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0553U - 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40553U
CN205140553U CN201521023927.3U CN201521023927U CN205140553U CN 205140553 U CN205140553 U CN 205140553U CN 201521023927 U CN201521023927 U CN 201521023927U CN 205140553 U CN205140553 U CN 205140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wire
coated
high temperature
mica
temperature resist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239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曦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 Jie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10239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40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40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40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包括导电线芯及包覆于导电线芯上的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包括云母绝缘层及外护壳,所述云母绝缘层包覆于导电线芯的外侧,所述外护壳包覆于云母绝缘层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可与现有出现的耐400℃以上的高温线圈配套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核岛电连接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
背景技术
核能是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在核电站中,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是核岛关键设备,对核电站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圈引接线是CRDM线圈组件中的配套材料,一般采用聚酰亚胺漆包线外包聚酰亚胺薄膜和玻璃丝而成,也有用多股聚酰亚胺漆包线绞合后外绕包双玻璃丝层、双玻璃丝包层外绕包薄膜层、薄膜层外绕包有玻璃丝包层、薄膜层外的双玻璃丝包层外再设置编织护层的多重结构。上述这些引接线多是柔性结构,能够可靠地工作在220℃以下的环境中,且可较好地与CRDM上的电连接器相联接,目前广泛使用于核电站CRDM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适用于核电CRDM的耐400℃以上高温的线圈已经出现,但现有的线圈引接线都无法耐受250℃以上的高温,且存在多项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不足等缺陷,因此无法直接使用于耐400℃以上的高温线圈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适用于核电CRDM的耐400℃以上高温的线圈已经出现,但现有的线圈引接线都无法耐受250℃以上的高温,且存在多项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不足等缺陷,因此无法直接使用于耐400℃以上的高温线圈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包括导电线芯及包覆于导电线芯上的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包括云母绝缘层及外护壳,所述云母绝缘层包覆于导电线芯的外侧,所述外护壳包覆于云母绝缘层的外侧。
具体的,本引接线用于高温线圈与CRDM上的电连接器相连,即其作为中间过渡线,作为CRDM内高温区域的电连接线。通过采用的云母绝缘层替代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聚酰亚胺漆包线外包聚酰亚胺薄膜和玻璃丝,或用多股聚酰亚胺漆包线绞合后外绕包双玻璃丝层、双玻璃丝包层外绕包薄膜层、薄膜层外绕包有玻璃丝包层、薄膜层外的双玻璃丝包层外再设置编织护层的多重结构,本引接线具有更为显著的耐高温性能,能够达到承受400℃以上温度的性能指标;设置的外护壳作为本引接线的最外层,用于对其内材料进行保护,优选设置的外护壳为金属壳体,以使得本引接线具有良好的抗水或抗潮能力,以使得本引接线工作于湿润环境中时,云母绝缘层仍然能够发挥其良好的耐热、绝缘功能。
采用云母绝缘层作为绝缘材料,在满足耐热、绝缘功能的前提下,还便于将云母绝缘层设置得更薄,利于本引接线线径的控制,如采用厚度为0.1mm的云母绝缘层,便能够得到:在室温条件下经受50Hz、30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在400℃作用2小时后,能经受50Hz、15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配合材质为金属的外护壳后,引接线浸水1h后,能经受50Hz、15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
采用云母绝缘层作为绝缘材料,引接线还具有良好的耐辐照性:试样经受γ射线吸收剂量1.0×107Gy的辐照后,进行耐电压试验。引接线能经受50Hz、15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云母绝缘层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云母绝缘层包括涂覆云母层及包覆云母层;
所述涂覆云母层为采用涂覆有浸渍漆的云母带包覆于导电线芯上后,经加热烘干得到的固化层;
所述包覆云母层为采用云母带包覆与所述固化层上得到的多层结构。
采用以上方案,便于在导电线芯上包覆云母绝缘层,即利于加快本引接线的装配;同时可使得云母绝缘层与导电线芯紧凑连接,利于本引接线的防潮和绝缘性能。以上包覆云母层可以是分层多次包覆或采用同一云母带逐层依次包覆。
作为一种可尽可能使得本引接线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绝缘能力的云母带选用方案,所述云母带为合成云母带。
为使得外保护层具有端部防潮能力,以利于本引接线的绝缘性能和使用寿命,还包括设置与外保护层端部,用于外保护层端部防潮的封头。
