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之列。
Claims (3)
1.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连接至母线(1)且均为负载(5)供电的外部电网(2)、瓦斯发电机组(3)、和光伏发电机组(4);所述外部电网(2)处设置有用于采集并网点功率信息的并网功率计量表(6),所述并网功率计量表(6)电连接有中央控制器(7);
所述瓦斯发电机组(3)连接有乏风进气管道(8),所述乏风进气管道(8)的入口端连接有双通路管道,所述双通路管道由第一管道(9)和第二管道(10)组成,所述第一管道(9)和第二管道(10)的入口端均连接至总输入管道(26);所述第一管道(9)上连通有蓄气装置通气管(23),所述蓄气装置通气管(23)上连接有蓄气装置(11);
所述第二管道(10)上设置有阀门A(12),所述阀门A(12)通过阀门控制器A(13)电连接到中央控制器(7);所述第一管道(9)上、且位于蓄气装置通气管(23)的前后两端对应设置有阀门C(16)和阀门B(14),所述阀门C(16)和阀门B(14)对应通过阀门控制器C(17)和阀门控制器B(15)电连接到中央控制器(7);所述总输入管道(26)的进气口设置有阀门D(24),所述阀门D(24)通过阀门控制器D(25)电连接到中央控制器(7);所述光伏发电机组(4)电连接至中央控制器(7);
所述阀门A(12)和阀门D(24)为常开阀门,所述阀门B(14)和阀门C(16)为常闭阀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气装置(11)的进气口通过储存管道(18)连接所述蓄气装置通气管(23),所述蓄气装置(11)的出气口通过排放管道(19)连接所述蓄气装置通气管(23),所述储存管道(18)上设置有气体储存控制系统(20),所述排放管道(19)上设置有气体排放控制系统(21),所述气体储存控制系统(20)和气体排放控制系统(21)均分别电连接至中央控制器(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机组(4)通过光伏并网开关(22)电连接至母线(1),所述光伏并网开关(22)与所述中央控制器(7)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28986.4U CN205141677U (zh) | 2015-09-20 | 2015-09-20 | 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28986.4U CN205141677U (zh) | 2015-09-20 | 2015-09-20 | 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41677U true CN205141677U (zh) | 2016-04-06 |
Family
ID=55627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2898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41677U (zh) | 2015-09-20 | 2015-09-20 | 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416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86533A (zh) * | 2015-09-20 | 2015-12-23 | 陕西华泰汇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2015
- 2015-09-20 CN CN201520728986.4U patent/CN2051416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86533A (zh) * | 2015-09-20 | 2015-12-23 | 陕西华泰汇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16905B (zh) | 一种多元耦合储能系统 | |
CN204615404U (zh) | 自动功率因数调节的乏风瓦斯/光伏发电系统 | |
CN204497749U (zh) | 设有无功补偿装置的综合发电系统 | |
CN107104462B (zh) | 一种用于风电场储能调度的方法 | |
CN204992608U (zh) | 一种分布式智能微网结构 | |
CN103577891A (zh) | 一种含分布式电源的多孤岛微网优化合作运行方法 | |
CN202906489U (zh) | 一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 |
CN215185881U (zh) | 一种蓄能供能系统 | |
CN205141677U (zh) | 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 | |
CN205051353U (zh) | 基于功率因数考核的乏风瓦斯发电综合系统 | |
Li et al. | Micro-grid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in cloud platform | |
CN204465017U (zh) | 乏风瓦斯发电系统 | |
CN204497753U (zh) | 一种综合能源的发电系统 | |
CN204992613U (zh) | 满足功率因数考核的瓦斯发电热电联供系统 | |
CN105186533B (zh) | 基于乏风瓦斯的综合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5870790U (zh) | 一种光伏供电控制系统 | |
CN202906521U (zh) | 一种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 |
CN105186534B (zh) | 基于功率因数考核的乏风瓦斯发电综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5141678U (zh) | 一种改进型乏风瓦斯发电系统 | |
CN204992612U (zh) | 一种双管道乏风瓦斯发电系统 | |
CN108590968A (zh) | 风机塔筒储氢节能系统及方法 | |
CN105098841A (zh) | 满足功率因数考核的瓦斯发电热电联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Ye et al. | Planning of PV-ESS System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idering PV Penetration | |
Li et al. | Multi-unit control strategy of electrolyzer considering start-stop times | |
CN205123270U (zh) | 组合式新能源发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