作为一种具体的封头方案,所述封头为材质为陶瓷的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上设置有用于穿设导电线芯的孔,柱状结构靠近外保护层的一端还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外护壳的端部嵌入所述环形凹槽中,封头上导电线芯的引出端处及外护壳与环形凹槽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各处密封的封接体。以上封头方案中,封头与导电线芯、封头与外保护层最外层,即外护壳之间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达到防止水或潮气由外保护层的端部进入到外保护层内部。
作为一种封接体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封接体均为由玻璃粉或陶瓷粉热熔凝结而成的环形结构。以上热熔凝结即为采用加热设备,融化所述玻璃粉或陶瓷粉,待液化的玻璃或陶瓷介质冷凝后,便可得到对应的封接体。
为扩大本引接线的用途范围,所述导电线芯为单股线或多股线。
为使得所述导电线芯具有更好的抗高温氧化能力,导电线芯外表均电镀或涂覆有镍层。
作为外护壳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外护壳为金属管,更进一步的,可采用无缝不锈钢管。采用该方案,便于:采用金属管材拉模进行拉制的方法来缩小外护壳的直径,使得外护壳与云母绝缘层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引接线用于高温线圈与CRDM上的电连接器相连,即其作为中间过渡线,作为CRDM内高温区域的电连接线。通过采用的云母绝缘层,本引接线具有更为显著的耐高温性能,能够达到承受400℃以上温度的性能指标;设置的外护壳作为本引接线的最外层,用于对其内材料进行保护,选用外护壳为金属壳体,可使得本引接线具有良好的抗水或抗潮能力,在本引接线工作于湿润环境中时,云母绝缘层仍然能够发挥其良好的耐热、绝缘功能;同时采用本引接线结构,便于取得良好的耐辐照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包覆云母层采用逐层缠绕的具体实现方式下,引接线的截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包覆云母层采用连续缠绕的具体实现方式下,引接线的截面剖视图。
图中的编号依次为:1、导电线芯,2、涂覆云母层,3、包覆云母层,4、外护壳,5、封头,6、封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包括导电线芯1及包覆于导电线芯1上的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包括云母绝缘层及外护壳4,所述云母绝缘层包覆于导电线芯1的外侧,所述外护壳4包覆于云母绝缘层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本引接线用于高温线圈与CRDM上的电连接器相连,即其作为中间过渡线,作为CRDM内高温区域的电连接线。通过采用的云母绝缘层替代现有技术中采用的聚酰亚胺漆包线外包聚酰亚胺薄膜和玻璃丝,或用多股聚酰亚胺漆包线绞合后外绕包双玻璃丝层、双玻璃丝包层外绕包薄膜层、薄膜层外绕包有玻璃丝包层、薄膜层外的双玻璃丝包层外再设置编织护层的多重结构,本引接线具有更为显著的耐高温性能,能够达到承受400℃以上温度的性能指标;设置的外护壳4作为本引接线的最外层,用于对其内材料进行保护,优选设置的外护壳4为金属壳体,以使得本引接线具有良好的抗水或抗潮能力,以使得本引接线工作于湿润环境中时,云母绝缘层仍然能够发挥其良好的耐热、绝缘功能。
采用云母绝缘层作为绝缘材料,在满足耐热、绝缘功能的前提下,还便于将云母绝缘层设置得更薄,利于本引接线线径的控制,如采用厚度为0.1mm的云母绝缘层,便能够得到:在室温条件下经受50Hz、30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在400℃作用2小时后,能经受50Hz、15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配合材质为金属的外护壳4后,引接线浸水1h后,能经受50Hz、15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
采用云母绝缘层作为绝缘材料,引接线还具有良好的耐辐照性:试样经受γ射线吸收剂量1.0×107Gy的辐照后,进行耐电压试验。引接线能经受50Hz、15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云母绝缘层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云母绝缘层包括涂覆云母层2及包覆云母层3;
所述涂覆云母层2为采用涂覆有浸渍漆的云母带包覆于导电线芯1上后,经加热烘干得到的固化层;
所述包覆云母层3为采用云母带包覆与所述固化层上得到的多层结构。
采用以上方案,便于在导电线芯1上包覆云母绝缘层,即利于加快本引接线的装配;同时可使得云母绝缘层与导电线芯1紧凑连接,利于本引接线的防潮和绝缘性能。以上包覆云母层3可以是分层多次包覆或采用同一云母带逐层依次包覆。
作为一种可尽可能使得本引接线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绝缘能力的云母带选用方案,所述云母带为合成云母带。
为使得外保护层具有端部防潮能力,以利于本引接线的绝缘性能和使用寿命,还包括设置与外保护层端部,用于外保护层端部防潮的封头5。
作为一种具体的封头5方案,所述封头5为材质为陶瓷的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上设置有用于穿设导电线芯1的孔,柱状结构靠近外保护层的一端还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外护壳4的端部嵌入所述环形凹槽中,封头5上导电线芯1的引出端处及外护壳4与环形凹槽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各处密封的封接体6。以上封头5方案中,封头5与导电线芯1、封头5与外保护层最外层,即外护壳4之间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达到防止水或潮气由外保护层的端部进入到外保护层内部。
作为一种封接体6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封接体6均为由玻璃粉或陶瓷粉热熔凝结而成的环形结构。以上热熔凝结即为采用加热设备,融化所述玻璃粉或陶瓷粉,待液化的玻璃或陶瓷介质冷凝后,便可得到对应的封接体6。
为扩大本引接线的用途范围,所述导电线芯1为单股线或多股线。
为使得所述导电线芯1具有更好的抗高温氧化能力,导电线芯1外表均电镀或涂覆有镍层。
作为外护壳4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外护壳4为金属管,本实施例中采用无缝不锈钢管。采用该方案,便于:采用金属管材拉模进行拉制的方法来缩小外护壳4的直径,使得外护壳4与云母绝缘层紧密贴合。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现方案:本实施例基于以下要求设计具体的引接线:在室温和400℃作用2小时后,绝缘电阻不小于500MΩ·m;在温度55℃,相对湿度100%作用24小时后,绝缘电阻不小于100MΩ·m;在室温条件下经受50Hz、30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在400℃作用2小时后,能经受50Hz、15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引接线浸水1h后,能经受50Hz、15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经受γ射线吸收剂量1.0×107Gy的辐照后,进行耐电压试验,引接线应能经受50Hz、1500V耐电压试验,一分钟不击穿。针对以上要求,同时为便于加工,设计为:云母绝缘层的总厚度为0.5mm,涂覆云母层2及包覆云母层3均采用合成云母带,其中涂覆云母带的厚度为0.1mm,包覆云母带连续包覆4层。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包括导电线芯(1)及包覆于导电线芯(1)上的外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层包括云母绝缘层及外护壳(4),所述云母绝缘层包覆于导电线芯(1)的外侧,所述外护壳(4)包覆于云母绝缘层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母绝缘层包括涂覆云母层(2)及包覆云母层(3);
所述涂覆云母层(2)为采用涂覆有浸渍漆的云母带包覆于导电线芯(1)上后,经加热烘干得到的固化层;
所述包覆云母层(3)为采用云母带包覆与所述固化层上得到的多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云母带为合成云母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与外保护层端部,用于外保护层端部防潮的封头(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5)为材质为陶瓷的柱状结构,所述柱状结构上设置有用于穿设导电线芯(1)的孔,柱状结构靠近外保护层的一端还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外护壳(4)的端部嵌入所述环形凹槽中,封头(5)上导电线芯(1)的引出端处及外护壳(4)与环形凹槽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各处密封的封接体(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接体(6)均为由玻璃粉或陶瓷粉热熔凝结而成的环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芯(1)为单股线或多股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导电线芯(1)外表均电镀或涂覆有镍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壳(4)为金属管。
CN201521023927.3U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 Active CN205140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3927.3U CN205140553U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3927.3U CN205140553U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40553U true CN205140553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26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23927.3U Active CN205140553U (zh) 2015-12-11 2015-12-11 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405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6132A (zh) * 2016-08-30 2017-01-25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电推力器用铠装供电电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6132A (zh) * 2016-08-30 2017-01-25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电推力器用铠装供电电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09261U (zh) 一种耐高低温及耐酸碱腐蚀的超柔太阳能光伏电缆
CN201732593U (zh) 一种耐500℃高温电缆
CN203826087U (zh) 一种耐高温1e型核电站用k3级电缆
CN205140553U (zh) 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
CN203311906U (zh) 新型ppek绝缘特种电缆
CN103854781A (zh) 一种耐高温1e型核电站用k3级电缆
CN203377043U (zh) 耐高温硅橡胶玻璃套管
CN106816211A (zh) 一种耐高温信号电缆
CN205845525U (zh) 航空用1394b数据总线电缆
CN108962469A (zh) 一种具有耐腐蚀结构的线束
CN205645366U (zh) 第三代核电站用低压电力电缆
CN205428617U (zh) 一种耐高温线圈的引接线
CN208477949U (zh) 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CN109637706A (zh) 一种风能电缆及其生产工艺
CN209087428U (zh) 一种耐辐射核电站用电缆
CN203085242U (zh) 氟塑料绝缘耐高温控制电缆
CN203118654U (zh) 核电站核岛内用耐火耐辐射电缆
CN202917219U (zh) 一种耐高温信号电缆
CN207602244U (zh) 一种耐高温柔性机器人用电缆
CN219832215U (zh) 一种耐高强度火焰冲刷的高温电缆
CN206259212U (zh) 一种商用车的车载信号电缆
CN205789224U (zh) 一种高性能长寿命电力电缆
CN204558113U (zh) 一种防化学腐蚀耐酸碱电线
CN204537720U (zh) 聚酰亚胺绕包绝缘玄武岩纤维护套电缆
CN204558112U (zh) 一种防化学腐蚀性电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27

Address after: 200000 1901, 14 Lane 152 lane, Yanchang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Yu Jie

Address before: Room 203, room 108, Anshan,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Huang Xiyu